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93402U - 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93402U
CN208993402U CN201821773409.7U CN201821773409U CN208993402U CN 208993402 U CN208993402 U CN 208993402U CN 201821773409 U CN201821773409 U CN 201821773409U CN 208993402 U CN208993402 U CN 208993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ring
outer ring
wheel
scroll wheel
mecanum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734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珏
高毅
孟文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ngxing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ns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ns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ns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734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93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93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93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新型麦克纳姆轮包括:内圈、外圈以及用于连接内圈和外圈的滚动轮机构;滚动轮机构包括滚动轮、沿第一方向依次贯穿内圈和外圈的转动轴,其中,第一方向与内圈的轴线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滚动轮套设于转动轴的外侧,内圈和外圈的对应滚动轮的位置形成用于收容滚动轮的容纳槽;多个滚动轮机构依次设于内圈和外圈的外周壁处,且滚动轮的外周壁突出于内圈和外圈的外周壁并形成新型麦克纳姆轮的滚动面。本实用新型实现麦克纳姆轮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还提高了麦克纳姆轮的加工的便捷性,保证了麦克纳姆轮的组装精度,进而提高了麦克纳姆轮行走的稳定性和低震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麦克纳姆轮领域,尤指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麦克纳姆轮可实现基于其的移动设备的原地旋转、横移、斜移、零拐弯半径的全方位运动,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现有的麦克纳姆轮的结构较为复杂,对各个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一旦麦克纳姆轮各个部件的加工精度不高,形成的麦克纳姆轮具有行走震动大、局部应力集中,导致麦克纳姆轮应用到移动设备时易出现噪音过大,输送不平稳,进而导致移动设备行走定位不精准,无法应用于对行走精度要求高的领域(如智能仓储、智能物流等系统);更甚的是,由于麦克纳姆轮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其使用寿命较短,使得麦克纳姆轮的使用成本过高,不利于麦克纳姆轮被广泛应用于处于第四工业革命的诸多领域。因此,怎样提供研发出易于加工且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的麦克纳姆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实现麦克纳姆轮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还提高了麦克纳姆轮的加工的便捷性,保证了麦克纳姆轮的组装精度,进而提高了麦克纳姆轮行走的稳定性和低震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包括:
内圈、外圈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滚动轮机构;
所述滚动轮机构包括滚动轮、沿第一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转动轴,其中,第一方向与所述内圈的轴线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
所述滚动轮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外侧,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对应所述滚动轮的位置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滚动轮的容纳槽;
多个所述滚动轮机构依次设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外周壁处,且所述滚动轮的外周壁突出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外周壁并形成所述新型麦克纳姆轮的滚动面。
