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91187U - 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91187U
CN208891187U CN201821147860.8U CN201821147860U CN208891187U CN 208891187 U CN208891187 U CN 208891187U CN 201821147860 U CN201821147860 U CN 201821147860U CN 208891187 U CN208891187 U CN 208891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garcane
chain
carrier chain
slo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478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尚平
陈宝善
刘天翔
张伟
文春明
玉运发
吴飞
李凯华
王梦萍
王旭艳
陈远玲
麻芳兰
郑广平
何永玲
黄有总
钟家勤
何维
莫瀚宁
袁泓磊
李向辉
罗延
何峰
王开国
米远慧
梁斌
张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QINZHOU LISHUN MACHINERY CO Ltd
Guangxi University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Qi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QINZHOU LISHUN MACHINERY CO Ltd
Guangxi University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Qi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QINZHOU LISHUN MACHINERY CO Ltd, Guangxi University,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Qi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QINZHOU LISHU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478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91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91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911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rtiliz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包括:机架;集蔗箱,其安装于机架的前部;第一输送链,其安装于机架的上部且位于集蔗箱的后方,第一输送链的前部位于集蔗箱内且自前至后向上倾斜,且第一输送链的后部水平分布,第一输送链上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取种槽;拨蔗装置,其安装于集蔗箱的顶部,拨蔗装置能够将第一输送链的取种槽内多余的蔗种拨回集蔗箱内;以及第二输送链,其安装于机架的下部且位于第一输送链的下方,第二输送链自前至后向上倾斜,且第二输送链上也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取种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甘蔗播种器,可以实现横向播种,排种均匀,减少蔗种多播和漏拨现象的发生,保证精准种植。

