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1147U - 弹簧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弹簧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1147U
CN208951147U CN201821326169.6U CN201821326169U CN208951147U CN 208951147 U CN208951147 U CN 208951147U CN 201821326169 U CN201821326169 U CN 201821326169U CN 208951147 U CN208951147 U CN 208951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depiece part
input
helical spring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261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糸见正二
古桥幸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1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1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弹簧离合器,抑制弹簧离合器的输入侧部件空转时的粘滑的产生来防止异常声音的产生。在滑动自如地嵌入于输入侧部件(1)的外周的控制部件(4)的锪孔部(4a)的内周面一体形成有扩径限制部(4c),其在径向上与在缠绕于输入侧部件(1)的螺旋弹簧(3)的缠绕方向上和其钩部(3a)的基端位置成90°的位置对置。由此,在控制部件(4)被限制为不能旋转而输入侧部件(1)空转时,螺旋弹簧(3)的输入侧第一匝的扩径量变小而滑动阻力变大,输入侧部件(1)的与螺旋弹簧(3)在动摩擦状态下的空转转矩变大,从静摩擦状态移至动摩擦状态时的空转转矩的变化变小,所以能够抑制粘滑的产生来防止异常声音的产生。

Description

弹簧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输入侧部件的单向旋转传递到输出侧部件的弹簧离合器。
背景技术
作为安装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的送纸机构等的单向离合器,以往公知有一种通过螺旋弹簧的夹紧和其夹紧状态的解除来切换单向的旋转转矩(驱动力)的传递和切断的弹簧离合器。
如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作为基本的构成,弹簧离合器以端部彼此在轴向上对置而绕同一轴心旋转的状态配置圆筒状的输入侧部件(驱动心轴)和与该输入侧部件相同外径的圆筒状的输出侧部件(从动心轴),以跨越该输入侧部件和输出侧部件彼此的对置端部的外周的方式缠绕螺旋弹簧的情况较多。
在上述的构成的弹簧离合器中,若使输入侧部件向规定的方向(与从输入侧观察螺旋弹簧的缠绕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则通过螺旋弹簧缩径而将输入侧部件以及输出侧部件夹紧,使得输入侧部件的旋转传递到输出侧部件,若使输入侧部件向相反方向旋转,则由于螺旋弹簧扩径而不进行对于输入侧部件以及输出侧部件的夹紧,所以不进行从输入侧部件向输出侧部件的旋转传递,仅输入侧部件旋转(空转)。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如下所述的弹簧离合器:除了上述的构成以外,还设置与设置于螺旋弹簧的输入侧端的钩部卡合并在被保持为能够旋转的状态和被外力限制为不能旋转的状态之间切换的控制部件,当对输入侧部件施加了规定方向的旋转转矩时,在控制部件能够旋转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缩径,从而输入侧部件的旋转传递到输出侧部件,在控制部件不能旋转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扩径,从而输入侧部件与螺旋弹簧滑动并且空转。其中,在该弹簧离合器中,当使设置于螺旋弹簧的输出侧端的钩部与输出侧部件卡合而要进行从输入侧部件向输出侧部件的旋转传递时,螺旋弹簧与输出侧部件可靠地一体旋转。
非专利文献1:《機械要素活用マニュアル·ばね》,编者;NHK·日本发条株式会社,发行:1995年2月15日,P.13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90368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弹簧离合器中,由于输入侧部件在空转时与螺旋弹簧滑动,所以有可能由于输入侧部件以及螺旋弹簧的磨损而寿命变短。因此,使用嵌装于外部的轴部件的外周的套筒作为输入侧部件,以便即使该套筒磨损也能够简单地更换的情况较多。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弹簧离合器中,由烧结油浸合金形成作为该输入侧部件的套筒(专利文献1中表现为“毂”),通过从套筒渗出的润滑油的润滑来实现套筒以及螺旋弹簧的磨损的减少。