本技术方案中,本麦克纳姆轮由不同的零部件拼装形成,使得各个部件可单独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加工、生产、运输、存放、维护、维修或更换;大大降低了麦克纳姆轮的生产成本,且各个零部件可根据设计的精密度来选择对应的加工方式,从而实现本麦克纳姆轮加工的优化配置,从而进一步降低麦克纳姆轮的生产成本,从而实现麦克纳姆轮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还提高了麦克纳姆轮的加工的便捷性,保证了麦克纳姆轮的组装精度,进而提高了麦克纳姆轮行走的稳定性和低震动。本麦克纳姆轮通过内外圈的设置来分担其受力,大大提高了本麦克纳姆轮的承重能力,同时还避免了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使得本麦克纳姆轮可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
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滚动轮机构均匀分布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外周壁处;和/或,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滚动轮之间设有间隙。
本技术方案中,滚动轮的均布提高了本麦克纳姆轮的行走过程中的受力均匀性,从而避免了局部应力的出现,延长了本麦克纳姆轮的使用寿命。优选地,为了避免相邻滚动轮滚动过程中相互干涉,相邻滚动轮优选间隔布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滚动轴分别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可拆卸式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滚动轮的更换,滚动轴与内外圈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滚动轴为T型螺栓,包括头部和螺纹部;所述螺纹部贯穿所述内圈、所述滚动轮、所述外圈后,所述螺纹部与一螺母螺接。
本技术方案中,螺接方式简单且可靠,使用者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适用性的旋进或旋出不仅实现滚动轮的安装,还可实现内外圈的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头部可抵接于内圈或外圈的外侧。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拼接机构,所述拼接机构包括连接件和T型结构的法兰;所述法兰包括沿所述内圈的径向方向延展的连接板以及沿所述内圈的轴线方向延展的连接轴;所述连接板抵接于所述外圈远离所述内圈一侧的表面;所述连接轴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轴线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轴线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后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使得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拼装形成所述新型麦克纳姆轮的轮毂。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T型结构的法兰实现内外圈的贯穿和连接,从而保证了内外圈的同轴度,进而滚动轮所受的径向力均匀分散到内外圈上,大大提高了本麦克纳姆轮的承载能力。更优的,通过贯穿式法兰(即T型结构的法兰)实现内外圈的连接,在提高麦克纳姆轮的承载力的同时,还减少了两端分别通过单个法兰安装的单面安装带来的偏心影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拼接机构分别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可拆卸式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内外圈的更换、维护和维修以及组装,拼接机构与内外圈分别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圈对应所述连接板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使得所述连接板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凹槽的设置避免了连接板突兀显露于外环境,从而保证了本麦克纳姆轮的外观美感和整齐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圈朝向所述外圈一侧内凹形成第二凹槽,使得所述内圈的剖面呈弓形结构,其弓身靠近所述外圈设置;所述外圈朝向所述内圈一侧内凹形成第三凹槽,使得所述外圈的剖面呈弓形结构,其弓身靠近所述内圈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凹槽的设置不仅轻化内外圈的重量,还使得本麦克纳姆轮设有滚动轮的位置形成三角支撑,使得滚动轮受到的径向力均匀的分散到内外圈上,有效避免了局部应力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本麦克纳姆轮的负载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的侧壁为弧形壁。
本技术方案中,凹槽的对称设置以及内侧壁弧形处理,保证了内外圈受力的均匀性;弧形处理更是增加了本麦克纳姆轮的外观整齐度和外观美感。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包括:
机器人本体和新型麦克纳姆轮;所述新型麦克纳姆轮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下方;
所述新型麦克纳姆轮包括内圈、外圈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滚动轮机构;
所述滚动轮机构包括滚动轮、沿第一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转动轴,其中,第一方向与所述内圈的轴线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
所述滚动轮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外侧,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对应所述滚动轮的位置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滚动轮的容纳槽;
