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85027U -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85027U
CN208985027U CN201821303631.0U CN201821303631U CN208985027U CN 208985027 U CN208985027 U CN 208985027U CN 201821303631 U CN201821303631 U CN 201821303631U CN 208985027 U CN208985027 U CN 208985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tube
voltage
band
channel contro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36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焕青
张志浩
章国豪
李瑞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3036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85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85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8502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应用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包括电压跟随模块和负反馈模块;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入端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连接,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负反馈模块的输入端及负反馈模块的反馈端连接,负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电压跟随模块用于输出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呈正相关的初始电压,负反馈模块用于当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通过负反馈调节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以使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可见,本申请的温度保护电路提高了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精度,在温度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仍可输出稳定的电压。

Description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背景技术
带隙基准电压具有抗噪声干扰和输出电压稳定的优点,常作为电源管理芯片,例如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DAC(Digital-to-AnalogConverter,数字模拟转换器)、数模混合集成电路(Hybrid IC)的内部电压源(5V/3.3V/1.8V等),为电源管理芯片的其他模块,例如比较器和误差放大器等提供高稳定低温漂的参考电压。
请参考图1,图1为目前常用的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VDD为电源,启动电路为外界给出工作信号的电路,由于采用了电流镜结构,均为PMOS(Positive-channel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管的P1、P2和P4所在的支路的电流相等,VRF1端为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稳定的参考电压。P1和P1’、P2和P2’、P4和P4’、N1和N1’以及N2和N2’均为共源共栅结构,P1的栅极与P1’的漏极连接,其公共端为第一公共端;P1’的漏极还与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R1的第二端与P1’的栅极连接,其公共端为第二公共端;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3的第一端和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其公共端为第三公共端。
然而,由于制作工艺,这种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在温度超过电路所能承受的范围时,电路中晶体管的特性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输出,使得电路达不到精度要求,例如,正常温度下带隙基准电压电路输出2.5V±10%的电压,在高温条件下,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可能会输出2.5V±20%的电压,此时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就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提高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精度,在温度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仍可输出满足精度要求的电压,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电路,与上述的温度保护电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应用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包括电压跟随模块和负反馈模块;
所述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连接,所述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负反馈模块的输入端及所述负反馈模块的反馈端连接,所述负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电压跟随模块用于输出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呈正相关的初始电压,所述负反馈模块用于当所述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通过负反馈调节所述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以使所述初始电压与所述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
优选地,所述电压跟随模块包括电流复制模块、上拉电位模块;
所述电流复制模块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流复制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上拉电位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上拉电位模块用于在电流作用下其两端产生电压,以形成所述初始电压,所述电流复制模块用于使其所在支路的电流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支路的电流相等。
优选地,所述电流复制模块包括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和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
所述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源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电流复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电流复制模块的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上拉电位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模块;
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作为所述上拉电位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上拉电位模块包括第二电阻模块和第一NPN型开关管;
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和所述第一NPN型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NPN型开关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上拉电位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NPN型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负反馈模块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和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负反馈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连接,还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负反馈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源连接,所述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作为所述负反馈模块的反馈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相器包括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和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
所述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源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二反相器包括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和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
所述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源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接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包括带隙基准电压电路本体,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温度保护电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应用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包括电压跟随模块和负反馈模块;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入端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连接,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负反馈模块的输入端及负反馈模块的反馈端连接,负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电压跟随模块用于输出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呈正相关的初始电压,负反馈模块用于当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通过负反馈调节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以使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
本申请中,将负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即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新的输出端,当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由于温度超出电路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导致输出电压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较大的变化时,由于电压跟随模块输出的初始电压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呈正相关,即输出电压增大,初始电压增大,输出电压减小,初始电压减小,将初始电压输入负反馈模块,当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经过负反馈模块的反馈调节使得负反馈模块的输出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从而保证负反馈模块输出满足精度要求的电压。可见,本申请的温度保护电路提高了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精度,在温度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仍可输出稳定的电压。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电路,与上述温度保护电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另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提高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精度,在温度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仍可输出满足精度要求的电压,本申请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电路,与上述的温度保护电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包括电压跟随模块1和负反馈模块2;
