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15853U -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15853U
CN209015853U CN201822150085.8U CN201822150085U CN209015853U CN 209015853 U CN209015853 U CN 209015853U CN 201822150085 U CN201822150085 U CN 201822150085U CN 209015853 U CN209015853 U CN 209015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le body
charging cable
cable circle
mobile phone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500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宏伟
杜小云
邓海祥
朱学海
欧庆欣
王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angxinqi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uangxinqi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uangxinqi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uangxinqi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500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15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15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15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金手指;所述电路板的一面印刷有第一充电线圈体,电路板的另外一面印刷有第二充电线圈体;所述第一金手指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体,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体上设有第一跳线部和第二跳线部,第一充电线圈体经过所述第一跳线部与第二充电线圈体连通,第一充电线圈体还经过所述第二跳线部与第二充电线圈体连通,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体和第二充电线圈体之间串联形成双层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手机内部的无线充电线圈结构进行创新,有效地融合NFC线圈,提高手机内部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手机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
背景技术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线充电使用的共振原理是磁场共振,只在以同一频率共振的无线充电线圈之间传输,而其他装置无法接受波段,无线充电技术使用的磁场本身就是对人体无害的。充电底座以及手机终端分别内置了线圈,当两者靠近,发射线圈基于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手机接收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点能量从发射端转移到接收端,便开始从充电座向手机进行供电。
现阶段,人们对手机的厚度要求越来越高,通常轻薄的手机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手机内部结构复杂性,如何对手机内部结构进行合理的布局一致是研发者所追求的。目前,对于智能手机而言NFC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一直是很重要的,现有的手机在无线充电线圈的布局上通常是采用单层结构,电场的利用效率低,并且不存在将无线充电的线圈与NFC线圈进行融合的技术方案,分离式的设计占用手机内部空间,影响手机的设计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对手机内部的无线充电线圈结构进行创新,有效地融合NFC线圈,提高手机内部空间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金手指;所述电路板的一面印刷有第一充电线圈体,电路板的另外一面印刷有第二充电线圈体;所述第一金手指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体,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体上设有第一跳线部和第二跳线部,第一充电线圈体经过所述第一跳线部与第二充电线圈体连通,第一充电线圈体还经过所述第二跳线部与第二充电线圈体连通,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体和第二充电线圈体之间串联形成双层结构。
作为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金手指;所述电路板的一面印刷有第一NFC线圈体,电路板的另外一面印刷有第二NFC线圈体;所述第二金手指连接所述第一NFC线圈体。
作为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NFC线圈体上设有第三跳线部和第四跳线部,第一NFC线圈体经过所述第三跳线部与第二NFC线圈体连通,第一NFC线圈体还经过所述第四跳线部与第二NFC 线圈体连通,所述第一NFC线圈体和第二NFC线圈体之间串联形成双层结构。
作为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NFC线圈体环绕在第一充电线圈体的外围,所述第二NFC线圈体环绕在第二充电线圈体的外围。
作为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金手指设有第一 NFC正极端子和第一NFC负极端子,第二金手指通过所述第一NFC正极端子和第一NFC负极端子与手机主板连接。
作为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金手指设有第一充电正极端子和第一充电负极端子,第一金手指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正极端子和第一充电负极端子与手机主板连接。
作为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散热孔。
