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37639U - 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37639U
CN209037639U CN201821939538.9U CN201821939538U CN209037639U CN 209037639 U CN209037639 U CN 209037639U CN 201821939538 U CN201821939538 U CN 201821939538U CN 209037639 U CN209037639 U CN 209037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transmission parts
elevating lever
chassis
discharg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395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智博
李翔龙
黄兆飞
李彦
唐昊
陈加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9395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37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37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37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涉及自动化运输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卸载装置包括小车和卸载设备;所述小车包括底盘、车架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分别与所述底盘和所述车架连接,以使所述车架升降;所述卸载设备包括第一传送件和第二传送件,所述第一传送件与所述第二传送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送件能够与所述车架配合,以使位于所述车架上的所述物件滑出到所述第二传送件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卸载装置的物件转运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实现了对物件的自动卸载,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还避免暴力装卸,降低物件损坏率。

Description

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就目前航空领域行李运输而言,通常航班行李第一件是在8分钟左右到达,其它行李会因停机坪以及转运工人的工作状态在30分钟左右到达,旅客拿到行李的时间平均是在35分钟左右。整个过程需要人工一般是:一班8个人,三班共24个人,运送效率较低,人工成本高,并且运送时间较长。
行李物件搬运的过程一般为将行李搬运到运输车上,再由搬运工人从运输车上搬下。而在搬运行李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赶时间等原因难免存在暴力搬运,导致行李磕碰、甚至丢失的情况,投诉率较高。同时,整个搬运过程为重复劳动,人工搬运效率较低,工作强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卸载装置,其实现了对物件的自动卸载,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还避免暴力装卸,降低物件损坏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关于卸载装置的技术方案:
一种卸载装置,用于卸载物件,包括小车和卸载设备;所述小车包括底盘、车架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分别与所述底盘和所述车架连接,以使所述车架升降;所述卸载设备包括第一传送件和第二传送件,所述第一传送件与所述第二传送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送件能够与所述车架配合,以使位于所述车架上的所述物件滑出到所述第二传送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结构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升降结构传动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分别与所述底盘和所述车架连接,以使所述车架靠近或远离所述底盘。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杆与所述第二升降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架和所述底盘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架和所述底盘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滑轨和滑动部,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底盘和/或所述车架,当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底盘时,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靠近所述底盘的端部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当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车架时,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靠近所述车架的端部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部能在所述滑轨上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包括本体、装载板和提升件,所述装载板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提升件分别与所述本体和所述装载板连接,所述提升件能够使所述装载板相对所述本体转动,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本体和所述底盘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本体和所述底盘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件包括固定端与