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55420U - 散热器框架、汽车冷却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框架、汽车冷却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55420U
CN208855420U CN201821485601.6U CN201821485601U CN208855420U CN 208855420 U CN208855420 U CN 208855420U CN 201821485601 U CN201821485601 U CN 201821485601U CN 208855420 U CN208855420 U CN 208855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frame body
automobile
colum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856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雅娟
李昌国
高磊
丁殿龙
何后裔
王永健
王继强
肖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856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55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55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55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框架、汽车冷却系统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散热器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用于固定套设在散热器上,且框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分别用于与汽车的前纵梁固定,以使所述框架本体围成的平面竖直设置。将框架本体套设在散热器的侧壁上,并使框架本体与散热器的侧壁固定,使散热器的端面与框架本体围成的平面平行设置,随后将框架本体两侧的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汽车的前纵梁上,从而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不需要改变散热器的结构,仅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就能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能够提高散热器的通用化率。

Description

散热器框架、汽车冷却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器框架,一种具有该散热器框架的汽车冷却系统,以及一种具有该散热器框架或汽车冷却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虽然汽车发动机已进行了大量改进,但是在将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仍然不高。化石燃料中的大部分能量(约70%)被转换成热量,而散发这些热量则是汽车冷却系统的任务。冷却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以防止发动机过热,
散热器属于汽车冷却系统,是发动机水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作为平台件或通用化零件进行管理。装配时,散热器框架位于前纵梁总成与散热器之间,通过螺栓将三者固定在一起。以往的散热器通过散热器框架和前防撞钢梁模块整体装配后,散热器的端面沿水平方向装配至车身纵梁。
对于有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车身纵梁要求的新型汽车,往往需要更改散热器的结构来满足新的装配要求,然而散热器结构较为复杂,更改散热器结构需要花费较多的设计和加工时间,散热器的通用化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框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需要更改散热器的结构来满足新的装配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包括框架本体;
所述框架本体用于固定套设在散热器上,且所述框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用于与汽车的前纵梁固定,以使所述框架本体围成的平面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
所述连接件包括吊耳,所述吊耳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外侧壁上;
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以及所述吊耳的通孔的轴向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框架还包括紧固件;
所述框架本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散热器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为多个;
所述框架本体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连接;所述下横梁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竖直设置;
多个所述安装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以及所述下横梁的两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框架的顶面上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框架的顶面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框架还包括吸能结构;
所述吸能结构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朝向汽车的前防撞梁的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框架本体的端部为刚度弱化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冷却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框架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用于固定套设在散热器上,且所述框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用于与汽车的前纵梁固定,以使所述框架本体围成的平面竖直设置。在装配散热器时,将框架本体套设在散热器的侧壁上,并使框架本体与散热器的侧壁固定,使散热器的端面与框架本体围成的平面平行设置,随后将框架本体两侧的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汽车的前纵梁上,此时散热器的端面和框架本体围成的平面均竖直设置,从而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不需要改变散热器的结构,仅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就能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能够提高散热器的通用化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冷却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不需要改变散热器的结构,仅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就能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能够提高散热器的通用化率,降低汽车冷却系统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或汽车冷却系统,不需要改变散热器的结构,仅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就能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能够提高散热器的通用化率,降低汽车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框架本体;11-第一立柱;12-第二立柱;13-上横梁;14-下横梁;15-安装孔;16-定位件;17-吸能结构;18-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框架、汽车冷却系统及汽车,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汽车冷却系统及汽车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框架本体1;框架本体1用于固定套设在散热器上,且框架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分别用于与汽车的前纵梁固定,以使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竖直设置。
