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7830U - 立体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立体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37830U
CN208937830U CN201822063179.1U CN201822063179U CN208937830U CN 208937830 U CN208937830 U CN 208937830U CN 201822063179 U CN201822063179 U CN 201822063179U CN 208937830 U CN208937830 U CN 208937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sub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631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斌
尹大根
李文洋
张赞
马青
韩锐
张志鹏
崔栋
佟泽源
翟跃
冷寿阳
关冬
王丰平
迟卫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631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37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37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37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后景画面的第一显示面板和用于显示前景画面的第二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透明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扩散片。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设备。

Description

立体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体显示是基于双目视觉,即分别给双眼输入不同的图像,欺骗人眼,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感觉;具体实施的方式通常为柱状透镜,黑白屏障,液晶光栅等。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现有的立体显示设备难以应用于车载显示。因为现有的基于双目视觉实现立体显示的技术,存在“辐辏调节冲突”,即眼睛的聚焦点位置和视觉形成的位置不一致,大脑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会出现困惑。驾驶员长时间观察该立体显示设备后,容易出现眩晕感和幻觉,从而引发驾驶员进行错误操作,造成险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设备。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后景画面的第一显示面板和用于显示前景画面的第二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透明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扩散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散片包括:沿膜厚方向设置的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和第二各向异性光扩散膜;
所述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具有顺着膜面的第一方向将第一板状区域和第二板状区域交替地平行配置而成的第一百叶结构,所述第一板状区域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板状区域的折射率;
所述第二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具有顺着膜面的第二方向将第三板状区域和第四板状区域交替地平行配置而成的第二百叶结构,所述第三板状区域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四板状区域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第二液晶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背向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背向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偏光片;
所述立体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背向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三偏光片的光轴平行,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光轴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导光板和光源;
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为入光侧,所述导光板的朝向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一侧为出光侧;
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贴附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若干个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彩色亚像素单元和至少一个白色亚像素单元;
和/或,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若干个第二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彩色亚像素单元和至少一个白色亚像素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亚像素阵列,所述第一亚像素阵列包括呈阵列排布的若干个第一亚像素单元;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第二亚像素阵列,所述第二亚像素阵列包括呈阵列排布的若干个第二亚像素单元;
所述第一亚像素单元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亚像素单元的形状不同;和/或,所述第一亚像素单元的尺寸与所述第二亚像素单元的尺寸不同。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设备,包括:如上述的立体显示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交替显示行车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车提示信息包括:机油压力报警提示信息、水温报警提示信息、防抱死系统故障提示信息、安全带未系提示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驾驶员使用行车导航时,控制所述立体显示装置显示导航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航界面包括:地图界面和箭头指示;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显示所述地图界面,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显示所述箭头指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扩散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公开中各向异性光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A-A向截面示意图;
图3c为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实现各向异性光扩散时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中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的光扩散效果示意图;
图4b为本公开中第二各异性光扩散膜的光扩散效果示意图;
图4c为本公开中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和第二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层叠时的光扩散效果示意图;
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设备的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立体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后景画面的第一显示面板1和用于显示前景画面的第二显示面板2,显示面板位于第一显示面板1的显示侧,第二显示面板2为透明显示面板,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之间设置有扩散片3。
