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98801U - 干熄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干熄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98801U
CN208898801U CN201821096391.1U CN201821096391U CN208898801U CN 208898801 U CN208898801 U CN 208898801U CN 201821096391 U CN201821096391 U CN 201821096391U CN 208898801 U CN208898801 U CN 208898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ke
dry quenching
furnace
burnt
fortu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963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列
石巧囡
孙文彬
王秀花
全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shan Huatai Ring Energ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shan Huatai Ring Energ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shan Huatai Ring Energ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shan Huatai Ring Energ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963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98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98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98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熄焦系统,所述干熄焦系统包括干熄炉、干熄焦本体结构,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包括炉体容纳腔,所述干熄炉位于所述炉体容纳腔内,所述干熄焦系统还包括运焦装置,所述运焦装置用于将卧式炼焦炉内的焦炭运送至所述干熄炉。干熄焦系统使得卧式炼焦炉输出的焦炭可以执行干熄焦工艺,并且有效地减少了焦炭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焦炭自身的热量损失以及降低了干熄焦设备成本。

Description

干熄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熄焦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干熄焦工艺适用于常规的立式炼焦炉,所述常规立式炼焦炉的炭化室位置较高,在出焦时,红焦与焦罐之间的高度差较大,从而导致红焦下落至焦罐的距离和时间较长,使得所述立式炼焦炉在出焦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污染,并且造成热量损耗;在实际生产工艺中,为了避免所述立式炼焦炉出焦时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借助出焦除尘设备。
卧式炼焦炉的炉体结构相对简单,而且炭化室高度相对于所述立式炼焦炉低,导致出焦口的底端甚至还略低于焦罐的顶端,而且所述卧式炼焦炉生产的红焦是一块与炭化室长度相当的完整的焦饼,这些不利因素使得由所述卧式炼焦炉推出的红焦不能被直接装入焦罐内。
目前卧式炼焦炉配套的干熄焦采用焦炭运载坑的形式,即平接焦车接焦后走行至固定推焦装置处,再利用固定推焦装置将平接焦车上的焦炭推入焦罐内,执行干法熄焦工艺。这种干法熄焦工艺焦炭裸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长,污染环境和增加焦炭热损失,需要增设固定推焦装置,增加了设备成本。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针对卧式炼焦炉的干熄焦系统,以使得利用所述干熄焦系统执行干熄焦工艺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焦炭热量损耗以及降低设备成本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熄焦系统,所述干熄焦系统可以减少焦炭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焦炭热量损耗以及降低设备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干熄焦系统,所述干熄焦系统包括干熄炉、干熄焦本体结构,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包括炉体容纳腔,所述干熄炉位于所述炉体容纳腔内,其中,所述干熄焦系统还包括运焦装置,所述运焦装置用于将卧式炼焦炉内的焦炭运送至所述干熄炉。
可选地,所述运焦装置包括焦箱和运焦车,
所述焦箱包括用于容纳卧式炼焦炉输出焦炭的焦炭容纳腔,所述运焦车包括承载部,所述焦箱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
可选地,所述干熄焦系统包括提升井架、提升机、传输装置和装入装置,
