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86076U - 一种电池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86076U
CN208986076U CN201821615473.2U CN201821615473U CN208986076U CN 208986076 U CN208986076 U CN 208986076U CN 201821615473 U CN201821615473 U CN 201821615473U CN 208986076 U CN208986076 U CN 208986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late
battery
connection
connection ja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154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208986076U9 (zh
Inventor
陈荣华
王德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KAIJIE POWER SUPPLY INDUSTRIAL Co Ltd
Guangzhou Kaijie Power Supply I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KAIJIE POWER SUPPL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KAIJIE POWER SUPPLY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KAIJIE POWER SUPPL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154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86076U9/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86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86076U/zh
Publication of CN208986076U9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86076U9/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接线端子,包括定位板、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定位板、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依次相连,定位板用于与电池本体电连接,第一接线板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口,第二接线板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口,第一接线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接线口所在的平面相交,第一接线口、第二接线口用于与接线卡配合连接,使第一接线板、第二接线板与接线卡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接线端子,其与电池、接线卡连接后具有较好的电流导通性,同时可以与接线卡形成各个不同方位的连接方式,适用性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蓄电池作为一种可充电电池,常常被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的发动。一般的蓄电池上均设置有与汽车、摩托车接线卡匹配的接线端子,其与接线卡需要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以便于电池能够随意更换。
现有普遍使用的蓄电池,其接线端子为一块状结构,由上部穿过电池盖上四个端角预设的孔,下端被电池盖卡装在内侧,接线端子上设置通孔,与摩托车的接线卡螺接,以实现电池与摩托车电路系统的导通连接;其中摩托车采用的标准接线卡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个具有螺接孔的本体连接面11,在本体连接面的周缘具有三个扣爪12,扣抓12抓扣在块状接线端子的周缘。上述现阶段普遍使用的蓄电池,由于需要采用电池盖卡块状的接线端子,因此,其电池结构相对复杂,并且连接容易发生松动,使得接线端子与接线卡的连接处电阻增加,造成电池发热现象,烧坏电池,并且很难与接线卡的扣抓匹配。
现有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L型接线端子,其一第一侧板21直接螺接在极性端极柱位于电池上部的螺纹凹槽内,不需要电池盖来卡装接线端子,简化了电池结构,然而,其与摩托车接线卡连接只能通过第二侧板22连接,接线卡不能从上部与之连接,仍然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接线端子,其与电池、接线卡连接后具有较好的电流导通性,同时可以与接线卡形成各个不同方位的连接方式,适用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池接线端子,包括定位板、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所述定位板、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依次相连,所述定位板用于与电池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板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口,所述第二接线板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口,所述第一接线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接线口所在的平面相交,所述第一接线口、第二接线口用于与接线卡配合连接,使所述第一接线板、第二接线板与接线卡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用于与电池本体螺接,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连接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通孔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接线口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接线口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口的轴线和第二接线口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插块,所述连接插块固定于第二接线板上,所述连接插块用于与电池本体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的厚度为2-4mm。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使定位板与电池本体电连接,第一接线板、第二接线板与接线卡电连接,且定位板、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依次相连,使接线端子与电池、接线卡实现连接后具有较好的电流导通性,使得电池能给汽车、摩托车供电。在第一接线板上的第一接线口、第二接线板上的第二接线口位于接线端子的不同平面上,使得可以与接线卡形成各个不同方位的连接方式,实现电性导通,使得本接线端子的适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接线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L型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电池本体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本体连接面;12、扣抓;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31、定位板;32、第一接线板;33、第二接线板;34、第一接线口;35、第二接线口;36、连接通孔;37、连接插块;4、电池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3-5所示的一种电池接线端子,包括定位板31、第一接线板32和第二接线板33,定位板31、第一接线板32和第二接线板33依次相连,定位板31用于与电池本体4电连接,第一接线板32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口34,第二接线板33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口35,第一接线口34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接线口35所在的平面相交,第一接线口34、第二接线口35用于与接线卡配合连接,使第一接线板32、第二接线板33与接线卡电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使定位板31与电池本体4电连接,第一接线板32、第二接线板33与接线卡电连接,且定位板31、第一接线板32和第二接线板33依次相连,使接线端子与电池、接线卡实现连接后具有较好的电流导通性,使得电池能给汽车、摩托车供电。在第一接线板32上的第一接线口34、第二接线板33上的第二接线口35位于接线端子的不同平面上,使得可以与接线卡形成各个不同方位的连接方式,实现电性导通,使得本接线端子的适用性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板31用于与电池本体4螺接,定位板31上开设有连接通孔36。安装时,将连接通孔36对电池本体4上的螺母通孔,采用螺丝穿过其二者并旋紧固定,由此,将上述定位板31通过螺丝锁定于电池本体4上,即使本接线端子固定于电池本体4上,并与电池本体4实现电性导通。
值得一提的是,若定位板31上只开设一个连接通孔36,螺丝的数量与之匹配,即定位板31通过一个螺丝锁定于电池本体4上,从而使定位板31容易在电池本体4上发生绕螺丝转动的现象,使得接线端子与电池本体4的结合强度较低,导电性能较低,导致电流增大,容易发热。故本实施例中连接通孔36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即定位板31通过至少两个螺丝锁定于电池本体4上,使定位板31与电池本体4的连接结构较为牢靠,不易产生转动,即本接线端子固定于电池本体4上,使得本接线端子的导电性能较高,可避免电流过大导致发热的现象。
更具体地,连接通孔36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接线口34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该连接通孔36所在的平面与电池本体4的表面所在的水平面平行,从而使定位板31能够与电池本体4的表面更贴合,使得接线端子能够有效安装于电池本体4上,能够有利于提高电池的整体的质量。
更佳的实施方式是,第一接线口34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接线口35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需要强调的是,第一接线口34的轴线和第二接线口35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位于接线端子的顶部,第二连接板位于接线端子的侧部,即第一接线口34、第二接线口35分别位于本接线端子的不同方位上,使第一接线口34、第二接线口35与接线卡上的螺接孔匹配,使得接线卡可以从顶部与第一接线板32配合螺接,实现电性导通,也可以从侧部与第二接线板33配合螺接,实现电性导通。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接线端子还包括连接插块37,连接插块37固定于第二接线板33上,具体地,连接插块37位于第二接线板33的内侧上,电池本体4上开设有连接槽,使连接插块37与连接槽卡接,使得第二接线板33通过连接插块37与电池本体4实现卡接,第二接线板33与电池本体4卡接,且定位板31与电池本体4之间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即使接线端子与电池本体4实现可拆卸连接,拆卸便捷,使得能够轻松实现接线端子的更换,有助于提高电池的适用性。
更具体地,定位板31、第一接线板32和第二接线板33的厚度为2-4mm。优选地,定位板31、第一接线板32和第二接线板33均可以采用2.5mm的铜板制作,以保证连接通孔36、第一接线口34、第二接线口35具有足够的轴向距离,以便于螺丝的旋紧安装,提高接线端子分别与接线卡、电池本体4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接线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有助于提高接线端子整体的刚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所述定位板、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依次相连,所述定位板用于与电池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板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口,所述第二接线板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口,所述第一接线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接线口所在的平面相交,所述第一接线口、第二接线口用于与接线卡配合连接,使所述第一接线板、第二接线板与接线卡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用于与电池本体螺接,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连接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接线口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接线口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口的轴线和第二接线口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插块,所述连接插块固定于第二接线板上,所述连接插块用于与电池本体卡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的厚度为2-4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1821615473.2U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电池接线端子 Active CN208986076U9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5473.2U CN208986076U9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电池接线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5473.2U CN208986076U9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电池接线端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86076U true CN208986076U (zh) 2019-06-14
CN208986076U9 CN208986076U9 (zh) 2019-07-23

