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16327U - 插座 - Google Patents
插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16327U CN209016327U CN201821899900.4U CN201821899900U CN209016327U CN 209016327 U CN209016327 U CN 209016327U CN 201821899900 U CN201821899900 U CN 201821899900U CN 209016327 U CN209016327 U CN 2090163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ve door
- pole
- socket
- gate cell
- pedes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插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插座包括:基座;面盖,安装在基座上;盖体,布置在基座和面盖之间,并且具有设置于其上的插孔;以及保护门单元,布置在基座内部,并且包括联动保护门和E极驱动保护门,其中当插头被插入插座的插孔时,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被所述插头的E极插脚驱动以致动所述联动保护门,使得插头能够插入所述插孔中,并且其中在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未被所述E极插脚驱动的状态下,所述联动保护门的朝向面盖通过插孔的顶表面与面盖的顶表面共面。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插座,能够有利地实现插座的保护门单元与插座的外表面共面,使插座具有平整的外观,并且有利地消除了细小物件被插入插座插孔中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插座,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有插孔保护门的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是一种常用的电气连接装置,通过将电气/电子设备的插头插入插座中的插孔中,能够使电气/电子设备电连接到电源或信号源/信号接收端。
普通的插座上的插孔是裸露在外的,这具有潜在的危险。因为使用者可能意外地将异物没有任何阻挡地伸入到裸露的插孔中,进而导致电击、短路等事故。特别是幼儿可能出于好奇而将其手指或者细小的物件(诸如铁丝等)伸入到裸露的插孔中而导致触电等事故。裸露的插孔还使得其中容易积聚灰尘或异物而导致插孔的堵塞或导电接触不良。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插座,其不仅能够避免上述危险,还具有更加美观的外观和可靠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方案的上述以及其他潜在问题。
在一个方面中,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基座;面盖,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盖体,布置在所述基座和所述面盖之间,并且具有设置于其上的插孔;以及保护门单元,布置在所述基座内部,并且包括联动保护门和E极驱动保护门,其中当插头被插入所述插孔时,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被所述插头的E极插脚驱动以致动所述联动保护门,使得所述插头能够插入所述插孔中,并且其中在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未被所述E极插脚驱动的状态下,所述联动保护门的朝向所述面盖通过所述插孔的顶表面与所述面盖的顶表面共面。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插座,采用E极驱动的方式实现对保护门单元的开闭控制,其中保护门单元包括联动保护门和E极驱动保护门。通过致动E极驱动保护门,使得插头沿插孔轴向的运动被转化为保护门单元的运动,从而使插座的保护门单元能够具有与插座外表面平齐的外表面。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插座具有平整的外观,从插座外部观察时可以看到接近于没有插孔缝隙的插座表面,由此至少避免了灰尘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有利地消除了细小物件被插入插座插孔中的风险。此外,由于组件的数量相对较少,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插座的保护门单元的机械稳定性和可靠性相对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保护门和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是一体形成的,并且其中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的与所述E极插脚接触的作用面是斜面或凹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的与所述E极插脚接触的作用面是平面,并且所述作用面与所述面盖的顶表面共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所述联动保护门包括适于容纳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第一容纳部、和适于容纳所述第二突出部的第二容纳部,其中当所述