所述提升井架设置于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一侧,所述提升井架包括提升机运行腔;
所述提升机设置于所述提升机运行腔沿所述提升井架高度方向的顶部,所述提升机为固定式提升机;
所述传输装置位于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沿高度方向的顶部,所述装入装置位于所述干熄炉的顶部,所述提升机用于将所述焦箱提升至所述传输装置位置处,并将所述焦箱内的焦炭转移至所述传输装置内;
所述传输装置用于将焦炭转移至所述装入装置中,所述装入装置用于将所述焦炭装入所述干熄炉。
可选地,所述干熄焦系统包括除尘罩,所述除尘罩设置在所述传输装置和所述装入装置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运焦车包括移动轮,所述移动轮设置于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焦箱一侧的表面上,以使得所述运焦车能够沿轨道在卧式炼焦炉和所述提升井架的底部之间移动。
可选地,所述焦箱包括顶板、底板、锁定机构、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多个连接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多个所述连接板围成容纳空间,多个所述连接板包括两个开关板,两个所述开关板间隔设置,所述开关板的顶侧与所述顶板铰接,所述开关板的底侧通过所述锁定机构可分离地与所述底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运焦装置还包括取门装置、控制装置和平移装置,
所述取门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卧式炼焦炉的炉门;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板能够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接板围成的容纳空间;
所述平移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焦箱在所述承载部上沿着朝向或远离卧式炼焦炉的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干熄焦系统包括干熄炉、运焦装置,通过所述运焦装置可以将卧式炼焦炉内成熟的焦炭运送至所述干熄炉,实现了将卧式炼焦炉输出的焦炭运送至所述干熄炉的技术需求,进而可以执行干熄焦工艺;由于所述运焦装置可以提供一种封闭空间,因此,利用所述运焦装置进行运焦的过程中,所述焦炭一直处于与外界隔离的状态,因此,有效地减少了焦炭对于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焦炭自身的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干熄焦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运焦车与轨道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焦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干熄焦系统所执行的干熄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干熄焦系统执行干熄焦方法过程中所述运焦装置承接焦炭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干熄焦系统 101:运焦装置
1011:焦箱 1012:运焦车
102:干熄炉 103:装入装置
104:除尘罩 105:炉体容纳腔
106:传输装置 107:提升机
108:提升机运行腔 10111:顶板
10112:底板 10113:连接板
10114:控制装置 101131:开关板
10121:移动轮 10122:承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干熄焦系统,如图1所示,干熄焦系统100包括干熄炉102、干熄焦本体结构,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包括炉体容纳腔105,干熄炉102位于炉体容纳腔105内,其中,干熄焦系统100还包括运焦装置101,运焦装置101用于将卧式炼焦炉内的焦炭运送至干熄炉102。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卧式炼焦炉的炉体结构相对简单,而且炭化室高度相对于立式炼焦炉更低,导致卧式炼焦炉的出焦口的底端低于用于承接立式炼焦炉输出焦炭的焦罐的顶端,而且卧式炼焦炉生产的焦炭是一块长度接近炭化室的长度的完整焦饼。因此,导致由卧式炼焦炉推出的焦炭不能被直接装入到所述焦罐内,因此也就不能将焦炭运送至干熄炉102执行干熄焦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干熄焦系统100包括干熄炉102、运焦装置101,通过运焦装置101可以将卧式炼焦炉内成熟的焦炭运送至干熄炉102,实现了将卧式炼焦炉输出的焦炭运送至干熄炉的技术需求,进而可以执行干熄焦工艺;由于运焦装置101可以提供一种封闭空间,因此,利用运焦装置101进行接焦、运焦的过程中,所述焦炭一直处于与外界隔离的状态,因此,有效地减少了焦炭对于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焦炭自身的热量损失。
所谓“干熄焦工艺”是指,利用冷却介质(例如,惰性气体)对焦炭进行降温冷却的工艺。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运焦装置101包括焦箱1011和运焦车1012,焦箱1011包括用于容纳卧式炼焦炉输出焦炭的焦炭容纳腔,运焦车1012包括承载部10122,焦箱1011可分离地设置在承载部10122上。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运焦装置101包括运焦车1012和焦箱1011,焦箱1011设置于承载部10122上,用于承接卧式炼焦炉输出的成熟焦炭,然后通过运焦车1012将装载有焦炭的焦箱1011运送至干熄炉102执行干熄焦工艺。