Description

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甘蔗种植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甘蔗为主要制糖原料,甘蔗的种植方式多数为机械式人工现切种植,工人喂入甘蔗的速度不均,容易造成漏播或播种过多的现象,导致甘蔗种植不均匀,种植效率低。在人工将甘蔗喂入切种器时,切种器不能识别甘蔗种及甘蔗芽,容易发生甘蔗芽损坏的情况,最终影响甘蔗的出芽率。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甘蔗种植机的种植方式为纵向种植,不利于蔗林通风,易倒伏,不能满足农艺要求。为了推进甘蔗良种、良法种植,满足农艺需求,急需一种种植方式为横向种植的甘蔗播种器。所以研制出适用于甘蔗横向种植、实现均匀间隔布种、实时补种以及避免多种漏种的甘蔗播种器,是该领域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从而克服现有的甘蔗种植机无法横向播种、播种不均匀和容易播种过多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包括:机架;集蔗箱,其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前部;第一输送链,其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上部且位于所述集蔗箱的后方,该第一输送链的前部位于所述集蔗箱内且自前至后向上倾斜,且该第一输送链的后部水平分布,该第一输送链上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取种槽;拨蔗装置,其安装于所述集蔗箱的顶部,该拨蔗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一输送链的所述取种槽内多余的蔗种拨回所述集蔗箱内;以及第二输送链,其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下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下方,该第二输送链自前至后向上倾斜,且该第二输送链上也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取种槽。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蔗箱的后侧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前部对应。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输送链包括两组第一链条组,每组所述第一链条组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和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和所述第三链轮呈“品”字形分布,且所述第一链条绕在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和所述第三链轮上;两组所述第一链条组左右相对分布,所述第一输送链上的所述取种槽的左端与左侧的所述第一链条组的所述第一链条连接,且所述第一输送链上的所述取种槽的右端与右侧的所述第一链条组的所述第一链条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输送链包括两组第二链条组,每组所述第二链条组包括第四链轮、第五链轮和第二链条,所述第五链轮位于所述第四链轮的后上方,且所述第二链条绕在所述第四链轮和所述第五链轮上;两组所述第二链轮组左右相对分布,所述第二输送链上的所述取种槽的左端与左侧的所述第二链条组的所述第二链条连接,且所述第二输送链上的所述取种槽的右端与右侧的所述第二链条组的所述第二链条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取种槽的内腔沿前后方向的横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状。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拨蔗装置包括拨蔗杆和挡板,所述拨蔗杆横向安装于所述集蔗箱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前部的后上方;所述挡板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拨蔗杆进行连接,且所述挡板与所述拨蔗杆之间设置有拨蔗压簧,所述挡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防刮胶片。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甘蔗播种器还包括补种装置,所述补种装置包括:蔗种检测装置,其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后部的上方,该蔗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经过其下方的所述第一输送链上的所述取种槽内是否有蔗种;补蔗箱,其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后部的上方,该补蔗箱的下端的出蔗口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所述取种槽对应,且该补蔗箱位于所述蔗种检测装置的后方;以及耙辊,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补蔗箱的出蔗口处,且该耙辊通过一耙蔗机构驱动进行转动;该耙辊沿周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个耙板;该耙辊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耙板把所述补蔗箱内的蔗种逐个向下耙出。