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85127U - 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85127U CN208985127U CN201821943299.4U CN201821943299U CN208985127U CN 208985127 U CN208985127 U CN 208985127U CN 201821943299 U CN201821943299 U CN 201821943299U CN 208985127 U CN208985127 U CN 2089851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touch
- control sensing
- touch module
- sensing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用于将具有触控感应薄膜的触控模组固定于显示面板的正面,其包括触控感应薄膜,所述触控感应薄膜分别对应显示面板各边缘向外延展形成多个包边,所述触控感应薄膜覆盖于显示面板的正面时,多个包边分别向显示面板背面方向挠折包覆于显示面板的侧边框及背板边缘,并通过紧固件固定。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固定强度不受边框窄化限制,具有足够的固定贴附力和支撑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大型显示器,如桌上型显示器、室内外公共显示器或者电子白板等产品逐渐附带有触控功能,其需将触控模组固定于显示面板正面,触控点位方可与画面显示相互搭配以满足触摸控制的使用体验。
现有技术中,触控模组固定在显示面板表面的方式可分为框贴与全贴合两种,全贴合是在触控模组与显示面板之间以水胶填满黏着固定,框贴是在显示面板四边以双面胶黏贴触控模组。然而,现有的框贴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即显示面板四边的双面胶是贴在显示面板边框铁件上,且需要一定的贴覆面积和黏贴强度,才能支撑触控模组的重量,但显示面板边框窄化是市场发展趋势,框贴强度必随边框窄化而降低,难以适应窄边框或无边框显示器的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固定强度不受边框窄化限制的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用于将具有触控感应薄膜的触控模组固定于显示面板的正面,其包括触控感应薄膜,所述触控感应薄膜分别对应显示面板各边缘向外延展形成多个包边,所述触控感应薄膜覆盖于显示面板的正面时,多个包边分别向显示面板背面方向挠折包覆于显示面板的侧边框及背板边缘,并通过紧固件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为双面胶、胶水、螺丝和卡扣中的一种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为双面胶或者胶水时,双面胶或者胶水设于多个包边与显示面板的接触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为螺丝时,螺丝设于显示面板背面以将多个包边锁付固定于显示面板背板边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将触控模组的触控感应薄膜在原始尺寸上进行向外延展,形成多个包边,让多个包边沿显示面板外型做包覆性挠折,并在显示面板的外观件如侧边框和背板等接触区域以双面胶或者胶水等胶材黏着固定,或者再以螺丝进一步锁付固定,使其能够利用延展的包边与显示面板背面做贴合强度的强化,使其具有足够的固定贴附力用于支撑,从而不受显示面板窄边框甚至无边框化的市场趋势影响。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方法中盖板贴附于触控感应薄膜外表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方法中包边挠折及胶材黏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方法中触控感应薄膜包覆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方法中采用螺丝锁付固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用于将具有触控感应薄膜1的触控模组固定于显示面板2的正面,其包括触控感应薄膜1,所述触控感应薄膜1分别对应显示面板2各边缘向外延展形成多个包边11,所述触控感应薄膜1覆盖于显示面板2的正面时,多个包边11分别向显示面板2背面方向挠折包覆于显示面板2的侧边框及背板21边缘,并通过紧固件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为双面胶3、胶水、螺丝4和卡扣中的一种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为双面胶3或者胶水时,双面胶3或者胶水设于多个包边11与显示面板2的接触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为螺丝4时,螺丝4设于显示面板2背面以将多个包边11锁付固定于显示面板2背板21边缘。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用于将具有触控感应薄膜1的触控模组固定于显示面板2的正面时,固定方法如下:
1)将触控模组的触控感应薄膜1各边缘分别向外延展形成多个包边11;
2)将触控模组的盖板12贴附于触控感应薄膜1的外表面;所述盖板12由玻璃、PC或者PMMA材料制成。
3)将触控感应薄膜1的内表面覆盖于显示面板2的正面;
4)在显示面板2的侧边框和背板21边缘中的一个以上位置黏附胶材;所述胶材为双面胶3或者胶水。
5)将多个包边11分别向显示面板2背面方向挠折包覆于显示面板2的侧边框及背板21边缘,再采用多个螺丝4将多个包边11锁付固定于显示面板2背板21边缘,从而将触控模组与显示面板2固定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将触控模组的触控感应薄膜1在原始尺寸上进行向外延展,形成多个包边11,让多个包边11沿显示面板2外型做包覆性挠折,并在显示面板2的外观件如侧边框和背板21等接触区域以双面胶3或者胶水等胶材黏着固定,或者再以螺丝4进一步锁付固定,使其能够利用延展的包边11与显示面板2背面做贴合强度的强化,使其具有足够的固定贴附力用于支撑,从而不受显示面板2窄边框甚至无边框化的市场趋势影响。
以上描述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定。
Claims (4)
