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9423U - 转轴旋转折弯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转轴旋转折弯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9423U
CN208879423U CN201821557126.9U CN201821557126U CN208879423U CN 208879423 U CN208879423 U CN 208879423U CN 201821557126 U CN201821557126 U CN 201821557126U CN 208879423 U CN208879423 U CN 208879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ylinder
clamping
pilot pin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571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
郭登旺
邓雄光
周亚男
郭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wo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wo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wo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wo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571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9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9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942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包括定位组件、用于固定元件的夹紧装置,以及沿竖直方向且靠近夹紧装置设置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二端具有第一偏心轴;第二转轴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第二端具有第二偏心轴;第一转轴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第二转轴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存在间隔,定位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针、第二定位针,第一定位针靠近第一偏心轴设置而形成第一间隙,第二定位针靠近第二偏心轴设置而形成第二间隙。该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可同时对元件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转轴旋转折弯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转轴旋转折弯机构。
背景技术
在手机电池后期的组装中,需要对适配元件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目前主要由电机旋转带动折弯,通常需要两个工位才能完成,无法同时对元件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
因此,如何实现同时对元件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以提高生产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转轴旋转折弯机构,该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可同时对元件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包括定位组件、用于固定元件的夹紧装置,以及沿竖直方向且靠近夹紧装置设置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二端具有第一偏心轴;第二转轴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第二端具有第二偏心轴;第一转轴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第二转轴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存在间隔,定位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针、第二定位针,第一定位针靠近第一偏心轴设置而形成第一间隙,第二定位针靠近第二偏心轴设置而形成第二间隙。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气缸、第一推板、第一齿条,第一推板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第一气缸传动连接,第一齿条固定于第二安装部上,第一齿轮固定于第一转轴的第一端,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齿轮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气缸、第二推板、第二齿条,第二推板具有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与第二气缸传动连接,第二齿条固定于第四安装部上,第二齿轮固定于第二转轴的第一端,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夹紧装置包括气动手指、第一夹紧件、第二夹紧件、第三夹紧件和第四夹紧件,气动手指具有第一手指和第二手指,第一夹紧件、第三夹紧件固定于第一手指上,第二夹紧件、第四夹紧件固定于第二手指上,第一夹紧件具有第一夹紧部,第二夹紧件具有第二夹紧部,第三夹紧件具有第三夹紧部,第四夹紧件具有第四夹紧部,第一夹紧部与第二夹紧部相对设置,第三夹紧部与第四夹紧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板和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三气缸,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夹紧装置安装于安装板上,安装板的底部与第三气缸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第一限位装置用于调节第一推板的运动行程,第二限位装置用于调节第二推板的运动行程。