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63018U - 车辆防撞吸能盒、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防撞吸能盒、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63018U
CN208963018U CN201821163956.3U CN201821163956U CN208963018U CN 208963018 U CN208963018 U CN 208963018U CN 201821163956 U CN201821163956 U CN 201821163956U CN 208963018 U CN208963018 U CN 208963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haped board
vehicle
collision prevention
absorption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39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科彪
徐光辉
张术斌
李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639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63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63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63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防撞吸能盒、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车辆防撞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1)和加强板(2),所述吸能盒本体(1)从前向后依次包括压溃段(11)和保持段(12),所述压溃段(11)上形成有溃缩筋(13),所述加强板(2)连接在所述吸能盒本体(1)内且位于所述压溃段(11)和所述保持段(12)的交界处。上述车辆防撞吸能盒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压溃段能够被压溃吸收碰撞能量,保持段能够保持不变形,以防止碰撞对前围入侵量过大,减小门框变形程度,保证碰撞后车门能够正常打开。

Description

车辆防撞吸能盒、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防撞吸能盒、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法规对于车辆的碰撞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法规中规定车辆需要满足正面撞击试验。在现有的汽车市场中,特别是市场上的平头微卡(微型卡车),目前的平头微卡驾驶室前部没有吸能区域,在车辆发生正面撞击时驾驶室会被严重压溃,会对乘员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平头微卡驾驶室内乘员空间有限,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空间有限,吸能长度远小于轿车,吸能效果差,容易造成纵梁变形,严重削减乘员的生存空间;另外,车架纵梁前端到保险杠之间的压溃空间有限,并且不能限制前围的压溃量,导致碰撞时对前围的入侵量过大,容易发生碰撞过程中车门因门框变形被挤压,导致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防撞吸能盒、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该车辆防撞吸能盒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压溃段能够被压溃吸收碰撞能量,保持段能够保持不变形,以防止碰撞对前围入侵量过大,减小门框变形程度,保证碰撞后车门能够正常打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防撞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和加强板,所述吸能盒本体从前向后依次包括压溃段和保持段,所述压溃段上形成有溃缩筋,所述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吸能盒本体内且位于所述压溃段和所述保持段的交界处。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本体呈方形筒状结构,所述加强板呈矩形且具有四个加强板翻边,所述四个加强板翻边与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内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本体包括侧板、前U型板和后U型板,所述侧板、前U型板和后U型板上均形成有溃缩筋,所述侧板上形成有一对侧板翻边,所述前U型板包括前U型板底壁和两个相对的前U型板侧壁,所述后U型板包括后U型板底壁和两个相对的后U型板侧壁,所述前U型板侧壁与所述侧板翻边的前段连接,所述后U型板侧壁与所述侧板翻边的后段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U型板的壁厚大于所述后U型板的壁厚。
可选地,所述侧板翻边的前段和后段之间形成有台阶,两个所述前U型板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后U型板侧壁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后U型板的前端与所述前U型板的后端套接并连接。
可选地,所述四个加强板翻边中的三个与所述后U型板连接,另外一个与所述侧板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包括防撞梁和多个吸能盒,所述多个吸能盒沿防撞梁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设置,所述吸能盒的前端与所述防撞梁连接,所述吸能盒的后端安装到车架的纵梁上,所述吸能盒为上面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安装在所述车架的纵梁上的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为上面所述的车辆防撞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首先压溃防撞梁,然后从前向后挤压吸能盒,由于压溃段上设置有溃缩筋,能够将压溃段压溃变形,以吸收大部分的碰撞能量。由于吸能盒本体内部的加强板的支撑作用和增强作用,挤压到加强板的位置时,进而吸能盒不会继续溃缩,保持段不会发生形,从而避免正面碰撞对前围入侵量过大,减小门框变形程度,保证碰撞后车门能够正常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防撞吸能盒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防撞吸能盒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防撞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防撞结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吸能盒本体 11 压溃段
12 保持段 13 溃缩筋
14 侧板 141 侧板翻边
142 前段 143 后段
15 前U型板 151 前U型板底壁
152 前U型板侧壁 16 后U型板
161 后U型板底壁 162 后U型板侧壁
17 安装板 2 加强板
21 加强板翻边 100 吸能盒
