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0086U - 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0086U
CN208870086U CN201821108646.1U CN201821108646U CN208870086U CN 208870086 U CN208870086 U CN 208870086U CN 201821108646 U CN201821108646 U CN 201821108646U CN 208870086 U CN208870086 U CN 208870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marine pipeline
docking
pipeline
submarine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086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文涛
刘甲朋
刘子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uzhou Artery Tunne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uzhou Artery Tunne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uzhou Artery Tunne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uzhou Artery Tunne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086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0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0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0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包括:辅助对接装置、水下管道和桥墩;其中,所述辅助对接装置,设置在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的接头部位的外围,用于通过挤压,使前一段所述水下管道的管尾接头部位与后一段所述水下管道的管头接头部位在轴线方向上实现预设精度的对接,并完成初步止水工装,为相应段的水下管道后续至少包含浇筑混凝土和钢板焊接的施工工序提供无水环境;所述桥墩,设置在水下,并位于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的底部,用于作为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的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浮运‑沉管的管道对接方式中需要安装止水带存在对接工序复杂的问题,达到简化对接工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水下管道对接方式。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水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工程在水下实施,如石油管道、交通隧道等。这些工程的施工关键点包括管道的精准对接、临时止水等工序,在完成这些关键工序之后,水下施工就可以转为无水环境的施工,与常规陆地施工工序基本相同。其中一部分管道或者隧道结构采用预制-浮运-沉管的方式完成,这种沉管结构按照现有的技术安装耗时较长,需要长期租赁大型的海上设备,而且需要GINA止水带和欧米伽止水带等一种或者多种方式止水,这些止水带安装工序复杂,而且作为较大的刚性结构物上复杂的柔性结构,容易在管道移动过程中碰撞损坏,影响止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浮运-沉管的管道对接方式中需要安装止水带、且止水带安装工序复杂导致管道对接的对接效率低的问题,达到提升管道对接的对接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包括:辅助对接装置、水下管道和桥墩;其中,所述辅助对接装置,设置在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的接头部位的外围,用于通过挤压,使前一段所述水下管道的管尾接头部位与后一段所述水下管道的管头接头部位在轴线方向上实现预设精度的对接,并完成初步止水工装,为相应段的水下管道后续至少包含浇筑混凝土和钢板焊接的施工工序提供无水环境;所述桥墩,设置在水下,并位于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的底部,用于作为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的支撑结构。
可选地,所述辅助对接装置,包括:动力装置、顶推设备和挤压止水板;其中,所述动力装置、所述顶推设备和所述挤压止水板,依次配合设置;所述挤压止水板设置在相应所述水下管道的外围;所述动力装置,通过接收由水面上的控制终端基于所述辅助对接装置的反馈信息发送的动力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顶推设备,调整所述挤压止水板的位置,实现对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的接头部位的挤压。
可选地,其中,所述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所述顶推设备所需的液压动力系统,以及所述辅助对接装置移动所需动力系统;和/或,所述顶推设备,包括:物理千斤顶、液压千斤顶中的至少之一;和/或,所述挤压止水板,包括:钢板和橡胶形成的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用于在所述顶推设备的作用下挤压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接头部位的外壁,起到对齐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接头部位和临时止水的作用;进一步地,如果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的接头部位在后续工序中需要后浇混凝土,该复合结构兼做混凝土模板的作用。
可选地,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辅助对接装置的行进路径上,用于对所述辅助对接装置的行进方向进行导向;所述辅助对接装置通过所述导轨到达设定位置后,实施对当前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的接头部位的对接工作并完成该对接工作后;再依托对接完成的所述水下管道,挪移所述导轨至下一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的接头部位处,并沿所述导轨行进,继续实施下一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的接头部位的对接工作。
