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5856U - 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 - Google Patents
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65856U CN204765856U CN201520231928.0U CN201520231928U CN204765856U CN 204765856 U CN204765856 U CN 204765856U CN 201520231928 U CN201520231928 U CN 201520231928U CN 204765856 U CN204765856 U CN 2047658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plate
- front side
- elbow
- elbow joint
- upper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包括:一个后托夹板和一个前侧夹板,二者分别包括上臂部、肘部和前臂部,该后托夹板的上臂部与前臂部的中轴线于肘部处相交形成一个凸向背侧的夹角α,该前侧夹板的上臂部与前臂部的中轴线于肘部处相交形成一个凸向背侧的夹角β,该两个夹角α、β符合人体肘关节处于功能位时的屈曲角度,该后托夹板及前侧夹板各处的横向断面呈弧形,在体时,该后托夹板的上臂部位于上臂的后侧,前侧夹板的上臂部位于上臂的前侧,该后托夹板的前臂部位于前臂的背侧,前侧夹板的前臂部位于前臂的掌侧。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肘部韧带损伤、肘部骨折及脱位的外固定治疗、肘部骨折的术后制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固定支具,尤其是一种用于肘部韧带损伤、肘部骨折及脱位的外固定治疗、肘部骨折术后制动的支具结构。
背景技术
肘关节的屈伸使人类的手能够远近自如地移动,这种杠杆作用对手功能的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肘关节仅能围绕单一的轴做屈伸运动,但肘部骨折如影响到肘关节的屈伸活动或/和前臂的旋转功能,从而对手功能的发挥起到不利影响。常见的肘关节附近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骨折、髁间骨折、内上髁骨折、外上髁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尺骨冠状骨折以及桡骨头骨折等。这些骨折以不稳定骨折与累及关节面者居多,大多数有手术指征,需要切开复位,而且术后一般仍需辅以石膏外固定,但肘关节上下关节面接触弧度大,吻合较紧密,在损伤后特别容易产生粘连、挛缩和活动障碍。所以肘部创伤、骨折、脱位后的制动期应尽可能短,并要尽可能固定于功能位。同时应尽早的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争取恢复至接近满幅度活动度的程度,同时还需要进行上臂与前臂各肌群的肌力训练,包括等张练习、抗阻练习与等速练习。肘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主动练习为主,通常的方法为:每天定时去除外固定,由健肢或医务人员托住肘部和前臂,小心地进行关节屈伸主动练习,使运动时患肢不承受重力负荷,练习后继续外固定。
然而,对于石膏外固定装置而言,尽管它具有坚硬,不易变形、松散,可塑性良好,能够与肢体表面匹配,固定可靠,便于运输、转移、处理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下列缺点:
①操作复杂,作业时间长,操作手法和熟练度不同则效果也不尽相同,还容易错过早期有效抢救治疗的时间;
②石膏的制作过程中,石膏粉有外溢隐患,对操作者及患者的皮肤有一定损伤;
③石膏含水量多,干燥凝固慢,自重大,如上肢固定加重了悬垂质量,造成患者的不适,还可能会引起不可预期的分离移位;
④石膏密封性强,透气性差,不仅会导致患者的体感不适,还易引起厌氧菌生长,造成皮肤过敏、感染等;
⑤不易观察皮肤及伤口情况,减张力差,膏体凝固后若肢体继续肿胀,则有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可能;塑形时间长,导致骨折移位的风险较高;
⑥缺乏抗水性、射线穿透性及透气性,舒适度较差;
⑦传统石膏绷带一经打开后,剩余石膏在短时间内凝固,造成浪费;
⑧需要专业人士操作,患者不能自行处理,如遇体感不适或固定装置移位等情况时,亦需到医院处理,给患者带来不便的同时也浪费了医疗资源;
⑨由于患者在进行恢复性训练时,需要每天拆除外固定,并于练习后再恢复外固定,石膏固定装置非常不利于患者进行恢复性训练,不利于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用于肘部韧带损伤、肘部骨折及脱位的外固定治疗、肘部骨折术后制动,不仅能够预塑形,降低操作难度和操作时间,患者可自行调整,利于患者进行恢复性训练,还能够实现自适应的调整,能够更好的贴合肢体,实现对肘关节各个部位的良好支撑固定,同时,自适应的调整还能够适应因关节损伤导致的局部肿胀、消肿造成的肢体外形尺寸变化,不会因为对肢体表面压力的变化而引起不适或导致压疮等二次损伤,且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可使患者更舒适,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便于观察伤口恢复情况,且外露于夹板外的伤口更易于恢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
