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94826U - 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94826U
CN208994826U CN201821668255.5U CN201821668255U CN208994826U CN 208994826 U CN208994826 U CN 208994826U CN 201821668255 U CN201821668255 U CN 201821668255U CN 208994826 U CN208994826 U CN 208994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unit
holding member
reel
severing
source b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682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德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CITY NANHAI DISTRICT DECHANGY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CITY NANHAI DISTRICT DECHANGY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CITY NANHAI DISTRICT DECHANGY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CITY NANHAI DISTRICT DECHANGY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682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94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94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94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包括有临近布置且用于承接及输送卷筒沿其轴向前移的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与第二输送单元之间设有用于顺次裁切源卷筒的头端部及尾端部的裁断切刀,由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所输送的源卷筒经裁断切刀裁切头端部后,逐渐向第二输送单元传递,此时的源卷筒由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共同承接并朝第二输送单元出口方向输送前移,直至源卷筒的尾端部被裁切从而形成长卷筒,此时的长卷筒由第二输送单元承接并继续朝第二输送单元出口方向输送前移;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出口处设有用于分段裁切由第二输送单元所输送的源卷筒或长卷筒的分切切刀,通过分切切刀分切后形成所需的成品卷筒。

Description

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纸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纤维制品在制成成品卷筒前往往需要先经过裁切头、尾工序,再分切得到成品卷筒。而传统的纤维制品裁切装置如采用本申请人所申请的专利号为201310063460.4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能缩短物料等待时间的生活用纸裁切分段筛选机构,其通过将生活用纸产生的尾料从第一送纸单元和第二送纸单元间的第一间隙落下,而头料则是从第二送纸单元和第二纸巾顶部夹送单元组成的出口端落下,此类的单工位共同用于裁切和分切动作,其存在有切刀会空切动作1-2次,并且无法实现连续性生产,稳定性不高的问题;传统的纤维制品裁切装置还有如中国专利CN03819052.4公开的卷筒纸或纸卷切边装置及处理纸卷的操作方法,其采用多工位分步加工以及同时对每个纸卷两端同时进行裁切,此类多工位的方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各个工位之间转移物料,从而导致占地空间大、机器造价高以及所获得的成品卷筒存在有误差大及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效生产、避免空切动作的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包括有临近布置且用于承接及输送卷筒沿其轴向前移的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与第二输送单元之间设有用于顺次裁切源卷筒的头端部及尾端部的裁断切刀,由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所输送的源卷筒经裁断切刀裁切头端部后,逐渐向第二输送单元传递,直至源卷筒的尾端部被裁切从而形成长卷筒,此时的长卷筒由第二输送单元承接并继续朝第二输送单元出口方向输送前移;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出口处设有用于分段裁切由第二输送单元所输送的源卷筒或长卷筒的分切切刀,通过分切切刀分切后形成所需的成品卷筒。
