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39895U - 一种切管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管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39895U
CN206139895U CN201621155180.1U CN201621155180U CN206139895U CN 206139895 U CN206139895 U CN 206139895U CN 201621155180 U CN201621155180 U CN 201621155180U CN 206139895 U CN206139895 U CN 206139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group
joint portion
screw rod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551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灿龙
周原德
何家颂
沈朱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 Goal Enterprise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p Goal Enterpris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 Goal Enterprise Ltd filed Critical Top Goal Enterprise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39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398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21/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shearing or cutting tubes
    • B23D21/06Hand-operated tube-cutters
    • B23D21/08Hand-operated tube-cutters with cutting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Knives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切管器结构,其包括:一本体,设有第一枢部、容槽及第一滑轨;一切轮,枢设于本体上;一滑移组,包括滑移座、二个枢杆及二个滚轮;滑移座设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与第一滑轨相滑设;枢杆枢设于滑移座上;滚轮枢设于枢杆上;一螺杆组,包括螺杆及转动件;螺杆上设有第一螺合部,第一螺合部枢设于第一枢部内;转动件与螺杆相结合;一控制组,包括控制件及按压件;控制件容设于容槽处,其设有与第一螺合部相啮合的第二螺合部;按压件与控制件相结合;一弹性组件,容设于容槽内,弹性组件弹抵于容槽及控制件上,使得第二螺合部与第一螺合部相啮合。本实用新型的切管器结构简单、具有支撑力足、使用方便、切割无缺失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切管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管器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切管器是一种用于切断较小直径管材的手工具,目前常用的切管器如美国专利US3145469中所述,该专利中的切管器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呈似C形体状,一端枢设有复数第一刀体,该本体还设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有第一枢部;一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呈外螺纹圆杆体状,该移动杆枢设于第一枢部处、可与第一枢部处转动及位移,移动杆一端设有转动部以供使用者转动,移动杆另一端设有顶部;一移动座,所述移动座枢设于本体上并与顶部相靠抵,该移动座设有第二刀体,第二刀体与第一刀体相对正,第二刀体呈圆体状,当移动杆与第一枢部处转动及位移时可带动移动座弧形位移,藉以调整第二刀体与第一刀体间的距离;一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以第二枢杆枢设于本体上,按压件一端设有啮合部,该啮合部啮合于移动杆的外螺纹上;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弹抵于本体与按压件上,使用者可按压按压件,使该弹性组件受按压件压抵而呈压缩状,所述啮合部即与移动杆相脱开,移动杆即可于第一枢部处直线位移。