200 防撞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均是指相对于车辆行驶方向的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前方、后方。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防撞吸能盒100,包括吸能盒本体1和加强板2,吸能盒本体1从前向后依次包括压溃段11 和保持段12,压溃段11上形成有溃缩筋13,加强板2连接在吸能盒本体1 内且位于压溃段11和保持段12的交界处。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包括防撞梁200和多个吸能盒100,多个吸能盒100沿防撞梁200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设置,吸能盒100的前端与防撞梁200连接,吸能盒100的后端安装到车架的纵梁上,吸能盒100为上面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中,防撞梁200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设置,吸能盒100沿车辆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吸收车辆正面碰撞时的碰撞能量。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防撞结构中,设置有四个吸能盒100,其后端均连接到纵梁前端,从而将车辆防撞结构安装到车架上。两两吸能盒100分别位于防撞梁200的两端并且安装到同一根纵梁上,该车辆防撞结构关于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
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首先压溃防撞梁200,然后从前向后挤压吸能盒100,由于压溃段11上设置有溃缩筋13,能够将压溃段11压溃变形,以吸收大部分的碰撞能量。由于吸能盒本体1内部的加强板2的支撑作用和增强作用,挤压到加强板2的位置时,进而吸能盒100不会继续溃缩,保持段 12不会发生变形,从而避免正面碰撞对前围入侵量过大,减小门框变形程度,保证碰撞后车门能够正常打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能盒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可选地,吸能盒本体1呈方形筒状结构,相应地,加强板2呈矩形且具有四个加强板翻边21,四个加强板翻边21与吸能盒本体1的内壁连接。加强板 2通过焊接连接在吸能盒本体1内部,对吸能盒本体1起到结构加强,并且加强板2与撞击力的作用方向大体垂直,以抵抗来自正前方的撞击,从而防止吸能盒100被继续压溃。上述结构的吸能盒100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并且保持段12的结构强度大,能够抵抗正面撞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能盒本体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可选地,吸能盒本体1包括侧板14、前U型板15和后U型板16,侧板14、前U型板15和后U型板16上均形成有溃缩筋13,侧板14上形成有一对侧板翻边141,前U型板15包括前U型板底壁151和两个相对的前 U型板侧壁152,后U型板16包括后U型板底壁161和两个相对的后U型板侧壁162,前U型板侧壁152与侧板翻边141的前段142连接,后U型板侧壁162与侧板翻边141的后段143连接,使得侧板14与前U型板15、后 U型板16的焊接装配容易操作。
侧板14以及前U型板15、后U型板16上分别形成有多个溃缩筋13,多个溃缩筋13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排列,每个溃缩筋13沿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当然,每个溃缩筋也可以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并且溃缩筋13从外向内凹陷,以减小吸能盒100的横截面积和引导吸能盒100压溃。
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于位于防撞梁200两端的吸能盒 100,侧板14上形成有三个溃缩筋13,三个溃缩筋13沿车辆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前U型板15的前U型板底壁151上形成有一个溃缩筋13,后U 型板16的后U型板底壁161上形成有两个溃缩筋13,装配状态下总共三个溃缩筋13沿车辆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因此侧板14上的三个溃缩筋13与前U型板底壁151和后U型板底壁161上的三个溃缩筋13位置对应。对于位于防撞梁200中部的吸能盒100,侧板14上形成有四个溃缩筋13,四个溃缩筋13沿车辆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前U型板15的前U型板底壁151 上形成有一个溃缩筋13,后U型板16的后U型板底壁161上形成有三个溃缩筋13,装配状态下总共四个溃缩筋13沿车辆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因此侧板14上的四个溃缩筋13与前U型板底壁151和后U型板底壁161上的四个溃缩筋13位置对应。吸能盒100采用上述分段式结构,使得吸能盒100 能够逐级压溃,防止吸能盒100从中后部折弯,避免车架纵梁或驾驶室提前变形或折弯。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使吸能盒100能够从前向后逐级压溃,可选地,前U型板15的壁厚大于后U型板16的壁厚。其中,侧板14为一体式结构,其壁厚为1.6mm;前U型板15和后U型板16采用分段式结构并且两者的壁厚分别为2mm和1.8mm,能够保证吸能盒100从前向后逐级压溃,也可以根据不同车型自由选择侧板14、前U型板15和后U型板16的壁厚。同时,分段式结构能够确保B柱加速度曲线在10ms内有较高的加速度峰值,作为安全气囊点爆信号,易于匹配安全气囊,并且在15-40ms之间吸能盒100 开始充分吸能。
为了便于前U型板15和后U型板16的装配,如图2所示,可选地,侧板翻边141的前段142和后段143之间形成有台阶,两个前U型板侧壁 15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后U型板侧壁162之间的距离,前U型板侧壁152 与侧板翻边141的前段142焊接,后U型板侧壁162与侧板翻边141的后段 143焊接,从而后U型板16的前端与前U型板15的后端套接并连接,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区域,两者之间采用叠焊,以使加工和装配方便、容易。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加强板2的装配,可选地,四个加强板翻边21 中的三个与后U型板16连接,另外一个与侧板14连接。其中,后U型板 16的前部为压溃段11且后部为保持段12,从而四个加强板翻边21中的三个焊接在后U型板16的中后部位置,四个加强板翻边21中的另外一个也焊接在侧板14的后部位置。
为了方便吸能盒100与车架的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可选地,车辆防撞吸能盒100还包括安装板17,安装板17连接在吸能盒本体1的后端。安装板17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安装板17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到车架纵梁的前端,安装拆卸方便,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的纵梁上的防撞结构,防撞结构为上面所述的车辆防撞结构。
