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6747U - 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26747U
CN208926747U CN201820780366.9U CN201820780366U CN208926747U CN 208926747 U CN208926747 U CN 208926747U CN 201820780366 U CN201820780366 U CN 201820780366U CN 208926747 U CN208926747 U CN 208926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plate section
palmar
section
back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803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雁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Penter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Penter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Penter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Penter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803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26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26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26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包覆人体手部的包掌板、桡侧夹板、尺侧夹板、背侧夹板、掌侧夹板、用于将包掌板、桡侧夹板、尺侧夹板、背侧夹板和掌侧夹板固紧到人体手部上的第一束带以及设置于桡侧夹板上且用于固紧到人体手部的大拇指上的延伸夹板。本实用新型的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通过包掌板与四个夹板相配合,从而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具有力学定量关系的医疗器械装置,确保外固定力学性质稳定,以弹性固定为原则,充分保持中医小夹板所有特色,外固定安全可靠,对人体腕掌关节具有舒适性和匹配性,提高了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小夹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骨折外固定领域,中医小夹板技术是唯一可以提供骨折愈合所需全部复杂条件的一种治疗方案,其原理是束带、夹板、压垫与骨折远、近端组成一个完整的几何不变体系,实现弹性固定。将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锻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骨折的愈合与功能恢复齐头并进的良好疗效,引申出由夹板等构成的外固定装置与人体所固定部位应具有适配性。然而,传统中医小夹板取自天然木材,直条平板状结构和束带、压垫的制作模式等因素,均不能顺应肢体的生物形态,压应力分布紊乱,外固定治疗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治疗需求。
腕掌关节结构复杂,生物形态变化较大,此处骨折,用现有的中医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采用石膏或石膏类夹板外固定常导致关节僵硬,现有支具仅有制动作用。依据中医小夹板技术“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机理,腕掌关节骨折的外固定治疗,中医小夹板是首选,但必须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目的是提高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包覆人体手部的包掌板、桡侧夹板、尺侧夹板、背侧夹板、掌侧夹板、用于将包掌板、桡侧夹板、尺侧夹板、背侧夹板和掌侧夹板固紧到人体手部上的第一束带以及设置于桡侧夹板上且用于固紧到人体手部的大拇指上的延伸夹板,桡侧夹板、尺侧夹板和背侧夹板位于包掌板的内侧。
所述桡侧夹板、尺侧夹板和背侧夹板与所述包掌板连接,桡侧夹板与尺侧夹板为相对布置,背侧夹板与所述掌侧夹板为相对布置。
所述延伸夹板与所述桡侧夹板为转动连接,延伸夹板通过第二束带固紧到人体手部的大拇指上。
所述背侧夹板包括用于在手背侧固紧到人体手部上的背侧第一夹板段、与背侧第一夹板段连接的背侧第二夹板段和用于固紧到人体手臂上且与背侧第二夹板段连接的背侧第三夹板段,背侧第二夹板段位于背侧第一夹板段和背侧第三夹板段之间。
所述背侧第一夹板段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背侧第二夹板段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背侧第三夹板段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背侧第一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大的一端与背侧第二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大的一端连接,背侧第二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一端与背侧第三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一端连接,背侧第二夹板段和背侧第三夹板段为正交各向异性板。
所述掌侧夹板包括用于在手掌侧固紧到人体手部上的掌侧第一夹板段和掌侧第二夹板段以及用于固紧到人体手臂上且与掌侧第二夹板段连接的掌侧第三夹板段,掌侧第二夹板段位于掌侧第一夹板段和掌侧第三夹板段之间且掌侧第二夹板段与掌侧第一夹板段连接。
所述掌侧第一夹板段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掌侧第二夹板段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掌侧第三夹板段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掌侧第一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大的一端与掌侧第二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大的一端连接,掌侧第二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一端与掌侧第三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一端连接,掌侧第二夹板段和掌侧第三夹板段为正交各向异性板,掌侧第二夹板段为圆弧形。
所述尺侧夹板包括用于固紧到人体手部的小指上的尺侧第一夹板段、用于在尺侧固紧到人体手部上且与尺侧第一夹板段连接的尺侧第二夹板段以及用于固紧到人体小臂上且与尺侧第二夹板段连接的尺侧第三夹板段,尺侧第二夹板段为圆弧形。