多个所述滚动轮机构依次设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外周壁处,且所述滚动轮的外周壁突出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外周壁并形成所述新型麦克纳姆轮的滚动面。
本技术方案中,本麦克纳姆轮由不同的零部件拼装形成,使得各个部件可单独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加工、生产、运输、存放、维护、维修或更换;大大降低了麦克纳姆轮的生产成本,且各个零部件可根据设计的精密度来选择对应的加工方式,从而实现本麦克纳姆轮加工的优化配置,从而进一步降低麦克纳姆轮的生产成本,从而实现麦克纳姆轮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还提高了麦克纳姆轮的加工的便捷性,保证了麦克纳姆轮的组装精度,进而提高了麦克纳姆轮行走的稳定性和低震动。本麦克纳姆轮通过内外圈的设置来分担其受力,大大提高了本麦克纳姆轮的承重能力,同时还避免了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使得本麦克纳姆轮可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本麦克纳姆轮由不同的零部件拼装形成,使得各个部件可单独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加工、生产、运输、存放、维护、维修或更换;大大降低了麦克纳姆轮的生产成本,且各个零部件可根据设计的精密度来选择对应的加工方式,从而实现本麦克纳姆轮加工的优化配置,从而进一步降低麦克纳姆轮的生产成本,从而实现麦克纳姆轮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还提高了麦克纳姆轮的加工的便捷性,保证了麦克纳姆轮的组装精度,进而提高了麦克纳姆轮行走的稳定性和低震动。本麦克纳姆轮通过内外圈的设置来分担其受力,大大提高了本麦克纳姆轮的承重能力,同时还避免了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使得本麦克纳姆轮可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本麦克纳姆轮结构简单紧凑、负载性能良好、受力均匀且使用寿命长。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T型结构的法兰实现内外圈的贯穿和连接,从而保证了内外圈的同轴度,进而滚动轮所受的径向力均匀分散到内外圈上,大大提高了本麦克纳姆轮的承载能力。更优的,通过贯穿式法兰(即T型结构的法兰)实现内外圈的连接,在提高麦克纳姆轮的承载力的同时,还减少了两端分别通过单个法兰安装的单面安装带来的偏心影响。
3、本实用新型中,凹槽的设置不仅轻化内外圈的重量,还使得本麦克纳姆轮设有滚动轮的位置形成三角支撑,使得滚动轮受到的径向力均匀的分散到内外圈上,有效避免了局部应力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本麦克纳姆轮的负载性能。凹槽内侧壁的弧形处理更是增加了本麦克纳姆轮的外观整齐度和外观美感。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新型麦克纳姆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圈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法兰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1.内圈,111.第二凹槽,112.第一沉孔,12.外圈,121.第三凹槽,122.第二沉孔,13.容纳槽,31.滚动轮,32.转动轴,33.螺母,41.法兰,411.连接板,412.连接轴,413.螺母孔,414.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包括:内圈11、外圈12以及用于连接内圈11和外圈12的滚动轮31机构;滚动轮31机构包括滚动轮31、沿第一方向依次贯穿内圈11和外圈12的转动轴32,其中,第一方向与内圈11的轴线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滚动轮31套设于转动轴32的外侧,内圈11和外圈12的对应滚动轮31的位置形成用于收容滚动轮31的容纳槽13;多个滚动轮31机构依次设于内圈11和外圈12的外周壁处,且滚动轮31的外周壁突出于内圈11和外圈12的外周壁并形成新型麦克纳姆轮的滚动面。本实用新型的麦克纳姆轮主要由内圈11、外圈12、滚动轮31和转动轴32进而组装形成,各个部件可单独进行加工、生产、运输、存放、维护、维修或更换,且加工过程中可根据各个部件的性能需求进行个性化加工制造,从而实现本麦克纳姆轮优化生产制造,且内圈11和外圈12共同形成了滚动轮31的支撑,使得滚动轮31的径向受力很好地被内圈11和外圈12所共同承担,从而提高了本麦克纳姆轮的承重能力。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拼接机构,拼接机构包括连接件和T型结构的法兰41;法兰41包括沿内圈11的径向方向延展的连接板411以及沿内圈11的轴线方向延展的连接轴412;连接板411抵接于外圈12远离内圈11一侧的表面;连接轴412沿内圈11和外圈12的轴线方向依次贯穿外圈12和内圈11;连接件沿内圈11和外圈12的轴线方向依次贯穿内圈11和外圈12,后与连接板411连接;使得内圈11和外圈12拼装形成新型麦克纳姆轮的轮毂。值得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当本麦克纳姆轮处于使用状态时,此时的外圈12朝向外环境设置,内圈11靠近车体设置,且法兰41的旋转轴414与电机连接,从而实现本麦克纳姆轮的驱动。因此,为了提高本麦克纳姆轮的外观美感和整齐度,外圈12对应连接板411的位置优选开有用于收容连接板411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连接板411的外轮廓相适配。优选地,拼接机构分别与内圈11和外圈12可拆卸式连接,即连接件与连接板411可拆卸式连接(如螺接),从而使得连接件可于连接板411上卸下后于内圈11远离外圈12一侧卸下;而法兰41可沿内圈11的轴线方向于外圈12远离内圈11一侧的表面卸下。