但是,上述切管器结构还存在如下缺陷:1)所述切管器结构中的第二枢杆的轴心与移动杆的轴心呈相垂直状,使得按压件仅能一端设有啮合部,同时啮合部啮合于移动杆的外螺纹上,这样按压件最多只有一半的长度设有啮合部与移动杆相啮合,二者间啮合的长度较短,使得移动杆的支撑力不足;2)通过使移动杆于第一枢部处转动及位移时可带动移动座弧形位移,以调整第二刀体与第一刀体间的距离,但该移动座弧线位移的方式使其可位移的距离较小且有限,调整的空间较小,使用上较为不便;3)移动座的弧形位移方式,使得第二刀体及第一刀体间的相对位置有所不同,这样当第二刀体及第一刀体切割管体时会有缺失。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针对前述现有切管器所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并藉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制造及设计经验,研发出一种支撑力足、使用方便、切割无缺失的切管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力足、使用方便、切割无缺失的切管器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切管器结构,包括:
一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贯穿的第一枢部;该本体还设有容槽,所述容槽与所述第一枢部相通;所述本体还设有第一滑轨;
一切轮,所述切轮为圆形刀体状,枢设于所述本体上;该切轮与第一枢部相对正,且远离第一枢部;
一滑移组,所述滑移组滑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滑移组包括滑移座、两个枢杆及两个滚轮,所述滑移座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第一滑轨相滑设,使得滑移组能在本体上直线滑移;所述滑移座还设有两个第二枢部,所述第二枢部呈圆槽状;每一个枢杆枢设于相对应的第二枢部间,所述枢杆呈圆杆体状;每一个滚轮枢设于相对应的一个枢杆上;所述滚轮设有第三枢部,所述第三枢部与相应的枢杆相枢设,两个滚轮与切轮相对正;
一螺杆组,所述螺杆组与本体及滑移组相组设;所述螺杆组包括螺杆及转动件,所述螺杆上设有第一螺合部,所述第一螺合部枢设于第一枢部内,该螺杆能在第一枢部处转动及位移;所述螺杆组在第一枢部处位移时能带动所述滑移组沿着第一滑轨位移;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螺杆相结合;所述转动件供使用者转动以一体带动所述螺杆于第一枢部内转动及位移;
一控制组,所述控制组与本体及螺杆组相组设;所述控制组包括控制件及按压件,所述控制件容设于容槽处,该控制件设有第二螺合部,所述第二螺合部与第一螺合部相啮合;所述控制件设于螺杆的侧边处,所述控制件与第二螺合部均具有第一长度,第一长度的长度方向与螺杆的轴心相平行,使得控制件受螺杆限制而不脱出容槽外;所述按压件与所述控制件相结合,所述按压件容设于容槽内,且按压件部份凸露于本体外;
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容设于容槽内,该弹性组件的一端弹抵于容槽的壁面上,另一端弹抵于控制件上,使得第二螺合部与第一螺合部相啮合,使用者按压所述控制组的按压件,能带动控制件直线位移并压抵弹性组件,使得弹性组件呈压缩状,第二螺合部即与第一螺合部相脱开。
当使用者按压控制组的按压件时,按压件会向内位移并同时带动控制件也向内位移,从而使控制件压抵弹性组件,使得弹性组件呈压缩状,第二螺合部即与第一螺合部相脱开,此时使用者即可使螺杆组于第一枢部处快速左右位移,以快速调整滑移组的滚轮与切轮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槽近开口处设有呈四角槽状的盖体槽;所述容槽处设有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呈螺孔状;所述切管器结构还设有一盖体,所述盖体盖合于盖体槽处,所述盖体设有第一穿孔,所述按压件穿设于该第一穿孔处,所述盖体近右下角处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第一结合部相对正;所述切管器结构还设有一个第四结合件,所述第四结合件穿设于所述第二穿孔处并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相结合,使得该盖体固设于本体的盖体槽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移座有两个,两个滑移座呈相对设置且呈相对称状,两个滑移座相互组设,每个滑移座都分别设有第二滑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滑移组设有第一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穿设螺合于每一个第二结合部处,使得所述两个滑移座相组设。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每个滑移座都分别设有第二结合部,其中一个滑移座上的第二结合部呈穿透的圆孔状,另一个滑移座上的第二结合部呈内螺纹状。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每个滑移座上都分别设有两个对准部,其中一个滑移座上的两个对准部呈圆凸柱状,另一个滑移座上的两个对准部呈圆凹槽状;两个滑移座相组设时,两个呈圆凸柱状的对准部会与另外两个呈圆凹槽状的对准部相套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滑移座的一侧均设有第一枢设部及第二枢设部,所述第一枢设部与所述第二枢设部相通且呈同轴心状,且所述第一枢设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枢设部的直径;两个滑移座上的第一枢设部相对合呈一个第一容置空间,两个滑移座上的第二枢设部相对合呈一个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第三枢设部及第四枢设部,所述第三枢设部与第一枢设部相枢设,所述第四枢设部与第二枢设部相枢设,使得所述螺杆组与所述滑移组相组设。