所述包掌板包括用于固紧到人体手部的手掌上的主包裹部、用于固紧到人体手部的手指上的包裹带部以及与主包裹部和包裹带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桡侧夹板、尺侧夹板和背侧夹板位于主包裹部的内侧且与主包裹部连接。
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主包裹部的宽度和所述包裹带部的长度,连接部的两侧边缘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可用于尺、桡骨远端、腕骨和掌骨等腕掌关节区的创伤骨折外固定治疗。通过包掌板与四个夹板相配合,从而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具有力学定量关系的医疗器械装置,确保外固定力学性质稳定,以弹性固定为原则,充分保持中医小夹板所有特色,消除了现有小夹板外固定的弊端,外固定安全可靠,操作简易快捷,对人体腕掌关节具有舒适性和匹配性,完成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小夹板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包掌板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背侧夹板的主视图;
图4是背侧夹板的侧视图;
图5是图3中A-A剖视图;
图6是图3中B-B剖视图;
图7是图3中C-C剖视图;
图8是掌侧夹板的主视图;
图9是掌侧夹板的侧视图;
图10是图8中D-D剖视图;
图11是图8中E-E剖视图;
图12是图8中F-F剖视图;
图13是尺侧夹板的主视图;
图14是尺侧夹板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3中G-G剖视图;
图16是图13中H-H剖视图;
图17是桡侧夹板的主视图;
图18是桡侧夹板的侧视图;
图19是延伸夹板的主视图;
图20是延伸夹板的侧视图;
图21是内衬垫的主视图;
图22是内衬垫的侧视图;
图23是内衬垫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束带;2、第二束带;3、包掌板;301、主包裹部;302、连接部;303、包裹带部;304、透气孔;305、束带过孔;4、桡侧夹板;401、夹板本体;402、转轴;5、尺侧夹板;501、尺侧第一夹板段;502、尺侧第二夹板段;503、尺侧第三夹板段;504、第一容置腔;505、第二容置腔;506、上平横联;507、下平横联;508、垂直板;509、唇边板;510、透气孔;6、背侧夹板;601、背侧第一夹板段;602、背侧第二夹板段;603、背侧第三夹板段;604、第一支撑梁;605、第二支撑梁;606、上平横联;607、下平横联;608、垂直板;609、唇边板;610、第一容置腔;611、第二容置腔;612、透气孔;7、掌侧夹板;701、掌侧第一夹板段;702、掌侧第二夹板段;703、掌侧第三夹板段;704、第一支撑梁;705、第二支撑梁;706、上平横联;707、下平横联;708、垂直板;709、唇边板;710、第一容置腔;711、第二容置腔;712、透气孔;8、延伸夹板;801、轴孔;9、纵向内衬条;10、横向内衬条;11、小鱼际凸起;12、大鱼际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至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包覆人体手部的包掌板3、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背侧夹板6、掌侧夹板7、用于将包掌板3、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背侧夹板6和掌侧夹板7固紧到人体手部上的第一束带1以及设置于桡侧夹板4上且用于固紧到人体手部的大拇指上的延伸夹板8,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和背侧夹板6位于包掌板3的内侧。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和背侧夹板6与包掌板3连接,桡侧夹板4与尺侧夹板5为相对布置,背侧夹板6与掌侧夹板7为相对布置,在使用时,人体手部位于背侧夹板6和掌侧夹板7之间,人体手部也位于桡侧夹板4和尺侧夹板5之间,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和背侧夹板6并位于包掌板3和人体手部之间,也即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和背侧夹板6位于包掌板3的内侧,包掌板3在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和背侧夹板6的外侧包围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背侧夹板6和人体手部,而且背侧夹板6是在人体的手背侧固紧到人体手部和手臂上,掌侧夹板7是在人体的手掌侧固紧到人体手部和手臂上,尺侧夹板5是在人体手部尺侧固紧到人体手部和手臂上,桡侧夹板4是在人体手部桡侧固紧到人体手部和手臂上。第一束带1将包掌板3固紧到人体手部和手臂上,同时也将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背侧夹板6和掌侧夹板7固紧到人体手部和手臂上,掌侧夹板7与第一束带1连接,从而可以实现人体腕掌关节骨折的外固定治疗。
如图1、图17至图20所示,延伸夹板8与桡侧夹板4为转动连接,延伸夹板8的旋转中心线与桡侧夹板4的长度方向相平垂直,桡侧夹板4为从人体小臂处开始延伸至人体手部的大拇指处,桡侧夹板4的长度方向与人体小臂长度方向相平行,延伸夹板8通过第二束带2固紧到人体手部的大拇指上,第二束带2将延伸夹板8绑缚在人体手部的大拇指上,延伸夹板8用于固定大拇指的第一指骨,延伸夹板8可相对于桡侧夹板4进行转动,从而可顺应拇指外展弧度调节外固定,适应性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如图1、图17至图20所示,作为优选的,延伸夹板8的一端与桡侧夹板4的一端转动连接,桡侧夹板4的端部设有一个转轴402,延伸夹板8的端部设有让转轴402插入的轴孔801,该轴孔801在延伸夹板8的侧面上形成让转轴402通过的开口且该开口的宽度尺寸小于转轴402的直径,转轴402通过该开口进入轴孔801中,使得延伸夹板8与桡侧夹板4不会自行脱离,提高可靠性。桡侧夹板4包括夹板本体401和设置于夹板本体401上的转轴402,转轴402的轴线与夹板本体40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夹板本体401为从人体小臂处开始延伸至人体手部的大拇指处,转轴402是在夹板本体401的一侧与夹板本体401的侧面固定连接,夹板本体401为直条板形的夹板,夹板本体401采用聚塑酯合金制作,而且夹板本体401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夹板本体4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宽度最大的部位,夹板本体40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为宽度最小的部位,夹板本体401的宽度最大的端部对应于人体桡骨中下段,夹板本体401的宽度最小的端部对应于第一掌骨近端。转轴402设置在夹板本体401的宽度最小的端部处,延伸夹板8朝向夹板本体401的外侧延伸且延伸夹板8延伸至大拇指的远端位置处,延伸夹板8为圆弧形,延伸夹板8的轴线与其旋转中心线相平行,延伸夹板8与大拇指的表面贴合,以顺应第一掌骨的生物形态,可顺应拇指外展弧度调节外固定,适应性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如图17所示,夹板本体401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为在夹板本体401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透气孔设置多个。如图19所示,延伸夹板8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为在延伸夹板8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透气孔设置多个。