进一步,所述裁断切刀至分切切刀之间的间距值为经分切切刀切断形成的成品卷筒长度值的整数倍。
进一步,被裁切头端部的源卷筒由第一输送单元转运至第二输送单元的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以驱使源卷筒加速前移追赶先前传递给第二输送单元的长卷筒,直至源卷筒的前端与长卷筒的尾端相抵触。
进一步,所述裁断切刀裁切点的前后分别设有前保持构件和尾保持构件。
进一步,所述前保持构件在裁切点上游处沿卷筒输送方向前后往复移动。
进一步,所述尾保持构件在裁切点下游处沿卷筒输送方向前后往复移动。
进一步,所述前保持构件和尾保持构件分别在裁切点前方处和裁切点后方处沿卷筒输送方向前后往复移动。
进一步,裁切后的头端部及尾端部均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与第二输送单元之间的落料间隙处落下。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上方设置有第一夹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一夹送单元相配合共同夹送卷筒。
进一步,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上方设置有第二夹送单元,其中,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和第一夹送单元相配合共同夹送卷筒。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用于裁切卷筒的头端部及尾端部的裁断切刀,以及设置有用于分段裁切经裁断切刀裁切后的卷筒的分切切刀,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分切切刀的裁切动作,实现分切切刀连续裁切动作,不会出现有空切的情况,既实现连续性的高效生产,也保证裁切得到成品卷筒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续裁切分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保持构件及尾保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实施例一的连续裁切分切工作原理步骤一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连续裁切分切工作原理步骤二的示意图。
图6、7为实施例一的连续裁切分切工作原理步骤三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的连续裁切分切工作原理步骤四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的步骤三中源卷筒追赶长卷筒时抵触动作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的前保持构件及尾保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4为实施例三的连续裁切分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18为实施例四的连续裁切分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9-21为实施例五的连续裁切分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输送单元,2-第二输送单元,3-裁断切刀,4-分切切刀,11-第一夹送单元,21-第二夹送单元,100-落料间隙,51-前保持构件,52-尾保持构件,511-定夹模,512-动夹模,6-承接输送皮带,A-源卷筒,B-长卷筒,a1-头端部,a2-尾端部,a3-成品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包括有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的第一输送单元1、裁断切刀3、第二输送单元2和分切切刀4。
参见附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2呈水平前后临近布置,并且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2均为用于承接及输送卷筒沿其轴向输送。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单元1及第二输送单元2均包括有送纸皮带,其中,该送纸皮带配置有动力轮、多个从动轮、张力轮以及与动力轮传动连接的伺服电机(图中未示,本技术领域所公知的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其原理结构属公知常识,此处不再赘述),通过送纸皮带连接绕过动力轮、多个从动轮和张力轮以实现送纸皮带对卷筒的承接及输送,并且利用伺服电机进行驱动从而实现对送纸皮带的运行速度进行调节(伺服电机的调速功能属于公知常识,其原理在此处不再赘述);其次,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单元1还可为如中国专利CN 1756630 A中所公开的输送方式,即,通过承接平台以及推掌,通过在承接平台成型有纵向沟槽以承接卷筒,并通过推掌作用在卷筒的后部以推动卷筒沿轴向沟槽输送前移,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输送单元1及第二输送单元2的具体形式,可采用相适应的衍生输送方案,例如第二输送单元2采用分体式结构,由两段或多段输送带组成,实质作用也与本实施例的一体式的第二输送单元2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输送单元1上方的第一夹送单元11以及设于第二输送单元2上方的第二夹送单元21,其中,第一夹送单元11与第一输送单元1之间形成供卷筒沿其轴向输送的输送通道从而使第一夹送单元11与第一输送单元1相配合夹送卷筒,第二输送单元2和第二夹送单元21之间形成供卷筒沿其轴向输送的输送通道从而使第二输送单元2和第二夹送单元21相配合共同夹送卷筒。