E极插脚朝向所述基座驱动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时,所述第一突出部沿着所述第一容纳部移动,使所述保护门单元被所述插头致动以朝向所述基座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其与所述联动保护门和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两者接触;以及其中随着所述E极插脚脱离所述插座,所述第一弹性件适于向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施加弹力以使其相对于所述联动保护门运动,直至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复位成其所述作用面与所述面盖的顶表面共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是扭簧,并且所述扭簧具有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以及其中所述扭簧的簧圈套设在所述联动保护门的第一突起上,所述第一支脚抵靠所述联动保护门,并且所述第二支脚抵靠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座还包括轴杆,其自所述联动保护门朝向所述基座延伸,并且被布置在形成于所述基座中的轴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其套设在所述轴杆上;以及其中随着所述E极插脚脱离所述插座,所述第二弹性件适于向所述保护门单元施加弹力以使所述保护门单元沿着背离所述基座的方向运动,直至所述联动保护门复位成其所述顶表面与所述面盖的顶表面共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以及其中所述第三支脚抵靠所述保护门单元,并且所述第四支脚抵靠形成在所述基座中的接触面,从而使所述保护门单元在未被所述E极插脚驱动时保持就位。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公开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旨在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的分解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的截面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的截面图;
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图1所示实施例的插座的保护门单元;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的分解图;
图6示出图5所示实施例的插座的保护门单元的联动保护门的示例;
图7示出图5所示实施例的插座的保护门单元的E极驱动保护门的示例;
图8a和图8b分别示出图5所示实施例的插座的保护门单元的不同状态;
图9a、图9b、图9c分别示出对应于图8a和图8b所示的保护门单元的不同状态的截面图;以及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的基座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构思进行说明。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仅仅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实现本公开,而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在可行情况下可以在图中使用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元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从下面的描述中,本文中所说明的结构和/或方法的替代实施例可以被采用而不脱离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原理和构思。
在本公开的语境中,术语“包括”及其各种变体可以被理解为开放式术语,其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些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些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其它实施例”。其他可能出现但在此处未提及的术语,除非明确说明,否则不应以与本公开的实施例所基于的构思相悖的方式做出解释或限定。
如前文述及,需要一种具有提高的可靠性和改进的外观的插座。目前存在一种带有保护门结构的插座。在该插座的插孔中设置有保护门。该保护门在插座不使用时封闭插孔,以避免前文提及的例如碰触等危险。当插头插入插孔时,插头推压保护门的面朝插头的斜面,该斜面将插头的垂直于插座面板的插入动作转变为保护门的平行于插座面板方向的运动,使得保护门朝向插孔的侧方移动而打开插孔,进而插头可以插入到插孔的深处。但是,这种插座仍然具有缺点。由于保护门的面向插头的一侧的全部顶表面均是斜面,因此从外面观察插孔处仍然形成向内内凹的三个凹坑。这些凹坑中容易积聚灰尘(尤其是装修期间落入其中的大量灰尘),并且这些灰尘非常难以被彻底清除干净,使得凹坑造成插座整体看起来不美观。更严重的是,插座外面表中存在的插孔形成的凹坑,会导致特别是幼龄儿童徒手或通过细小物件(诸如铁丝等)碰触插座的插孔内部,而至其遭遇触电的危险。
