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1913U - 降膜式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降膜式蒸发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71913U CN208871913U CN201821312966.9U CN201821312966U CN208871913U CN 208871913 U CN208871913 U CN 208871913U CN 201821312966 U CN201821312966 U CN 201821312966U CN 208871913 U CN208871913 U CN 2088719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ay
- tube
- spray tube
- porous plate
- film evapo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降膜式蒸发器(100),所述降膜式蒸发器(100)在壳体(101)内部容纳有换热管(304)、多孔板(205)和喷淋管(202),其中,多孔板(205)设置在喷淋管(202)和换热管(304)之间,使得从喷淋管(202)中喷出的制冷剂经多孔板(205)的分配喷洒至换热管(304)表面。喷淋管(202)上的喷淋口(301)呈条状,且开口延伸方向与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本申请将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与换热管(304)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使得从喷淋口(301)中喷出的制冷剂大致朝壳体(101)的长度方向流动,大大延长了制冷剂的流动路径,避免了制冷剂对换热管(304)表面的喷淋不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降膜式蒸发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降膜式蒸发器通常采用制冷剂分配器将制冷剂分布到换热管表面,以形成液膜进行蒸发,其利用了换热管表面的薄膜蒸发机理,具有传热效率高且制冷剂充注量少的优点,是近年来制冷空调行业的研究热点。然而,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换热管束上的分配均匀性是制约蒸发器换热性能的关键因素。进入制冷剂分配器中的制冷剂的状态通常为气液两相,如果两相制冷剂没有均匀地分配到降膜式蒸发器的换热管束上,会使得制冷剂分配器对一部分换热管供给过量的制冷剂,而对另一部分换热管的制冷剂供给不足,那么就会出现“干斑”现象,从而导致降膜式蒸发器的整体换热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降膜式蒸发器,能够将制冷剂均匀地分配给换热管。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降膜式蒸发器,所述降膜式蒸发器包括:壳体、换热管、多孔板、喷淋管以及进液管。所述壳体具有容腔;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多孔板布置在所述换热管的上方,且所述多孔板上设置有多个分配孔;所述喷淋管设置在所述多孔板的上方,所述喷淋管上具有数个喷淋口,所述喷淋口沿所述喷淋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且所述喷淋口设置为能够将制冷剂喷向所述多孔板;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喷淋管之间流体连通,使得流经所述进液管的制冷剂能够流入所述喷淋管;其中,所述换热管、所述多孔板和所述喷淋管均设置在所述容腔内;所述喷淋管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
如前文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所述多孔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喷淋口设置为将制冷剂喷向所述多孔板后制冷剂能够沿所述多孔板的长度方向流动。
如前文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所述喷淋管的底部具有圆弧端面,所述圆弧端面朝多孔板的方向凸起,所述喷淋口呈条形,且所述喷淋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圆弧端面上。
如前文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所述喷淋管具有沿着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包括外凸的圆弧端面,所述喷淋口呈条形,且所述喷淋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圆弧端面上。
如前文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所述喷淋管的横截面呈平椭圆状,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别位于所述喷淋管的左右两端,所述喷淋口呈条形,且所述喷淋口从所述喷淋管的底部分别向所述喷淋管左右两端的圆弧端面延伸。