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第一调节螺钉和第一限位块,第一调节螺钉固定于第一安装部上,第一限位块固定于安装板上且靠近第二安装部设置,第一调节螺钉与第一限位块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第二调节螺钉和第二限位块,第二调节螺钉固定于第三安装部上,第二限位块固定于安装板上且靠近第四安装部设置,第二调节螺钉与第二限位块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四气缸,第一定位针、第二定位针与第四气缸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针具有第一轴部,第一转轴的第二端还具有与第一轴部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针具有第二轴部,第二转轴的第二端还具有与第二轴部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元件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偏心轴和定位针,利用定位针进行定位、偏心轴进行旋转推压,将偏心轴与定位针进行搭配使用,实现了同时对元件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轴旋转折弯机构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轴旋转折弯机构的左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轴旋转折弯机构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轴旋转折弯机构的折弯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夹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沿箭头A-B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元件折弯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元件折弯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4、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包括定位组件4、用于固定元件7的夹紧装置3,以及沿竖直方向且靠近夹紧装置3设置的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一转轴5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1,第二端具有第一偏心轴51;第二转轴6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2,第二端具有第二偏心轴61;第一转轴5在第一驱动装置1的驱动下旋转,第二转轴6在第二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旋转,第一转轴5与第二转轴6之间存在间隔,定位组件4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针41、第二定位针42,第一定位针41靠近第一偏心轴51设置而形成第一间隙,第二定位针42靠近第二偏心轴61设置而形成第二间隙,其中,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的大小视元件7的壁厚而定,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中,夹紧装置3将元件7进行夹紧、固定后,元件7的首尾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中,当需要对元件7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时,第一驱动装置1驱动第一转轴5逆时针转动,同时,第二驱动装置2驱动第二转轴6顺时针转动,在第一转轴5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定位针41对元件7的首端进行阻挡,而第一偏心轴51随着第一转轴5的转动而对元件7的首端进行推压,在第一定位针41和第一偏心轴51的共同作用下,元件7的首端逐渐完成折弯,同理,在第二转轴6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定位针42对元件7的尾端进行阻挡,而第二偏心轴61随着第二转轴6的转动而对元件7的尾端进行推压,在第二定位针42和第二偏心轴61的共同作用下,元件7的尾端逐渐完成折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通过在元件7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偏心轴和定位针,利用定位针进行定位、偏心轴进行旋转推压,将偏心轴与定位针进行搭配使用,实现了同时对元件7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提高了生产效率。
参照图1至图4,第一驱动装置1包括第一齿轮14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气缸11、第一推板12、第一齿条13,第一推板12具有第一安装部121和第二安装部122,第一安装部121与第一气缸11传动连接,第一齿条13固定于第二安装部122上,第一齿轮14固定于第一转轴5的第一端,第一齿条13与第一齿轮14相啮合;优选地,第一气缸11选用滑台气缸,相比普通的气缸,滑台气缸具有导向精度高,驱动平稳的优点。
在本实施中,具体地,第一气缸11的滑台具有第一连接部(图中未标示出)和第一滑动部111,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一滑动部111滑动配合于第一气缸11的缸筒上,第一安装部121固定于第一滑动部111上;当需要对元件7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时,第一气缸11动作,推动第一推板12向前运动(即沿接近夹紧装置3的方向运动),在第一推板12的带动下,第一齿条13驱动第一齿轮14转动而使得第一转轴5逆时针转动,在第一转轴5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定位针41对元件7的首端进行阻挡,而第一偏心轴51随着第一转轴5的转动而对元件7的首端进行推压,在第一定位针41和第一偏心轴51的共同作用下,元件7的首端逐渐完成折弯;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齿轮齿条机构的原理将第一气缸11的直线运动转化为第一转轴5的旋转运动,方式简单可靠,成本低,而且方便实施,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亦可采用蜗轮蜗杆机构的原理将第一气缸11的直线运动转化为第一转轴5的旋转运动,即第一齿条13可用蜗杆来代替,第一齿轮14可用蜗轮来代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1至图4,第二驱动装置2包括第二齿轮24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气缸21、第二推板22、第二齿条23,第二推板22具有第三安装部221和第四安装部222,第三安装部221与第二气缸21传动连接,第二齿条23固定于第四安装部222上,第二齿轮24固定于第二转轴6的第一端,第二齿条23与第二齿轮24相啮合;优选地,第二气缸21选用滑台气缸,相比普通的气缸,滑台气缸具有导向精度高,驱动平稳的优点。