为此,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使设置在插座中的保护门单元的至少 N极保护门和L极保护门的顶表面与插座的外表面共面,而提供了针对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总体上,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插座采用E极驱动的方式实现对保护门单元的开闭控制,其中保护门单元包括联动保护门和E极驱动保护门。通过致动E极驱动保护门,使得插头沿插孔轴向的运动被转化为保护门单元的运动,从而使插座的保护门单元的至少两个极的保护门部分的顶表面与插座的外表面共面。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插座减少、甚至消除了插座外表面形成的凹坑,由此提高了插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图1和图5分别示出包括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不同配置的保护门单元的插座300。总体而言,图1中的插座具有一体式的保护门单元100,而图5中的插座具有组装而成的保护门单元200。
图1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插座均包括顺序布置的四个部分:面盖301、盖体304、保护门单元和基座303,保护门单元介于盖体 304与基座303之间。盖体304中形成有插孔3041,并且面盖301中形成有面盖孔302。当用户需要连接插头(未示出)与插座300时,插头的插脚将首先穿过面盖孔302、然后穿过插孔3041而伸入到插座 300中,并与插座300的端子(未示出)电连接以导通插头与插座之间的电路。需要保护门单元开启以允许插头伸入,方可实现插头与插座300之间的电连接。
图2、图3、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门单元100。保护门单元100的联动保护门210和E极驱动保护门220可以是一体形成的。
当插头被插入插孔3041时,E极驱动保护门220将被插头的E 极插脚(未示出)驱动,以致动联动保护门210,使得插头能够插入插孔3041中,
在E极驱动保护门220未被E极插脚驱动的状态下,联动保护门 210的朝向面盖301通过插孔3041的顶表面110、120与面盖301的顶表面3011共面。
顶表面110、120分别是保护门单元100的L极保护门部分和N 极保护门部分的顶表面。特别地,从图3可以看到,E极保护门的与 E极插脚接触的作用面226可以是斜面或凹面。也即,作用面226具有曲率。
作用面226呈现为具有曲率的形式将是有利的。例如,在朝向基座303推动保护门单元100时,这种布置使得E极插脚能够容易地沿着作用面226滑动,进而总体上向着基座303的方向移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4a、图4b中所示,保护门单元100 包括轴杆40,轴杆40自联动保护门210朝向基座303延伸,并且可以被布置在形成于基座303中的轴孔内。特别地参见图10,示出轴孔 3031。此处轴孔例如可以是形成在基座303的壳体中的盲孔,其中轴杆40抵靠在轴孔3031的封闭端部上,以使保护门单元100在基座300 中保持就位。
在某些实施例中,仍然参见图4a、图4b,保护门单元100可以包括弹性件50。弹性件50例如可以是套设在轴杆40上的扭簧。在某些实现中,呈现为扭簧形式的弹性件50具有两个支脚51、52,其中支脚51抵靠着保护门单元100,而支脚52抵靠着基座303的一部分,从而使保护门单元100在未被E极插脚驱动时保持就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扭簧的支脚51的一部分被形成于E极驱动保护门的底部的钩状部228(图4a)卡住,支脚51的又一部分可以抵接形成于联动保护门210的底部的凸起224,从而将支脚51固定在保护门单元1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扭簧的支脚52可以抵靠着形成在基座303中的接触面3030,接触面3030示出于图10中。
由于弹性件50的一个支脚顶着保护门单元100,并且另一支脚顶着基座303的一部分,因此在保护门单元100与基座303之间形成了预紧力。通过该预紧力,确保了在未被插头致动时保护门单元100将在插座300中保持静止状态,即不会产生晃动或移位。
弹性件50的另一作用在于:随着用户将插头拔出插座300,亦即随着E极插脚脱离插座300,弹性件50将向保护门单元100施加弹力,以使保护门单元100沿着背离基座303的方向运动,直至联动保护门210复位,即联动保护门210的顶表面110、120与面盖301的顶表面3011重新共面为止。
在插头的驱动作用下,更具体地说,在插头的E极插脚的驱动作用下,保护门单元100的运动轨迹总体上遵循两个阶段。一个阶段为朝着基座303移动,另一个阶段为围绕轴杆40在平行于盖体304或面盖301的平面中偏转。
在第一阶段中,保护门单元100沿着垂直于盖体304或面盖301 的方向、朝向基座303移动。此阶段中,由于被面盖301阻挡,并且随着向下(朝向基座303)运动而进一步被盖体304阻挡,保护门单元100只能沿着垂直于盖体304或面盖301的方向向下移动。
在第二阶段中,由于保护门单元100的三个极的顶部(E极驱动保护门的作用面226的顶部,以及顶表面110、120)均位于盖体304 下方——即与盖体304相比更接近基座303,故而阻挡保护门单元100 转动的作用力为零。因此,在E极插脚施加在作用面226上的力F的分力FC(图3)的作用下,E极驱动保护门、进而保护门单元100将在平行于盖体304或面盖301的平面中绕着轴杆40转动一个角度、例如40°,以使保护们单元100开启。
借此,插头的穿过相应的面盖孔302、进而穿过相应的插孔3041 的三个插脚,各自穿过保护门单元100偏转后留出的相应的通路而与插座300的对应端子电连接,从而实现插头和插座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力FC是力F的平行于盖体304或面盖301 的方向的分量。