如前文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所述喷淋管的横截面呈倒立的“Y”形,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别位于所述喷淋管的底部且朝向斜下方延伸,所述喷淋口呈条形,且所述喷淋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圆弧端面上。
如前文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所述降膜式蒸发器内布置有数个所述喷淋管,且数个所述喷淋管的顶端相互连通,以使得数个所述喷淋管之间流体相通。
如前文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所述喷淋管的个数为偶数个,且多个所述喷淋管相对于所述进液管对称分布。
如前文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所述降膜式蒸发器还包括进液盒,所述进液盒设置在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喷淋管之间,使得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喷淋管能够通过所述进液盒流体连通。
如前文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所述降膜式蒸发器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喷淋管的上部,所述盖板的两侧边朝向所述多孔板延伸并通过直接或者间接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多孔板的两侧边密封连接。
本申请的降膜式蒸发器将喷淋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与蒸发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上述设置使得从喷淋口中喷出的制冷剂能够大致朝向壳体的长度方向运动,延长了从喷淋口中喷出的制冷剂的流动路径,避免了喷出的制冷剂因流动受阻而对换热管表面喷淋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降膜式蒸发器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位于图1所示的降膜式蒸发器100的壳体101内部的一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降膜式蒸发器100在进液管102位置处的径向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降膜式蒸发器100在喷淋管202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的喷淋管20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喷淋管202在喷淋口301位置处的横截面;
图7示出了制冷剂从图4所示位置布置的喷淋管202喷出后的运动轨迹;
图8A示出了喷淋管202在喷淋口301位置处的横截面形状的第一实施例;
图8B示出了喷淋管202在喷淋口301位置处的横截面形状的第二实施例;
图9为具有两根喷淋管202的降膜式蒸发器在进液管102位置处的轴向剖视图;
图10A示出了降膜式蒸发器内两个喷淋管结构的第一实施例;
图10B示出了降膜式蒸发器内两个喷淋管结构的第二实施例;
图10C示出了降膜式蒸发器内两个喷淋管结构的第三实施例;
图10D示出了降膜式蒸发器内两个喷淋管结构的第四实施例;
图11示出了喷淋管在降膜式蒸发器内部的位置布置的对照实施例;
图12示出了具有图11所示的喷淋管位置布置的降膜式蒸发器在进液管位置处的轴向剖视图;
图13示出了具有图11所示的喷淋管位置布置的降膜式蒸发器在进液管位置处的径向剖视图;
图14示出了制冷剂从图13所示出的喷淋管喷出后的运动轨迹;
图15示出了流经图14所示的多孔板宽度方向不同位置的制冷剂流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顶”、“底”等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降膜式蒸发器100的立体结构。如图1所示,降膜式蒸发器100包括壳体101、进液管102、吸气管104以及管板103。其中,壳体101大致呈圆筒状,管板103分别设置在壳体10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进液管102设置在壳体101的上部,用于引导制冷剂进入壳体101的内部。吸气管104也设置在壳体101的上部,用于将气态制冷剂从壳体101中排出。
图2为位于图1所示的降膜式蒸发器100的壳体101内部的一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方便示意,图2中保留了位于壳体101外部的进液管102。如图2所示,降膜式蒸发器10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1容腔内的喷淋管202、多孔板205和换热管束201(在图3中示出)。喷淋管202设置在进液管102的下方,多孔板205设置在喷淋管202的下方,而换热管束201设置在多孔板205的下方。喷淋管202大体上为两端封闭的管状形状。喷淋管202的顶部设有入口206,用于与进液管102流体连通。喷淋管202的底部设有数个喷淋口301(如图3所示),用于将进入喷淋管202中的制冷剂喷淋到喷淋管202下方的多孔板205上。多孔板205大体上为长条形,其长度方向与壳体101的长度方向一致。多孔板205上设置有多个分配孔305,用于将喷淋至多孔板205上的制冷剂进行再分配,以使得制冷剂能够均匀地分配到多孔板205下方的换热管束201上。多孔板205的相对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侧挡板204。