在本实施中,具体地,第二气缸21的滑台具有第二连接部(图中未标示出)和第二滑动部(图中未标示出),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气缸2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二滑动部滑动配合于第二气缸21的缸筒上,第三安装部221固定于第二滑动部上;当需要对元件7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时,第二气缸21动作,推动第二推板22向前运动(即沿接近夹紧装置3的方向运动),在第二推板22的带动下,第二齿条23驱动第二齿轮24转动而使得第二转轴6顺时针转动,在第二转轴6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定位针42对元件7的尾端进行阻挡,而第二偏心轴61随着第二转轴6的转动而对元件7的尾端进行推压,在第二定位针42和第二偏心轴61的共同作用下,元件7的尾端逐渐完成折弯;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齿轮齿条机构的原理将第二气缸21的直线运动转化为第二转轴6的旋转运动,方式简单可靠,成本低,而且方便实施,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亦可采用蜗轮蜗杆机构的原理将第二气缸21的直线运动转化为第二转轴6的旋转运动,即第二齿条23可用蜗杆来代替,第二齿轮24可用蜗轮来代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还包括安装板104和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三气缸103,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一驱动装置1、第二驱动装置2、夹紧装置3安装于安装板104上,安装板104的底部与第三气缸103传动连接,第三气缸103的缸筒上固定有第一固定板101,第三气缸103通过第一固定板101固定于工作台(图中未示意出)上;优选地,安装板104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三气缸103选用滑台气缸,相比普通的气缸,滑台气缸具有导向精度高,驱动平稳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三气缸103的滑台具有第三连接部(图中未示意出)和第三滑动部(图中未示意出),第三连接部与第三气缸10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三滑动部滑动配合于第三气缸103的缸筒上,安装板104的底部与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当元件7的首尾两端完成折弯后,夹紧装置3松开元件7,此时可通过第三气缸103来推动安装板104上的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一驱动装置1、第二驱动装置2、夹紧装置3整体一起往上运动,实现复位,而当需要对元件7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时,可通过第三气缸103来拉动安装板104上的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一驱动装置1、第二驱动装置2、夹紧装置3整体一起往下运动,以便将第一偏心轴51靠近元件7的首端位置、将第二偏心轴61靠近元件7的尾端位置,同时,夹紧装置3靠近用于放置元件7的载具(图中未示意出),以便对载具上的元件7进行夹紧、固定。
参照图1、图5、图6、图8和图9,夹紧装置3包括气动手指31、第一夹紧件32、第二夹紧件33、第三夹紧件34和第四夹紧件35,气动手指31具有第一手指311和第二手指312,第一夹紧件32、第三夹紧件34固定于第一手指311上,第二夹紧件33、第四夹紧件35固定于第二手指312上,第一夹紧件32具有第一夹紧部321,第二夹紧件33具有第二夹紧部331,第三夹紧件34具有第三夹紧部341,第四夹紧件35具有第四夹紧部351,第一夹紧部321与第二夹紧部331相对设置,第三夹紧部341与第四夹紧部351相对设置,具体地,第一夹紧件32通过第三夹紧件34固定于第一手指311上,第二夹紧件33通过第四夹紧件35固定于第二手指312上。
在本实施中,具体地,当元件7的首尾两端完成折弯后,气动手指31向外张开,在第一手指311和第二手指312的带动下,第一压紧件与第二压紧件分离,进而使得第一压紧部与第二压紧部分离,从而松开元件7的首部71,同时,第三压紧件与第四压紧件分离,进而使得第三压紧部与第四压紧部分离,从而松开元件7的尾部72,而当需要对元件7进行夹紧时,相关零件的动作过程与前述的恰好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夹紧装置3设计巧妙,可同时实现对元件7的夹紧或松开,同时,通过对元件7进行夹紧、固定,可有效防止元件7在进行折弯的过程中发生倾斜而影响首尾两端的折弯效果。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第一限位装置用于调节第一推板12的运动行程,第二限位装置用于调节第二推板22的运动行程,具体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第一调节螺钉81和第一限位块82,第一调节螺钉81固定于第一安装部121上,第一限位块82固定于安装板104上且靠近第二安装部122设置,第一调节螺钉81与第一限位块82相对设置,第二限位装置包括第二调节螺钉91和第二限位块92,第二调节螺钉91固定于第三安装部221上,第二限位块92固定于安装板104上且靠近第四安装部222设置,第二调节螺钉91与第二限位块92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中,第一限位装置的限位原理如下:当需要对元件7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时,第一气缸11动作,推动第一推板12向前运动(即沿接近夹紧装置3的方向运动),第一调节螺钉81随着第一推板12一起运动,当第一调节螺钉81碰到第一限位块82时,第一气缸11停止动作,因此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钉81的伸出长度,即可方便地调节第一调节螺钉81与第一限位块82之间的间隔,继而实现对第一推板12的行程的调节,进而实现对第一齿条13的行程的调节,从而实现对第一转轴5的旋转角度的调节;而第二限位装置的限位原理与第一限位装置类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灵活地调整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的旋转角度,实现元件7首尾两端不同程度的折弯效果,同时,采用调节螺钉与限位块搭配使用的限位方式,简单可靠,成本低,而且方便实施。
