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2117U - 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2117U
CN208872117U CN201821285121.5U CN201821285121U CN208872117U CN 208872117 U CN208872117 U CN 208872117U CN 201821285121 U CN201821285121 U CN 201821285121U CN 208872117 U CN208872117 U CN 208872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ressing sintering
pipe
pond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851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方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LYH OPTICAL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LYH OPTIC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LYH OPTICAL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MING LYH OPTIC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851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2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2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2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冷却降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包括热压烧结机,在热压烧结机底部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出水管设置在热压烧结机顶部,冷却水出水管连接散热水管,在散热水管旁设置有两个散热器,散热水管连接循环冷却水池,在循环冷却水池中设置了液氮冷却器,循环冷却水池尾部设置有补水管,补水管通过水泵连接冷却水进水管,在循环冷却水池上设置有补水口和液氮添加口,解决普通循环冷却装置冷却降温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机强制降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热压烧结的工艺过程中,烧结温度的控制和完成后的降温,是关系到整个烧结过程中,产品的质量的关键。
现有的热压烧结机中的冷却装置,主要使用液体强制冷却,现有技术中,不使用循环水的冷却方式浪费水资源,水循环使用长时间又不能达到很好的降温冷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解决普通循环冷却装置冷却降温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包括热压烧结机,在热压烧结机底部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出水管设置在热压烧结机顶部,冷却水进水管连接散热水管,在散热水管旁设置有两个散热器,散热水管连接循环冷却水池,在循环冷却水池中设置了液氮冷却器,循环冷却水池尾部设置有补水管,补水管通过水泵连接冷却水进水管,在循环冷却水池上设置有补水口和液氮添加口。
进一步,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在进入热压烧结机前设置为双管结构。
进一步,所述散热水管设置为6层S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置,上加装大功率风扇,由外部电源供电。
进一步,所述液氮冷却器设置有三个,三个互相连通设置,三个液氮冷却器通过伸缩支架支撑在循环冷却水池中,并由温度控制器控制。
进一步,循环冷却水池中的冷却液为防冻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热压烧结机底部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出水管设置在热压烧结机顶部,冷却水进水管连接散热水管,在散热水管旁设置有两个散热器,散热水管连接循环冷却水池,在循环冷却水池中设置了液氮冷却器,循环冷却水池尾部设置有补水管,补水管通过水泵连接冷却水进水管,能够实现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水迅速降温,二次循环时达到更好的冷却降温效果。
2.在冷却水进水管,在进入热压烧结机前设置为双管结构,能够实现在热压烧结机内冷却液与热压烧结机有更多的接触面积。
3.所述散热水管设置为6层S型结构,能够实现冷却液实现初步的降温散热,并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大。
4.所述散热器置,上加装大功率风扇,由外部电源供电,能够实现使用冷风对散热水管进行风冷降温。
5.所述液氮冷却器设置有三个,三个互相连通设置,三个液氮冷却器通过伸缩支架支撑在循环冷却水池中,并由温度控制器控制,能够实现对循环冷却水池中的冷却液进一步冷却降温,让冷却液降低温度,再下一个冷却循环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6.循环冷却水池中的冷却液为防冻液,能够实现防止普通水冷系统在温度过低时不会出现结冰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冷却水池结构视图。
图中:1-热压烧结机、2-冷却水进水管、3-冷却水出水管、4-散热水管、5-散热器、6- 循环冷却水池、7-液氮冷却器、8-补水管、9-水泵、10-液氮添加口、11-补水口、12-伸缩支架、13-温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包括热压烧结机1,在热压烧结机1底部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2,冷却水出水管3设置在热压烧结机1顶部,冷却水进水管3连接散热水管4,在散热水管4旁设置有两个散热器5,散热水管4连接循环冷却水池,在循环冷却水池6中设置了液氮冷却器7,循环冷却水池6尾部设置有补水管8,补水管8通过水泵9连接冷却水进水管2,在循环冷却水池6上设置有补水口11和液氮添加口10,能够实现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水迅速降温,二次循环时达到更好的冷却降温效果。
实施例2
在实施列1的基础上,所述冷却水进水管2,在进入热压烧结机1前设置为双管结构,能够实现在热压烧结机内冷却液与热压烧结机有更多的接触面积。
实施例3
在实施列1的基础上,所述散热水管4设置为6层S型结构,能够实现冷却液实现初步的降温散热,并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大。
实施例4
在实施列1的基础上,所述散热器5,上加装大功率风扇,由外部电源供电,能够实现使用冷风对散热水管进行风冷降温。
实施例5
在实施列1的基础上,所述液氮冷却器7设置有三个,三个互相连通设置,三个液氮冷却器 7通过伸缩支架12支撑在循环冷却水池6中,并由温度控制器13控制,能够实现使用冷风对散热水管进行风冷降温。
实施例6
在实施列1的基础上,循环冷却水池6中的冷却液为防冻液,能够实现防止普通水冷系统在温度过低时不会出现结冰情况。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6)

1.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包括热压烧结机(1),其特征在于:在热压烧结机(1)底部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2),冷却水出水管(3)设置在热压烧结机(1)顶部,冷却水出水管(3)连接散热水管(4),在散热水管(4)旁设置有两个散热器(5),散热水管(4)连接循环冷却水池(6),在循环冷却水池(6)中设置了液氮冷却器(7),循环冷却水池(6)尾部设置有补水管(8),补水管(8)通过水泵(9)连接冷却水进水管(2),在循环冷却水池(6)上设置有补水口(11)和液氮添加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2)在进入热压烧结机(1)前设置为双管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管(4)设置为6层S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5)上装大功率风扇,由外部电源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冷却器(7)设置有三个,三个互相连通设置,三个液氮冷却器(7)通过伸缩支架(12)支撑在循环冷却水池(6)中,并由温度控制器(13)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冷却水池(6)中的冷却液为防冻液。
CN201821285121.5U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 Active CN208872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85121.5U CN208872117U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85121.5U CN208872117U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2117U true CN208872117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64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85121.5U Active CN208872117U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2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67120U (zh) 一种通风散热型电缆沟道
CN208872117U (zh) 一种热压烧结机循环冷却装置
CN206192154U (zh) 泥浆冷却装置
CN203561211U (zh) 电熔炉热交换水冷却装置
CN208607599U (zh) 一种计算机降温装置
CN105576943B (zh) 一种高压直流换流阀热回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206771856U (zh) 一种水循环冷却装置
CN202329244U (zh) 一种电炉余热利用及改善内循环水的设备
CN206019416U (zh) 一种层叠式板冲高效油冷器
CN205416304U (zh) 木塑板生产冷却水利用装置
CN206543580U (zh) 一种夹胶玻璃生产线用高压釜
CN204851350U (zh) 一种利用电厂乏汽余热的生水加热系统
CN206703488U (zh) 一种挤出机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CN107191992A (zh) 一种空压站热量回收循环利用系统
CN206817578U (zh) 一种空压站热量回收循环利用系统
CN204735214U (zh) 一种反应釜热交换装置
CN206008238U (zh)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5002462U (zh) 一种循环水系统冷却装置
CN203159537U (zh) 乳化沥青生产中的热能回收利用装置
CN205980820U (zh) 一种利用熔炼溜槽循环冷却水余热制取洗浴热水的装置
CN211854161U (zh) 一种车间节能取暖设备
CN203516009U (zh) 空压机水循环冷却系统
CN203964276U (zh) 一种用于空调余热回收的系统
CN212655831U (zh) 一种钢丝生产热水循环利用装置
CN203572129U (zh) 一种高压釜循环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