优选地,连接件为螺栓,且连接板411对应每一个螺栓设有一个螺母孔413;对应的内圈11和外圈12对应每一个连接件分别设有安装孔。优选地,连接件围绕连接轴412设置并均布于连接轴412的外侧。进一步优选地,连接件还可通过止推部的限位作用被固定于内外圈12上,即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止推部通过贯穿通孔而实现连接件的安装。当然,螺母33与止推部可同时存在。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内圈11朝向外圈12一侧内凹形成第二凹槽111,使得内圈11的剖面呈弓形结构,内圈11的弓身靠近外圈12设置;外圈12朝向内圈11一侧内凹形成第三凹槽121,使得外圈12的剖面呈弓形结构,外圈12的弓身靠近内圈11设置。优选地,第二凹槽111和第三凹槽121呈左右对称设置,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111的内侧壁为圆弧形,且弓身远离凹槽(第二凹槽111或第三凹槽121)设置。第二凹槽111和第三凹槽121的设置,使得内圈11和外圈12于设有滚动轮31的位置处形成倒三角支撑,即滚动轮31形成三角支撑的底边,而内圈11的第二凹槽111和外圈12的第三凹槽121的底面的贴合处形成了三角支撑的顶点,使得滚动轮31的支撑更为稳定,且滚动轮31所受到的径向力很好地被传递到第二凹槽111和第三凹槽121的底面处。优选地,第二凹槽111和第三凹槽121的底面均为弧形,且弓身均远离凹槽设置。进一步优选地,由于连接板411容设于第三凹槽121的底面,因此,当第三凹槽121的底面为弧形时,连接板411靠近第三凹槽121一侧的表面也为弧形,且与第三凹槽121的底面光滑过渡。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一、二或三的基础上,多个滚动轮31机构均匀分布于内圈11和外圈12的外周壁处。优选地,相邻设置的两个滚动轮31之间设有间隙。优选地,容纳槽13由内圈11和外圈12的拼接处形成,即容纳槽13的由第二凹槽111和第三凹槽121的外侧壁共同形成,优选地,滚动轮31与容纳槽13的底面之间设有间隙。优选地,滚动轴分别与内圈11和外圈12可拆卸式连接。优选地,滚动轴为T型螺栓,包括头部和螺纹部;螺纹部贯穿内圈11、滚动轮31、外圈12后,螺纹部与一螺母33螺接。在实际应用中,T型螺栓的设置既可实现内圈11、滚动轮31、外圈三者的可拆卸式连接,由于只需一头进行螺接,大大缩短了麦克纳姆轮的组装时间,值得说明的是,螺纹部既可依次由内圈11、滚动轮31、外圈12而实现三者的连接以及滚动轮31的固定;螺纹部也可依次由外圈12、滚动轮31、内圈11而实现三者的连接以及滚动轮31的固定。在实际应用中,螺纹部既可为布满螺纹的螺杆,也可为远离头部一侧的端部设有螺纹的杆状部件。优选地,为了保证内圈11和外圈12的外观美感和整齐度,内圈11对应滚动轴沿第一方向设有第一沉孔112;外圈12对应滚动轴沿第一方向设有第二沉孔122。进一步优选地,转动轴32还可通过止推部的限位作用被固定于内外圈12上,即转动轴32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止推部通过贯穿通孔而实现转动轴32的安装。当然,螺母33与止推部可同时存在。
在实施例五中,如图1-5所示,一种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新型麦克纳姆轮;新型麦克纳姆轮设于机器人本体的下方;新型麦克纳姆轮包括内圈11、外圈12以及用于连接内圈11和外圈12的滚动轮31机构;滚动轮31机构包括滚动轮31、沿第一方向依次贯穿内圈11和外圈12的转动轴32,其中,第一方向与内圈11的轴线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滚动轮31套设于转动轴32的外侧,内圈11和外圈12的对应滚动轮31的位置形成用于收容滚动轮31的容纳槽13;多个滚动轮31机构依次设于内圈11和外圈12的外周壁处,且滚动轮31的外周壁突出于内圈11和外圈12的外周壁并形成新型麦克纳姆轮的滚动面。
在实施例六中,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还包括拼接机构,拼接机构包括连接件和T型结构的法兰41;法兰41包括沿内圈11的径向方向延展的连接板411以及沿内圈11的轴线方向延展的连接轴412;连接板411抵接于外圈12远离内圈11一侧的表面;连接轴412沿内圈11和外圈12的轴线方向依次贯穿外圈12和内圈11;连接件沿内圈11和外圈12的轴线方向依次贯穿内圈11和外圈12,后与连接板411连接;使得内圈11和外圈12拼装形成新型麦克纳姆轮的轮毂。值得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当本麦克纳姆轮处于使用状态时,此时的外圈12朝向外环境设置,内圈11靠近车体设置,且法兰41的旋转轴414与电机连接,从而实现本麦克纳姆轮的驱动。因此,为了提高本麦克纳姆轮的外观美感和整齐度,外圈12对应连接板411的位置优选开有用于收容连接板411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连接板411的外轮廓相适配。优选地,拼接机构分别与内圈11和外圈12可拆卸式连接,即连接件与连接板411可拆卸式连接(如螺接),从而使得连接件可于连接板411上卸下后于内圈11远离外圈12一侧卸下;而法兰41可沿内圈11的轴线方向于外圈12远离内圈11一侧的表面卸下。优选地,连接件为螺栓,且连接板411对应每一个螺栓设有一个螺母孔413;对应的内圈11和外圈12对应每一个连接件分别设有安装孔。
在实施例七中,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五或六的基础上,内圈11朝向外圈12一侧内凹形成第二凹槽111,使得内圈11的剖面呈弓形结构,内圈11的弓身靠近外圈12设置;外圈12朝向内圈11一侧内凹形成第三凹槽121,使得外圈12的剖面呈弓形结构,外圈12的弓身靠近内圈11设置。优选地,第二凹槽111和第三凹槽121呈左右对称设置,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111的内侧壁为圆弧形,且弓身远离凹槽(第二凹槽111或第三凹槽121)设置。第二凹槽111和第三凹槽121的设置,使得内圈11和外圈12于设有滚动轮31的位置处形成倒三角支撑,即滚动轮31形成三角支撑的底边,而内圈11的第二凹槽111和外圈12的第三凹槽121的底面的贴合处形成了三角支撑的顶点,使得滚动轮31的支撑更为稳定,且滚动轮31所受到的径向力很好地被传递到第二凹槽111和第三凹槽121的底面处。优选地,第二凹槽111和第三凹槽121的底面均为弧形,且弓身均远离凹槽设置。进一步优选地,由于连接板411容设于第三凹槽121的底面,因此,当第三凹槽121的底面为弧形时,连接板411靠近第三凹槽121一侧的表面也为弧形,且与第三凹槽121的底面光滑过渡。
