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8587U -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 Google Patents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8587U
CN208888587U CN201821770378.XU CN201821770378U CN208888587U CN 208888587 U CN208888587 U CN 208888587U CN 201821770378 U CN201821770378 U CN 201821770378U CN 208888587 U CN208888587 U CN 208888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feeding
powder
hole
elastic component
driv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7037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琴
曹辉
曾丽坤
丁戈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Nine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8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8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接收部件及粉筒,该动力接收部件包括送粉部和驱动机构,所述送粉部设置有送粉通孔,所述送粉通孔的侧壁设置有送粉口;所述送粉通孔的一端用于与粉筒筒体密封连通,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的另一端,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送粉部旋转,所述驱动机构还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送粉口;本实用新型在运输、移动粉筒时,通过驱动机构将送粉口闭合,防止储存在粉筒筒体内的显影剂泄露,对环境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接收部件及具有该动力接收部件的粉筒。
背景技术
粉筒是一种广泛用于电子成像领域可替换耗材,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上并为图像形成装置提供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是通过电照相成像处理技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件、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
现有的粉筒主要包含筒体和动力接收部件。粉筒筒体内装有大量显影剂;粉筒筒体一般是柱状结构。一般在粉筒筒体长度方向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件。动力接收部件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接收旋转驱动力,再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粉筒的其他部分上,使粉筒可以向外排出显影剂。通常粉筒用于排出显影剂的出粉口位于动力接收装置附近或动力接收装置上。
但是现有的粉筒在运输、移动时,容易使储存在粉筒中的显影剂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粉筒在运输、移动时,储存在粉筒中的显影剂泄漏的动力接收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接收部件,应用于粉筒,该动力接收部件包括送粉部和驱动机构,所述送粉部设置有送粉通孔,所述送粉通孔的侧壁设置有送粉口,所述送粉通孔的一端用于与粉筒筒体密封连通;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的另一端,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送粉部旋转,所述驱动机构还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送粉口。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头、活动部、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活动部设置有与所述送粉口对应设置的出粉口。
所述驱动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送粉通孔,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驱动头靠近所述送粉部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送粉部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头远离所述送粉部的一端抵接。
所述活动部和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套设于所述送粉部靠近所述驱动头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弹性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部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送粉部远离所述驱动头的一端抵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头包括驱动齿、连接杆和定位部,所述驱动齿和定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连接杆设置有定位部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送粉通孔。
所述送粉部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的内壁,并且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定位部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并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齿抵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置于所述送粉口与所述出粉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头和弹性件,所述驱动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送粉通孔,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驱动头靠近所述送粉部的一端,并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头远离所述送粉部的一端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送粉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头包括驱动齿、连接杆和定位部,所述驱动齿和定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连接杆设置有定位部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送粉通孔,所述定位部还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送粉口。