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活动端可伸缩地连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与所述装载板转动连接,以通过所述提升件带动所述装载板相对所述本体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小车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车架具有物件出口,所述防护组件与所述车架连接并可升降地位于所述物件出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升降护栏和过渡支撑板,所述升降护栏与所述车架连接并可升降地位于所述物件出口处,所述过渡支撑板与所述升降护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卸载设备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传送件和所述第二传送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件转运系统,其实现了对物件的自动卸载,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还避免暴力装卸,降低物件损坏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关于物件转运系统的技术方案:
一种物件转运系统,包括货舱和上述的卸载装置,卸载装置包括小车和卸载设备;所述小车包括底盘、车架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分别与所述底盘和所述车架连接,以使所述车架升降;所述卸载设备包括第一传送件和第二传送件,所述第一传送件与所述第二传送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送件能够与所述车架配合,以使位于所述车架上的物件滑出。所述货舱与所述小车对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卸载装置,在对小车上的物件进行卸载时,小车将物件运输靠近第一传送件处,升降组件将车架顶起或者第一传送件通过转动靠近车架上的物件,使得车架上的物件的上层刚好与第一传送件接触,第一传送件转动带动车架上的物件滑出,滑出后的物件滑落到第二传送件上,由第二传送件运走。此过程中通过车架与第一传送件的配合将物件卸载到第二传送件上。自动化的卸载过程能有效地提高物件的卸载效率,人工参与少,降低人工的工作量、节约人力成本,同时,物件通过滑动的方式进行卸载,能有效地减少卸载过程中对物件的冲击,避免暴力装卸,降低物件损坏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卸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卸载装置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卸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小车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6为图5中VI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小车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8为图7中VIII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卸载装置;100-小车;200-卸载设备;300-行李物件;110-底盘;120-车架;121-本体;122-装载板;123-提升件;1231-固定端;1232-活动端;130-升降组件;131-升降结构;1311-第一升降杆;1312-第二升降杆;1313-连接杆;132-驱动件;133-滑动部;134-滑轨;140-防护组件;141-升降护栏;142-过渡支撑板;143-直线伺服电动缸;210-第一传送件;220-第二传送件;230-连接件;24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卸载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卸载装置10的第一视角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卸载装置10,其实现了对物件的自动卸载,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还避免暴力装卸,降低物件损坏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卸载装置10可以用于航空机场到港行李的运输,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卸载装置10能有效地提高航空到港行李的运输效率,同时运输过程中人工参与少,还能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暴力装卸的现象,降低行李损坏率以及丢失。在满足民航局对到港行李运输的要求的同时提高效率、降低行李损坏率和运输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卸载装置10包括小车100和卸载设备200,小车100用于装载行李物件300和将行李物件300运输至待卸载地点,卸载设备200用于将行李物件300从小车100上卸载下来。
小车100包括底盘110、车架120和升降组件130,升降组件130设置在底盘110与车架120之间,在升降组件130动作时,可以使底盘110与车架120之间相对地靠近或者远离。底盘110上有用于运动的车轮和框架,升降组件130的一端与框架连接,另一端与车架120连接,升降组件130可将车架120顶起,也可以带动车架120下降。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卸载装置10结构示意图。卸载设备200包括第一传送件210和第二传送件220,第一传送件210与第二传送件220之间转动连接,以便于通过转动地方式来调整第一传送件210的位置。在升降组件130将车架120顶起至第一传送件210下方后,第一传送件210与车架120上的行李物件300的上表面相接触,此时,第一传送带开始转动,在第一传送带与行李物件300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行李物件300从车架120上滑出。滑出后的行李物件300顺势滑落到第二传送件220上,第二传送件220将行李物件300运走。在将行李物件300从车架120上卸载的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能有效地提高卸载效率,采用传送的方式卸载物件能有效地减轻在卸载过程中暴力地发生碰撞,这种温和的卸载方式能有效地避免卸载过程中对行李产生的冲击。
