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83064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83064U
CN208983064U CN201821884805.7U CN201821884805U CN208983064U CN 208983064 U CN208983064 U CN 208983064U CN 201821884805 U CN201821884805 U CN 201821884805U CN 208983064 U CN208983064 U CN 208983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nd
lighting device
mentioned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848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藤信行
青山央
保井千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83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830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Securing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Or The Like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照明装置(1)具备:照明部(20),射出光;音响部(40),发出音响;以及外装罩(12),收容照明部(20)及音响部(40)。并且,音响部(40)配置在照明部(20)的外周,音响的指向性的中心方向与照明部(20)射出的光的光轴(J)交叉。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照明部和音响部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例如具备照明装置和扬声器的电子设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电子设备中,照明装置和扬声器被一体化而安装于顶棚。设置于电子设备的扬声器与由照明装置射出光的发光面大致平行地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292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可是,在将电子设备安装到了顶棚的情况下,由于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朝向地面,所以声音难以扩散。因此,根据用户所在的场所,有难以听清的情况。所以,为了使从扬声器输出的声音大范围地扩散,需要采用特殊的构造,构造容易复杂化。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声音的扩散变大的照明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一技术方案具备:照明部,射出光;音响部,发出音响;以及壳体,收容上述照明部及上述音响部;上述音响部配置在上述照明部的外周,音响的指向性的中心方向与由上述照明部射出的光的光轴交叉。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中心方向与上述光轴所成的角度大于0°且为45°以下。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中心方向与上述光轴所成的角度为5°以上且25°以下。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音响部以相对于该照明装置向外方倾斜的姿势配置。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照明装置还具备:导光板,朝向上述照明部的外方延伸设置;以及光源,使光向上述导光板入射。
并且,也可以是,设有一对上述导光板;在将该照明装置平面视的情况下,上述导光板夹着上述照明部而分别配置。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照明部是细长状;设有一对上述音响部;上述音响部夹着上述照明部而分别配置在上述照明部的长度方向上。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照明部在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一对上述音响部的复合重心配置在上述开口部内。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声音的扩散变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的照明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音响部的立体图。
图5是观察包括图1的V-V线的切断面的情况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观察包括图1的VI-VI线的切断面的情况下的照明装置的部分剖视图。
标号说明
1 照明装置
3 第一导光板(导光板)
4 第二导光板(导光板)
12 外装罩(壳体)
20 照明部
22 发光面
40 音响部
122 第二光源(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例。因而,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形态等是一例,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意思。因此,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在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设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而进行说明。
此外,关于“大致**”的记载,如果举“大致矩形状”为例进行说明,则是不仅包括完全的矩形状、还包括实质上被认为是矩形状的形状的意思。
另外,各图是示意图,并不一定严密地进行图示。此外,在各图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有将重复的说明省略或简略化的情况。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照明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
