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43727U - 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43727U
CN208843727U CN201820816407.5U CN201820816407U CN208843727U CN 208843727 U CN208843727 U CN 208843727U CN 201820816407 U CN201820816407 U CN 201820816407U CN 208843727 U CN208843727 U CN 208843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vapor
heat
subsystem
hyd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164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雅文
李昆
郝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208164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43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43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43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33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e.g. sunlight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高效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聚光分频子系统、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子系统、高温电解水制氢子系统;其中通过聚光分频子系统获取的第一太阳能光谱通过集热驱动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子系统进行三步法甲烷水重整反应;而获取的第二光谱通过光伏电池驱动高温电解水制氢子系统进行电解水制H2反应;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子系统可为高温电解水制氢子系统提供所需热能、高温水蒸气气源和还原气氛,而高温电解水制氢子系统产生的纯O2可直接用于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子系统。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太阳能热化学、电化学过程的协同耦合,可高效制得纯氢和优质合成气,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碳氢和氢气燃料。

Description

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而燃煤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能源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对于太阳能的合理有效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太阳能分布广泛,但不连续、不稳定,找到一种高效储存太阳能的方法尤为重要。目前,利用太阳能制取燃料是把太阳能收集、固定及储存的有效方法,但利用太阳能直接分解水和二氧化碳制取氢气和一氧化碳等燃料,存在反应温度高、效率低等问题。
将甲烷等化石燃料与太阳能化学互补结合,分解水和二氧化碳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可有效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太阳能燃料制取效率。其中两步法甲烷化学链重整具有不易积碳、可制备适合费托合成的H2/CO摩尔比为 2的优质合成气等优点。但两步法甲烷化学链重整氧化过程由水分解产生的氢气量较少,且单位质量的高成本氧载体产生的燃料量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包括:聚光分频子系统,对太阳能光谱进行聚光和分频,以形成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子系统,包括:集热单元,将所述第一光束转化为热能;以及重整反应单元,包括:还原反应器,与所述集热单元热连接,作为氧载体MOz和甲烷反应生成碳氢燃料和氧载体MOx的容器;氧化反应器,作为水蒸气和氧载体MOx反应生成MOy和氢气的容器,以及再氧化反应器,作为氧载体MOy和氧气反应生成氧载体MOz的容器,其中所述还原反应器连接至氧化反应器以向氧化反应器输送MOx,所述氧化反应器连接至再氧化反应器以向再氧化反应器输送MOy,所述再氧化反应器连接至还原反应器以向还原反应器输送MOz;高温电解水制氢子系统,包括:光伏发电单元,将所述第二光束转化为电能;以及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与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电连接,且与所述氧化反应器热连接,作为在氧化反应器传递的热量作用下对水蒸气进行电解制氢反应生成氢气燃料的容器;所述固体氧化物电解池还分别连接至所述再氧化反应器和氧化反应器,以向再氧化反应器输送氧气以及将氧化反应器输出的氢气和未反应的水蒸气的混合气通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以及换热子系统,分别与所述重整反应单元、固体氧化物电解池通过管道连接,对所述重整反应单元输出的碳氢燃料、氢气和未反应的水蒸气、以及所述固体氧化物电解池输出的氢气和未完全电解的水蒸气的热量进行回收。
优选地,所述换热子系统利用回收的所述热量对通入所述重整反应单元的甲烷和水蒸气进行预热,所述换热子系统具体包括:
第一换热器,用于将常温甲烷和所述还原反应器输出的碳氢燃料进行换热,完成甲烷的预热;
第二换热器,用于将常温水和经过第一换热器后的碳氢燃料进行换热,完成水蒸气的一级预热;
第三换热器,用于将经过第二换热器后的水蒸气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输出的氢气和未完全电解的水蒸气进行换热,完成水蒸气的二级预热;以及
第四换热器,用于将经过第三换热器后的水蒸气和氧化反应器输出的氢气及未反应的水蒸气的混合气进行换热,完成水蒸气的三级预热。