与插头插入插座300的过程相对应,当E极插脚逐渐脱离插座300 时,保护门单元100也将经历两个阶段的运动:绕着轴杆40进行的转动运动,以及背向基座303朝向面盖301移动的运动。此时的转动方向与前述“第一阶段”的转动方向相反,例如第一阶段中的转动沿着逆时针发生,则此处的转动沿着顺时针发生。
在从转过一角度(例如40°)的位置、绕着轴杆40顺时针转动后,保护门单元100将回复至0°位置。在该0°位置处,保护门单元100的N极、L极和E极的顶表面分别与对应的插孔3041和面盖孔302对齐。
从所述0°位置处,弹性件50将向保护门单元100施加一个背向基座303的作用力,以使保护门单元100沿着背离基座303的方向沿着垂直于面盖301(和盖体304)的方向移动,直至保护门单元100 复位至初始位置,即联动保护门210的顶表面110、120与面盖301 的顶表面3011重新共面的位置为止。
在从0°位置继续运动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保护门单元100的复位移动会撞击盖体304而造成保护门单元100意外破损,想到可以在保护门单元100上形成止挡防护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挡防护部例如可以是图2、图3和图4b中的附图标记“211”、“229”所示的形式。这种情形中,止挡防护部211、 229可以是在平行于盖体304的方向上延伸超出顶面部分110、120 的部分。止挡防护部211、229可以起到防止保护门单元100受到冲击的防护作用。
此外,止挡防护部211、229还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在保护门单元100从0°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的进一步复位过程的终点,止挡防护部211、229的面向盖体304的表面(或上表面)可以与盖体304 的面向基座303的表面(或下表面)贴靠在一起。换言之,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挡防护部211、229的上表面可以与盖体304的下表面接触或贴靠的位置,即为保护门单元100的初始位置,即联动保护门210 的顶表面110、120与面盖301的顶表面3011共面的位置。
在保护门单元100的上述实施例中,E极驱动保护门220的作用面226可以是斜面或曲面。这是为了有助于E极插脚沿着作用面226 朝向基座303滑动,从而致动保护门单元100。因此,根据保护门单元100的实施例将得到仅L极的顶表面110和N极的顶表面120与面盖301的外表面共面的插座300。
图5至图9c中示出另一保护门单元200的示例。虽然结合图5 描述保护门单元200,但应理解,保护门单元100和保护门单元200 可以用在图1、图5所示的插座、以及其他任意合适类型的插座中。
在下文中,与保护门单元100一致之处,诸如有关轴杆40、弹性件50等的内容将不再描述。参照图5至图9c描述的内容将集中于保护门单元200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
不同于保护门单元100,保护门单元200是由独立的两部分组装而成的。具体而言,保护门单元200包括分别在图6、图7中示出的联动保护门210和E极驱动保护门220。
如图7所示,E极驱动保护门220包括第一突出部221和第二突出部222。突出部221、222例如可以是轴的形式,或任何有助于实现 E极驱动保护门220相对于联动保护门210运动的其他构型。
如图6所示,联动保护门210包括适于容纳第一突出部221的第一容纳部212,以及适于容纳第二突出部222的第二容纳部213。容纳部212、213可以呈现为狭槽、凹口的形式,或任何有助于实现E 极驱动保护门220相对于联动保护门210运动的其他构型。
下面将结合图8a、图8b、图9a-9c来描述E极驱动保护门220 和联动保护门210之间的相对运动,其中,图8a、图9a和图9c涉及保护门单元200的第一状态,图8b和图9b涉及保护门单元200的第二状态。
总体上,当E极插脚朝向基座303驱动E极驱动保护门220时, E极驱动保护门220的第一突出部221会沿着联动保护门210的第一容纳部212移动,直至E极驱动保护门220与联动保护门210之间不能再进一步相对运动。
此时,由E极驱动保护门220与联动保护门210组装而成的保护门单元200与前述实施例中的保护门单元100的整体配置相同。与保护门单元100相同地,保护门单元200将被插头致动,从而朝向基座 303运动,直至开启以形成使插头伸入插座300中实现电连接的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6至图8b,第一容纳部212和第二容纳部213均与面盖301或盖体304所在的平面成角度地倾斜延伸。第一容纳部21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容纳部213的延伸方向不同。例如,当E极驱动保护门220被E极插脚驱动时,第一突出部221将在第一容纳部212中沿着趋向于盖体304的方向运动,而第二突出部222将在第二容纳部213中沿着趋向于基座303的方向运动。
参见图8a和图8b,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门单元20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60。与前文中提及的弹性件50类似地,弹性件60也可以是扭簧的形式,从而利用扭簧的两个支脚与联动保护门210和E极驱动保护门220两者同时接触。与弹性件50不同的是,弹性件60用于实现E极驱动保护门220的静止状态和复位运动。
在未被插头致动的静止状态中,弹性件60将确保E极驱动保护门220与联动保护门210之间存在一预紧力,并确保利用该预紧力使 E极驱动保护门220保持静止。
在复位过程中,随着E极插脚脱离插座300,弹性件60适于向E 极驱动保护门220施加弹力,以使其相对于联动保护门210运动,直至E极驱动保护门220复位成使其位于顶部的作用面226与面盖301 的顶表面3011重新共面为止。