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蔗种检测装置为光电传感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耙蔗机构为一通过链传动机构与所述耙辊的一端进行连接的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送链和第二输送链上均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取种槽,可实现蔗种横向均匀间隔布种,利于蔗林通风,符合农艺要求;每个取种槽只能容纳一个蔗种,在第一输送链将集蔗箱内的蔗种向上提升的过程中,取种槽内可能有多根蔗种,大部分多余的蔗种由于重力作用落回集蔗箱,少部分多余的蔗种则被拨蔗装置拨回集蔗箱,以使每个取种槽内只有一个蔗种,避免多种;第二输送链上对应的取种槽可接住从第一输送链输送出来的蔗种并向下运输,保证蔗种低位落入地面的种植沟内,减少掉落势能,保持蔗种方向一致性。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送链的后部上方架设有补种装置,便于检测取种槽内蔗种的有无并向没有蔗种的取种槽内补充蔗种,避免漏种,保证精准种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蔗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拨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送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输送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向齿轮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取种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装上补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送链的后部的上方架设有补蔗装置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把蔗种检测装置和补蔗箱设置于同一个架体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补蔗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集蔗箱,11-第一左侧板,12-第一前侧板,13-第一底板,14-第一右侧板,2-拨蔗装置,21-拨蔗杆,22-拨蔗压簧,23-挡板,24-防刮胶片,3-第一输送链,31-第一驱动轴,32-第一链轮,33-取种槽,34-第二链轮,35-第一从动轴,36-第一链条,37-第三链轮,38-第二从动轴,39-轴承座,4-第二输送链,41-第二链条,42-第三从动轴,43-第四链轮,44-第二驱动轴,45-第五链轮,5-机架,6-换向齿轮箱,61-箱体,62-输出轴,63-输入轴,64-联轴器,65-支座,7-补种装置。71-蔗种检测装置,72-补蔗箱,721-导流板,722-第二左侧板,723-第二右侧板,724-后侧板,725-第二前侧板,726-第二底板,727-活动板,728-支撑梁,73-耙辊,74-耙板,75-蔗种,76-架体,77-电机,78-链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1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的结构示意图,该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包括机架5、集蔗箱1、第一输送链3、拨蔗装置2和第二输送链4。参考图1,集蔗箱1安装于机架5的前部,且位于机架5的中上部,集蔗箱1内可存放预先切好的蔗种。第一输送链3安装于机架5的上部且位于集蔗箱1的后方,第一输送链3的前部位于集蔗箱1内且自前至后向上倾斜,第一输送链3的后部水平分布,且第一输送链3上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取种槽33,以实现蔗种的横向均匀布种。取种槽33的内腔的长度根据蔗种的长度来设置,而蔗种的长度是由甘蔗种植机在地上开挖的种植沟的宽度来决定;取种槽33的内腔的宽度根据单根甘蔗直径的大小来设置,以使每个取种槽33只能存放一个蔗种。参考图4,优选地,第一输送链3包括两组第一链条组,每组第一链条组包括第一链轮32、第二链轮34、第三链轮37和第一链条36,第一链轮32、第二链轮34和第三链轮37呈“品”字形分布,第二链轮34位于第一链轮32的后上方,第三链轮37位于第二链轮34的正后方,且第一链条36绕在第一链轮32、第二链轮34和第三链轮37上,整体呈三角形状;两组第一链条组左右相对分布,第一输送链3上的取种槽33的左端与左侧的第一链条组的第一链条36连接,且第一输送链3上的取种槽33的右端与右侧的第一链条组的第一链条36连接。两组第一链条组的第一链轮32通过第一驱动轴31进行连接,两组第一链条组的第二链轮34通过第一从动轴35进行连接,两组第一链条组的第三链轮37通过第二从动轴38进行连接,且第一驱动轴31的两端、第一从动轴35的两端以及第二从动轴38的两端均连接有轴承座39,并通过轴承座39安装在机架5上。第一输送链3可通过输送链驱动机构驱动其向后转动,其前部的取种槽33将集蔗箱1内的蔗种逐根向上提升,并通过其顶部的水平段向后输送,顶部水平段便于检测取种槽33内是否装有蔗种,若取种槽33内没有蔗种,可以通过人工或机械化添加,保证每个取种槽33内都有蔗种,避免出现漏种现象,实现横向均匀布种。