容易理解的是,焦箱102与运焦车1012的承载部10122可分离的设置,使得焦箱1011可以在承载部10122上移动,从而便于焦箱1011靠近卧式炼焦炉的炉门,保证接焦工艺的顺利执行。
此外,焦箱1011与运焦车1012的承载部10122可分离的设置,可以实现只需将焦箱1011运输至干熄炉102的顶部,而不需要将整个运焦装置101运送至干熄炉的顶部,进而减少提升机的做功、降低能耗。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干熄焦系统100包括提升井架、提升机107、传输装置106和装入装置103,所述提升井架设置于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一侧,所述提升井架包括提升机运行腔108;提升机107设置于提升机运行腔108沿所述提升井架高度方向的顶部,提升机107为固定式提升机;传输装置106位于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沿高度方向的顶部,装入装置103位于干熄炉102的顶部,提升机107用于将焦箱1011提升至传输装置106位置处,并将焦箱1011内的焦炭转移至传输装置106内;传输装置106用于将所述焦炭转移至装入装置103中,装入装置103用于将所述焦炭装入干熄炉102。
如上所述,在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的一侧设置有提升井架,在所述提升井架内包括提升机运行腔108,并且在提升机运行腔108顶部安装有提升机107,提升机107将装有焦炭的焦箱1011以水平的姿态提升至传输装置106的位置处,然后将焦炭倾倒入传输装置106,当焦炭进入传输装置106后,传输装置106将焦炭运输至装入装置103,然后装入装置103将焦炭送入干熄炉102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提升井架和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沿高度方向的顶部设置有桁架,所述桁架分别与所述提升井架和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的顶部端面连接,以增强所述提升井架和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组成的整体结构的刚度。因此,提升机运行腔108顶部安装有提升机107,具体指的是,提升机107固定安装在提升机运行腔108顶部的所述桁架上,焦箱水平提升至提升机运行腔108顶部后无平移动作,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提升机平移装置,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此外,由于不需要平移焦箱1011,从而减少了焦炭的输送流程,作业过程少,减少了循环操作时间。
在实际的工艺设备中,装入装置103包括固定式料斗、防尘盖板、炉盖、活动料斗、料斗台车、炉盖台车、传动机构、台车轨道以及导向板等设备,其中,可移动的活动料斗安装在料斗台车之上,炉盖安装在炉盖台车之上,炉盖台车和料斗台车由销轴连接在一起,通过电动缸驱动一同在台车轨道上移动,进而,在导向板的辅助限制下,顺序完成打开炉盖、可移动的活动料斗与干熄炉的炉口对接,在完成对干熄炉的焦炭装入工艺之后,可移动的活动料斗与干熄炉分离,关闭干熄炉的炉盖。
容易理解的是,提升机107用于在提升机运行腔108内运行,通过绳索沿着所述提升井架高度方向运输焦箱1011,具体地,提升机107可以将装有焦炭的焦箱1011提升至略高于传输装置106位置处,或者,提升机107可以将空焦箱从与干熄炉102顶部放回至运焦车1012的承载部10122上。
本实用新型对提升机107以及传输装置106的具体结构均没有特殊限制,例如,提升机107可以为卷扬机或起重机,传输装置106可以为链式输送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干熄焦系统100包括除尘罩104,除尘罩104设置在传输装置106和装入装置103的上方。
如图1所示,容易理解的是,由于传输装置106和装入装置103在执行对干熄炉102的焦炭装入工艺时,焦炭处于直接暴露在大气环境下的状态,因此,为了防止焦炭在这一工艺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干熄焦系统100设置了除尘罩104,除尘罩104设置在传输装置106和装入装置103的上方,当传输装置106和装入装置103工作时,除尘罩104也同时工作,以清除焦炭产生的烟尘。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运焦车1012包括移动轮10121,移动轮10121设置于承载部10122背离焦箱1011一侧的表面上,以使得运焦车1012能够沿轨道在卧式炼焦炉和所述提升井架的底部之间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运焦车1012需要运行在轨道上,所述轨道铺设于卧式炼焦炉和所述提升井架的底部之间,以使得运焦车1012可以沿着轨道运送焦箱1011。