所述送粉部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的内壁,并且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定位部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齿还包括阻挡部,所述送粉部包括凸起,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凸起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所述阻挡部抵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头和弹性件,所述驱动头的一端和弹性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送粉通孔的内壁相连,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头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内的一端相连,所述驱动头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内的一端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送粉口。
优选地,所述驱动头包括固定块、连接柱、定位块和驱动齿,所述定位块和固定块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柱的两端,所述连接柱设置有固定块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内,所述驱动齿套设于所述定位块,所述固定块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送粉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粉筒,该粉筒包括粉筒筒体及上述的动力收部件。
相比于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接收部件包括送粉部和驱动机构,所述送粉部设置有送粉通孔,所述送粉通孔的侧壁设置有送粉口;所述送粉通孔的一端用于与粉筒筒体密封连通,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的另一端,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送粉部旋转,所述驱动机构还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送粉口;从而在运输、移动粉筒时,通过驱动机构将送粉口闭合,防止储存在粉筒筒体内的显影剂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动力接收部件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中涉及的驱动头的立体视图;
图3、图4为图1中涉及的送粉部的立体视图;
图5为图1中涉及的活动部的立体视图;
图6为图1涉及的第一弹性件的连接图;
图7为图1涉及的第二弹性件的连接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动力接收部件的立体视图;
图9、图10为图8中涉及的驱动头的立体视图;
图11、图12为图8中涉及的送粉部的立体视图;
图13为图8中涉及的弹性件的立体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动力接收部件的立体视图;
图15为图14中涉及的动力接收部件的剖面图;
图16为图14中涉及的外壳的立体视图;
图17为图14中涉及的活动部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
110、送粉部;111、底座;112、送粉部本体;113、送粉口;114、第一抵接面;115、限位凸起;116、送粉通孔;117、第二抵接面;120、驱动头;121、驱动齿;122、连接杆;123、定位部;124、第三抵接面;130、活动部;131、活动外壳;132、出粉口;133、定位孔;134、第四抵接面;135、第五抵接面; 141、第一弹性件;142、第二弹性件;
210、送粉部;211、底座;212、送粉部本体;213、出粉口;214、送粉通孔;215、限位凸起;216、凸起;217、第七抵接面;220、驱动头;221、驱动齿;222、连接杆;223、定位部;224、第六抵接面;225、阻挡部;240、弹性件;241、第一自由端;242、第二自由端;
310、送粉部;311、送粉外壳;312、送粉通孔;313、连接部;314、送粉口;320、驱动头;321、固定块;322、第一抵接面;323、第二抵接面;324、连接柱;325、第三抵接面;326、定位块;327、驱动齿;327a、支撑杆;327b、第一驱动齿;327c、第二驱动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粉筒上的动力接收部件。
如图1所示,该动力接收部件包括送粉部110和驱动机构,其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头120、活动部130、第一弹性件141和第二弹性件142。第一弹性件141设置在送粉部110和活动部130之间;第二弹性件142设置在送粉部110和驱动头120之间。下面将详细讲述各部件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关系。
图2为驱动头120的立体视图。驱动头120包括驱动齿121、连接杆122、定位部123和第三抵接面124。其中,驱动齿121进入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啮合,从而向整个动力接收部件传递旋转驱动力。优选地,驱动齿121为四个凸起的齿,呈放射状位于连接杆 122远离粉筒方向的外表面附近且凸起方向平行于该外表面。连接杆122用于连接驱动齿121所在的平面和定位部123。定位部123设置在连接杆122上远离驱动齿121的一端。优选地,定位部123为销钉。