可选地,所述导轨,包括:采用钢轨结构和/或型钢结构接合而成的轨道。
可选地,还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包括:所述水下管道预制时一体浇筑的结构物,用于对所述导轨起紧固锁定的作用,以在所述导轨前进时能够对所述导轨的方向和位置进行纠正。
可选地,所述水下管道,包括:采用预制结构预制而成的管段;预制而成的所述管段,用于至少经过舾装、浮运的工序后在水下按顺序安装。
可选地,所述辅助对接装置使前一段所述水下管道的管尾接头部位与后一段所述水下管道的管头接头部位在轴线方向上实现预设精度的对接,包括:所述辅助对接装置,通过下沉安装至预设的暗埋段水下的端头部位,等待所述水下管道的沉管运输到位;首节所述水下管道的沉管运至安装地点上方的水域,下沉至安装位置,所述对接辅助装置环抱相邻的两个所述水下管道的管段接头,通过挤压止水板的挤压,完成接头之间区域的密封,完成临时止水工作。
可选地,所述辅助对接装置使前一段所述水下管道的管尾接头部位与后一段所述水下管道的管头接头部位在轴线方向上实现预设精度的对接,还包括:待首节所述水下管道的管段安装完成以后,用浮吊安装导轨,保证对接辅助装置能够依托导轨向前移动;导轨安装就位以后,对接辅助装置依托导轨移动至下一所述水下管道的管段接头,等待新的所述水下管道的管节浮运到位,然后重复上述的沉管安装工作。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利用辅助机械对管道的接头进行调整,使管道轴线方向上能够精确对接,然后对再利用该机械挤压管道接头,完成初步临时止水,为后期的工序提供密闭无水的施工环境,解决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浮运-沉管的管道对接方式中需要安装止水带存在对接工序复杂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管道对接的对接效率低、对接精度低和止水效果差的缺陷,实现管道对接的对接效率高、对接精度高和止水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中管段接头及辅助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横断面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中管段接头及辅助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横断面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中管段接头及对接辅助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中管段接头及对接辅助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动力装置;2-顶推设备;3-挤压止水板;4-水下管道;5-导轨;6-桥墩;7-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可以包括:辅助对接装置、水下管道4和桥墩6。
其中,所述辅助对接装置,设置在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接头部位的外围,可以用于通过挤压,使前一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尾接头部位与后一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头接头部位在轴线方向上实现预设精度的对接,并完成初步止水工装,为相应段的水下管道4后续至少包含浇筑混凝土和钢板焊接的施工工序提供无水环境。
例如:为了保证高效的对接施工,满足对接精度和止水要求,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水下管道对接方式,以辅助机械挤压止水,提升对接效率和对接精准度。采用了一种新的对接方式,利用辅助机械对管道的接头进行调整,使管道轴线方向上能够精确对接,然后对再利用该机械挤压管道接头,完成初步临时止水,为后期的工序提供密闭无水的施工环境。这种对接方式,原理简单,对接精准,止水速度快,提高了工效,降低工程造价。
所述桥墩6,设置在水下,并位于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底部,可以用于作为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支撑结构。
例如:桥墩6作为管段的支撑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有类似作用的结构形式。
由此,通过外部工装的挤压,使后续管道与前方管道的接头部位在轴线方向上精准对接,并完成初步止水,为后续浇筑混凝土和钢板焊接等施工工序提供无水环境。该对接方式提高对接效率,降低了对接难度,水下作业环节少,安全性高,能够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辅助对接装置,可以包括:动力装置1、顶推设备2和挤压止水板3。
其中,所述动力装置1、所述顶推设备2和所述挤压止水板3,依次配合设置。所述挤压止水板3设置在相应所述水下管道4的外围。所述动力装置1,通过接收由水面上的控制终端基于所述辅助对接装置的反馈信息(如由传感器采集到的辅助对接装置在水下的位置、压力、工作状态等信息)发送的动力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顶推设备2,调整所述挤压止水板3的位置,实现对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接头部位的挤压。
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例子,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动力装置1是辅助对接装置(即辅助对接装置)的一个核心,通过控制顶推设备2来调整挤压止水板3的位置。整个装置(即辅助对接装置,或辅助对接工装)位于水下并设置操作室,或者作为一个信号采集传输单元,将采集的位置、压力或者其他信息传输到海面上的控制终端,并执行由海上终端发出动力控制指令。
由此,通过动力装置、顶推设备和挤压止水板的配合,形式辅助对接装置,使得水下对接的可操作性强,且可靠性高、安全性强。
可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动力装置1,可以包括:所述顶推设备2所需的液压动力系统,以及所述辅助对接装置移动所需动力系统。
可选地,所述顶推设备2,可以包括:物理千斤顶、液压千斤顶中的至少之一,还可以是能够起到顶推作用的其它设备。
例如:顶推设备2可以是物理千斤顶、液压千斤顶或者其他类似的结构,随着动力装置1伸长、缩短或者改变位置。
