CN209045673U - 一种电池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45673U
CN209045673U CN201821483533.XU CN201821483533U CN209045673U CN 209045673 U CN209045673 U CN 209045673U CN 201821483533 U CN201821483533 U CN 201821483533U CN 209045673 U CN209045673 U CN 209045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cathode
positive
connection termin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835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剑飞
游祥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835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45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45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45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及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组件包括分别用于与电池模组的正极、负极导电连接的正极盒体、负极盒体,所述正极盒体和负极盒体上分别设有正极盒盖和负极盒盖,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内分别设有与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导电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正极盒体上设有用于识别正极连接端子的正极端子识别块、用于识别负极连接端子的负极端子识别块,正极连接端子包括用于与正极端子识别块相互错开以允许正极连接端子上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上的盒体连接孔对正的正极盒体识别块,所述正极端子识别块用于在负极连接端子插入正极盒体内时与负极盒体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和市场保有量越来越大,新能汽车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能量来源为电能,主要由数个电池串并联给汽车提供动力。电池之间的串并联靠高压连接端子来实现,其电气连接的可靠性事关车辆的安全。
现有的电动汽车高压连接端子可使用螺栓连接和使用快插连接器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前者可靠性高,成本低,主要应用在客车上;后者操作方便,主要应用在乘用车上。由于乘用车电池少,因此高压连接端子也少,可以采用快插连接器采用键位的方式实现防错,而客车一般都有4个以上的电池,出于成本和可靠性的考虑采用螺栓连接。
如图1所示,电池包括箱体1,箱体1上设有正极盒体6、负极盒体3,正极盒体6、负极盒体3上分别设有正极盒盖(图中未显示)和负极盒盖2,正极盒体6、负极盒体3内设有分别与正极盒体6、负极盒体3导电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子4和负极连接端子。正极盒体6与负极盒体3、正极连接端子4与负极连接端子、正极盒盖与负极盒盖2的结构相同,下面以正极盒体6、正极连接端子4、正极盒盖为例进行说明,正极盒体6上设有供正极连接端子4插入的盒体穿孔7,正极连接端子4上设有端子连接孔,正极盒体6上设有盒体连接孔,其中盒体连接孔为螺纹孔,端子连接孔为光孔。在进行正极连接端子4与正极盒体6的导电连接时,先将正极盒盖取下,然后将正极连接端子4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6的盒体连接孔对正,之后端子连接螺栓5穿过对正的端子连接孔和盒体连接孔将正极连接端子4连接固定在正极盒体6内。其中正极盒体6的盒体连接孔与电池模组的正极极耳导电连接,通过正极盒体6将电池模组的正极极耳与正极连接端子4导电连接。由于端子连接螺栓为标准件,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也是标准件,因此,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与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之间的连接主要靠标识来辨别,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正极连接端子与负极盒体、负极连接端子与正极盒体错误连接的情况,从而使通过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连接的电池出现短路、烧蚀等安全问题。因此,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之间的防错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组中电池上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分别与负极盒体、正极盒体错误连接造成的电池短路、烧蚀等安全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池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池模组,箱体上设有分别与电池模组的正极、负极导电连接的正极盒体、负极盒体,所述正极盒体和负极盒体上分别设有正极盒盖和负极盒盖,正极盒体和负极盒体内还设有分别与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导电连接以使电池模组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分别与正极导线、负极导线导电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所述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上均设有供对应连接端子插入的盒体穿孔,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上分别设有用于识别正极连接端子的正极端子识别块、用于识别负极连接端子的负极端子识别块,正极连接端子包括用于与正极端子识别块相互错开以允许正极连接端子上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上的盒体连接孔对正的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连接端子包括用于与负极端子识别块相互错开以允许负极连接端子上的端子连接孔与负极盒体上的盒体连接