参见图8a,在弹性件60具体实施为扭簧的实施例中,扭簧具有第一支脚61和第二支脚62,并且扭簧的簧圈63可以套设在联动保护门210的突起214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脚61可以抵靠着联动保护门210,并且第二支脚62可以抵靠着E极驱动保护门220。
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脚61可以抵靠着形成在联动保护门210的边缘处的突棱215,而第二支脚62可以被固定至第二突出部222。例如,第二支脚62可以从第二突出部222的柱状部223 的一侧进入并且从柱状部223的另一侧穿出,以使第二支脚62的一部分被留置在第二突出部222,从而保证第二支脚62被固定在E极驱动保护门上。
与前文提及的“突出部”、“容纳部”相同,此处提及的“突棱”还可以形成在联动保护门210的所述边缘之外的位置。同样地,第二支脚62与第二突出部222的固定方式也不受限于此处描述的示例性手段。任何适于实现弹性件60的固定、以及其对E极驱动保护门的保持和复位作用的适当布置都将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图8a、图9a和图9c示出了E极驱动保护门220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与联动保护门210的顶表面110、120相同,E极驱动保护门220的作用面226也与面盖301的顶表面3011共面。E极驱动保护门220在第一状态中所处的共面位置称为“E极初始位置(图 9a)”。
图9c更清楚地展示了在第一状态下,即在未被驱动时,E极驱动保护门200的第一突出部221和第二突出部222所处的位置。第一突出部221位于第一容纳部212的靠近基座303的一端。第二突出部222 位于第二容纳部213的靠近盖体304的一端,这一端例如可以是开口端,以便于第二突出部221进入第二容纳部213。
图8b和图9b示出了E极驱动保护门220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E极驱动保护门220已经与联动保护门210共同组装成保护门单元200,即,保护门单元200将作为整体,按照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保护门单元100的运动方式运动。
因此,保护门单元100、200的朝向基座303进行的相同运动过程可以被称为“第一驱动过程”,并且保护门单元100、200的背离基座303进行的相同运动过程可以被称为“第一复位过程”。
与此对应的,在被插头致动时,E极驱动保护门220相对于联动保护门210移动直至二者相对静止的过程可以被称为“第二驱动过程”;当插头被拔出,使得E极驱动保护门220在弹性件60的作用下复位至E极初始位置的运动过程,可以被称为“第二复位过程”。
当插头的E极插脚在E极驱动保护门的作用面226上施加朝向基座303的向下的力时,引发第二驱动过程。在第二驱动过程中,如前所述地,E极驱动保护门220的第一突出部221将在第一容纳部212 中沿着朝向盖体304的方向运动,而第二突出部222将在第二容纳部 213中沿着朝向基座303的方向运动,直至E极驱动保护门的(基本上沿横向、或平行于面盖301的方向延伸的)弯折部227抵住联动保护门210的侧壁216。
特别地,在图8b和图9b中可见,弯折部227被容纳在由联动保护门210的侧壁216形成的凹陷部中。至此,E极驱动保护门220便不能在E极插脚的作用下继续移动,从而与联动保护门210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形成与保护门单元100运动方式一致的保护门单元200。
此后,保护门单元200完成与结合保护门单元100描述的一致的“第一驱动过程”。由于所涉及的关于弹性件50、偏转角度等的内容相同或相似,故而此处不再赘述。
当用户将插头拔出插座300时,即E极插脚开始脱离插座而解除对E极驱动保护门的作用面226的驱动作用。随着E极插脚脱离插座 300,保护门单元200将完成与结合保护门单元100描述的一致的“第一复位过程”。由于所涉及的关于弹性件50、偏转角度等的内容相同或相似,故而此处不再赘述。
保护门单元200的第一复位过程结束后,进入E极驱动保护门的第二复位过程。在第二复位过程中,在弹性件60的作用下,E极驱动保护门220的第一突出部221将在第一容纳部212中沿着朝向基座 303的方向运动,而第二突出部222将在第二容纳部213中沿着朝向盖体304的方向运动,直至E极驱动保护门的(基本上沿横向、或平行于面盖301的方向延伸的)弯折部227摆脱联动保护门210的侧壁 216的束缚。
此时,E极驱动保护门回复至图9a所示的E极初始位置,即,E 极驱动保护门220的作用面226、联动保护门210的顶表面110和120、以及面盖301的外表面3011共面的位置。
通过将保护门单元设计成分体式或组装式的,即,使得保护门单元200由能够彼此相对运动的E极驱动保护门220和联动保护门210 组装而成,E极驱动保护门220的作用面226可以不再是斜面或曲面。以这样的方式,保证了E极驱动保护门220的作用面226、联动保护门210的顶表面110和120、以及面盖301的外表面3011全部共面。这是区别于保护门单元100的重要改进。
通过在插座300中装配保护门单元200,能够在任一插孔的对应位置处均不形成凹坑或凹陷,从而实现面盖301的外表面零缝隙或接近无缝。因此,能够避免幼龄儿童通过面盖301表面的凹坑而将细小物件(诸如铁丝等)插入插座300中,从而提高了插座300的安全等级。
如前所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50、弹性件60均为扭簧的形式。利用扭簧的特殊构型,能够确保两个独立机构/部件(例如保护门单元与基座、联动保护门与E极驱动保护门)之间实现紧密关联。此外,通过设置与两个独立的机构/部件同时关联地仅一个弹性件,能够减少所需部件的数量,简化动作机构的构造,降低由于多部件导致的机械不稳定性。