参照图1、图2和图4,定位组件4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四气缸43,第一定位针41、第二定位针42与第四气缸43传动连接,第四气缸43的缸筒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板102,第四气缸43通过第二固定板102固定于工作台上;优选地,第四气缸43选用滑台气缸,相比普通的气缸,滑台气缸具有导向精度高,驱动平稳的优点。
在本实施中,具体地,第四气缸43的滑台具有第四连接部431和第四滑动部432,第四连接部431与第四气缸4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四滑动部432滑动配合于第四气缸43的缸筒上,第一定位针41、第二定位针42固定于第四连接部431上;当元件7的首尾两端完成折弯后,可通过第四气缸43拉动第一定位针41和第二定位针42往下运动,实现对元件7的脱离,以便取走元件7,而当需要对元件7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时,可通过第四气缸43推动第一定位针41和第二定位针42往上运动,以便将第一定位针41靠近元件7的首端位置、将第二定位针42靠近元件7的尾端位置,实现元件7首尾两端的定位(即确定元件7首端和尾端的折弯方向)。
参照图1、图4和图7,第一定位针41具有第一轴部411,第一转轴5的第二端还具有与第一轴部41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52;第二定位针42具有第二轴部421,第二转轴6的第二端还具有与第二轴部42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图中未示意出),其中,第一定位孔52位于第一转轴5的第二端的端面中心,第二定位孔位于第二转轴6的第二端的端面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元件7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时,第四气缸43推动第一定位针41和第二定位针42往上运动,第一定位针41靠近元件7的首端位置,将第二定位针42靠近元件7的尾端位置,直至第一轴部411插入第一定位孔52中、第二轴部421插入第二定位孔中,从而实现元件7首尾两端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孔52和第二定位孔,可保证第一定位针41和第二定位针42准确到达指定位置,使得第一偏心轴51与第一轴部411之间的间隙(即第一间隙)、第二偏心轴61与第二轴部421之间的间隙(即第二间隙)可保持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从而使得元件7折弯后的折弯中心尺寸可保持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
参照图1至图7,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对元件7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时,首先,第三气缸103动作,拉动安装板104上的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一驱动装置1、第二驱动装置2、夹紧装置3整体一起往下运动,第一偏心轴51靠近元件7的首端位置,将第二偏心轴61靠近元件7的尾端位置,同时,夹紧装置3靠近用于放置元件7的载具并对元件7进行夹紧、固定,随后,第四气缸43动作,推动第一定位针41和第二定位针42往上运动,第一定位针41靠近元件7的首端位置,将第二定位针42靠近元件7的尾端位置,直至第一轴部411插入第一定位孔52中、第二轴部421插入第二定位孔中,实现元件7首尾两端的定位,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21同时动作,分别推动第一推板12、第二推板22向前运动(即沿接近夹紧装置3的方向运动),在第一推板12、第二推板22的带动下,第一齿条13驱动第一齿轮14转动而使得第一转轴5逆时针转动,第二齿条23驱动第二齿轮24转动而使得第二转轴6顺时针转动,在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轴部411对元件7的首端进行阻挡,第二轴部421对元件7的尾端进行阻挡,而第一偏心轴51随着第一转轴5的转动而对元件7的首端进行推压,第二偏心轴61随着第二转轴6的转动而对元件7的尾端进行推压,从而实现同时对元件7首尾两端进行折弯;而当元件7的首尾两端完成折弯后,第四气缸43动作,拉动第一定位针41和第二定位针42往下运动,实现对元件7的脱离,随后,夹紧装置3动作,松开元件7,紧接着,第三气缸103动作,推动安装板104上的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一驱动装置1、第二驱动装置2、夹紧装置3整体一起往上运动,实现复位,最后,载具对完成折弯后的元件7进行输送、出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可同时对元件7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应用于双折边间距较小的产品,而且,相比传统电机折弯的方案,该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利用偏心轴和定位针同时对元件7的首尾两端进行折弯,可保证折弯位置的一致性,同时不易出现斜边、鼓包、褶皱等损伤,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组件、用于固定元件的夹紧装置,以及沿竖直方向且靠近所述夹紧装置设置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二端具有第一偏心轴;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第二端具有第二偏心轴;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存在间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针、第二定位针,所述第一定位针靠近所述第一偏心轴设置而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定位针靠近所述第二偏心轴设置而形成第二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气缸、第一推板、第一齿条,所述第一推板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气缸