优选地,所述第四换热器还连接至所述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以将经过第四换热器后的氢气及未反应的水蒸气的混合气通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中。
优选地,所述氧载体MOz选自氧化铈、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镍或钙钛矿型氧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光伏发电单元包括光伏电池。
优选地,在所述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与所述再氧化反应器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分流器,以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生成的部分氧气输送至再氧化反应器。
优选地,所述再氧化反应器热连接至还原反应器,以向还原反应器传递热量。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光谱中波长范围为600~900nm的光谱为第二光束,所述太阳能光谱中其余波长的光谱为第一光束。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太阳能光谱分频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将第一光束转化为热能供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子系统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将第二光束转化为电能高温电解水制氢子系统进行电解制氢反应,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的氧化反应可为(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电解提供所需热能及高温水蒸气,使热化学反应余热充分利用,避免电解制氢过程中的额外耗能,提高分解水量,而SOEC电解产物纯O2可直接用于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的再氧化反应过程,使氧载体充分氧化,能够与尽量多的甲烷反应,实现高成本氧载体的充分利用,因此实现热化学和电化学的协同耦合,提高太阳能光谱的利用效率。
2、通过将太阳能光谱分频,提高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减少光转电损失,从而使太阳能通过电解水高效转化为氢气。
3、将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释放氢气与未反应完全的水蒸气一起通入电解池阴极,为阴极提供起到保护作用的还原性气氛,提高了太阳能电解水制H2效率和效果。
4、可使CH4转化成碳氢燃料,即H2和CO,且H2:CO摩尔比为2,符合费托合成比例,避免下游化工利用过程的分离能耗和水气变换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具体含义如下:
1-太阳能聚光分频装置; 2-第一换热器;
3-还原反应器; 4-氧化反应器;
5-再氧化反应器; 6-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7-第二换热器; 8-第三换热器;
9-第四换热器; 10-光伏电池;
11-分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提高太阳能制取燃料效率,提高分解水制氢量,提高单位质量氧载体所制备的燃料量,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高效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包括聚光分频子系统、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子系统、高温电解水制氢子系统以及换热子系统。
其中聚光分频子系统通过太阳能聚光分频装置1将太阳能光谱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其中第二光束波长范围优选为600~900nm短波用于发电,第一光束的波长范围则包含了其余波段,用于集热;其中发电产生的电能用于驱动SOEC电解水制H2子系统,集热产生的热能用于驱动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子系统,
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子系统包括集热单元(图中未画出)、以及重整反应单元,其中集热单元将第一光束转化为热能;重整反应单元,用于进行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具体包括还原反应器3、氧化反应器4 和再氧化反应器5,其中:
还原反应器3与集热单元热连接,在还原反应器3中甲烷和氧载体 MOz在集热单元的热能作用下进行反应,将MOz还原为MOx,并生成CO、 H2、CO2、H2O等产物,其中CO、H2即为碳氢燃料,可用于费托合成,氧载体MOz选自氧化铈、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镍或钙钛矿型氧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氧化反应器4中水蒸气和氧载体MOx进行反应,将氧载体MOx初步氧化为MOy,并生成氢气,通过改变水蒸气的用量可对氧载体的初步氧化程度进行调节,在氧化反应器4中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无需集热单元对其进行高温驱动。
在再氧化反应器5中氧载体MOy和氧气进行反应,将氧载体MOy完全氧化为MOz,在再氧化反应器5中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无需集热单元对其进行高温驱动,作为优选,再氧化反应器5和还原反应器4进行热连接,以向还原反应器4传递再氧化反应器5中的反应余热
其中还原反应器3连接至以向氧化反应器4输送MOx,氧化反应器 4连接至再氧化反应器以向再氧化反应器5输送MOy,再氧化反应器5连接至还原反应器以向还原反应器3输送MOz,,完成热化学循环过程,使单位氧载体MOz能与更多的甲烷反应。其中,各反应器之间连接方式可以是管道连接,当然并不局限于此。
高温电解水制氢子系统包括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6和光伏发电单元,其中光伏发电单元包括光伏电池10,将第二光束转化为电能可高效利用光谱,提高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固体氧化物电解池6具有本领域中常规结构,例如主要由多孔阳极、固体电解质和多孔阴极组成,用于进行高温水蒸气电解制氢反应,反应温度一般介于800~950℃。其中:
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6连接至光伏电池10,以利用光伏电池10的电能进行电解制氢反应;
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6还与氧化反应器4热连接,自氧化反应器4 传递热量至固体氧化物电解池6,以利用水蒸气和氧载体MOx反应的余热进行电解制氢反应;
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6还与再氧化反应器5管道连接,以向再氧化反应器输送氧载体MOy被完全氧化所需氧气,进一步地,在该管道上设置有分流器,以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6生成的部分氧气输送至再氧化反应器 5;
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6还与氧化反应器4管道连接,以将氧化反应器输出的氢气和未反应的水蒸气的混合气通入,其中未反应的水蒸气及作为电解制氢的原料,提高水的分解量,氢气为多孔阴极提供起保护作用的还原性气氛,提高电解制氢的效率和效果。
换热子系统与重整反应单元、固体氧化物电解池通过管道连接,对重整反应单元输出的碳氢燃料、氢气和未反应的水蒸气、以及固体氧化物电解池输出的氢气和未完全电解的水蒸气的热量进行回收;进一步地,其利用回收的热量对重整反应单元所需的甲烷和水蒸气进行预热,作为示例,该换热子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7、第三换热器8和第四换热器9,其中:
第一换热器2将常温甲烷和还原反应器3输出的碳氢燃料进行换热,完成甲烷的预热;
第二换热器7将常温水和经过第一换热器2后的碳氢燃料进行换热,完成水蒸气的一级预热;
第三换热器8将经过第二换热器7后的水蒸气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6输出的氢气和未完全电解的水蒸气进行换热,完成水蒸气的二级预热;
第四换热器9将经过第三换热器后的水蒸气和氧化反应器输出的氢气及未反应的水蒸气的混合气进行换热,完成水蒸气的三级预热,经过第四换热器9后的该混合气通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中,使电解制氢反应的温度低于水蒸气和氧载体MOx反应的温度,以便氧化反应器4的热量顺利传递至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使用如上所述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进行燃料制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太阳能光谱进行聚光和分频,形成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其中将第一光束转化为热能,将第二光束转化为电能;
步骤2:利用所述热能以甲烷、水蒸气和氧载体为原料进行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得到碳氢燃料和氢气,并对所述碳氢燃料、氢气和未反应的水蒸气的热量进行回收,其中所述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包括:氧载体MOz和甲烷反应生成碳氢燃料和氧载体MOx、水蒸气和该氧载体MOx反应生成MOy和氢气、以及该氧载体MOy和氧气反应生成氧载体 MOz
步骤3:将氢气和未反应的水蒸气的混合气通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利用所述电能以及水蒸气和氧载体MOx反应的余热进行电解制氢反应,以获取氢气燃料和氧气,并对所述固体氧化物电解池输出的氢气和未完全电解的水蒸气的热量进行回收;
步骤4:将步骤3所制得的氧气作为原料和步骤2中氧载体MOy进行反应生成氧载体MOz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利用步骤2和3中回收的所述热量对通入所述重整反应单元的甲烷和水蒸气进行预热的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碳氢燃料与常温甲烷进行换热,完成甲烷的预热;将经换热后的碳氢燃料与常温水进行换热,完成水蒸气的一级预热;将经一级预热后的水蒸气与所述氢气和未电解水蒸气进行换热,完成水蒸气的二级预热;将经二级预热后的水蒸气与所述混合气进行换热,完成水蒸气的三级预热。
其中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使甲烷的温度达到氧载体MOz和甲烷反应所需温度;通过换热使水蒸气的温度尽量接近该水蒸气和氧载体MOx反应所需温度;所述氧载体MOx在和水蒸气发生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温度保持恒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系统流程描述及效果分析
本实施例中,常温CH4以82.0m3/min的流速在换热器2与还原反应器 3产物物流换热完成预热,预热后CH4进入还原反应器3与反应器中的氧载体CeO2反应,生成CO、H2、CO2、H2O、CeO1.8等产物。常温H2O以 147.9L/min的速率进入到氧化反应器3前先在换热器7中与经过换热器2 的还原反应器3产物物流换热完成预热,再在换热器8与固体氧化物电解池6产物物流换热完成二级预热,接着在换热器9与氧化反应器4产物物流换热完成三级预热进入氧化反应器4,并与进入到氧化反应器4的CeO1.8反应生成CeO1.951和一定量的H2。氧化反应器4的H2和未完全反应的H2O 以一定流量进入到固体氧化物电解池6进行电解,把H2O电解成H2和O2,固体氧化物电解池6电解水制氢的热能和电能分别来自氧化反应器4和光伏电池10,固体氧化物电解池6电解产物O2通过分流器11以一定流量进入氧化反应器4与CeO1.951反应生成CeO2,CeO2离开再氧化反应器4又回到了还原反应器3。
2、系统基本参数
根据参考文献,太阳光聚光分频的光学效率约为70%(聚光分频后有效太阳能能量为所有入射太阳光的70%),其中,20.5%太阳能光谱用于 PV电池发电,49.6%太阳能光谱用于提供甲烷化学链重整所需要热量。选用技术成熟的硅光伏电池发电,其有效利用光谱波长范围为600-900nm,在此波长区间的光伏发电效率60%。其余太阳光光谱用于集热,光转热的集热效率为70%。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换热效能为1,各反应器平均温度如表1所示,系统各物流温度及总流量如表2所示,系统常压运行。
表1.系统各反应器的平均温度
反应器名称 温度T(℃)