需要说明的是,车架120与第一传送件210之间的配合不仅仅限于车架120的升降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第一传送件210与第二传送件220之间的转动来调整位置进行配合。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车架120与第一传送件210的位置共同调整来达到更好的卸载效果,比如说,当车架120上的行李物件300堆放得较高时,此时如果通过升降组件130将车架120顶起调整与第一传送件210的位置会使得车架120上最上层的行李物件300距离第二传送带较高,高度过高在行李物件300滑落时难免会发生碰撞,有损坏风险。而选择通过第一传送件210与第二传送件220之间转动来降低第一传送件210的高度,则可以避免行李物件300因举得过高而在卸载时发生剧烈碰撞的风险。
可选地,第一传送件210可以为耙齿传送带,耙齿传送带与行李物件300接触的一侧具有与转动方向垂直的一条条的凹槽,通过凹槽能增大与行李物件300接触时的摩擦力,以便于转动时更容易将行李物件300带动。传送带一般是通过传送轮带动来运动的,在耙齿传送带的两端设置有两个传动轮,耙齿传送带套设在传动轮上,其中一个传动轮上设置有电机240,通过电机240驱动传动轮运动。容易理解,也可以在两个传送轮上都设置电机240,传动轮的个数也不仅仅限于两个,可以为一个,也可为多个。传送带套设在传动轮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通过完整的回路实现传送带的持续运转,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同样地,第二传送件220驱动方式可以采用液压电动缸的形式,液压电动缸体积小,驱动力强,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
可选地,在第一传送件210和第二传送件220之间设置有连接件230,第一传送件210和第二传送件220通过连接件230转动连接。其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第一传送件210与连接件230之间转动连接,连接件230与第二传送件220之间固定连接;也可以为第一传送件210与连接件230之间固定连接,连接件230与第二传送件220之间转动连接;也可以为第一传送件210与第二传送件220与连接件230之间均为转动连接,连接件230的形式可以为支杆的形式。连接件2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送件210和第二传送件220转动连接,并同时为第一传送件210悬空时提供支撑力。连接件230与第二传送件220连接处向远离第一传送件210的方向设置一定距离,以便于在调整第一传送件210在不同高度时均能够与车架120上的行李物件300相接触,将行李物件300从车架120上层滑出。
请结合参阅图4至图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组件13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小车100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6为图5中VI处放大示意图。可选地,升降组件130包括升降结构131和驱动件132,升降结构131的两端分别底盘110和车架120连接,驱动件132与升降结构131连接。驱动件132用于驱动升降结构131动作,升降结构131用于使车架120升起或降落。
升降结构131包括第一升降杆1311和第二升降杆1312,第一升降杆1311和第二升降杆1312转动连接,驱动件132分别与第一升降杆1311和第二升降杆131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杆1311和第二升降杆1312均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升降杆1311与一个第二升降杆1312转动连接,转动连接地部位位于第一升降杆1311和第二升降杆1312的中部,并且连接后相对设置于车架120的两侧。在相对设置的第一升降杆1311和第二升降杆1312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杆1313,连接杆1313提供支撑作用;同时,其中二连接杆1313还用于与驱动件132连接,驱动件132两端分别与连接杆1313连接,通过驱动件132带动连接杆1313,连接杆1313带动第一升降杆1311和第二升降杆1312转动,在转动地过程中第一升降杆1311的端部与第二升降杆1312的两端中的一端靠近,与另一端远离,以此实现对车架120的升起或降落。第一升降杆1311的两端分别与车架120和底盘110滑动连接,第二升降杆1312的两端分别与车架120和底盘110转动连接,以便于实现其升降功能。
升降组件130还包括滑轨134和滑动部133,滑动部133和滑轨134之间相互配合,滑动部133能沿着滑轨134轨道的方向滑动。滑轨134可以设置在底盘110上,也可以设置在车架120上,也可以在底盘110和车架120上都设置;滑动部133设置在第一升降杆1311靠近滑轨134的端部,同样,可以分别设置在其中一端,也可以在两端都设置。在滑动部133在滑轨134上滑动的过程中,也就是升降结构131动作的过程中,第一升降杆1311与第二升降杆1312之间夹角发生变化,第一升降杆1311与第二升降杆1312之间的夹角分为两个对角,分别为第一对角和第二对角。以第一对角大于第二对角角度时为起始,此时底盘110与车架120之间的相对距离较近,也就是车架120的高度较低,随着滑动部133在滑轨134上的滑动,第一升降杆1311的靠近地盘的端部向着第二升降杆1312靠近底盘110的端部靠近,此时,第一对角的角度逐渐变小,第二对角的角度逐渐变大,车架120逐渐升高,反之,车架120逐渐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滑动部133可以为滑轮、轴承等形式,也可以为凸起、卡扣等形式。为凸起、卡扣形式时,滑轨134可以设置容置凸起、卡扣的长条形卡槽,以供凸起、卡扣在卡槽内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件132与第一升降杆1311和第二升降杆131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通过连接杆1313连接,也可以为驱动件132的两端分别直接与第一升降杆1311和第二升降杆1312连接,并且,其设置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也可以为竖直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件132可以为气缸,也可以为电动推力杆等结构。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小车100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8为图7中VIII处放大示意图。可选地,车架120包括本体121,装载板122和提升件123,装载板122的一侧与本体121的一端转动连接,提升件123设置在装载板122的另一侧。在本体121的两侧可以设置槽钢,槽钢的凹槽处设有贯穿的通孔,连接杆1313穿过第一升降杆1311和第二升降杆1312后再穿过通孔与本体121转动连接。本体121可以设置有一平板,槽钢和本体121四周侧板环绕平板围成一圈形成凹槽,提升件123和连接杆1313可以设置在凹槽内,以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使其结构更加紧凑、美观。
