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14180U - 一种剃须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剃须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14180U CN208914180U CN201821259518.7U CN201821259518U CN208914180U CN 208914180 U CN208914180 U CN 208914180U CN 201821259518 U CN201821259518 U CN 201821259518U CN 208914180 U CN208914180 U CN 2089141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piece
- cutter head
- head assembly
- hinge
- mating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ry Shavers And Clip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剃须刀,包括手柄以及设于所述手柄上的刀头组件,所述刀头组件与所述手柄通过可上下移动且可转动的浮动组件连接,所述浮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的固定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刀头组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的浮动旋转结构,所述刀头组件在所述浮动旋转结构带动下浮动时所述刀头组件的底面与所述固定件的顶面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0°‑30°。本实用新型中,在剃须时刀头组件受皮肤压力作用,刀头组件与固定件之间形成0°‑30°的夹角a,在此角度范围时,刀头组件的倾斜后能与脸部皮肤更好地贴合;且当皮肤外力作用消失后,刀头组件能在浮动旋转结构带动下复位,如此,更能适应脸部曲线变化,避免与脸部的硬性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个人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剃须刀。
背景技术
在个人护理用品领域,如电动剃须刀中,大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剃须单元10’与支撑手柄20’之间为固定连接,即是剃须单元10’不能相对于支撑手柄20’运动,而位于剃须单元10’上的刀头在内部传动结构(图中未示出)带动下转动进行剃须操作,这种结构虽然实现剃须需求,但是剃须单元10’在皮肤表面移动时,剃须单元10’与皮肤之间是生硬抵触,完全依靠人手持握力来调整剃须力度,当感觉剃须单元10’与皮肤接触较紧时,通过人手将剃须刀按压松一点,反之,则按压紧一点,在整个剃须过程中,手部处于紧张状态,剃须完成后,可能会有酸痛感,使用体验极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剃须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剃须刀的剃须单元相对支撑结构不能运动、灵活度不高、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剃须刀,包括手柄以及设于所述手柄上的刀头组件,所述刀头组件与所述手柄通过可上下移动且可转动的浮动组件连接,所述浮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的固定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刀头组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的浮动旋转结构,所述刀头组件在所述浮动旋转结构带动下浮动时所述刀头组件的底面与所述固定件的顶面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0°-30°。
进一步地,所述刀头组件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至少两剃须单元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传动机构,所述手柄内设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固定件、所述浮动旋转结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浮动旋转结构浮动时所述壳体底面与所述固定件的顶面形成所述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顶部具有安装斜面,所述壳体底面与所述固定件的顶面自然状态时与所述安装斜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旋转结构包括,
第一铰链,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铰链内具有贯通的且呈圆形的第一配合槽;
第二铰链,其顶部具有置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的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槽与所述配合部之间设有防止相对转动且可沿所述第一配合槽中心轴线方向上分离的限位结构,所述配合部内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铰链底部的呈圆形的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二铰链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一铰链伸入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中;