为了保证运焦车1012能够正常运行于所述轨道上,运焦车1012上设置有移动轮10121,如图2所示,移动轮10121的结构中包括移动轮本体和轮缘,所述移动轮本体的踏面直接与轨道的支撑体表面接触,相对于移动轮本体,所述轮缘位于所述轨道的支撑体的内测,以对所述移动轮本体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运焦车1012运行过程中出现偏离轨道甚至脱轨等情况的发生,进而确保生产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移动轮本体和所述轮缘可以一体成型形成移动轮10121,也可以通过组装形成移动轮101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焦箱1011包括顶板10111、底板10112、锁定机构、连接在顶板10111和底板10112之间的多个连接板10113,顶板10111、底板10112和多个连接板10113围成容纳空间,多个连接板10113包括两个开关板101131,两个开关板101131间隔设置,开关板101131的顶侧与顶板10111铰接,开关板101131的底侧通过所述锁定机构可分离地与底板10112连接。
如上所述,通过顶板10111、底板10112以及连接板10113形成了一个具有容纳腔的焦箱1011,其中,开关板101131的一部分与顶板10111铰接,以使得焦箱1011可以在执行承接卧式炼焦炉输出的焦炭的工艺时,打开开关板101131,在运输焦炭时可以关闭开关板101131,以使得焦炭在运输过程中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进而降低了焦炭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焦箱1011的上述各个壁板的阻隔,有效地降低了焦炭因为热辐射而造成的热量损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焦箱1011,采用箱式结构,相对于配套立式炼焦炉的焦罐,位于运焦车1012上的焦箱1011的底板10112高度与卧式炼焦炉的炭化室底部高度基本一致,正因如此,卧式炼焦炉生产的焦炭才能够直接推入焦箱1011内。
此外,如图3所示,焦箱包括两个开关板101131,两者与顶板10111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执行接焦工艺过程中,靠近卧式炼焦炉出焦口的一侧打开,另外一侧关闭,节省了调整焦箱1011方向的步骤,简化的接焦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运焦装置101还包括取门装置、控制装置10114和平移装置,所述取门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卧式炼焦炉的炉门;控制装置10114用于控制开关板101131能够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顶板10111、底板10112和连接板10113围成的容纳空间;所述平移装置用于控制焦箱1011在承载部10122上沿着朝向或远离卧式炼焦炉的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干熄焦系统100包括取门装置(图中未示出)、控制装置10114以及平移装置(图中未示出),由于在实际出焦过程中,运焦车1012不能紧靠卧式炼焦炉的出焦口,即焦箱1011与炭化室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此,为了保证接焦工艺的顺利执行,就需要通过所述取门装置打开卧式炼焦炉的炉门,通过设置于焦箱1011的顶板10111上的控制装置10114打开开关板101131,然后设置于运焦车1011上的所述平移装置将焦箱1011移动至卧式炼焦炉的炉门的位置,以使得卧式炼焦炉的炭化室内的焦炭可以被推入焦箱1011内,在完成接焦工艺之后,所述平移装置将焦箱1011移动回接焦前的位置,通过控制装置10114关闭开关板101131,然后控制所述取门装置关闭卧式炼焦炉的炉门。
需要说明的是,在焦箱1011的底板10112上设置有滚轮,以便于运焦装置101在执行接焦、运焦工艺过程中,安装于运焦车1012上的所述平移装置可以移动焦箱101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取门装置、所述平移装置以及控制装置10114均可以为液压装置,例如,当平移装置为液压装置时,液压装置的液压杆与焦箱1011连接,以驱动焦箱1011通过设置于其10112上的滚轮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所述干熄焦系统能够执行如图4所示的干熄焦方法,其中,如图1所示,干熄焦系统100包括干熄炉102、干熄焦本体结构,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包括炉体容纳腔105,干熄炉102位于炉体容纳腔105内,干熄焦系统100还包括运焦装置101,如图4所示的干熄焦方法包括:
步骤S1控制运焦装置101将卧式炼焦炉内的焦炭运送至干熄炉102。
具体地,在步骤S1中,如图4所示,可以按照以下步骤S11~S15的顺序依次执行干熄焦工艺:
S11、控制运焦装置101承接卧式炼焦炉输出的焦炭;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5所示,执行上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1、控制所述取门装置打开或关闭卧式炼焦炉的炉门。
S112、利用控制装置10114使开关板101131能够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顶板10111、底板10112和连接板10113围成的容纳空间;
S113、控制所述平移装置使焦箱1011在承载部10122上沿着朝向或远离卧式炼焦炉的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当运焦装置101执行接焦工艺时,由于位于运焦车1012上的焦箱1011并不能紧靠卧式炼焦炉的炭化室的炉门,也就是说,焦箱1011与炉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此,控制所述取门装置打开炭化室的炉门,通过控制装置10114打开开关板101131,然后控制所述平移装置将焦箱1011朝着靠近炉门的方向移动,当焦箱1011足够接近炉门时,控制推焦装置将炭化室内的焦炭推入焦箱1011。
