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5178U - 具有连接栓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连接栓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5178U
CN208975178U CN201690000963.4U CN201690000963U CN208975178U CN 208975178 U CN208975178 U CN 208975178U CN 201690000963 U CN201690000963 U CN 201690000963U CN 208975178 U CN208975178 U CN 208975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upling bar
booster
brake booster
pneumatic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09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法勒
O·赫克
R·P·埃伯哈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inental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Continental Teves AG and Co OH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inental Teves AG and Co OHG filed Critical Continental Teves AG and Co OH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5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5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2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gaseous
    • B60T13/46Vacuum systems
    • B60T13/52Vacuum systems indirect, i.e. vacuum booster units
    • B60T13/567Vacuum systems indirect, i.e. vacuum booste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casing or by its strengthen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 B60T13/5675Supportstru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2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gaseous
    • B60T13/46Vacuum systems
    • B60T13/52Vacuum systems indirect, i.e. vacuum booster units
    • B60T13/573Vacuum systems indirect, i.e. vacuum booste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rea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液压式机动车制动设备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该制动助力器具有助力器壳体(2),该助力器壳体包括前部的和后部的壳体外壳(3、4),该制动助力器还具有至少一个连接栓(8),该至少一个连接栓在助力器壳体(2)中以相对于中心轴线(A)呈轴线平行的方式轴向延伸地布置,借助于两个支撑结构(9、10)从内部支撑助力器壳体(2),并且在至少一侧以端部区段(11)从内向外贯穿助力器壳体。为了在安装制动设备之前和期间保证对制动助力器(1)的简单的中间操作以及改善耐久性和防腐蚀性,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壳体外壳(3、4)为了防止在轴向上相对于彼此分开而以分别与连接栓(8)连接的方式布置。

Description

具有连接栓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液压式机动车制动设备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
背景技术
这种制动助力器广泛应用,例如从文献WO0061416A1中或WO 2004101341A2中已知。
这种类型的制动助力器的助力器壳体通常包括两个罐形的壳体外壳,该壳体外壳沿着制动助力器的中心轴线串联地布置。
所述类型的制动助力器具有连接栓,该连接栓以相对于中心轴线呈轴线平行的方式布置在助力器壳体中,并以至少一个端部区段、但通常以两个端部区段从内向外贯穿助力器壳体。然后在连接栓的所述端部区段上装配制动主缸,和/或将制动助力器固定在车辆上,从而在运行中助力器壳体在制动设备内部被夹紧在车辆与制动主缸之间。
在运行时,在助力器壳体内部存在负压,因此使壳体外壳相对彼此挤压。为了防止通常为薄壁的助力器壳体由于负压而萎缩或者说内爆,在连接栓上布置两个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从内部支撑助力器壳体,每个支撑结构支撑壳体外壳之一。