孔对正的负极盒体识别块,所述正极端子识别块用于在负极连接端子插入正极盒体内时与负极盒体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所述负极端子识别块用于在负极连接端子插入负极盒体内时与负极盒体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负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互错开的正极端子识别块、正极盒体识别块允许正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而在负极连接端子插入正极盒体内时与负极盒体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同理,相互错开的负极端子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块允许负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负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而在正极连接端子插入负极盒体内时与正极盒体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正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负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从而使正极连接端子只能与正极盒体连接,负极连接端子只能与负极盒体连接,防止正极连接端子误接在负极盒体内、负极连接端子误接在正极盒体内。解决了现有技术组中电池上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分别与负极盒体、正极盒体错误连接造成的电池短路、烧蚀等安全问题。
为节省成本,本方案定义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上用于与导线连接的一端为尾端,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块分别设置在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上与尾端相对的头端端面上。这样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左右方向的尺寸未改变,则不用改变原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上盒体穿孔尺寸,节省了设计和加工成本。
为保证正极端子识别块、负极端子识别块的结构强度,本方案中所述正极端子识别块、负极端子识别块分别凸设在正极盒体、负极盒体的底壁上。
为方便对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在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内的定位,本方案中所述正极连接端子包括正极连接端子本体,负极连接端子包括负极连接端子本体,所述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上分别设有与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块定位配合的正极定位面、负极定位面,所述正极定位面的一部分位于正极盒体识别块上,另一部分位于正极连接端子本体上;所述负极定位面的一部分位于负极盒体识别块上另一部分位于负极连接端子本体上。
为方便正极盒体、负极盒体的更换,本方案中所述所述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均与箱体可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连接器组件包括分别用于与电池模组的正极、负极导电连接的正极盒体、负极盒体,所述正极盒体和负极盒体上分别设有正极盒盖和负极盒盖,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内分别设有用于与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导电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所述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上均设有供对应连接端子插入的盒体穿孔,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上分别设有用于识别正极连接端子的正极端子识别块、用于识别负极连接端子的负极端子识别块,正极连接端子包括用于与正极端子识别块相互错开以允许正极连接端子上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上的盒体连接孔对正的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连接端子包括用于与负极端子识别块相互错开以允许负极连接端子上的端子连接孔与负极盒体上的盒体连接孔对正的负极盒体识别块,所述正极端子识别块用于在负极连接端子插入正极盒体内时与负极盒体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所述负极端子识别块用于在负极连接端子插入负极盒体内时与负极盒体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负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互错开的正极端子识别块、正极盒体识别块允许正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而在负极连接端子插入正极盒体内时与负极盒体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同理,相互错开的负极端子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块允许负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负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而在正极连接端子插入负极盒体内时与正极盒体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正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负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从而使正极连接端子只能与正极盒体连接,负极连接端子只能与负极盒体连接,防止正极连接端子误接在负极盒体内、负极连接端子误接在正极盒体内。解决了现有技术组中电池上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分别与负极盒体、正极盒体错误连接造成的电池短路、烧蚀等安全问题。