一种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用于肘部韧带损伤、肘部骨折及脱位的外固定治疗、肘部骨折术后制动,其包括:一个后托夹板和一个前侧夹板,该后托夹板及前侧夹板分别包括上臂部、肘部和前臂部,该上臂部与前臂部的连接之处为肘部,该后托夹板的上臂部与前臂部的中轴线于肘部处相交形成一个凸向背侧的夹角α,该前侧夹板的上臂部与前臂部的中轴线于肘部处相交形成一个凸向背侧的夹角β,该两个夹角α、β符合人体肘关节处于功能位时的屈曲角度,该后托夹板及前侧夹板各处的横向断面呈弧形,其中,在体时,当肢体处于前臂旋转中立位时,该后托夹板的上臂部位于上臂的后侧,前侧夹板的上臂部位于上臂的前侧,该后托夹板的前臂部位于前臂的背侧,前侧夹板的前臂部位于前臂的掌侧。
前述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后托夹板和前侧夹板的前臂部大致呈锥形,即远离肘部的一端向肘部处宽度逐渐增大。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后托夹板的近端达上臂的上1/3处,远端达尺骨茎突近端。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后托夹板的肘部内侧设有一个用于包绕和固定肱骨内上髁的第一包绕部。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后托夹板的尺掌侧自远端起沿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上行,包绕肱骨内上髁并向上达至近端。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后托夹板的肘部外侧设有一个用于包绕和固定肱骨外上髁的第二包绕部。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后托夹板的桡背侧自远端起沿桡骨尺侧缘上行包绕肱骨外上髁上行至近端。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后托夹板的上臂部内侧的前侧边缘设有增大的弧度而形成向后侧缩入状。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前侧夹板的近端达上臂的上1/3处,远端达桡骨茎突近端。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前侧夹板的桡掌侧自远端起沿桡侧赤白肉际上行至肘横纹外侧端,再上行至近端。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前侧夹板的尺掌侧自远端沿尺侧赤白肉际上行至肘横纹内侧端,再上行至近端。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约束带,分别缠绕于该后托夹板与前侧夹板的外表面,使该后托夹板与前侧夹板分别固定于骨折及损伤肢体的后侧及前侧;该约束带可根据医疗需要选用具有弹性的弹性粘扣带和/或不具有弹性的带粘扣的尼龙带。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后托夹板和前侧夹板的外表面设有数个魔术贴,魔术贴的刺面与该约束带表面的粘扣相结合形成固定。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后托夹板和该前侧夹板为低温高分子材料所制成。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两个夹角α、β分别为90°。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后托夹板和前侧夹板设有数个透气孔。
前述任一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医疗需求约束带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弹性粘扣带和/或不具有弹性的带粘扣的尼龙带缠绕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支具的夹板为预塑形结构,能够降低治疗中的操作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因操作人员操作水平、操作手法、经验、熟练度等个体差异,均能够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
2、本实用新型支具能够在降低操作难度的同时节省时间,加快治疗的速度,既可以节约患者的时间,减少操作过程中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不适,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节约医生的宝贵时间,避免医疗资源的无谓浪费;
3、本实用新型支具的预塑形夹板独特的塑形形状,与肢体表面形态相互匹配,并通过设置后托夹板和前侧夹板,进一步提高了对肢体的固定效果,更能够有效达到固定骨折肢体的效能,尤其是肘部可以实现对肘关节部位的有效固定;
4、本实用新型支具能够实现自适应的调整,更好的贴合肢体,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相近个体间的个体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对肘关节各个部位的良好支撑固定;
5、本实用新型支具自适应的调整还能够适应因关节损伤导致的肢体肿胀、消肿导致的肢体外形尺寸的变化,不会因为造成对肢体表面压力的过大变化,并进而减少由此引起的不适或导致压疮等二次损伤的可能;
6、本实用新型支具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在使患者更舒适的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7、本实用新型支具的约束带通过选用具有弹性的弹性粘扣带或不具有弹性的带粘扣的尼龙带的设置,使得既可以提高固定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与魔术贴的配合设置,使得在患者感觉不适时,可以自行进行简单的调整;