可选地,所述挤压止水板3,可以包括:钢板和橡胶形成的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可以用于在所述顶推设备2的作用下挤压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接头部位的外壁,起到对齐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接头部位和临时止水的作用。进一步地,如果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接头部位在后续工序中需要后浇混凝土,该复合结构兼做混凝土模板的作用。
例如:挤压止水板3是钢板和橡胶形成的复合结构,在顶推设备2如千斤顶的作用下挤压管道接头的外壁,起到对齐管道接头和临时止水的作用。如果管道接头位置需要后浇混凝土,止水板兼做混凝土模板的作用。
由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助对接装置,有利于提升水下对接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水下管道4,可以包括:采用预制结构预制而成的管段。预制而成的所述管段,可以用于至少经过舾装、浮运的工序后在水下按顺序安装。
例如:水下管道4采用预制结构,经过舾装、浮运等工序以后在水下按顺序安装。
由此,通过预制水下管道并下沉实现对接及止水,对接效率高,且使得水下作业的安全性强。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导轨5。
其中,所述导轨5设置在所述辅助对接装置的行进路径上,可以用于对所述辅助对接装置的行进方向进行导向。所述辅助对接装置通过所述导轨5到达设定位置后,实施对当前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接头部位的对接工作并完成该对接工作后。再依托对接完成的所述水下管道4,挪移所述导轨5至下一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接头部位处,并沿所述导轨5行进,继续实施下一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接头部位的对接工作。
例如:辅助对接装置通过导轨5到达指定位置,然后开始进行对接工作,待管段完成对接以后,依托安装完成的管段,挪移导轨5到下一管段接头处,然后管段沿着导轨5前进,周而复始,直至完成全部对接工作。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导轨5,可以包括:采用钢轨结构和/或型钢结构接合而成的轨道。
例如:导轨5是辅助对接装置前进的轨道,可以用钢轨或者型钢结构接合而成。
由此,通过导轨对辅助对接装置行进路径进行导向,有利于提升辅助对接装置行进路径的精准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对接及止水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导向块7。
其中,所述导向块7,可以包括:所述水下管道4预制时一体浇筑的结构物,可以用于对所述导轨5起紧固锁定的作用,以在所述导轨5前进时能够对所述导轨5的方向和位置进行纠正。
例如:导向块7是管段预制时候一体浇筑的结构物,对导轨5起紧固锁定作用,在导轨5前进时能够对导轨5的方向和位置进行纠正。
由此,通过导向块对导轨的方向和位置进行纠正,有利于提升对接及止水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可选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对接装置使前一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尾接头部位与后一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头接头部位在轴线方向上实现预设精度的对接,可以包括:
(1)所述辅助对接装置,通过下沉安装至预设的暗埋段水下的端头部位,等待所述水下管道4的沉管运输到位。
(2)首节所述水下管道4的沉管运至安装地点上方的水域,下沉至安装位置,所述对接辅助装置环抱相邻的两个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段接头,通过挤压止水板3的挤压,完成接头之间区域的密封,完成临时止水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对接装置使前一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尾接头部位与后一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头接头部位在轴线方向上实现预设精度的对接,还可以包括:
(3)待首节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段安装完成以后,用浮吊安装导轨5,保证对接辅助装置能够依托导轨5向前移动。
(4)导轨5安装就位以后,对接辅助装置依托导轨移动至下一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段接头,等待新的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节浮运到位,然后重复上述的沉管安装工作。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主要作用是解决水下管道的快速对接及临时止水问题,能够保证对接精度,有效降低水下管道的安装成本。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可以有动力装置1、顶推设备2、挤压止水板3、水下管道4、导轨5、导向块7、桥墩6等七部分组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桥墩施工:桥墩或者类似的支撑结构可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预制完成以后运至现场安装,也可以采用水下浇筑成形的方式完成。
步骤2、管段预制:在安装区域附近的陆地上建立预制场预制管道,在管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以后移动至存放区,检验合格后等待运输安装。
步骤3、管段对接辅助装置的制作:在车间内完成对接辅助装置的制作和组装,检验合格后运至管段预制场存放。
步骤4、对接辅助装置安装:将对接辅助装置下沉安装至暗埋段水下的端头部位,等待沉管运输就位。
步骤5、沉管安装:首节沉管运至安装地点上方的水域,下沉至安装位置,对接辅助装置环抱相邻的两个管段接头,通过止水板的挤压,完成接头之间区域的密封,完成临时止水工作。
步骤6、沉管接头施工:临时止水完成以后,凿开端封门,排出接头之间的水后接头区域可以按照设计进行后续施工,现浇混凝土、预埋元器件、张拉预应力筋或者其他工作。
步骤7、导轨安装:待首节管段安装完成以后,用浮吊安装导轨,保证对接辅助装置能够依托导轨向前移动。
步骤8、对接辅助装置移动:导轨安装就位以后,对接辅助装置依托导轨移动至下一管段接头,等待新的管节浮运到位,然后重复上述的沉管安装工作。
步骤9、导轨前移:每一节管段安装完成以后,对接辅助装置依托安装完成的管段接头,沿着管段安装方向,向前搬运导轨至下一管段接头位置。
