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3375U - 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33375U
CN208933375U CN201821371024.8U CN201821371024U CN208933375U CN 208933375 U CN208933375 U CN 208933375U CN 201821371024 U CN201821371024 U CN 201821371024U CN 208933375 U CN208933375 U CN 208933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evice
sample area
culturing room
branched pipe
connect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710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素华
吴祖庆
龙晓婷
冯旭祥
安文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Of Panyu Entry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ology Center of Guangdong Entry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Of Panyu Entry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ology Center of Guangdong Entry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Of Panyu Entry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ology Center of Guangdong Entry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filed Critical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Of Panyu Entry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8213710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33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33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33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一侧设有观察室,观察室下方设有中央控制室,检测装置上方设有培养室,培养室底部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与培养室底部连接处设有过滤网,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壳体,检测壳体内均布有样品区,样品区上端安装有漏斗,样品区下端连接滑轨。在检测壳体内均布多个样品区,可以存放多种待测液体于不同样品区,其中一个样品区用于存放对比液体,这样一来,就可以同时对多种液体进行检测,避免重复操作,浪费时间,在样品区下端设置的滑轨,能够便于样品区中的待测液通过滑轨存放与取出,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适合大规模推广。

Description

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医疗用品与设备等在使用时,为了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必须进行全面的杀菌处理,在进行杀菌处理后,有的微生物不易清除继续残留在其上方,有些则在存储过程又重新被污染,而工业方面不易彻底清除微生物,通常通过定时、定量的方法来控制杀菌剂的投入,从而控制微生物量,例如冷却领域,冷却水在循环使用过程中,由于水中的有害成分增加、微生物及藻类极易生长繁殖,粘附在换热器管壁及池壁上,造成换热器的堵塞,降低热交换效率,严重的还影响设备作业,由于循环水中微生物的波动比较大,通过定时、定量的方法控制杀菌剂的投加,杀菌效果时好时坏,当微生物总数大时,易造成微生物清除不完全,当微生物数量少时,易造成杀菌剂的浪费,因此,在杀菌之前,需要检测食品、医疗用品等是否含有有害微生物,往往需要借助检验设备,而传统的检验设备大多依靠培养目标微生物的方法来确定微生物含量,培养时间少则2-3天,多至数周,其操作复杂,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集微生物培养、监测功能于一体,具备实时检测、检测准确率高、检测方便、实用性强等优点,适合大规模推广。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方案为: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一侧设有观察室,观察室下方设有中央控制室,检测装置上方设有培养室,培养室底部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与培养室底部连接处设有过滤网,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壳体,检测壳体内均布有样品区,样品区上端安装有漏斗,样品区下端连接滑轨。在检测壳体内均布多个样品区,可以存放多种待测液体于不同样品区,其中一个样品区用于存放对比液体,这样一来,就可以同时对多种液体进行检测,避免重复操作,浪费时间,在样品区下端设置的滑轨,能够便于样品区中的待测液通过滑轨存放与取出,同时,通过设置培养室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培养观察,使微生物的检测更加精确,设置的观察室能够通过中央控制室反馈结果实时观测微生物的检测情况,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适合大规模推广。
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室,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光电转换器,控制器下方设有电源插头,电源插头一侧分别设有控制检测出的与校正开关。在中央控制室设置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光电转换器,能够对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数据通过光电转换器传输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反馈给的信息,使操作者能够用校正开关做出及时的调整,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培养室上端设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转轴,转轴设于培养室内,转轴上均布有横向分布的搅拌杆,培养室上方内壁一侧安装有紫外灯,培养室上方内壁另一侧安装有酸度检测计。在培养室中设置的搅拌杆能够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对培养微生物的原料进行一个辅助搅拌作用,培养室上方内壁一侧安装的紫外灯,用于将培养室中的细菌杀死,再进行微生物培养,减少微生物培养其他细菌的干扰,防止影响培养和检测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培养室上方内壁另一侧安装有酸度检测计,能够对培养室中微生物生存环境的酸碱度进行实时监控。
作为优选,漏斗上方设有光源,光源呈喇叭口状自上而下照射,光源下方设有连接管的各分支管,且分支管分别对应设置与漏斗正上方。通过在漏斗上方设置光源,便于查看样品区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设置光源呈喇叭口状自上而下照射,增加照射面积,减少光照盲区,漏斗上方设置的各个分支管,便于将培养箱中的微生物分流到各个样品区观察检测。