如图1、图3至图7所示,背侧夹板6包括用于在手背侧固紧到人体手部上的背侧第一夹板段601、与背侧第一夹板段601连接的背侧第二夹板段602和用于固紧到人体手臂上且与背侧第二夹板段602连接的背侧第三夹板段603,背侧第二夹板段602位于背侧第一夹板段601和背侧第三夹板段603之间且背侧第一夹板段601通过背侧第二夹板段602与背侧第三夹板段603固定连接成一体。背侧第一夹板段601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背侧第二夹板段602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背侧第三夹板段603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背侧第一夹板段6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宽度最大的部位,背侧第一夹板段60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为宽度最小的部位,背侧第二夹板段60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宽度最大的部位,背侧第二夹板段602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为宽度最小的部位,背侧第三夹板段60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宽度最大的部位,背侧第三夹板段603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为宽度最小的部位。背侧第三夹板段603为从人体小臂处开始延伸至人体腕关节处,背侧第二夹板段602为从人体腕关节处开始延伸至人体手部背侧,背侧第一夹板段601为从人体手部背侧开始延伸至手指的远端位置处,背侧第一夹板段601的宽度尺寸最大的一端与背侧第二夹板段602的宽度尺寸最大的一端固定连接,背侧第二夹板段602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一端与背侧第三夹板段603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一端固定连接,这样可以顺应人体小臂和手部的生物形态,适应性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如图1、图3至图7所示,背侧夹板6的的材质为聚树脂改性材料,背侧第一夹板段601、背侧第二夹板段602和背侧第三夹板段603为沿背侧夹板6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背侧第二夹板段602和背侧第三夹板段603的厚度大于背侧第一夹板段601的厚度,背侧第二夹板段602和背侧第三夹板段603的厚度大小相同,背侧第一夹板段601的宽度大于背侧第三夹板段603的宽度,背侧第三夹板段603的长度大于背侧第一夹板段601和背侧第二夹板段602的长度。
作为优选的,如图3至图7所示,背侧第三夹板段603为正交各向异性板,正交各向异性板具有以轴向力为主正交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其特征之一,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板的纵轴向弹性变形小于横向弹性变形,纵轴向是指夹板的长度方向,横向是指夹板的宽度方向。其弹性变形物理定义是:材料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构件纵向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大于横向弹性变形的能力,可表现为纵向弹性变形小于横向弹性变形。背侧第三夹板段603具有上平横联606、下平横联607和垂直板608,上平横联606位于相邻两个垂直板608之间且与两个垂直板608的一端连接,下平横联607位于相邻两个垂直板608之间且与两个垂直板608的另一端连接。上平横联606、下平横联607和垂直板608均为沿背侧第三夹板段603的横向并排设有多个,且各个上平横联606、下平横联607和垂直板608均为沿背侧第三夹板段603的轴向延伸设置。背侧第三夹板段603具有第一容置腔610和第二容置腔611,第一容置腔610由上平横联606和与上平横联606连接的相邻两个垂直板608包围形成,第二容置腔611由下平横联607和与下平横联607连接的相邻两个垂直板608包围形成,第一容置腔610和第二容置腔611的开口方向相反。背侧第三夹板段603还包括位于两侧边缘且与垂直板608连接的唇边板609,唇边板609为朝向两外侧延伸的弧形板,两个唇边板609分别与一个垂直板608固定连接。背侧第三夹板段603具有两个第二容置腔611,其中一个第二容置腔611中设有第一支撑梁604,另一个第二容置腔611中设有第二支撑梁605,第一支撑梁604设置于上平横联606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第二支撑梁605设置于上平横联606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第一支撑梁604与垂直板608和下平横联607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梁604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块状结构,第一支撑梁604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一支撑梁604的长度方向为沿下平横联607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设置第一支撑梁604,可以增加夹板的杆轴支撑力。上平横联606位于第一支撑梁604和第二支撑梁605之间,第二支撑梁605与垂直板608和下平横联607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梁605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块状结构,第二支撑梁605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二支撑梁605的长度方向为沿下平横联607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各个第二支撑梁605分别与一个第一支撑梁604处于与背侧第三夹板段603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设置第二支撑梁605,可以增加夹板的杆轴支撑力。背侧第三夹板段603上设有透气孔612,透气孔612为在背侧第三夹板段603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透气孔612设置多个,透气孔612的设置可增强透气性,提高外固定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的,如图3至图7所示,背侧第二夹板段602为正交各向异性板,正交各向异性板具有以轴向力为主正交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其特征之一,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板的纵轴向弹性变形小于横向弹性变形,纵轴向是指夹板的长度方向,横向是指夹板的宽度方向。