在执行完上述接焦工艺后,为了给运焦工艺做准备,顺序执行将焦箱1011移动回接焦前的位置,关闭焦箱1011的开关板101131,关闭炭化室的炉门等操作,具体过程参照前述接焦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S12、控制运焦装置101将盛放焦炭的焦箱1011从卧式炼焦炉运送至所述提升井架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执行上述S2的具体步骤如下:控制运焦车1012沿轨道在卧式炼焦炉和所述提升井架的底部之间移动。
如上所述,当焦箱1011从卧式炼焦炉接完焦炭,运焦车1012将装有焦炭的焦箱1011沿着轨道运送至所述提升井架底部。
S13、控制提升机107将焦箱1011提升至传输装置106位置处,并将焦箱1011内的焦炭转移至传输装置106内;
如上所述,控制提升机107将焦箱1011提升至传输装置106位置处,具体地,通过提升机107上的多组钢丝绳与焦箱1011连接,然后将焦箱1011从位于所述提升井架底部的运焦车1012上沿着提升机运行腔108提升至传输装置106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在提升过程中焦箱1011处于水平状态,以避免由于焦箱1011倾斜而导致焦炭滑落。
进一步地,所述将焦箱1011内的焦炭转移至传输装置106内,具体地,在焦箱1011到达传输装置106位置处以后,通过调节提升机107的多组钢丝绳使得焦箱1011向传输装置106倾斜,例如,可以通过提升远离传输装置106一侧的钢丝绳,并且同时下放靠近传输装置106一侧的钢丝绳,以实现焦箱1011从水平姿态变为倾斜姿态,此时,控制提升机107提升与靠近传输装置106的开关板101131相连的钢丝绳,以使得该开关板101131被提起,进而使得焦箱1011内的焦炭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落至传输装置106内。
S14包括步骤S141,所述步骤S141包括控制传输装置106将焦炭转移至装入装置103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上述步骤S14之前,还需要控制装入装置103将干熄炉102的进料口盖板打开,并将装入装置103与干熄炉102进料口对接,在装入装置103与干熄炉102进料口对接完成后,控制传输装置106将焦炭运送至装入装置104内。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4的还包括S142,所述步骤S142包括开启除尘罩104。除尘罩104可以清除上述由传输装置106和装入装置103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烟尘。
S15、控制装入装置103将所述焦炭装入干熄炉102。
如上所述,通过步骤S15可以实现将焦炭装入干熄炉102的工艺。具体地,由于装入装置103已经与干熄炉102的进料口对接,焦炭在进入装入装置103后,经由干熄炉102的进料口进入到干熄炉102的炉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执行完上述步骤S15之后还包括:
控制提升机107将焦箱1011从倾斜状态调整至水平状态,然后将焦箱1011从传输装置106位置处送回至运焦车1012的承载部10122上;控制装入装置103与干熄炉102进料口分离,并控制装入装置103将干熄炉102的进料口盖板关闭。
步骤S2利用干熄炉102对所述焦炭进行冷却。
在执行完上述步骤S1之后,完成了将卧式炼焦炉输出的焦炭运送至干熄炉102的工艺,然后,如上所述,利用干熄炉102对焦炭进行降温冷却。
如上所述,通过上述步骤S1至步骤S2,实现了将卧式炼焦炉输出的焦炭运送至干熄炉102并执行干熄焦工艺的技术目标,此外,在上述步骤S1至步骤S2执行过程中,避免了焦炭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焦炭对于外界环境的污染,而且,通过焦箱1011运输焦炭可以省略传统工艺中的出焦除尘设备,从而降低了干熄焦设备成本,此外,由于焦箱1011的阻隔,有效减少了焦炭的热量损耗。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干熄焦系统,所述干熄焦系统包括干熄炉、干熄焦本体结构,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包括炉体容纳腔,所述干熄炉位于所述炉体容纳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熄焦系统还包括运焦装置,所述运焦装置用于将卧式炼焦炉内的焦炭运送至所述干熄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焦装置包括焦箱和运焦车,
所述焦箱包括用于容纳卧式炼焦炉输出焦炭的焦炭容纳腔,所述运焦车包括承载部,所述焦箱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熄焦系统包括提升井架、提升机、传输装置和装入装置,
所述提升井架设置于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一侧,所述提升井架包括提升机运行腔;
所述提升机设置于所述提升机运行腔沿所述提升井架高度方向的顶部,所述提升机为固定式提升机;
所述传输装置位于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沿高度方向的顶部,所述装入装置位于所述干熄炉的顶部,所述提升机用于将所述焦箱提升至所述传输装置位置处,并将所述焦箱内的焦炭转移至所述传输装置内;