弹性件,呈中空圆柱状,穿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及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一中心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可分别抵顶于分别于所述刀头组件及所述固定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配合部外表面的第一限位平面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可与所述第一限位平面贴合的第二限位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具有第一球形弧面,所述配合部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弧面配合的第二球形弧面;或者,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具有第一平面,所述配合部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配合的第二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部上设有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壁设有贯通的至少一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配合槽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且贯通的至少一第二连接孔,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安装柱,所述第二铰链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及所述安装柱内的紧固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刀头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铰链盖板,所述壳体底部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铰链通过所述铰链盖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第二铰链于所述安装孔处伸出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顶端抵接于所述铰链盖板,所述弹性件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固定件。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边缘设有至少一挡块,所述第一配合槽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置于所述安装孔边缘,所述环状凸缘上对应所述挡块处设有第一避位槽,所述铰链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且所述铰链盖板的边缘上设有至少一可卡止于所述挡块处的卡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包裹于所述第二铰链外的柔性支架,所述柔性支架的顶部置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铰链压设于所述柔性支架的顶部边缘,所述柔性支架的底部套设于所述固定件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固定件与刀头组件设置浮动旋转结构,使得在剃须时,刀头组件在浮动旋转结构带动下浮动,且在浮动时,刀头组件与固定件之间形成0°-30°的夹角,当夹角为0°时,刀头组件处于自然状态不受外力作用,刀头组件与固定件之间处于平行状态;在剃须时,刀头组件受皮肤压力作用,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此时,刀头组件与固定件之间形成0°-30°的夹角,在此角度范围时,刀头组件的倾斜后能与脸部皮肤更好地贴合;且当皮肤外力作用消失后,刀头组件能在浮动旋转结构带动下复位,如此,刀头组件不断与皮肤贴合、分离,更能适应脸部曲线变化,避免与脸部的硬性接触,从而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剃须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剃须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未工作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未工作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工作时的主视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工作时的主视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工作时的侧视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工作时的侧视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中刀头组件与固定件的装配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中第一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中第二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中的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及弹性件装配前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中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装配后纵向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中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装配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