其弹性变形物理定义是:材料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构件纵向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大于横向弹性变形的能力,可表现为纵向弹性变形小于横向弹性变形。背侧第二夹板段602具有上平横联606、下平横联607和垂直板608,上平横联606位于相邻两个垂直板608之间且与两个垂直板608的一端连接,下平横联607位于相邻两个垂直板608之间且与两个垂直板608的另一端连接。上平横联606、下平横联607和垂直板608均为沿背侧第二夹板段602的横向并排设有多个,且各个上平横联606、下平横联607和垂直板608均为沿背侧第二夹板段602的轴向延伸设置。背侧第二夹板段602具有第一容置腔610和第二容置腔611,第一容置腔610由上平横联606和与上平横联606连接的相邻两个垂直板608包围形成,第二容置腔611由下平横联607和与下平横联607连接的相邻两个垂直板608包围形成,第一容置腔610和第二容置腔611的开口方向相反。背侧第二夹板段602还包括位于两侧边缘且与垂直板608连接的唇边板609,唇边板609为朝向两外侧延伸的弧形板,两个唇边板609分别与一个垂直板608固定连接。背侧第二夹板段602上设有透气孔612,透气孔612为在背侧第二夹板段602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透气孔612设置多个,透气孔612的设置可增强透气性,提高外固定的舒适性。
如图3所示,背侧第一夹板段601上设有透气孔612,透气孔612为在背侧第一夹板段601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透气孔612设置多个,透气孔612的设置可增强透气性,提高外固定的舒适性。背侧第一夹板段601是横截面(该横截面为与背侧第一夹板段60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为圆弧形的结构,这样可以顺应人体手部的生物形态,适应性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如图1、图8至图12所示,掌侧夹板7包括用于在手掌侧固紧到人体手部上的掌侧第一夹板段701和掌侧第二夹板段702以及用于固紧到人体手臂上且与掌侧第二夹板段702连接的掌侧第三夹板段703,掌侧第二夹板段702与掌侧第一夹板段701固定连接,掌侧第二夹板段702位于掌侧第一夹板段701和掌侧第三夹板段703之间且掌侧第一夹板段701通过掌侧第二夹板段702与掌侧第三夹板段703固定连接成一体。掌侧第一夹板段701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掌侧第二夹板段702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掌侧第三夹板段703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掌侧第一夹板段7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宽度最大的部位,掌侧第一夹板段70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为宽度最小的部位,掌侧第二夹板段70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宽度最大的部位,掌侧第二夹板段702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为宽度最小的部位,掌侧第三夹板段70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宽度最大的部位,掌侧第三夹板段703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为宽度最小的部位。掌侧第三夹板段703为从人体小臂处开始延伸至人体腕关节处,掌侧第二夹板段702为从人体腕关节处开始延伸至人体手掌处,掌侧第一夹板段701为从人体手掌处开始延伸至手指的远端位置处,掌侧第一夹板段701的宽度尺寸最大的一端与掌侧第二夹板段702的宽度尺寸最大的一端固定连接,掌侧第二夹板段702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一端与掌侧第三夹板段703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一端固定连接,这样可以顺应人体小臂和手部的生物形态,适应性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如图1、图8至图12所示,掌侧夹板7的材质为聚塑酯合金,掌侧第一夹板段701、掌侧第二夹板段702和掌侧第三夹板段703为沿掌侧夹板7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掌侧第二夹板段702和掌侧第三夹板段703的厚度大于掌侧第一夹板段701的厚度,掌侧第二夹板段702和掌侧第三夹板段703的厚度大小相同,掌侧第一夹板段701的宽度大于掌侧第三夹板段703的宽度,掌侧第三夹板段703的长度大于掌侧第一夹板段701和掌侧第二夹板段702的长度。
作为优选的,如图8至图10所示,掌侧第三夹板段703为正交各向异性板,正交各向异性板具有以轴向力为主正交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其特征之一,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板的纵轴向弹性变形小于横向弹性变形,纵轴向是指夹板的长度方向,横向是指夹板的宽度方向。其弹性变形物理定义是:材料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构件纵向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大于横向弹性变形的能力,可表现为纵向弹性变形小于横向弹性变形。掌侧第三夹板段703具有上平横联706、下平横联707和垂直板708,上平横联706位于相邻两个垂直板708之间且与两个垂直板708的一端连接,下平横联707位于相邻两个垂直板708之间且与两个垂直板708的另一端连接。上平横联706、下平横联707和垂直板708均为沿掌侧第三夹板段703的横向并排设有多个,且各个上平横联706、下平横联707和垂直板708均为沿掌侧第三夹板段703的轴向延伸设置。掌侧第三夹板段703具有第一容置腔710和第二容置腔711,第一容置腔710由上平横联706和与上平横联706连接的相邻两个垂直板708包围形成,第二容置腔711由下平横联707和与下平横联707连接的相邻两个垂直板708包围形成,第一容置腔710和第二容置腔711的开口方向相反。掌侧第三夹板段703还包括位于两侧边缘且与垂直板708连接的唇边板709,唇边板709为朝向两外侧延伸的弧形板,两个唇边板709分别与一个垂直板708固定连接。掌侧第三夹板段703具有两个第二容置腔711,其中一个第二容置腔711中设有第一支撑梁704,另一个第二容置腔711中设有第二支撑梁705,第一支撑梁704设置于上平横联706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第二支撑梁705设置于上平横联706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第一支撑梁704与垂直板708和下平横联707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梁704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块状结构,第一支撑梁704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一支撑梁704的长度方向为沿下平横联707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设置第一支撑梁704,可以增加夹板的杆轴支撑力。