在助力器壳体内部由于功能原因而布置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以预张紧力作用在两个壳体外壳上。为了在操作、运输、发货或类似情况中直至装配制动助力器和/或装配到车辆中防止制动助力器散架,壳体外壳必须保持在一起。为了在此避免使用单独的、附加的、在最终装配之前必须被移除的运输保险装置,已知的是,将壳体外壳在其径向外边缘处彼此固定连接。为此经常将壳体外壳之一上的接片围绕另一壳体外壳上的径向边缘或环圈弯折或翻转。由此保证了,在助力器壳体的径向外边缘处接收被夹入的复位弹簧的预张紧力,而壳体外壳不会彼此分开。
为了翻转这种接片需要以下工具,该工具低效地需要大量空间。此外,在涂装好的壳体外壳中由于翻转接片通常会损坏漆或其它保护涂层。这可能在制动助力器在车辆中运行时导致在助力器壳体上出现不期望的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改进的制动助力器,该制动助力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较少的缺点。
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所述的用于液压式机动车制动设备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实现。该气动式制动助力器具有助力器壳体,该助力器壳体包括前部的壳体外壳和后部的壳体外壳,这两个壳体外壳沿着中心轴线串联地布置,该气动式制动助力器还具有至少一个连接栓,该至少一个连接栓在该助力器壳体中以相对于该中心轴线呈轴线平行的方式轴向延伸地布置,借助于两个支撑结构从内部支撑该助力器壳体,并且在此在至少一侧、特别是在两侧以其端部区段从内向外贯穿该助力器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外壳为了防止在轴向上相对于彼此分开而以分别与所述连接栓连接的方式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每个壳体外壳分别与连接栓连接,从而阻止壳体外壳在连接栓上轴向向外移动。
优选地,复位弹簧通过预张紧力轴向预张紧地布置在所述助力器壳体中,在所述连接栓与所述壳体外壳之间的连接被设计成将该预张紧力导入所述连接栓中。助力器壳体中的复位弹簧的预张紧力被引入到本来就对拉力稳定的连接栓中,从而可以取消壳体外壳在其径向外边缘上的附加连接或耦合。
由此不再需要设置或翻转接片,还避免了损坏保护涂层的风险,减小了在外部区域中的腐蚀并因此改善了耐久性。
壳体外壳的结构可以变得更简单和成本更低,同样可以改进助力器壳体的外部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在壳体外壳和连接栓之间的连接优选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形锁合,由此改进了耐久性,简化了装配并通过明确识别错误装配而避免了装配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提出,连接包括至少一个卡锁连接,由此可以在没有附加工具的情况下以高的生产率特别简单和快速地可靠地装配壳体外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中,为了产生卡锁连接可以在壳体外壳上设置径向弹性的结构,该径向弹性的结构卡锁在连接栓上的轴向沉割部上。该结构在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的实施方案中例如可以设计为径向环绕连接栓以及轴向开缝的锥形的束套或至少一个相对于连接栓的纵向轴线径向倾斜的弹性接片。
另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在将壳体外壳装配在连接栓上之后使壳体外壳的一区段变形而产生形锁合。由此可以借助于相对简单和成本低的工具建立特别坚固和持久的连接。
在不同的改进方案中,可以借助于径向包围连接栓的管状的轴向突出部产生由变形技术建立的形锁合,在该轴向突出部上,可变形的区段局部地压入到连接栓上的轴向沉割部中。
同样可以通过在装配壳体外壳之后使连接栓局部变形产生形锁合,例如通过冲压(Lancierung),其方式是将连接栓的材料从所述连接栓的表面刮除并在壳体外壳之前堆积或镦粗。由此可以产生特别紧凑的连接,并且壳体外壳在与连接栓连接的连接区域上设计得非常简单。
在另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形锁合也可以通过附加的、单独的锁定元件形成,该锁定元件在助力器壳体的外部装配在连接栓上。
在不同的改进方案中,锁定元件在此可以形成为径向弹性的并卡入在连接栓上的轴向沉割部上,例如作为锁紧环或卡环,或者该锁定元件可以实施为单独的旋拧元件,在将一壳体外壳装配在连接栓上之后以及在将另外的组件装配在气动式制动助力器上之前和/或将气动式制动助力器装配在车辆上之前,该旋拧元件固定在连接栓上的螺纹上,并在将另外的组件装配在连接栓上之前从外部支撑该壳体外壳。
由此实现了易于修理的、可以可逆地松开的连接,该连接允许无损坏地拆卸助力器壳体。
在另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式中,锁定元件可以形成为套管,该套管套装在连接栓上并局部地压入连接栓上的轴向沉割部中。该套管在此可以由成本低且不生锈的材料、例如铝制成。
由此可以建立持久可靠的且减小腐蚀的连接,壳体外壳特别是在用于连接栓的开口的区域中可以设计得特别简单。
在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中,通过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将壳体外壳固定在连接栓上,壳体外壳可以在其径向外部的边缘区段上设计成彼此松脱地分离的。
在另一改进方案中,壳体外壳可以在其径向外部的边缘区段上在轴向上相互靠接以便更好地支撑以对抗制动运行中的负压,并在轴向方向上彼此解耦。
因此,显著简化了用于制造壳体外壳的工具,也降低了制造成本和材料需求。因为金属的壳体外壳之间的直接接触不存在或至少强烈减小,所以也减小了噪音传输。