然而,在将嵌装于外部的轴部件的外周的套筒作为输入侧部件的弹簧离合器中,当该输入侧部件空转时有时会产生异常声音。可认为该异常声音的产生机制如下所述。
首先,参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图1对这样的弹簧离合器的构造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该弹簧离合器的输入侧部件1和输出侧部件2 以在轴向上对置且绕同一轴心旋转的状态配置,并以跨越彼此的对置端部的外周的方式缠绕螺旋弹簧3。该输入侧部件1是嵌装于外部的轴部件5 的外周的套筒6,通过固定于轴部件5的销7插入到该套筒的切口1a,来使该套筒与轴部件5在周方向上卡合。另外,在输入侧部件(套筒)1的外周滑动自如地嵌合有控制部件4,该控制部件4具有收容螺旋弹簧3的输入侧端部的锪孔部4a,在设置于该锪孔部4a的轴向槽4b插入有螺旋弹簧3的钩部3a。而且,一般如图13所示,控制部件4的锪孔部4a的内周面与螺旋弹簧3的输入侧的第一匝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具有恒定的缝隙而对置。
在该弹簧离合器中,当从外部的轴部件5对输入侧部件1施加了规定方向(图13中的逆时针)的旋转转矩时,若控制部件4处于能够旋转的状态,则通过螺旋弹簧3夹紧输入侧部件1以及输出侧部件2,使得输入侧部件1的旋转传递到输出侧部件2。
另一方面,在对输入侧部件1施加了规定方向的旋转转矩时,若控制部件4处于被限制为不能旋转的状态,则想要与输入侧部件1一体旋转的螺旋弹簧3通过由控制部件4将其钩部3a相对地按向与输入侧部件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由此首先如图14(a)所示,输入侧的第一匝在缠绕方向与钩部3a的基端位置成90°的位置的附近向径向外侧变形而远离输入侧部件1,然后如图14(b)所示,同样的变形依次顺时针产生而整个第一匝成为扩径状态。而且,该螺旋弹簧3的扩径在第二匝以后也依次产生,从而螺旋弹簧3对输入侧部件1的夹紧力变小,若由施加于输入侧部件1的旋转转矩引起的旋转力大于由该夹紧力引起的螺旋弹簧3与输入侧部件1之间的摩擦力,则输入侧部件1与螺旋弹簧3滑动并且空转。
这里,在如上述那样输入侧部件1空转时,由于输入侧部件1与螺旋弹簧3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与动摩擦系数之差、即输入侧部件1从与螺旋弹簧3的静摩擦状态移至动摩擦状态时的空转转矩的急剧变化,有时会产生粘滑(stick slip)。而且,若在外部的轴部件5与输入侧部件1的卡合部分有周方向的松动,则可认为在产生了粘滑时,会产生输入侧部件1相对于外部的轴部件5在非常短的周期反复微小的相对旋转和一体旋转的振动,由该振动产生异常声音。
这样产生的异常声音有可能成为噪声而对周围有害。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抑制弹簧离合器的输入侧部件空转时的粘滑的产生来防止异常声音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弹簧离合器采用如下的构成,具备:输入侧部件以及输出侧部件,以端部彼此在轴向上对置、且绕同一轴心旋转的状态配置;螺旋弹簧,至少一部分缠绕于上述输入侧部件的输出侧端部的外周圆筒面;以及控制部件,与上述螺旋弹簧的设置于输入侧端的钩部卡合,在被保持为能够旋转的状态和被外力限制为不能旋转的状态之间切换,上述输出侧部件能够一体旋转地与上述螺旋弹簧连结,当对上述输入侧部件施加了规定方向的旋转转矩时,在上述控制部件能够旋转的状态中,通过上述螺旋弹簧缩径,从而上述输入侧部件的旋转传递到输出侧部件,在上述控制部件不能旋转的状态中,通过上述螺旋弹簧扩径,从而上述输入侧部件与螺旋弹簧滑动并且空转,在上述弹簧离合器中,设置有调整上述输入侧部件的空转转矩的结构。
即,在输入侧部件空转时,通过调整为输入侧部件从与螺旋弹簧的静摩擦状态移至动摩擦状态时的空转转矩的变化变小,由此能够抑制粘滑的产生以及由于粘滑引起的套筒的振动,可防止异常声音的产生。
在上述的构成中,作为将输出侧部件和螺旋弹簧连结为能够一体旋转的结构,例如能够采用在输出侧部件的输入侧端部的外周圆筒面卷绕螺旋弹簧的输出侧部分的结构、或使输出侧部件与设置于螺旋弹簧的输出侧端的钩部卡合的结构或者该双方。
而且,调整上述输入侧部件的空转转矩的结构能够为在上述控制部件设置对上述螺旋弹簧的输入侧的第一匝的扩径进行限制的扩径限制部。这是基于在输入侧部件空转时以往螺旋弹簧的输入侧的第一匝最大地扩径而与输入侧部件的滑动阻力变小这一见解的方案,通过减小螺旋弹簧的输入侧的第一匝的扩径量来增大滑动阻力,由此增大输入侧部件的与螺旋弹簧的动摩擦状态下的空转转矩,减小从静摩擦状态移至动摩擦状态时的空转转矩的变化,可抑制粘滑的产生。