以上任意实施例中提及的、或在任意附图中绘出的元素的形状、位置原则上是示例性的,仅仅是为了描述目的而说明或指出。但应理解,任何从技术原理上能够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机制、功能的替代元素均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包括目前已知或者将来开发的元素。
虽然已通过示例详细展示了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示例仅意图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可以被修改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实质。本公开的范围是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
在说明书和下面的权利要求中,除非上下文另外需要,术语“包括”和“包含”被理解为包含所说明的成分或成分组,但不排除任何其他成分或成分组。
本说明书中的对任何现有技术的引用不是也不应当被视为承认为暗示这些现有技术构成公知常识。
应当理解,以下权利要求仅是临时权利要求,并且是可能权利要求的示例,并且并不旨在将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于基于本申请的任何将来的专利申请。可能在日后在示例的权利要求中增加或删除成分,以进一步限定或重新限定本公开。
Claims (9)
1.一种插座(3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303);
面盖(301),安装在所述基座(303)上;
盖体(304),布置在所述基座(303)和所述面盖(301)之间,并且具有设置于其上的插孔(3041);以及
保护门单元(100;200),布置在所述基座(303)内部,并且包括联动保护门(210)和E极驱动保护门(220),
其中,当插头被插入所述插孔(3041)时,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220)被所述插头的E极插脚驱动以致动所述联动保护门(210),使得所述插头能够插入所述插孔(3041)中,
并且其中,在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220)未被所述E极插脚驱动的状态下,所述联动保护门(210)的朝向所述面盖(301)通过所述插孔(3041)的顶表面(110,120)与所述面盖(301)的顶表面(3011)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保护门(210)和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220)是一体形成的;并且
其中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220)的与所述E极插脚接触的作用面(226)是斜面或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220)的与所述E极插脚接触的作用面(226)是平面,并且所述作用面(226)与所述面盖(301)的顶表面(3011)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220)包括第一突出部(221)和第二突出部(222);
所述联动保护门(210)包括适于容纳所述第一突出部(221)的第一容纳部(212)以及适于容纳所述第二突出部(222)的第二容纳部(213);
其中当所述E极插脚朝向所述基座(303)驱动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220)时,所述第一突出部(221)沿着所述第一容纳部(212)移动,使所述保护门单元(200)被所述插头致动以朝向所述基座(303)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3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门单元(200)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60),其与所述联动保护门(210)和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220)两者接触;以及
其中随着所述E极插脚脱离所述插座(300),所述第一弹性件(60)适于向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220)施加弹力以使其相对于所述联动保护门(210)运动,直至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220)复位成其所述作用面(226)与所述面盖(301)的顶表面(3011)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件(60)是扭簧,并且所述扭簧具有第一支脚(61)和第二支脚(62);以及
其中所述扭簧的簧圈(63)套设在所述联动保护门(210)的突起(214)上,所述第一支脚(61)抵靠所述联动保护门(210),并且所述第二支脚(62)抵靠所述E极驱动保护门(22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3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门单元(100;200)还包括:
轴杆(40),其自所述联动保护门(210)朝向所述基座(303)延伸,并且被布置在形成于所述基座(303)中的轴孔(303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3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门单元(100;200)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50),其套设在所述轴杆(40)上;以及