电压跟随模块1的输入端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连接,电压跟随模块1的输出端分别与负反馈模块2的输入端及负反馈模块2的反馈端连接,负反馈模块2的输出端作为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电压跟随模块1用于输出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呈正相关的初始电压,负反馈模块2用于当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通过负反馈调节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以使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
具体地,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申请的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包括电压跟随模块1和负反馈模块2,其中,电压跟随模块1输出端的初始电压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呈正相关,二者的关系是可以确定的,当增加了温度保护电路后,将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作为整个电路的输出,输出预设参考电压精度范围的电压,例如2.5V±10%的电压。由于初始电压可能不等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增加了温度保护电路后,若想输出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则可以调节带隙基准电压电路中的R6的阻值,可参考图1,改变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支路的电流,从而改变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具体到R6阻值的确定,本申请可以通过仿真来确定。
相应地,电压跟随模块1输出的初始电压作为负反馈模块2的输入电压,当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负反馈模块2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得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即输出预设参考电压精度范围的电压,当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负反馈模块2可以看作导线,直接输出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参考电压为根据需要设定的电压,当需要不同的基准电压时,通过调节电阻R6的阻值即可满足要求,可见,本申请可以灵活调节输出的电压,适用性更好。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应用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包括电压跟随模块和负反馈模块;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入端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连接,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负反馈模块的输入端及负反馈模块的反馈端连接,负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电压跟随模块用于输出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呈正相关的初始电压,负反馈模块用于当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通过负反馈调节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以使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
本申请中,将负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即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新的输出端,当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由于温度超出电路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导致输出电压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较大的变化时,由于电压跟随模块输出的初始电压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呈正相关,即输出电压增大,初始电压增大,输出电压减小,初始电压减小,将初始电压输入负反馈模块,当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经过负反馈模块的反馈调节使得负反馈模块的输出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从而保证负反馈模块输出满足精度要求的电压。可见,本申请的温度保护电路提高了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精度,在温度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仍可输出稳定的电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电压跟随模块1包括电流复制模块、上拉电位模块;
电流复制模块的输入端作为电压跟随模块1的输入端,电流复制模块的输出端和上拉电位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公共端作为电压跟随模块1的输出端;
上拉电位模块用于在电流作用下其两端产生电压,以形成初始电压,电流复制模块用于使其所在支路的电流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支路的电流相等。
具体地,本申请的电压跟随模块1可以包括电流复制模块和上拉电位模块,其中,上拉电位模块的输出端和电流复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该公共端的电压为初始电压,该公共端给负反馈模块2输出初始电压。
相应地,电流复制模块使得其所在的支路的电流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各支路(P1、P2和P4所在的支路)的电流相等,由于电流一直是相等的,所以不论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电压随温度如何变化,电流复制模块所在支路的电流的变化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流变化是完全相同的,保证了初始电压与输出电压呈正相关,同时,在电流复制模块所在支路的电流作用下,上拉电位模块两端存在电位差,从而形成不为零的初始电压。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电流复制模块包括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PM1和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PM2;
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PM1的源极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源连接,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PM1的漏极与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PM2的源极连接,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PM1的栅极和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PM2的栅极作为电流复制模块的输入端,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PM2的漏极作为电流复制模块的输出端。
具体地,如图3所示,当电流复制模块为图3所示的结构时,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PM1和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PM2,与P4和P4’构成电流镜结构,从而强制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PM1和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PM2所在支路的电流与P4和P4’所在支路的电流相等。其中,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PM1和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PM2均可以为PMOS管。此时,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PM1的栅极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第一公共端连接,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PM2的栅极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第二公共端连接,具体可参见图3。
此外,电流复制模块的结构除了上述介绍的结构外,还可以为其他,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上拉电位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模块Z1;
第一电阻模块Z1的第一端作为上拉电位模块的输出端,第一电阻模块Z1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地,为了降低温度保护电路的成本,本申请的上拉电位模块可以为一个电阻,即第一电阻模块Z1,当采用电阻作为上拉电位模块时,该电阻可以选用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例如10K,以满足电路的电流电压要求,此时,上拉电位模块两端分别接电流复制模块和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源的负极(即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上拉电位模块还可以有多种结构,并不仅仅限于上述的电阻模块,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上拉电位模块包括第二电阻模块Z2和第一NPN型开关管NP1;
第二电阻模块Z2的第一端分别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和第一NPN型开关管NP1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模块Z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NPN型开关管NP1的集电极作为上拉电位模块的输出端,第一NPN型开关管NP1的发射极接地。
具体地,考虑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对精度要求比较高,上拉电位模块尽量选用电压不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上拉电位模块,而电阻模块的电压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本申请的上拉电位模块还可以为上述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第二电阻模块Z2和第一NPN型开关管NP1共同构成上拉电位模块,两者组合的上拉电位模块,其电压随温度变化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采用该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输出精度,此外,第一NPN型开关管NP1可以为NPN型三极管。
需要说明的是,上拉电位模块还可以有多种结构,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负反馈模块2包括第一反相器3、第二反相器4和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PM3;
第一反相器3的输入端作为负反馈模块2的输入端,第一反相器3的输出端与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PM3的栅极连接,还与第二反相器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反相器4的输出端作为负反馈模块2的输出端,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PM3的源极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源连接,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PM3的漏极作为负反馈模块2的反馈端。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负反馈模块2可以包括第一反相器3、第二反相器4和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PM3,第一反相器3和第二反相器4均可以输出翻转后的电压,将高电平翻转成低电平,经过两次翻转,可以输出原来的电压。
相应地,如图3所示,当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假设X点电位提高的幅度大于了预设阈值,例如升高了1V,此时,第一反相器3将X点电位翻转后输出低电位,例如0.3V,则Y点电位降低,Y点与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PM3的栅极连接,也即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PM3的栅极的电位降低,而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PM3可以为压控开关管PMOS,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PM3的栅极电位降低时,漏极电位也降低,从而保证X点电位的变化减小至预设阈值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负反馈模块2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反相器3包括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PM4和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NM1;
