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93304U - 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93304U CN208993304U CN201821210010.8U CN201821210010U CN208993304U CN 208993304 U CN208993304 U CN 208993304U CN 201821210010 U CN201821210010 U CN 201821210010U CN 208993304 U CN208993304 U CN 2089933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cker
- outsourcing box
- ink
- air
- rotary dr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946 outsourc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7605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108091026890 Coding region Protein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33866 Fung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13786 Dry sk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1674 Agaricus brunnesce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4 agglom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4 dys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12 process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299 sexual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用于外包盒喷码,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架设于地面上的送料系统、运料系统,以及架设于运料系统尾段上方的喷码系统和风干系统;其中运料系统通过吸盘和通气孔的设置实现了外包盒快速运动中依然稳定吸附与运料皮带表面,并允许风干系统的设置;通过风干系统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外包盒喷码区域的空气吹扫。能够允许对相对质量较轻的外包盒的高速运输,最终实现了对喷墨头性能的最大利用;利用风干系统所产生超高速风帘实现了喷码油墨的快速干燥,从而避免了因油墨干燥不完全所导致的喷码质量问题;还能够降低对油墨快干性能的要求,从而减少了快干油墨对人体危害性以及喷墨头的堵塞风险,降低了油墨的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
背景技术
现如今,消费水平的提升也拉动着消费者对消费体验要求的提升,这其中“物美价廉”始终是绝大多数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首要因素。相较于八九十年代,进入新世纪以来,消费者在追求“物美”的时候,不单单只强调商品的质量好,同时还追求商品的外观具有相当的美感。
在食用菌类行业中,同样如此,一个具有美感的外包装往往能够大幅度提升产品的档次。与此同时,作为食品行业之一,生产日期等重要生产信息是必须标注在外包装上的,以便于消费者能够健康食用食品。而目前最常采用的且具有高效率的标注手段便是喷码机,其能够利用油墨在食用菌产品的外包装上直接进行生产信息的标注。
现有的自动化喷码机设备,尽管较传统的手印码、贴标签的形式相比效率有相当的提高,但是却没有将喷码机本身的性能发挥到极限。例如,市面上在售的喷码机的喷墨头,其实际的工作速度能够达到240m/min,如果食用菌外包盒的尺寸按照长30cm计算,喷码过程中采用紧密工位,加上喷码不需要覆盖整个包装盒的工作表面,那么理论上每分钟该喷墨头最少能够处理80个包装盒。但实际工艺操作中,按设备性能的好换,通常需要1~3秒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外包盒的喷码,这样实际每分钟就只能够处理20~60个。由此可知,现有设备并没有将喷墨头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存在着相当的资源浪费情况,同时喷码的工作效率并没有达到最大化。
与此同时,快速喷码的工作下,还要求喷码完成后油墨能够快素干燥,以避免喷码在未干的情况下出现抹花或者拭去的情况。基于这一点,现有的喷码机,一方面需要保证油墨的充分干燥而拖长了生产线,造成喷码效率的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则要求必须使用快干型的油墨以进一步保证油墨的充分干燥。但是,快干型油墨的使用又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需要使用易挥发的溶剂,这类溶剂通常对人体具有较大的伤害或者属于易燃物质,因此使用不安全;另一个则是,快干型油墨在喷码结束后由于溶剂的迅速挥发,会使得残留于喷头处的油墨风干结块,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喷墨头喷口的堵塞,从而影响到喷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目的在于提高需要喷码的外包盒的运送速度,以达到喷墨头性能利用最大化的目的的,同时加速油墨的干燥,以解决现有喷墨机设备未能将喷墨头的性能利用不足且对快干型油墨一来较为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用于外包盒喷码,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架设于地面上的送料系统、运料系统,以及架设于运料系统尾段上方的喷码系统;所