在实施例八中,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五、六或七的基础上,多个滚动轮31机构均匀分布于内圈11和外圈12的外周壁处。优选地,相邻设置的两个滚动轮31之间设有间隙。优选地,容纳槽13由内圈11和外圈12的拼接处形成,即容纳槽13的由第二凹槽111和第三凹槽121的外侧壁共同形成,优选地,滚动轮31与容纳槽13的底面之间设有间隙。优选地,滚动轴分别与内圈11和外圈12可拆卸式连接。优选地,滚动轴为T型螺栓,包括头部和螺纹部;螺纹部贯穿内圈11、滚动轮31、外圈12后,螺纹部与一螺母33螺接。在实际应用中,T型螺栓的设置既可实现内圈11、滚动轮31、外圈三者的可拆卸式连接,由于只需一头进行螺接,大大缩短了麦克纳姆轮的组装时间,值得说明的是,螺纹部既可依次由内圈11、滚动轮31、外圈12而实现三者的连接以及滚动轮31的固定;螺纹部也可依次由外圈12、滚动轮31、内圈11而实现三者的连接以及滚动轮31的固定。在实际应用中,螺纹部既可为布满螺纹的螺杆,也可为远离头部一侧的端部设有螺纹的杆状部件。优选地,为了保证内圈11和外圈12的外观美感和整齐度,内圈11对应滚动轴沿第一方向设有第一沉孔112;外圈12对应滚动轴沿第一方向设有第二沉孔122。进一步优选地,转动轴32还可通过止推部的限位作用被固定于内外圈12上,即转动轴32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止推部通过贯穿通孔而实现转动轴32的安装。当然,螺母33与止推部可同时存在。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圈、外圈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滚动轮机构;
所述滚动轮机构包括滚动轮、沿第一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转动轴,其中,第一方向与所述内圈的轴线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
所述滚动轮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外侧,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对应所述滚动轮的位置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滚动轮的容纳槽;
多个所述滚动轮机构依次设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外周壁处,且所述滚动轮的外周壁突出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外周壁并形成所述新型麦克纳姆轮的滚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麦克纳姆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滚动轮机构均匀分布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外周壁处;和/或,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滚动轮之间设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麦克纳姆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轴分别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可拆卸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麦克纳姆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轴为T型螺栓,包括头部和螺纹部;所述螺纹部贯穿所述内圈、所述滚动轮、所述外圈后,所述螺纹部与一螺母螺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麦克纳姆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拼接机构,所述拼接机构包括连接件和T型结构的法兰;
所述法兰包括沿所述内圈的径向方向延展的连接板以及沿所述内圈的轴线方向延展的连接轴;
所述连接板抵接于所述外圈远离所述内圈一侧的表面;
所述连接轴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轴线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
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轴线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后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使得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拼装形成所述新型麦克纳姆轮的轮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麦克纳姆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拼接机构分别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可拆卸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麦克纳姆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圈对应所述连接板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使得所述连接板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麦克纳姆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圈朝向所述外圈一侧内凹形成第二凹槽,使得所述内圈的剖面呈弓形结构,其弓身靠近所述外圈设置;