这里,若上述控制部件的扩径限制部构成为至少在径向上与在上述螺旋弹簧的缠绕方向上和上述钩部的基端位置成90°的位置对置,则能够有效地抑制从该位置的螺旋弹簧向径向外侧的变形开始的扩径。更优选可以构成为:上述控制部件的扩径限制部被设置为至少在上述螺旋弹簧的缠绕方向上沿着从上述钩部的基端位置到与钩部的基端位置成90°的位置的范围。另外,若上述控制部件的扩径限制部与螺旋弹簧的外周面的缝隙在组装状态下为0.1~0.3mm则很有效。而且,若上述控制部件为在其内周面一体形成有上述扩径限制部的构成,则制作容易。
另外,作为调整上述输入侧部件的空转转矩的其它结构,也能够采用在上述输入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设置当上述输入侧部件空转时对输入侧部件赋予制动力的制动部件。这样一来,由于也能够增大输入侧部件的与螺旋弹簧的动摩擦状态下的空转转矩,减小从静摩擦状态移至动摩擦状态时的空转转矩的变化,所以可抑制粘滑的产生。
对于上述制动部件的具体配置而言,在上述输入侧部件是嵌装于外部的轴部件的外周的套筒的情况下,上述套筒可以在从上述轴部件的输出侧端面沿轴向突出的状态下被组装,在上述输出侧部件设置有滑动自如地被插入于套筒的突出部的内圆周的卡合轴,在上述套筒的突出部的内周面与上述卡合轴的外周面之间设置上述制动部件。
这里,作为上述制动部件,能够采用组装于在上述套筒的突出部的内周面或者上述卡合轴的外周面设置的周方向槽的O型环。另外,也能够采用滑动弹簧,该滑动弹簧形成为周方向的一部分被切掉的圆形,由至少在一端具有沿径向延伸的钩部的金属弹簧构成,上述钩部被插入于在上述卡合轴的外周面设置的凹部,以缩径状态被组装于在上述套筒的突出部的内周面设置的周方向槽,或者上述钩部被插入于在上述套筒的突出部的内周面设置的凹部,以扩径状态被组装于在上述卡合轴的外周面设置的周方向槽。并且,上述制动部件也能够为在上述套筒的突出部的内周面或者上述卡合轴的外周面设置的油槽所存储的油或者润滑脂。其中,这里的周方向槽包括没有一个侧壁的阶梯状的部分(以下相同)。
另外,作为调整上述输入侧部件的空转转矩的其它结构,能够采用相比于上述螺旋弹簧的输入侧端部而在与上述输入侧部件的输出侧端部对置的位置减小组装状态下的上述螺旋弹簧对输入侧部件的夹紧力的结构。作为其具体的构成,例如只要相比于上述螺旋弹簧的输入侧端部而在与上述输入侧部件的输出侧端部对置的位置增大上述螺旋弹簧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与上述输入侧部件的外径之差即可。这是基于当输入侧部件空转时以往螺旋弹簧的输入侧的第一匝最大地扩径,越接近输入侧部件的输出侧端则与输入侧部件的滑动阻力越大这一见识的方案,通过比以往减小螺旋弹簧的与输入侧部件输出侧端部的滑动阻力,能够减小输入侧部件的与螺旋弹簧在静摩擦状态下的空转转矩,减小从静摩擦状态移至动摩擦状态时的空转转矩的变化,抑制粘滑的产生。
如上述那样,本实用新型的弹簧离合器设置有调整输入侧部件的空转转矩的结构,由于能够减小输入侧部件与螺旋弹簧的从静摩擦状态移至动摩擦状态时的空转转矩的变化,所以能够抑制因该空转转矩的变化引起的粘滑的产生以及因粘滑引起的输入侧部件的振动,防止异常声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弹簧离合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弹簧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与图2对应地表示控制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弹簧离合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6是与图5对应地表示O型环组装位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弹簧离合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弹簧离合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弹簧离合器所使用的螺旋弹簧的纵剖主视图。
图11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弹簧离合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以往的弹簧离合器的与图2对应的剖视图。
图14(a)、图14(b)分别是与图13对应来对以往的弹簧离合器空转时的行为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4表示第一实施方式。该弹簧离合器的基本结构与以往的一般结构相同。即,如图1所示,该弹簧离合器基本上由以在轴向上对置且绕同一轴心旋转的状态配置的输入侧部件1以及输出侧部件2、跨越该输入侧部件1和输出侧部件2彼此的对置端部的外周缠绕的螺旋弹簧3、滑动自如地与输入侧部件1的外周嵌合且如后述那样控制输入侧部件1的旋转向输出侧部件2的传递和切断的控制部件4构成。