上平横联706位于第一支撑梁704和第二支撑梁75之间,第二支撑梁705与垂直板708和下平横联707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梁705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块状结构,第二支撑梁705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二支撑梁705的长度方向为沿下平横联707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各个第二支撑梁705分别与一个第一支撑梁704处于与掌侧第三夹板段703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设置第二支撑梁705,可以增加夹板的杆轴支撑力。掌侧第三夹板段703上设有透气孔712,透气孔712为在掌侧第三夹板段703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透气孔712设置多个,透气孔712的设置可增强透气性,提高外固定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的,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掌侧第二夹板段702为正交各向异性板,正交各向异性板具有以轴向力为主正交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其特征之一,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板的纵轴向弹性变形小于横向弹性变形,纵轴向是指夹板的长度方向,横向是指夹板的宽度方向。其弹性变形物理定义是:材料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构件纵向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大于横向弹性变形的能力,可表现为纵向弹性变形小于横向弹性变形。掌侧第二夹板段702具有上平横联706、下平横联707和垂直板708,上平横联706位于相邻两个垂直板708之间且与两个垂直板708的一端连接,下平横联707位于相邻两个垂直板708之间且与两个垂直板708的另一端连接。上平横联706、下平横联707和垂直板708均为沿掌侧第二夹板段702的横向并排设有多个,且各个上平横联706、下平横联707和垂直板708均为沿掌侧第二夹板段702的轴向延伸设置。掌侧第二夹板段702具有第一容置腔710和第二容置腔711,第一容置腔710由上平横联706和与上平横联706连接的相邻两个垂直板708包围形成,第二容置腔711由下平横联707和与下平横联707连接的相邻两个垂直板708包围形成,第一容置腔710和第二容置腔711的开口方向相反。掌侧第二夹板段702还包括位于两侧边缘且与垂直板708连接的唇边板709,唇边板709为朝向两外侧延伸的弧形板,两个唇边板709分别与一个垂直板708固定连接。掌侧第二夹板段702上设有透气孔712,透气孔712为在掌侧第二夹板段702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透气孔712设置多个,透气孔712的设置可增强透气性,提高外固定的舒适性。
如图8所示,掌侧第一夹板段701上设有透气孔712,透气孔712为在掌侧第一夹板段701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透气孔712设置多个,透气孔712的设置可增强透气性,提高外固定的舒适性。掌侧第一夹板段701是横截面(该横截面为与掌侧第一夹板段70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为圆弧形的结构,这样可以顺应人体手部的生物形态,适应性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如图8和图9所示,作为优选的,掌侧第二夹板段702为圆弧形,掌侧第二夹板段702是横截面(该横截面为与掌侧第二夹板段70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与掌侧第二夹板段702的宽带方向的截面)呈圆弧形的结构,掌侧第二夹板段702朝向掌侧第三夹板段703的厚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且掌侧第二夹板段702和掌侧第一夹板段701为与掌侧第三夹板段703的同一侧,这样可以顺应人体手部掌心处的生物形态,适应性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如图1、图13至图15所示,尺侧夹板5包括用于固紧到人体手部的小指上的尺侧第一夹板段501、用于在尺侧固紧到人体手部上且与尺侧第一夹板段501连接的尺侧第二夹板段502以及用于固紧到人体小臂上且与尺侧第二夹板段502连接的尺侧第三夹板段503,尺侧第二夹板段502位于尺侧第一夹板段501和尺侧第三夹板段503之间且尺侧第二夹板段502与尺侧第一夹板段501固定连接,尺侧第一夹板段501通过尺侧第二夹板段502与尺侧第三夹板段503固定连接成一体。尺侧第一夹板段501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不变的,尺侧第二夹板段502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不变的,尺侧第三夹板段503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尺侧第三夹板段50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宽度最大的部位,尺侧第三夹板段503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为宽度最小的部位。尺侧第三夹板段503为从人体小臂处开始延伸至人体腕关节处,尺侧第二夹板段502为从人体腕关节处开始延伸至人体手部的小指处,尺侧第一夹板段501为从人体手掌处开始延伸至小指的远端位置处,尺侧第三夹板段503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一端与尺侧第二夹板段502的一端固定连接,这样可以顺应人体小臂和手部的生物形态,适应性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如图1、图13至图15所示,尺侧夹板5的材质为聚塑酯合金,尺侧第一夹板段501、尺侧第二夹板段502和尺侧第三夹板段503为沿尺侧夹板5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尺侧第一夹板段501、尺侧第二夹板段502和尺侧第三夹板段503的厚度大小相同,尺侧第一夹板段501的宽度小于尺侧第三夹板段503的最大宽度,尺侧第三夹板段503的长度大于尺侧第一夹板段501和尺侧第二夹板段502的长度。