所述外圈朝向所述内圈一侧内凹形成第三凹槽,使得所述外圈的剖面呈弓形结构,其弓身靠近所述内圈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麦克纳姆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的侧壁为弧形壁。
10.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人本体和新型麦克纳姆轮;所述新型麦克纳姆轮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下方;
所述新型麦克纳姆轮包括内圈、外圈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滚动轮机构;
所述滚动轮机构包括滚动轮、沿第一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转动轴,其中,第一方向与所述内圈的轴线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
所述滚动轮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外侧,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对应所述滚动轮的位置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滚动轮的容纳槽;
多个所述滚动轮机构依次设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外周壁处,且所述滚动轮的外周壁突出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外周壁并形成所述新型麦克纳姆轮的滚动面。
CN201821773409.7U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 Active CN208993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3409.7U CN208993402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3409.7U CN208993402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93402U true CN208993402U (zh) 2019-06-18

Family

ID=66805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73409.7U Active CN208993402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93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6716B (zh) 一种三级减速行星减速器、工业机器人
CN103527719B (zh) 轴承式rv减速器
CN108953541B (zh) 一种超低减速比的rv减速机
CN103742611A (zh) 一种精密行星摆线减速器
WO2012075737A1 (zh) 蜗杆减速器、机器人关节及机器人
WO2014134765A1 (zh) 刚性内外齿廓包齿减速器
CN110139999A (zh) 一种传动减速装置
CN106352024A (zh) 一种单偏心短传动链减速器
CN106499774B (zh) 一种传动减速装置
CN209051234U (zh) 一种麦克纳姆轮驱动结构及包含其的机器人
CN208993402U (zh) 一种新型麦克纳姆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
CN102562949B (zh) 蜗杆减速器、机器人关节及机器臂
CN111868412B (zh) 行星齿轮箱以及相关的机器人关节和机器人
CN109027171B (zh) 一种组合机构驱动的活齿端面谐波齿轮装置
WO2012075736A1 (zh) 蜗杆减速器、机器人关节及机器人
CN2130962Y (zh) 滚柱丝杆副
CN113685526B (zh) 一种多级并行式重载电动缸
CN204459011U (zh) 一种复式全齿驱动偏心活齿传动装置
CN108050211A (zh) Nn型内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
CN115264016A (zh) 一种机器人关节用丝杆螺母和螺旋套组合驱动的减速器
CN104653716B (zh) 一种复式全齿驱动偏心活齿传动装置
CN209309272U (zh) 一种减速器用重载密滚子轴系
CN217108133U (zh) 一种行星轮轴定位结构及齿轮箱
CN111853168A (zh) 一种内置行星齿轮减速器
CN207661072U (zh) Nn型内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7

Address after: 201508 1st floor, No. 1000, Tingwei Road,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Bay area science and Innovation Center)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ongxing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00 da-001, 4th floor, 518 Linyu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UNS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