8、本实用新型支具便于拆装,有利于医生对患者伤口及皮肤的观察,便于及时发现各种症状,同时,由于操作难度较低,患者可自行拆装,便于患者进行恢复性训练,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9、本实用新型支具尤其适用于肘部韧带损伤、肘部骨折及脱位的外固定治疗、肘部骨折术后制动;
10、本实用新型支具结构简单,取材容易,具有极大的医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施行了融合术的肘关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左侧肢体后托夹板的前侧视图(未示出衬垫);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左侧肢体后托夹板的内侧视图(未示出魔术贴、弹性粘扣带或带粘扣的尼龙带);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左侧肢体前侧夹板的前侧视图(未示出弹性粘扣带或带粘扣的尼龙带);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左侧肢体前侧夹板的内侧视图(未示出魔术贴、弹性粘扣带或带粘扣的尼龙带);
图6是本实用新型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的外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一个实施例的内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的层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后托夹板1、透气孔10、上臂部11、肘部12、前臂部13、第一包绕部14、第二包绕部15、向后侧缩入状的边缘16、魔术贴17、夹角α、前侧夹板2、透气孔20、上臂部21、肘部22、前臂部23、魔术贴27、夹角β、约束带3、粘扣31、衬垫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结合图1,参见图2至图7,本实用新型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用于肘部韧带损伤、肘部骨折及脱位的外固定治疗、肘部骨折术后制动,其包括:一个后托夹板1、一个前侧夹板2、至少一个约束带3和衬垫4。
该后托夹板1和该前侧夹板2为低温高分子材料所制成。例如可以是软化温度为50℃至70℃的低温高分子材料。优选为在50℃至70℃的水中浸泡2-5分钟即可软化达到塑形需求的低温高分子材料。使得能够实现对其形状的再次调整(例如可以在需要时通过简单的加热使其局部软化,再对其进行塑形的调整),使得能够更好的贴合肢体,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相近个体间的个体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对肘关节各个部位的良好支撑固定。且其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在使患者更舒适的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该后托夹板1和前侧夹板2的四周边缘为抹边结构。
该后托夹板1和前侧夹板2设有数个透气孔10、20,可以进一步提高舒适度,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该后托夹板1和前侧夹板2的内侧设有衬垫4,优选为棉质衬垫4,可以进一步提高舒适度,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该后托夹板1包括上臂部11、肘部12和前臂部13,该上臂部11与前臂部13的连接之处为肘部12,该后托夹板1的上臂部11与前臂部13的中轴线于肘部12处相交形成一个凸向背侧的夹角α,该夹角α符合人体肘关节处于功能位时的屈曲角度(90°),该后托夹板1各处的横向断面呈弧形,其中,在体时,当肢体处于前臂旋转中立位时,该后托夹板1的上臂部11位于上臂的后侧,前臂部13位于前臂的背侧;
该前侧夹板2包括上臂部21、肘部22和前臂部23,该上臂部21与前臂部23的连接之处为肘部22,该前侧夹板2的上臂部21与前臂部23的中轴线于肘部22处相交形成一个凸向背侧的夹角β,该夹角β符合人体肘关节处于功能位时的屈曲角度(90°),该前侧夹板2各处的横向断面呈弧形,其中,在体时,当肢体处于前臂旋转中立位时,该前侧夹板2的上臂部21位于上臂的前侧,前臂部23位于前臂的掌侧。
本实用新型中该后托夹板1及前侧夹板2的该种设置方式可以实现对肢体更好的支撑固定,尤其有利于肘关节固定于功能位时的恢复治疗。
该后托夹板1的近端达上臂的上1/3处,远端达尺骨茎突近端平面。
该后托夹板1的前臂部13大致呈锥形,即远离肘部12的一端向肘部12处宽度逐渐增大。
该后托夹板1的肘部后侧设有一个用于包绕和固定尺骨鹰嘴的尺骨鹰嘴包绕部,该尺骨鹰嘴包绕部于该后托夹板1的外表面观看为进一步凸出于该后托夹板1的外表面的凸起,于该后托夹板1的内表面观看为进一步凹陷于该后托夹板1的内表面的凹陷。
该后托夹板1的肘部内侧设有一个用于包绕和固定肱骨内上髁的第一包绕部14,该第一包绕部14于该后托夹板1的外表面观看为进一步凸出于该后托夹板1的外表面的凸起,于该后托夹板1的内表面观看为进一步凹陷于该后托夹板1的内表面的凹陷。
该后托夹板1的肘部外侧设有一个用于包绕和固定肱骨外上髁的第二包绕部15,该第二包绕部15于该后托夹板1的外表面观看为进一步凸出于该后托夹板1的外表面的凸起,于该后托夹板1的内表面观看为进一步凹陷于该后托夹板1的内表面的凹陷。
该后托夹板1的上臂部11内侧的前侧边缘设有增大的弧度而形成向后侧缩入状的边缘16,以避免对肱动脉的压迫,并且,当肩关节功能位时,可以防止该后托夹板1对胸壁外侧皮肤的卡压,由此使得患者感觉更舒适,并进而有利于伤势的恢复。