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多孔板205上的分配孔305均为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分配孔305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椭圆形、方形、菱形等。此外,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与多孔板205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通常情况下,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多孔板205的长度方向,但是也不限制两者的位置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有偏斜。喷淋管202设置在多孔板205长度方向中间位置的上方,以使得从喷淋管202中喷出的制冷剂能够均匀喷射到多孔板205的中间位置的两侧。
降膜式蒸发器100还包括设置在喷淋管202和进液管102之间的进液盒203以及设置在喷淋管202的上部的盖板302。进液盒203在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用于使进液管102和喷淋管202的入口206流体连通,以便使制冷剂沿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能够进行初步分配。盖板302沿着多孔板205的长度方向延伸,盖板302的两侧边向下延伸,使得盖板302呈现为倒“U”形结构。喷淋管202上的喷淋口301处于盖板302和多孔板205之间的空腔内,从而保证了从喷淋口301喷射出的制冷剂能够全部流向多孔板205。
图3为图1所示的降膜式蒸发器100在进液管102位置处的径向剖视图。如图3所示,壳体101内容纳有两束换热管束201,其中一束换热管束201布置在多孔板205和侧挡板204构成的容纳空间内,另一束换热管束201布置在壳体101容腔的底部。
图4为图3所示的降膜式蒸发器100在喷淋管202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喷淋管202的底部沿着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喷淋口301。盖板302和侧挡板204的密封连接确保了从喷淋口301中喷射出的制冷剂全部流向多孔板205,并经多孔板上的分配孔305分配到换热管束201上进行换热。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302也可以直接与多孔板205的相对的左右两侧边密封连接,这样设置同样可以确保从喷淋口301中喷射出的制冷剂全部流向多孔板205。
图5示出了图2所示的喷淋管202的立体结构。如图5所示,喷淋管20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喷淋口301。每个喷淋口301呈条形,且分别自喷淋管202的底部向两侧壁方向延伸,喷淋口301的开口延伸方向使得每个喷淋口301所在的平面均垂直于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多个喷淋口301相互平行且沿着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喷淋管202在喷淋口301位置处的横截面。如图6所示,喷淋管202的横截面的上部大致呈矩形,下部大致呈半圆弧形,喷淋口301位于喷淋管202底部的半圆弧形位置处,由图6中喷淋管下部的空白部分示出。当制冷剂从喷淋管202的喷淋口301中喷射出时,制冷剂沿喷淋口301的开口方向向外均匀散开。从喷淋口301喷出的制冷剂具有一定的流速,由于喷淋口301呈细长的条形,喷射出的制冷剂在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上几乎不散开,大部分制冷剂只沿着喷淋管202的宽度方向喷射而出。
图7示出了降膜式蒸发器100的壳体101在进液管102所在位置处的轴向剖视图,其中,箭头表示制冷剂从喷淋管202喷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7所示,盖板302、多孔板205以及侧挡板204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0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长度均大致相同,他们的端部延伸至管板103。受喷淋口301开口形状以及喷淋管202内外压差的影响,从喷淋管202中喷射出的制冷剂向喷淋口301的下方区域内喷射,直至喷射到多孔板205上。由于制冷剂从喷淋口301中喷出时初始速度较高,在制冷剂喷射到多孔板205之后仍保留有较大的速度,因此制冷剂仍会沿着多孔板205长度方向朝向多孔板205的两端流动。由于多孔板205的长度充足,随着不断流动,制冷剂的速度也随之降低,当制冷剂运动到接近两侧管板103的位置时,制冷剂的速度已经很小,不会在两侧的管板103处形成漩涡,从而实现了制冷剂在多孔板表面上的均匀分布。在制冷剂沿着多孔板205长度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制冷剂能够从多孔板205上的分配孔305中流向多孔板205下方的换热管束201,从而使得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换热管304上。
