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43895U - 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43895U
CN208843895U CN201821080610.7U CN201821080610U CN208843895U CN 208843895 U CN208843895 U CN 208843895U CN 201821080610 U CN201821080610 U CN 201821080610U CN 208843895 U CN208843895 U CN 208843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height
rainfall runoff
ji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806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嫣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Native Green C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Native Green 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Native Green C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Native Green 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806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43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43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438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包括雨水池以及种植井,雨水池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雨水池分隔为集水区和截污区,集水区的上端盖设有雨水篦子,截污区的上端盖设有维修盖,隔板的下端与雨水池的底部间隔设置形成进水口,截污区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截污网沿水平方向可拆卸地连接于截污区的内壁上,截污网的高度高于进水口的高度并低于出水口的高度;种植井内设置有间隔墙,间隔墙将种植井分为蓄水区和种植区,间隔墙的顶部与种植井的顶部间隔设置形成溢水口,蓄水区与出水口连通,种植区内铺设有种植土,种植土上种植有植物层。本实用新型具有雨水收集截污速度快、无需铺设过多管道、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雨水处理一直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雨水处理装置通常对雨水进行过滤、吸附等处理后再排入河道中,需要在地下铺设大量的管道,雨水处理的工程量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雨水处理后需要铺设大量管道以排入河道中,造成雨水处理工程量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包括雨水池以及种植井,所述雨水池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雨水池分隔为集水区和截污区,所述集水区的上端盖设有雨水篦子,所述截污区的上端盖设有维修盖,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所述雨水池的底部间隔设置形成进水口,所述截污区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截污区内水平设置有截污网,所述截污网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截污区的内壁上,所述截污网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水口的高度并低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所述种植井内设置有间隔墙,所述间隔墙将所述种植井分为蓄水区和种植区,所述间隔墙的顶部与所述种植井的顶部间隔设置形成溢水口,所述种植井以及所述间隔墙均由吸附性填料制成,所述蓄水区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种植区内铺设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上种植有植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对雨水进行收集,并进行过滤截污,将过滤截污后的雨水进行短暂存储,当储水量到达溢水口时,雨水对植物进行浇灌。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雨水滞留截污,有效减少径流量,降低径流峰值,同时将过滤后的雨水用于植物的灌溉,实现人工湿地的自动浇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雨水池,11、隔板,12、集水区,13、截污区,14、雨水篦子,15、维修盖,16、进水口,17、出水口,18、截污网,19、连接管,2、种植井, 21、间隔墙,22、蓄水区,23、种植区,24、溢水口,25、蓄水盖,31、防渗层,32、第一砾石层,33、细砂层,34、土壤层,35、第二砾石层,4、植物层,5、集污箱,51、进水孔,52、拉杆,6、吸油介质,7、透气管, 71、透气孔,8、人行道,9、车行道,10、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包括雨水池1以及种植井2,所述雨水池1内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所述雨水池1分隔为集水区12和截污区13,所述集水区12的上端盖设有雨水篦子14,所述截污区13的上端盖设有维修盖15,所述隔板11 的下端与所述雨水池1的底部间隔设置形成进水口16,所述截污区13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17,所述截污区13内水平设置有截污网18,所述截污网18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截污区13的内壁上,所述截污网18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水口16的高度并低于所述出水口17的高度;所述种植井2内设置有间隔墙21,所述间隔墙21将所述种植井2分为蓄水区22和种植区23,所述间隔墙21的顶部与所述种植井2的顶部间隔设置形成溢水口24,所述种植井2以及所述间隔墙21均由吸附性填料制成,所述蓄水区22与所述出水口17连通,所述种植区23内铺设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上种植有植物层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其工作流程如下:雨水通过雨水篦子14流入集水区12内,进而通过进水口16进入截污区13,截污区13内水位渐渐升高,截污网18将雨水内的污染物截留,水位上升至出水口17时流入蓄水区22内,种植井2以及间隔墙21均由吸附性填料制成,因此可以吸附雨水内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蓄水区22内水位渐渐升高,进而通过溢水口24溢出至种植土内,对植物层4内的植物进行灌溉。截污区 13内污染物需要定期进行清理,清理时,打开维修盖15,将截污网18拆卸下来,将截污区13内的污染物清理出,然后将截污网装回截污区13内。盖上维修盖15即可。
具体地,所述吸附性填料可以是珍珠岩、沸石、活性炭或其混合物。出水口17通过连接管19与蓄水区22连通。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雨水的快速收集、有效截污、沉淀存储以及随后灌溉,避免了雨水处理过程中管道铺设过多、工程量大、投入成本过高的问题。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雨水池1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状,所述集水区12底部的高度高于所述截污区13底部的高度。
将雨水池1底部设置为倾斜状,实现对雨水的导流,使得雨水可以快速从集水区12流入截污区13.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截污区13内放置有上端开口的集污箱5,所述集污箱5位于所述截污网18的下方,所述集污箱5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进水口16连通的进水孔51,所述集污箱5上设置有用于将集污箱5拉出所述截污区13的拉杆52。
为了可以快速将截污区13内的污染物运出,设置集污箱5,截污网18 对雨水进行过滤时,污染物集中收纳于集污箱5中,需要清理污染物时,将截污网18从截污网18内拆卸下来,拉住拉杆52,将集污箱5拉出,然后将污染物从集污箱5中清理出来,最后将清空的集污箱5放回到截污区 13内,将截污网18重新安装至截污区13内即可。由于集污箱5装满污染物时重量较重,因此可以借助起重装置,例如吊车,将其拉出。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蓄水区22的内壁上设有吸油介质6,所述蓄水区22上方盖设有蓄水盖25。