中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中铰链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剃须刀的壳体中挡块处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剃须单元;20’支撑手柄;100-手柄;110-安装斜面;200-刀头组件;210-壳体;211-安装孔;212-挡块;213-卡槽;214-限位块;220-剃须单元;230-铰链盖板;231-第一环状凸起;232-卡块;233-第二避位槽;300-固定件;310-安装柱;320-台阶面;330-第二环状凸起;400-浮动旋转结构;410-第一铰链;411-第一配合槽;412-第一球形弧面;413-第二限位平面;414-定位块;415-第二连接孔;416-环状凸缘;417-第一避位槽;418-半圆形定位孔;420-第二铰链;421-配合部;422-第二配合槽;423-第一中心孔;424-第一限位平面;425-第一连接孔;426-连接部;427定位凸台;428-凹陷;429-半圆形孔;430-弹性件;440-紧固件;450-柔性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2、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剃须刀,包括手柄100以及设于手柄100上的刀头组件200,刀头组件200与手柄100通过可上下移动且可转动的浮动组件连接。而浮动组件包括与手柄100固定连接的固定件300以及连接于刀头组件200与固定件300之间的浮动旋转结构400,刀头组件200在浮动旋转结构400带动下浮动时刀头组件200的底面与固定件300的顶面之间形成夹角a,夹角a的范围为0°-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固定件300与刀头组件200设置浮动旋转结构400,使得在剃须时,刀头组件200在浮动旋转结构400带动下浮动,且在浮动时,刀头组件200与固定件300之间形成0°-30°的夹角a,如图2、图3所示,当夹角a为0°时,刀头组件200处于自然状态不受外力作用,刀头组件200与固定件300之间处于平行状态;如图4至图7,在剃须时,刀头组件200受皮肤压力作用,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此时,刀头组件200与固定件300之间形成0°-30°的夹角a,在此角度范围时,刀头组件200的倾斜后能与脸部皮肤更好地贴合;且当皮肤外力作用消失后,刀头组件200能在浮动旋转结构400带动下复位,如此,刀头组件200不断与皮肤贴合、分离,更能适应脸部曲线变化,避免与脸部的硬性接触,从而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剃须体验。
具体地,刀头组件200包括壳体210、设于壳体210上的至少两剃须单元220(本实施例中,剃须单元220为三个),以及设于壳体210内的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手柄100内设有动力源(图中未示出),动力源的输出轴穿过固定件300、浮动旋转结构400与传动机构连接,浮动旋转结构400浮动时壳体210底面与固定件300的顶面形成夹角a。
进一步地,请再参照图4,手柄100顶部具有安装斜面110,在安装时,壳体210底面与固定件300的顶面与安装斜面110平行,当剃须刀不工作的自然状态下时,壳体210底面与固定件300的顶面也是与安装斜面110平行。手柄100正面设有开关、指示灯等。当正握手柄100时,安装斜面110与人正对,此时,位于壳体210顶面的剃须单元220与安装斜面110一样呈倾斜状态,而在剃须时,脸部微抬时,脸部皮肤也呈倾斜状,这样,剃须单元220能更自然地与人皮肤贴合,人在握持时呈自然状态即可,不需特别地将手抬成一定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剃须单元220为三个,三个剃须单元220之间的中心线连线呈等边三角形。三个剃须单元220分别与皮肤接触时,整个刀头组件200可分别向三个剃须单元220所在方向向下倾斜或浮起。当然,在剃须时主要由三个剃须单元220方向按压浮动,也可以在壳体210周向的任一处按压刀头组件200,均可获得上述的贴合、浮动体验。
本实施例中,当其中一剃须单元220所在一侧向下倾斜到极限时,如图5至图8所示,此时,壳体210底面与固定件300的顶面之间的夹角a为最大。最大值为30°。设置在临界角度,是通过多次的仿真模拟实验及计算所得,一方面使得在此极限倾斜角度下保证剃须单元220仍能完成剃须操作,同时,也兼顾在误操作剃须刀启动状态时此角度不会夹伤皮肤或手,另外,这个角度为刀头组件200与手柄100之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便于清理进入二者之间的胡须。
具体地,参照图9至图14,浮动旋转结构400包括第一铰链410,设于壳体210内,第一铰链410内具有第一配合槽411;第一配合槽411内具有第一球形弧面412,第一球形弧面412的球心为O,第一配合槽411截面呈圆形,其具有中心轴线L,第一配合槽411的底部贯通第一铰链410,即第一铰链410中空状。
而第二铰链420,其顶部具有置于第一配合槽411内的配合部421,配合部421呈球形状,配合部421外壁面与第一球形弧面412的弧面匹配,这样,配合部421置于第一配合槽411时,配合部421的外壁面能更好地与第一球形弧面412贴合。配合部421与第一配合槽411之间设有防止相对转动的限位结构。配合部421内设有第二配合槽422,第二配合槽422底部设有贯通至第二铰链420底部的第一中心孔423,第一中心孔423截面呈圆形,第二铰链420的底部穿过第一铰链410伸入固定于固定件300中,这样,第二铰链420即与固定件300固定连接为一体。
弹性件430,呈中空圆柱状,由第二铰链420的第一中心孔423、第二配合槽422及第一配合槽411穿过,且弹性件430的顶端抵接在刀头组件200的底部,弹性件430的底端抵接在固定件300顶部。
进一步地,刀头组件200还包括设于壳体210内的铰链盖板230,壳体210底部具有安装孔211,第一铰链410通过铰链盖板230固定于安装孔211处,与第一铰链410配合的第二铰链420于安装孔211处伸出与固定件300固定连接,弹性件430的顶端抵接于铰链盖板230,弹性件430的底端抵接于固定件3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铰链410通过铰链盖板230固定于安装孔211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铰链盖板230,采用第一铰链410自身结构设计或其他零件将其固定于安装孔211处。
