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9683U -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极的层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极的层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9683U
CN208889683U CN201821504146.XU CN201821504146U CN208889683U CN 208889683 U CN208889683 U CN 208889683U CN 201821504146 U CN201821504146 U CN 201821504146U CN 208889683 U CN208889683 U CN 208889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slide rail
laminater
contact conduct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041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辉斌
孙红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sole Equipment Integration Fuj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sole Equipment Integration Fuj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sole Equipment Integration Fuj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041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9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9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968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7925 priority patent/WO202002035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极的层压装置,包括底座、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的滑动导轨、驱动滑动导轨的驱动机构、缠绕电极引线的绕线单元、加热电极引线的加热单元和将绝缘层压设在电极引线的层压挤压轮。层压装置对环境要求较低,在普通净化室即可使用,可有效降低成本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极的层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极的层压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通常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之间通过电极连接形成串联结构,串联结构太阳能电池与相邻串联结构太阳能电池水平并联排布,串联结构太阳能电池两端通过汇流条与相邻串联结构太阳能电池连接形成并联结构太阳能电池。
目前,电极主要通过溅射镀电极工艺制作。但是,溅射镀电极工艺技术要求高,环境较苛刻,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极的层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制作太阳能电极的环境要求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太阳能电极的层压装置,包括:
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滑动导轨,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滑动导轨连接;
多个绕线单元,沿所述滑动导轨的移动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滑动导轨上,依次缠绕所述太阳能电极的电极引线,并在所述滑动导轨的带动下从所述底座的第一端运动至第二端,;
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加热所述电极引线;以及
层压挤压轮,设置在所述绕线单元的上方,将所述太阳能电极的绝缘层压设在加热的所述电极引线上。
可选的,所述滑动导轨为从所述底座的正面环绕至背面的环形滑动导轨,所述绕线单元在所述底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绕所述底座环向运动,其中所述绕线单元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空载运动至第一端。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的第二端的喷嘴,所述喷嘴位于所述滑动导轨的下方,所述喷嘴的喷气喷向所述滑动导轨。
可选的,所述加热单元包括靠近所述底座第一端的碳正电极和靠近所述底座第二端的碳负电极,所述碳正电极和所述碳负电极位于所述电极引线的上端,所述层压挤压轮位于所述碳正电极和所述碳负电极之间。
可选的,所述碳正电极和所述碳负电极分别包括与所述电极引线接触的碳片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碳片连接,调节所述碳片与所述电极引线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层压挤压轮通过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层压挤压轮与所述电极引线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设有滑槽的导向柱和一端设置在所述滑槽而另一端与所述层压挤压轮连接的衔接轴。
可选的,各所述绕线单元均设有两个绕线柱,两个所述绕线柱位于所述滑动导轨的两侧,且两个绕线柱沿所述滑动导轨的延伸方向错位。
可选的,各所述绕线柱包括呈圆柱形的绕线柱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滑动导轨上且连接所述绕线柱本体的支撑体,所述电极引线缠绕在所述绕线柱本体上。