因为助力器壳体在连接栓上可靠地保持在一起,所以保证了制动助力器的可靠的运输和简化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在此尽量取消对所述类型制动助力器的众所周知的方面和功能的描述,仅探讨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细节。另外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于单制动助力器而且可以用于串联式制动助力器。
在各个视图中:
图1以剖面图示出所述类型制动助力器的已知实施方案的部分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形式的由变形技术产生的在壳体外壳和连接栓之间的连接的细节视图,a)示出在变形之前,b)示出变形之后。
图3以剖面a)示出另外两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的在壳体外壳与连接栓之间的卡锁连接的细节视图,b)示出具有束套的实施方案的俯视图,c)示出具有弹性接片的实施方案的俯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形式的另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由变形技术产生的在壳体外壳和连接栓之间的连接的细节视图,a)示出变形之前,b)示出变形之后。
图5示出另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式的在壳体外壳和连接栓之间的连接的细节视图,其中以侧视图a)以及端侧剖面视图b)示出在连接栓上的径向弹性的锁定元件。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在壳体外壳和连接栓之间的连接的细节视图,其中以两个不同的实施方案a)和b)示出旋拧的锁定元件。
图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在壳体外壳和连接栓之间的连接的细节视图,其中示出通过变形技术固定的锁定元件。
图8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助力器的壳体外壳的径向外部接近区段的细节视图,a)表示完全分开的实施方案,b)表示轴向靠接的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所述类型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的已知的实施方案的细节视图。
助力器壳体2包括前部的壳体外壳3和后部的壳体外壳4,所述前部的壳体外壳和后部的壳体外壳沿中心轴线A串联地布置。工作壁5沿着中心轴线A受限地移动,该工作壁将负压室6与工作室7分开。为了使负压室6与工作室7密封,设置有局部地贴靠在工作壁5上的滚动膜片21。在滚动膜片21的径向外边缘上成形有密封凸缘22,该密封凸缘在轴向以及径向上被夹紧在壳体外壳3、4之间,并用于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助力器壳体2以及用于固定滚动膜片21。
连接栓8相对于中心轴线A呈轴线平行的方式布置在助力器壳体2中。在示出的实施方案中,连接栓8以其端部区段11、11′从内向外穿过壳体外壳3、4中的开口28、28′贯穿助力器壳体2。
端部11、11′用于后来将制动助力器1装配在车辆上以及将未示出的制动主缸装配在制动助力器1上,并且通常设有螺纹。
为了支撑助力器壳体2以免由于负压力而内爆或萎缩,在连接栓8上布置两个支撑结构9和10,该支撑结构从内部支撑在助力器壳体2上。
复位弹簧12张紧在助力器壳体2中,并从内部以其预张紧力作用在两个壳体外壳3和4上。复位弹簧12基本用于使控制壳体30在制动过程之后返回到其此处示出的初始位置中。
为了在装配制动主缸以及将制动助力器1装配在车辆上之前使助力器壳体2不会由于复位弹簧的预张紧力以及通常的操作而散架并且使所有的部件都保持在设定的位置上,在前部的壳体外壳3上形成有在径向外部分布在周缘上的接片23,该接片围绕后部的壳体外壳4上的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被折叠的环绕的环圈29翻转,从而壳体外壳3和4不能轴向彼此分开。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形式的细节视图,具有由变形技术产生的在壳体外壳3和连接栓8之间的形锁合部13。在视图a)中示出变形之前的状态,在视图b)中示出变形之后的最终状态。
在壳体外壳3上形成有轴向突出的、管状的突出部18,该突出部以其壁部径向紧密地包围连接栓8。连接栓8在被突出部18包围的区段中具有轴向朝连接栓8的相邻的端部区段11的方向作用的沉割部15。该沉割部 15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中可以如所示那样实施为环绕的槽,或在此处未示出的实施方案中实施为在连接栓8上处于密封区域26和端部区段11上的螺纹之间的退刀槽、台阶部或任意其它的外直径变化部。
在将壳体外壳3套在连接栓8上之后,突出部18局部地变形并在此被压入到沉割部15中,从而形成形锁合部13,该形锁合部优选在两个轴向方向上起作用,但至少朝连接栓8的相邻的端部区段11的方向起作用。
通过形锁合部13将在图1中示出的复位弹簧12的弹簧力从壳体外壳 3直接导入连接栓8中。一般也阻止了壳体外壳3向外部的轴向移动可能性,即在此情况下阻止了向连接栓8的相邻的端部区段11的轴向移动可能性。而是壳体外壳3被夹紧在形锁合部13和支撑结构9之间,并因此在连接栓8上被固定保持在确定的轴向位置中。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形式的细节视图。在连接栓8和壳体外壳3之间的连接同样实施为形锁合的,具有轴向朝连接栓8的端部区段11的方向起作用的形锁合部13,但与根据图2的实施方案不同的是,该连接设计为卡锁连接。为此,壳体外壳3具有在径向方向上为弹性的并在轴向方向上基本为刚性的结构14,该结构在将壳体外壳3套装在连接栓 8上时自动地卡锁在连接栓8上的轴向沉割部15上。
视图b)和视图c)示例性示出卡锁连接的两个不同的实施方案。在视图b)中的实施形式中,在壳体外壳3上形成有径向环绕连接栓8的、轴向开缝的锥形的束套16。锥体上的较小的直径设计为小于连接栓8的端部区段11的外直径。轴向的缝隙31——多个、优选3个轴向的缝隙可以分布在束套的周缘上——实现了束套16的弹性扩展,由此可以在没有塑性变形和损坏的情况下套装在连接栓8的端部区段11上。