这里,将照明装置1的装置主体2的短边方向规定为X轴方向,将装置主体2的长度方向规定为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规定为Z轴方向。此外,将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第一导光板3一侧规定为X轴正方向,将相对于照明部20的第一开口部20a的第一无线模块46一侧规定为Y轴正方向,将安装照明装置1的建材侧规定为Z轴正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Z轴方向设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但根据照明装置1的使用形态,也有Z轴方向不是上下方向的情况。
如图1及图2所示,照明装置1具备边缘照明方式的导光板,固定于顶棚及墙壁等建材。具体而言,照明装置1以与配设在建材上的顶棚灯线盒11等外部的电源电连接的状态被固定。另外,顶棚相对于X-Y平面大致平行。
照明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2、第一导光板3、第二导光板4、第一遮光部件5、第二遮光部件6、透光罩7和一对支承部件8。
装置主体2是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箱状体。装置主体2具有外装罩12、一对音响部40、照明部20、一对透镜罩23、照明控制部13、照明电源部15、音响控制部16和音响电源部17。
如图2所示,外装罩12是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矩形状的箱体,在Z轴正方向及Z轴负方向上被开放。具体而言,外装罩12在Z轴负方向侧整体被开放,在Z轴正方向侧,中央部分以大致矩形状被开放。外装罩12是壳体的一例。
此外,外装罩12收容一对音响部40、照明部20、第一无线模块46、第二无线模块47、第一遮光部件5、第二遮光部件6、照明控制部13、照明电源部15、音响控制部16及音响电源部17等。外装罩12是照明装置1的外侧的罩。
[音响部]
一对音响部40是能够基于从终端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声音数据来输出声音的装置。音响部40的一方被收容在位于外装罩12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侧的收容空间12a中,音响部40的另一方被收容在位于外装罩12的Y轴负方向的端部侧的收容空间12a中。即,音响部40配置在照明部20的外周。此外,在将照明装置1平面视的情况下,音响部40以不与第一导光板3、第二导光板4及照明部20重叠的方式配置。另外,终端装置是对照明装置1进行操作的遥控器等。
图3是表示将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的照明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在图3中,表示从照明装置1拆掉后述的透光罩7及后述的罩体42的状态。
如图3所示,一对音响部40在Y轴方向上夹着照明部20、第一遮光部件5、第二遮光部件6、照明控制部13、照明电源部15、音响控制部16及音响电源部17而配置。一个音响部40设置在外装罩12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另一个音响部40设置在外装罩12的Y轴负方向的端部。
图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音响部40的立体图。图5是观察包括图1的V-V线的切断面的情况下的照明装置1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音响部40具备扬声器41、音响收容体142、支承扬声器41的音响支承体141、和将扬声器41单独覆盖的罩体42。另一个音响部40也是同样的结构。
如图4及图5所示,一对扬声器41分别以与对应的罩体42对应地倾斜的姿势安装于音响支承体141。具体而言,从一对扬声器41传递的声音的指向性的中心线S相对于Z轴方向倾斜。换言之,该中心线S与各个罩体42的底面的法线方向大致平行。中心线S相对于Z轴方向以角度θ倾斜。一个扬声器41的中心线S与另一个扬声器41的中心线S的交点形成在照明装置1的Z轴正方向侧。角度θ是与中心线S大致平行的中心方向与光轴J所成的角度。另外,罩体42的底面是Z轴负方向侧的面。另外,扬声器41也可以是音响部的一例。
一对扬声器41分别例如由音盆(cone)、中心帽、音圈、磁轭、永久磁铁等构成。
此外,一对扬声器41经由未图示的线缆而与音响控制部16及音响电源部17电连接。一对扬声器41被从音响电源部17供电,并且通过音响控制部16的控制来输出声音。
一对扬声器41在平面视的情况下是大致矩形状,其四边中的三边与外装罩12的内壁面接近配置。在该扬声器41的三边与外装罩12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缓冲件。作为缓冲件,只要能够吸收扬声器41的振动,采用怎样的结构都可以。缓冲件例如由橡胶或聚氨酯等弹性体形成。由扬声器41输出声音而产生的振动被缓冲件吸收。因此,抑制了由扬声器41引起的振动传递到外装罩12、收容在外装罩12中的照明部20、支承于照明部20的第一导光板3、第二导光板4等。
一对音响收容体142是将一对扬声器41以一对一收容的壳体,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整体被开放。具体而言,设置在Y轴正方向的端部上的音响收容体142收容设置在Y轴正方向的端部上的扬声器41,设置在Y轴负方向的端部上的音响收容体142收容设置在Y轴负方向的端部上的扬声器41。一对音响收容体142通过紧固部件固定于外装罩12。
一对音响支承体141将各个扬声器41以相对于照明装置1向外方倾斜的姿势支承。即,一对音响支承体141能够以从一对扬声器41传递的声音的指向性的中心线S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的姿势支承。一对音响支承体141与一对音响收容体142一对一地对应,与一对扬声器41一起将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整体被开放的部分覆盖。具体而言,一对音响支承体141分别具有倾斜板状部141b和倾斜壁部141a。这里所述的向外方倾斜的姿势,是从一对扬声器41传递的声音的指向性的中心线S朝向与照明部20侧相反侧的姿势。
倾斜板状部141b是在平面视的情况下为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部件。倾斜板状部141b相对于水平方向即X-Y平面倾斜。在倾斜板状部141b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在使扬声器41的振动板露出的状态下能够以中心线S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的姿势支承的开口部141d。在开口部141d中嵌入着扬声器41。
倾斜壁部141a是相对于倾斜板状部141b向大致Z轴正方向竖立的壁部。倾斜壁部141a沿着透镜罩23侧的倾斜板状部141b的端缘形成。在倾斜壁部141a的前端缘,伸出有突边状的突边部141c。该突边部141c通过紧固部件固定于音响收容体142。