其中随着所述E极插脚脱离所述插座(300),所述第二弹性件(50)适于向所述保护门单元(100;200)施加弹力以使所述保护门单元沿着背离所述基座(303)的方向运动,直至所述联动保护门(210)复位成其所述顶表面(110,120)与所述面盖(301)的顶表面(3011)共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性件(50)是扭簧,所述扭簧具有第三支脚(51)和第四支脚(52);以及
其中所述第三支脚(51)抵靠所述保护门单元(100;200),并且所述第四支脚(52)抵靠形成在所述基座(303)中的接触面(3030),从而使所述保护门单元(100;200)在未被所述E极插脚驱动时保持就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99900.4U CN209016327U (zh) | 2018-11-16 | 2018-11-16 | 插座 |
CA3061790A CA3061790A1 (en) | 2018-11-16 | 2019-11-15 | Socke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99900.4U CN209016327U (zh) | 2018-11-16 | 2018-11-16 | 插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16327U true CN209016327U (zh) | 2019-06-21 |
Family
ID=66842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99900.4U Active CN209016327U (zh) | 2018-11-16 | 2018-11-16 | 插座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16327U (zh) |
CA (1) | CA3061790A1 (zh) |
-
2018
- 2018-11-16 CN CN201821899900.4U patent/CN209016327U/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1-15 CA CA3061790A patent/CA306179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3061790A1 (en) | 2020-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67831B2 (en) | Fold away magnetic door stop | |
US4832479A (en) | Spectacle frame with resilient hinges | |
TWM438053U (en) | Connector mechanism for connecting a plug | |
CN209434483U (zh) | 用于插座的保护门组件和插座 | |
US20070054521A1 (en) | Dust-proof cover for network jack | |
CN110570780A (zh) | 护角及显示屏 | |
JP2009218194A (ja) | 扉付きコンセント | |
US20090284710A1 (en) | Elastic miniaturized hinge for a flexible temple element with a box provided with at least a guiding zone f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articulation to a seat joined to the front of the glasses | |
CN209016327U (zh) | 插座 | |
AU2012203951B2 (en) | A socket with a shutter | |
PL199373B1 (pl) | Pokrywka elementów instalacji elektrycznej, zwłaszcza gniazdka wtykowego z mechanizmem zawiasowym | |
CN205070116U (zh) | 一种具备扩展功能的插头 | |
EP2820470A1 (en) | Resilent hinge for spectacles | |
CN111490406A (zh) | 电连接耦合器及其插座、自动回弹机构 | |
KR102011012B1 (ko) | 기능성 콘센트 커버 | |
KR20140114122A (ko) | 손 끼임 방지 여닫이 문 | |
KR102214976B1 (ko) | 안경테와 안경다리의 연결장치 | |
KR101541217B1 (ko) | 차단기 온 오프 개폐 스위치와 스위치 조작 핸들 연결용 샤프트 어댑터 장치 | |
EP1701520B1 (en) | Foldable mobile phone avoiding damaging shaking at the hinge | |
CN205488771U (zh) | 车载电源的端口以及车辆 | |
KR20130030166A (ko) | 회전형 멀티 콘센트 | |
CN211859100U (zh) | 一种五孔插座保护门 | |
JP2020056235A (ja) | アームストッパー | |
CN217652596U (zh) | 一种带有弹性箱门结构的消防栓箱 | |
JP5441263B2 (ja) | ドアストッパ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