作为优选,样品区内设有光纤探头,样品区内侧壁设有隔离板,隔离板内自下而上分别安装有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氧气浓度检测器、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在样品区中安装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氧气浓度检测器、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够对样品区中的二氧化碳、氧气、气压、温度等数据进行监测与反馈。
作为优选,分支管与连接管连接处设有旋转阀,分支管上设有水流电磁阀,分支管之间的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0°~135°。在分支管与连接管连接处设有旋转阀,使分支管能够通过旋转阀进行旋转调整,分支管上设置的水流电磁阀能够控制各个分支管中液体流出与否,方便控制与调整样品区需要检测的对比液体数量,设置分支管之间的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0°~135°,使分支管可以通过角度调整,使对这个角度范围内性存在的任意样品区进行培养液灌输,简单高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在培养室中设置的搅拌杆能够对培养微生物的原料进行一个辅助搅拌作用,加速微生物培养,安装的紫外灯,用于将培养室中的细菌杀死,提高培养和检测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安装的酸度检测计,能够对培养室中微生物生存环境的酸碱度进行实时监控;2)在检测壳体内均布多个样品区,可以同时对多种液体进行检测,避免重复操作,浪费时间,在样品区下端设置的滑轨,能够便于样品区中的待测液通过滑轨存放与取出;3)在样品区中安装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氧气浓度检测器、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够对样品区中的二氧化碳、氧气、气压、温度等数据进行监测与反馈;4)在中央控制室设置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光电转换器,能够对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数据通过光电转换器传输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反馈给的信息,使操作者能够用校正开关做出及时的调整,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检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管与分支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壳;2检测装置;3观察室;4中央控制室;5控制器;6光电转换器;7电源插头;8控制开关;9校正开关;10检测壳体;11漏斗;12样品区;13滑轨;14光源;15连接管;16过滤网;17转轴;18搅拌杆;19培养室;20紫外灯;21酸度检测计;22电机;23光纤探头;24隔离板;25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26氧气浓度检测器;27气压传感器;28温度传感器;29分支管;30旋转阀;31水流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包括机壳1,机壳1内设有检测装置2,检测装置2一侧设有观察室3,观察室3下方设有中央控制室4,检测装置2上方设有培养室19,培养室19底部与连接管15连接,连接管15与培养室19底部连接处设有过滤网16,检测装置2,包括检测壳体10,检测壳体10内均布有样品区12,样品区12上端安装有漏斗11,样品区12下端连接滑轨13。在检测壳体内均布多个样品区,可以存放多种待测液体于不同样品区,其中一个样品区用于存放对比液体,这样一来,就可以同时对多种液体进行检测,避免重复操作,浪费时间,在样品区下端设置的滑轨,能够便于样品区中的待测液通过滑轨存放与取出,同时,通过设置培养室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培养观察,使微生物的检测更加精确,设置的观察室能够通过中央控制室反馈结果实时观测微生物的检测情况,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适合大规模推广。
中央控制室4,包括控制器5,控制器5连接光电转换器6,控制器5下方设有电源插头7,电源插头7一侧分别设有控制检测出的8与校正开关9。在中央控制室设置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光电转换器,能够对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数据通过光电转换器传输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反馈给的信息,使操作者能够用校正开关做出及时的调整,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培养室19上端设有电机22,电机22输出端连接转轴17,转轴17设于培养室19内,转轴17上均布有横向分布的搅拌杆18,培养室19上方内壁一侧安装有紫外灯20,培养室19上方内壁另一侧安装有酸度检测计21。在培养室中设置的搅拌杆能够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对培养微生物的原料进行一个辅助搅拌作用,培养室上方内壁一侧安装的紫外灯,用于将培养室中的细菌杀死,再进行微生物培养,减少微生物培养其他细菌的干扰,防止影响培养和检测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培养室上方内壁另一侧安装有酸度检测计,能够对培养室中微生物生存环境的酸碱度进行实时监控。
漏斗11上方设有光源14,光源14呈喇叭口状自上而下照射,光源14下方设有连接管15的各分支管29,且分支管29分别对应设置与漏斗11正上方。通过在漏斗上方设置光源,便于查看样品区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设置光源呈喇叭口状自上而下照射,增加照射面积,减少光照盲区,漏斗上方设置的各个分支管,便于将培养箱中的微生物分流到各个样品区观察检测。
实施例2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优化方案为:作为优选,样品区12内设有光纤探头23,样品区12内侧壁设有隔离板24,隔离板24内自下而上分别安装有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25、氧气浓度检测器26、气压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8。在样品区中安装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氧气浓度检测器、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够对样品区中的二氧化碳、氧气、气压、温度等数据进行监测与反馈。
分支管29与连接管15连接处设有旋转阀30,分支管29上设有水流电磁阀31,分支管29之间的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0°~135°。在分支管与连接管连接处设有旋转阀,使分支管能够通过旋转阀进行旋转调整,分支管上设置的水流电磁阀能够控制各个分支管中液体流出与否,方便控制与调整样品区需要检测的对比液体数量,设置分支管之间的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0°~135°,使分支管可以通过角度调整,使对这个角度范围内性存在的任意样品区进行培养液灌输,简单高效。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打开紫外灯20对培养室19中的细菌进行杀灭,然后将培养液体放入培养室19中进行微生物培养,通过搅拌杆18搅拌,辅助培养液中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完成后将含有微生物的培养液经过连接管15与分支管29到达各个样品区12中进行检测,通过设置的光纤探头23对监测数据的结果反馈至光电转换器6,由光电转换器6反馈给控制器5后,将结果呈现在观察室3上便于观察人员观察。
上述实施例中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所选用的电气部件均为市场售卖常规电气部件,具体型号及功率需根据设备实际情况选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叙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6)