由此,一对音响支承体141一对一地支承一对扬声器41。换言之,扬声器41由于被固定于倾斜板状部141b,所以以向外方倾斜的姿势被支承。
一对罩体42例如是扬声器的格栅网。一对罩体42分别是平板状。一个罩体42设置在外装罩12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另一个罩体42设置在外装罩12的Y轴负方向的端部。一对罩体42在Y轴方向上夹着照明部20、第一遮光部件5、第二遮光部件6、照明控制部13、照明电源部15、音响控制部16及音响电源部17而配置。
一对罩体42在安装到外装罩12的情况下,以从X轴方向观察时朝向外方的方式以倾斜的姿势安装于外装罩12。一对罩体42以相对于X-Y平面向外方倾斜的姿势一对一地支承于一对音响支承体141。由此,音响部40以音响的指向性的中心方向与光轴J交叉的方式,相对于后述的发光面22以角度θ倾斜而配置。
各个罩体42的底面相对于X-Y平面以角度θ倾斜。换言之,各个罩体42的底面相对于发光面22倾斜。角度θ大于0°且为45°以下。特别是,角度θ优选的是5°以上且25°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θ是12.5°。
[照明部]
如图2所示,照明部20是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矩形状。即,照明部2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照明部20在中央部分具有圆形状的第一开口部20a。第一开口部20a是安装用的开口部,照明部20经由该第一开口部20a安装于顶棚灯线盒11。由此,将照明部20与顶棚灯线盒11电连接。此外,照明部20具有一对发光模块21和收容体25。另外,照明部20也可以不具有收容体25,具有收容体25不是必须的构成要件。
[发光模块]
一对发光模块21例如通过螺钉等紧固部件19被固定到收容体25。具体而言,一对发光模块21以夹着第一开口部20a的方式相对于第一开口部20a分别配置在Y轴正方向侧及Y轴负方向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2个发光模块21,但也可以是1个发光模块21。
图6是观察包括图1的VI-VI线的切断面的情况下的照明装置1的部分剖视图。如图2及图6所示,发光模块21具有基板120、多个第一光源121、多个第二光源122和多个布线部件120a。
基板120是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矩形板状。在基板120上安装有多个第一光源121及多个第二光源122。基板120以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于照明部20的收容体25。在基板120,固定着向多个第一光源121及多个第二光源122供电的布线部件120a。基板120经由连接在布线部件120a上的未图示的线缆而与照明控制部13及照明电源部15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布线部件120a配置在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之间。
基板120也可以与未图示的散热部热连接,以将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发出的热散热。散热部也可以还热连接于外装罩12,也可以使外装罩12作为热沉发挥功能。
多个第一光源121以成为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矩阵状的方式排列在基板120上。多个第二光源122的一部分相对于多个第一光源121在X轴正方向侧沿着Y轴方向排列。另一方面,其他的多个第二光源122相对于多个第一光源121在X轴负方向侧沿着Y轴方向排列。换言之,相对于多个第一光源121,在X轴正方向侧排列的多个第二光源122和在X轴负方向侧排列的多个第二光源122以夹着多个第一光源121的方式排列在基板120上。第二光源122是光源的一例。另外,也可以是第一光源121为光源的一例。
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由于光的射出方向朝向Z轴负方向,所以向Z轴负方向射出光。光的射出方向即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的各自的光轴J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
在X轴正方向侧排列的多个第二光源122的光的射出方向侧,配置有第一导光板3。此外,在X轴负方向侧排列的多个第二光源122的光的射出方向侧,配置有第二导光板4。X轴正方向侧的第二光源122向第一导光板3的入射面照射光。此外,X轴负方向侧的第二光源122向第二导光板4的入射面照射光。第二光源122以光的射出方向朝向Z轴负方向的方式在基板120上排列。具体而言,X轴正方向侧的第二光源122以光轴J与第一导光板3的入射面大致正交且与入射面对置的方式配置。此外,X轴负方向侧的第二光源122以光轴J与第二导光板4的入射面大致正交且与入射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即,第二光源122与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的各自的入射面处于大致垂直的关系。
此外,在第二光源122与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之间隔开间隙,以使第二光源122不与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接触。
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是所谓的SMD(Surface Mount Device)型的LED元件。所谓SMD型的LED元件,具体而言,是在被树脂成型的腔体之中安装LED芯片(发光元件)、在腔体内封入有含荧光体树脂的封装型LED元件。例如,采用通过蓝色LED芯片与含黄色荧光体树脂的组合来释放白色光的表面安装型LED元件,作为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
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被照明控制部13控制而进行点亮及熄灭。此外,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被照明控制部13控制而进行调光及调色。
另外,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使用在基板120上直接安装了LED芯片的COB(Chip On Board)型模块。此外,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具有的发光元件并不限定于LED,例如也可以是半导体激光器等半导体发光元件、或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无机EL等的EL元件等其他的固体发光元件。