非工作状态下,弹性件430的弹力分别沿中心轴线L向两端推顶铰链盖板230及固定件300,从而使与铰链盖板230固定连接的第一铰链410及与固定件300固定连接的第二铰链420之间更紧密地以球形弧面贴合。
当剃须刀工作时,剃须单元220与脸部接触受脸部作用力挤压时,壳体210带动铰链盖板230向下移动挤压弹性件430,同时第一铰链410也随之向下移动,当向下作用力大于弹性件430的弹力时,弹性件430被压缩,在此过程中,第一铰链410与第二铰链420之间防转动的限位结构分离以使铰链盖板230及剃须单元220可随第一铰链410绕第一球形弧面412的球心O转动,从而实现刀头组件200在360°范围内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弹性件430为刀头组件200与固定件300之间起到柔性连接,使得刀头组件200的360°转动更顺畅;而当剃须单元220作用于脸部不同部位时,脸部反作用于剃须单元220的外力改变,当施加于剃须单元220上的外力减小,即外力小于弹性件430的弹力时,弹性件430弹性回复向上推动铰链盖板230,第一铰链410及刀头组件200向上移动,第一铰链410与第二铰链420之间的限位结构重新配合阻止第一铰链410与第二铰链420相对转动,在此过程中,剃须单元220沿中心轴线L上下浮动,更能适应脸部曲线变化,避免与脸部的硬性接触,从而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上述的使刀头组件200的转动是基于垂直按压刀头组件200时,第一铰链410与第二铰链420之间的限位结构分离,从而出现上述的上下浮动效果。由图9至图13所示,由第一铰链410的第一配合槽411横截面呈圆形,与第二铰链420的配合部421整体大致圆形,且弹性件430呈中空圆柱状,即是在沿壳体210圆周方向任一位置按压时,铰链盖板230也相应地在此位置受向下力的作用,此时弹性件430也相应地在此位置处被向下压缩,故此被按压的一端向下倾斜,而与之相对的另一端则是弹性浮起,因此,会出现如图5至图8所示的浮动角度,在此浮动角度时,刀头组件200能更好地与皮肤贴合,剃须效果也更好,此时,限位结构未分离,刀头组件200不能转动,倾斜向下时处于低位的剃须单元220能更好地进行剃须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配合槽411与配合部421也可以采用其他配合形状。如,第一配合槽411内设置第一平面,第一平面沿第一配合槽411底部边缘向内水平延伸,配合部421表面设置与第一平面配合的第二平面。第二平面为配合部421的底部平面。当第二铰链420的配合部421伸入第一铰链410的第一配合槽411时,配合部421的第二平面叠置在第一配合槽411内的第一平面,当限位结构分离时,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之间可以相互转动,从而也可以实现第一铰链410与第二铰链420之间的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为便于第一铰链410与第二铰链420之间限位不能相互转动,同时也便于第一铰链410与第二铰链420分离时,限位结构不阻挡第一铰链410的转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设计的简单、巧妙,即防止圆周方向的转动,又不影响轴向方向的分离。
限位结构包括设于配合部421外壁面上的第一限位平面424以及设于第一配合槽411内可与第一限位平面424贴合的第二限位平面413。由于第一球形弧面412与配合部421外壁面均为球形弧面,二者直接配合时无摩擦无阻力可相互转动,而设置的第一限位平面424与第二限位平面413之间为平面贴合,第一铰链410与配合部421之间相互转动时,第一限位平面424与第二限位平面413受两平面之间摩擦力作用无法转动,从而在圆周方向上实现限位。同时,在轴向上两平面贴合并不妨碍第一铰链410的上移或下移。
具体地,第一限位平面424可看作沿配合部421外壁面纵向切削形成的平面。而由于第一球形弧面412为弧面,为便于设置第二限位平面413,在第一配合槽411内设置定位块414,第二限位平面413设于定位块414的内侧朝向第一配合槽411的中心。本实施例中,定位块414呈立方体块状结构,第二限位平面413即为立方体靠内侧的一个表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平面424为三个,三个第一限位平面424均匀分布于配合部421外壁面;第二限位平面413为三个,三个第二限位平面413均匀设置于第一配合槽411内。通过三组平面贴合,能很好地将第一铰链410与第二铰链420之间进行限位。而且,由于呈立方体状的定位块414顶面也为平面,这样,三个定位块414之间形成三角设置,三个定位块414的顶面即形成稳定的支撑面,用于更可靠地支撑铰链盖板230。当然,第一限位平面424与第二限位平面41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四个,或更多个等等。
本实施例中,第二铰链420与固定件300固定连接为一体时,通过紧固件440将二者组装固定。通过紧固件440的组装,使得第二铰链420与固定件300之间的固定连接为可拆卸式,这样,便于拆卸维修,也方便产品生产时的组装。当然,在保证第二铰链420与固定件300连接可靠的前提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如卡扣连接等。
具体地,第二铰链420的配合部421的第二配合槽422内设有第一连接孔425,与配合部421贴合的第一配合槽411内设有与第一连接孔425对应的第二连接孔415。紧固件440具体为螺钉。而在固定件300内设有安装柱310,安装柱310内设有螺孔(图中未标号)。螺钉穿过第一连接孔425、第二连接孔415旋拧至安装柱310的螺孔内。采用螺钉旋拧的方式固定第二铰链420,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装配也容易。