本实施例的第一夹送单元11及第二夹送单元21均由一动力轮、多个固定轮以及张力轮组成(为了实现第一夹送单元11与第一输送单元1的同步输送,第一夹送单元11的动力轮与第一输送单元1的伺服电机相传动连接,同理,为了实现第二夹送单元21与第二输送单元2的同步输送,第二夹送单元21的动力轮与第二输送单元2的伺服电机相传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形成的输送通道可适用于加工扁状或圆状的卷筒,只需通过相适应调节夹送单元与输送单元之间的间隙值便可。其次,还可以采用如中国专利CN 1756630 A中所公开的输送方式。因此,可根据实际生产的加工需求,选择是否需要增加夹送单元,这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在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裁断切刀3设置在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2之间(本实施的裁断切刀3临近设于第一输送单元1的末端处),其用于顺次裁切卷筒的头端部a1及尾端部a2,即,利用裁断切刀3沿垂直于卷筒输送方向顺次对由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来的源卷筒A的头端部a1及尾端部a2进行裁切,其中,源卷筒A通过第一输送单元1朝裁断切刀3方向逐渐输送前移,待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移动至裁断切刀3预设定的裁切点位置时,裁断切刀3动作以裁切源卷筒A的头端部a1,随后,利用第一输送单元1驱使源卷筒A朝第二输送单元2方向输送前移,进而使得源卷筒A前移至第二输送单元2上,从而便完成了源卷筒A逐渐传递至第二输送单元2上(此时的源卷筒A由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2共同承接并朝第二输送单元2出口方向输送前移),随着源卷筒A的持续输送前移,使得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逐渐离开第一输送单元1并且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在离开第一输送单元1后移动至裁断切刀3预设定的裁切点位置时,裁断切刀3动作以裁切源卷筒A的尾端部a2形成长卷筒B,此时的长卷筒B的前端部分由第二输送单元2承接并朝第二输送单元2出口方向输送前移。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确保裁断切刀3的裁切效果及裁切稳定性,在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前后分别设有前保持构件51和尾保持构件52,其中,本实施例的前保持构件51和尾保持构件52呈前后轴向布置,通过前保持构件51和尾保持构件52以起到辅助稳定卷筒输送的作用,即,本实施例的前保持构件51和尾保持构件52均为可对向往复开合的定夹模511和动夹模512组成,从而利用定夹模511与动夹模512开合动作以实现夹持或避让卷筒,当卷筒移动到设定位置时,定夹模511与动夹模512合拢以夹持卷筒,使卷筒于设定位置处暂时停顿;当定夹模511与动夹模512松开以避让卷筒,不阻碍卷筒前移。
另外,本实施的动夹模512可配置有驱动其朝定夹模511横向往复移动的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伸缩端与动夹模512相连接,从而利用伸缩气缸的伸缩作用以驱使动夹模512横向往复运动,进而实现定夹模511与动夹模512的合拢及松开动作。因此,在裁断切刀3裁切动作时候,利用前保持构件51或尾保持构件52分别用于暂时夹持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或尾端部分,实现前保持构件51或尾保持构件52对源卷筒A的辅助支撑,以便于裁断切刀3动作分别裁切除去源卷筒A的头端部a1及尾端部a2,即,首先,通过第一输送单元1沿源卷筒A轴向输送源卷筒A前移至前保持构件51处,随后,前保持构件51动作以夹持住源卷筒A前端部分(此时跃过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源卷筒A前端部分作为头端部a1),使得源卷筒A的头端部a1在裁断切刀3裁切点处短暂停顿,此时的裁断切刀3相对应动作以裁切源卷筒A的头端部a1(通过调节第一输送单元1的运行速度和时间相对于将要由裁切源卷筒A所除去的头端部a1长度预先决定),待头端部a1被完全裁切切除后,前保持构件51动作以松开源卷筒A并且源卷筒A在第一输送单元1的驱使下继续前移,随后穿过尾保持构件52逐渐传递至第二输送单元2上(在逐渐传递的过程中,源卷筒A尾端部分会逐渐脱离第一输送单元1且前端部分会逐渐输送至第二输送单元2上),直至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前移至尾保持构件52处时,尾保持构件52动作以夹持住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此时未跃过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源卷筒A尾端部分作为尾端部a2),使得源卷筒A的尾端部a2在裁断切刀3裁切点处短暂停顿,此时的裁断切刀3相对应动作以裁切源卷筒A的尾端部a2(通过调节第二输送单元2的运行速度和时间相对于将要由裁切源卷筒A所除去的尾端部a2长度预先决定),待尾端部a2被完全裁切除去形成长卷筒B后,尾保持构件52动作以松开长卷筒B并且长卷筒B在第二输送单元2的驱动下继续前移远离尾保持构件52,直至长卷筒B完全输送到第二输送单元2上;循环重复上述过程,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2继续输送以实现连续性生产加工。