作为优选的,图13至图15所示,尺侧第三夹板段503为正交各向异性板,正交各向异性板具有以轴向力为主正交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其特征之一,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板的纵轴向弹性变形小于横向弹性变形,纵轴向是指夹板的长度方向,横向是指夹板的宽度方向。其弹性变形物理定义是:材料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构件纵向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大于横向弹性变形的能力,可表现为纵向弹性变形小于横向弹性变形。尺侧第三夹板段503具有上平横联506、下平横联507和垂直板508,上平横联506位于相邻两个垂直板508之间且与两个垂直板508的一端连接,下平横联507位于相邻两个垂直板508之间且与两个垂直板508的另一端连接。上平横联506、下平横联507和垂直板508均为沿尺侧第三夹板段503的横向并排设有多个,且各个上平横联506、下平横联507和垂直板508均为沿尺侧第三夹板段503的轴向延伸设置。尺侧第三夹板段503具有第一容置腔504和第二容置腔505,第一容置腔504由上平横联506和与上平横联506连接的相邻两个垂直板508包围形成,第二容置腔505由下平横联507和与下平横联507连接的相邻两个垂直板508包围形成,第一容置腔504和第二容置腔505的开口方向相反。尺侧第三夹板段503还包括位于两侧边缘且与垂直板508连接的唇边板509,唇边板509为朝向两外侧延伸的弧形板,两个唇边板509分别与一个垂直板508固定连接,尺侧第三夹板段503具有一个第一容置腔504和两个第二容置腔505,第一容置腔504位于两个第二容置腔505之间。尺侧第三夹板段503上设有透气孔510,透气孔510为在尺侧第三夹板段503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透气孔510设置多个,透气孔510的设置可增强透气性,提高外固定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的,图13至图16所示,尺侧第一夹板段501和尺侧第二夹板段502均为正交各向异性板,正交各向异性板具有以轴向力为主正交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其特征之一,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板的纵轴向弹性变形小于横向弹性变形,纵轴向是指夹板的长度方向,横向是指夹板的宽度方向。其弹性变形物理定义是:材料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构件纵向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大于横向弹性变形的能力,可表现为纵向弹性变形小于横向弹性变形。尺侧第一夹板段501和尺侧第二夹板段502均具有上平横联506、下平横联507和垂直板508,上平横联506位于相邻两个垂直板508之间且与两个垂直板508的一端连接,下平横联507位于相邻两个垂直板508之间且与两个垂直板508的另一端连接。上平横联506、下平横联507和垂直板508均为沿尺侧第一夹板段501(或尺侧第二夹板段502)的横向并排设有多个,且各个上平横联506、下平横联507和垂直板508均为沿尺侧第一夹板段501(或尺侧第二夹板段502)的轴向延伸设置。尺侧第一夹板段501和尺侧第二夹板段502还均具有第一容置腔504和第二容置腔505,第一容置腔504由上平横联506和与上平横联506连接的相邻两个垂直板508包围形成,第二容置腔505由下平横联507和与下平横联507连接的相邻两个垂直板508包围形成,第一容置腔504和第二容置腔505的开口方向相反。尺侧第一夹板段501和尺侧第二夹板段502还均包括位于两侧边缘且与垂直板508连接的唇边板509,唇边板509为朝向两外侧延伸的弧形板,两个唇边板509分别与一个垂直板508固定连接。尺侧第一夹板段501和尺侧第二夹板段502均具有一个第一容置腔504和两个第二容置腔505,第一容置腔504位于两个第二容置腔505之间。尺侧第一夹板段501和尺侧第二夹板段502上均设有透气孔510,透气孔510为分别在尺侧第一夹板段501和尺侧第二夹板段502还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透气孔510设置多个,透气孔510的设置可增强透气性,提高外固定的舒适性。
如图13和图14所示,尺侧第二夹板段502为圆弧形,尺侧第二夹板段502是横截面(该横截面为与尺侧第二夹板段50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与尺侧第二夹板段502的宽带方向的截面)呈圆弧形的结构,尺侧第二夹板段502朝向尺侧第三夹板段503的厚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且尺侧第二夹板段502和尺侧第一夹板段501为与尺侧第三夹板段503的同一侧,这样可以顺应人体手部尺侧处的生物形态,适应性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掌板3采用弹性体材料制成,包掌板3可以弯曲,包掌板3具有一定的弹性,包掌板3包括用于固紧到人体手部的手掌上的主包裹部301、用于固紧到人体手部的手指上的包裹带部303以及与主包裹部301和包裹带部303连接的连接部302,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和背侧夹板6位于主包裹部301的内侧且与主包裹部301连接。包掌板3的主包裹部301与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和背侧夹板6连接,主包裹部301具有多个滑槽,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和背侧夹板6具有嵌入滑槽中的凸起,滑槽的长度大于凸起的尺寸,便于调节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和背侧夹板6的位置。包裹带部303具有一定的长度,包裹带部303具有让第一束带1穿过的束带过孔305,束带过孔305为在包裹带部303上贯穿设置的通孔,束带过孔305在包裹带部303上设置多个且所有束带过孔305在包裹带部303上为沿包裹带部303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束带1依次穿过各个束带过孔305,以将包裹带部303及桡侧夹板4、掌侧夹板7和背侧夹板6绑缚到人体手部上的除大拇指外的所有手指部位处。主包裹部301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主包裹部301的宽带方向与包裹带部303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主包裹部301的宽度小于包裹带部303的长度,包裹带部303通过一个第一束带1固紧到人体手部上,主包裹部301通过另外的第一束带1固紧到人体手部上且主包裹部301至少通过一个第一束带1固紧到人体手部上。使用时,第一束带1将主包裹部301、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掌侧夹板7和背侧夹板6绑缚到人体手部上,主包裹部301弯曲成U形,桡侧夹板4、尺侧夹板5和背侧夹板6位于主包裹部301和包裹带部303的内侧,主包裹部301为从人体小臂处开始延伸至人体腕关节处,包掌板3整体可包裹人体的腕掌关节和掌骨。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部302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长度,在包掌板3平铺展开后,连接部302的宽度方向与主包裹部301的宽度方向相平行,在包掌板3的长度方向,连接部302位于包裹带部303和主包裹部301之间,连接部30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主包裹部301固定连接,连接部302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包裹带部303固定连接。