在装配散热器时,将框架本体1套设在散热器的侧壁上,并使框架本体1与散热器的侧壁固定,使散热器的端面与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平行设置,随后将框架本体1两侧的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汽车的前纵梁上,此时散热器的端面和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均竖直设置,从而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不需要改变散热器的结构,仅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就能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能够提高散热器的通用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器的端面是指散热器的迎风面,例如散热器为风冷散热器时,散热器的端面是用于朝向风扇设置的端面。
其中,框架本体1可以为任意适合的形状,例如矩形或椭圆形等任意适合的形状,只要框架本体1能够套设在散热器的外侧,并与散热器固定即可。例如框架本体1为矩形时,框架本体1可以与散热器的侧壁固定,框架本体1为椭圆形时,框架本体1可以分别与散热器的角部固定。
其中,连接件可以为吊耳18,也可以为连接板等任意适合的形式,连接件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汽车的前纵梁上,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汽车的前纵梁上,只要在连接件分别与汽车的前纵梁固定时,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能够竖直设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框架本体1为矩形,框架本体1包括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相对设置,且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分别竖直设置,上横梁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的顶部固定连接,下横梁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围成的平面(即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吊耳18,吊耳18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的外侧壁上;吊耳18的通孔的轴向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在装配时,将散热器设置在框架本体1的通孔内,将散热器的侧壁与框架本体1固定,并使散热器的端面与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平行设置,将两个吊耳18分别设置在汽车的前纵梁上,并利用紧固件(例如螺栓或螺钉等)穿过吊耳18通孔将吊耳18和汽车的前纵梁固定,即可使散热器的端面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散热器框架还包括紧固件;框架本体1上设有安装孔15,紧固件能够穿过安装孔15并与散热器固定。
装配时,将框架本体1套设在散热器的侧壁上,利用紧固件穿过框架本体1上的安装孔15后与散热器的侧壁固定,从而使框架本体1与散热器固定。
其中,紧固件可以为螺钉、螺栓或销等任意适合的形式。
具体地,安装孔15为多个;多个安装孔15分别设置在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以及下横梁14的两端上。
在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竖直设置,且散热器的端面竖直设置的情况下,框架本体1套设在散热器的侧壁上后,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分别与散热器竖直设置的两个侧壁接触,下横梁14与散热器的侧壁的底部接触,利用紧固件穿过安装孔15并使紧固件与散热器的侧壁固定,从而使框架本体1与散热器固定。
进一步地,散热器框架的顶面上设有定位件16;定位件16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器框架的顶面是指在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竖直设置时,位于框架本体1顶部的平面。
在装配时,可以利用定位件16与车身上适合的位置进行固定后,在通过连接件与汽车的前纵梁固定连接,便于散热器框架设置在适合的位置,能够提高装配的精度和效率。
具体地,定位件16为两个,两个定位件16分别设置在上横梁13的顶面的两端。两个定位件16上分别设有孔,利用紧固件穿过车身并深入定位件16的孔中,使定位件16与车身上适合的位置固定。
通过设置两个定位件16,能够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度,并且能够帮助框架本体1固定在适合的位置,从而便于装配的下一个步骤进行,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散热器框架还包括吸能结构17;吸能结构17设置在框架本体1朝向汽车的前防撞梁的端面上。
吸能结构17设置在框架本体1朝向汽车的前防撞梁的端面上,在汽车的正面发生碰撞时,可以先碰撞吸能结构17,能够降低散热器框架中的散热器损伤的概率。本实施例中,吸能结构17为楔形。
进一步地,连接件靠近所述框架本体1的端部为刚度弱化区。通过设置刚度弱化区能够实现吸能功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连接件靠近框架本体1的端部吸能断裂,能够保护成本较高的散热器,维修时仅更换散热器框架即可,降低维修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包括框架本体1;框架本体1用于固定套设在散热器上,且框架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分别用于与汽车的前纵梁固定,以使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竖直设置。在装配散热器时,将框架本体1套设在散热器的侧壁上,并使框架本体1与散热器的侧壁固定,使散热器的端面与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平行设置,随后将框架本体1两侧的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汽车的前纵梁上,此时散热器的端面和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均竖直设置,从而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不需要改变散热器的结构,仅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就能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能够提高散热器的通用化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冷却系统,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器框架。在装配散热器时,将框架本体1套设在散热器的侧壁上,并使框架本体1与散热器的侧壁固定,使散热器的端面与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平行设置,随后将框架本体1两侧的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汽车的前纵梁上,此时散热器的端面和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均竖直设置,从而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不需要改变散热器的结构,仅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就能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能够提高散热器的通用化率,降低汽车冷却系统的成本。