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定夹模511和动夹模512可采用如附图2所示的横向布置的环状结构,还可以采用板状结构或者竖向布置的环形结构,只要能够根据卷筒的圆周形状实现夹持卷筒便可,因此,本申请不限定动夹模511及动夹模512的具体结构,还可以采用其它衍生方案。
此外,由于前保持构件51和尾保持构件52临近布置且两者之间存在有供裁断切刀切刃穿过的缝隙,因此,经裁断切刀3所裁切的头端部a1和尾端部a2会分别被裁断在尾保持构件52和前保持构件51内。即,当裁断切刀3裁切头端部a1时,头端部a1被裁断在尾保持构件52内,随后头端部a1由源卷筒A前端顶触推离尾保持构件52,最终在尾保持构件52至第二输送单元2之间的落料间隙100掉落;当裁断切刀3裁切尾端部a2时,尾端部a2被裁断在前保持构件51内,随后尾端部a2由下一个源卷筒A前端顶触依次推离前保持构件51和尾保持构件52,最终在尾保持构件52至第二输送单元2之间的落料间隙100掉落。由于头端部a1或尾端部a2均是从落料间隙100处掉落,因此避免了被裁断的头端部a1或尾端部a2阻碍卷筒的输送,也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头端部a1或尾端部a2堆积在前保持构件51和尾保持构件52处而影响前保持构件51和尾保持构件52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前保持构件51和尾保持构件52分别夹持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和尾端部分,可防止源卷筒A受到裁断切刀3裁切作用力而变形,影响裁切的品质。
如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分切切刀4位于第二输送单元2末端处,以便于经裁断切刀3裁切后的卷筒(此处的卷筒包括有源卷筒A或长卷筒B)在第二输送单元2的带动下逐渐输送至分切切刀4处进行分段裁切,以将源卷筒A或长卷筒B分段裁切获得所需成品卷筒a3(所裁切处的各个成品卷筒a3的长度为同规格等长,通过调节第二输送单元2的运行速度和时间相对于将要由裁切长卷筒B所获得的成品卷筒a3长度预先决定),即,第二输送单元2的运动是间断的且与分切切刀4同步:在第二输送单元2停止响应之际,分切切刀4动作,因此位于分切切刀4处的卷筒被裁切,而在第二输送单元2的运动期间,分切切刀4不工作且不阻挡卷筒穿过分切切刀4处,其中,经裁断切刀3裁切除去头端部a1的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在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2的共同带动下逐渐跃过分切切刀4预定的长度时(此时的源卷筒A的尾端部a2未被裁切除去),或者经裁断切刀3裁切除去尾端a2的长卷筒B的前端部分在第二输送单元2的带动下逐渐跃过分切切刀4预定的长度时,第二输送单元2停止运行输送且分切切刀4动作,以沿垂直卷筒轴向裁切卷筒(包括源卷筒A或长卷筒B)以获得一段成品卷筒a3,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实现高效生产以及节省裁切分切系统的占地空间,卷筒的实际长度远大于裁断切刀3至分切切刀4之间的间隙长度,使得源卷筒A在裁切除去头端部a1在第二输送单元2上输送前移至分切切刀4裁切点处进行分切时,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还未移动至裁断切刀4的裁切点位置(源卷筒A的尾端部a2未被裁切除去),从而使得源卷筒A前端部分被分切切刀4连续分段裁切形成成品卷筒a3,直至源卷筒A的尾端部a2被裁断切刀3裁切除去后,则为长卷筒B仅在第二输送单元2的作用下输送前移进行分段裁切。重复循环上述过程,以实现对卷筒的连续化分段裁切。另外,在分切切刀4的下游通过设置有承接输送皮带6以承接及输送裁切得到的成品卷筒a3至预定的下游工位。
如附图8和附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切切刀4连续分段裁切源卷筒A或长卷筒B以分切形成多个成品卷筒a3,为了进一步实现卷筒连续裁切头尾及分切工作,本实施例的裁断切刀3至分切切刀4之间的间距值为经分切切刀4切断形成的成品卷筒a3长度值的整数倍,为了便于理解,特结合实际情况以做出解释说明:令所裁切的成品卷筒a3长度规格为X,而裁断切刀3至分切切刀4之间间距值为Y,则Y=N*X(N=1,2,3,4…)。