步骤10、安装完成:重复上述步骤5-步骤9的工作,直至沉管安装完成,与另一端的暗埋段对接完成以后,拆解或者吊出对接辅助装置、导轨等构件。
管段在预制时考虑将接头位置设置在管道纵向弯矩为零处或者其他合适的位置。管段接头之间如果没有预埋件或者需要预埋的元器件,管段对接时可以采用直接密贴对接,通过预应力筋或者其他方式压紧接触面完成止水和对接,这时,管段在制作可采用长线法或者短线法进行预制,以保证接触面能够完全贴合。管段接头之间如果有预埋件或者在对接的时候需要进行预埋工作,可以在完成临时止水以后进行现浇微膨胀混凝土,待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工作,完成对接工作。
在管段中央的顶面位置设置导向块,在管段预制时一体浇筑完成,起固定导轨和对导轨导向的作用。
在紧邻岸边节段安装完成以后安装导轨,辅助对接装置沿着导轨前进到管段接头处,张开合适的尺寸,并固定在已安装完成的节段的末端,确定待安装管段的位置符合安装要求后,环抱待安装管段接头位置,用挤压止水板挤压两个管段接头。在挤压过程中先间隔密贴其中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同时调整管段的轴线对中,然后在这一部分止水板对中密贴完成以后再开始挤压其余的止水板。
在管段预制时候应在管段接头密闭空间内安装压力表,并预留压力水管与外部水环境或者与管内空腔环境联通,压力水管配置阀门。在最后一部分止水板挤压过程中密切关注压力表数值,当压力表数值大于外部水压力一定程度时,应打开压力水管阀门,减小止水板的工作压力。止水板的顶推压力达到预定数值,并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关闭压力水管阀门,完成临时止水。
管内施工人员可以打开端封门,开始管段接头的永久性连接,钢筋、预应力筋、混凝土、钢管焊接等工作。
管段内永久性连接达到设计要求以后,解锁管道外部的辅助对接装置,利用辅助对接装置向前挪移导轨,使导轨的位置能够满足下一节管段的安装,然后管段外部的对接辅助装置沿着导轨向前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开始下一节管段的安装。
重复上述安装工作,直至管段全部安装完成,将辅助对接装置拆解吊出。
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例子,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有动力装置、顶推设备、挤压止水板、水下管道、导轨、导向块、桥墩七部分组成。其中前三部分为水下管段安装的辅助设备,该设备能够自行移动行走,能够使相邻管段快速对中,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管段接头形成密闭的临时止水空间,为后续的作业提供安全无水的环境。
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管道及辅助安装设备不局限于图1至图4中的形状,凡是水下管道或者类似管状结构物安装过程中采用类似挤压方式完成临时止水工作或者对接工作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之内。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这种对接方式属于刚性对接,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物整体的刚度。
(2)这种对接方式能够使管道接头在轴线方向上精准对接,结构物的线性更平顺。
(3)这种对接方式能够提高管道的对接效率,快速完成对接,有助于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效,降低大型机械的租赁成本。
(4)这种对接方式能够为内部焊接、浇筑混凝土或者其他任何施工工序提供无水的操作空间,使永久性的防水或者连接方式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式。
(5)这种对接方式在管段安装过程中不需要再另设围堰、套箱或者类似的其他辅助设施,能够节省很大的成本。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外部工装的挤压,使后续管道与前方管道的接头部位在轴线方向上精准对接,并完成初步止水,为后续浇筑混凝土和钢板焊接等施工工序提供无水环境,实现管道对接的对接效率高、对接精度高和止水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对接装置、水下管道(4)和桥墩(6);其中,
所述辅助对接装置,设置在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接头部位的外围,用于通过挤压,使前一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尾接头部位与后一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头接头部位在轴线方向上实现预设精度的对接,并完成初步止水工装,为相应段的水下管道(4)后续至少包含浇筑混凝土和钢板焊接的施工工序提供无水环境;
所述桥墩(6),设置在水下,并位于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底部,用于作为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对接装置,包括:动力装置(1)、顶推设备(2)和挤压止水板(3);其中,
所述动力装置(1)、所述顶推设备(2)和所述挤压止水板(3),依次配合设置;所述挤压止水板(3)设置在相应所述水下管道(4)的外围;
所述动力装置(1),通过接收由水面上的控制终端基于所述辅助对接装置的反馈信息发送的动力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顶推设备(2),调整所述挤压止水板(3)的位置,实现对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接头部位的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动力装置(1),包括:所述顶推设备(2)所需的液压动力系统,以及所述辅助对接装置移动所需动力系统;
和/或,
所述顶推设备(2),包括:物理千斤顶、液压千斤顶中的至少之一;
和/或,
所述挤压止水板(3),包括:钢板和橡胶形成的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用于在所述顶推设备(2)的作用下挤压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接头部位的外壁,起到对齐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接头部位和临时止水的作用;进一步地,如果相应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接头部位在后续工序中需要后浇混凝土,该复合结构兼做混凝土模板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5);
所述导轨(5)设置在所述辅助对接装置的行进路径上,用于对所述辅助对接装置的行进方向进行导向;