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有非圆形状的第一套合部,所述第一套合部内设有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呈螺孔状;所述转动件内设有第二套合部,所述第二套合部与第一套合部相套合;所述第二套合部内设有第四结合部,所述第四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相对正,所述第四结合部呈穿孔状;所述螺杆组还包括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二结合件穿设于所述第三结合部及所述转动件的第四结合部处,使得螺杆与转动件相结合,所述第二结合件呈外螺纹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设有容室,所述容室呈圆槽状;所述螺杆组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容设于所述转动件的容室开口处以封闭容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件凸设有凸柱,所述凸柱与第二螺合部设于控制件的同一侧面上,所述凸柱呈四角柱体状,所述凸柱处设有第五结合部,所述第五结合部呈螺孔状;所述按压件的一端与控制件的凸柱相靠抵,所述按压件内设有第六结合部,所述第六结合部与第五结合部相对正,所述第六结合部呈贯穿的圆孔状;所述控制组还设有第三结合件,所述第三结合件穿设于第五结合部及第六结合部内,使得控制件与按压件相互结合,所述第三结合件呈外螺纹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的底部还设有第二容槽,所述第二容槽处设有第一枢孔,所述第一枢孔与第二容槽呈相通状,所述第一枢孔呈圆孔状;所述切管器结构还设有一刮除片,该刮除片以供使用者切管后刮除管体件的毛边,所述刮除片容设于第二容槽处,所述刮除片上设有第二枢孔,所述第二枢孔与第一枢孔相对正;所述刮除片上还设有梢体,所述梢体固设于第一枢孔及枢设于第二枢孔处,使得该刮除片枢设于第二容槽内而不相脱开,所述刮除片能以所述梢体为轴心旋出或旋进第二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槽和控制组均设于本体的顶面处,所述控制件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凸柱,所述凸柱呈二个组件状,两个凸柱间设有第五结合部,所述控制组还设有两个第五结合件,两个第五结合件穿设结合于凸柱处,使得两个凸柱相结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切管器结构设有一刮除片,所述刮除片设于本体的底部并与本体呈一体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枢杆与滚轮呈一体状,所述控制件与按压件呈一体状,即所述控制件直接凸伸设有按压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件中第二螺合部的第一长度小于控制件的长度,即所述第二螺合部的内螺纹呈无布满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管器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切管器结构,由于控制件设于螺杆的侧边处,使得控制件与第二螺合部均具有第一长度,并且第一长度的长度方向与螺杆的轴心相平行,使得第二螺合部与第一螺合部间具有较大的啮合距离,啮合距离即为第一长度,亦即为控制件长度,使得螺杆具有较大支撑力;并且,切管器结构中的滑移组是以直线位移方式来调整滚轮与切轮间的距离,滑移组直线位移可移动及调整距离的空间较大,使用方便,并且滑移组的直线位移方式,可保证滚轮与切轮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使得切轮切割管体时没有缺失;总之,本实用新型的切管器结构简单,具有支撑力足、使用方便、切割无缺失等优点,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切管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滑移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螺杆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控制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切管器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切管器结构中部份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切管器结构中部份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切管器结构的前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