上述输入侧部件1由嵌装于外部的轴部件5的外周且在外周具有圆筒面的套筒6构成。在其输入侧端部,在径向彼此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切口 1a,通过沿径向贯通轴部件5的销7的两端部插入到这些切口1a,从而与轴部件5在周方向卡合。而且,从省略了图示的马达等驱动源经由轴部件 5输入旋转转矩(驱动力)。
该输入侧部件(套筒)1以从轴部件5的输出侧端面沿轴向突出的状态与输入轴5一体化。而且,控制部件4滑动自如地嵌入在输入侧部件1 的输入侧部分的外周,在输出侧部分的外周缠绕有螺旋弹簧3的输入侧的一半。
上述输出侧部件2由在外周具有圆筒面的输出轴8、设置于输出轴8 的输入侧(与输入侧部件2对置的一侧)的端面的中央的卡合轴9、以及嵌合固定于输出轴8的轴向中央部的外周的输出齿轮10构成。
该输出侧部件2的输出轴8在输入侧的端部的外周缠绕有螺旋弹簧3 的输出侧的一半,并能够一体旋转地与螺旋弹簧3连结,相反侧的端部经由轴承11被壳体12支承为旋转自如。卡合轴9滑动自如地插入于输入侧部件1的从轴部件5突出的突出部的内周。而且,输出齿轮10在与省略图示的外部的旋转传递齿轮啮合的状态下与输出轴8一体地旋转,由此经由该旋转传递齿轮将驱动力传递到被驱动部件。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上述螺旋弹簧3的剖面形状是大致正方形,在比自然状态扩径的状态下,跨越输入侧部件1与作为输出侧部件2 的一部分的输出轴8彼此的对置端部的外周圆筒面而缠绕。而且,在该螺旋弹簧3的输入侧的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且如后述那样与控制部件4卡合的钩部3a。
上述控制部件4是滑动自如地嵌入在输入侧部件1的外周且与外部的齿轮(省略图示)啮合的齿轮部件,通过操作该外部的齿轮,来切换能够旋转的状态和被限制为不能旋转的状态。在该控制部件4的输出侧的端面设置有收容螺旋弹簧3的输入侧的端部的锪孔部4a。而且,对该锪孔部 4a设置有在输出侧端面开口的轴向槽4b,在该轴向槽4b插入有螺旋弹簧 3的钩部3a。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控制部件4的锪孔部4a的内周面一体形成有扩径限制部4c,该扩径限制部4c在径向上与在螺旋弹簧3的缠绕方向和其钩部3a的基端位置成90°的位置对置,限制螺旋弹簧3的输入侧的第一匝的扩径。该扩径限制部4c是剖面矩形状的突条,被设置为在10°左右的范围沿控制部件4的周方向延伸,在组装状态下与螺旋弹簧3的外周面的缝隙为0.1~0.3mm(优选为0.14~0.16mm左右)。
该弹簧离合器是上述的构成,在控制部件4能够旋转的状态下,若从外部的轴部件5向输入侧部件1输入规定的方向(与从输入侧观察螺旋弹簧3的缠绕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转矩(驱动力),输入侧部件1与轴部件5一体地旋转,则螺旋弹簧3缩径而夹紧输入侧部件1以及输出轴8,从而输入侧部件1的旋转传递到输出轴8,从与输出轴8一体旋转的输出齿轮10向被驱动部件传递驱动力。其中,此时因为螺旋弹簧3也与输入侧部件1以及输出轴8一体地旋转,所以其钩部3a按压控制部件4的轴向槽4b的侧面,使控制部件4旋转。
另一方面,在控制部件4被限制为不能旋转的状态下,当向输入侧部件1输入了规定的方向的旋转转矩时,由于控制部件4相对地在该轴向槽 4b的侧面向与输入侧部件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按压螺旋弹簧3的钩部3a,所以螺旋弹簧3扩径,从而螺旋弹簧3针对输入侧部件1的夹紧力减小,输入侧部件1与螺旋弹簧3滑动并且空转。
这里,在该弹簧离合器中,由于当输入侧部件1空转时,控制部件4 的扩径限制部4c抑制螺旋弹簧3的输入侧的第一匝的扩径,所以与以往相比,螺旋弹簧3的输入侧第一匝的扩径量减小而滑动阻力变大。由此,由于输入侧部件1的与螺旋弹簧3的动摩擦状态下的空转转矩变大,从静摩擦状态移至动摩擦状态时的空转转矩的变化变小,所以能够抑制粘滑的产生。因此,即使固定于外部的轴部件5的销7和输入侧部件1的切口 1a之间有一些周方向的松动,也能够抑制由粘滑引起的输入侧部件1的振动,能够防止异常声音的产生。
其中,控制部件4的扩径限制部4c只要被设置为至少在径向上与在螺旋弹簧3的缠绕方向上与钩部3a的基端位置成90°的位置对置即可,其周方向范围越广,则越能够有效地限制螺旋弹簧3的输入侧第一匝的扩径。因此,为了使其效果更大,既可以例如如图4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将扩径限制部4c的周方向的一端侧延长到与螺旋弹簧3的钩部3a的基端对置的位置,也可以虽然省略图示,但在控制部件4的锪孔部4a的内周面中的、除了供螺旋弹簧3的钩部3a插入的轴向槽4b以外的几乎整周上设置扩径限制部4c。
另外,控制部件也能够固定地安装独立形成的扩径限制部,但因为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一体形成有扩径限制部的做法容易制作,所以优选。