图3和图4为送粉部110的立体视图,送粉部110包括底座111、送粉部本体112、送粉口113、送粉通孔116、第一抵接面114、第二抵接面117和限位凸起115。其中,底座111固定于送粉部本体112,底座111用于与粉筒筒体相连。优选地,所述粉筒筒体的内径与底座111的外径大小基本相等,或所述粉筒筒体的外径与底座111的内径大小基本相等。送粉通孔116设置于送粉部本体112。优选地,送粉通孔116的形状和大小与驱动头120上的连接杆122上至少一部分外壁的平行于所在送粉通孔116的平面的截面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送粉口113设置于送粉通孔116的侧壁上,驱动头120的一端设置于送粉通孔116内,并可以沿靠近粉筒筒体和远离粉筒筒体的方向平动。限位凸起115位于送粉通孔116的内壁上,用于固定驱动头120上的定位部123。当驱动头120从图像形成装置获得旋转驱动力时,通过限位凸起 115和驱动头120上的定位部123之间的限位作用,将旋转驱动力从驱动头 120传递到送粉部110并带动送粉部110旋转。
图5为活动部130的立体视图,活动部130包括活动外壳131、出粉口 132、定位孔133、第四抵接面134和第五抵接面135。定位孔133设置于活动外壳131,出粉口132设置于定位孔133的侧壁,第四抵接面134和第五抵接面135分别位于活动外壳131的两端。其中,定位孔133贯穿整个活动部 130。定位孔133的形状和大小与送粉口113所在的送粉部本体112的侧壁外壁的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
如图7所示,第一弹性件141设置在送粉部110和活动部130之间;如图6所示,第二弹性件142设置在送粉部110和驱动头120之间。其中,第一弹性件141与送粉部110上的第一抵接面114和活动部130上的第五抵接面135抵接,使活动部130在靠近粉筒筒体和远离粉筒筒体的一定范围内活动,在这个活动范围中有一个位置可以使送粉部110上的送粉口113和活动部130上的出粉口132能够重合。第二弹性件142与送粉部110上的第二抵接面117和驱动头120上的第三抵接面124抵接,使驱动头120能够在靠近和远离粉筒筒体的一定范围内活动。
为防止活动部130从动力接收部件上脱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动力接收部件还设置有防脱机构。优选地,驱动头120 上驱动齿121所在的平面在垂直于驱动头120在送粉部110上运动方向的投影的范围至少有一部分超出活动部130上第二定位孔133的投影的范围。
当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动力接收部件安装在粉筒筒体上时,送粉部110 上送粉口113可接触到粉筒筒体内的显影剂。但由于活动部130上的出粉口 132由于第一弹性件141施加作用力的缘故,出粉口132和送粉口113不重合,所以此时显影剂并不会从粉筒中泄出。
当粉筒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图像形成装置开始工作并从粉筒中获取显影剂时,图像形成装置内部与第四抵接面134相抵接并向粉筒筒体方向挤压活动部130,使活动部130上的出粉口132和送粉部110上的送粉口 113重合,从而将粉筒筒体内储存的显影剂释放出来。
优选地,在位于送粉部110上的送粉口113和位于活动部130上的出粉口132之间设置有密封件,防止粉筒筒体内的显影剂泄漏造成污染。如在出粉口132靠近送粉口113的一侧设置有毛毡或海绵,毛毡或海绵设置在活动部130的内壁上并环绕包裹出粉口132。当然也可以在送粉口113靠近出粉口 132的一侧设置毛毡或海绵,毛毡或海绵设置在送粉部110的外壁上并环绕包裹送粉口113。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接收部件包括驱动头220,送粉部210,在送粉部210和驱动头220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240。下面将详细描述各组件之间的关系。
图9、图10为驱动头220的立体视图。驱动头220包括驱动齿221、连接杆222、定位部223、第六抵接面224和阻挡部225。其中,驱动齿221进入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啮合,从而向整个动力接收部件传递旋转驱动力。优选地,驱动齿221为四个凸起的齿,呈放射状位于驱动头220远离粉筒方向的外表面附近且凸起方向平行于该外表面。连接杆222用于连接驱动齿221所在的平面和定位部223。定位部 223是设置在连接杆222上远离驱动齿221的一端的块状部分。优选地,定位部223与连接杆22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使用销钉连接。
图11、图12为送粉部210的立体视图。送粉部210包括底座211、送粉部本体212、出粉口213、送粉通孔214、限位凸起215、凸起216和第七抵接面217。其中,底座211与送粉部本体212固定连接,底座211与粉筒筒体相连。优选地,所述粉筒筒体的内径与底座211的外径大小基本相等,或所述粉筒筒体的外径与底座211的内径大小基本相等。送粉通孔214设置于送粉部本体212。优选地,送粉通孔214的形状和大小与驱动头220上的连接杆 222上至少一部分外壁的平行于第三定位孔所在平面的截面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出粉口213设置于送粉通孔214的侧壁。限位凸起215位于送粉通孔 214的内壁,用于约束驱动头220上的定位部223,使驱动头220可以沿靠近粉筒筒体和远离粉筒筒体的方向平动,当驱动头220从图像形成装置获得旋转驱动力时,通过限位凸起215和驱动头220上的定位部223之间的连接,将旋转驱动力从驱动头220传递到送粉部210并带动送粉部210旋转。
图13为弹性件240的立体视图。弹性件240上有第一自由端241和第二自由端242。其中,第一自由端241为杆状结构,第二自由端242为孔状结构。
当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动力接收部件装配完成时,驱动头220上的阻挡部 225和弹性件240上的第一自由端241相抵接,弹性件240上的第二自由端 242与送粉部210上的凸起216相连接。在非工作状态下,驱动头220上的定位部223与送粉部210上的出粉口213位置相同,即驱动头220上的定位部 223与送粉部210上的出粉口213重叠。
当驱动头220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接收了旋转驱动力时,驱动头220旋转,定位部223离开送粉部210上的出粉口213,此时由于送粉部210上存在限位凸起215,在驱动头220旋转一定角度后,会带动送粉部210共同旋转,此时弹性件240积蓄势能;当驱动头220与图像形成装置分离后,弹性件240释放势能,使驱动头220上的定位部223重新和送粉部210上的出粉口213重叠,达到对于粉筒内部环境的密封。
在驱动头220向图像形成装置上安装的过程中,由于驱动头220上设置有第六抵接面224,送粉部210上设置有第七抵接面217,弹性件240位于第六抵接面224和第七抵接面217之间,所以当驱动头220向送粉部210方向运动时,弹性件240积蓄势能;在驱动头220从图像形成装置上卸下的过程中,弹性件240释放积蓄的势能,从而使驱动头220复位。
为防止粉筒筒体内的显影剂泄漏,优选地,驱动头220上的定位部223 和送粉部210上的出粉口213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可将所述密封件设置在定位部223可以与出粉口213重叠的一侧面上,使用海绵或毛毡,或将海绵或毛毡设置在送粉部210内壁环绕包裹出粉口213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案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制造工艺。