另外,另一侧的发光模块21也是同样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说明。
[透镜罩]
如图2及图3所示,一对透镜罩23以夹着第一开口部20a的方式,相对于第一开口部20a分别配置在Y轴正方向侧及Y轴负方向侧。透镜罩23通过基板120和第一遮光部件5及第二遮光部件6而被固定。透镜罩23呈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矩形板状,由具有透光性的例如丙烯、聚碳酸酯等的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
透镜罩23是对由多个第一光源121射出的光进行配光控制的透镜,具有多个透镜。透镜罩23以将多个第一光源121覆盖的方式配置在发光模块21。具体而言,在将透镜罩23及多个第一光源121平面视的情况下,形成于透镜罩23的各个透镜与各个第一光源121一对一地对应。透镜罩23的各个透镜当从与它们对应的各个第一光源121射出的光透射时,控制透射的光的配光角。
此外,在一对透镜罩23的各自的外端部,设置有缺口231。具体而言,在Y轴正方向侧的透镜罩23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缺口231。在Y轴负方向侧的透镜罩23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缺口231。缺口231例如形成为第一开口部20a侧的宽度较小、相反侧的宽度较大的平面视梯形状。
这一对透镜罩23对由多个第一光源121射出的光进行配光控制而发光。由于一对透镜罩23分别在Y轴方向上细长,所以透光罩7的发光面22也沿着Y轴方向设置为细长。如上述那样,一对扬声器41及一对罩体42在Y轴方向上夹着照明部20而配置,所以一对扬声器41和发光面22在将照明装置1平面视的情况下不重叠。
[收容体]
如图2及图6所示,收容体25具备第一收容部251和第二收容部252。第一收容部251是收容一对发光模块21、一对透镜罩23、第一无线模块46和第二无线模块47的壳体。具体而言,第一收容部251是在Y轴方向上细长且扁平的壳体,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作为整体被开放。第一收容部251配置在第二收容部252的Z轴负方向侧。
在第一收容部251,通过多个紧固部件19固定有一对发光模块21。此外,在第一收容部251,经由第一遮光部件5、第二遮光部件6及一对发光模块21而固定有一对透镜罩23。此外,在第一收容部251的中央部,形成有构成第一开口部20a的一部分的开口253a。
第二收容部252是收容照明控制部13、照明电源部15、音响控制部16和音响电源部17的壳体。具体而言,第二收容部252是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大致直方体状的壳体,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作为整体被开放。该第二收容部252的开放的部分被第一收容部251覆盖。
在第二收容部252,固定有照明部20用的第一电路基板260及音响部40用的第二电路基板270。
在照明部20用的第一电路基板260,安装有构成照明控制部13及照明电源部15的多个电路零件。在音响部40用的第二电路基板270,安装有构成音响控制部16及音响电源部17的多个电路零件。作为多个电路零件,例如可以举出电解电容器、线圈、变压器、噪声过滤器、陶瓷电容器、电阻元件、半导体元件等。
[第一无线模块、第二无线模块]
如图3所示,第一无线模块46配置在Y轴正方向侧的透镜罩23的缺口231内。第一无线模块46是接收照明部20用的无线信号的无线模块。第一无线模块46经由未图示的布线而电连接于照明部20用的第一电路基板260。由此,第一无线模块46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被传送至位于第一电路基板260上的照明控制部13。
第二无线模块47配置在Y轴负方向侧的透镜罩23的缺口231内。第二无线模块47是接收音响部40用的无线信号的无线模块。第二无线模块47经由未图示的布线而电连接于音响部40用的第二电路基板270。由此,第二无线模块47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被传送至位于第二电路基板270上的音响控制部16。
在第一无线模块46及第二无线模块47中采用的无线通信是使用电波(即,除了可视光及红外光以外)的通信。第一无线模块46及第二无线模块47例如基于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BLE或ZigBee(注册商标)等的无线通信规标准进行无线通信。
第一无线模块46具备囊状的壳体、和收容在壳体中的无线接收部(图示省略)。第一无线模块46的无线接收部接收从用于对照明装置1进行操作的操作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向照明控制部13输出。
第二无线模块47具备囊状的壳体和收容在壳体中的无线接收部(图示省略)。第二无线模块47的无线接收部接收从操作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向音响控制部16输出。
这里,作为操作终端,只要是可无线通信的设备,任何结构都可以,例如,可以举出智能电话等便携终端、无线式遥控器等。操作终端输出照明部20用的无线信号。照明部20用的无线信号是用来控制照明部20的信号。照明部20用的无线信号例如包括用来使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点亮的点亮指示、用来使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熄灭的熄灭指示、或选择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的调光比或色温(光色)的指示等。
此外,操作终端输出音响部40用的无线信号。音响部40用的无线信号是用来控制音响部40的信号。音响部40用的无线信号例如包括用来使扬声器41启动的启动指示、用来使扬声器41停止的停止指示、用来调整音量的音量指示、扬声器41输出的声音数据等。
此外,第一无线模块46和第二无线模块47配置在第一收容部251内。具体而言,第一无线模块46配置在Y轴正方向侧的透镜罩23的缺口231内,与Y轴正方向侧的壁部接近。另一方面,第二无线模块47配置在Y轴负方向侧的透镜罩23的缺口231内,与Y轴负方向侧的壁部接近。这样,第一无线模块46和第二无线模块47配置于在Y轴方向上夹着一对透镜罩23而对置的位置。由此,抑制从一对透镜罩23照射的光被第一无线模块46和第二无线模块47遮挡。此外,在第一收容部251内,将第一无线模块46和第二无线模块47尽量隔开距离而配置,所以第一无线模块46接收的照明部20用的无线信号与第二无线模块47接收的音响部40用的无线信号不易干涉。
[照明控制部]