可选的,位于所述滑动导轨两侧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线柱本体之间的中心距离等于所述绕线主本体的直径,所述中心距离为两个所述绕线柱本体的中心之间且沿所述滑动导轨的移动方向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层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层压挤压轮连接的控制机构。
可选的,所述层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第一端的放线单元和设置在所述底座第二端的取线单元,所述放线单元将所述电极引线缠绕在所述绕线单元,所述取线单元将所述电极引线从所述绕线单元取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层压装置各部件的配合实现太阳能电极的制作。层压装置对环境要求较低,在普通净化室即可使用,可有效降低成本费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层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层压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动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单元从底座第一端移动至第二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单元从底座第二端移动至第一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正电极和碳负电极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1-6中包括下述附图标记:
底座-1;滑动导轨-2;绕线单元-3;太阳能电极-4;加热单元-5;层压挤压轮-6;调节装置-7;喷嘴-8;第一端-11;第二端-12;绕线柱-31;连接块-32;电极引线-41;绝缘层-42;碳正电极-51;碳负电极-52;移动块-53;碳片-54;导向柱-71;衔接轴-72;绕线柱本体311;支撑体-3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层压装置用于层压太阳能电极4。太阳能电极4包括电极引线41和压设在电极引线41一面的绝缘层42。电极引线41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水平金属导线,水平金属导线两两之间通过金属导线连接形成“S”形,以增大载流子的收集。
如图1-图5所示(其中,图3、图4、图5的箭头表示滑动导轨2的运动方向),层压装置包括底座1、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上的滑动导轨2、驱动滑动导轨2的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缠绕电极引线41的绕线单元3、加热电极引线41的加热单元5和将绝缘层42压设在电极引线41的层压挤压轮6。通过层压装置各部件的配合实现太阳能电极的制作。层压装置对环境要求较低,在普通净化室即可使用,可有效降低成本费用。
底座1的正面设有放置滑动导轨2的平台。平台大致呈长方形。驱动机构固定在底座1上,可以为液压驱动机构、气缸等。
滑动导轨2可以为链条滑动导轨2等。滑动导轨2设置在底座1上,与驱动机构连接,滑动导轨2由驱动机构驱动。滑动导轨2可以为从底座1的正面环绕至底座1背面的环形滑动导轨2。环形滑轨导轨2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运动。各绕线单元3在滑动导轨2的带动绕顺时针或逆时针环绕底座运动,各绕线单元3从底座1正面的第一端11运动至第二端12,然后再从底座背面1的第二端12运动至第一端11,以实现绕线单元3的重复绕线使用。
加热单元5固定在底座1上,用于加热电极引线41。加热单元5包括靠近底座1第一端11的碳正电极51和靠近底座1第二端12的碳负电极52,碳正电极51和碳负电极52位于电极引线41的上端,可以始终与电极引线41接触,碳正负电极与其之间的电极引线41构成电回路,对碳正负极之间的电极引线41加热。
如图6所示,碳正电极51和碳负电极52可以为设置在移动块53中的碳片54,碳片54的下端与电极引线41的上端接触。移动块53可以在底座1上下移动。在绕线之前,调节层压装置时,通过移动块52调节碳片54与电极引线41之间的距离。
层压挤压轮6位于碳正电极51和碳负电极52之间。层压挤压轮6用于给绝缘层42和加热的电极引线41施加压力,使电极引线41和绝缘层42较好的层压在一起。层压挤压轮6通过调节机构7设置在底座1上,调节机构7调节层压挤压轮6与电极引线41之间的距离,控制层压挤压轮6施加力的大小。
调节机构7可以以多种方式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调节机构7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且设有滑槽的导向柱71和一端设置在滑槽中而另一端与层压挤压轮6连接的衔接轴72。通过在滑槽中上下移动衔接轴72,调节层压挤压轮6与电极引线41之间的距离。
各绕线单元3的形状相同,各绕线单元3均设有两个绕线柱31,两个绕线柱31通过连接块32连接。两个绕线柱31位于滑动导轨2的两侧,并且两个绕线柱31沿滑动导轨2的延伸方向错位。
各绕线柱31均包括呈圆柱形的绕线柱本体311和设置在滑动导轨2上且连接绕线柱本体311的支撑体312,电极引线41缠绕在绕线柱本体311上。位于滑动导轨2两侧且相邻的两个绕线柱本体311之间的中心距离L等于绕线主本体311的直径,中心距离L为两个绕线柱本体311的中心之间且沿滑动导轨2的移动方向的距离。
各绕线单元3将电极引线41缠绕成一个“S”形,多个绕线单元3沿滑动导轨2的移动方向并排设置在滑动导轨2上,将电极引线41缠绕呈连续的“S”形。通过上述方式设置,在绕线单元3移动的过程中,便于将电极引线41缠绕在绕线单元3上或从绕线单元3上取下。当然,绕线单元3可以设置至少四个绕线柱31等。
此时,碳正电极51和碳负电极52之间可以有多个绕线单元3,多个绕线单元3上的电极引线41与碳正负极之间构成电回路。
该层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第一端11的放线单元和设置在底座1第二端12的取线单元(图中未示出)。放线单元将电极引线41缠绕在绕线单元3上,取线单元将电极引线41从绕线单元3上取下,以便于电极引线41缠绕在绕线单元3上或与绕线单元3脱离,减少电极引线41被绕线单元3扯断的可能性。放线单元和取线单元具体可以为机械手,也可以为人工操作者。