如图14至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接收部件包括送粉部310、驱动头320和弹性件。其中,驱动头320可相对于送粉部310沿粉筒筒体长度方向运动。弹性件设置在在送粉部310与驱动头320之间。
如图16所示,送粉部310包括送粉外壳311、送粉通孔312、连接部313 和送粉口314。其中,送粉通孔312设置于送粉外壳311,送粉口314设置于送粉通孔312的侧壁,连接部313设置于送粉外壳311的外侧,连接部313 用于连接粉筒筒体。
驱动头320包括固定块321、第一抵接面322、第二抵接面323、连接柱 324、第三抵接面325、定位块326和驱动齿327。其中,定位块326和固定块321分别设置于连接柱324的两端,连接柱324设置有固定块321的一端设置于送粉通孔312内,驱动齿327套设于定位块326,粉筒筒体中储存的显影剂可通过出粉口314流出。
第一抵接面322和第二抵接面323分别置于固定块321,第一抵接面322 可与送粉外壳311抵接,第二抵接面323可与出粉口314重合,用于开启或闭合送粉口314。第三抵接面325设置于连接柱324,第三抵接面325可与图像形成装置抵接。
驱动齿327包括支撑杆327a、第一驱动齿327b和第二驱动齿327c。第一驱动齿327b和第二驱动齿327c分别设置于支撑杆327a,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接收旋转驱动力。其中,第二驱动齿327c在垂直于粉筒筒体长度方向的凸起比第一驱动齿327b更高,第二驱动齿327c靠近粉筒筒体方向的平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粉筒筒体长度方向。连接部313用于连接粉筒筒体。
驱动头320为安装进送粉外壳311中,可采用分体式,即固定块321可与连接柱324分离,待完成安装后再进行连接;或定位块326可与连接柱324 分离,待完成安装后再进行连接。优选地,采取固定块321可与连接柱324 分离的方案。
如图14、图15所示,定位块326与支撑杆327a干涉,使驱动头320可相对于送粉外壳311沿粉筒筒体长度方向运动且不会滑落到粉筒筒体中。同时,固定块321使驱动头320不会从动力接收部件上脱离。在驱动头320和送粉外壳31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图中未示出。所述弹性件一端与送粉通孔312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头320连接。所述弹性件在粉筒筒体长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与连接柱324在粉筒筒体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合,且位于固定块321和定位块326在粉筒筒体长度方向上的投影之间。
当粉筒未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一抵接面 322与送粉外壳311相抵接,第二抵接面323与出粉口314重合。此时粉筒处于密封状态,粉筒筒体内的显影剂不会从送粉口314流出。
当粉筒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工作时,图像成形装置抵接第三抵接面 325,使驱动头320相对于送粉外壳311向粉筒筒体方向移动,使第二抵接面 323与送粉口314不再重合,粉筒筒体内的显影剂可以从送粉口314流出。
优选地,第二抵接面323与送粉口314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可选用毛毡或海绵设置在第二抵接面323上,或将毛毡或海绵设置在送粉部310 的内壁环绕包裹送粉口314的位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力接收部件,应用于粉筒,其特征在于,包括送粉部和驱动机构;
所述送粉部设置有送粉通孔,所述送粉通孔的侧壁设置有送粉口,所述送粉通孔的一端用于与粉筒筒体密封连通;
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的另一端,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送粉部旋转,所述驱动机构还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送粉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头、活动部、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活动部设置有与所述送粉口对应设置的出粉口;
所述驱动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送粉通孔,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驱动头靠近所述送粉部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送粉部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头远离所述送粉部的一端抵接;
所述活动部和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套设于所述送粉部靠近所述驱动头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弹性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部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送粉部远离所述驱动头的一端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头包括驱动齿、连接杆和定位部,所述驱动齿和定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连接杆设置有定位部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送粉通孔;
所述送粉部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的内壁,并且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定位部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并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齿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置于所述送粉口与所述出粉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头和弹性件;
所述驱动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送粉通孔,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驱动头靠近所述送粉部的一端,并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头远离所述送粉部的一端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送粉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头包括驱动齿、连接杆和定位部;