如图2及图3所示,照明控制部13与第一光源121、第二光源122、第一无线模块46电连接。照明控制部13通过控制例如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的点亮电路部,能够对从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射出的光进行调光控制及调色控制。照明控制部13基于由第一无线模块46接收到的照明部20用的无线信号,对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进行控制。例如,照明控制部13基于照明部20用的无线信号,控制仅Y轴正方向侧的多个第一光源121的点亮、仅Y轴负方向侧的多个第一光源121的点亮、仅全部第一光源121的点亮、仅在X轴正方向侧排列的多个第二光源122的点亮、仅在X轴负方向侧排列的多个第二光源122的点亮、或者它们的组合的点亮。
照明控制部13例如可以使用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微型计算机构成。照明控制部13通过执行例如存储在存储部中的适当的程序,能够进行规定的照明控制动作。存储部例如可以使用闪存存储器或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Programmable Road Only Memory)等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构成。
[音响控制部]
此外,音响控制部16基于由第二无线模块47接收到的音响部40用的无线信号,对扬声器41进行控制。例如,音响控制部16通过基于无线信号中包含的声音数据及音量指示对扬声器41进行控制,来从扬声器41输出声音。
音响控制部16例如可以使用具备CPU的微型计算机构成。音响控制部16例如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部中的适当的程序,能够进行规定的音响控制动作。存储部例如可以使用闪存存储器或EEPROM等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构成。音响控制部16也可以包括将声音数据放大的放大器电路。
[照明电源部]
照明电源部15具有由来自外部的电力驱动的驱动电路、供给用来使发光模块21发光的电力的线缆等。照明电源部15经由线缆向发光模块21供给电力。
[音响电源部]
音响电源部17具有由来自外部的电力驱动的驱动电路、供给用来使一对扬声器41驱动的电力的线缆等。音响电源部17经由线缆向一对扬声器41供给电力。
[导光板]
如图3及图6所示,第一导光板3配置在多个第一光源121的X轴正方向侧。第一导光板3的X轴负方向侧的一端部在外装罩12内被固定,以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被支承。第一导光板3是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板材,是对来自在第一光源121的X轴正方向侧排列的多个第二光源122的光进行导光的光学部件。第一导光板3是丙烯、聚碳酸酯等的树脂或玻璃等的透光性的部件,但只要有透光性,由其他怎样的材料形成都可以。另外,第一导光板3的形状并不限于矩形状,也可以是圆盘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状等其他形状。第一导光板3是导光板的一例。
第一导光板3具有弯曲部31、平板部35和多个卡合部39。
弯曲部31是第一导光板3的X轴负方向的一端部侧的部分,沿着透镜罩23在Y轴方向上细长。弯曲部31在以X-Z平面切断的情况下的剖视中,从第二光源122侧起以大致圆弧状弯曲。弯曲部31将第二光源122射出的光朝向平板部35导光。
卡合部39从弯曲部31的第一光源121侧的端部突出。该卡合部39与第一遮光部件5、第一导光板3及发光模块21一起通过紧固部件19被紧固。
平板部35是通过将穿过了弯曲部31的光导光并射出而将该平板部35的周围照明的板状部。平板部35与X-Y平面大致平行地被保持。平板部35从装置主体2的细长的边缘朝向外方延伸设置。此外,平板部35是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矩形板状的平板。
平板部35具有棱镜面35a和射出面35b。
棱镜面35a是平板部35的Z轴正方向侧的面。棱镜面35a与X-Y平面大致平行。棱镜面35a是形成为将平板部35导光的光朝向射出面35b侧反射的面。具体而言,在棱镜面35a形成有多个向Z轴负方向凹陷的棱镜。棱镜例如也可以是以圆锥状、方锥状、圆锥台状、方锥台状、半球状等凹陷的形状。另外,棱镜面35a也可以不仅将光反射,还射出例如照明顶棚等的光。此外,棱镜面35a可以通过切削或印刷等形成。
射出面35b是平板部35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是与棱镜面35a相反侧的面。射出面35b是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射出面35b射出例如将地板、墙壁等进行照明的光。
第二导光板4配置在多个第一光源121的X轴负方向侧。第二导光板4的X轴负方向侧的一端部在外装罩12内被固定,以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被支承。第二导光板4是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板状,是将来自在第一光源121的X轴负方向侧排列的第二光源122的光导光的光学部件。第二导光板4是导光板的一例。
另外,第二导光板4是相对于经过装置主体2的中心的Y-Z平面,与第一导光板3对称的结构。即,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从装置主体2的相互对置的细长的一对边缘分别朝向外方延伸设置。换言之,在将该照明装置1平面视的情况下,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夹着照明部20而分别配置。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存在于大致相同的X-Y平面上。因此,关于第二导光板4的与第一导光板3同等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他的说明。
如图3所示,第一导光板3和第二导光板4在将照明装置1平面视的情况下不与音响部40重叠。因此,从第一导光板3和第二导光板4各自射出的光不会被音响部40遮挡。此外,从音响部40输出的声音也不会被第一导光板3和第二导光板4遮挡。
[支承部件]
如图2及图3所示,支承部件8是沿着Y轴方向细长的板材,是将第一导光板3的平板部35支承到照明部20的部件。支承部件8配置在平板部35的射出面35b侧。如果对支承部件8和第二收容部252的贯通孔插入未图示的螺钉并紧固,则支承部件8和第二收容部252将第一导光板3的平板部35夹持。由此,支承部件8将第一导光板3从下方支承,所以该第一导光板3的姿势得以保持。
[遮光部件]
第一遮光部件5配置在第一导光板3的弯曲部31与多个第一光源121之间,以使多个第一光源121射出的光不向第一导光板3入射。第一遮光部件5沿着第一导光板3及透镜罩23在Y轴方向上细长。第一遮光部件5遮挡从第一导光板3的弯曲部31射出的光。此外,第一遮光部件5具有将光反射的光反射功能。第一遮光部件5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非透光性的白色树脂等形成。此外,第一遮光部件5也可以对丙烯或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涂装白色的树脂而形成。另外,第一遮光部件5也可以具有光扩散功能。