图8A和图8B分别示出了喷淋管202的另外两个实施例的在喷淋口位置的横截面。在这两个实施例中,喷淋管202的横截面形状与图6所示的喷淋管202的横截面形状不相同。图6中示出的喷淋管202横截面整体呈竖长形,其横向宽度较窄,具体表现为上部为矩形下部为半圆弧形。然而,当喷淋管202横截面的横向宽度较窄时,制冷剂在多孔板205长度方向的运动距离会受到限制,因此,为了使得从喷淋管202中喷射出的制冷剂能够顺利运动至接近管板103的位置处,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喷淋管202在喷淋管202的宽度方向上(即壳体10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出两个延伸部801,并将喷淋口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延伸部上,从而有利于增大制冷剂在壳体101长度方向的喷淋距离。
如图8A所示,喷淋管202的横截面呈平椭圆形状,上下两侧的边缘平直,两个延伸部801分别位于喷淋管202的左右两侧,每个延伸部801的端部均具有外凸的圆弧端面501,上述结构使得喷淋管202的横截面具有较长的横向跨度。图8A在喷淋管横截面的空白部分示出了喷淋口301的位置,喷淋口301呈条状,位于喷淋管202的下半部分,从喷淋管202的底部向两侧圆弧端面501延伸。
图8B中示出的喷淋管202横截面呈倒立的“Y”形,两个延伸部801分别设置在喷淋管202底部的两侧且朝斜下方延伸,从而使得两个延伸部801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A。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A大于等于60°,以使得喷淋管202的横向宽度得到较大的延伸。从图8B可以看出,每个延伸部801的端部具有外凸的圆弧端面501,喷淋口301大致位于两个圆弧端面501上。图8B示出了位于喷淋管202的同一横截面上的两个喷淋口301。在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上,每一侧圆弧端面501上均间隔布置有一排喷淋口301,因此,图8B所示的单根喷淋管202上布置有两排喷淋口301,大大增大了制冷剂在多孔板205长度方向上的喷淋距离。
图9示出了具有两根喷淋管202的降膜式蒸发器的在进液管102位置处的轴向剖视图。如图9所示,为了适应更长的壳体101长度,增大喷淋管202在壳体101长度方向上的喷淋距离,图9所示的实施例采用了两根喷淋管202并列布置在蒸发器壳体101的内部。喷淋管202的横截面可以是图6,图8A和图8B中的任意一种形状,每根喷淋管202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进液盒203,使得制冷剂在进入喷淋管202前能够沿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进行初步分配。为了便于制冷剂的均匀分配,进液管102设置在壳体101轴向的中间位置,两根喷淋管202平行设置在多孔板205上方的同一高度上,且对称布置在进液管102的左右两侧。如图9所示,两根喷淋管中任意一根喷淋管202在竖直方向的中轴线距离进液管102的中轴线之间的间隔均为L,且两根喷淋管中任意一根喷淋管202在竖直方向的中轴线距离其相应一侧的管板103之间的距离也为L。喷淋管202的上述对称的结构布置有利于将制冷剂均匀地喷洒到多孔板205的表面。
为了满足喷淋管202的上述布置,图9所示实施例的进液管102布置为:将进液管102邻近制冷剂入口的一端竖直延伸,在延伸进入壳体101之前,将进液管102分叉成两根支管,这两根支管分别朝向壳体101长度方向的两侧水平延伸,在两根喷淋管202所在的位置上方,将两根支管分别形成垂直拐角从而竖直向下延伸,以进入壳体101容器内分别连接布置在两根喷淋管202上方的两个进液盒203。通过上述布置,制冷剂在进入进液管102之后分叉为两条路径,分别流入两根不同的喷淋管20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淋管202的个数可以设置为大于两个的偶数,以适应具有更长长度壳体的降膜式蒸发器。喷淋管202的个数设置为偶数有利于其均匀分布在进液管102的两侧,从而使得流经进液管102的制冷剂均匀分配给喷淋管202。
图10A至10D分别示出了在降膜式蒸发器内同时布置两个喷淋管202的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10A所示,两个喷淋管202在同一高度上并排设置,且共用一个进液盒203。进液盒203具有较宽的横截面,以使得进液盒203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分别连接两个喷淋管202的顶端。上述设置采用一个直通的进液管102即可通过所述共用的进液盒203同时与两个喷淋管202流体连通,因此,壳体101上仅需设有一个开口供进液管102穿过,简化了进液管102和壳体101的结构。
图10B示出了双喷淋管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0B所示,两根喷淋管202在同一高度上平行设置,并且每根喷淋管202的横截面大致呈圆形,圆形的横截面设计有利于制冷剂沿着喷淋口的方向均匀散射。
图10C和10D分别示出了两个喷淋管202在降膜式蒸发器内呈一定角度布置的结构。如图10C和10D所示,在降膜式蒸发器的同一横截面上,两个喷淋管202的中轴线之间呈一定的角度B,角度B大于等于60°。上述对于角度B的设置有利于增大喷淋管202在降膜式蒸发器壳体内的长度方向的喷淋距离。为了使得两个喷淋管202在降膜式蒸发器的同一截面上的中轴线呈一定的角度B设置,进液管102设置为将其一端竖直向下延伸,在连通喷淋管202之前分叉成两个支管,使得两个支管分别沿相反的方向水平延伸,在两个喷淋管202的上方,两个支管分别形成拐角,所述拐角呈钝角,以使得两个支管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斜下方延伸,直至分别通入两根喷淋管202。