同时,被裁切头端部a1的所述源卷筒A由第一输送单元1转运至第二输送单元2的过程中,通过加快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速度(此时通过伺服电机转速的变换以实现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速度变化),使第一输送单元1的输送速度快于第二输送单元2的输送速度,此时的源卷筒A前端部分在第二输送单元2加速前移(此时的第一输送单元1相当于加速作用于源卷筒A尾端部分,从而实现源卷筒于第二输送单元2上加速前移),直至被加速输送的源卷筒前端与先前传递给第二输送单元2的卷筒尾端相接触,随后减慢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速度,使第一输送单元1的输送速度等于或略慢于第二输送单元2的输送速度(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单元1应当于第二输送单元2的输送速度近似同步,避免因两者之间速度差而导致该卷筒被减速并且其前端与先前卷筒的尾端接触后而脱离),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位于第二输送单元2上的卷筒(此处包括有源卷筒A或长卷筒B)实现前后衔接,消除长卷筒B尾端部分与源卷筒A前端部分之间存在有的大间隔,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分切切刀4的裁切动作,分切切刀4可进行连续化裁切动作,避免因存在大间隔而导致分切切刀4空切的情况,从而实现分切切刀4连续裁切动作(即,任意两次裁切动作的时间差均相等),既实现连续性的高效生产,也保证裁切得到成品卷筒a3的质量。
此外,由于裁断切刀3至分切切刀4之间间距值为经分切切刀4切断形成的成品卷筒a3长度值的整数倍,从而使得分切切刀4所裁切的卷筒不会有多余纸段产生,并且,位于第二输送单元2上的任意两个相接触的长卷筒B输送至分切切刀4处时,第二输送单元2无需停顿且分切切刀4无需动作,以实现节省一次裁切动作,直至位于后方的长卷筒B前端跃过分切切刀4额定长度时,第二输送单元2方才停顿并且分切切刀4进行分切动作。
通过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方案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卷筒连续裁切头尾及分切的工作原理:
如附图3所示,步骤一:若干条卷筒等间距沿轴向排列于第一输送单元1上,并通过第一输送单元1将源卷筒A逐条依次朝裁断切刀3方向输送;
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步骤二:源卷筒A前端部分随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至前保持构件51处,前保持构件51暂时夹持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并且裁断切刀3裁切该源卷筒A的头端部a1;待完全裁切除去头端部a1后,前保持构件51松开源卷筒A以使源卷筒A随第一输送单元1继续输送前移,与之同时,源卷筒A前端顶推被裁切的头端部a1从落料间隙100处落下;
参见附图6所示,步骤三:被裁切后的源卷筒A在第一输送单元1的驱使下朝第二输送单元2输送前移,并且逐渐传递至第二输送单元2上,随后源卷筒A在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2的共同作用下输送前移;
参见附图7和8所示,步骤四:位于第二输送单元上的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逐渐输送前移至分切切刀4处,并且源卷筒A随第二输送单元2输送前移跃过分切切刀4额定长度后,分切切刀4动作以裁切源卷筒A获得所需成品卷筒a3,分切切刀4连续重复裁切动作以对源卷筒A进行分段裁切,与之同时,并且在第一输送单元1及第二输送单元2的驱使下,令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逐渐脱离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直至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输送前移至尾保持构件52处,尾保持构件52暂时夹持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并且裁断切刀3动作以裁切该源卷筒A尾端部a2形成长卷筒B,其中,被裁切的尾端部a2由下一个源卷筒A前端部分顶推从落料间隙100落下;此时的长卷筒B通过第二输送单元2输送前移至分切切刀4处进行连续分段裁切动作;
进一步,参见附图9所示,在步骤三中,源卷筒A由第一输送单元逐渐传递给第二输送单元2的过程中,第一输送单元1加快输送速度以使该源卷筒A加速前移,以在第二输送单元2上加速追赶先前传递给第二输送单元2上的长卷筒B,从而使源卷筒A的前端面与长卷筒B的尾端面相接触,随后第一输送单元1减慢输送速度与第二输送单元2保持同速输送。
通过循环重复上述步骤以实现卷筒连续裁切分切加工,本申请的连接裁切分切具有效率高、良品率高等优点。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比较其区别特征在于,本实施例的前保持构件51和尾保持构件52的动夹模512均配置有伸缩弹簧,利用伸缩弹簧的弹性力以使动夹模512与定夹模511之间呈弹性常闭式结构,从而使得动夹模512与定夹模511形成弹性环状通道,且所形成的环状通道的直径略大于卷筒直径(在实际生产中,环状通道的径宽大于卷筒的1-2mm,以便于卷筒能够顺利穿过环状通道);利用环状通道环抱支撑卷筒以起到限制卷筒的径向自由度,并且在源卷筒A由第一输送单元1传递至第二输送单元2的过程中,环状通道始终环抱支撑住源卷筒A,进而保证卷筒由第一输送单元1传递至第二输送单元2的稳定性,从而以便于裁断切刀3顺次源卷筒A的头端部a1及尾端部a2,此时的伸缩弹簧所形成的弹性力作为裁断切刀3对源卷筒的冲击力的反向作用力以抵消冲击力,有效地避免了裁断切刀3裁切动作的造成源卷筒A出现跳动而导致切口不平整的问题。
实施例三:
参见附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比较其区别特征在于:本实施例的前保持构件51在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前方(上游)处沿卷筒输送方向往复前后平移,并且尾保持构件52在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后方(下游)处固定不动,从而利用前保持构件51的前后平移动作以远离或靠近尾保持构件52,实现了增大或者缩小前保持构件51与尾保持构件52之间的间隙。
参见附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裁切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时,此时的前保持构件51预先朝靠近裁切点方向移动以使前保持构件51与尾保持构件52相临近布置,随后利用前保持构件51对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进行限位稳定动作,以便于裁断切刀3裁切得到头端部a1,随后源卷筒A前端顶推被裁切的头端部a1从尾保持构件52至第二输送单元2之间的落料间隙100处落下。
参见附图13所示,另外,在源卷筒A逐渐朝第二输送单元2传递的过程中,前保持构件51朝远离裁切点方向移动以增大前保持构件51与尾保持构件52之间的间隙,直至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脱离第一输送单元1并穿过前保持构件51移动至裁切点处进行裁切。
参见附图14所示,当进行裁切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时,利用尾保持构件52对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进行限位稳定(此时的前保持构件51预先移动至远离尾保持构件52的预设定位置处),从而裁切切刀3动作以使裁切得到的尾端部a2从前保持构件51至尾保持构件52之间的落料间隙100处掉落。此外,待尾端部a2完全掉落后,则前保持构件51朝尾保持构件52方向移动复位以使前保持构件51与尾保持构件52相临近,而在前保持构件51移动复位的过程中,可与由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出来的下一组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一并前移,直至前保持构件51移动复位至预设定的位置且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跃过裁切点额定长度后,前保持构件51与裁切切刀3相配合动作以裁切除去源卷筒A的头端部a1,循环重复上述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前保持构件51单边前后往复移动,从而使尾端部a2能够直接掉落,无需依靠下一组源卷筒A的顶推动作从而与被裁切除去的下一组头端部a1一并掉落,避免因尾端部a2留在前保持构件51或尾保持构件上而造成阻碍源卷筒A输送及影响裁切稳定性。
实施例四:
参见附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比较其区别特征在于:本实施例的尾保持构件52在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后方(下游)处沿卷筒输送方向往复前后平移,并且前保持构件51在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前方(上游)处固定不动,从而利用尾保持构件52的前后平移动作以远离或靠近前保持构件51,实现了增大或者缩小前保持构件51与尾保持构件52之间的间隙。
参见附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裁切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时,此时的前保持构件51在临近裁切点处对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进行限位稳定动作,并且尾保持构件52预先朝远离裁切点方向移动至预设定的位置处,实现了增大前保持构件51与尾保持构件52之间的间隙,从而裁切切刀3动作以使裁切得到的头端部a1从前保持构件51至尾保持构件52之间的落料间隙100处掉落。
参见附图17所示,另外,待头端部a1完全掉落后,则尾保持构件52朝前保持构件51方向移动复位以前保持构件51与尾保持构件52相临近,而在尾保持构件52复位移动的过程中,源卷筒A逐渐跃过尾保持构件52向第二输送单元2逐渐传递,直至直至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脱离第一输送单元1并穿过前保持构件51移动至裁切点处进行裁切。
参见附图16和18所示,当进行裁切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时,利用尾保持构件52对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进行限位稳定(此时的尾保持构件52预先移动到达临近裁切点的预设定位置处),从而裁切切刀3动作以使裁切得到的尾端部a2,并且尾端部a2被裁断在前保持构件51内。随后尾保持构件52朝远离裁切点方向移动,增大了前保持构件51与尾保持构件52之间的间隙,从而令由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出来的下一组源卷筒A前端顶推裁断在前保持构件51内的尾端部a2,使之从前保持构件51至尾保持构件52之间的落料间隙100处掉落,随后下一组源卷筒A重复上述的裁切头端部的操作,其中,由于被裁断在前保持构件51内的尾端部a2临近前保持构件51的末端位置,使得下一组源卷筒A顶推尾端部a2一段短行程便可掉落,降低了尾端部a2对源卷筒A的输送影响。