为节省成本,本方案定义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上用于与导线连接的一端为尾端,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块分别设置在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上与尾端相对的头端端面上。这样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左右方向的尺寸未改变,则不用改变原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上盒体穿孔尺寸,节省了设计和加工成本。
为保证正极端子识别块、负极端子识别块的结构强度,本方案中所述正极端子识别块、负极端子识别块分别凸设在正极盒体、负极盒体的底壁上。
为方便对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在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内的定位,本方案中所述正极连接端子包括正极连接端子本体,负极连接端子包括负极连接端子本体,所述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上分别设有与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块定位配合的正极定位面、负极定位面,所述正极定位面的一部分位于正极盒体识别块上,另一部分位于正极连接端子本体上;所述负极定位面的一部分位于负极盒体识别块上另一部分位于负极连接端子本体上。
为方便正极盒体、负极盒体的更换,本方案中所述所述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均与箱体可拆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具体实施例1中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正极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正极连接端子与正极盒体的连接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具体实施例1中负极连接端子与正极盒体误连接的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具体实施例2中正极连接端子与正极盒体的连接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具体实施例2中负极连接端子与负极盒体的连接状态图。
图中:1-箱体,2-负极盒盖,3-负极盒体,4-正极连接端子,5-端子连接螺栓,6-正极盒体,7-盒体穿孔,10-正极盒体,11-正极连接端子,12-正极盒体识别块,13-正极端子识别块,14-正极端子连接孔,15-正极盒体连接孔,16-负极连接端子,17-负极盒体识别块,18-盒体穿孔,19-正极连接端子本体,20-负极盒体,21-正极盒体,22-正极连接端子本体,23-正极盒体识别块,24-正极端子识别块,25-负极盒体,26-负极连接端子本体,27-负极盒体识别块,28-负极端子识别块,29-负极连接端子本体,100-箱体,101-正极极耳,102-正极连接铜排,103-正极极柱,104-电池模组,161-负极端子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2和图3所示,电池包括箱体100和设置在箱体100内的电池模组104,箱体100上设有分别与电池模组104的正极、负极导电连接的正极盒体10、负极盒体20。本实施例中的正极盒体10通过正极连接铜排102与电池模组104的正极极柱103导电连接,负极盒体20通过负极连接铜排与电池模组104的负极极柱(图中未显示)导电连接。另外,正极盒体10和负极盒体20上分别设有正极盒盖和负极盒盖。正极盒体10、负极盒体20内还设有分别与正极盒体10和负极盒体20导电连接的的图4所示的正极连接端子11和图5所示的负极连接端子16。如图2和图3所示,正极盒体10上设有正极L形连接板,正极L形连接板的竖直部分伸出正极盒体10外侧并深入箱体100内侧,正极L形连接板的竖直部分用作与正极连接铜排102导电连接的正极极耳101;正极L形连接板的水平部分固定在正极盒体10 内,并且设有用于与正极连接端子11导电连接的正极盒体连接孔15。需要说明的是,正极盒体10的正极盒体连接孔15与正极连接端子11通过端子连接螺栓连接,正极盒体连接孔15为螺纹孔。与正极盒体10相同,负极盒体20上设有负极L形连接板,负极L形连接板的竖直部分伸出负极盒体20外侧并伸入箱体100内侧,正极L形连接板的竖直部分用作与负极连接铜排导电连接的负极极耳,正极L形连接板的水平部分固定在负极盒体20内,并且水平部分上这有用于与负极连接端子16导电连接的负极盒体连接孔。负极盒体20的负极盒体连接孔与负极连接端子16通过也端子连接螺栓连接。
如图4所示,正极盒体10设有供正极连接端子11插入的盒体穿孔18,正极盒体10上设有用于识别正极连接端子11的正极端子识别块13。正极连接端子11包括正极连接端子本体19和用于与正极端子识别块13相互错开以允许正极连接端子11上的正极端子连接孔14与正极盒体10上的正极盒体连接孔15对正的正极盒体识别块12。与正极盒体10相同,负极盒体20上设有供负极连接端子16插入的盒体穿孔,负极盒体20还设有用于用于识别负极连接端子16的负极端子识别块。如图5所示,负极连接端子16包括负极连接端子本体29和用于与负极端子识别块相互错开以允许负极连接端子16上的负极端子连接孔161与负极盒体20上的负极盒体连接孔对正的负极盒体识别块17。正极端子识别块13用于在负极连接端子16插入正极盒体10内时与负极盒体识别块17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16的负极端子连接孔161与正极盒体10的正极盒体连接孔15对正。相应的,负极端子识别块用于在负极连接端子16插入负极盒体20内时与负极盒体识别块17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16的负极端子连接孔161与负极盒体20的负极盒体连接孔对正。
在进行正极连接连接端子11、负极连接端子16分别与正极盒体10、负极盒体20之间的导电连接时,相互错开的正极端子识别块13、正极盒体识别块12允许正极连接端子11的正极端子连接孔14与正极盒体10的正极盒体连接孔15对正,而在负极连接端子16插入正极盒体10内时与正极端子识别块13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16的负极端子连接孔161与正极盒体10的正极盒体连接孔15对正;同理,相互错开的负极端子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17允许负极连接端子16的负极端子连接孔161与负极盒体20的负极盒体连接孔对正,而在正极连接端子11插入负极盒体20内时与负极端子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正极连接端子11的正极端子连接孔14与负极盒体20的负极盒体连接孔对正;从而使正极连接端子11只能与正极盒体10连接,负极连接端子16只能与负极盒体20连接,防止正极连接端子11误接在负极盒体20内、负极连接端子16误接在正极盒体10内。解决了现有技术组中电池上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分别与负极盒体、正极盒体错误连接造成的电池短路、烧蚀等安全问题。