连接部302的宽度小于主包裹部301的宽度和包裹带部303的长度,连接部302的宽度小于主包裹部301的宽度和包裹带部303的长度,连接部302是在主包裹部30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之间的部位处与主包裹部301固定连接,连接部302是在包裹带部30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之间的部位处与包裹带部303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连接部302的两侧边缘为圆弧形,在连接部302的宽度方向上,连接部302的一侧边缘为圆弧形,连接部302的另一侧边缘也为圆弧形,这两个圆弧形的侧边缘位于主包裹部301和包裹带部303之间,这样可以顺应人体手部尺侧处的生物形态,适应性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作为优选的,背侧夹板6上设有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背侧内衬垫,背侧内衬垫夹在背侧夹板6与人体皮肤之间,背侧内衬垫用于避免背侧夹板6直接接触到人体皮肤,背侧内衬垫采用弹性体材料制成。背侧内衬垫主要是由横向内衬条和纵向内衬条连接而成,横向内衬条设置多个,纵向内衬条至少设置一个,所有横向内衬条为沿纵向内衬条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横向内衬条的长度方向与背侧夹板6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纵向内衬条的长度方向与背侧夹板6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有纵向内衬条为沿横向内衬条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相邻两个横向内衬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相邻两个纵向内衬条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距,形成的背侧内衬垫为透气性好的通透结构,使得背侧内衬垫具有多个透气孔,提高舒适性。而且背侧内衬垫的面积稍大于背侧夹板6的面积,背侧内衬垫的厚度为2.5-3.5mm,相邻两个横向内衬条之间的间距为1-1.5mm。
作为优选的,尺侧夹板5上设有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尺侧内衬垫,尺侧内衬垫夹在尺侧夹板5与人体皮肤之间,尺侧内衬垫的面积稍大于尺侧夹板5的面积,尺侧内衬垫用于避免尺侧夹板5直接接触到人体皮肤,尺侧内衬垫采用弹性体材料制成。尺侧内衬垫主要是由横向内衬条和纵向内衬条连接而成,横向内衬条设置多个,纵向内衬条至少设置一个,所有横向内衬条为沿纵向内衬条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横向内衬条的长度方向与尺侧夹板5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纵向内衬条的长度方向与尺侧夹板5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有纵向内衬条为沿横向内衬条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相邻两个横向内衬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相邻两个纵向内衬条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距,形成的尺侧内衬垫为透气性好的通透结构,使得尺侧内衬垫具有多个透气孔,提高舒适性。
作为优选的,桡侧夹板4上设有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桡侧内衬垫,桡侧内衬垫夹在桡侧夹板4与人体皮肤之间,桡侧内衬垫的面积稍大于桡侧夹板4的面积,桡侧内衬垫用于避免桡侧夹板4直接接触到人体皮肤,桡侧内衬垫采用弹性体材料制成。桡侧内衬垫主要是由横向内衬条和纵向内衬条连接而成,横向内衬条设置多个,纵向内衬条至少设置一个,所有横向内衬条为沿纵向内衬条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横向内衬条的长度方向与桡侧夹板4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纵向内衬条的长度方向与桡侧夹板4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有纵向内衬条为沿横向内衬条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相邻两个横向内衬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相邻两个纵向内衬条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距,形成的桡侧内衬垫为透气性好的通透结构,使得桡侧内衬垫具有多个透气孔,提高舒适性。
如图21至图23所示,作为优选的,掌侧夹板7上设有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掌侧内衬垫,掌侧内衬垫夹在掌侧夹板7与人体皮肤之间,掌侧内衬垫的面积稍大于掌侧夹板7的面积,掌侧内衬垫用于避免掌侧夹板7直接接触到人体皮肤,掌侧内衬垫采用弹性体材料制成。掌侧内衬垫主要是由横向内衬条10和纵向内衬条9连接而成,横向内衬条10设置多个,纵向内衬条9至少设置一个,所有横向内衬条10为沿纵向内衬条9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横向内衬条10的长度方向与掌侧夹板7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纵向内衬条9的长度方向与掌侧夹板7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有纵向内衬条9为沿横向内衬条10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相邻两个横向内衬条1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相邻两个纵向内衬条9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距,形成的掌侧内衬垫为透气性好的通透结构,使得掌侧内衬垫具有多个透气孔,提高舒适性。掌侧内衬垫上设有小鱼际凸起11和大鱼际凸起12,小鱼际凸起11和大鱼际凸起12朝向掌侧内衬垫的外侧伸出,小鱼际凸起11用于在人体手部的小鱼际位置处与人体手部接触,大鱼际凸起12用于在人体手部的大鱼际位置处与人体手部接触,目的是避免人体腕管内神经血管受压,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腕掌关节骨折外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包覆人体手部的包掌板、桡侧夹板、尺侧夹板、背侧夹板、掌侧夹板、用于将包掌板、桡侧夹板、尺侧夹板、背侧夹板和掌侧夹板固紧到人体手部上的第一束带以及设置于桡侧夹板上且用于固紧到人体手部的大拇指上的延伸夹板,桡侧夹板、尺侧夹板和背侧夹板位于包掌板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桡侧夹板、尺侧夹板和背侧夹板与所述包掌板连接,桡侧夹板与尺侧夹板为相对布置,背侧夹板与所述掌侧夹板为相对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夹板与所述桡侧夹板为转动连接,延伸夹板通过第二束带固紧到人体手部的大拇指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侧夹板包括用于在手背侧固紧到人体手部上的背侧第一夹板段、与背侧第一夹板段连接的