实施例五:
参见附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比较其区别特征在于:本实施例的前保持构件51在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前方(上游)处沿卷筒输送方向往复前后平移,且尾保持构件52在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后方(下游)处沿卷筒输送方向往复前后平移,从而利用前保持构件51及尾保持构件5的前后平移动作以实现了增大或者缩小前保持构件51与尾保持构件52之间的间隙。
参见附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裁切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时,前保持构件51预先移动到达临近裁切点的预定位置处且尾保持构件52预先移动到达远离裁切点的预定位置处,此时的前保持构件51与尾保持构件52之间存在供被裁切的头端部a1掉落的间隙,进而待裁切切刀3动作从而使头端部a1从前保持构件51至尾保持构件52之间的落料间隙100处掉落。
另外,待头端部a1完全掉落后,则尾保持构件52朝裁切点方向移动至临近裁切切刀3裁切点处,并且前保持构件51朝远离裁切点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处,此时的,源卷筒A逐渐跃过前保持构件51和尾保持构件52向第二输送单元2逐渐传递,直至直至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脱离第一输送单元1并穿过前保持构件51移动至裁切点处进行裁切。
参见附图21所示,当进行裁切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时,利用尾保持构件52对源卷筒A的尾端部分进行限位稳定(此时的尾保持构件52预先移动到达临近裁切点的预设定位置处),从而裁切切刀3动作以使裁切得到的尾端部a2从前保持构件51至尾保持构件52之间的落料间隙100处掉落。此外,待尾端部a2完全掉落后,则前保持构件51朝裁切点方向移动复位且尾保持构件52朝远离裁切点方向移动复位,而在前保持构件51移动复位的过程中,可与由第一输送单元1输送出来的下一组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一并前移,直至前保持构件51移动复位至预设定的位置且源卷筒A的前端部分跃过裁切点额定长度后,重复上述的前保持构件51与裁切切刀3相配合动作以裁切除去源卷筒A的头端部a1。
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方式,从而使头端部a1及尾端部a2在裁切后能够自主依靠重力从落料间隙100处掉落,改善了源卷筒A的输送稳定性。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例三、实施例四以及实施例五的动态保持构件的方式,从而可有效缩小两组源卷筒A之间的入料间隔,从而实现高效化生产。此外,在本申请中的前保持构件51或尾保持构件52配置有驱动其沿卷筒输送方向横向移动的伸缩气缸实现,利用伸缩气缸的伸缩端与前保持构件51或尾保持构件52相连接,从而实现前后往复移动,其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采用伸缩气缸以及连接驱动方式属于常规技术手段,在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临近布置且用于承接及输送卷筒沿其轴向前移的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二输送单元(2),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与第二输送单元(2)之间设有用于顺次裁切源卷筒(A)的头端部(a1)及尾端部(a2)的裁断切刀(3),由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所输送的源卷筒(A)经裁断切刀(3)裁切头端部(a1)后,逐渐向第二输送单元(2)传递,直至源卷筒(A)的尾端部(a2)被裁切从而形成长卷筒(B),此时的长卷筒(B)由第二输送单元(2)承接并继续朝第二输送单元(2)出口方向输送前移;所述第二输送单元(2)出口处设有用于分段裁切由第二输送单元(2)所输送的源卷筒(A)或长卷筒(B)的分切切刀(4),通过分切切刀(4)分切后形成所需的成品卷筒(a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裁断切刀(3)至分切切刀(4)之间的间距值为经分切切刀(4)裁切形成的成品卷筒(a3)长度值的整数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其特征在于:被裁切头端部(a1)的源卷筒(A)由第一输送单元(1)转运至第二输送单元的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输送单元(1)的输送速度以驱使源卷筒(A)加速前移追赶先前传递给第二输送单元的长卷筒(B),直至源卷筒(A)的前端与长卷筒(B)的尾端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裁断切刀(3)裁切点的前后分别设有前保持构件(51)和尾保持构件(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持构件(51)在裁切点上游处沿卷筒输送方向前后往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保持构件(52)在裁切点下游处沿卷筒输