如图4和图5所示,定义正极连接端子11、负极连接端子16上用于与导线连接的一端为尾端,则正极盒体识别块12、负极盒体识别块17分别设置在正极连接端子11、负极连接端子16上与尾端相对的头端端面上,且正极盒体识别块12、负极盒体识别块17分别偏向正极连接端子11、负极连接端子16左右方向的不同侧设置。这样正极连接端子11、负极连接端子16左右方向的尺寸与现有标准连接端子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同,则不用改变原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上盒体穿孔尺寸,节省了设计和加工成本。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正极盒体识别块12、负极盒体识别块17均为矩形块,正极端子识别块13和负极端子识别块也同为矩形块。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正极连接端子11、负极连接端子16分别设有与正极端子识别块13、负极端子识别块定位配合的正极定位面、负极定位面,其中正极定位面一部分设置在正极连接端子本体19的头端端面上,另一部分设置在正极盒体识别块12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负极定位面一部分设置在负极连接端子本体29的头端端面上,另一部分设置在负极盒体识别块17的其中一个侧面上。方便对正极连接端子11、负极连接端子16在正极盒体10、负极盒体20内的定位。
为保证正极端子识别块13、负极端子识别块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的正极端子识别块13、负极端子识别块分别凸设在正极盒体10、负极盒体20的底壁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块可分别设置在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的左右方向的一侧上;正极端子识别块、负极端子识别块也可设置在正极盒体、负极盒体的侧壁上。正极盒体10、正极盒盖、正极连接端子11以及负极盒体20、负极盒盖、负极连接端子16组成将电池与车辆导电连接,或者将两个以上的电池导电连接的连接器组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正极盒体10、负极盒体20可拆固定在箱体10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与箱体也可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具体实施例2,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正极盒体识别块23为耳状结构,且设置在正极连接端子本体22头端与右侧的边角处,负极盒体识别块27也为耳状结构,且设置在负极连接端子本体26头端与左侧的边角处,正极端子识别块24、负极端子识别块28为分别设置在正极盒体21、负极盒体25的底壁上的矩形块状结构。从图4和图5可看出,正极连接端子与正极端子识别块24、负极连接端子与负极端子识别块28之间不存在定位配合关系。在其他实施例中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块也可为三角形、菱形等其他形状;正极端子识别块、负极端子识别块也可为三角形、菱形等其他形状。
在现有连接器组件的基础上,在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上分别设置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块,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上分别设置正极端子识别块、负极端子识别块,实现正、负极之间的连接防错功能,方便实现,批量生产后成本基本不增加。解决了误操作造成的连接器组件正负极接错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组件与上述电池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Claims (9)

1.电池,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池模组,箱体上设有分别与电池模组的正极、负极导电连接的正极盒体、负极盒体,所述正极盒体和负极盒体上分别设有正极盒盖和负极盒盖,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内分别设有与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导电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所述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上均设有供对应连接端子插入的盒体穿孔,其特征是,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上分别设有用于识别正极连接端子的正极端子识别块、用于识别负极连接端子的负极端子识别块,正极连接端子包括用于与正极端子识别块相互错开以允许正极连接端子上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上的盒体连接孔对正的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连接端子包括用于与负极端子识别块相互错开以允许负极连接端子上的端子连接孔与负极盒体上的盒体连接孔对正的负极盒体识别块,所述正极端子识别块用于在负极连接端子插入正极盒体内时与负极盒体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所述负极端子识别块用于在负极连接端子插入负极盒体内时与负极盒体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负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是,定义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上用于与导线连接的一端为尾端,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块分别设置在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上与尾端相对的头端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正极端子识别块、负极端子识别块分别凸设在正极盒体、负极盒体的底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正极连接端子包括正极连接端子本体,负极连接端子包括负极连接端子本体,所述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上分别设有与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块定位配合的正极定位面、负极定位面,所述正极定位面的一部分位于正极盒体识别块上,另一部分位于正极连接端子本体上;所述负极定位面的一部分位于负极盒体识别块上另一部分位于负极连接端子本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均与箱体可拆连接。