述运料系统包括水平对置的主转鼓和从转鼓,以及套设在主转鼓和从转鼓之间的运料皮带;所述主转鼓的一轴端面上设有用于接入外部动力源的动力轴;所述运料皮带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还包括架设与地面上的且呈斗状的吸盘和设置于喷码系统与运料系统尾端之间的风干系统;所述吸盘位于主转鼓和从转鼓之间的运料皮带的下方且上端面与运料皮带之间成小间隙配合;所述吸盘设置有吸气管组;所述吸气管组包括若干个与吸盘内部连通的吸气管和连通所有吸气管的吸气总管;所述吸气总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接负气压源连通;所述风干系统包括真空泵和一端架设于地面上的且弯折延伸至运料皮带上方的吹风管;所述吹风管未固定连接的一端与真空泵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吹风管位于运料皮带上方的部分的底部开有若干个吹风孔。
需要强调的是,因为本技术方案的改进点主要在于,通过对皮带传送系统的改进以实现高速外包盒的高速运输,并通过在运料系统的末端增设风干系统以达到对喷码油墨进行快速干燥的目的,所以在本技术方案的描述中,为了精炼文字以突出改进点,对采用现有技术的部分作出了合理的省略或简化,具体如下:
第一,对本发明所述喷码机的具体架设结构和方法进行了简化,仅对所涉及各系统各自间的位置关系作出了描述。但是,关于进料系统、运料系统、喷码系统之间的位置关系已经在描述和附图中进行了描述,因此结合现有技术中喷码工艺的各设备间关系,技术人员很容易得出本发明中喷码机的安装方案并实施。
第二、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运料系统应当根据需要进行架设,架设的方法可以选择支架、框架等结构进行,其具体涉及的架设方案与现有技术中皮带输送机的假设方法是一致的。因此,在方案已经就转鼓部件、皮带部件的位置和连接关系进行描述的前提下,对具体的架设方案进行省略显然不影响技术人员对方案的理解,技术人员能够自由选择合适的零件来实现方案中各系统的架设,并实现各系统部件之间位置关系的匹配。
第三、为了精炼描述,本技术方案中对动力源进行了省略描述。但是,技术人员按技术常识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为了实现喷码,运料系统是需要接入动力源来实现运料系统的运转以使得外包盒运动并通过喷墨头下部完成喷码操作。而在本技术方案中描述了主转鼓上的动力轴结构,并说明了动力轴是作为外部动力源输入的结构。因此,技术人员在了解到运料系统具有外部动力输入端的情况下,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运料系统是需要外部动力输入的。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也能够自然地想到应当选取适当的动力源,如电动机、发动机等常规的动力输出装置来对本技术方案中的运料系统通过主转鼓上设置的动力轴进行动力输入,以带动整个运料系统的运转。
第三、本技术方案中将产生负压源,即吸力的装置简化成了外界负压源。虽然进行了简化,但是技术人员根据吸气总管以及吸气总管与外界负压源的描述,能够很清楚地理解到本技术方案中吸气总管是需要跟与产生负压源的设备连接的。这个能够产生负压源的设备的选用,对于技术人员来讲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最常用的真空泵设备。当然,这并不排除技术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选用其他能够产生负压的设备。因此,对负压产生装置的省略是合理的。
第四、本技术方案中,并未对喷码系统进行详细的描述,但这并不影响技术人员对喷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和选择实施。这时因为,喷码系统并非本技术方案的发明点,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中等同的完成喷码的实体设备进行完成,所以技术人员在对喷码设备进行选择、安装和调试的过程中,并不会因为本技术方案中为对喷码系统进行详细描述而不清楚本技术方案中喷码系统是如何实现的。此外,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技术人员对喷码实体设备的理解不同,可以自由选择喷码设备型号和调整喷码设备在运料系统上方的位置以实现喷码操作。然后,尽管本技术方案中并未提及喷码设备需要使用控制设备进行控制,但按照现有技术的理解,喷码系统是需要精密的控制的,因此技术人员并不会忽略相应的控制系统,并清楚地知道可以根据相应的需求选择使用某一型号并附带选择该型号所需要的控制系统以完成喷码操作;故这里的省略并不会对本技术方案的完整性。
第五、风干系统中所使用的真空泵为市面在售的真空泵并无区别,其所起到的功能亦是现有真空泵抽吸空气在真空泵进气端和出气端形成空气流的功能。其中,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描述是根据真空泵的工作性质来确定的,即真空泵吸入气体的端口为进气端、真空泵排出气体的端口为出气端;而关于所用真空泵的电气控制系统,由于其工作原理和所起到的实质性功能与市售真空泵完全一致,因此其控制方法和所需控制设备也属于现有技术。而风干系统中所使用的吹风管,采用一般市售圆管弯折而成,其材质可以选择钢管、PVC或PC塑料管;与一般圆管的区别在于,其在运料皮带上方的部位开设有若干个吹风孔,以实现对外包盒喷码部位的吹拂作用。因此,在风干系统的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能够通过本技术方案中对风干系统所具备的改进技术特征的部分清晰了解到风干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根据本技术方案的描述完成风干系统的搭建并完全实现其功能。
第六、本技术方案中未对运料系统的进行详细描述,在此提供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送料系统包括架设于地面上的且顶部开放的料箱,设置于料箱中的挡料板,设置于料箱中且位于挡料板下方的出料半轴,设置于料箱靠近运料系统一侧的侧面上的出料口以及倾斜向下且上端沿出料口的下缘延伸至料箱内的下料板;所述下料板的上端与挡料板齐平;所述下料板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吸盘所在区域的运料皮带的上方;所述出料半轴包括与从转鼓平行且跨装于料箱内的固定圆轴和固定于固定轴柱面上且呈半圆环状的出料瓦;所述固定圆轴与料箱之间成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圆轴一端延伸至料箱外且通过皮带与从转鼓之间成传动配合;所述出料瓦的外径与固定圆轴中心轴到挡料板的最短距离相等。