制作太阳能电极4时,第一绕线单元3在滑动导轨2的带动下移动至放线单元的位置,放线单元将电极引线41缠绕在第一绕线单元3上,第一绕线单元3在滑动导轨2的带动下继续朝向底座1第二端12移动。然后,与第一绕线单元3紧邻的第二绕线单元3移动至放线单元的位置,放线单元将电极引线41缠绕在第二绕线单元3上,第二绕线单元3在滑动导轨2的带动下继续朝向底座1第二端12移动。再然后,与第二绕线单元3紧邻的第三绕线单元3移动至放线单元的位置,放线单元将电极引线41缠绕在第三绕线单元3上,第三绕线单元3在滑动导轨2的带动下朝向底座1第二端12移动。并排设置的绕线单元3依次缠绕电极引线41,并依次朝向底座1第二端12移动。
绕线单元3移动至碳正负电极4之间时,电极引线41与碳正电极51、碳负电极52构成电回路。碳正电极51、碳负电极52通电,电极引线41产生热量,温度上升。绝缘层42受热贴附在电极引线41上,并通过层压挤压轮6施加压力,完成电极引线41和绝缘层42的层压。
当第一绕线单元3移动至底座1第二端12,位于取线单元的位置时,取线单元将电极引线41取下,第一绕线单元3在滑动导轨2的带动下从底座1第二端12返回至底座1第一端11。当第二绕线单元3移动至取线单元的位置时,取线单元将电极引线41取下,第二绕线单元3在滑动导轨2的带动下从底座1第二端12返回至底座1第一端11。当第三绕线单元3移动至取线单元的位置时,取线单元将电极引线41取下,第三绕线单元3在滑动导轨2的带动下从底座1第二端12返回至底座1第一端11。取线单元依次取下并排设置的绕线单元3上的电极引线41,然后绕线单元3依次朝向底座1第一端11移动。
其中,绕线单元3从底座1第一端11运动至第二端12时,带动电极引线41从底座1第一端11移动至第二端12并完成与绝缘层42的贴合。绕线单元3从底座1第二端12移动至第一端11时,绕线单元3空载移动,即绕线单元3不缠绕电极引线41。
此时,层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第二端12的喷嘴8,喷嘴8位于滑动导轨2的下方,喷嘴8朝向滑动导轨2喷气,当绕线单元3运动至底座1第二端12时,减少相邻的两个绕线单元3碰撞的可能性。
层压装置还可以包括与驱动机构、加热单元5和层压挤压轮6连接的控制机构(图中未示出),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各部件的启停,实现自动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层压装置创新性的解决柔性材料电极4层压工艺;层压装置在普通净化室即可使用,不需要像溅射需要那么高的环境要求;整个装置自动化高,24小时不间断生产,效率高;整个装置不需要技术太高的零固件,操作起来简单,维护成本小,大大降低了成本费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极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滑动导轨,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滑动导轨连接;
多个绕线单元,沿所述滑动导轨的移动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滑动导轨上,依次缠绕所述太阳能电极的电极引线,并在所述滑动导轨的带动下从所述底座的第一端运动至第二端;
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加热所述电极引线;以及
层压挤压轮,设置在所述绕线单元的上方,将所述太阳能电极的绝缘层压设在加热的所述电极引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导轨为从所述底座的正面环绕至背面的环形滑动导轨,所述绕线单元在所述底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绕所述底座环向运动,其中所述绕线单元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空载运动至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的第二端的喷嘴,所述喷嘴位于所述滑动导轨的下方,所述喷嘴的喷气喷向所述滑动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靠近所述底座第一端的碳正电极和靠近所述底座第二端的碳负电极,所述碳正电极和所述碳负电极位于所述电极引线的上端,所述层压挤压轮位于所述碳正电极和所述碳负电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正电极和所述碳负电极分别包括与所述电极引线接触的碳片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所述碳片连接,调节所述碳片与所述电极引线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挤压轮通过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层压挤压轮与所述电极引线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设有滑槽的导向柱和一端设置在所述滑槽而另一端与所述层压挤压轮连接的衔接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绕线单元均设有两个绕线柱,两个所述绕线柱位于所述滑动导轨的两侧,且两个绕线柱沿所述滑动导轨的延伸方向错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绕线柱包括呈圆柱形的绕线柱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滑动导轨上且连接所述绕线柱本体的支撑体,所述电极引线缠绕在所述绕线柱本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滑动导轨两侧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线柱本体之间的中心距离等于所述绕线主本体的直径,所述中心距离为两个所述绕线柱本体的中心之间且沿所述滑动导轨的移动方向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层压挤压轮连接的控制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第一端的放线单元和设置在所述底座第二端的取线单元,所述放线单元将所述电极引线缠绕在所述绕线单元,所述取线单元将所述电极引线从所述绕线单元取下。
CN201821504146.XU 2018-07-27 2018-09-14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极的层压装置 Active CN208889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4146.XU CN208889683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极的层压装置
