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86061U - 电池安装支架 - Google Patents
电池安装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86061U CN208986061U CN201821838168.XU CN201821838168U CN208986061U CN 208986061 U CN208986061 U CN 208986061U CN 201821838168 U CN201821838168 U CN 201821838168U CN 208986061 U CN208986061 U CN 2089860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stringer
- mounting bracket
- flange
- bend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安装支架,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托盘,所述电池托盘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直接通过拆装电池托盘实现电池的更换,无需清理后备箱内的物品,可节约电池更换时间,提高电池更换效率,而且电池托盘直接和纵梁连接,还可提高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减少在各种工况下汽车振动对电池造成的位移,同时,该电池安装支架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近些年,环保和节能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也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各主机厂的微混合动力车型、轻混合动力车型、中混合动力车型及纯电动车等车型也陆续开始了研发设计,电池组的固定和安装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组都是安装在后备箱的备胎坑内。更换电池时,需要先清空后备箱,拆卸待换电池,然后将新电池安装在备胎坑内,再将清理的物品放回后备箱,费时费力,更换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安装支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安装支架,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托盘,所述电池托盘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
可选地,所述电池托盘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纵梁的下侧面贴合,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纵梁的下侧面贴合。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电池支架,其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纵梁朝向第二纵梁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远离第一纵梁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板朝向靠近电池托盘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弯折板与所述电池托盘的内壁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电池支架,所述第二电池支架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纵梁朝向第一纵梁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固定板朝向远离第二纵梁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二弯折板朝向靠近电池托盘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弯折板与所述电池托盘的内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上均设置有多根加强筋,相邻所述加强筋之间具有减重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板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三翻边,第三翻边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板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池支架和第二电池支架均为冲压成型。
可选地,所述电池托盘的内径沿靠近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方向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电池托盘的内壁与竖直面的夹角为30°。
可选地,所述电池集成在所述电池托盘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安装支架通过设置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电池托盘,电池托盘安装在两根纵梁上,更换电池时,直接通过拆装电池托盘实现电池的更换,无需清理后备箱内的物品,可节约电池更换时间,提高电池更换效率,而且电池托盘直接和纵梁连接,还可提高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减少在各种工况下汽车振动对电池造成的位移,同时,该电池安装支架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电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安装支架,其包括: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和用于安装电池4的电池托盘3。
所述电池托盘3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上。其中,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属于车身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对称地设置在电池托盘3的两侧,两根纵梁与电池托盘3均可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
电池更换时,直接电池托盘3由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拆卸,将新电池安装在电池托盘3内,再将电池托盘3安装在两根纵梁上,即可实现电池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安装支架通过设置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电池托盘,电池托盘安装在两根纵梁上,更换电池时,直接通过拆装电池托盘实现电池的更换,无需清理后备箱内的物品,可节约电池更换时间,提高电池更换效率,而且电池托盘直接和纵梁连接,还可提高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减少在各种工况下汽车振动对电池造成的位移,同时,该电池安装支架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选地,所述电池托盘3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
所述第一翻边31与所述第一纵梁1的下侧面贴合,并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
所述第二翻边32与所述第二纵梁2的下侧面贴合,并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其中,靠近车底的方向为“下”。
通过设置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增大电池托盘3与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的接触面积,不仅方便连接,还可增大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均与水平面平行,以方便电池托盘3的装配。
进一步地,电池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电池支架5。
所述第一电池支架5包括第一固定板51,所述第一固定板51固定在所述第一纵梁1朝向第二纵梁2的侧面上。
所述第一固定板51朝向远离第一纵梁1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弯折板52,所述第一弯折板52朝向靠近电池托盘3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弯折板52与所述电池托盘3的内壁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电池支架5,不仅增加电池托盘3与第一纵梁1的连接牢固性,而且还可将电池托盘3的重力分担,形成一个传递的载荷路径,有效提高电池安装支架的刚度和模态。
同样地,电池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电池支架6。第二电池支架6与第一电池支架5结构相同。
所述第二电池支架6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纵梁2朝向第一纵梁1的侧面上。
所述第二固定板朝向远离第二纵梁2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二弯折板朝向靠近电池托盘3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弯折板与所述电池托盘3的内壁连接,可进一步地增加电池托盘3与第一纵梁1的连接牢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51焊接在第一纵梁1上,第二固定板焊接在第二纵梁2上,以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板52和第二弯折板上均设置有多根加强筋53,加强筋5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弯折板52的延伸方向一致。多根加强筋53平行设置。