其中,料箱的大小可根据外包盒的实际大小进行设计,比如常见食用菌类的外包盒,通常较大此时,料箱的内部的所预留的空间则应当留大;而当用于常见的药品小包装使,则将料箱的内部空间做小,或者是将料箱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并列等大的竖直空腔来同时实现多个外包装盒的同时送料;当然,若送料系统能够同时送出多个外包盒,那么相应的,喷墨头的数量也应当增加到与送料系统单次送出外包盒数量相等的数量,并将每一喷墨头对应安装在一个外包盒运输路线的上方以便于完成喷码操作。开始喷码操作前,将出料半轴上的出料瓦调整到向下的位置,以使外包盒在放入料箱后能够与挡料板进行接触。然后再将外包盒按料箱的容量整齐有序地放入到料箱中,此时,在挡料板以及下料板上端端面的共同支撑下,批量的外包盒被保持在料箱内。布置好外包盒之后,然后在外部动力源的作用下通过动力轴使得主转鼓开始转动。主转鼓的运动带动运料皮带开始运动,而运料皮带又通过与从转鼓之间的摩擦力带动从转鼓转动,从转鼓再将转动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带动固定圆轴转动,从而使出料瓦开始做圆轴旋转。当出料瓦旋转突出挡料板所在水平面时,出料瓦与外包盒接触而产生摩擦力,随着出料瓦的进一步旋转,则将外包盒从出料口推出。被推出的外包盒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下料板的斜面滑落到运料皮带上。由于下料板的下端为与吸盘对应的区域的运料皮带的上方,因此当外包盒落到运料皮带上时,即被运料皮带表面存在的由吸盘辅助产生的吸力所吸附,然后随运料皮带的高速向前运动而快速相喷墨头方向运动,从而完成出料循环的一个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料箱出料口的尺寸是针对外包盒的厚度做了相应口径设置的,能够保证当一个外包盒被推出的时候,由于出料瓦所附带的顶起作用,而将被推出外包盒上方的外包盒顶起到出料口范围外,从而保证出料瓦单次的推出操作只推出一个外包盒,进而保障整个喷码机的正常运转;特别地,出料口所在一侧的料箱的侧壁可以设计为抽提板结构,从而能够实现出料口径的调整和改变,从而增大了该送料系统料箱对不同尺寸外包盒的通用性。与此同时,本送料系统的运转是随运料系统的运转而运转,且使用同一外部动力源作为运转动力,因此其出料的速率可以跟随运料系统的改变而实施改变,并且能够保证外包盒之间间距的均一性,进而便于喷墨头工作状态的周期性设置,避免了整个喷码机因各部件运转不同步所可能的功能紊乱的问题。此外,由于料箱上端为开放设计,因此能够随时向料箱中不重外包盒,从而保证了整个喷码机大批量、长时间地进行外包盒的喷码操作。
第七、对于上述四点中所涉及的电器设备,其电源连接或者电源控制属于常规技术,技术人员在获得相应设备同时,很容易既能够取得该设备的电源供应以及控制方法,因此不再赘述。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第一、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超高速的外包盒喷码工艺。
在进行外包盒的喷码前,通过主转鼓上设置的动力轴将外部的动力源接入的本技术方案中的运料系统。具体的接入方式可以为但不限于,选用交流电机作为外部动力源,交流电机通过电源输入功率的大小来控制其输出功率的大小,交流电机的实际转动通过其自身所设置的输出轴和本技术方案中主转鼓上设置的动力轴之间刚性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主动轴的转动。由于主转鼓的转动,从而带动运料皮带进行运转。随着外部动力源输入的大小不同,便能够过得运料皮带不同的运转线速度,即皮带能够带动其上物体所实现的前景速度。一般的,由于外包盒的重量较轻,所以必须将运料皮带的移动速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外包盒的脱离运料皮带表面,进而影响到外包盒的喷码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喷墨头的工作效率取决于运料皮带带动外包盒前进的速度而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运料皮带上开设通气孔,再利用设置在运料皮带下方的吸盘在所设置吸气管的吸气作用下,由于运料皮带属于软质材料加上运料皮带的下表面与吸盘的上端为小间隙配合(这里的小间隙配合,其尺寸一般在2~3mm之间),会在运料皮带的表面产生吸附力从而将轻质的外包盒吸附在运料皮带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当运料皮带带动外包盒运动时,外包盒会准确地保持其所在位置而不会发生脱离。与此同时,通过加大外界负压源的强度,从而将更强的负压依次通过吸气总管、吸气管传递到吸盘内部,进而再通过通气孔在运料皮带的表面实现更大的负压,这样还能够保证外包盒在240m/min的运动下依然能够紧贴于运料皮带的上表面而不会发生任何的位置偏移,即能够实现在超高速的运动状态下保证了喷码的精度。这样,通过最大程度提高外包盒的运输速度,从而稳定提高单位时间内通过喷墨头下方的外包盒数量,进而大大提高了整个喷码设备的喷码效率。
第二、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高速喷码完成后的喷码油墨的快速干燥功能。