图5表示第二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去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部件4的扩径限制部4c,在输入侧部件1的突出部的内周面设置周方向槽(没有一方侧壁的阶梯状)1b,并在该周方向槽1b设置了O型环13的方式。该O型环13成为在比自然状态扩径的状态下嵌合于卡合轴9的外周、且在输入侧部件1空转时与输入侧部件1滑动来对输入侧部件1赋予制动力的制动部件。
因此,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增大输入侧部件1的与螺旋弹簧3的动摩擦状态下的空转转矩,减小从静摩擦状态移至动摩擦状态时的空转转矩的变化,所以能够抑制粘滑的产生来防止异常声音的产生。
在上述的图5的例子中,将嵌合于卡合轴9的外周而在输入侧部件1 空转时对输入侧部件1赋予制动力的O型环13组装到输入侧部件1的突出部的周方向槽1b,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在卡合轴9的外周面设置周方向槽9a,并在该周方向槽9a组装O型环13。
图7以及图8表示第三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代替第二实施方式的O型环13而成为制动部件的滑动弹簧14组装到输入侧部件1的突出部与卡合轴9之间。
上述滑动弹簧14形成为周方向的一部分被切掉的圆形,由在一端具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钩部14a的金属弹簧构成。而且,该钩部14a被插入于在卡合轴9的外周面设置的轴向槽(凹部)9b以防止转动,在比自然状态缩径的状态下,组装于输入侧部件1的突出部的周方向槽1b。此外,钩部也可以设置在周方向的两端。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当输入侧部件1空转时,滑动弹簧14与第二实施方式的O型环13相同地和输入侧部件1滑动而对输入侧部件1 赋予制动力,所以可得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使钩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滑动弹簧成为该钩部被插入于在输入侧部件的突出部的内周面设置的凹部以防止转动的部件,并在比自然状态扩径的状态下组装于在卡合轴的外周面设置的周方向槽。
图9表示第四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将第二或者第三实施方式作为基础,代替组装O型环13、滑动弹簧14,而在卡合轴9的外周面设置油槽9c,在该油槽9c储存作为制动部件的油15,也能够用润滑脂(grease) 代替油15。为了对输入侧部件1赋予足够的制动力,该油15(或者润滑脂)优选使用粘度为1000cSt以上的材料。此外,用于储存油或者润滑脂的油槽也可以设置在输入侧部件的突出部的内周面。
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也在输入侧部件1空转时油15(或者润滑脂)通过其粘性对输入侧部件1赋予制动力,所以可得到与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第五实施方式是除去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部件4的扩径限制部4c,将螺旋弹簧3替换为图10所示的螺旋弹簧16的方案。
上述螺旋弹簧16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直圆柱形不同,整体形成为桶形(轴向中央部的直径大于两端)。另一方面,因为供螺旋弹簧 16的输入侧部分缠绕的输入侧部件1是直圆柱形,所以从螺旋弹簧16的钩部16a的基端位置越接近输入侧部件1的输出侧端,则螺旋弹簧16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与输入侧部件1的外径之差越大,组装状态下的螺旋弹簧16对于输入侧部件1的夹紧力相比于螺旋弹簧16的输入侧端部而在与输入侧部件1的输出侧端部对置的位置变小。由此,与使用直圆柱形的螺旋弹簧的情况相比,输入侧部件1空转时的螺旋弹簧16与输入侧部件1 的输出侧端部的滑动阻力减小,输入侧部件1的与螺旋弹簧16的静摩擦状态下的空转转矩变小,所以从静摩擦状态移至动摩擦状态时的空转转矩的变化减小,能够抑制粘滑的产生,并防止异常声音的产生。
此外,在上述的图10的例子中,使桶形的螺旋弹簧16的输入侧部分缠绕于直圆柱形的输入侧部件1,但并不局限于此,若采用相比于螺旋弹簧的输入侧端部而在与输入侧部件的输出侧端部对置的位置减小组装状态下的螺旋弹簧对于输入侧部件的夹紧力的构成,则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以跨越输入侧部件和输出侧部件彼此的对置端部的外周圆筒面的方式缠绕螺旋弹簧,但将输出侧部件和螺旋弹簧连结为能够一体旋转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通过以第一实施方式作为基础,将其输出轴8的输入侧端部小径化而成为向卡合轴9的输出侧的延长部,并且将输入侧部件1以及螺旋弹簧3向输出侧延长,将各个输出侧端部收容到在输出齿轮10的输入侧端面的内周部设置的环状凹部10a,将设置在螺旋弹簧3的输出侧端的钩部3b以周方向无缝隙的方式插入到在该环状凹部10a设置的轴向槽10b,从而将输出侧部件2和螺旋弹簧3连结为能够一体旋转。