6.连接器组件,包括分别用于与电池模组的正极、负极导电连接的正极盒体、负极盒体,所述正极盒体和负极盒体上分别设有正极盒盖和负极盒盖,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内分别设有用于与正极盒体、负极盒体导电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所述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上均设有供对应连接端子插入的盒体穿孔,其特征是,正极盒体、负极盒体上分别设有用于识别正极连接端子的正极端子识别块、用于识别负极连接端子的负极端子识别块,正极连接端子包括用于与正极端子识别块相互错开以允许正极连接端子上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上的盒体连接孔对正的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连接端子包括用于与负极端子识别块相互错开以允许负极连接端子上的端子连接孔与负极盒体上的盒体连接孔对正的负极盒体识别块,所述正极端子识别块用于在负极连接端子插入正极盒体内时与负极盒体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正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所述负极端子识别块用于在负极连接端子插入负极盒体内时与负极盒体识别块挡止配合以阻止负极连接端子的端子连接孔与负极盒体的盒体连接孔对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定义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上用于与导线连接的一端为尾端,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块分别设置在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上与尾端相对的头端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正极端子识别块、负极端子识别块分别凸设在正极盒体、负极盒体的底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正极连接端子包括正极连接端子本体,负极连接端子包括负极连接端子本体,所述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上分别设有与正极盒体识别块、负极盒体识别块定位配合的正极定位面、负极定位面,所述正极定位面的一部分位于正极盒体识别块上;另一部分位于正极连接端子本体上,所述负极定位面的一部分位于负极盒体识别块上,另一部分位于负极连接端子本体上。
CN201821483533.XU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电池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09045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3533.XU CN209045673U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电池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3533.XU CN209045673U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电池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45673U true CN209045673U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32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83533.XU Active CN209045673U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电池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456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0512A (zh) * 2018-09-11 2020-03-17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0512A (zh) * 2018-09-11 2020-03-17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0717A (zh) 电动汽车电池连接器
CN210047337U (zh) 一种电动汽车bdu结构
CN209045673U (zh) 一种电池及连接器组件
CN117141218B (zh)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车辆
CN205355414U (zh) 电动汽车电池连接器插座
CN208931140U (zh) 高压配电盒及电动汽车
CN208401154U (zh) 电动汽车高压换电连接器
CN209056686U (zh) 一种用于汽车车灯的自密封插接件
CN208209457U (zh) 一种拉铆螺母柱的钣金件高压配电盒
CN211150988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动力系统
CN214313779U (zh) 一种输出集连接装置、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CN110890512A (zh) 电池及连接器组件
CN207781674U (zh) 一种具有防松动保护罩的锂离子电池模块
CN210852333U (zh) 一种确保高压配电盒外部插件可靠连接才可通高压的装置
CN201656014U (zh) 一种车用线束导电板
CN205355384U (zh) 电动汽车电池连接器
CN220253422U (zh) 电池包
CN214898966U (zh) 一种iecc19插座一体导电电极片
CN216929622U (zh) 一种锂电储能集成系统
CN211771622U (zh) 一种提高碱性电积效率的电解槽铜排
CN216720215U (zh) 一种接线盒快插装置
CN207068932U (zh) 一种具有新正负极引出形式的电池模组
CN219833052U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的高压盒
CN208955206U (zh) 一种加强型母线连接组件
CN214899035U (zh) 可互换电动车充电连接器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