作为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电路板采用纳米晶材质,电路板上覆盖有绝缘油墨和背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电路板的一面印刷有第一充电线圈体,电路板的另外一面印刷有第二充电线圈体;第一金手指连接第一充电线圈体,第一充电线圈体上设有第一跳线部和第二跳线部,第一充电线圈体经过第一跳线部与第二充电线圈体连通,第一充电线圈体还经过第二跳线部与第二充电线圈体连通,第一充电线圈体和第二充电线圈体之间串联形成双层结构。本技术方案对手机内部的无线充电线圈结构进行创新,有效地融合NFC线圈,提高手机内部空间利用率,电场的利用效率高,使手机的设计更加轻薄。使手机摆脱各种充电接口的束缚,操作方便,充电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反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电路板示意图;
图中:1、电路板;2、第一连接部;3、第一金手指;4、第一充电线圈体;5、第二充电线圈体;6、第一跳线部;7、第二跳线部;8、第二连接部;9、第二金手指;10、第一NFC线圈体;11、第二NFC线圈体;12、第三跳线部;13、第四跳线部;14、第一充电正极端子;15、第一充电负极端子;16、第一NFC正极端子;17、第一NFC负极端子; 18、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参见图1、图2和图3,提供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包括电路板1,所述电路板1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2,所述第一连接部2上设有第一金手指3;所述电路板1的一面印刷有第一充电线圈体4,电路板1的另外一面印刷有第二充电线圈体5;所述第一金手指3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体4,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体4上设有第一跳线部6和第二跳线部7,第一充电线圈体4经过所述第一跳线部6与第二充电线圈体5连通,第一充电线圈体4还经过所述第二跳线部7与第二充电线圈体5连通,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体4和第二充电线圈体5之间串联形成双层结构。
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1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8,所述第二连接部8上设有第二金手指9;所述电路板1的一面印刷有第一NFC线圈体10,电路板1的另外一面印刷有第二NFC线圈体11;所述第二金手指9连接所述第一NFC线圈体10。本技术方案中的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中文全称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
具体的,所述第一NFC线圈体10上设有第三跳线部12和第四跳线部13,第一NFC线圈体10经过所述第三跳线部12与第二NFC线圈体 11连通,第一NFC线圈体10还经过所述第四跳线部13与第二NFC线圈体11连通,所述第一NFC线圈体10和第二NFC线圈体11之间串联形成双层结构。所述第一NFC线圈体10环绕在第一充电线圈体4的外围,所述第二NFC线圈体11环绕在第二充电线圈体5的外围。在同一个电路板1上对第一充电线圈体4、第二充电线圈体5、第一NFC线圈体10和第二NFC线圈体11进行合理的布局,节约手机内部空间。
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手指3设有第一充电正极端子14和第一充电负极端子15,第一金手指3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正极端子14和第一充电负极端子15与手机主板连接。所述第二金手指9设有第一NFC正极端子16和第一NFC负极端子17,第二金手指9 通过所述第一NFC正极端子16和第一NFC负极端子17与手机主板连接。本技术方案中提到的手机主板属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不涉及对手机主板的改进,金手指指的是插槽插口的接触部分。
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1上设有散热孔 18。散热孔18有利于电路板1的散热,延长线圈结构的使用寿命,保证正常的性能。所述电路板1采用纳米晶材质,纳米晶材料是目前导磁率最高的材料之一,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低铁损,是绿色低碳环保的软磁材料。铁基纳米晶材料配方成分为Fe,Si,B,Cu,Nb。先通过快速冷速技术,把纳米晶合金从融熔的钢水直接成型为非晶态的薄带,然后通过真空或保护气氛热处理,使非晶晶化成具有纳米级尺度的晶体结构。电路板1上覆盖有绝缘油墨和背胶。绝缘油墨起到保护线路的作用,背胶增强电路板1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的一面印刷有第一充电线圈体4,电路板1的另外一面印刷有第二充电线圈体5;第一金手指3连接第一充电线圈体4,第一充电线圈体4上设有第一跳线部6和第二跳线部7,第一充电线圈体4经过第一跳线部6与第二充电线圈体5连通,第一充电线圈体4还经过第二跳线部7与第二充电线圈体5连通,第一充电线圈体4和第二充电线圈体5之间串联形成双层结构。电路板1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8,第二连接部8上设有第二金手指9;电路板1的一面印刷有第一NFC线圈体10,电路板1的另外一面印刷有第二NFC线圈体11;第二金手指9连接第一NFC线圈体10。第一NFC线圈体10上设有第三跳线部12和第四跳线部13,第一NFC线圈体10经过第三跳线部12与第二NFC线圈体11连通,第一NFC线圈体10还经过第四跳线部13与第二NFC线圈体11连通,第一NFC线圈体10和第二NFC线圈体11 之间串联形成双层结构。本技术方案对手机内部的无线充电线圈结构进行创新,有效地融合NFC线圈,提高手机内部空间利用率,电场的利用效率高,使手机的设计更加轻薄。使手机摆脱各种充电接口的束缚,操作方便,充电便捷。