8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8中A-A处在另一操作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切管器在另一操作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切管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切管器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切管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控制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切管器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10-本体;11-第一枢部;12-容槽;13-第一滑轨;14-盖体槽;15-第一结合部;16-第二容槽;17-第一枢孔;20-切轮;30-滑移组;31-滑移座;311-第二滑轨;312-第一枢设部;313-第二枢设部;314-第二枢部;315-第二结合部;316-对准部;32-枢杆;33-滚轮;331-第三枢部;34-第一结合件;40-螺杆组;41-螺杆;411-第一螺合部;412-第三枢设部;413-第四枢设部;414-第一套合部;415-第三结合部;42-转动件;421-容室;43-第二结合件;44-封盖;50-控制组;51-控制件;511-第二螺合部;5111-第一长度;512-凸柱;513-第五结合部;52-按压件;521-第六结合部;53-第三结合件;54-第五结合件;60-弹性组件;70-盖体;71-第一穿孔;72-第二穿孔;80-第四结合件;90-刮除片;91-第二枢孔;92-梢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管器结构,包括:
一本体10,本体10为似C形座体状,本体10的一端设有贯穿的第一枢部11;本体10还设有容槽12,容槽12与第一枢部11呈相通状;本体10还设有第一滑轨13,容槽12近开口处设有呈四角槽状的盖体槽14,容槽12处设有第一结合部15,第一结合部15呈螺孔状;
一切轮20,切轮20为圆形刀体状,切轮20枢设于本体10上,切轮20与第一枢部11相对正,且远离第一枢部11;
一滑移组30(请辅以图2所示),滑移组30滑设于第一滑轨13上,滑移组30包括:二个滑移座31、二个枢杆32、二个滚轮33及一个第一结合件34;
二个滑移座31呈相对设置且呈相对称状,且二个滑移座31相互组设,每一个滑移座31都分别设有第二滑轨311,第二滑轨311与第一滑轨13相滑设,使滑移组30可于本体10上直线滑移,每一个滑移座31的一侧均设有第一枢设部312及第二枢设部313,第一枢设部312与第二枢设部313呈同轴心状,且第一枢设部312与第二枢设部313呈相通状,第一枢设部312的直径大于第二枢设部313的直径;二个滑移座31上的第一枢设部312相对合呈一个第一容置空间,二个滑移座31上的第二枢设部313相对合呈一个第二容置空间;每个滑移座31还设有二个第二枢部314,所述第二枢部314呈圆槽状;每个滑移座31还设有第二结合部315;其中一个滑移座31的第二结合部315呈穿透的圆孔状,另一个滑移座31的第二结合部315呈内螺纹状;每个滑移座31上还设有二个对准部316,其中一个滑移座31的二个对准部316呈圆凸柱状,另一个滑移座31的二个对准部316呈圆凹槽状,二个滑移座31相组设时,二个呈圆凸柱状的对准部316会与另二个呈圆凹槽状的对准部316相套合;
每一个枢杆32枢设于相对应的第二枢部314间,所述枢杆32呈圆杆体状;
一个滚轮33枢设于一个枢杆32上,每个滚轮33均设有第三枢部331,所述第三枢部331与相应枢杆32相枢设,二个滚轮33与切轮20相对正;
第一结合件34穿设螺合于每一第二结合部315处,使二个滑移座31相组设;
一螺杆组40(请辅以图3所示),螺杆组40与本体10及滑移组30相组设,所述螺杆组40包括螺杆41、转动件42、第二结合件43及封盖44;
所述螺杆41上设有第一螺合部411,该第一螺合部411枢设于第一枢部11内,所述螺杆41可在第一枢部11处转动及位移;所述螺杆41的一端设有第三枢设部412及第四枢设部413,第三枢设部412与第一枢设部312相枢设,第四枢设部413与第二枢设部313相枢设,使得螺杆组40与滑移组30相组设,所述螺杆组40在第一枢部11处位移时可带动滑移组30沿着第一滑轨13位移;所述螺杆41的另一端设有非圆形状的第一套合部414,该第一套合部414内设有第三结合部415,该第三结合部415呈螺孔状;
转动件42与螺杆41相结合,转动件42是供使用者转动以一体带动螺杆41在第一枢部11内转动及位移;所述转动件42的一端设有容室421,该容室421呈圆槽状,所述转动件42内设有第二套合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套合部与第一套合部414相套合,第二套合部内设有第四结合部(图中未示出),第四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415相对正,所述第四结合部呈穿孔状;
第二结合件43穿设于第三结合部415及转动件42的第四结合部处,使螺杆41与转动件42相结合,所述第二结合件43呈外螺纹状;
封盖44容设于所述转动件42的容室421开口处以封闭容室421;
一控制组50(请辅以图4所示),所述控制组50与本体10及螺杆组40相组设;所述控制组50包括控制件51、按压件52及第三结合件53;