参考图2,优选地,集蔗箱1的后侧设置有一开口,该开口与第一输送链3的前部对应。其中,集蔗箱1包括第一左侧板11、第一右侧板14、第一前侧板12以及第一底板13,第一前侧板12的左端与第一左侧板11的前端连接,第一前侧板12的右端与第一右侧板14的前端连接,且第一前侧板12自前至后向下倾斜;第一底板13的前端与第一前侧板12的下端连接,第一底板13的左端与第一左侧板11的前端连接,第一底板13的右端与第一右侧板14的前端连接,且第一底板13自前至后向下倾斜;第一左侧板11的后端和第一右侧板14的后端均自前至后向上倾斜。集蔗箱1的后侧的开口与第一输送链3的前部对应,以使第一输送链3的前部能够将集蔗箱1的后侧开口封闭,避免蔗种从集蔗箱1的后侧开口处掉落。从左向右看,集蔗箱1的内腔的横截面呈V形状,有利于蔗种的排出。
参考图1,拨蔗装置2安装在集蔗箱1的顶部,在第一输送链3的前部倾斜段将集蔗箱1内的蔗种向上提升的过程中,取种槽33内的蔗种可能不止一根,因为第一输送链3的前部是自前至后向上倾斜,大部分多余的蔗种在重力作用下掉回集蔗箱1中,少部分多余的蔗种还是无法依靠重力作用掉回集蔗箱1,这就需要拨蔗装置2将这部分多余的蔗种拨回集蔗箱1内,保证每个取种槽33只有一个蔗种。参考图2,优选地,拨蔗装置2包括拨蔗杆21和挡板23,挡板23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拨蔗杆21进行连接,且挡板23与拨蔗杆21之间设置有拨蔗压簧22,当挡板23受到外力作用时,挡板23可以绕着拨蔗杆21弹性摆动,避免碰伤蔗种。挡板23的另一端设置有防刮胶片24,防刮胶片24微向下弯曲,形成一个挡蔗曲面,以能更好的拨动蔗种并避免刮伤蔗种。拨蔗杆21横向安装于集蔗箱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输送链3的前部倾斜段的后上方,即将拨蔗杆2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集蔗箱1的第一左侧板11上,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集蔗箱1的第一右侧板14,且使挡板23具有防刮胶片24的一端位于第一输送链3的取种槽33的上方,防刮胶片24与经过其下方的第一输送链3的前部上的取种槽33之间的距离大于一个蔗种的直径且小于两个蔗种的直径,经过防刮胶片24的下方的取种槽33内的蔗种多于一个时,多余的蔗种被拨回集蔗箱1内,从而保证取种槽33内最终只有一个蔗种,以避免出现蔗种多播现象,节省蔗种。
继续参考图1,第二输送链4安装于机架5的下部且位于第一输送链3的下方,第二输送链4自前至后向上倾斜,且第二输送链4上也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取种槽33。安装时,调整好第二输送链4上的取种槽33与第一输送链3上的取种槽33的相对位置,第二输送链4的后端位于第一输送链3的后端的正下方,以使第二输送链4向前转动时,第二输送链4上的每个取种槽33均能装有从第一输送链3输送出来的蔗种,并将蔗种向下输送,直至种植沟内,完成播种过程。参考图5,优选地,第二输送链4包括两组第二链条组,每组第二链条组包括第四链轮43、第五链轮45和第二链条41,第五链轮45位于第四链轮43的后上方,且第二链条41绕在第四链轮43和第五链轮45上;两组第二链轮34组左右相对分布,第二输送链4上的取种槽33的左端与左侧的第二链条组的第二链条41连接,且第二输送链4上的取种槽33的右端与右侧的第二链条组的第二链条41连接。两组第二链条组的第五链轮45通过第二驱动轴44进行连接,两组第二链条组的第四链轮43通过第三从动轴42进行连接,且第二驱动轴44的两端和第三从动轴42的两端均连接有轴承座39,并通过轴承座39安装在机架5上。第二输送链4可通过输送链驱动机构驱动其向前转动,将从第一输送链3输送出来的蔗种向下运输,保证蔗种低位落入地面的种植沟内,减少掉落势能,保持蔗种方向一致性。
参考图7,优选地,取种槽33的内腔沿前后方向的横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状,能够容纳不同直径大小的蔗种,且带斜度的内腔也有利于蔗种的排出,取种槽33的两面长侧壁的顶部向外水平延伸,且延伸部分与其相连的侧壁之间圆弧过渡,利于蔗种的进出,避免刮伤蔗芽。第二输送链4的前端蔗种出口处的前方设置有挡土板,防止前方泥土飞溅至第二输送链4上。
参考图1和图6,第一输送链3和第二输送链4均由输送链驱动机构驱动,输送链驱动机构包括换向齿轮箱6和链传动机构,换向齿轮箱6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箱体61,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为外啮合传动,以改变转动方向,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设置于箱体61内,箱体61通过支座65固定安装在机架5上,从动齿轮的输出轴62通过联轴器64与第一驱动轴31连接。该链传动机构包括两条传动链,其中一条传动链的一端与电机或甘蔗种植机的地轮进行连接,另一端与主动齿轮的输入轴63进行连接;另一条传动链的一端与电机或甘蔗种植机的地轮进行连接,也可以与主动齿轮的输入轴63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驱动轴44进行连接。该链传动机构可将电机的驱动力或甘蔗种植机的地轮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一输送链3和第二输送链4,以使第一输送链3和第二输送链4能够同时转动,驱动第一输送链3向后转动,驱动第二输送链4向前转动。