本实施例中,该后托夹板1的尺掌侧自远端起沿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上行,包绕肱骨内上髁并向上达至近端;桡背侧自远端起沿桡骨尺侧缘上行包绕肱骨外上髁上行至近端。
该前侧夹板2的近端达上臂的上1/3处,远端达桡骨茎突近端平面。
该前侧夹板2的前臂部23大致呈锥形,即远离肘部22的一端向肘部22处宽度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该前侧夹板2的桡掌侧自远端起沿桡侧赤白肉际上行至肘横纹外侧端,再上行至近端;尺掌侧自远端沿尺侧赤白肉际上行至肘横纹内侧端,再上行至近端。
该前侧夹板2的外表面设有数个魔术贴27,本实施例中为四组,分别设于该后托夹板1的上臂部21近端、上臂部21下1/3、前臂部23上1/3和前臂部23远端。该些魔术贴27可以全部垂直于肢体纵轴设置,也可以将上臂部21近端的一组魔术贴27设置为“八”字形,以使固定效果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约束带3为与魔术贴17、27的组数相对应的四条。
该约束带3设有粘扣31(或朝向肢体的一面为毛面),该约束带3的粘扣31或毛面与魔术贴17、27的刺面相结合固定。
在体时,该约束带3缠绕于该后托夹板1与前侧夹板2的外表面使二者分别固定于骨折及损伤的肢体。
该约束带3可以根据医疗需求采用具有弹性的弹性粘扣带和/或不具有弹性的带粘扣的尼龙带缠绕固定。该后托夹板1与前侧夹板2相邻近的边缘之间设有一定的空隙,并通过该约束带3实现对肢体缠绕松紧度的手动或自动调整。
通常,在固定于肢体时,首先将前臂上1/3处的约束带3固定,再将上臂下1/3处的约束带3固定,之后再固定另外两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远端”、“近端”、“前侧”、“后侧”、“内侧”、“外侧”均以人体解剖中立位为坐标系进行表述,近心为“近端”,远心为“远端”,面朝侧为“前侧”,背朝侧为“后侧”,两腿间为“内侧”,两腿外为“外侧”,“离体”指离开肢体的状态,“在体”指使用于肢体的状态。
Claims (16)
1.一种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用于肘部韧带损伤、肘部骨折及脱位的外固定治疗、肘部骨折术后制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后托夹板和一个前侧夹板,该后托夹板及前侧夹板分别包括上臂部、肘部和前臂部,该上臂部与前臂部的连接之处为肘部,该后托夹板的上臂部与前臂部的中轴线于肘部处相交形成一个凸向背侧的夹角α,该前侧夹板的上臂部与前臂部的中轴线于肘部处相交形成一个凸向背侧的夹角β,该两个夹角α、β符合人体肘关节处于功能位时的屈曲角度,该后托夹板及前侧夹板各处的横向断面呈弧形,其中,在体时,当肢体处于前臂旋转中立位时,该后托夹板的上臂部位于上臂的后侧,前侧夹板的上臂部位于上臂的前侧,该后托夹板的前臂部位于前臂的背侧,前侧夹板的前臂部位于前臂的掌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后托夹板和前侧夹板的前臂部整体呈锥形,即远离肘部的一端向肘部处宽度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后托夹板的近端达上臂的上1/3处,远端达尺骨茎突近端。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后托夹板的肘部内侧设有一个用于包绕和固定肱骨内上髁的第一包绕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后托夹板的尺掌侧自远端起沿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上行,包绕肱骨内上髁并向上达至近端。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后托夹板的肘部外侧设有一个用于包绕和固定肱骨外上髁的第二包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后托夹板的桡背侧自远端起沿桡骨尺侧缘上行包绕肱骨外上髁上行至近端。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后托夹板的上臂部内侧的前侧边缘设有增大的弧度而形成向后侧缩入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前侧夹板的近端达上臂的上1/3处,远端达桡骨茎突近端。
10.如权利要求1、2或9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前侧夹板的桡掌侧自远端起沿桡侧赤白肉际上行至肘横纹外侧端,再上行至近端。
11.如权利要求1、2或9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前侧夹板的尺掌侧自远端沿尺侧赤白肉际上行至肘横纹内侧端,再上行至近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约束带,分别缠绕于该后托夹板与前侧夹板的外表面,使该后托夹板与前侧夹板分别固定于骨折及损伤肢体的后侧及前侧;该约束带可根据医疗需要选用具有弹性的弹性粘扣带和/或不具有弹性的带粘扣的尼龙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后托夹板和前侧夹板的外表面设有数个魔术贴,魔术贴的刺面与该约束带表面的粘扣相结合形成固定。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后托夹板和前侧夹板为低温高分子材料所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两个夹角α、β分别为90°。