控制件51容设于容槽12处,控制件51设有第二螺合部511,所述第二螺合部511与第一螺合部411相啮合;所述控制件51设于螺杆41的侧边处,所述控制件51与第二螺合部511均具有第一长度5111,第一长度5111的长度方向与螺杆41的轴心相平行,控制件51受螺杆41限制而不脱出容槽12外;所述控制件51还凸设有凸柱512,所述凸柱512与第二螺合部511设于控制件51的同一侧面上,所述凸柱512呈四角柱体状,该凸柱512处设有第五结合部513,该第五结合部513呈螺孔状;
按压件52与控制件51相结合,按压件52容设于容槽12内,按压件52部份凸露于本体10外,按压件52一端与控制件51的凸柱512相靠抵,按压件52内设有第六结合部521,第六结合部521与第五结合部513相对正,第六结合部521呈贯穿的圆孔状;
第三结合件53穿设于第五结合部513及第六结合部521内,使控制件51与按压件52相互结合,第三结合件53呈外螺纹状;
一弹性组件60,弹性组件60容设于本体10的容槽12内,弹性组件60的一端弹抵于容槽12的壁面上,另一端弹抵于控制件51上,使第二螺合部511与第一螺合部411相啮合,使用者可按压控制组50的按压件52,以带动控制件51直线位移并压抵弹性组件60,使弹性组件60呈压缩状,第二螺合部511即与第一螺合部411相脱开;
一盖体70,该盖体70盖合于本体10的盖体槽14处;所述盖体70设有第一穿孔71,按压件52穿设于第一穿孔71处,所述盖体70近右下角处设有第二穿孔72,所述第二穿孔72与第一结合部15相对正;
一第四结合件80,第四结合件80穿设于第二穿孔72处并与第一结合部15相结合,使盖体70固设于本体10的盖体槽14处。
本体10、切轮20、滑移组30、螺杆组40、控制组50、弹性组件60、盖体70及第四结合件80相组设后即如图5所示,图6是本实用新型切管器结构部份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切管器结构部份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其中,图6和图7中无本体10及切轮20。
请参阅图8和图9所示,图8是本实用新型切管器结构的前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8中A-A处的剖视图,由图中可清楚显示,滑移组30可于本体10上滑移,螺杆组40穿设于第一枢部11处并与滑移组30相组设,螺杆组40可于第一枢部11内转动及位移,并同时带动滑移组30于第一滑轨13上做直线滑移,以调整滚轮33与切轮20间的距离,控制组50容设于容槽12处,第二螺合部511与第一螺合部411相啮合,弹性组件60弹抵于容槽12及控制件51上。
请继续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8中A-A处另一操作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切管器结构另一操作状态的立体图,由图中可清楚显示,按压控制组50的按压件52时,按压件52会向内位移并同时带动控制件51向内位移,控制件51压抵弹性组件60,使弹性组件60呈压缩状,第二螺合部511即与第一螺合部411相脱开,此时使用者即可使螺杆组40于第一枢部11处快速位移,以快速调整滑移组30的二个滚轮33与切轮20间的距离,调整后即如图11所示。
实施例2
请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管器结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体10的底部处设有第二容槽16,第二容槽16处设有第一枢孔17,第一枢孔17与第二容槽16呈相通状,第一枢孔17呈圆孔状;所述切管器结构还设有一刮除片90,所述刮除片90可供使用者刮除切管后的管体件的毛边;所述刮除片90容设于第二容槽16处,刮除片90上设有第二枢孔91,第二枢孔91与第一枢孔17相对正;所述刮除片90上还设有一梢体92,所述梢体92固设于第一枢孔17及枢设于第二枢孔91处,使刮除片90枢设于第二容槽16内而不相脱开,该刮除片90可以梢体92为轴心旋出或旋进第二容槽16。本实施例所述切管器结构中的其余部件同实施例1中所述。
实施例3
请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管器结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控制组50由本体10的顶面处按压控制,容槽12、盖体槽14及第一结合部15均设于本体10的顶面处,控制件51的二侧各设有一凸柱512,所述凸柱512呈二个组件状,二个凸柱512间设有第五结合部513,设有二个第五结合件54,二个第五结合件54穿设结合于凸柱512处,使二个凸柱512相结合;所述切管器结构还设有一刮除片90,所述刮除片90设于本体10的底部处,该刮除片90与本体10呈一体状。本实施例所述切管器结构中的其余部件同实施例1中所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管器结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枢杆32可与滚轮33呈一体状,控制件51可与按压件52呈一体状,即控制件51直接凸伸设有按压件52。本实施例所述切管器结构中的其余部件同实施例1中所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管器结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控制件51的第二螺合部511的第一长度5111小于控制件51的长度,即第二螺合部511的内螺纹呈无布满状。本实施例所述切管器结构中的其余部件同实施例1中所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管器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控制件51设于螺杆41的侧边处,使控制件51与第二螺合部511均具有第一长度5111,第一长度5111的长度方向与螺杆41的轴心相平行,如此第二螺合部511与第一螺合部411间具有较大的啮合距离,该啮合距离即为第一长度5111,亦即为控制件51的长度,使得螺杆41具有较大支撑力;