在视图c)中的实施形式中,取代开缝的束套16,在壳体外壳3上形成有多个单独的、从水平位置向连接栓8的方向倾斜的弹性接片17,该弹性接片以其相应的端部区段弹性地卡入连接栓8上的轴向沉割部15中,以便形成形锁合部13。
在图4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形式中,通过在装配壳体外壳 3后使连接栓8变形而产生形锁合部13。视图a)示出在变形之前的状态,视图b)示出变形之后的状态。
连接栓8的材料从其在连接栓8的杆上的原始位置被工具25轴向向着壳体外壳3的方向挤压并在该壳体外壳之前堆积和镦粗。
在示出的管状的工具25中,在此在连接栓8上形成环绕的凸缘27。在使用未示出的具有单独矛状部分而不是管状工作棱边的工具时,在连接栓8上取代径向环绕的凸缘27而相应产生单独的、径向分布在周缘上的隆起部,但该隆起部实现相同的作用。这种类型的接合方法也被称为冲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形式中,借助于附加的、单独的锁定元件19产生形锁合部13,该锁定元件装配在连接栓8上。
在根据图5的实施形式中,锁定元件19设计为沿径向方向弹性弹动的并直接在壳体外壳3的前面卡入连接栓8上的轴向沉割部15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中,例如锁紧环、卡环或其它特别是具有类似功能的标准构件都适合作为这种类型的锁定元件。
因为这个部位在接下来的装配过程中被制动主缸的法兰或车辆的金属板壁遮盖,所以保证了在存在振动的车辆运行中锁定元件的防丢安全性。
锁定元件19在根据图6的实施方案中设计为旋拧元件,该旋拧元件旋拧在连接栓8上的螺纹上,因此形成相对于壳体外壳3的形锁合。
在视图a)中锁定元件19设计为旋拧在螺纹上螺纹套管,螺纹在此布置在连接栓8的端部区段11上并也可以例如用于装配制动主缸。
在视图b)中的实施方案中,锁定元件19设置为螺母,螺纹施加在连接栓8的紧邻密封区域26的区段上。
在图7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形式中,锁定元件19设计为柱形的套管20,该套管具有环绕的环圈或束套。套管20在装配壳体外壳3 之后被套装到连接栓8上直到靠接在壳体外壳3上,然后将套管20的管状体的区域等同于在图2中描述的过程挤入或压入连接栓8上的轴向沉割部 15中。
在图8中,在视图a)和视图b)中示出制动助力器1的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式之一的两个不同的改进方案。
这两个视图示出助力器壳体2的在接近壳体外壳3和4的区域中的径向外部区段。
在两个壳体外壳3和4之间不仅在径向上而且在轴向上夹紧滚动膜片21的密封凸缘22。与根据图1的已知实施方案的区别是,这里没有接片 23,这是因为不再需要使两个壳体外壳3和4在彼此背离的方向上以及相对于中心轴线A呈轴线平行的方式连接或耦合。
在根据视图a)的实施方案中,壳体外壳3和4完全彼此分开地、松脱地布置。
密封凸缘22径向地在两个壳体外壳3和4之间密封并附加地接收在制动运行时由于助力器壳体2内部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的轴向力。
在壳体外壳3上的导入斜面32用于简化密封凸缘22和壳体外壳4的装配。
在根据视图b)的实施方案中,壳体外壳3和4以彼此靠接的方式布置,其中,该靠接仅用于使两个壳体外壳3和4在轴向上相互支撑,以便提高助力器壳体2相对于由于在运行时助力器壳体2内部的负压所产生的轴向力的刚度。
附图标记列表:
1 制动助力器
2 助力器壳体
3 壳体外壳
4 壳体外壳
5 工作壁
6 负压室
7 工作室
8 连接栓
9 支撑结构
10 支撑结构
11 端部区段
12 复位弹簧
13 形锁合部
14 径向弹性的结构
15 轴向沉割部
16 束套
17 弹性接片
18 突出部
19 锁定元件
20 套管
21 滚动膜片
22 密封凸缘
23 接片
24 密封环
25 工具
26 密封区域
27 隆起部
28 开口
29 环圈
30 控制壳体
31 缝隙
32 导入斜面
A 中心轴线

Claims (16)

1.一种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用于液压式机动车制动设备,该气动式制动助力器具有助力器壳体(2),该助力器壳体包括前部的壳体外壳(3)和后部的壳体外壳(4),这两个壳体外壳沿着中心轴线(A)串联地布置,该气动式制动助力器还具有至少一个连接栓(8),该至少一个连接栓在该助力器壳体(2)中以相对于该中心轴线(A)呈轴线平行的方式轴向延伸地布置,借助于两个支撑结构(9、10)从内部支撑该助力器壳体(2),并且在此在至少一侧以其端部区段(11)从内向外贯穿该助力器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壳(3、4)为了防止在轴向上相对于彼此分开而以分别与所述连接栓(8)连接的方式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12)通过预张紧力轴向预张紧地布置在所述助力器壳体(2)中,在所述连接栓(8)与所述壳体外壳(3、4)之间的连接被设计成将该预张紧力导入所述连接栓(8)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包括至少一个形锁合(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包括至少一个卡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壳体外壳(3、4)具有径向弹性的结构(14),该径向弹性的结构卡锁在所述连接栓(8)上的轴向沉割部(1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14)设计为径向环绕所述连接栓(8)且轴向开缝的锥形的束套(16)或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连接栓(8)的纵向轴线径向倾斜的弹性接片(17)。