所述传输装置用于将焦炭转移至所述装入装置中,所述装入装置用于将所述焦炭装入所述干熄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熄焦系统包括除尘罩,所述除尘罩设置在所述传输装置和所述装入装置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焦车包括移动轮,所述移动轮设置于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焦箱一侧的表面上,以使得所述运焦车能够沿轨道在卧式炼焦炉和所述提升井架的底部之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箱包括顶板、底板、锁定机构、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多个连接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多个所述连接板围成容纳空间,多个所述连接板包括两个开关板,两个所述开关板间隔设置,所述开关板的顶侧与所述顶板铰接,所述开关板的底侧通过所述锁定机构可分离地与所述底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焦装置还包括取门装置、控制装置和平移装置,
所述取门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卧式炼焦炉的炉门;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板能够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接板围成的容纳空间;
所述平移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焦箱在所述承载部上沿着朝向或远离卧式炼焦炉的方向移动。
CN201821096391.1U 2018-07-11 2018-07-11 干熄焦系统 Active CN208898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6391.1U CN208898801U (zh) 2018-07-11 2018-07-11 干熄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6391.1U CN208898801U (zh) 2018-07-11 2018-07-11 干熄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98801U true CN208898801U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67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96391.1U Active CN208898801U (zh) 2018-07-11 2018-07-11 干熄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988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3321A (zh) * 2018-07-11 2018-11-06 鞍山华泰环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干熄焦系统及干熄焦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3321A (zh) * 2018-07-11 2018-11-06 鞍山华泰环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干熄焦系统及干熄焦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3139B (zh) 红热焦炭搬运设备及其搬运方法
EP10602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and indirectly cooling coke
CN104312596B (zh) 一种导烟管可移动的捣固焦炉u型管导烟车及其使用方法
CN208898801U (zh) 干熄焦系统
CN112414113A (zh) 一种隧道窑及输送方法
CN108753321A (zh) 干熄焦系统及干熄焦方法
CN113237309B (zh) 一种锂电池的烘烤冷却工艺线
CN112079127B (zh) 一种基于分离式agv输送的锂电池生产设备
US1018472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ying work pieces
CN107794063B (zh) 一种适合熄焦的红焦转运装置及转运方法
CN213873744U (zh) 一种隧道窑
KR101453657B1 (ko) 코크스 건식 소화설비의 낙 코크스 자동 유입장치
WO2022116546A1 (zh) 一种隧道窑及输送方法
CN202390366U (zh) 清洁型热回收捣固焦炉干熄焦装置
CN208776656U (zh) 一种带自动放料翻板的双料斗装入装置
JP3947449B2 (ja) Cdqへの赤熱コークスの投入方法及び装置
CN105384360B (zh) 真空玻璃的自动化生产线和生产方法
CN107339883A (zh) 一种环型砖坯移动式砖瓦窑
CN112374198A (zh) 收集罐装卸设备
CN203714854U (zh) 一种干熄焦用装入装置
CN206959571U (zh) 一种环型砖坯移动式砖瓦窑
JP2010132913A (ja) 赤熱コークスの搬送方法
CN113233113A (zh) 一种炉料输送系统及输送方法
CN209652230U (zh) 封闭式多焦炉配建干熄装置运输系统
CN114657339B (zh) 一种全自动辊棒式大钢瓶热处理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