另外,关于另一方的第二遮光部件6,由于是相对于穿过装置主体2的中心的Y-Z平面,与第一遮光部件5对称的结构,所以关于与第一遮光部件5同样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他的说明。
[透光罩]
如图2及图6所示,透光罩7配置在装置主体2的Z轴负方向侧。透光罩7是在将照明装置1从Z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将多个第一光源121覆盖的罩部件,具有供从多个第一光源121射出的光透射的透光性。透光罩7是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矩形状。透光罩7例如由丙烯或聚碳酸酯等的透光性树脂或玻璃等的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透光罩7也可以还具有光扩散性。即,透光罩7也可以不是透明罩,而是具有透光性及光扩散性的扩散罩。在此情况下,透光罩7可以是在内部分散有光扩散材料的乳白色的扩散面板。这样的扩散罩可以通过将混合有光扩散材料的透光性树脂材料树脂成型为规定形状来制作。作为光扩散材料,使用硅石粒子等的光反射性微粒子。
透光罩7具有与射出的光的光轴J大致垂直的发光面22。发光面22是在照明部20的Z轴负方向上配置的透光罩7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是透射了透光罩7的光射出的面。发光面22与X-Y平面大致平行。光轴J是照明装置1射出的光的光轴,例如既可以是多个第一光源121及多个第二光源122的各自的光轴,也可以是从透光罩7射出的光的光轴,也可以是从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的各自的射出面35b射出的光的光轴。光轴J是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
另外,关于发光面22,也可以将对透镜罩23进行平面视的情况下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作为发光面。此外,发光面22也可以为一对发光模块21所具备的多个第一光源121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此外,在将第一光源121的发光元件作为发光面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多个第一光源121的以矩阵状排列在基板120上的构成各自的发光元件构成发光面22。此外,在将第二光源122的发光元件作为发光面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多个第二光源122的以矩阵状排列在基板120上的构成各自的发光元件构成发光面22。
透光罩7具有第一透光罩70和第二透光罩80。
第一透光罩70是将照明装置1从Z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外侧的罩部件。第一透光罩70是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矩形板状。第一透光罩70具有未图示的多个卡止片,通过由该多个卡止片将第二透光罩80卡止,保持第二透光罩80。第一透光罩70与X-Y平面大致平行,也与发光面22大致平行。
第二透光罩80配置在第一透光罩70与装置主体2之间。第二透光罩80具有罩框部81、和从罩框部81的内侧以沿着弯曲部31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83。
罩框部81是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矩形板状的框体,与第一透光罩70的多个卡止片卡合。倾斜部83形成在罩框部81的内缘侧,沿着罩框部81在Y轴方向上细长。在观察以Z-X平面切断的截面的情况下,倾斜部83以沿着第一遮光部件5及第二遮光部件6的方式以圆弧状弯曲。
[动作]
照明装置1基于从操作终端发送的照明部20用的无线信号及音响部40用的无线信号,执行用户希望的照明及声音输出。
首先,对照明装置1的照明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照明控制部13基于由第一无线模块46接收到的照明部20用的无线信号,对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进行控制。从多个第一光源121射出的光被透镜罩23的透镜进行配光控制,透射透光罩7,向照明装置1的Z轴方向行进。此外,从Y轴正方向侧及Y轴负方向侧的多个第二光源122射出的光入射到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的各自的入射面,在弯曲部31及平板部35中导光。在弯曲部31中,入射被该弯曲部31的外表面反射或尽管从外表面射出但被第一遮光部件5及第二遮光部件6反射的光。在平板部35中导光的一部分的光被棱镜面35a反射而朝向射出面35b,从射出面35b射出。这样,在该照明装置1中,通过从透光罩7、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分别射出照明光,能够将周围照明。
接着,对照明装置1的声音输出时的动作进行说明。音响控制部16基于由第二无线模块47接收到的音响部40用的无线信号,对扬声器41进行控制。从一对扬声器41输出基于声音数据的声音。在声音的输出时,从一对扬声器41发生起因于该声音的振动。该振动也传递至照明部20。例如,在来自一对扬声器41的振动相对于照明部20偏倚而传递的情况下,照明部20也较大地振动,照明光也较大地摇晃。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一对扬声器41的重心在将第一开口部20a平面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第一开口部20a内,所以从一对扬声器41各自对照明部20大致均等地传递振动。由此,照明部20比较不易摇晃,能够成为摇晃小的照明光。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照明装置1整体的重心在将第一开口部20a平面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第一开口部20a内,所以照明装置1整体被平衡良好地设置在建材上,成为不易摇晃的支承构造。因此,由来自扬声器41的声音引起的振动更不易影响照明部20。
[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具备射出光的照明部20、发出音响的音响部40、和收容照明部20及音响部40的外装罩12。并且,音响部40配置在照明部20的外周,音响的指向性的中心方向与照明部20射出的光的光轴J交叉。