设置吸油介质6吸附雨水中的油脂,避免油脂影响植物的生长。吸油介质6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更换时,打开蓄水盖25,对吸油介质6进行更换,然后关闭蓄水盖25即可。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种植土包括由下而上依次铺设的防渗层31、第一砾石层32、细砂层33、土壤层34以及第二砾石层35。
防渗层31的作用在于防止雨水过快流失,而无法对植物进行灌溉,第一砾石层32的作用在于对雨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吸附,避免重金属对植物的成长造成影响;细砂层33为过渡层,具有排水保水的作用,维持植物稳定的浇灌量;土壤层34为植物提供生长的土壤;第二砾石层35 对直接落入种植区23的雨水进行过滤吸附,将大粒径的污染物隔离于第一砾石层35之上,同时避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层,对植物造成伤害,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不仅可以实现雨水的截污存储,然后灌溉,还可以实现直接对雨水进行过滤吸附并对植物进行灌溉。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砾石层35内沿竖直方向埋设有多个透气管7,所述透气管7的侧壁上开设有透气孔71。
设置透气管7有助于提高种植土含氧量,以增加种植土内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促进雨水中有机磷的无机化转化过程,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间隔墙2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砾石层32 的下表面高度,且低于所述第一砾石层32的上表面高度。
将间隔墙21的高度设置于第一砾石层32,使得雨水先通过第一砾石层 32,第一砾石层32对雨水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吸附,然后经过细砂层 33进入土壤层34对植物进行灌溉。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集水区12、截污区13以及蓄水区22均设置于人行道8下方,所述种植区23设置于所述人行道8与车行道9之间。
将集水区12、截污区13以及蓄水区22设置于人行道8下方,便于施工和后期维修,可以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雨水篦子14可以设置在人行道8边缘处,且略低于人行道8的高度,便于雨水的收集。种植区23设置于人行道8与车行道9之间,便于植物对车行道9的灰尘进行净化,有助于优化空气环境。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溢水口24处设置有土工布10。
设置土工布10,防止种植区23内的种植土进入蓄水区22内。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池以及种植井,所述雨水池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雨水池分隔为集水区和截污区,所述集水区的上端盖设有雨水篦子,所述截污区的上端盖设有维修盖,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所述雨水池的底部间隔设置形成进水口,所述截污区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截污区内水平设置有截污网,所述截污网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截污区的内壁上,所述截污网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水口的高度并低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所述种植井内设置有间隔墙,所述间隔墙将所述种植井分为蓄水区和种植区,所述间隔墙的顶部与所述种植井的顶部间隔设置形成溢水口,所述种植井以及所述间隔墙均由吸附性填料制成,所述蓄水区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种植区内铺设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上种植有植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池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状,所述集水区底部的高度高于所述截污区底部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区内放置有上端开口的集污箱,所述集污箱位于所述截污网的下方,所述集污箱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孔,所述集污箱上设置有用于将集污箱拉出所述截污区的拉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区的内壁上设有吸油介质,所述蓄水区上方盖设有蓄水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包括由下而上依次铺设的防渗层、第一砾石层、细砂层、土壤层以及第二砾石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砾石层内沿竖直方向埋设有多个透气管,所述透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透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墙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砾石层的下表面高度,且低于所述第一砾石层的上表面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区、截污区以及蓄水区均设置于人行道下方,所述种植区设置于所述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口处设置有土工布。
CN201821080610.7U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 Active CN208843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80610.7U CN208843895U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80610.7U CN208843895U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43895U true CN208843895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52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80610.7U Active CN208843895U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438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77378B1 (ko) 빗물이 순환되는 식생플랜터 시스템
KR101239389B1 (ko) 자연형 침투도랑형 재이용수 활용 비점오염저감시설
CN106865642A (zh) 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9479676A (zh) 一种利用雨水循环系统用于屋顶花园浇灌用的方法
CN104264773B (zh) 一种用于处理停车场雨水及调节小气候的蓄流湿地系统
CN207083577U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带
CN203347000U (zh) 一种适用于山地城市多砂径流的雨水花园系统
CN107381954A (zh) 一种建筑用雨水净化装置
CN2181260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节排水及灌溉系统
CN208843895U (zh) 一种雨水径流处理湿地装置
CN209443513U (zh) 一种家用雨水收集及净化一体式装置
CN204529468U (zh) 一种用于收集处理初期雨水且不影响行洪的生态沟渠结构
CN208056383U (zh) 一种可进行雨水收集的装配式墙体结构
CN202625932U (zh) 复合型介质的雨水生态净化利用系统
CN111960545B (zh) 一种基于生态沟渠池塘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系统
CN107675767A (zh) 一种生物滞留装置
CN209891286U (zh) 海绵城市高架桥雨水收集净化调蓄生态利用系统
CN211745621U (zh) 一种蓄水树池
CN209509120U (zh) 一种兼具消防车道和下凹式绿地的雨水处理系统
CN203113501U (zh) 一种过滤导流池
CN207295919U (zh) 一种生物滞留装置
CN215102318U (zh) 一种园林用雨水收集过滤装置
CN207072888U (zh) 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滤水池
CN210001717U (zh) 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
CN109179676A (zh) 一种基于泥炭藓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