所述驱动齿和所述定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连接杆设置有定位部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送粉通孔,所述定位部还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送粉口;
所述送粉部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的内壁,并且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定位部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还包括阻挡部,所述送粉部包括凸起,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凸起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所述阻挡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头和弹性件,所述驱动头的一端和弹性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送粉通孔的内壁相连,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头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内的一端相连,所述驱动头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内的一端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送粉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头包括固定块、连接柱、定位块和驱动齿;
所述定位块和固定块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柱的两端,所述连接柱设置有固定块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送粉通孔内,所述驱动齿套设于所述定位块,所述固定块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送粉口。
10.一种粉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粉筒筒体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收部件。
CN201821770378.XU 2017-11-06 2018-10-30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Active CN2088885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30437 2017-11-06
CN201721473043 2017-11-06
CN201820456902X 2018-04-02
CN201820456902 2018-04-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8587U true CN208888587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8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70378.XU Active CN208888587U (zh) 2017-11-06 2018-10-30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85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1891A (zh) * 2019-08-05 2019-11-26 广州众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动力接收装置以及成像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1891A (zh) * 2019-08-05 2019-11-26 广州众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动力接收装置以及成像盒
CN110501891B (zh) * 2019-08-05 2022-07-26 广州众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动力接收装置以及成像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2501B2 (en) Drum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capable of suppressing variation in position of electrical contact surface
EP2735917B1 (en) Toner cartridge
CN208888587U (zh)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EP2975464B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for laser printer
JP2008261910A5 (zh)
CN206505261U (zh) 一种控制机构以及显影盒
WO2020186954A1 (zh) 显影剂供给容器及电子照相型成像设备
KR102007552B1 (ko) 시일 부재, 유닛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208000453U (zh) 一种处理盒
CN107272387A (zh)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CN108508724A (zh) 碳粉容器以及打开和关闭碳粉容器上出粉口的方法
CN104199264B (zh) 一种碳粉盒
CN208999774U (zh) 一种驱动力传递机构及处理盒
CN202548534U (zh) 粉盒
CN207976706U (zh) 处理盒
CN213934551U (zh) 一种易加粉硒鼓
CN204116814U (zh) 一种碳粉盒
CN205507365U (zh) 显影盒
CN201319115Y (zh) 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用粉盒
JP2014048604A5 (ja)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3299519U (zh) 一种显影盒
CN203299518U (zh) 一种显影盒
CN209118066U (zh) 一种采用新型密封结构的分体式碳粉盒
CN108490753A (zh) 处理盒及其装机方法
CN204576060U (zh) 一种显影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