由于本技术方案中的通过全新的运料系统系统实现了超高速喷码工艺,其理论上的最高速度能够达到喷墨头的最大处理速度,因此按照一般工艺设计的快干油墨是不能满足本喷码机的使用的。与此同时,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油墨快干性能,就必须使用到大量易挥发且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溶剂,这是在工业生产中不可取的且还可能带来喷墨头严重堵塞的问题,这样反而影响到了喷码机的实际工作速度。通过反复的构思和设计,不计数方案最终选取了高速流动空气进行吹干的方式进行油墨的干燥。这种方式下,当外包盒从喷墨头下完成喷码操作后,会随着运料皮带继续向前,从而通过吹风管上吹风孔吹出的空气在吹分管与运料皮带之间形成的风帘,从而加速喷码油墨中溶剂快速挥发、喷码快速成型固化的目的,从而彻底消除了喷码操作过快时油墨来不及干燥所可能出现的喷码抹花或拭去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风帘是通过与吹气管所连接的真空泵所排出的高速流动空气通过吹气孔吹出所形成的。而值得注意的是,现有外包盒的喷码生产线并不能采用高速风帘的方式进行喷码油墨干燥的操作,其原因在于,外包盒相对质量较轻,一旦在运料系统的尾端加上高速风帘,其产生的高速空气向下流动而与运料皮带撞击而在运料皮带表面形成横流。这一横流,会造成运料皮带上的外包盒受空气扰动而出现散乱的情况,一旦外包盒的位置发生改变,就会导致喷码位置不对甚至漏喷的情况,严重影响到了喷码操作的成功率。但是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有了运料皮带能够将外包盒牢牢吸附固定在其表面的前置条件,因此,能够使用超高速风帘来实现油墨的迅速干燥。此外,由于油墨的干燥速度加快,因此对油墨的快干性能要求降低,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油墨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同时也节约了油墨的使用成本;而油墨不需要快速干燥,那么喷墨头因残留油墨风干而造成堵塞的问题也大大减少,这就显著降低了喷码机的故障率,间接延长了喷码机的工作时长、提升了喷码机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靠近主转鼓一侧的上端面以及所述吸盘靠近从转鼓一侧的上端面上均嵌设有滚柱;所述滚柱与吸盘之间成滑动配合,且与运料皮带之间接触。由于吸力的作用,运料皮带会产生变形而贴在吸盘的上端面上。这种情况下,一旦运料皮带形成高速运动,则会造成运料皮带的较为严重的磨损。因此,通过在吸盘垂直于运料皮带运动方向的上端面上设置滚珠结构,能够使得运料皮带与吸盘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大大减小了两者紧密接触,即吸盘产生吸力时运料皮带的磨损情况,进而大大提升运料皮带的使用寿命和运料系统长期使用下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运料皮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的表面纹理结构。由于在本技术方案中,能够实现外包盒随运料皮带的高速移动,但又因为一般的外包盒质量较轻,所以其与运料皮带之间所能够产生的静摩擦力完全依赖吸盘所产生的吸力,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吸盘所产生的吸力足够大。而增加表面纹理结构,则能够有效地提升外包盒与运料皮带之间的静摩擦力,从而减小了对吸盘所产生吸力的要求。在所需吸力减小的情况,一方面能够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则能够减少通过通气孔在外包盒表面所产生的吸力大小,尤其是在外包盒为纸质的情况下,较小的吸力能够有效地避免外包盒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未设置吸气管组的一侧上设置有架设于地面上且用于吸盘支撑固定的支架组;所述支架组包括从左到右分设于吸盘同一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吸盘没有设置吸气管的单侧设置支架组,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吸盘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则给吸盘另一侧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场地的限制和实际的需要外接负压源的布置和连接。其中,有与吸盘本身并不是运动件,因此采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两根支架的配合方式进行固定,便能够保证吸盘的稳定支撑,从而减少了支架的使用量,节约了设备成本。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系统包括固定于第二支架顶端端面上且为固定端弯折延伸至运料皮带上方的固定架和安装于固定架底部的喷墨头;所述喷墨头与运料皮带之间设置有允许外包盒通过的间隙。由于吸盘本身并不运动,且震动量较少,考虑到外包盒实际喷码的精度要求不是太高,因此将喷墨头直接安装到其中一根支柱上,并不会影响到喷墨头的工作精度,同时还能够简化设备的结构,从而减少设备布置的人工工作量。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轴上套设固定有主转轴套;所述从转鼓在与主转轴套所对应的一侧的中央部位设置有从转轴;所述主转轴套的外径与从转轴的外径相等;所述主转轴套与从转轴之间通过皮带转动配合。由于本技术方案中,需要运料皮带快速运转,以达到外包盒高速输送的目的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喷墨头的性能。但是主转鼓和从转鼓之间只能通过运料皮带进行传动连接,由于高速运转以及皮带上方待运有物品的情况下,运料皮带与主转鼓和从转鼓之间存可能存在打滑的情况而导致后两者之间转动的角速度出现差异。这种情况下,由于从转鼓和主转鼓之间存在转动差异,会造成外包盒运料过程中操作参数的控制不稳定,最终影响到喷码的质量和实际的喷码操作效率。而通过设置主转轴套和从转轴,并在两者之间设置独立皮带传动机构,便能够彻底避免上述可能性,从而保证出料系统、运料系统和喷码系统之间运转的同步性,进而大大提高了本技术方案中喷码机的可控性和运行的稳定性,最终为喷码机的高速、高效率运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泵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出气端与吹气管连通;所述出气端与吹风孔之间的吹气管上设置有管道加热器;所述管道加热器与外部电源相连接,以使管道加热器正常工作。