这样,音响部40配置在照明部20的外周。进而,音响部40以音响的指向性的中心方向(中心线S)与光轴J交叉的方式,相对于发光面22以角度θ倾斜而配置。因此,与将音响部40和发光面22大致平行地配置的情况相比,从音响部40输出的声音容易向照明装置1的外侧扩散。此外,仅通过将音响部40倾斜配置,就能够使声音从照明装置1朝向外侧扩散,所以照明装置1的构造不易复杂化。
因而,在该照明装置1中,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声音的扩散变大。
特别是,在将该照明装置1配置在室内的情况下,由于音响部40的中心线S相对于光轴J倾斜,所以与以往的指向性的中心线S朝向铅直方向的照明装置相比,更容易向存在于照明装置1的周边的用户传递声音。在将该照明装置1配置到室内的中央的情况下,能够使声音更有效地扩散。
此外,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中心方向与光轴J所成的角度θ大于0°且为45°以下。
这样,通过使角度θ大于0°且为45°以下,能够使声音向更大范围扩散。
此外,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中心方向与光轴J所成的角度θ是5°以上且25°以下。
这样,通过将中心方向与光轴J所成的角度θ设为5°以上且25°以下,能够使声音向更大范围扩散。
此外,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音响部40以相对于照明装置1向外方倾斜的姿势配置。
这样,由于音响部40以相对于照明装置1向外方倾斜的姿势配置,所以声音容易向照明装置1的外侧扩散。
此外,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还具备朝向照明部20的外方延伸设置的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和使光向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入射的第二光源122。
由此,即使是具备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的照明装置1,也能够抑制照明部20用的无线信号与音响部40用的无线信号的干涉。
此外,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导光板设有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这一对。并且,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在将该照明装置1平面视的情况下夹着照明部20而分别配置。
由此,即使是具备夹着照明部20而对置的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的照明装置1,也能够抑制照明部20用的无线信号与音响部40用的无线信号的干涉。
此外,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照明部20是细长状。此外,设有一对音响部40。并且,音响部40夹着照明部20而分别在照明部20的长度方向上配置。
这样,一对音响部40夹着细长的照明部20而分别在照明部20的长度方向上配置。因此,一个音响部40与另一个音响部40配置在相隔开距离的位置。结果,容易将声音向照明装置1的外侧扩散。
此外,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照明部20在中央部分形成有第一开口部20a。并且,一对音响部40的复合重心配置在第一开口部20a内。
(其他的变形例等)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以后的说明中,有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的情况。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具备一对导光板(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的照明装置1而进行了说明,但导光板的设置个数既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此外,导光板也可以是以将装置主体2包围的方式配置的环状体。此外,也可以是不具备导光板的照明装置1。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装罩12中收容着音响部40,但外装罩12也可以由第一外装罩及一对第二外装罩构成。在此情况下,也可以第一外装罩收容照明部20、第一无线模块46、第二无线模块47、第一遮光部件5、第二遮光部件6、照明控制部13、照明电源部15、音响控制部16及音响电源部17等,第二外装罩收容音响部40等。并且,一对第二外装罩也可以夹着第一外装罩而分别在第一外装罩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也可以将一对第二外装罩用螺钉等的紧固部件固定到第一外装罩。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对音响部40以相对于照明装置1向外方倾斜的姿势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一对音响部40也可以以向内方倾斜的姿势配置。在此情况下,一个扬声器41的中心线S与另一个扬声器41的中心线S的交点形成在照明装置1的Z轴正方向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对罩体42相对于X-Y平面倾斜,但也可以与X-Y平面大致平行。即,只要一对扬声器41倾斜从而音响的指向性的中心方向与照明部20射出的光的光轴交叉就可以,不受一对罩体42的倾斜影响。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光板3的射出面35b、第二导光板4的射出面35b及第一透光罩70的Z轴负侧的面也可以配置在大致相同的平面上。在此情况下,一对罩体42的底面也可以是相对于第一透光罩70的Z轴负侧的面平滑地倾斜的面。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一对扬声器41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上的情况,但一对扬声器41的设置部位是怎样都可以。例如,一对扬声器41也可以配置在收容体内。此外,对于一个照明装置1,扬声器41也可以设置1个,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此外,作为1个扬声器41,也可以是包围装置主体2的环状的扬声器41。在此情况下,只要环状的1个扬声器41的重心配置在装置主体2的第一开口部20a内,就能够保持照明装置1的重量平衡。此外,在扬声器41有多个的情况下,只要多个扬声器41的复合重心配置在装置主体2的第一开口部20a内,就能够保持照明装置1的重量平衡。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无线模块46和第二无线模块47配置在第一收容部251的壁部内的情况。但是,第一无线模块46和第二无线模块47只要以夹着照明部20的方式配置,则配置在照明装置1的哪个地方都可以。例如,也可以将第一无线模块46和第二无线模块47分别配置到音响部40的一对罩体42各自的内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第一导光板3及第二导光板4的照明装置1,但也可以是不具有导光板的照明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平面视十字形状的照明装置1,但照明装置1的平面视形状是怎样都可以。作为其他照明装置1的平面视形状,可以举出圆形、矩形、矩形以外的多边形、椭圆形等。