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器框架或实施例2提供的汽车冷却系统。在装配散热器时,将框架本体1套设在散热器的侧壁上,并使框架本体1与散热器的侧壁固定,使散热器的端面与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平行设置,随后将框架本体1两侧的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汽车的前纵梁上,此时散热器的端面和框架本体1围成的平面均竖直设置,从而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不需要改变散热器的结构,仅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框架,就能实现散热器的端面沿竖直方向装配至汽车的前纵梁的要求,能够提高散热器的通用化率,降低汽车的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本体;
所述框架本体用于固定套设在散热器上,且所述框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用于与汽车的前纵梁固定,以使所述框架本体围成的平面竖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
所述连接件包括吊耳,所述吊耳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外侧壁上;
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以及所述吊耳的通孔的轴向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框架还包括紧固件;
所述框架本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散热器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多个;
所述框架本体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连接;所述下横梁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竖直设置;
多个所述安装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以及所述下横梁的两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框架的顶面上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框架的顶面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框架还包括吸能结构;
所述吸能结构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朝向汽车的前防撞梁的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框架本体的端部为刚度弱化区。
9.一种汽车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框架。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框架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冷却系统。
CN201821485601.6U 2018-09-11 2018-09-11 散热器框架、汽车冷却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208855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5601.6U CN208855420U (zh) 2018-09-11 2018-09-11 散热器框架、汽车冷却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5601.6U CN208855420U (zh) 2018-09-11 2018-09-11 散热器框架、汽车冷却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55420U true CN208855420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7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85601.6U Active CN208855420U (zh) 2018-09-11 2018-09-11 散热器框架、汽车冷却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554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3314A (zh) * 2020-06-04 2020-08-04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框架及冷却装置
RU215276U1 (ru) * 2022-10-24 2022-12-07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АМАЗ" Рамка радиатор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3314A (zh) * 2020-06-04 2020-08-04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框架及冷却装置
WO2021243840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框架、冷却装置及汽车
RU215276U1 (ru) * 2022-10-24 2022-12-07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АМАЗ" Рамка радиатор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89518B1 (en) Cooling device for under-floor device for vehicle
CN208855420U (zh) 散热器框架、汽车冷却系统及汽车
WO2020043186A1 (zh)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及车辆
CN105711653A (zh) 一种增强型汽车前端框架
CN208284521U (zh) 一种液冷集成电池箱体
CN209008675U (zh) 一种可集成前端模块式汽车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
CN205524502U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前端框架
CN205706136U (zh) 动力电池安装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3581113U (zh) 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结构
CN109415090A (zh) 电动车、电动车底盘及其电池组件
JP7188096B2 (ja) 強電部品の支持構造および電動車両
CN208007104U (zh) 汽车三段式地板横梁总成
CN203669989U (zh) 框架式外形螺栓紧固连接的散热装置
CN220865494U (zh) 副车架吸能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9622771U (zh) 一种汽车散热板的结构
CN205365739U (zh) 一种卡车车架
CN220548932U (zh) 车辆
CN220984613U (zh) 冷却结构
CN217672837U (zh) 车身组件和车辆
CN218385414U (zh) 一种液冷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1090416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路板
CN206264774U (zh) 电动汽车
CN219998340U (zh) 集成冷板的一片式电池仓
CN210429476U (zh) 一种高压交流电感盒
WO2024045098A1 (zh) 前端结构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