由于外包盒在运料皮带上始终处于高速运动中,而高速风帘的覆盖面积是有限的,因此对于一些干燥过于缓慢的油墨,其干燥效果还不尽理想。因此在吹风孔与真空泵之间的出气管上设置管道加热器,以实现对空气流的加热,从而使得高速风帘形成高速暖风帘,利用热空气加速油墨的干燥。其中管道加热器,一般采用套设在管道外围的以加热电阻为主要热源的加热层,然后将外部供给的电能通过加热电阻转换为热能从而实现对空气的加热;而电阻加热层的原理以及控制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均有描述,在此便不做赘述。需要强调的是,当需要设置管道加热器时,应当且优选薄壁金属管道作为吹气管,从而得到更好的空气加热效果和吹气管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总管与真空泵的进气端相连通。前述技术方案中,并未强调吸盘系统和风干系统应当使用同一个真空泵来实现对空气流的控制,因为无论技术人员如何选择吸盘系统和风干系统的空气流控制方式,都不会影响到两个系统各自所能够实现的功能和所能够取得的有益效果。但是,作为优选的,由于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必然同时存在进气和出气两个过程,而本技术方案中由于需要将用到流速较大的空气流,因此真空泵的功率相对要求要大一些,所以通过将吸气总管与真空泵的进气端相连通,从而使用一个真空泵来完成吸盘系统和风干系统这两个系统的空气流控制,能够大幅度地节省能源消耗,进而使得本技术方案更具经济效益。
更进一步的,所述吹气管靠真空泵出气端的部位上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上设置有流量阀。由于采用同一真空泵,因此不能如分设不同吸气或抽气设备这样能够自由地控制吸盘系统的吸力和风干系统吹力。这种情况下,由于吸盘的覆盖面积较大、吹气孔的总面积较小,容易出现风帘所产生横流的压力大于运料皮带表面所产生的吸力而影响到运料皮带对外包盒的吸附固定作用。而通过设置分流管和流量阀,能够对通过吹气管的空气进行分流,从而减小风帘的强度,从而能够始终保证风帘所产生横流的压力不会大于运料皮带表面所产生的吸力,进而保证运料皮带对外包盒的吸附固定作用的实现。这其中,所述流量阀是一种能够实现流体流速调节的阀门组件,可以但不限于现有技术中的两通流量调节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运料皮带的表面制造吸力,实现了外包盒在被高速运输的情况下在运料皮带表面的稳定固定,从而允许对相对质量较轻的外包盒的高速运输,最终实现了对喷墨头性能的最大利用;
(2)吸盘在运料皮带表面产生的吸力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调节外界负压源的大小来实现调节,因此能够发挥所选用喷墨头设备的最大喷码速度,从而而在任一喷墨头选型下,不必担心外包盒会在运料的过程中脱离运料皮带或者产生位置偏移;
(3)利用运料系统的特点,设计的风干系统,利用超高速风帘实现了喷码油墨的快速干燥,从而避免了因油墨干燥不完全所导致的喷码质量问题;还能够降低对油墨快干性能的要求,从而减少了油墨对人体危害性以及喷墨头的堵塞风险,降低了油墨的使用成本;
(4)暖风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干燥性能的油墨的干燥,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喷码完成后的喷码质量的稳定性;
(5)结构简单,便于现有喷码生产线的改造,且实际使用效果稳定可靠,具备充分的推广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高效操作的喷码机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高效操作的喷码机的侧剖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部位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部位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高效操作的喷码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一种高效操作的喷码机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外包盒,2-料箱,3-下料板,4-从转鼓,5-运料皮带,6-第一支架,7-吸盘,8-通气孔,9-第二支架,10-喷墨头,11-固定架,12-主转鼓,13-固定圆轴,14-挡料板,15-出料瓦,16-从转轴,17-主转轴套,18-动力轴,19-吸气管,20-吸气总管,21-滚柱,22-吹气管,23-真空泵,24-管道加热器,25-分流管,26-流量阀,27-吹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1~6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用于外包盒1喷码,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架设于地面上的送料系统、运料系统,以及架设于运料系统尾段上方的喷码系统;所述运料系统包括水平对置的主转鼓12和从转鼓4,以及套设在主转鼓12和从转鼓4之间的运料皮带5;所述主转鼓12的一轴端面上设有用于接入外部动力源的动力轴18;所述运料皮带5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8;还包括架设与地面上的且呈斗状的吸盘7和设置于喷码系统与运料系统尾端之间的风干系统;所述吸盘7位于主转鼓12和从转鼓4之间的运料皮带5的下方且上端面与运料皮带5之间成小间隙配合;所述吸盘7设置有吸气管组;所述吸气管组包括若干个与吸盘7内部连通的吸气管19和连通所有吸气管19的吸气总管20;所述吸气总管20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接负气压源连通;所述风干系统包括真空泵23和一端架设于地面上的且弯折延伸至运料皮带5上方的吹风管22;所述吹风管22未固定连接的一端与真空泵23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吹风管22位于运料皮带5上方的部分的底部开有若干个吹风孔27。