2、切管器结构的滑移组30以直线位移的方式以调整二个滚轮33与切轮20间的距离,滑移组30直线位移可移动及调整距离的空间较大;
3、滑移组30以直线位移的方式以调整二个滚轮33与切轮20间的距离,藉此二个滚轮33与切轮20间为直线接近及远离,相对位置不变;
4、滑移组30中滑移座31的第二滑轨311与本体10的第一滑轨13相滑设,螺杆组40枢设于第一枢部11处并与滑移组30相组设,当螺杆组40于第一枢部11内转动及位移时,可同时带动滑移组30于第一滑轨13上做同方向的滑移,以调整二个滚轮33与切轮20间的距离;
5、第二螺合部511与第一螺合部411相啮合时,螺杆组40转动,使螺杆组40中螺杆41的第一螺合部411于第二螺合部511处啮合旋转,螺杆组40啮合移位即具有微调二个滚轮33与切轮20间的距离的功效;
6、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使用者按压控制组50的按压件52时,按压件52会向内位移并同时带动控制件51亦向内位移,控制件51压抵弹性组件60,使弹性组件60呈压缩状,第二螺合部511即与第一螺合部411相脱开,此时使用者即可使螺杆组40于第一枢部11处快速左右位移,以快速调整滑移组30的滚轮33与切轮20间的距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切管器结构简单,具有支撑力足、使用方便、切割无缺失等优点,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显著性进步。
最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内。

Claims (14)

1.一种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贯穿的第一枢部;该本体还设有容槽,所述容槽与所述第一枢部相通;所述本体还设有第一滑轨;
一切轮,所述切轮为圆形刀体状,枢设于所述本体上;该切轮与第一枢部相对正,且远离第一枢部;
一滑移组,所述滑移组滑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滑移组包括滑移座、两个枢杆及两个滚轮,所述滑移座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第一滑轨相滑设,使得滑移组能在本体上直线滑移;所述滑移座还设有两个第二枢部,所述第二枢部呈圆槽状;每一个枢杆枢设于相对应的第二枢部间,所述枢杆呈圆杆体状;每一个滚轮枢设于相对应的一个枢杆上;所述滚轮设有第三枢部,所述第三枢部与相应的枢杆相枢设,两个滚轮与切轮相对正;
一螺杆组,所述螺杆组与本体及滑移组相组设;所述螺杆组包括螺杆及转动件,所述螺杆上设有第一螺合部,所述第一螺合部枢设于第一枢部内,该螺杆能在第一枢部处转动及位移;所述螺杆组在第一枢部处位移时能带动所述滑移组沿着第一滑轨位移;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螺杆相结合;所述转动件供使用者转动以一体带动所述螺杆在第一枢部内转动及位移;
一控制组,所述控制组与本体及螺杆组相组设;所述控制组包括控制件及按压件,所述控制件容设于容槽处,该控制件设有第二螺合部,所述第二螺合部与第一螺合部相啮合;所述控制件设于螺杆的侧边处,所述控制件与第二螺合部均具有第一长度,第一长度的长度方向与螺杆的轴心相平行,使得控制件受螺杆限制而不脱出容槽外;所述按压件与所述控制件相结合,所述按压件容设于容槽内,且按压件部份凸露于本体外;
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容设于容槽内,该弹性组件的一端弹抵于容槽的壁面上,另一端弹抵于控制件上,使得第二螺合部与第一螺合部相啮合,使用者按压所述控制组的按压件,能带动控制件直线位移并压抵弹性组件,使得弹性组件呈压缩状,第二螺合部即与第一螺合部相脱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槽近开口处设有呈四角槽状的盖体槽;所述容槽处设有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呈螺孔状;所述切管器结构还设有一盖体,所述盖体盖合于盖体槽处,所述盖体设有第一穿孔,所述按压件穿设于该第一穿孔处,所述盖体近右下角处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第一结合部相对正;所述切管器结构还设有一个第四结合件,所述第四结合件穿设于所述第二穿孔处并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相结合,使得该盖体固设于本体的盖体槽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座有两个,两个滑移座呈相对设置且呈相对称状,两个滑移座相互组设,每个滑移座都分别设有第二滑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滑移组设有第一