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将所述壳体外壳(3、4)装配在所述连接栓(8)上之后使所述壳体外壳(3、4)的一区段变形来产生所述形锁合(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壳(3、4)的可变形的区段设计为径向包围所述连接栓(8)的管状的轴向突出部(18),该轴向突出部局部地压入到所述连接栓(8)上的轴向沉割部(15)中。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装配所述壳体外壳(3、4)后使所述连接栓(8)局部变形来产生所述形锁合(13)。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通过单独的锁定元件(19)形成所述形锁合(13),该锁定元件在所述助力器壳体(2)的外部装配在所述连接栓(8)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19)设计为径向弹性的,并且卡在所述连接栓(8)上的轴向沉割部(15)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19)构造为旋拧元件,在将一壳体外壳(3、4)装配在所述连接栓(8)上之后以及在将另外的组件装配在所述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上之前和/或将所述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装配在车辆上之前,该旋拧元件布置成旋拧在所述连接栓(8)上的螺纹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19)构造为套管(20),该套管套装在所述连接栓(8)上并局部地压入所述连接栓(8)上的轴向沉割部(15)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壳(3、4)在其径向外部的边缘区段上以在轴向上彼此松脱地分开的方式布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壳(3、4)在其径向外部的边缘区段上以在轴向上相互靠接的方式布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栓(8)在两侧以其端部区段(11)从内向外贯穿所述助力器壳体(2)。
CN201690000963.4U 2015-06-29 2016-06-21 具有连接栓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 Active CN2089751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12089.9 2015-06-29
DE102015212089.9A DE102015212089A1 (de) 2015-06-29 2015-06-29 Pneumatischer Bremskraftverstärker mit einem Verbindungsbolzen
PCT/EP2016/064273 WO2017001237A1 (de) 2015-06-29 2016-06-21 Pneumatischer bremskraftverstärker mit einem verbindungsbolz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5178U true CN208975178U (zh) 2019-06-14

Family

ID=56194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0963.4U Active CN208975178U (zh) 2015-06-29 2016-06-21 具有连接栓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5954B2 (zh)
EP (1) EP3313699B1 (zh)
CN (1) CN208975178U (zh)
DE (1) DE102015212089A1 (zh)
WO (1) WO20170012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30262A1 (de) 1978-07-10 1980-01-24 Teves Gmbh Alfred Bremskraftverstaerker fuer ein kraftfahrzeug
DE19805845A1 (de) * 1998-02-13 1999-08-19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Unterdruck-Bremskraftverstärker
EP1175323B1 (de) 1999-04-09 2005-03-30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Pneumatischer bremskraftverstärker
WO2004101341A2 (de) 2003-05-14 2004-11-25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Gehäusemodul für einen bremskraftverstärker
FR2882316B1 (fr) * 2005-02-18 2007-04-20 Bosch Gmbh Robert Tirant pour servomoteur d'assistance au freinage d'un vehicule et servomoteur appliquant un tel tirant
FR2902736B1 (fr) 2006-06-21 2009-03-27 Bosch Gmbh Robert Servomoteur a tirants comportant une bague d'etancheite renforcee.