除此以外,对于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形态、或通过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将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及功能任意地组合而实现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Claims (8)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照明部,射出光;
音响部,发出音响;以及
壳体,收容上述照明部及上述音响部;
上述音响部配置在上述照明部的外周,音响的指向性的中心方向与上述照明部所射出的光的光轴交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心方向与上述光轴所成的角度大于0°且为45°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心方向与上述光轴所成的角度为5°以上且25°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音响部以相对于该照明装置向外方倾斜的姿势配置。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明装置还具备:
导光板,朝向上述照明部的外方延伸设置;以及
光源,使光向上述导光板入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一对上述导光板;
在将该照明装置平面视的情况下,上述导光板夹着上述照明部而分别配置。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明部呈细长状;
设有一对上述音响部;
上述音响部夹着上述照明部而分别配置在上述照明部的长度方向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明部在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
一对上述音响部的复合重心配置在上述开口部内。
CN201821884805.7U 2017-12-04 2018-11-15 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8306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2624 2017-12-04
JP2017232624A JP6986682B2 (ja) 2017-12-04 2017-12-04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83064U true CN208983064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91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8480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83064U (zh) 2017-12-04 2018-11-15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86682B2 (zh)
CN (1) CN208983064U (zh)
TW (1) TWI72434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4016U (zh) * 1981-03-24 1982-09-28
JP2007059285A (ja) * 2005-08-26 2007-03-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器具
TWM283468U (en) * 2005-09-09 2005-12-11 Chi-Sen Jang Sound-box structure with projecting light
JP5034437B2 (ja) * 2006-10-19 2012-09-26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スピーカ装置
TWI372223B (en) * 2009-09-29 2012-09-11 Kinpo Elect Inc Illuminating device having a speaker
CN105805600B (zh) * 2014-12-29 2018-05-08 生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扬声器的led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86682B2 (ja) 2021-12-22
TW201925681A (zh) 2019-07-01
JP2019102291A (ja) 2019-06-24
TWI724347B (zh) 2021-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2483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JP6861381B2 (ja) 光環境演出装置
US20140138559A1 (en) Lampshade and illumination module
CN208983064U (zh) 照明装置
CN108884988B (zh) 照明器具
CN209213580U (zh) 照明装置
CN208703647U (zh) 照明装置
CN208418600U (zh) 照明装置
JP2019145290A (ja) 照明器具
JP2018170153A (ja) 光環境演出装置
JP6857850B2 (ja) 照明装置
CN208983066U (zh) 照明装置
CN208381895U (zh) 照明装置
JP6920677B2 (ja) 照明装置
TWI726261B (zh) 照明裝置
JP7349638B2 (ja) 照明装置
JP6931812B2 (ja) 照明装置
TWI771568B (zh) 照明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