提升件123包括固定端1231和活动端1232,固定端1231与活动端1232可伸缩地连接,固定端1231与车架120固定连接,活动端1232与装载板122转动连接。固定端1231与车架120连接的位置可以为固定端1231与车架120上的平板固定连接,通过固定端1231与车架120的固定连接,在活动端1232相对固定端1231伸缩时提供支撑力,以通过活动端1232将装载板122顶起。装载板122在被顶起的过程中,相对被顶起的一端与车架120转动连接,装载板122即绕着与车架120连接处旋转,并倾斜成一定角度,倾斜后的装载板122上的行李物件300在重力的作用下受到一部分沿倾斜方向向下的分力,此时调整好装载板122的倾斜角度后,调整耙齿传送带的角度,使其刚好与最上层的行李物件300相接触,结合耙齿传送带提供的摩擦力,两种力共同作用下,行李物件300能更加快速的从装载层上滑落,提高行李物件300的卸载效率。
同时,第一传送件210对车架120上的行李物件300具有一定遮挡作用,能避免在倾斜卸载行李物件300时发生滚落,并且能起到一定的分拣作用,将行李物件300一件一件的从装载板122上卸载下来,而不是全部一起倾倒下来,有效地避免了行李物件300在卸载过程中因剧烈碰撞而损坏,提高卸载效率。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组件140结构示意图。可选地,小车100还包括防护组件140。在本体121的四周还可以设置防护栏,防护栏围绕本体121四周设置,能够防止在运送行李物件300的过程中从本体121周围脱落。防护栏留有供行李物件300滑出的物件出口,防护组件140与本体121连接,并可升降地位于物件出口处。可以理解,本体121四周也可以不设置防护栏,不设置防护栏时行李物件300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比如绳子绑定、橡胶绳固定等,此时将防护组件140设置在行李物件300滑出的本体121一侧。
防护组件140包括升降护栏141和过渡支撑板142,升降护栏141与本体121连接,过渡支撑板142与升降护栏141连接并位于升降护栏141上方。过渡支撑板142的一侧与升降护栏141固定连接,另一侧延伸向第二传送件220,以便于在行李物件300从车架120上滑出时,先到达过渡支撑板142,再由过渡支撑板142滑向第二传送件220,以进一步地减小行李物件300在卸载时发生剧烈碰撞的可能,降低物件损坏率。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护栏141的升降方式可以为在车架120上设置一直线式伺服电动缸,直线伺服电动缸143与升降护栏141连接,以驱动其在车架120物件出口处升起或降落。在车架120上装有多层行李物件300时,直线伺服电动缸143驱动升降护栏141升起至行李物件300最上层往下一点,刚好挡住最上层下面一层行李物件300的位置,使得在最上层的行李物件300正常滑出时,下面一层的行李物件300不会随着最上层的行李物件300一起滑出。最上层的行李物件300卸载完毕后,直线伺服电动缸143驱动升降护栏141下降一定高度,使第二层的行李物件300能够滑出,重复上诉过程,将所有行李物件300卸载完毕,在避免行李物件300发生剧烈碰撞产生损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卸载效率。
在行李物件300卸载后滑向第二传送件220时,可以将第二传送件220靠近小车100的一端倾斜设置,使得从车架120滑出的行李物件300继续以倾斜的角度滑动,避免从车架120滑出后直接撞击在第二传送件220上,降低行李物件300的损坏率。第二传送件220可以为滚筒传送带、带式传送带等,通过第二传送件220承接住行李物件300后,继续运转向下一运输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卸载装置10的有益效果:
在对小车100上的物件进行卸载时,小车100将物件运输靠近第一传送件210处,升降组件130将车架120顶起或者第一传送件210通过转动靠近车架120上的物件,使得车架120上的物件的上层刚好与第一传送件210接触,第一传送件210转动带动车架120上的物件滑出,滑出后的物件滑落到第二传送件220上,由第二传送件220运走。此过程中通过车架120与第一传送件210的配合将物件卸载到第二传送件220上。自动化的卸载过程能有效地提高物件的卸载效率,人工参与少,降低人工的工作量、节约人力成本,同时,物件通过滑动的方式进行卸载,能有效地减少卸载过程中对物件的冲击,避免暴力装卸,降低物件损坏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物件转运系统,通过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卸载装置10,在转运过程中实现了对行李物件300的自动卸载,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转运效率的同时还避免暴力装卸,降低物件损坏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卸载装置,用于卸载物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和卸载设备;
所述小车包括底盘、车架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分别与所述底盘和所述车架连接,以使所述车架升降;
所述卸载设备包括第一传送件和第二传送件,所述第一传送件与所述第二传送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送件能够与所述车架配合,以使位于所述车架上的所述物件滑出到所述第二传送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结构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升降结构传动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分别与所述底盘和所述车架连接,以使所述车架靠近或远离所述底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杆与所述第二升降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架和所述底盘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架和所述底盘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滑轨和滑动部,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底盘和/或所述车架,当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底盘时,