在本公开中,当用户观看该立体显示装置时,后景画面和前景画面分别真实的显示在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上,人眼聚焦的地方就是真实画面所处位置,从而能有效避免“辐辏调节冲突”,进而能防止用户出现眩晕感和幻觉。
与此同时,通过在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之间设置扩散片3,以使得第一显示面板1所呈现后景画面中亚像素的空间频率发生变化,此时前景画面中亚像素的空间频率与后景画面中亚像素的空间频率存在较大差异,从而改善前景画面和后景画面因亚像素空间频率相互干涉而出现的摩尔纹现象。此时,用户可观察到清晰的立体画面。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在实现立体显示时,可使得人眼聚焦的位置即为真实画面所处位置,从而能有效避免“辐辏调节冲突”,进而能防止用户出现眩晕感和幻觉;与此同时,通过设置扩散片3,可有效改善立体画面的显示质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特别适用于车载显示场景;驾驶员在观看该立体显示装置所呈现的立体画面时,用户能够轻易的获取画面中的相关信息,且不会出现眩晕感和幻觉,因而不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图2为本实施例中扩散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扩散片3包括沿膜厚方向设置的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31和第二各向异性光扩散膜32。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31具有顺着膜面的第一方向X将第一板状区域31a和第二板状区域31b交替地平行配置而成的第一百叶结构,第一板状区域31a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板状区域31b的折射率;第二各向异性光扩散膜32具有顺着膜面的第二方向Y将第三板状区域32a和第四板状区域32b交替地平行配置而成的第二百叶结构,第三板状区域32a的折射率大于第四板状区域32b的折射率,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交叉。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为例进行描述。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公开中的各异性光扩散膜的光扩散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图3a为本公开中各向异性光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A-A向截面示意图,图3c为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实现各向异性光扩散时的示意图,如图3a至图3c所示,各向异性光扩散膜4(Anisotropic Diffusion Film,简称ADF)包括将相对高折射率的板状区域4a和相对低折射率的板状区域4b顺着膜面的预定方向交替平行设置的百叶结构。相对高折射率的板状区域4a和相对低折射率的板状区域4b分别具有规定厚度,在与膜面垂直且与预定方向平行的截面(如图3b中所示截面)上也保持交替地平行配置的状态。
该各向异性光扩散膜4可将入射角(入射光与高/低折射率板状区域界面的法线的夹角)处于预定光扩散入射角度(根据光扩散膜中的百叶窗结构的折射率差、倾斜角等参量确定)的入射光,沿预定方向进行光扩散。参见图3c所示,假定入射光线52和入射光线54的入射角均处于预定光扩散入射角度内,入射光线56的入射角处于预定光扩散入射角度外,则入射光线52和入射光线54被各向异性光扩散膜沿预定方向扩散;入射光线56不被各向异性光扩散膜扩散,而直接透过各向异性光扩散膜。
需要说明的是,经过各向异性光扩散膜4的扩散光的扩大形状大致呈椭圆形状,且椭圆的长轴与百叶结构中高/低折射率板状区域交替设置的预定方向相平行。
在本公开中,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31可对后景画面中亚像素在第一方向X上进行扩散,从而能改变后景画面中亚像素在第一方向X上的空间频率,从而能防止后景画面中亚像素和前景画面中亚像素在第一方向X上发生相互干涉;同理,第二各向异性光扩散膜32能防止后景画面中亚像素和前景画面中亚像素在第二方向Y上发生相互干涉。因此,通过将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31和第二各向异性光扩散膜32叠层使用,可有效防止摩尔纹的出现。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中的亚像素结构是沿行方向和列方向进行排列,因此两个显示面板所呈现画面中的亚像素容易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出现干涉。因此,上述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中的一者可以为行方向,另一者为列方向。
图4a为本公开中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的光扩散效果示意图,图4b为本公开中第二各异性光扩散膜的光扩散效果示意图,图4c为本公开中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和第二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层叠时的光扩散效果示意图,如图4a至图4c所示,光线依次通过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31和第二各向异性光扩散膜32的过程可看作是,先对光线沿第一方向X进行光扩散,然后再沿第二方向Y进行光扩散,且在最终得到的扩散光区域内,在其中心指向边缘的方向上辉度逐渐减小(扩散光区域的中间区域至边缘区域亮度逐渐减小)。此时,即便相邻两个亚像素在光扩散后出现部分区域重叠(相邻像素混色),但是由于该两个亚像素各自的中间区域亮度高,而重叠区域的亮度很低,因此不会影响实际显示效果。即,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在改善摩尔纹的同时,还能保证后景画面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扩散片3包括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31和第二各向异性光扩散膜32的情况,仅为本公开中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不会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本公开的扩散片3还能采用其他结构,例如由胶体和分散于胶体内的散射颗粒构成的扩散片3,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在本公开中,第一显示面板1可选自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2可选自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即该立体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的组合、液晶显示面板与OLED显示面板的组合,OLED显示面板与OLED显示面板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显示面板1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则需要为第一显示面板1配置相应的背光源;当第二显示面板2为液晶显示面板时,既可以为第二显示面板2配置相应的背光源,也可以使用第一显示面板1发出的光作为背光源而无需额外配置背光源。另外,液晶显示面板的两侧还需设置偏光片。
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5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如图5a和图5b所示,该第一显示面板1包括: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2包括: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第一液晶显示面板背向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偏光片61,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光片62,第二液晶显示面板背向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偏光片63;立体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7,背光模组7位于第一显示面板1背向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第二偏光片62既可以贴附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上以作为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偏光片(如图5a中所示),也可以贴附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上以作为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偏光片(如图5b中所示)。