1.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包括机壳(1),机壳(1)内设有检测装置(2),检测装置(2)一侧设有观察室(3),观察室(3)下方设有中央控制室(4),检测装置(2)上方设有培养室(19),培养室(19)底部与连接管(15)连接,连接管(15)与培养室(19)底部连接处设有过滤网(16),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2),包括检测壳体(10),所述检测壳体(10)内均布有样品区(12),所述样品区(12)上端安装有漏斗(11),所述样品区(12)下端连接滑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11)上方设有光源(14),所述光源(14)呈喇叭口状自上而下照射,所述光源(14)下方设有连接管(15)的各分支管(29),且分支管(29)分别对应设置与漏斗(11)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29)与连接管(15)连接处设有旋转阀(30),所述分支管(29)上设有水流电磁阀(31),所述分支管(29)之间的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0°~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区(12)内设有光纤探头(23),所述样品区(12)内侧壁设有隔离板(24),所述隔离板(24)内自下而上分别安装有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25)、氧气浓度检测器(26)、气压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室(4),包括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连接光电转换器(6),所述控制器(5)下方设有电源插头(7),所述电源插头(7)一侧分别设有控制开关(8)与校正开关(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室(19)上端设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输出端连接转轴(17),所述转轴(17)设于培养室(19)内,所述转轴(17)上均布有横向分布的搅拌杆(18),所述培养室(19)上方内壁一侧安装有紫外灯(20),所述培养室(19)上方内壁另一侧安装有酸度检测计(21)。
CN201821371024.8U 2018-08-24 2018-08-24 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 Active CN208933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1024.8U CN208933375U (zh) 2018-08-24 2018-08-24 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1024.8U CN208933375U (zh) 2018-08-24 2018-08-24 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33375U true CN208933375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18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71024.8U Active CN208933375U (zh) 2018-08-24 2018-08-24 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333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3409A (zh) * 2020-05-27 2020-09-22 北京蛙鸣华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及生物气溶胶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13403192A (zh) * 2021-06-16 2021-09-17 惠州市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微生物检测装置、微生物检测系统以及微生物检测方法
CN115449458A (zh) * 2022-09-06 2022-12-09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一种净水产品中病毒净化性能测试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3409A (zh) * 2020-05-27 2020-09-22 北京蛙鸣华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及生物气溶胶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11693409B (zh) * 2020-05-27 2023-08-15 北京蛙鸣华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及生物气溶胶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13403192A (zh) * 2021-06-16 2021-09-17 惠州市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微生物检测装置、微生物检测系统以及微生物检测方法
CN113403192B (zh) * 2021-06-16 2024-02-27 广东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微生物检测装置、微生物检测系统以及微生物检测方法
CN115449458A (zh) * 2022-09-06 2022-12-09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一种净水产品中病毒净化性能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33375U (zh) 多功能微生物检测装置
CN210856157U (zh) 一种细胞生物学实验样品培养设备
CN101893589B (zh) 一种无菌检查方法及其使用的全封闭集菌安瓿培养器
CN103197659B (zh) 一种自适应的动态优化环境质量的控制方法
CN102994367B (zh) 一种纯培养光合细菌的光生物反应系统及其灭菌方法
CN205329059U (zh) 医学检验微生物培养箱
CN205337042U (zh) 一种农业用植物自动化培养箱
CN111443192A (zh) 一种用于评价污染物对土壤生物毒性效应的装置
CN102533528A (zh) 基于模拟微藻扩大培养的封闭连续培养实验装置
CN113621511A (zh) 一种海洋水产微生物发酵罐
CN111793561A (zh) 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
CN111334429A (zh) 一种模块式多功能细胞工作站
CN202730113U (zh) 一种微藻高密度培养设备
CN110628581A (zh) 一种便携式细菌培养临时操作台
CN207362244U (zh) 一种医疗检验微生物培养器
CN205093237U (zh) 无极灯植物生长系统
CN208964899U (zh) 一种实验室用生物培养装置
CN209185419U (zh) 一种恒温水产品养殖池
CN214300160U (zh) 一种微生物释放气体采集箱
CN106281989A (zh) 实验室组合式浅盘固态发酵装置
CN201770705U (zh) 外循环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
CN204837417U (zh) 一种组织培养反应器
CN212134704U (zh) 一种用于评价污染物对土壤生物毒性效应的装置
CN211665109U (zh) 一种干细胞培养箱
CN210065795U (zh) 一种简易嵌合式细胞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