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靠近所述底盘的端部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当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车架时,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靠近所述车架的端部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部能在所述滑轨上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本体、装载板和提升件,所述装载板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提升件分别与所述本体和所述装载板连接,所述提升件能够使所述装载板相对所述本体转动,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本体和所述底盘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本体和所述底盘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件包括固定端与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活动端可伸缩地连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与所述装载板转动连接,以通过所述提升件带动所述装载板相对所述本体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车架具有物件出口,所述防护组件与所述车架连接并可升降地位于所述物件出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升降护栏和过渡支撑板,所述升降护栏与所述车架连接并可升降地位于所述物件出口处,所述过渡支撑板与所述升降护栏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设备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传送件和所述第二传送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
10.一种物件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货舱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卸载装置,所述货舱与所述小车对接。
CN201821939538.9U 2018-11-22 2018-11-22 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 Active CN209037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9538.9U CN209037639U (zh) 2018-11-22 2018-11-22 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9538.9U CN209037639U (zh) 2018-11-22 2018-11-22 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37639U true CN209037639U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43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39538.9U Active CN209037639U (zh) 2018-11-22 2018-11-22 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376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8830A (zh) * 2018-11-22 2019-01-29 四川大学 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8830A (zh) * 2018-11-22 2019-01-29 四川大学 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04071B1 (en) Multiple platform aircraft cargo loader
US5630694A (en) Integrated container handling system
JP2007153614A (ja) ワーク搬送装置およびワーク搬送方法
JPH10504507A (ja) 貨物移載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8266011A (ja) 微小昇降積載台を具えたドーリと立体収納棚
US2711835A (en) Material handling means
CN209037639U (zh) 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
CN205661353U (zh) 一种车辆整托盘运载装卸系统
KR102532806B1 (ko) 다기능 화물 운반 차량 및 방법
CN112601707A (zh) 具有卸载区域的可个体地且无人驾驶地移动的负载容纳装置
CN109516241B (zh) 物件卸载方法及卸载装置
CN109278830A (zh) 卸载装置及物件转运系统
US3472175A (en)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and method
WO2014207350A2 (fr) Procédé de guidage d'un véhicule aéroportuaire
CN213536084U (zh) 一种基于agv的潜伏牵引接驳系统
US3086669A (en) Truck carrier with tilting turntable
EP3072838A1 (en) An apparatus for unloading baggage from a baggage cart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apparatus
JP2003505315A (ja) 大型容器の保管搬送用装置
CN205633829U (zh) 一种用于高层货架仓库中的堆垛机
CN206051033U (zh) 一种迁车台和卸车系统
US10794077B1 (en) Mechanical parking garage
JP3181618B2 (ja) 駐車装置
JPH0632409A (ja) 自動倉庫設備
JPS59158705A (ja) 荷押し引き移載装置
CN219383686U (zh) 引导机构及分拣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