1.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用于将具有触控感应薄膜的触控模组固定于显示面板的正面,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触控感应薄膜,所述触控感应薄膜分别对应显示面板各边缘向外延展形成多个包边,所述触控感应薄膜覆盖于显示面板的正面时,多个包边分别向显示面板背面方向挠折包覆于显示面板的侧边框及背板边缘,并通过紧固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双面胶、胶水、螺丝和卡扣中的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双面胶或者胶水时,双面胶或者胶水设于多个包边与显示面板的接触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螺丝时,螺丝设于显示面板背面以将多个包边锁付固定于显示面板背板边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43299.4U CN208985127U (zh) | 2018-11-23 | 2018-11-23 | 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43299.4U CN208985127U (zh) | 2018-11-23 | 2018-11-23 | 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85127U true CN208985127U (zh) | 2019-06-14 |
Family
ID=66791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43299.4U Active CN208985127U (zh) | 2018-11-23 | 2018-11-23 | 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8512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84029A (zh) * | 2018-11-23 | 2019-01-29 | 嘉捷科技(福清)有限公司 | 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及其固定方法 |
CN110216970A (zh) * | 2019-06-27 | 2019-09-10 | 嘉捷科技(福清)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独立膜片固定触控屏幕的结构及方法 |
CN111857398A (zh) * | 2019-12-31 | 2020-10-30 |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2018
- 2018-11-23 CN CN201821943299.4U patent/CN20898512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84029A (zh) * | 2018-11-23 | 2019-01-29 | 嘉捷科技(福清)有限公司 | 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及其固定方法 |
CN110216970A (zh) * | 2019-06-27 | 2019-09-10 | 嘉捷科技(福清)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独立膜片固定触控屏幕的结构及方法 |
CN111857398A (zh) * | 2019-12-31 | 2020-10-30 |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985127U (zh) | 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 | |
US8243424B1 (en) | Surface display assemblies | |
US9374919B2 (en) | Insert molded device housing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
US9354732B2 (en) | Touch 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support for both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panels | |
TWI652526B (zh) | 顯示器組裝機構及其相關顯示器設備 | |
US20080261057A1 (en) | Bezelless display system | |
US10859862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201804313U (zh) | 一种红外触摸显示器 | |
TWI515532B (zh) | 電子裝置 | |
JP2014164087A (ja) | 画像表示装置の光センサ取付構造。 | |
CN205229887U (zh) | 控制台装设用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9284029A (zh) | 触控模组包覆式固定结构及其固定方法 | |
KR200466240Y1 (ko) | 자석 고정식 게시판 | |
CN103218078B (zh) | 智能调光感应柔性面板及其操作系统 | |
WO2014032326A1 (zh) | 显示装置 | |
CN207408924U (zh) | 一种触摸屏全贴合结构 | |
CN102621716A (zh) | 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215932302U (zh) | 一种显示装置的膜片全贴结构、显示器及交互平板 | |
CN108334238A (zh) |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成型方法 | |
CN207503190U (zh) | 一种超薄触控显示屏及电子显示设备 | |
CN208521261U (zh) | 一种触控模组和车载显示设备 | |
CN203012680U (zh) | 尺寸可调的触控框 | |
US9819815B1 (en) | Surface display assembly having proximate active elements | |
CN110216970A (zh) | 一种通过独立膜片固定触控屏幕的结构及方法 | |
CN207115360U (zh) | 一种车载触控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Qiu Huaide Inventor after: Li Wanjing Inventor after: Liu Yancheng Inventor after: Hong Changyou Inventor after: Wang Boxian Inventor before: Qiu Huaide Inventor before: Li Wanjing Inventor before: Liu Yancheng Inventor before: Hong Changyou Inventor before: Wang Boxia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