经过50km/h的正面碰撞试验验证:该车辆防撞吸能盒能从前向后逐级压溃,至少可吸收60%以上的正碰能量;配置该车辆防撞吸能盒的车辆能保证乘员头部伤害值、3ms头部加速度、胸部压缩量以及大腿力都满足法规要求,同时碰撞后双侧车门都可顺利打开,可有效保护驾驶室内乘员安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盒本体(1)和加强板(2),所述吸能盒本体(1)从前向后依次包括压溃段(11)和保持段(12),所述压溃段(11)上形成有溃缩筋(13),所述加强板(2)连接在所述吸能盒本体(1)内且位于所述压溃段(11)和所述保持段(12)的交界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1)呈方形筒状结构,所述加强板(2)呈矩形且具有四个加强板翻边(21),所述四个加强板翻边(21)与所述吸能盒本体(1)的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1)包括侧板(14)、前U型板(15)和后U型板(16),所述侧板(14)、前U型板(15)和后U型板(16)上均形成有溃缩筋(13),所述侧板(14)上形成有一对侧板翻边(141),所述前U型板(15)包括前U型板底壁(151)和两个相对的前U型板侧壁(152),所述后U型板(16)包括后U型板底壁(161)和两个相对的后U型板侧壁(162),所述前U型板侧壁(152)与所述侧板翻边(141)的前段(142)连接,所述后U型板侧壁(162)与所述侧板翻边(141)的后段(14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U型板(15)的壁厚大于所述后U型板(16)的壁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翻边(141)的前段(142)和后段(143)之间形成有台阶,两个所述前U型板侧壁(15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后U型板侧壁(162)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U型板(16)的前端与所述前U型板(15)的后端套接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加强板翻边(21)中的三个与所述后U型板(16)连接,另外一个与所述侧板(1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17),所述安装板(17)连接在所述吸能盒本体(1)的后端。
9.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包括防撞梁(200)和多个吸能盒(100),所述多个吸能盒(100)沿防撞梁(200)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设置,所述吸能盒(100)的前端与所述防撞梁(200)连接,所述吸能盒(100)的后端安装到车架的纵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100)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
10.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安装在所述车架的纵梁上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为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防撞结构。
CN201821163956.3U 2018-07-20 2018-07-20 车辆防撞吸能盒、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08963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3956.3U CN208963018U (zh) 2018-07-20 2018-07-20 车辆防撞吸能盒、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3956.3U CN208963018U (zh) 2018-07-20 2018-07-20 车辆防撞吸能盒、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63018U true CN208963018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48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3956.3U Active CN208963018U (zh) 2018-07-20 2018-07-20 车辆防撞吸能盒、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630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8455A1 (zh) * 2020-10-14 2022-04-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前部偏置碰吸能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8455A1 (zh) * 2020-10-14 2022-04-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前部偏置碰吸能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02258U (zh) 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及汽车
CN105292262B (zh) 前副车架
CN209192043U (zh) 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及汽车
CN106740918B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头防撞结构及车头
CN110104067A (zh)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
CN109204557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8016506A (zh) 车辆机舱总成
CN105966468B (zh) 一种门槛梁和包括该门槛梁的汽车
CN109204465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8963018U (zh) 车辆防撞吸能盒、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CN108016504A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CN109204546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6347264A (zh) 一种四轮车正面防撞结构
CN208931432U (zh) 一种汽车的纵梁前段
CN107472176B (zh) 防撞装置及具有该防撞装置的汽车
CN209888930U (zh) 前纵梁加强板结构
CN109204509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0416489U (zh) 汽车前段防撞吸能结构
CN204037689U (zh) 汽车翼子板边梁总成
CN109204525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8306577U (zh) 一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JP3109418B2 (ja) 自動車の車体上部の衝撃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CN109760701A (zh)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柱及含有该碰撞柱的车辆头部结构
CN208585323U (zh) 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215941U (zh) 一种车身前部纵梁结构、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Shahe town Shayang Road, Niu Niu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Road, sand Ya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