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齿轮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气缸、第二推板、第二齿条,所述第二推板具有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第二气缸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固定于所述第四安装部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气动手指、第一夹紧件、第二夹紧件、第三夹紧件和第四夹紧件,所述气动手指具有第一手指和第二手指,所述第一夹紧件、第三夹紧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手指上,所述第二夹紧件、第四夹紧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手指上,所述第一夹紧件具有第一夹紧部,所述第二夹紧件具有第二夹紧部,所述第三夹紧件具有第三夹紧部,所述第四夹紧件具有第四夹紧部,所述第一夹紧部与所述第二夹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夹紧部与所述第四夹紧部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和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夹紧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三气缸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推板的运动行程,所述第二限位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推板的运动行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第一调节螺钉和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调节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且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所述第一调节螺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第二调节螺钉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调节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部上,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且靠近所述第四安装部设置,所述第二调节螺钉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四气缸,所述第一定位针、第二定位针与所述第四气缸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旋转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针具有第一轴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轴部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针具有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轴部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CN201821557126.9U 2018-09-21 2018-09-21 转轴旋转折弯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79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7126.9U CN208879423U (zh) 2018-09-21 2018-09-21 转轴旋转折弯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7126.9U CN208879423U (zh) 2018-09-21 2018-09-21 转轴旋转折弯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9423U true CN208879423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3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57126.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79423U (zh) 2018-09-21 2018-09-21 转轴旋转折弯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94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1118A (zh) 三爪卡盘定位机构
TW201827156A (zh) 定心夾緊裝置
CN208879423U (zh) 转轴旋转折弯机构
CN206066260U (zh) 一种配合式十通管夹具
CN108817268B (zh) 电容器套脚校针机
CN207977241U (zh) 一种电容器卷绕装置
CN207494485U (zh) 一种冷镦机的夹料装置
CN207223222U (zh) 一种用于激光薄板加工的拉伸夹具以及激光切割机
CN204322094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气动抓手
CN110883148B (zh) 一种电力电气柜制造加工折弯方法
TW201402244A (zh) 彎管機左右共彎機構
CN109108682A (zh) 一种用于自动化设备的新型移送夹紧装置
CN105598524B (zh) Pin针料带的裁切工站
CN109434582B (zh) 一种工件打磨用工装治具
CN103381461B (zh) 一种凹模双向旋转镦锻机及工作方法
CN207890809U (zh) 空盘夹爪机构
CN216632230U (zh) 一种无缝钢管穿孔设备用定位机构
CN104440658A (zh) 可夹持多个工件的夹紧装置
CN216067180U (zh) 一种平衡式直线运动机构
CN109014630A (zh) 一种辊子修复用可调式修复设备
CN208800638U (zh) 一种自动化中缩系统
CN208307878U (zh) 一种双下料夹爪机构及焊接卷绕一体机
JP5976594B2 (ja) ベンダー
CN103769673B (zh) 一种制作扰流条的装置及利用其制作扰流条的制作工艺
CN208758733U (zh) 一种数控自动平面倒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