所述辅助对接装置通过所述导轨(5)到达设定位置后,实施对当前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接头部位的对接工作并完成该对接工作后;再依托对接完成的所述水下管道(4),挪移所述导轨(5)至下一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接头部位处,并沿所述导轨(5)行进,继续实施下一相邻两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接头部位的对接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5),包括:采用钢轨结构和/或型钢结构接合而成的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块(7);
所述导向块(7),包括:所述水下管道(4)预制时一体浇筑的结构物,用于对所述导轨(5)起紧固锁定的作用,以在所述导轨(5)前进时能够对所述导轨(5)的方向和位置进行纠正。
7.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管道(4),包括:采用预制结构预制而成的管段;预制而成的所述管段,用于至少经过舾装、浮运的工序后在水下按顺序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对接装置使前一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尾接头部位与后一段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头接头部位在轴线方向上实现预设精度的对接,包括:
所述辅助对接装置,通过下沉安装至预设的暗埋段水下的端头部位,等待所述水下管道(4)的沉管运输到位;
首节所述水下管道(4)的沉管运至安装地点上方的水域,下沉至安装位置,所述对接辅助装置环抱相邻的两个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段接头,通过挤压止水板(3)的挤压,完成接头之间区域的密封,完成临时止水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待首节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段安装完成以后,用浮吊安装导轨(5),保证对接辅助装置能够依托导轨(5)向前移动;
导轨(5)安装就位以后,对接辅助装置依托导轨移动至下一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段接头,等待新的所述水下管道(4)的管节浮运到位,然后重复上述的沉管安装工作。
CN201821108646.1U 2018-07-13 2018-07-13 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 Active CN208870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8646.1U CN208870086U (zh) 2018-07-13 2018-07-13 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8646.1U CN208870086U (zh) 2018-07-13 2018-07-13 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0086U true CN208870086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62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08646.1U Active CN208870086U (zh) 2018-07-13 2018-07-13 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00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4250A (zh) * 2018-07-13 2018-11-27 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4250A (zh) * 2018-07-13 2018-11-27 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
CN108894250B (zh) * 2018-07-13 2023-12-01 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4250A (zh) 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
CN104018436B (zh) 预制箱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JP2018162655A (ja) 沈埋トンネルの最終継手、プレハブ工法及び設置方法
CN108035337B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和应用于该方法中的接头
CN108797579A (zh) 预制管桩的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CN109184740A (zh) 装配式管节及其制作方法
CN113622966B (zh) 一种隧道用预埋边板拼接缝浇筑装置
CN208870086U (zh) 一种水下管道的对接系统
CN104988915A (zh) 一种可拆卸钢护筒装置及水下联系梁预制安装方法
CN103604000B (zh) 江海底钢顶管对接施工方法
JPH09203060A (ja) 沈埋トンネルの最終継手施工方法
CN208845183U (zh) 装配式管节
CN110886294A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用prc管桩及其接桩方法
CN207525779U (zh) 一种循环使用的组装式综合管廊基坑支护与结构外模组合结构
JP3715025B2 (ja) 沈埋函の最終継手施工方法
CN206873491U (zh) 一种装配式管廊
CN206338075U (zh) 一种抗内水压力复合式盾构管片
CN216108621U (zh) 一种适用于高水压条件下的沉管结构
CN202992424U (zh) 顶进施工法用带止水条的钢筋混凝土管
CN208717955U (zh) 一种水下桥对接系统
CN208152065U (zh) 一种深大沉井预制结构
CN206844153U (zh)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对接系统
CN110616742A (zh) 一种大型预制构件预应力施工减阻水槽及使用方法
CN211228481U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用prc管桩
JP3799106B2 (ja) 沈埋函の最終継手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