相邻所述加强筋53之间具有减重孔55。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还可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弯折板52和第二弯折板上均设置至少两个安装孔54。每两根加强筋53之间具有一个安装孔54。
螺栓穿过安装孔54,分别将第一弯折板52和电池托盘3、第二弯折板和电池托盘3连接,以方便装卸,提高装卸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板52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三翻边55,第三翻边55与第一固定板5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弯折板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第三翻边55和第四翻边,可增加第一弯折板52和第二弯折板的强度,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池支架5和第二电池支架6均为冲压成型,以降低生产成本。两个电池支架的材质均可采用钢材。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托盘3呈喇叭型,其内径沿靠近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的方向逐渐增大,即电池托盘3的入口内径大于盘底内径,不仅可方便电池的拆卸和更换,提高安装效率,而且对电池托盘3的制作公差和操作误差的要求相对较低,降低安装精度的要求,还可接受电池反复更换带来的累计公差,同时易于成型,便于制作,生产成本低。
在图2的实施例中,电池托盘3的内壁与竖直平面的夹角θ=30°,
优选地,所述电池4集成在所述电池托盘3内。电池4与电池托盘3作为一个总装零件,可进一步地节约装卸时间,提高装卸效率。
在电池安装支架装配过程中,先将第一电池支架5和第二电池支架6分别焊接在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上,形成白车身主体。
然后,白车身主体通过电泳进入总装车间。将电池托盘3和电池4作为一个总成零件开始安装。
电池4自下而上推进到位后,电池托盘3分别与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一电池支架5、第二电池支架6螺接,完成电池安装支架以及电池4的装配。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托盘,所述电池托盘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托盘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纵梁的下侧面贴合,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纵梁的下侧面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池支架,其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纵梁朝向第二纵梁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远离第一纵梁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板朝向靠近电池托盘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弯折板与所述电池托盘的内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池支架,所述第二电池支架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纵梁朝向第一纵梁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固定板朝向远离第二纵梁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二弯折板朝向靠近电池托盘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弯折板与所述电池托盘的内壁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上均设置有多根加强筋,相邻所述加强筋之间具有减重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板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三翻边,第三翻边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板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支架和第二电池支架均为冲压成型。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托盘的内径沿靠近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方向逐渐增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托盘的内壁与竖直面的夹角为30°。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池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集成在所述电池托盘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38168.XU CN208986061U (zh) | 2018-11-09 | 2018-11-09 | 电池安装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38168.XU CN208986061U (zh) | 2018-11-09 | 2018-11-09 | 电池安装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86061U true CN208986061U (zh) | 2019-06-14 |
Family
ID=6679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38168.XU Active CN208986061U (zh) | 2018-11-09 | 2018-11-09 | 电池安装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860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59963A (zh) * | 2020-12-24 | 2021-04-16 | 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换电悬臂的底部支撑结构 |
-
2018
- 2018-11-09 CN CN201821838168.XU patent/CN20898606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59963A (zh) * | 2020-12-24 | 2021-04-16 | 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换电悬臂的底部支撑结构 |
CN112659963B (zh) * | 2020-12-24 | 2023-07-25 | 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换电悬臂的底部支撑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53055B (zh) |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电池容纳组件、车辆 | |
CN206598716U (zh) | 一种轻量化电动汽车用电池箱 | |
CN110395098A (zh) | 蓄电池封装体 | |
CN205365214U (zh) | 一种n2类电动车电池托架 | |
CN208986061U (zh) | 电池安装支架 | |
CN111098933B (zh) |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 |
CN206849902U (zh) | 电池壳体 | |
CN106891709B (zh) | 一种多功能汽车蓄电池托盘及其装配拆卸方法 | |
CN207626123U (zh) | 车架及甘蔗收获机 | |
CN208142239U (zh) | 电池组固定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5828471U (zh) | 一种新型电动乘用车电池包壳体 | |
CN208746083U (zh) | 前副车架和车辆 | |
CN207530002U (zh) | 电池托盘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6155113U (zh) | 车辆尾门和具有它的车辆 | |
CN206155131U (zh) | 用于车辆的电池安装支架及具有该电池安装支架的车辆 | |
CN209192052U (zh) | 一种无人驾驶车整体车架装置 | |
CN20961686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机舱支架总成 | |
CN206664294U (zh) | 汽车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 |
CN203879597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组合支架 | |
CN206344878U (zh) | 一种具有挡泥板的车架以及载货汽车 | |
CN205890997U (zh) | 机舱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8264175U (zh) | 车辆前保险杠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2016672U (zh) |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的物料架 | |
CN104326027B (zh) | 一种集成度高、性能好的前隔板总成 | |
CN208646971U (zh) |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