本申请将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与降膜式蒸发器100的壳体101长度方向垂直布置,喷淋口301呈条状,使得从喷淋管202中喷射出的制冷剂能够大致朝向壳体101的长度方向流动,从而增大了制冷剂的运动空间,使得制冷剂能够均匀地喷洒至多孔板205的表面上。如果不采用本申请喷淋管202的布置方式,制冷剂从喷淋管202射出后的运动路径很可能会因壳体101径向宽度不足受到限制,从而导致制冷剂不能均匀地喷淋到换热管束201上。
图11示出了喷淋管1202在降膜式蒸发器内部的位置布置的对照例。不同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布置成与多孔板205的长度方向垂直,图11所示出的对照例将喷淋管1202的长度方向布置成与多孔板1205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如图11所示,喷淋管1202的长度与盖板1302、多孔板1205以及侧挡板1204的长度大致相同,喷淋管1202设置在多孔板1205的上方,从而使得制冷剂能够从进液管1102中进入进液盒1203,再通过喷淋管1202喷洒到多孔板1205的表面。其中,对照例中喷淋口1301在喷淋管1202上的设置方式与本申请实施例图5中所示出的喷淋口301的设置方式相同,多个喷淋口1301相互平行且沿着喷淋管1202的长度方向等距离地间隔布置。不同的是,由于该对照例中喷淋管1202的长度方向沿着多孔板1205的长度方向设置,上述对于喷淋口1301的设置使得制冷剂从喷淋管1202中喷出后大致沿着多孔板1205的宽度方向运动。
图12示出了具有图11所示的喷淋管1202位置布置的降膜式蒸发器在进液管1102位置处的轴向剖视图。如图12所示,进液盒1203、喷淋管1202、盖板1302、多孔板1205以及侧挡板1204均设置在降膜式蒸发器的壳体1101的内部,喷淋管1202、盖板1302、多孔板1205以及侧挡板1204的长度与壳体1101的长度大致相同。
图13示出了具有图11所示的喷淋管1202位置布置的降膜式蒸发器在进液管1102位置处的径向剖视图。如图13所示,降膜式蒸发器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其中,喷淋管1202位于多孔板1205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多孔板1205的下方设置有两束换热管束1201,其中一束换热管束1201容纳在多孔板1205与其两侧的侧挡板1204所构成的容纳空间内,另一束换热管束1201设置在壳体1101的底部空间内,两束换热管束1201中的每一根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均沿着壳体1101的长度方向设置。
图14示出了制冷剂从图13所示出的喷淋管1202喷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14所示,从喷淋管1202中喷射出的制冷剂初速度较大,在沿着多孔板1205的宽度方向推进至边部时,制冷剂仍保留有一定的横向速度,但是由于制冷剂的运动路径大致沿着壳体1101的径向,而壳体1101的径向宽度较窄,限制多孔板1205的宽度,因此,多孔板1205没有足够的宽度供制冷剂进一步前进,具有一定横向速度的制冷剂在多孔板1205的边部由于受到盖板1302的阻挡而产生了漩涡,从而导致位于多孔板1205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较中间位置聚集了更多的制冷剂。
图15示出了流经图14所示的多孔板1205宽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处所分配的制冷剂流量。当喷淋管1202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10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时,由于壳体1101的径向宽度较窄,使得多孔板1205的宽度受限,从喷淋管1202中喷射出的制冷剂在到达多孔板1205的宽度边缘时仍具有较大的横向速度,因而运动受限,从而导致制冷剂在多孔板1205宽度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如图15所述,由于降膜式蒸发器内的各个部件在其径向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因而在多孔板1205的宽度方向上,制冷剂流量也相对于其中点位置对称。具体地,位于喷淋管1202正下方的中间位置处的制冷剂流量最小,当位置朝向多孔板1205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推移时,制冷剂的流量逐渐增大,多孔板1205的两个边部位置处的制冷剂流量最大。
由此可见,对照例的降膜式蒸发器将喷淋管1202的长度方向沿着壳体1101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从喷淋管1202中喷出的制冷剂大致沿着壳体1101的径向宽度方向运动,由于壳体1101的径向宽度较窄,制冷剂从喷淋管1202中喷出后的运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导致制冷剂无法均匀地喷淋到换热管上。本申请的降膜式蒸发器100将换热管202的长度方向设置成与壳体101的长度方向垂直,使得从喷淋管202中喷出的制冷剂能够大致沿着壳体101的长度方向运动,增大了制冷剂的运动路径,防止制冷剂因运动受限而导致的对换热管的喷淋不均,从而避免了换热管因制冷剂喷淋不均而出现的“干斑”现象。另外,由于本申请的上述设置增大了制冷剂在喷淋管202宽度方向上两侧的运动路径,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喷淋管202设置方式大大增加了单位长度的喷淋管202对多孔板205的喷淋覆盖面积,因此,为了满足相同面积的多孔板的喷淋效果,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喷淋管202的设置方式大大减少了喷淋管202的长度,相应地,上述设置也减少了喷淋管202上喷淋口301的开口数量,从而明显降低了喷淋管的制造难度和成本。