在该第六实施方式中,由于也在控制部件4的锪孔部4a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图2所示的相同的扩径限制部(省略图示),所以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抑制输入侧部件1空转时的粘滑的产生来防止异常音的产生。另外,该扩径限制部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将其周方向的一端侧延长到与螺旋弹簧3的钩部3a的基端对置的位置(参照图4),也可以设置于锪孔部4a的除了轴向槽4b以外的几乎整周。
而且,将输出侧部件和螺旋弹簧连结为能够一体旋转的结构也能够变更为采用如上所述那样使输出侧部件与螺旋弹簧的输出侧端部的钩部卡合的结构、和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将螺旋弹簧缠绕于输出侧部件的外周圆筒面的结构双方。
附图标记说明
1...输入侧部件(套筒);1a...切口;1b...周方向槽;2...输出侧部件; 3...螺旋弹簧;3a...钩部;4...控制部件;4c...扩径限制部;5...轴部件;7... 销;8...输出轴;9...卡合轴;9a...周方向槽;9b...轴向槽(凹部);9c...油槽; 10...输出齿轮;11...轴承;12...壳体;13...O型环(制动部件);14...滑动弹簧(制动部件);14a...钩部;15...油(制动部件);16...螺旋弹簧;16a... 钩部。

Claims (13)

1.一种弹簧离合器,具备:
输入侧部件以及输出侧部件,以端部彼此在轴向上对置且绕同一轴心旋转的状态配置;
螺旋弹簧,至少一部分缠绕于上述输入侧部件的输出侧端部的外周圆筒面;以及
控制部件,与上述螺旋弹簧的设置于输入侧端的钩部卡合,并在被保持为能够旋转的状态和被外力限制为不能旋转的状态之间切换,
上述输出侧部件能够一体旋转地与上述螺旋弹簧连结,
当对上述输入侧部件施加了规定方向的旋转转矩时,在上述控制部件能够旋转的状态中,通过上述螺旋弹簧缩径,由此上述输入侧部件的旋转传递到输出侧部件,在上述控制部件不能旋转的状态中,通过上述螺旋弹簧扩径,由此上述输入侧部件与螺旋弹簧滑动并且空转,
上述弹簧离合器的特征在于,
设置有调整上述输入侧部件的空转转矩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调整上述输入侧部件的空转转矩的结构是在上述控制部件设置对上述螺旋弹簧的输入侧的第一匝的扩径进行限制的扩径限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件的扩径限制部被设置为至少在径向上与在上述螺旋弹簧的缠绕方向上和上述钩部的基端位置成90°的位置对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件的扩径限制部被设置为至少在上述螺旋弹簧的缠绕方向上沿着从上述钩部的基端位置到与钩部的基端位置成90°的位置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弹簧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件的扩径限制部与螺旋弹簧的外周面的缝隙在组装状态下为0.1~0.3mm。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弹簧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件在其内周面一体形成有上述扩径限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调整上述输入侧部件的空转转矩的结构是在上述输入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设置当上述输入侧部件空转时对输入侧部件赋予制动力的制动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簧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入侧部件是嵌装于外部的轴部件的外周的套筒,