送方向前后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持构件(51)和尾保持构件(52)分别在裁切点前方处和裁切点后方处沿卷筒输送方向前后往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其特征在于:裁切后的头端部(a1)及尾端部(a2)均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与第二输送单元(2)之间的落料间隙(100)处落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上方设置有第一夹送单元(11),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和第一夹送单元(11)相配合共同夹送卷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上方设置有第二夹送单元(21),其中,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和第二夹送单元(21)相配合共同夹送卷筒。
CN201821668255.5U 2018-10-15 2018-10-15 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 Active CN208994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8255.5U CN208994826U (zh) 2018-10-15 2018-10-15 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8255.5U CN208994826U (zh) 2018-10-15 2018-10-15 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94826U true CN208994826U (zh) 2019-06-18

Family

ID=66802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68255.5U Active CN208994826U (zh) 2018-10-15 2018-10-15 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948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7348A (zh) * 2021-05-22 2021-08-20 赣州广建玻纤有限公司 一种织布生产用高效卷绕分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7348A (zh) * 2021-05-22 2021-08-20 赣州广建玻纤有限公司 一种织布生产用高效卷绕分段装置
CN113277348B (zh) * 2021-05-22 2022-08-16 赣州广建玻纤有限公司 一种织布生产用高效卷绕分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32682A (zh) 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
US6551228B1 (en) High speed quarterfolder
CN1930068B (zh) 织物变速装置
CN104260137B (zh) 一种装饰条进给装置及进给方法
CN208994826U (zh) 卷筒连续裁断分切系统
US20190039143A1 (en) Novel method for synchronous and fixed-length cutting-off of continuously-processed materials through multiple cutter holders arranged in series
CN202377778U (zh) 铝扁管下料机
CN104439629A (zh) 送丝机构
CN101362226A (zh) 基本线性工件的分离装置和用于分离基本线性工件的方法
CN104649044A (zh) 伺服压边送纸机
US20090180857A1 (en)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and conveying stacks of sheets
US606255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rging sheets
CN209143342U (zh) 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
CN101935959A (zh) 伺服压边送纸机
US5081732A (en) Rotary heading machine
CN107344292B (zh) 一种铜管包装用铜扣加工设备及铜扣加工方法
CN204123443U (zh) 一种装饰条进给装置
CN102502223B (zh) 一种校位装置
CN109160353A (zh) 具有稳定保持卷筒的动态裁切系统
CN107433363A (zh) 一种在线管材锯切设备
CN210361584U (zh) 具有过渡调整的卷筒连续裁切分切系统
CN202260900U (zh) 盘式电机定转子铁芯成形机
CN102441582A (zh) 磁性皮带机构
CN205438710U (zh) 一种砂带柱体切割结构
CN210498609U (zh) 一种分流器套件旋转加热缩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