尽管参考附图中出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将对本申请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申请教导的精神和范围和背景下,本申请的降膜式蒸发器可以有许多变化形式。本领域技术普通技术人员还将意识到有不同的方式来改变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的结构细节,均落入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膜式蒸发器(100)包括:
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具有容腔;
换热管(304),所述换热管(30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10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多孔板(205),所述多孔板(205)布置在所述换热管(304)的上方,且所述多孔板(205)上设置有多个分配孔(305);
喷淋管(202),所述喷淋管(202)设置在所述多孔板(205)的上方,所述喷淋管(202)上具有数个喷淋口(301),所述喷淋口(301)沿所述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且所述喷淋口(301)设置为能够将制冷剂喷向所述多孔板(205);以及
进液管(102),所述进液管(102)与所述喷淋管(202)之间流体连通,使得流经所述进液管(102)的制冷剂能够流入所述喷淋管(202);
其中,所述换热管(304)、所述多孔板(205)和所述喷淋管(202)均设置在所述容腔内;所述喷淋管(202)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壳体(101)的长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板(205)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壳体(10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喷淋口(301)设置为将制冷剂喷向所述多孔板(205)后制冷剂能够沿所述多孔板(205)的长度方向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管(202)的底部具有圆弧端面(501),所述圆弧端面(501)朝多孔板(205)的方向凸起,所述喷淋口(301)呈条形,且所述喷淋口(30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圆弧端面(5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管(202)具有沿着所述壳体(1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延伸部(801),所述延伸部(801)的端部包括外凸的圆弧端面(501),所述喷淋口(301)呈条形,且所述喷淋口(30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圆弧端面(5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管(202)的横截面呈平椭圆状,两个所述延伸部(801)分别位于所述喷淋管(202)的左右两端,所述喷淋口(301)呈条形,且所述喷淋口(301)从所述喷淋管(202)的底部分别向所述喷淋管(202)左右两端的圆弧端面(501)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管(202)的横截面呈倒立的“Y”形,两个所述延伸部(801)分别位于所述喷淋管(202)的底部且朝向斜下方延伸,所述喷淋口(301)呈条形,且所述喷淋口(30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圆弧端面(50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膜式蒸发器(100)内布置有数个所述喷淋管(202),且数个所述喷淋管(202)的顶端相互连通,以使得数个所述喷淋管(202)之间流体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管(202)的个数为偶数个,且多个所述喷淋管(202)相对于所述进液管(102)对称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膜式蒸发器(100)还包括进液盒(203),所述进液盒(203)设置在所述进液管(102)和所述喷淋管(202)之间,使得所述进液管(102)和所述喷淋管(202)能够通过所述进液盒(203)流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膜式蒸发器(100)还包括盖板(302),所述盖板(302)设置在所述喷淋管(202)的上部,所述盖板(302)的两侧边朝向所述多孔板(205)延伸并通过直接或者间接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多孔板(205)的两侧边密封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12966.9U CN208871913U (zh) | 2018-08-14 | 2018-08-14 | 降膜式蒸发器 |