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穿设螺合于每一个第二结合部处,使得所述两个滑移座相组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滑移座上的第二结合部呈穿透的圆孔状,另一个滑移座上的第二结合部呈内螺纹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滑移座上都分别设有两个对准部,其中一个滑移座上的两个对准部呈圆凸柱状,另一个滑移座上的两个对准部呈圆凹槽状;两个滑移座相组设时,两个呈圆凸柱状的对准部会与另外两个呈圆凹槽状的对准部相套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滑移座的一侧均设有第一枢设部及第二枢设部,所述第一枢设部与所述第二枢设部相通且呈同轴心状,且所述第一枢设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枢设部的直径;两个滑移座上的第一枢设部相对合呈一个第一容置空间,两个滑移座上的第二枢设部相对合呈一个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第三枢设部及第四枢设部,所述第三枢设部与第一枢设部相枢设,所述第四枢设部与第二枢设部相枢设,使得所述螺杆组与所述滑移组相组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有非圆形状的第一套合部,所述第一套合部内设有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呈螺孔状;所述转动件内设有第二套合部,所述第二套合部与第一套合部相套合;所述第二套合部内设有第四结合部,所述第四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相对正,所述第四结合部呈穿孔状;所述螺杆组还包括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二结合件穿设于所述第三结合部及所述转动件的第四结合部处,使得螺杆与转动件相结合,所述第二结合件呈外螺纹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设有容室,所述容室呈圆槽状;所述螺杆组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容设于所述转动件的容室开口处以封闭容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凸设有凸柱,所述凸柱与第二螺合部设于控制件的同一侧面上,所述凸柱呈四角柱体状,所述凸柱处设有第五结合部,所述第五结合部呈螺孔状;所述按压件的一端与控制件的凸柱相靠抵,所述按压件内设有第六结合部,所述第六结合部与第五结合部相对正,所述第六结合部呈贯穿的圆孔状;所述控制组还设有第三结合件,所述第三结合件穿设于第五结合部及第六结合部内,使得控制件与按压件相互结合,所述第三结合件呈外螺纹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底部还设有第二容槽,所述第二容槽处设有第一枢孔,所述第一枢孔与第二容槽呈相通状,所述第一枢孔呈圆孔状;所述切管器结构还设有一刮除片,该刮除片以供使用者切管后刮除管体件的毛边,所述刮除片容设于第二容槽处,所述刮除片上设有第二枢孔,所述第二枢孔与第一枢孔相对正;所述刮除片上还设有梢体,所述梢体固设于第一枢孔及枢设于第二枢孔处,使得该刮除片枢设于第二容槽内而不相脱开,所述刮除片能以所述梢体为轴心旋出或旋进第二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槽和控制组均设于本体的顶面处,所述控制件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凸柱,所述凸柱呈二个组件状,两个凸柱间设有第五结合部,所述控制组还设有两个第五结合件,两个第五结合件穿设结合于凸柱处,使得两个凸柱相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管器结构设有一刮除片,所述刮除片设于本体的底部并与本体呈一体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杆与滚轮呈一体状,所述控制件与按压件呈一体状,即所述控制件直接凸伸设有按压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中第二螺合部的第一长度小于控制件的长度,即所述第二螺合部的内螺纹呈无布满状。
CN201621155180.1U 2016-07-20 2016-10-31 一种切管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398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2813A TWI586504B (zh) 2016-07-20 2016-07-20 Pipe cutter structure
TWTW105122813 2016-07-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39895U true CN206139895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223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28776.9A Pending CN107008965A (zh) 2016-07-20 2016-10-31 一种切管器结构