PCT/CN2019/097925 WO2020020350A1 (zh) 2018-07-27 2019-07-26 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电极的层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4146.XU CN208889683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极的层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9683U true CN208889683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2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04146.XU Active CN208889683U (zh) 2018-07-27 2018-09-14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极的层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96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0350A1 (zh) * 2018-07-27 2020-01-30 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福建)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电极的层压装置
CN114283998A (zh) * 2021-12-28 2022-04-05 苏州光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导线网生产装置、太阳能电池互联系统及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0350A1 (zh) * 2018-07-27 2020-01-30 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福建)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电极的层压装置
CN114283998A (zh) * 2021-12-28 2022-04-05 苏州光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导线网生产装置、太阳能电池互联系统及其方法
CN114283998B (zh) * 2021-12-28 2024-04-12 苏州光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导线网生产装置、太阳能电池互联系统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89683U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极的层压装置
CN207061673U (zh) 一种新型起重机电缆滑车组
CN213184641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接线装置
CN101752609B (zh) 一种兆瓦级镍氢电池储能系统
CN108767332A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充电化成装置
CN202030458U (zh) 起重机滑线装置
CN108461275B (zh) 一种高温超导线圈双带双饼的绕制方法
CN204391186U (zh) 一种圆柱电芯极耳贴胶纸装置
CN202720063U (zh) 一种示温蜡片粘贴杆
CN217600120U (zh) 一种电力线路收卷装置
CN215866904U (zh) 一种用于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afci智能电弧防护检测装置
CN207149643U (zh) 水壶型锂电池排布机构
CN213401438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
CN203180402U (zh) 一种电解用移动式短接开关
CN2937077Y (zh) 电动磁力千斤顶
CN207896720U (zh) 采集设备光伏备用供电系统
CN209250266U (zh) 一种串接电池双向能量转移装置
CN208656131U (zh) 一种便于连接安装的滑触式电轨
CN206756005U (zh) 电刷供电的有轨移动靶车系统
CN209087875U (zh) 一种十二主栅光伏电池组件
CN202817223U (zh) 一种高压引线装置
CN202585624U (zh) 铅板淋酸装置
CN103811709B (zh) 一种圆柱单体连接装置
CN209748491U (zh) 移动式插头光伏接线盒
CN203883068U (zh) 一种用于电池包的叠加式软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8

Address after: 101407 Beijing city Huairou District Yanqi Park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o. 38 Street

Patentee after: Ling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2000 42 Purple Mountain Road, Gaoxin District, Licheng District, Fujian, Quanzhou

Patentee before: Mia Alfonso Lo equipment integration (Fujia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3

Address after: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8, Paradise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ing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