可选地,第一偏光片61的光轴与第三偏光片63的光轴平行,第二偏光片62的光轴与第一偏光片61的光轴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显示面板均为液晶显示面板,对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原理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层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层,该两层液晶层会导致立体显示装置的黑态亮度很低。在实际检测中发现,当背光模组7的出光亮度为67000cd/m2,且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均为黑态时,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出光侧(背向背光模组7的一侧)的亮度为3.6cd/m22,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出光侧(背向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的亮度为0.06cd/m22
另外,光线透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过程中,光线经过了两层彩膜,可使得立体显示装置的色域提高到100%。
然而,两侧液晶显示面板层叠设置,会使得立体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下降,前景画面的亮度较低,此时立体显示装置所呈现立体画面的整体亮度较低。
为解决立体画面的整体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案,该立体显示装置还包括:导光板8和光源9(侧入式光源);导光板8位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导光板8与两个液晶显示面板平行),导光板8的至少一个侧面为入光侧,导光板8的朝向第二显示面板2的一侧为出光侧;光源9位于导光板8的入光侧。
此时,导光板8可单独为第二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以使得前景画面的亮度提升,从而能提升立体显示装置所呈现立体画面的整体亮度。
优选地,为避免导光板8对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产生影响,导光板8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小于导光板8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导光板8贴附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朝向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
为解决立体画面的整体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作为又一种可选实施方案,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若干个第一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彩色亚像素单元和至少一个白色亚像素单元;和/或,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若干个第二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彩色亚像素单元和至少一个白色亚像素单元。
通过在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者中设置白色亚像素单元,可提升相应液晶显示面板的光透过率,从而能提升前景画面的显示亮度(当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白色亚像素单元时,后景画面的显示亮度可得到提升),进而能提升立体显示装置所呈现立体画面的整体亮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在至少一个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白色亚像素单元的技术手段,也可与上述在两个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设置导光板8的技术手段结合使用,以使得前景画面的显示亮度提升效果更佳,立体显示装置所呈现立体画面的整体亮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前述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包括第一亚像素阵列,第一亚像素阵列包括呈阵列排布的若干个第一亚像素单元;第二显示面板2包括第二亚像素阵列,第二亚像素阵列包括呈阵列排布的若干个第二亚像素单元;第一亚像素单元的形状与第二亚像素单元的形状不同;和/或,第一亚像素单元的尺寸与第二亚像素单元的尺寸不同。在本公开中,通过将两个显示面板中亚像素单元的形状和尺寸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不同,可进一步地消除两个显示面板层叠设置时产生的摩尔纹。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设备的结构框图,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设备的实体示意图,示例的,第一显示面板1可以用来显示汽车仪表盘,第二显示面板2可以用于显示指针,从而立体显示出车速等行车信息。如图6和图7所示,该车载显示设备包括立体显示装置,其中,该立体显示装置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对于该立体显示装置的具体可参见前述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车载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可用于在外部检测设备检测到车况异常时,控制立体显示装置显示相应的行车提示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车辆上一般设置有用于检测车况的检测设备,例如机油压力检测设备、水温检测设备、防抱死系统检测设备、安全带检测设备等。当这些检测设备中的至少一者检测出异常时,为保障行车安全,则需要向驾驶员发出提醒。
在本公开中,第一控制单元与立体显示装置和各检测设备连接,当至少一个检测设备检测到车况异常,则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立体显示装置显示相应的行车提示信息。例如,当机油压力检测设备检测到机油压力异常时,则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立体显示装置显示机油压力报警提示信息;当水温检测设备检测到水温异常时,则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立体显示装置显示水温报警提示信息;当防抱死系统检测设备检测到防抱死系统异常时,则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立体显示装置显示防抱死系统故障提示信息;当安全带检测设备检测到驾驶员或副驾驶未系安全带时,则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立体显示装置显示安全带未系提示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个检测设备同时检测到异常时,第一控制单元可控制立体显示装置同时显示对应的至少两个提示信息,或者轮流显示各提示信息。
优选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控制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交替显示行车提示信息,此时行车提示信息可以在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之间交替显示,形成跳跃效果,加强提醒效果。
可选地,车载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驾驶员使用行车导航时,控制立体显示装置显示导航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立体显示装置还可用作车载导航系统的一部分,用于显示导航界面,导航界面包括:地图界面和箭头指示。具体地,当用户使用行车导航时,车载导航系统将相关视频流发送至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根据接收到的视频流显示导航界面。
优选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控制第一显示面板显示地图界面,以及控制第二显示面板显示箭头指示,此时可增强视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车载显示设备可同时具备上述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可预先设定立体显示装置的一半区域用于显示行车提示信息,另一半域用于显示导航界面;作为另一种可选方案,可预先为“第一控制单元”配置高优先级,为“第二控制单元”配置低优先级,当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同时被激活时,优先显示行车提示信息。