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在进行外包盒1的喷码前,通过主转鼓12上设置的动力轴18将外部的动力源接入的本技术方案中的运料系统。具体的接入方式可以为但不限于,选用交流电机作为外部动力源,,交流电机通过电源输入功率的大小来控制器输出功率的到校,交流电机的实际转动通过其自身所设置的输出轴和本技术方案中主转鼓12上设置的动力轴18之间刚性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主动轴的转动。由于主转鼓12的转动,从而带动运料皮带5进行运转。随着外部动力源输入的大小不同,便能够过得运料皮带5不同的运转线速度,即皮带能够带动其上物体所实现的前景速度。一般的,由于外包盒1的重量较轻,所以必须将运料皮带5的移动速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外包盒1的脱离运料皮带5表面,进而影响到外包盒1的喷码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喷墨头10的工作效率取决于运料皮带5带动外包盒1前进的速度而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运料皮带5上开设通气孔8,再利用设置在运料皮带5下方的吸盘7在所设置吸气管19的吸气作用下,由于运料皮带5属于软质材料加上运料皮带5的下表面与吸盘7的上端为小间隙配合(这里的小间隙配合,其尺寸一般在2~3mm之间),会在运料皮带5的表面产生吸附力从而将轻质的外包盒1吸附在运料皮带5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当运料皮带5带动外包盒1运动时,外包盒1会准确地保持其所在位置而不会发生脱离。与此同时,通过加大外界负压源的强度,从而将更强的负压依次通过吸气总管20、吸气管19传递到吸盘7内部,进而再通过通气孔8在运料皮带5的表面实现更大的负压,这样还能够保证外包盒1在240m/min的运动下依然能够紧贴于运料皮带5的上表面而不会发生任何的位置偏移,即能够实现在超高速的运动状态下保证了喷码的精度。这样,通过最大程度提高外包盒1的运输速度,从而稳定提高单位时间内通过喷墨头10下方的外包盒1数量,进而大大提高了整个喷码设备的喷码效率。当外包盒1从喷墨头10下完成喷码操作后,会随着运料皮带5继续向前,从而通过吹风管22上吹风孔27吹出的空气在吹分管与运料皮带5之间形成的风帘,从而加速喷码油墨中溶剂快速挥发、喷码快速成型固化的目的,从而彻底消除了喷码操作过快时油墨来不及干燥所可能出现的喷码抹花或拭去的问题。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为了减少吸盘与运料皮带之间的摩擦以提高运料皮带的使用寿命,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吸盘7靠近主转鼓12一侧的上端面以及所述吸盘7靠近从转鼓4一侧的上端面上均嵌设有滚柱21;所述滚柱21与吸盘7之间成滑动配合,且与运料皮带5之间接触。由于吸力的作用,运料皮带5会产生变形而贴在吸盘7的上端面上。这种情况下,一旦运料皮带5形成高速运动,则会造成运料皮带5的较为严重的磨损。因此,通过在吸盘7垂直于运料皮带5运动方向的上端面上设置滚珠结构,能够使得运料皮带5与吸盘7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大大减小了两者紧密接触,即吸盘7产生吸力时运料皮带5的磨损情况,进而大大提升运料皮带5的使用寿命和运料系统长期使用下的稳定性。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为了进一步提高外包盒1在运料皮带5表面的固定程度,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运料皮带5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的表面纹理结构。由于在本技术方案中,能够实现外包盒1随运料皮带5的高速移动,但又因为一般的外包盒1质量较轻,所以其与运料皮带5之间所能够产生的静摩擦力完全依赖吸盘7所产生的吸力,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吸盘7所产生的吸力足够大。而增加表面纹理结构,则能够有效地提升外包盒1与运料皮带5之间的静摩擦力,从而减小了对吸盘7所产生吸力的要求。在所需吸力减小的情况,一方面能够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则能够减少通过通气孔8在外包盒1表面所产生的吸力大小,尤其是在外包盒1为纸质的情况下,较小的吸力能够有效地避免外包盒1的损坏。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为了简化吸盘7的支撑结构并方便技术人员对外界负压源所在位置和安装的自由设计,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吸盘7未设置吸气管组的一侧上设置有架设于地面上且用于吸盘7支撑固定的支架组;所述支架组包括从左到右分设于吸盘7同一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9。在吸盘7没有设置吸气管19的单侧设置支架组,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吸盘7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则给吸盘7另一侧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场地的限制和实际的需要外接负压源的布置和连接。其中,有与吸盘7本身并不是运动件,因此采用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9两根支架的配合方式进行固定,便能够保证吸盘7的稳定支撑,从而减少了支架的使用量,节约了设备成本。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4,为了喷墨头的安装并节约设备的制造成本,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进料系统包括固定于第二支架9顶端端面上且为固定端弯折延伸至运料皮带5上方的固定架11和安装于固定架11底部的喷墨头10;所述喷墨头10与运料皮带5之间设置有允许外包盒1通过的间隙。