上述套筒以从上述轴部件的输出侧端面沿轴向突出的状态被组装,在上述输出侧部件设置有滑动自如地插入到套筒的突出部的内周的卡合轴,在上述套筒的突出部的内周面与上述卡合轴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上述制动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簧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动部件是被组装于在上述套筒的突出部的内周面或者上述卡合轴的外周面设置的周方向槽的O型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簧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动部件是滑动弹簧,该滑动弹簧形成为周方向的一部分被切掉的圆形,由至少在一端具有沿径向延伸的钩部的金属弹簧构成,且上述钩部被插入于在上述卡合轴的外周面设置的凹部,以缩径状态被组装于在上述套筒的突出部的内周面设置的周方向槽,或者上述钩部被插入于在上述套筒的突出部的内周面设置的凹部,以扩径状态被组装于在上述卡合轴的外周面设置的周方向槽。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簧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动部件是在上述套筒的突出部的内周面或者上述卡合轴的外周面设置的油槽所储存的油或者润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调整上述输入侧部件的空转转矩的结构是相比于上述螺旋弹簧的输入侧端部而在与上述输入侧部件的输出侧端部对置的位置减小组装状态下的上述螺旋弹簧对于输入侧部件的夹紧力的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弹簧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相比于上述螺旋弹簧的输入侧端部而在与上述输入侧部件的输出侧端部对置的位置增大上述螺旋弹簧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与上述输入侧部件的外径之差。
CN201821326169.6U 2017-08-18 2018-08-16 弹簧离合器 Active CN2089511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8213 2017-08-18
JP2017158213 2017-08-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1147U true CN208951147U (zh) 2019-06-07

Family

ID=65637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26169.6U Active CN208951147U (zh) 2017-08-18 2018-08-16 弹簧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35506A (zh)
CN (1) CN20895114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4642A (zh) * 2019-03-19 2019-06-07 上海杰邦塑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齿轮阻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35506A (ja) 2019-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1710B1 (ja) フラット型波動歯車装置
JP5957086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WO2012029815A1 (ja) プーリ構造体
KR20130079266A (ko) 기어 모터 조립체
CN107554288B (zh) 具有偏移离合器的脱联带轮
CN208951147U (zh) 弹簧离合器
US20150090819A1 (en) Fishing spinning reel
CN107094725A (zh) 双轴承绕线轮及其匀绕机构
US20130313060A1 (en) Spring type one-way clutch
CN105782381A (zh) 一种行星滚柱丝杆副
JP2012112480A (ja) プーリ構造体
WO2012176641A1 (ja) スプリング式一方向クラッチ
CN108026799B (zh) 凸轮轴调节器
US20130059685A1 (en) Self-lubricating torque transfer devices
US6823972B2 (en) Spring clutch
JP5799552B2 (ja) プーリユニット
JP2009197980A (ja) 変速機
CN109386555B (zh) 具有带钩部的螺旋弹簧的弹簧离合器
JP5045644B2 (ja) 一方向クラッチ及び一方向クラッチ内蔵型プーリ装置
JPH058062U (ja) トルクリミツタ
CN208381146U (zh) 弹簧离合器
JP2005344858A (ja) トルクリミッタ
JP5871122B2 (ja) プーリユニット
CN208153656U (zh) 旋转致动器
JP2024006060A (ja) 釣り用リール及び釣り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