参考图8至图11,为了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该甘蔗播种器还包括补种装置7,该补种装置7包括蔗种检测装置71、补蔗箱72以及耙辊73。参考图9,蔗种检测装置71架设于第一输送链3的后部的上方,第一输送链3向后移动时,取种槽33便会逐个经过蔗种检测装置71的下方,蔗种检测装置71用于检测经过其下方的第一输送链3上的取种槽33内是否有蔗种75。优选地,蔗种检测装置71为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取种槽33内是空的,没有蔗种75,就会有高电平输入。补蔗箱72架设于第一输送链3的后部的上方,其用于暂存蔗种75。补蔗箱72的下端的出蔗口与第一输送链3的取种槽33对应,从而使从补蔗箱72的出蔗口出来的蔗种75能够掉落到位于其下方的取种槽33内。补蔗箱72位于蔗种检测装置71的后方。参考图10,可以把蔗种检测装置71和补蔗箱72设置于同一个架体76上,架体76架设于第一输送链3上,架体76的前端设置有检测位置板,以用于安装蔗种检测装置71,补蔗箱72通过支撑梁728架设于架体76的后端。
继续参考图9,耙辊7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补蔗箱72的出蔗口处,且耙辊73通过一耙蔗机构驱动进行转动。参考图10,优选地,耙蔗机构为一通过链传动机构78与耙辊73的一端进行连接的电机77,架体76上设置有电机托板,电机77固定于电机托板上。链传动机构78的两个链轮分别设置于电机77的输出轴62和耙辊73的一端,两个链轮通过链条进行连接,以实现传动。耙辊73沿周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个耙板74,耙辊73转动时,能够通过耙板74把补蔗箱72内的蔗种75逐个向下耙出。优选地,耙板74为塑胶板。
参考图10和图11,优选地,补蔗箱72包括第二左侧板722、第二右侧板723、后侧板724、第二前侧板725以及第二底板726,后侧板724的左端与第二左侧板722的后端连接,后侧板724的右端与第二右侧板723的后端连接,且后侧板724自后至前向下倾斜。第二前侧板725的左端与第二左侧板722的前端连接,第二前侧板725的右端与第二右侧板723的前端连接,第二底板726的后端与后侧板724的下端连接,第二底板72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左侧板722的下端和第二右侧板723的下端连接,第二底板726与第二前侧板725的下端之间留有空隙,以形成出蔗口。第二前侧板725的后侧可以设置一个自前至后向下倾斜的导流板721,以用于对蔗种进行导流。耙辊73便设置于第二前侧板725与第二底板726之间。放入补蔗箱72内的蔗种75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落至与耙辊73对应的位置,耙辊73不转动时,耙板74挡着蔗种75,蔗种75保持在补蔗箱72内;耙辊73转动时,耙板74便能把蔗种75逐个向下耙出。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底板726于耙辊73的下方设置有一活动板727,活动板727的后端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铰接于第二底板726的前端,且活动板727与第二底板726之间设置有弹簧,这样正常时耙板74与活动板727之间的间隙小于蔗种75,而在耙板74转动耙出蔗种75时,蔗种75受挤压便会使活动板727向下摆动让出位置,以防止损伤蔗种和蔗芽。
本实用新型第一输送链3对蔗种进行匀速输送,从而确保往均匀地向第二输送链4内输送蔗种,使得布种均匀。而且,可通过蔗种检测装置71实时检测第一输送链3的取种槽33内的蔗种有无,由于第一输送链3是持续运动的,无论是人工还是机械化把蔗种75放入到取种槽33内,均有可能出现遗漏,导致个别取种槽33内没有放入蔗种75;当蔗种检测装置71检测到取种槽33内无蔗种时,耙蔗机构便驱动耙辊73转动,在这个空的取种槽33移动到补蔗箱72的出蔗口的下方时,耙辊73上的耙板74便转动一定角度,以能够刚好把一个蔗种75耙落到对应空缺的取种槽33内,耙辊73便停止工作,从而达到及时补种的功能。由于第一输送链3的移动速度和耙辊73转动的速度是固定的,根据蔗种检测装置71与出蔗口之间的距离,便可推算出空的取种槽33到达出蔗口下方的时间,再根据这个时间控制耙辊73工作,便能把补蔗箱72内的蔗种75准确地耙落到空的这个取种槽33内。补蔗装置可以设置一个单片机,蔗种检测装置71检测到取种槽33内没有蔗种时,便把信号传给单片机,单片机输出脉冲控制电机77转动,以在空的取种槽33到达出蔗口的下方时,由耙板74把一个蔗种75耙落到这个空的取种槽33内。第一输送链3的布种均匀,且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空缺取种槽33的个数,控制耙辊73转动一定角度传送出相应根数的蔗种75补到空缺的位置上,从而实现动态实时、精确连续补种的功能。补种装置7能够实现动态实时、精确连续补种的目的,避免出现漏播现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甘蔗产量。
本实用新型甘蔗播种器的工作过程为:将预先切好的蔗种放进集蔗箱1和补蔗箱72内,由电机或甘蔗种植机的地轮驱动第一输送链3向后转动以及驱动第二输送链4向前转动,第一输送链3的前部会将集蔗箱1底部的蔗种向上提升,此时每个取种槽33内的蔗种可能不止一根,在向上提升的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大部分多余的蔗种会掉回集蔗箱1内,少部分多余的蔗种则会通过拨蔗装置2拨回集蔗箱1内,以使每个取种槽33只装有一个蔗种,但无法保证每个取种槽33内都装有蔗种,经过第一输送装置的后部时,补蔗装置向能够没有蔗种的取种槽33内补充蔗种,保证每个取种槽33内都装有蔗种,第一输送链3不断的向后转动,使蔗种连续不断且时间间隔均匀的从第一输送链3的后端输送至第二输送链4上,第二输送链4上的取种槽33依次经过第一输送链3的后端下方,接收第一输送链3输送出来的蔗种,以使第二输送链4的每个取种槽33内都存有蔗种,并将蔗种向下输送至种植沟内。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9)