FR2923434B1 (fr) 2007-11-12 2010-03-19 Bosch Gmbh Robert Servomoteur pneumatique d'assistance au freinage
FR2925443B1 (fr) * 2007-12-21 2010-01-22 Bosch Gmbh Robert Servomoteur pneumatique d'assistance au freinage pour vehicule a cloison interne mobile.
DE102010034827A1 (de) * 2010-08-19 2012-02-23 Lucas Automotive Gmbh Unterdruckbremskraftverstärker mit einer montagefreundlichen Kammer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Unterdruckbremskraftverstärkers
JP5915597B2 (ja) * 2013-06-21 2016-05-11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負圧式倍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13699A1 (de) 2018-05-02
US20180362007A1 (en) 2018-12-20
EP3313699B1 (de) 2020-12-02
US10525954B2 (en) 2020-01-07
DE102015212089A1 (de) 2016-12-29
WO2017001237A1 (de)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68198C (en) Pip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US20040080157A1 (en) Pipe fitting for a panel, especially for a panel of a lid or container
US20190047531A1 (en) Electromechanical brake booster and braking system
US7331275B2 (en) Brake booster with deformationally sealed pass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8453556B2 (en) Non-threade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enter hole parking diaphragm and adapter push rod with a clip and washer
CN104169109A (zh) 橡胶轴承连结部
CN104209734B (zh) 弹簧圈装配工装和使用该工装的弹簧圈安装设备
CN208975178U (zh) 具有连接栓的气动式制动助力器
US11002303B2 (en) Fastener-retain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230070222A1 (en) Spindle drive unit for an electromechanical brake pressure generator, electromechanical brake pressure generator
JP2006224958A (ja) 車輛ブレーキブースタータイロッド、及びこのようなタイロッドを使用したブースター
CN103322344A (zh) 连接两个管的、有卷边的管端的螺旋连接装置
US20110119895A1 (en) Two-Piece Shipping Cap for a Seal
DE102014224828A1 (de) Druckänderungsdämpfer für eine bremskraftgeregelte hydraulische Fahrzeugbremsanlage und bremskraftgeregelte hydraulische Fahrzeugbremsanlage mit einem solchen Druckänderungsdämpfer
US8777333B2 (en) Brake force generator for a motor vehicle brake system having a support device for a resetting spring
US6918249B2 (en) Pneumatic brake booster for use in a brake system
CN204692266U (zh) 卡爪装置及装配组件
US10570933B2 (en) Pressure-medium unit, having a housing produced by injection molding and composed of plast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id pressure-medium unit
US20190368640A1 (en) A tube-to-tube conn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same
CN201884638U (zh) 油堵
US11148650B2 (en) Pneumatic brake booster having a sealing element
CN102632881A (zh) 车辆用增压器组件
EP4183647A1 (en) Brake actuator, vehicle, method of assembling a brake actuator
JP2004058861A5 (zh)
DE19824520B4 (de) Befestigungsanordnung zum Verbinden eines hydraulischen Druckschlauchs mit einem hydraulischen Roh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3

Address after: Hannover

Patentee after: Continental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Frankfurt,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