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1),所述电路板(1)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2),所述第一连接部(2)上设有第一金手指(3);所述电路板(1)的一面印刷有第一充电线圈体(4),电路板(1)的另外一面印刷有第二充电线圈体(5);所述第一金手指(3)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体(4),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体(4)上设有第一跳线部(6)和第二跳线部(7),第一充电线圈体(4)经过所述第一跳线部(6)与第二充电线圈体(5)连通,第一充电线圈体(4)还经过所述第二跳线部(7)与第二充电线圈体(5)连通,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体(4)和第二充电线圈体(5)之间串联形成双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1)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8),所述第二连接部(8)上设有第二金手指(9);所述电路板(1)的一面印刷有第一NFC线圈体(10),电路板(1)的另外一面印刷有第二NFC线圈体(11);所述第二金手指(9)连接所述第一NFC线圈体(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FC线圈体(10)上设有第三跳线部(12)和第四跳线部(13),第一NFC线圈体(10)经过所述第三跳线部(12)与第二NFC线圈体(11)连通,第一NFC线圈体(10)还经过所述第四跳线部(13)与第二NFC线圈体(11)连通,所述第一NFC线圈体(10)和第二NFC线圈体(11)之间串联形成双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FC线圈体(10)环绕在第一充电线圈体(4)的外围,所述第二NFC线圈体(11)环绕在第二充电线圈体(5)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手指(9)设有第一NFC正极端子(16)和第一NFC负极端子(17),第二金手指(9)通过所述第一NFC正极端子(16)和第一NFC负极端子(17)与手机主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手指(3)设有第一充电正极端子(14)和第一充电负极端子(15),第一金手指(3)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正极端子(14)和第一充电负极端子(15)与手机主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1)上设有散热孔(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1)采用纳米晶材质,电路板(1)上覆盖有绝缘油墨和背胶。
CN201822150085.8U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 Active CN209015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0085.8U CN209015853U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0085.8U CN209015853U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15853U true CN209015853U (zh) 2019-06-21

Family

ID=66843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50085.8U Active CN209015853U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158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6412A (zh) * 2020-12-25 2021-04-30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天线和nfc天线的混合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US11728564B2 (en) 2019-11-27 2023-08-15 AQ Corporation Smartphone antenna in flexible PCB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28564B2 (en) 2019-11-27 2023-08-15 AQ Corporation Smartphone antenna in flexible PCB
CN112736412A (zh) * 2020-12-25 2021-04-30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天线和nfc天线的混合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64323U (zh) 通信终端
KR101440591B1 (ko) 높은 큐의 영차 근접 자기장 공진기를 이용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JP6034644B2 (ja) 複合コイル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機器
CN204741074U (zh) 一种应用于具有金属后盖的终端的nfc天线及其终端设备
KR20140044022A (ko) 무선충전용 전자기 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9015853U (zh)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结构
CN209843948U (zh) 具有无线充电及近场通信功能的双线圈装置
CN104518576A (zh) 受电装置和供电装置
CN103928991B (zh) 基于pcb谐振耦合线圈结构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08738286A (zh) 一种无线充电用电磁屏蔽片及制备方法
CN103688599B (zh) 应用于无线终端中的pcb及无线终端
CN103219808A (zh) 一种兼容性好的无线充电器接收器
CN108447674A (zh) 一种无线充电收发模组制备工艺及无线充电收发模组
CN203327360U (zh) 3g便捷式移动终端的电路板
CN208580650U (zh)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绕线线圈结构
CN203398880U (zh) 一种兼容性好的无线充电器接收器
CN206564491U (zh) 一种集成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天线功能的器件
CN208401630U (zh) 电子设备及其集成式隔磁片
CN206341257U (zh) 智能移动终端及其多功能背夹
KR20170142143A (ko) 무선충전용 전자기 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8401049U (zh) 一种高效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加nfc二合一天线
CN210403454U (zh) 无线充电线圈
CN208335239U (zh) 电子标签设备
CN208240876U (zh) Nfc和无线充电二合一天线装置及模块
CN208272714U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