1.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集蔗箱,其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前部;
第一输送链,其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上部且位于所述集蔗箱的后方,该第一输送链的前部位于所述集蔗箱内且自前至后向上倾斜,且该第一输送链的后部水平分布,该第一输送链上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取种槽;
拨蔗装置,其安装于所述集蔗箱的顶部,该拨蔗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一输送链的所述取种槽内多余的蔗种拨回所述集蔗箱内;以及
第二输送链,其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下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下方,该第二输送链自前至后向上倾斜,且该第二输送链上也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取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蔗箱的后侧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前部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链包括两组第一链条组,每组所述第一链条组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和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和所述第三链轮呈“品”字形分布,且所述第一链条绕在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和所述第三链轮上;两组所述第一链条组左右相对分布,所述第一输送链上的所述取种槽的左端与左侧的所述第一链条组的所述第一链条连接,且所述第一输送链上的所述取种槽的右端与右侧的所述第一链条组的所述第一链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链包括两组第二链条组,每组所述第二链条组包括第四链轮、第五链轮和第二链条,所述第五链轮位于所述第四链轮的后上方,且所述第二链条绕在所述第四链轮和所述第五链轮上;两组所述第二链轮组左右相对分布,所述第二输送链上的所述取种槽的左端与左侧的所述第二链条组的所述第二链条连接,且所述第二输送链上的所述取种槽的右端与右侧的所述第二链条组的所述第二链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种槽的内腔沿前后方向的横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蔗装置包括拨蔗杆和挡板,所述拨蔗杆横向安装于所述集蔗箱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前部的后上方;所述挡板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拨蔗杆进行连接,且所述挡板与所述拨蔗杆之间设置有拨蔗压簧,所述挡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防刮胶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其特征在于,该甘蔗播种器还包括补种装置,所述补种装置包括:
蔗种检测装置,其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后部的上方,该蔗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经过其下方的所述第一输送链上的所述取种槽内是否有蔗种;
补蔗箱,其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后部的上方,该补蔗箱的下端的出蔗口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所述取种槽对应,且该补蔗箱位于所述蔗种检测装置的后方;以及
耙辊,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补蔗箱的出蔗口处,且该耙辊通过一耙蔗机构驱动进行转动;该耙辊沿周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个耙板;该耙辊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耙板把所述补蔗箱内的蔗种逐个向下耙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蔗种检测装置为光电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耙蔗机构为一通过链传动机构与所述耙辊的一端进行连接的电机。
CN201821147860.8U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91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7860.8U CN208891187U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7860.8U CN208891187U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91187U true CN208891187U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67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4786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91187U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911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1639A (zh) * 2018-07-19 2018-11-16 广西民族大学 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CN108811639B (zh) * 2018-07-19 2024-06-07 广西民族大学 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1639A (zh) * 2018-07-19 2018-11-16 广西民族大学 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CN108811639B (zh) * 2018-07-19 2024-06-07 广西民族大学 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1670B (zh) 一种预切种式开式双行横向智能甘蔗种植机
CN104704953B (zh) 补种式马铃薯播种机
CN209105625U (zh) 一种预切种式开式双行横向智能甘蔗种植机
CN108200785B (zh) 一种玉米播种机的自动化漏播检测及补种装置
CN109644593B (zh) 蔬菜移栽起垄一体机
CN104521389A (zh) 一种甘蔗种植机
CN110149847A (zh) 水稻插秧同步施肥机
CN112840780A (zh) 胡麻全膜覆盖压土膜上精量穴播机
CN109874422B (zh) 辊式排种精量匀播机
CN208891187U (zh) 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CN109699260A (zh) 一种预切种式甘蔗种植机的双辊排种机构
CN109392387A (zh) 一种半自动组合式大葱移栽机
CN208891188U (zh) 一种甘蔗种植机的具有补蔗功能的蔗种输送装置
CN108811639A (zh) 一种预切种开式横向甘蔗播种器
CN210157640U (zh) 一种预切种式甘蔗种植机的双辊排种机构
CN208387288U (zh) 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
CN113475201B (zh) 一种实现秸秆分流的开沟播种装置
CN111771489A (zh) 一种单芽段甘蔗自动排种装置
CN216146672U (zh) 一种防堵塞的旋耕施肥播种机
CN108337971A (zh) 甘蔗两行种植自动分拣装置
CN214757847U (zh) 一种甘蔗播种机
CN206024465U (zh) 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
CN214852645U (zh) 胡麻全膜覆盖压土膜上精量穴播机
CN112602407B (zh) 一种当归开沟铺线、铺膜覆土及膜间种植联合作业机
CN208242203U (zh) 一种甘蔗两行种植自动分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Shangping