由于吸盘7本身并不运动,且震动量较少,考虑到外包盒1实际喷码的精度要求不是太高,因此将喷墨头10直接安装到其中一根支柱上,并不会影响到喷墨头10的工作精度,同时还能够简化设备的结构,从而减少设备布置的人工工作量。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为了进一步提高送料系统与运料系统之间的运转协调性和均一性,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动力轴18上套设固定有主转轴套17;所述从转鼓4在与主转轴套17所对应的一侧的中央部位设置有从转轴16;所述主转轴套17的外径与从转轴16的外径相等;所述主转轴套17与从转轴16之间通过皮带转动配合。由于本技术方案中,需要运料皮带5快速运转,以达到外包盒1高速输送的目的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喷墨头10的性能。但是主转鼓12和从转鼓4之间只能通过运料皮带5进行传动连接,由于高速运转以及皮带上方待运有物品的情况下,运料皮带5与主转鼓12和从转鼓4之间存可能存在打滑的情况而导致后两者之间转动的角速度出现差异。这种情况下,由于从转鼓4和主转鼓12之间存在转动差异,会造成外包盒1运料过程中操作参数的控制不稳定,最终影响到喷码的质量和实际的喷码操作效率。而通过设置主转轴套17和从转轴16,并在两者之间设置独立皮带传动机构,便能够彻底避免上述可能性,从而保证出料系统、运料系统和喷码系统之间运转的同步性,进而大大提高了本技术方案中喷码机的可控性和运行的稳定性,最终为喷码机的高速、高效率运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1,为了进一步提高风干系统的风干效果,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真空泵23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出气端与吹气管连通;所述出气端与吹风孔27之间的吹气管上设置有管道加热器24;所述管道加热器24与外部电源相连接,以使管道加热器24正常工作。由于外包盒1在运料皮带5上始终处于高速运动中,而高速风帘的覆盖面积是有限的,因此对于一些干燥过于缓慢的油墨,其干燥效果还不尽理想。因此在吹风孔27与真空泵23之间的出气管上设置管道加热器24,以实现对空气流的加热,从而使得高速风帘形成高速暖风帘,利用热空气加速油墨的干燥。其中管道加热器24,一般采用套设在管道外围的以加热电阻为主要热源的加热层,然后将外部供给的电能通过加热电阻转换为热能从而实现对空气的加热;而电阻加热层的原理以及控制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均有描述,在此便不做赘述。需要强调的是,当需要设置管道加热器24时,应当且优选薄壁金属管道作为吹气管,从而得到更好的空气加热效果和吹气管使用寿命。
实施例8
基于实施例1,为了进一步提高喷码机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吸气总管20与真空泵23的进气端相连通。前述技术方案中,并未强调吸盘7系统和风干系统应当使用同一个真空泵23来实现对空气流的控制,因为无论技术人员如何选择吸盘7系统和风干系统的空气流控制方式,都不会影响到两个系统各自所能够实现的功能和所能够取得的有益效果。但是,作为优选的,由于真空泵23在工作过程中必然同时存在进气和出气两个过程,而本技术方案中由于需要将用到流速较大的空气流,因此真空泵23的功率相对要求要大一些,所以通过将吸气总管20与真空泵23的进气端相连通,从而使用一个真空泵23来完成吸盘7系统和风干系统这两个系统的空气流控制,能够大幅度地节省能源消耗,进而使得本技术方案更具经济效益。
实施例9
基于实施例8,为了避免同一真空泵下吸盘系统的吸力和风干系统吹力合理性以保证外包盒在运料皮带表面上的稳定吸附,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吹气管靠真空泵23出气端的部位上设置有分流管25;所述分流管25上设置有流量阀26。由于采用同一真空泵23,因此不能如分设不同吸气或抽气设备这样能够自由地控制吸盘7系统的吸力和风干系统吹力。这种情况下,由于吸盘7的覆盖面积较大、吹气孔的总面积较小,容易出现风帘所产生横流的压力大于运料皮带5表面所产生的吸力而影响到运料皮带5对外包盒1的吸附固定作用。而通过设置分流管25和流量阀26,能够对通过吹气管的空气进行分流,从而减小风帘的强度,从而能够始终保证风帘所产生横流的压力不会大于运料皮带5表面所产生的吸力,进而保证运料皮带5对外包盒1的吸附固定作用的实现。这其中,所述流量阀26是一种能够实现流体流速调节的阀门组件,可以但不限于现有技术中的两通流量调节阀。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用于外包盒(1)喷码,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架设于地面上的送料系统、运料系统,以及架设于运料系统尾段上方的喷码系统:所述运料系统包括水平对置的主转鼓(12)和从转鼓(4),以及套设在主转鼓(12)和从转鼓(4)之间的运料皮带(5);所述主转鼓(12)的一轴端面上设有用于接入外部动力源的动力轴(18);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料皮带(5)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8);还包括架设与地面上的且呈斗状的吸盘(7)和设置于喷码系统与运料系统尾端之间的风干系统;所述吸盘(7)位于主转鼓(12)和从转鼓(4)之间的运料皮带(5)的下方且上端面与运料皮带(5)之间成小间隙配合;所述吸盘(7)设置有吸气管组;所述吸气管组包括若干个与吸盘(7)内部连通的吸气管(19)和连通所有吸气管(19)的吸气总管(20);所述吸气总管(20)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接负气压源连通;所述风干系统包括真空泵(23)和一端架设于地面上的且弯折延伸至运料皮带(5)上方的吹气管(22);所述吹气管(22)未固定连接的一端与真空泵(23)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吹气管(22)位于运料皮带(5)上方的部分的底部开有若干个吹风孔(