如图15所示,固定件300大体呈圆柱状结构,其顶部具有向内凹陷的台阶面320,台阶面320上设有贯通固定件300的第二中心孔安装柱310设于台阶面320上,这样,台阶面320向下凹进的深度填补安装柱310的高度,避免安装柱310凸出于固定件300顶面而占用更多的空间或形成连接缝隙。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425为三个,第二连接孔415对应也为三个,安装柱310对应也为三个,紧固件440也为三个,三个紧固件440呈三角形设置将第二铰链420与固定件300固定连接地更稳固。而且,对于第二铰链420而言,其上设置的第一限位平面424与第一连接孔425数量相同,均为三个,第一连接孔425与第一限位平面424交替间隔设置,即是,两个第一限位平面424之间设置一第一连接孔425,两个第一连接孔425之间具有第一限位平面424。
参照图11,本实施例中,第二铰链420的顶部为配合部421,且底部具有连接部426,连接部426具体为圆筒状结构。圆筒的直径略大于配合部421底部直径。由于配合部421内的第二配合槽422的内壁面由下至上是逐渐增大,将圆筒的直径设计呈略大于配合部421底部直径,这样,一方面保持第二铰链420零件的小巧性,另一方面,也使紧固件440由第一连接孔425穿出配合部421时能穿过连接部426,从而通过紧固件440将第二铰链420的配合部421与连接部426之间连接为整体,避免仅配合部421与固定件300连接时与连接部426脱离而造成不稳的情况。具体地,连接部426上对应第一连接孔425处设置用于限位紧固件440的定位结构。
具体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连接部426的外壁上可供紧固件440穿过的定位凸台427,以及位于定位凸台427下方沿连接部426高度方向设置的用于容置紧固件440的凹陷428。本实施例中,在定位凸台427上设置半圆形孔429供紧固件440穿过,也可以设置圆形孔,或者直接将定位凸台427设计为定位环供紧固件440穿过。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30优选为弹簧。弹簧呈预压缩状设置于铰链盖板230与固定件300之间。弹簧的安装结构如图2所示。铰链盖板230底部中心环绕中心孔延伸形成一第一环状凸起231,同时,在固定件300的台阶面320上且位于中心孔边缘设有第二环状凸起330,弹簧的顶部套设于第一环状凸起231上,弹簧的底部套设于第二环状凸起33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在铰链盖板230底部与固定件300的台阶面320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凹孔,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凹孔内。
在其他实施例里,弹簧也可以采用其它可收缩、可复位的弹性部件替代。如弹片。
请再参照图10,第一铰链410的第一配合槽411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环状凸缘416,在安装时,环状凸缘416叠置于安装孔211边缘,安装孔211的边缘设有至少一挡块212,环状凸缘416上对应挡块212处设有第一避位槽417,铰链盖板230盖设于第一配合槽411,且铰链盖板230的边缘向外凸伸至少一可卡止于挡块212处的卡块232。这样,通过卡块232与挡块212的卡接,将铰链盖板230固定于壳体210上,同时,由于铰链盖板230盖设于第一铰链410上,从而使得第一铰链410被限位于外壳与铰链盖板230之间,使第一铰链410、壳体210及铰链盖板230连接为一整体。
第一铰链410在安装时,为了快速定位,安装孔211边缘还设置有至少一定位柱(图中未示出),环状凸缘416上设有当环状凸缘416转动时可供至少一定位柱卡入的半圆形定位孔418。定位柱与半圆形定位孔418不仅起到定位作用,也可以对外壳内传动结构起到支撑定位作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16、图17,挡块212位置高于安装孔211边缘,这样,挡块212与安装孔211边缘之间的缝隙即形成可供卡块232水平转动时卡入的卡槽213,在卡槽213的一侧设有限位块214,当卡块232在卡槽213内转动一定角度时抵止于限位块214不再继续转动,此时,铰链盖板230安装到位,同时,为便于铰链盖板230转动,在铰链盖板230边缘还设置有避让挡块212的第二避位槽233,卡块232设置在第二避位槽233处。这样,在安装时,首先将铰链盖板230盖设在第一铰链410上,具体地说,将铰链盖板230置于三个定位块414的顶面上,将第二避位槽233对应卡块232处,再转动铰链盖板230,使卡块232转动至卡槽213内直至抵止在限位块214处即完成铰链盖板230的安装。此时,卡槽213在中心轴L方向上对卡块232限位,而在圆周方向上由限位块214及第二避位槽233限制卡块232的转动角度。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挡块212设置有三个,三个挡块212均匀分布于安装孔211边缘,定位柱也为三个,三个定位柱与三个挡块212交替间隔且均匀分布于安装孔211边缘。即是,两个定位柱之间设置一挡块212,两个挡块212之间设置一定位柱。这样交替间隔设置的结构,使第一铰链410的固定更稳定、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铰链盖板230采用上述旋拧并卡入的可拆卸方式固定,其他实施例中,铰链盖板230也可以采用螺钉固定、胶粘合、或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固定。
请再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浮动旋转结构400还包括一柔性支架450。柔性支架450包裹于第二铰链420外侧。即,柔性支架450呈中空的圆筒状结构,第二铰链420位于柔性支架450中空结构内。具体地,柔性支架450的顶部也向外延伸形成环状凸边,环状凸边置于安装孔211边缘,第一铰链410的环状凸缘416压设于环状凸边上,而固定件300顶部外壁设有环形卡槽213,柔性支架450的底部套设于支撑件环形卡槽213上,从而实现柔性支架450顶部与底部的固定。