JP2021507597A JP2021536559A (ja) | 2018-08-14 | 2019-08-13 | 流下液膜式蒸発器 |
PCT/CN2019/100330 WO2020034937A1 (zh) | 2018-08-14 | 2019-08-13 | 降膜式蒸发器 |
US17/268,385 US11644223B2 (en) | 2018-08-14 | 2019-08-13 |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
EP19849342.1A EP3839381A4 (en) | 2018-08-14 | 2019-08-13 |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
KR1020217007385A KR20210042964A (ko) | 2018-08-14 | 2019-08-13 | 강하막 증발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12966.9U CN208871913U (zh) | 2018-08-14 | 2018-08-14 | 降膜式蒸发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71913U true CN208871913U (zh) | 2019-05-17 |
Family
ID=66464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312966.9U Active CN208871913U (zh) | 2018-08-14 | 2018-08-14 | 降膜式蒸发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7191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22772A (zh) * | 2018-08-14 | 2020-02-21 | 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 降膜式蒸发器 |
-
2018
- 2018-08-14 CN CN201821312966.9U patent/CN20887191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22772A (zh) * | 2018-08-14 | 2020-02-21 | 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 降膜式蒸发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5180661A1 (zh) | 换热器 | |
CN107667265B (zh) | 用于蒸发器的多级分配系统 | |
EP3865792A1 (en) | Cooling medium distributor and evaporator containing said cooling medium distributor | |
WO2020034937A1 (zh) | 降膜式蒸发器 | |
US7921671B2 (en) | Refrigerant flow divider | |
CN104380022B (zh) | 板式热交换器 | |
CN208871913U (zh) | 降膜式蒸发器 | |
CN103673420A (zh) | 用于降膜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及降膜式蒸发器 | |
JPH0886591A (ja) |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媒蒸発器 | |
CN103389005B (zh) | 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 |
CN112283983B (zh) |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及空调系统 | |
CN107588579A (zh) | 蒸发器及空调系统 | |
CN112128858A (zh)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111854233B (zh) |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及采用该降膜式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 |
CN207515281U (zh) | 一种蒸发器及制冷系统 | |
CN207688469U (zh) | 蒸发器及空调系统 | |
CN110822772A (zh) | 降膜式蒸发器 | |
JPH0914792A (ja) | 2段吸収冷凍機 | |
CN114688765A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05957544U (zh) |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以及空调 | |
CN213363467U (zh) | 布液器及降膜式换热器 | |
CN220345096U (zh) | 一种分配板、蓄液式分布器和降膜式蒸发器 | |
CN109737648A (zh) | 一种降膜蒸发器及其两相流分配器 | |
CN217236598U (zh) | 用于换热器的分液装置及换热器 | |
CN213631063U (zh) | 均液器、布液器、降膜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