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7)靠近主转鼓(12)一侧的上端面以及所述吸盘(7)靠近从转鼓(4)一侧的上端面上均嵌设有滚柱(21);所述滚柱(21)与吸盘(7)之间成滑动配合,且与运料皮带(5)之间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料皮带(5)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的表面纹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7)未设置吸气管组的一侧上设置有架设于地面上且用于吸盘(7)支撑固定的支架组;所述支架组包括从左到右分设于吸盘(7)同一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码系统包括固定于第二支架(9)顶端端面上且为固定端弯折延伸至运料皮带(5)上方的固定架(11)和安装于固定架(11)底部的喷墨头(10);所述喷墨头(10)与运料皮带(5)之间设置有允许外包盒(1)通过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18)上套设固定有主转轴套(17);所述从转鼓(4)在与主转轴套(17)所对应的一侧的中央部位设置有从转轴(16);所述主转轴套(17)的外径与从转轴(16)的外径相等;所述主转轴套(17)与从转轴(16)之间通过皮带转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23)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出气端与吹气管连通;所述出气端与吹风孔(27)之间的吹气管上设置有管道加热器(24);所述管道加热器(24)与外部电源相连接,以使管道加热器(24)正常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总管(20)与真空泵(23)的进气端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管靠真空泵(23)出气端的部位上设置有分流管(25);所述分流管(25)上设置有流量阀(2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10010.8U CN208993304U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10010.8U CN208993304U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93304U true CN208993304U (zh) | 2019-06-18 |
Family
ID=66797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1001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93304U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9330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33567A (zh) * | 2022-02-22 | 2022-06-17 | 江苏省烟草公司盐城市公司 | 一种用于条烟分拣激光打码装置及其方法 |
-
2018
- 2018-07-27 CN CN201821210010.8U patent/CN20899330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33567A (zh) * | 2022-02-22 | 2022-06-17 | 江苏省烟草公司盐城市公司 | 一种用于条烟分拣激光打码装置及其方法 |
CN114633567B (zh) * | 2022-02-22 | 2023-02-21 | 江苏省烟草公司盐城市公司 | 一种用于条烟分拣激光打码装置及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19501U (zh) | 一种用于建筑木材喷涂用的双面喷漆装置 | |
CN106622771B (zh) | 一种球拍自动喷涂系统 | |
CN206794003U (zh) | 一种摆动式喷漆装置 | |
CN206474355U (zh) | 一种小工艺品喷漆装置 | |
CN108636675B (zh) | 一种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表面喷漆装置 | |
CN204093644U (zh) | 垂直移动式喷涂设备 | |
CN208993304U (zh) | 一种外包盒使用的喷码机 | |
CN110453896A (zh) | 一种集喷涂、干燥和磨光于一体的涂料喷涂装置 | |
CN107930941A (zh) | 一种连续性高效木门喷漆设备 | |
CN206716302U (zh) | 一种风力发电塔筒用移动喷漆设备 | |
CN102423128A (zh) | 滚筒加料机 | |
CN219844863U (zh) | 一种茶叶回潮机 | |
CN204564501U (zh) | 流平性天然石质漆外保温装饰板喷漆生产线 | |
CN205392843U (zh) | 喷漆机 | |
CN208322685U (zh) | 一种用于加工四方管的生产线 | |
CN206356156U (zh) | 一种全自动智能选择性喷漆装置 | |
CN209064496U (zh) | 一种高效操作的喷码机 | |
CN201354511Y (zh) | 双缸柱塞式水泥砂浆运输喷涂机 | |
CN204261859U (zh) | 横向移动式自动喷涂设备 | |
CN209631519U (zh) | 一种用于生产玻纤天花板的喷胶机构 | |
CN106207050A (zh) | 一种锂电池隔膜生产用收放卷设备 | |
CN206544350U (zh) | 一种瓦楞纸板生产线用水雾式喷雾设备 | |
CN201586605U (zh) | 喷粉室底部旋转清理装置 | |
CN204000286U (zh) | 具有溢流功能的气液分离气流染色机 | |
CN201128752Y (zh) | 电弧喷涂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