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1717U - 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1717U
CN210001717U CN201822014408.0U CN201822014408U CN210001717U CN 210001717 U CN210001717 U CN 210001717U CN 201822014408 U CN201822014408 U CN 201822014408U CN 210001717 U CN210001717 U CN 210001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pen
channel
air
manage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144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泽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0144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1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1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1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包括高浓度过滤装置为U型连通器;U型连通器的左侧管内设置粗过滤层和挡板;左侧管的底部设置反冲洗装置;高浓度蓄水池设置左侧管和右侧管之间,并且高浓度蓄水池的上盖板为设置一入水口;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入口端连通U型连通器;露天停水植物平台设置于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一侧;过滤部分包括主流通道、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格栅、分流装置和隔离部;主流通道设置于露天停水植物平台下;分流装置下设有隔离部,隔离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第一分流通道连通至反冲洗装置,第二分流通管道流入细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可将雨水分离为液态肥料和市政建筑用水。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设备容易导致大量雨水流失导致城市雨水浪费,并且节能设施成本过高易于导致雨洪建设的经费不足,并且雨水的过滤原料成本高并且短缺,收集雨量小,地面积大等;因此出于经济和环保理念,现设计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能够去除雨水中的各类杂质进行过滤,并且将雨水分为液态肥料和市政清洁用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中,包括:
高浓度过滤装置,所述高浓度过滤装置为一U型连通器;所述U型连通器的左侧管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粗过滤层和挡板;所述左侧管的底部设置有反冲洗装置的喷水装置;
高浓度蓄水池,所述高浓度蓄水池设置于所述U型连通器的所述左侧管和右侧管之间,并且所述高浓度蓄水池的上盖板为斜面板,所述斜面板由右至左向下倾斜;所述斜面板设置一入水口;
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设置于所述U型连通器的所述右侧管的出口处,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入口端连通所述U型连通器;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入口端设置单向阀;
露天停水植物平台,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设置于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一侧,并且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的顶部低于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上层清液液面;
过滤部分,所述过滤部分位于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背向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一侧,所述过滤部分包括主流通道、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格栅、分流装置和隔离部;所述主流通道设置于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下,所述主流通道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所述格栅和所述分流装置,所述主流通道由隔离部分叉为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流通道,并且所述隔离部位于所述分流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一分流通道连通至反冲洗装置,所述第二分流通道连通至所述细过滤装置。
上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中,包括: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内设置缓冲通道,并且所述缓冲通道内设置有格栅;所述雨水收集装置设置于屋顶。
上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中,所述高浓度过滤装置的左侧管的管径大于右侧管的管径。
上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细过滤装置设置有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为泥灰层,所述第二过滤层为过滤填料层。
上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水泵、进水阀、曝气管和蓄水装置;所述反冲洗水泵通过所述进水阀与所述蓄水装置连通;所述反冲洗水泵连通有所述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连通至所述喷水装置。
上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中,包括:若干生物膜过滤层,若干所述生物膜过滤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粗过滤层和所述第二过滤层。
上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中,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的土壤层上。
上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中,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为倾斜平台,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靠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一侧高于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靠所述过滤部分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建筑垃圾和生物膜对雨水进行污染物吸收,避免采用成本高昂的过滤装置,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和露天停水植物平台,培养浮游微生物和停水生物;同时通过藻类浮游生物和停水植物根部对雨水进行的污染进行吸收,避免采用成本较高的过滤装置,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冲洗装置从而收集高浓度含氮雨水,用于液态肥料市政建筑用水。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反冲洗装置能够自动对过滤层进行清洗。
本实用新型反冲洗装置由于采用气水同向流动,避免水流速度和气流速度的相对抵消。
本实用新型可将雨水分离为液态肥料和市政建筑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中:1、高浓度过滤装置;11、左侧管;12、右侧管;13、挡板14、粗过滤层;2、高浓度蓄水池;21、入水口;3、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1、入口端;4、露天停水植物平台;5、过滤部分;51、主流通道;52、第一分流通道;53、第二分流通道;54、格栅;55、分流装置;56、隔离部;6、反冲洗装置;61、反冲洗水泵;62、进水阀;63、蓄水装置;7、细过滤装置; 71、第一过滤层;72、第二过滤层;01、进水路线;02、出水路线;03、出水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请参见图1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中,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包括:
高浓度过滤装置1,高浓度过滤装置1为一U型连通器;U型连通器的左侧管1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粗过滤层14和挡板13;左侧管11的底部设置有反冲洗装置6的喷水装置60。
高浓度蓄水池2,高浓度蓄水池2设置于U型连通器的左侧管11和右侧管12之间,并且高浓度蓄水池2的上盖板为斜面板,斜面板由右至左向下倾斜;斜面板设置一入水口21。
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设置于U型连通器的右侧管12的出口处,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的入口端31连通U型连通器;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的入口端设置单向阀(图中未示出)。
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设置于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 3的一侧,并且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的顶部略低于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的上层清液液面。
过滤部分5,过滤部分5位于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背向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的一侧,细过滤装置5包括主流通道51、第一分流通道52、第二分流通道53、格栅54、分流装置55和隔离部56;主流通道51设置于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下,主流通道5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格栅54和分流装置55;主流通道51由隔离部56分叉为第一分流通道52和第二分流通道53,隔离部 56位于分流装置55的下方;第一分流通道52连通至反冲洗装置6,第二分流通道53流通至细过滤装置7。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U型连通器的左侧管11的直径远远大于右侧管12的直径;使得左侧管11的水压大于右侧管12的水压,从而节省水泵,使得雨水输送至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内。具体的,左侧管11长度可为 21厘米,右侧管12的长度为3厘米,通过产生压差使得雨水能够由于左侧管11顺畅流至右侧管12,并进入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挡板13可为1厘米厚,粗过滤层为5 至8厘米厚。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包括:雨水收集装置(图中未示出),雨水收集装置内设置缓冲通道(图中未示出),并且缓冲通道内设置有格栅(图中未示出);雨水收集装置设置于屋顶。由于雨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体为固体悬浮物、有机物和氨氮;而当雨水至地面由于已经冲刷过空气和树木等物体,因此至地面雨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有机物和氨氮浓度将会大大增加,因此通过将雨水收集装置设置于屋顶,可有效的降低雨水中污染物浓度的水平。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雨水收集装置的格栅孔径大于两厘米,主要用于格挡树叶等。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细过滤装置7设置有第一过滤层71和第二过滤层72,第一过滤层71为泥灰层,第二过滤层72为过滤填料层。过滤填料层为陶土为主,陶土主要为陶粒;并且添加部分建筑垃圾(陶土、泥会和废砖)和生物膜。通过细过滤装置7后的雨水的质量指标能够达到市政建筑回用指标,可以进行市政建筑水回用(如厕所,墙壁清洁等)。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反冲洗装置6包括反冲洗水泵61、进水阀62、曝气管(图中未示出)和蓄水装置63;反冲洗水泵61通过进水阀62 与蓄水装置63连通;反冲洗水泵61还连通有曝气管;蓄水装置63通过反冲洗水泵61连通曝气管,再经由曝气管连接至喷水装置60;通过喷水装置60 喷出水,使得左侧管的水反冲至高浓度蓄水池2。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分流装置为一种滴灌装置,使雨水在分流装置进行上平均,从而使得在隔离部56分离至第一分流通道52和第二分流通道53的雨水的份额更易控制,并且形成流至第一分流通道52的雨水相对于第二分流通道53的雨水少。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包括:若干生物膜过滤层,若干生物膜过滤层分别设置于粗过滤层14和第二过滤层72。生物膜构成为细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通过将含有珍真菌藻类的河水和滤料一起培养形成生物膜。通过生物膜可使得过滤材料更加紧实,从而使得雨水中大颗粒悬浮物被过滤,同时又因为微生物把有机物分解为水和氮氨,雨水的耗氧量和氮含量都会升高。因此经过生物膜过滤层的雨水能够作为液态肥料进行使用。此外,滤料可采用建筑垃圾(如废砖块碎屑、陶土碎屑和泥灰),从而作为生物膜的载体,并且废砖块可对磷具有吸附作用,陶土对固体悬浮物有良好去除,泥灰氨氮吸收能力较强。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由于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的顶部略低于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的上层清液液面;因此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的上层清液会流动至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内;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可起到第一级生物净化的作用,并且使得悬浮物沉积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 的底部。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高浓度蓄水池2的上方设置有水平挡板 (图中未示出),通过水平挡板避免高浓度蓄水池2工作时流入雨水,降低高浓度蓄水池2内氮元素的浓度。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还包括隔板(图中未示出),隔板设置于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的土壤层上。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 上可种植如芦苇,绿萝,水葫芦等停水植物,在包含植株根部的土壤放上隔板,形成一个密封式的生物根部过滤装置,利用停水植物的根部进行对污物、碎屑物、氮、磷等元素的吸收。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为倾斜平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靠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的一侧高于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靠过滤部分5的一侧。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高浓度过滤装置1的侧壁设置排泥阀和排空气的阀门。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工作方法:
进入路线01:
当降雨时,雨水会先落入至雨水收集装置中,通过雨水收集装置对收集到的雨水减缓流速和除去大颗粒,随后通过管道将雨水汇聚到高浓度过滤装置1。
之后,雨水通过高浓度过滤装置1的粗过滤层14和挡板13流动至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在此过程中,对雨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使得雨水中有机物、氮和磷等沉积。
之后,雨水进入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由于设置的单向阀,因此雨水无法逆流回高浓度过滤装置1。此时,通过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对氮和磷等进行进一步吸收和利用。