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该后托夹板和前侧夹板设有数个透气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31928.0U CN204765856U (zh) | 2015-04-16 | 2015-04-16 | 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31928.0U CN204765856U (zh) | 2015-04-16 | 2015-04-16 | 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65856U true CN204765856U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4506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3192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65856U (zh) | 2015-04-16 | 2015-04-16 | 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6585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08993A (zh) * | 2016-06-22 | 2016-11-16 | 类新 | 骨折固定装置 |
CN108635062A (zh) * | 2018-05-24 | 2018-10-12 | 都芳涛 | 一种临床骨外科用股骨小转子固定装置 |
CN110772345A (zh) * | 2019-11-29 | 2020-02-11 | 深圳市微语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骨科手术辅助装置 |
-
2015
- 2015-04-16 CN CN201520231928.0U patent/CN20476585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08993A (zh) * | 2016-06-22 | 2016-11-16 | 类新 | 骨折固定装置 |
CN106108993B (zh) * | 2016-06-22 | 2018-04-17 | 类新 | 骨折固定装置 |
CN108635062A (zh) * | 2018-05-24 | 2018-10-12 | 都芳涛 | 一种临床骨外科用股骨小转子固定装置 |
CN110772345A (zh) * | 2019-11-29 | 2020-02-11 | 深圳市微语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骨科手术辅助装置 |
CN110772345B (zh) * | 2019-11-29 | 2021-01-15 | 段培君 | 一种骨科手术辅助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446556B1 (ko) | 골절고정을 위한 부목겸용 깁스부재 | |
CN205698174U (zh) | 可调节的肘关节固定支具 | |
CN106691660A (zh) | 手指牵引复位固定夹板 | |
CN204765856U (zh) | 肘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 | |
CN204766079U (zh) | 腕关节可调式固定支具 | |
CN203183098U (zh) | 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治疗装置 | |
CN205913436U (zh) | 简易可调式跟腱术后用辅助恢复装置 | |
CN209059562U (zh) | 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 | |
Yu et al. | Contralateral normal C7 nerve transfer after upper arm shorten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total root avulsion of the brachial plexus: a preliminary report | |
CN206315169U (zh) | 一种低温热塑康复支具 | |
CN211300579U (zh) | 一种固定夹板 | |
RU128493U1 (ru) | Крой ортеза | |
CN208259817U (zh) | 一种医用膝关节夹板 | |
CN201422941Y (zh) | 一种用于血友病膝、肘关节畸形的矫正装置 | |
CN204655226U (zh) | 髌骨骨折自适应预塑形夹板 | |
CN209884450U (zh) | 可调式足部多功能固定器 | |
CN209107727U (zh) |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一体化支具 | |
RU89375U1 (ru) | Ортопедический аппарат (экзоскелетон) на верхнюю конечность после межлопаточно-грудной резекции | |
CN219983157U (zh) | 一种方便穿戴的膝关节校正架 | |
CN205515149U (zh) | 新型冰敷带 | |
CN211187702U (zh) | 一种手指伸指肌腱功能康复用外固定支具 | |
CN211131597U (zh) | 一种前臂抗旋转动力支具 | |
CN221712399U (zh) | 上肢固定装置 | |
CN204655222U (zh) | 踝关节中立位自适应预塑型夹板 | |
CN205322461U (zh) | 一种新型医用肘关节接骨固定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