Inventor after: Wang Xuyan

Inventor after: Chen Yuanling

Inventor after: Ma Fanglan

Inventor after: Zheng Guangping

Inventor after: He Yongling

Inventor after: Huang Youzong

Inventor after: Zhong Jiaqin

Inventor after: He Wei

Inventor after: Mo Hanning

Inventor after: Yuan Honglei

Inventor after: Chen Baoshan

Inventor after: Li Xianghui

Inventor after: Luo Yan

Inventor after: He Feng

Inventor after: Wang Kaiguo

Inventor after: Mi Yuanhui

Inventor after: Liang Bin

Inventor after: Zhang Huajian

Inventor after: Liu Tianxi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Wei

Inventor after: Wen Chunming

Inventor after: Yu Yunfa

Inventor after: Wu Fei

Inventor after: Li Kaihua

Inventor after: Wang Mengping

Inventor before: Li Shangp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Xuyan

Inventor before: Chen Yuanling

Inventor before: Ma Fanglan

Inventor before: Zheng Guangping

Inventor before: He Yongli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Youzong

Inventor before: Zhong Jiaqin

Inventor before: He Wei

Inventor before: Mo Hanning

Inventor before: Yuan Honglei

Inventor before: Chen Baoshan

Inventor before: Li Xianghui

Inventor before: Luo Yan

Inventor before: He F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Kaiguo

Inventor before: Mi Yuanhui

Inventor before: Liang Bin

Inventor before: Zhang Huajian

Inventor before: Liu Tianxi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Wei

Inventor before: Wen Chunming

Inventor before: Yu Yunfa

Inventor before: Wu Fei

Inventor before: Li Kaihua

Inventor before: Wang Mengp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