背侧第二夹板段和用于固紧到人体手臂上且与背侧第二夹板段连接的背侧第三夹板段,背侧第二夹板段位于背侧第一夹板段和背侧第三夹板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侧第一夹板段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背侧第二夹板段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背侧第三夹板段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背侧第一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大的一端与背侧第二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大的一端连接,背侧第二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一端与背侧第三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一端连接,背侧第二夹板段和背侧第三夹板段为正交各向异性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掌侧夹板包括用于在手掌侧固紧到人体手部上的掌侧第一夹板段和掌侧第二夹板段以及用于固紧到人体手臂上且与掌侧第二夹板段连接的掌侧第三夹板段,掌侧第二夹板段位于掌侧第一夹板段和掌侧第三夹板段之间且掌侧第二夹板段与掌侧第一夹板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掌侧第一夹板段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掌侧第二夹板段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掌侧第三夹板段的宽度尺寸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掌侧第一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大的一端与掌侧第二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大的一端连接,掌侧第二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一端与掌侧第三夹板段的宽度尺寸最小的一端连接,掌侧第二夹板段和掌侧第三夹板段为正交各向异性板,掌侧第二夹板段为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尺侧夹板包括用于固紧到人体手部的小指上的尺侧第一夹板段、用于在尺侧固紧到人体手部上且与尺侧第一夹板段连接的尺侧第二夹板段以及用于固紧到人体小臂上且与尺侧第二夹板段连接的尺侧第三夹板段,尺侧第二夹板段为圆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掌板包括用于固紧到人体手部的手掌上的主包裹部、用于固紧到人体手部的手指上的包裹带部以及与主包裹部和包裹带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桡侧夹板、尺侧夹板和背侧夹板位于主包裹部的内侧且与主包裹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主包裹部的宽度和所述包裹带部的长度,连接部的两侧边缘为圆弧形。
CN201820780366.9U 2018-05-24 2018-05-24 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Active CN208926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0366.9U CN208926747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0366.9U CN208926747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26747U true CN208926747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14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80366.9U Active CN208926747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267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2816A (zh) * 2018-05-24 2018-10-16 芜湖普敦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2816A (zh) * 2018-05-24 2018-10-16 芜湖普敦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CN108652816B (zh) * 2018-05-24 2024-01-12 芜湖普敦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0286B1 (en) Preformed member having raised contact feature and wrist brace using same
US5772620A (en) Hand and wrist joint orthosis
US6293918B1 (en) Adjustable splint
US6730053B1 (en) Wrist bandage
US10350105B2 (en) Wrist-hand-finger orthosis
CN108013960A (zh) 手指牵引复位固定一体化夹板
CN208926747U (zh) 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CN204766079U (zh) 腕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
CN108836604A (zh) 一种掌骨骨折复位固定装置
US9066787B1 (en) Laterally applied orthosis
US6988998B1 (en) Dynamic dorsal-blocking adjustable splint
CN104510555B (zh) 针对手部疾患的有限制动支具
CN204765856U (zh) 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
CN108652816A (zh) 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CN213406479U (zh) 一种用于掌骨骨折的牵引固定装置
CN200960195Y (zh) 锤状指t形外固定器
CN209361023U (zh) 上肢体位约束垫
CN210185796U (zh) 一种骨折固定器具
CN211300579U (zh) 一种固定夹板
CN205339255U (zh) 一种手指外固定夹板
CN104688400B (zh)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手部尺偏畸形矫正弹力夹板护具
CN211131597U (zh) 一种前臂抗旋转动力支具
CN208892881U (zh) 一种第一掌骨基底部固定器
CN214157639U (zh) 一种新型治疗腱性锤状指装置
CN204379514U (zh) 针对手部疾患的有限制动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