在此处设置柔性支架450,对外壳与固定件300之间裸露的部分进行遮挡,提升剃须刀的外观效果,也对内部元件起到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剃须刀,包括手柄以及设于所述手柄上的刀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组件与所述手柄通过可上下移动且可转动的浮动组件连接,所述浮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的固定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刀头组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的浮动旋转结构,所述刀头组件在所述浮动旋转结构带动下浮动时所述刀头组件的底面与所述固定件的顶面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剃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组件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至少两剃须单元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传动机构,所述手柄内设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固定件、所述浮动旋转结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浮动旋转结构浮动时所述壳体底面与所述固定件的顶面形成所述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剃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顶部具有安装斜面,所述壳体底面与所述固定件的顶面自然状态时与所述安装斜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剃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旋转结构包括,
第一铰链,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铰链内具有贯通的且呈圆形的第一配合槽;
第二铰链,其顶部具有置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的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槽与所述配合部之间设有防止相对转动且可沿所述第一配合槽中心轴线方向上分离的限位结构,所述配合部内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铰链底部的呈圆形的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二铰链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一铰链伸入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中;
弹性件,呈中空圆柱状,穿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及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一中心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可分别抵顶于分别于所述刀头组件及所述固定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剃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配合部外表面的第一限位平面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可与所述第一限位平面贴合的第二限位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剃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具有第一球形弧面,所述配合部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弧面配合的第二球形弧面;或者,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具有第一平面,所述配合部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配合的第二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剃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上设有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壁设有贯通的至少一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配合槽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且贯通的至少一第二连接孔,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安装柱,所述第二铰链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及所述安装柱内的紧固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剃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铰链盖板,所述壳体底部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铰链通过所述铰链盖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第二铰链于所述安装孔处伸出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顶端抵接于所述铰链盖板,所述弹性件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固定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剃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边缘设有至少一挡块,所述第一配合槽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置于所述安装孔边缘,所述环状凸缘上对应所述挡块处设有第一避位槽,所述铰链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且所述铰链盖板的边缘上设有至少一可卡止于所述挡块处的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剃须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包裹于所述第二铰链外的柔性支架,所述柔性支架的顶部置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铰链压设于所述柔性支架的顶部边缘,所述柔性支架的底部套设于所述固定件外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59518.7U