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PM4的栅极与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NM1的栅极连接,其公共端作为第一反相器3的输入端,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PM4的漏极与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NM1的漏极连接,其公共端作为第一反相器3的输出端,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PM4的源极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源连接,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NM1的源极接地。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第一反相器3可以为包括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PM4和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NM1的结构。其中,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PM4可以为PMOS管,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NM1可以为NMOS管。当然,第一反相器3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二反相器4包括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PM5和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NM2;
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PM5的栅极与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NM2的栅极连接,其公共端作为第二反相器4的输入端,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PM5的漏极与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NM2的漏极连接,其公共端作为第二反相器4的输出端,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PM5的源极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源连接,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NM2的源极接地。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第二反相器4可以为包括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PM5和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NM2的结构。其中,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PM5可以为PMOS管,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NM2可以为NMOS管。当然,第二反相器4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包括带隙基准电压电路本体,还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温度保护电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电路,与上述温度保护电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介绍请参照上述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的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包括电压跟随模块和负反馈模块;
所述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连接,所述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负反馈模块的输入端及所述负反馈模块的反馈端连接,所述负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电压跟随模块用于输出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呈正相关的初始电压,所述负反馈模块用于当所述初始电压与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通过负反馈调节所述温度保护电路的输出,以使所述初始电压与所述预设参考电压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跟随模块包括电流复制模块、上拉电位模块;
所述电流复制模块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流复制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上拉电位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电压跟随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上拉电位模块用于在电流作用下其两端产生电压,以形成所述初始电压,所述电流复制模块用于使其所在支路的电流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支路的电流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复制模块包括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和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
所述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源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电流复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电流复制模块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电位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模块;
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作为所述上拉电位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电位模块包括第二电阻模块和第一NPN型开关管;
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和所述第一NPN型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NPN型开关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上拉电位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NPN型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反馈模块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和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负反馈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连接,还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负反馈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源连接,所述第三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作为所述负反馈模块的反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相器包括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和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
所述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四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源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相器包括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和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
所述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栅极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五P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带隙基准电压电路的电源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可控开关管的源极接地。
9.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带隙基准电压电路本体,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温度保护电路。
CN201821303631.0U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985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3631.0U CN208985027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3631.0U CN208985027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85027U true CN208985027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81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3631.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985027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850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6847A (zh) * 2018-08-13 2018-10-1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6847A (zh) * 2018-08-13 2018-10-1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6847A (zh)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EP284621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miting startup inrush current for low dropout regulator
CN106200732B (zh) 生成输出电压的电路及低压降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的设置方法
CN105487590B (zh) 一种电流反馈式精确过温保护电路
CN103095226B (zh) 集成电路
CN205540381U (zh) 一种电流反馈式精确过温保护电路
CN102788647A (zh) 温度感测装置
CN104699162A (zh) 一种快速响应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06155160B (zh) 一种具有高电源抑制比特性和自启动电路的带隙基准电路
CN208985027U (zh)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保护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Al-Shyoukh et al. A compact fully-integrated extremum-selector-based soft-start circuit for voltage regulators in bulk CMOS technologies
CN108052151A (zh) 一种无嵌位运放的带隙基准电压源
CN106919217A (zh) 一种钳位电压电路
CN115913202B (zh) 一种用于高压电路的快速上电保护电路
CN115528787B (zh) 一种控制环路加速电路
CN117060224A (zh) 一种激光器电流驱动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4133514B (zh) 电压追踪电路
TWI722900B (zh) 電源開關之控制電路
CN205450864U (zh) 应用于无线充电控制芯片的可调精确过温保护电路
CN206178524U (zh) 用于dac输出端的高线性度电流镜电路
CN109213253B (zh) 一种快速的高精度低温漂强下拉电流产生电路
TWI226751B (en) Hysteresis circuits used in comparator
CN101763138B (zh) 一种高精度电压基准电路
CN106383546A (zh) 一种用于dac输出端的高线性度电流镜电路
TWI818350B (zh) 類比開關電路及其控制電路與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