CN20162115518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39895U (zh) 2016-07-20 2016-10-31 一种切管器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28776.9A Pending CN107008965A (zh) 2016-07-20 2016-10-31 一种切管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7008965A (zh)
TW (1) TWI5865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8965A (zh) * 2016-07-20 2017-08-04 上海灿裕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切管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71756A (en) * 1935-11-25 1937-02-23 George D Manville Quick adjusting pipe cutter
US3639980A (en) * 1969-02-03 1972-02-08 Erie Tool Works Pipe cutter
CN2138536Y (zh) * 1992-11-21 1993-07-21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乡永安机械厂 快速夹持新型管子割刀
CN201030453Y (zh) * 2007-05-11 2008-03-05 吴其联 便于切割大口径管的旋切割刀
TWM353810U (en) * 2008-11-11 2009-04-01 Asian First Refrigeration Corp Tube cutter
CN201300246Y (zh) * 2008-11-24 2009-09-02 中大冷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切管器
TWM391457U (en) * 2010-03-05 2010-11-01 Yu Qiu Xia Cutter structure
CN202462475U (zh) * 2012-03-15 2012-10-03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手持式波导管切管器
CN202910384U (zh) * 2012-11-01 2013-05-01 宁波巨丰工具实业有限公司 金属旋切管子割刀快速退刀结构
TWI586504B (zh) * 2016-07-20 2017-06-11 Pipe cutter structu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8965A (zh) * 2016-07-20 2017-08-04 上海灿裕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切管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8965A (zh) 2017-08-04
TW201808564A (zh) 2018-03-16
TWI586504B (zh) 2017-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39895U (zh) 一种切管器结构
CN206139898U (zh) 一种方便更换刀体的切管器结构
CN206139896U (zh) 一种切管器
CN203153504U (zh) 旋转切割式料理机
CN207273323U (zh) 一种帕金森病患者使用的药片切割装置
CN208342955U (zh) 一种塑料管件专用隔断设备
CN110370322A (zh) 一种吸风机构及剃毛工具
CN206979534U (zh) 用于超声刀的扭力扳手
CN113180759B (zh) 一种具有方向精度调节功能的腔镜切割吻合器
CN214966522U (zh) 一种新型断棒系统
CN112895785A (zh) 一种冰雕打磨万向调节装置
CN204796169U (zh) 刀头角度可调的割草机
CN208892723U (zh) 多头手术刀
CN208728817U (zh) 一种金刚铰刀
CN108582276A (zh) 用于加工家具的装置
CN2919878Y (zh) 食品机刀具传动结构
CN209450585U (zh) 腰椎后路手术用撑开器
CN209682331U (zh) 一种室内装修用切割机
CN200970658Y (zh) 扇形齿轮插齿机的翻转装置
CN110200729A (zh)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专用复合碎骨装置
CN200997793Y (zh) 可伸缩园林剪
CN209111240U (zh) 用于加工家具的装置
CN221019538U (zh) 一种高精密滚压刀
CN108635021A (zh) 多头手术刀
CN108403182A (zh) 一种手术用刮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Termination date: 201910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