Family

ID=66786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15473.2U Active CN208986076U9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电池接线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86076U9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86076U9 (zh) 201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12651U (zh) 配电变压器出线接线夹
CN208986076U (zh) 一种电池接线端子
US11664552B2 (en) Battery covering structure with replaceable terminals
CN209200056U (zh) 电池接线端子
CN209266601U (zh) 低压带电作业用的快速接线夹及绝缘夹持钳
CN209232859U (zh) 一种可拆卸端子连接结构
CN109524809A (zh) 低压带电作业用的快速接线夹及绝缘夹持钳和操作方法
EP4191795A1 (en) Storage battery bolt terminal
CN206060677U (zh) 组合式光伏接线盒
CN201307567Y (zh) 一种断路器的接线装置
CN213484046U (zh) 一种电缆连接件
CN207381537U (zh) 一种32位弹片式端子台
CN209150172U (zh) 一种大电流接线端子及其应用的电池箱体
CN209132338U (zh) 一种带核相仪的接线头绝缘装置
CN210042539U (zh) 一种弱电猫线缆连接防脱结构
CN203232975U (zh) 接线夹子
CN219959558U (zh) 一种导线分支接线端子
CN212462041U (zh) 一种电瓶夹头
CN214044197U (zh) 一种具有防松动的线缆接线端子
CN207038740U (zh) 一种接线牢固的铜接线端子
CN208157663U (zh) 一种便于线缆卡合的接线端子
CN213520375U (zh) 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接线端子
CN212182593U (zh) 一种双孔接线鼻
CN207868268U (zh) 一种电池夹端子
CN208955218U (zh) 一种c型设备线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Correction item: Claims

Correct: Zheng Que

False: Cuo Wu

Number: 24-02

Page: Quan Wen

Volume: 35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