之后,由于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的倾斜,因此在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3 的上层清液流动至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在此过程中,由于雨水流经芦苇,绿萝,水葫芦等停水植物的根部,使得停水植物的根部对雨水进行污物、碎屑物、氮和磷等元素的吸收。
之后,雨水经过露天停水植物平台4流动至过滤部分5,雨水经过格栅 54去除(叶片和泥石等),再通过分流装置55;经过隔离部56,使雨水分流至两侧的第一分流通道52和第二分流通道53。
出水路线03:
进入第二分流通道53的雨水经过第一过滤层71和第二过滤层72作为市政建筑水回用。
出水路线02:
最后,雨水通过第一分流通道52流动至反冲洗装置6。反冲洗装置6通过脉冲冲洗方法对高浓度过滤装置1的底部进行反冲洗,步骤如下:
首先关闭进水阀62以及曝气管,当蓄水装置63的中的水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打开空气阀2至3秒,将蓄水装置63中空气排空后,打开反冲洗水泵 61的开关,水以极快速度从蓄水装置63流经进水阀62再到反冲洗水泵61 再到左侧管11中;冲洗粗过滤层14的生物膜层,起到自动清洁功能的同时,可以把附着在粗过滤层14上的悬浮物质脱落,而该悬浮物由于生物膜吸收作用,含有氮元素较多,达到上层水富集氮元素的作用;并使得左侧管11中拥有高浓度氮元素含量的雨水翻腾并且快速上升,进入高浓度蓄水池2中蓄水。
此外,在水流量低的时候,先通过生物膜把污染物有机物、氮、磷截留,部分污染物通过生物膜去除;反冲洗把过量生物膜以及富集的污染物冲洗下来,完成再生;而再打开排泥阀,利用出水进行水漂洗,可有效地达到清洁滤料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浓度过滤装置,所述高浓度过滤装置为一U型连通器;所述U型连通器的左侧管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粗过滤层和挡板;所述左侧管的底部设置有反冲洗装置的喷水装置;
高浓度蓄水池,所述高浓度蓄水池设置于所述U型连通器的所述左侧管和右侧管之间,并且所述高浓度蓄水池的上盖板为斜面板,所述斜面板由右至左向下倾斜;所述斜面板设置一入水口;
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设置于所述U型连通器的所述右侧管的出口处,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入口端连通所述U型连通器;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入口端设置单向阀;
露天停水植物平台,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设置于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一侧,并且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的顶部低于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上层清液液面;
过滤部分,所述过滤部分位于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背向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一侧,所述过滤部分包括主流通道、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格栅、分流装置和隔离部;所述主流通道设置于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下,所述主流通道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所述格栅和所述分流装置,所述主流通道由隔离部分叉为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流通道,并且所述隔离部位于所述分流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一分流通道连通至反冲洗装置,所述第二分流通道连通至细过滤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内设置缓冲通道,并且所述缓冲通道内设置有格栅;所述雨水收集装置设置于屋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过滤装置的左侧管的管径大于右侧管的管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过滤装置设置有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为泥灰层,所述第二过滤层为过滤填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水泵、进水阀、曝气管和蓄水装置;所述反冲洗水泵通过所述进水阀与所述蓄水装置连通;所述反冲洗水泵连通至所述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连通至所述喷水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生物膜过滤层,若干所述生物膜过滤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粗过滤层和所述第二过滤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的土壤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为倾斜平台,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靠所述藻类浮游生物培养池的一侧高于所述露天停水植物平台靠所述过滤部分的一侧。
CN201822014408.0U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 Active CN210001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4408.0U CN210001717U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4408.0U CN210001717U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1717U true CN210001717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298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14408.0U Active CN210001717U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1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51611B1 (ko) 물순환 및 생태형 시스템을 결합한 부유습지
KR100847826B1 (ko) 빗물 이용 및 저장장치
CN208434404U (zh) 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生态树池
CN109479676A (zh) 一种利用雨水循环系统用于屋顶花园浇灌用的方法
CN102603072A (zh) 复合型介质的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其雨水生态净化方法
CN105174635A (zh) 多级雨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05174478A (zh) 生物过滤器
CN211143226U (zh) 一种适于绿地环境的雨水调蓄系统
CN205061699U (zh) 生物过滤器
CN205662974U (zh) 一种山丘区生态型雨水分质集蓄系统
CN210620554U (zh) 适用于景观温室和室内绿化水源的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CN210263232U (zh) 一种用于园林节水的智能集雨器
CN2181260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节排水及灌溉系统
CN210001717U (zh) 一种新型雨水管理系统
CN202625932U (zh) 复合型介质的雨水生态净化利用系统
CN216787384U (zh) 一种用于雨水收集循环再利用的雨水花园
CN111960545B (zh) 一种基于生态沟渠池塘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系统
CN213868214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物滞留设施系统
CN213709694U (zh) 一种生态型雨水花园
CN110981095B (zh) 一种园林集水、供水循环净化系统
CN113389244A (zh) 一种用于绿色装配式建筑的上下层雨水共用循环系统
CN209891286U (zh) 海绵城市高架桥雨水收集净化调蓄生态利用系统
CN107879559B (zh) 高架桥下低维护持久景观水景及雨水自净化系统
CN205061812U (zh) 多级雨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05908802B (zh) 一种山丘区生态型雨水分质集蓄系统及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