CN208914180U (zh) | 2018-08-06 | 2018-08-06 | 一种剃须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59518.7U CN208914180U (zh) | 2018-08-06 | 2018-08-06 | 一种剃须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14180U true CN208914180U (zh) | 2019-05-31 |
Family
ID=66701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59518.7U Active CN208914180U (zh) | 2018-08-06 | 2018-08-06 | 一种剃须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1418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02638A (zh) * | 2018-08-06 | 2020-02-18 | 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剃须刀 |
CN110802642A (zh) * | 2019-12-02 | 2020-02-18 | 浙江月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拆卸式剃须刀的头部及其连接结构 |
CN110802639A (zh) * | 2019-11-15 | 2020-02-18 | 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刀头组件及具有该刀头组件的剃须装置 |
-
2018
- 2018-08-06 CN CN201821259518.7U patent/CN2089141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02638A (zh) * | 2018-08-06 | 2020-02-18 | 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剃须刀 |
CN110802639A (zh) * | 2019-11-15 | 2020-02-18 | 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刀头组件及具有该刀头组件的剃须装置 |
CN110802642A (zh) * | 2019-12-02 | 2020-02-18 | 浙江月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拆卸式剃须刀的头部及其连接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914180U (zh) | 一种剃须刀 | |
CN208697492U (zh) | 剃须刀及刀头浮动结构 | |
CN208697493U (zh) | 浮动旋转结构、个人护理装置及按摩器 | |
CN110802638A (zh) | 一种剃须刀 | |
CN104440968B (zh) | 一种球形浮动的剃须刀头结构 | |
US9486064B2 (en) | Brush head component connection system | |
CN208626154U (zh) | 头皮按摩器 | |
CN208770335U (zh) | 头皮按摩器 | |
CN209059912U (zh) | 按摩器及按摩头浮动结构 | |
CN208988607U (zh) | 一种使用安全的料理机 | |
CN201089169Y (zh) | 电动剃须刀刀头结构 | |
CN209954715U (zh) | 刀头浮动结构及个人护理装置 | |
CN206140556U (zh) | 电动剃须刀刀头组件 | |
CN217959816U (zh) | 一种手摇磨豆机 | |
CN203510262U (zh) | 浮动刀架座组、剃须刀刀头及剃须刀 | |
CN1301834C (zh) | 电动剃须刀 | |
CN209394710U (zh) | 磁力传动式剃须刀 | |
CN203063435U (zh) | 一种电动橡皮擦 | |
EP3827940B1 (en) | Floating rotation structure, personal nursing device, and massager | |
WO2020029014A1 (zh) | 一种剃须刀 | |
CN212284688U (zh) | 一种易固定及更换点胶头的夹具 | |
CN207724357U (zh) | 剃须刀刀头 | |
CN110757516A (zh) | 剃须刀及刀头浮动结构 | |
WO2020252706A1 (zh) | 一种新型电动剃须刀 | |
CN206139895U (zh) | 一种切管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Room 1101, 1102, 1103, 1104, Room 401, 402, building 2, Chongwen Park, Nanshan wisdom Park, No. 3370 Liuxian Avenue, Fuguang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ush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the 5 floor of Hua Hua 8, 32 lane, 32 Sha Li Road, Xili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OOCARE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