此外,上述车载显示设备用于显示行车提示信息、导航界面的情况,仅作为具体应用示例,其不会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对车载显示设备所显示的内容不作限定,例如车载显示设备可用作汽车仪表盘,以显示车速、燃油剩余量、水箱温度等信息,或者车载显示设备用作显示车载系统功能菜单,以供用户使用。对于其他一些可适用与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应用设定,此处不再一一举例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显示后景画面的第一显示面板和用于显示前景画面的第二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透明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扩散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包括:沿膜厚方向设置的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和第二各向异性光扩散膜;
所述第一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具有顺着膜面的第一方向将第一板状区域和第二板状区域交替地平行配置而成的第一百叶结构,所述第一板状区域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板状区域的折射率;
所述第二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具有顺着膜面的第二方向将第三板状区域和第四板状区域交替地平行配置而成的第二百叶结构,所述第三板状区域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四板状区域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第二液晶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背向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背向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偏光片;
所述立体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背向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三偏光片的光轴平行,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光轴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板和光源;
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为入光侧,所述导光板的朝向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一侧为出光侧;
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贴附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若干个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彩色亚像素单元和至少一个白色亚像素单元;
和/或,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若干个第二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彩色亚像素单元和至少一个白色亚像素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亚像素阵列,所述第一亚像素阵列包括呈阵列排布的若干个第一亚像素单元;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第二亚像素阵列,所述第二亚像素阵列包括呈阵列排布的若干个第二亚像素单元;
所述第一亚像素单元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亚像素单元的形状不同;和/或,所述第一亚像素单元的尺寸与所述第二亚像素单元的尺寸不同。
11.一种车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交替显示行车提示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提示信息包括:机油压力报警提示信息、水温报警提示信息、防抱死系统故障提示信息、安全带未系提示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驾驶员使用行车导航时,控制所述立体显示装置显示导航界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界面包括:地图界面和箭头指示;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显示所述地图界面,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显示所述箭头指示。
CN201822063179.1U 2018-12-10 2018-12-10 立体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设备 Active CN208937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3179.1U CN208937830U (zh) 2018-12-10 2018-12-10 立体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3179.1U CN208937830U (zh) 2018-12-10 2018-12-10 立体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37830U true CN208937830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28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63179.1U Active CN208937830U (zh) 2018-12-10 2018-12-10 立体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37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24485B2 (ja) 車両内で画像を表示する表示システム
US758332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891032B2 (en) Multi-view display
KR101195653B1 (ko) 표시 장치, 표시 방법 및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JP4650279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779020B2 (ja) 表示装置
JP4386040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20320291A1 (en) Transparent 3d display system
JP2010072455A (ja) 車載用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WO2013161257A1 (ja) 液晶光学素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KR20150057321A (ko) 듀얼 뷰잉 필름과 이를 이용한 듀얼 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05054930A1 (ja)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160195730A1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Method
JP2008281605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液晶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CN208937830U (zh) 立体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设备
JP2002296540A (ja) 眼鏡無し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2016212318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1958288B1 (ko) 3차원 영상 표시장치
KR20120129126A (ko) 듀얼 디스플레이
GB2428129A (en) A multiple-view directional display
JPH11285027A (ja) 眼鏡無し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