还原反应器3 950
氧化反应器4 950
再氧化反应器5 960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6 940
表2.系统各物流温度及流量
计算结果表明,当投入太阳光的总能量为55635.0kW,其中27595.0 kW光谱能量用于聚光集热,转化为可利用热能为19316.5kW,11405.2 kW光谱能量用于光伏发电,转化为电能为6843.0kW。系统产生合成气速率为652.7kmol/h,其中CO为214.5kmol/h,H2为429.7kmol/h,系统分解水生成纯H2速率为325.0kmol/h。太阳能转化为燃料效率ηsol-fuel可达42.1%。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光分频子系统,对太阳能光谱进行聚光和分频,以形成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
三步法甲烷水蒸气重整子系统,包括:
集热单元,将所述第一光束转化为热能;以及
重整反应单元,包括:
还原反应器,与所述集热单元热连接,作为氧载体MOz和甲烷反应生成碳氢燃料和氧载体MOx的容器;
氧化反应器,作为水蒸气和氧载体MOx反应生成MOy和氢气的容器,以及
再氧化反应器,作为氧载体MOy和氧气反应生成氧载体MOz的容器,
其中所述还原反应器连接至氧化反应器以向氧化反应器输送MOx,所述氧化反应器连接至再氧化反应器以向再氧化反应器输送MOy,所述再氧化反应器连接至还原反应器以向还原反应器输送MOz
高温电解水制氢子系统,包括:
光伏发电单元,将所述第二光束转化为电能;以及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与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电连接,且与所述氧化反应器热连接,作为在氧化反应器传递的热量作用下对水蒸气进行电解制氢反应生成氢气燃料的容器;所述固体氧化物电解池还分别连接至所述再氧化反应器和氧化反应器,以向再氧化反应器输送氧气以及将氧化反应器输出的氢气和未反应的水蒸气的混合气通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以及
换热子系统,分别与所述重整反应单元、固体氧化物电解池通过管道连接,对所述重整反应单元输出的碳氢燃料、氢气和未反应的水蒸气、以及所述固体氧化物电解池输出的氢气和未完全电解的水蒸气的热量进行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子系统利用回收的所述热量对通入所述重整反应单元的甲烷和水蒸气进行预热,所述换热子系统具体包括:
第一换热器,用于将常温甲烷和所述还原反应器输出的碳氢燃料进行换热,完成甲烷的预热;
第二换热器,用于将常温水和经过第一换热器后的碳氢燃料进行换热,完成水蒸气的一级预热;
第三换热器,用于将经过第二换热器后的水蒸气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输出的氢气和未完全电解的水蒸气进行换热,完成水蒸气的二级预热;以及
第四换热器,用于将经过第三换热器后的水蒸气和氧化反应器输出的氢气及未反应的水蒸气的混合气进行换热,完成水蒸气的三级预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换热器还连接至所述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以将经过第四换热器后的氢气及未反应的水蒸气的混合气通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载体MOz选自氧化铈、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镍或钙钛矿型氧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单元包括光伏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与所述再氧化反应器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分流器,以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生成的部分氧气输送至再氧化反应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氧化反应器热连接至还原反应器,以向还原反应器传递热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光谱中波长范围为600~900nm的光谱为第二光束,所述太阳能光谱中其余波长的光谱为第一光束。
CN201820816407.5U 2018-05-29 2018-05-29 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 Active CN208843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6407.5U CN208843727U (zh) 2018-05-29 2018-05-29 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6407.5U CN208843727U (zh) 2018-05-29 2018-05-29 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43727U true CN208843727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51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16407.5U Active CN208843727U (zh) 2018-05-29 2018-05-29 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4372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3396A (zh) * 2018-05-29 2018-09-0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及方法
CN115285992A (zh) * 2022-08-25 2022-11-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产物定向分离的等离子体--电解耦合分解co2的系统与方法
CN115466637A (zh) * 2022-09-15 2022-12-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耦合生物质能及太阳能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3396A (zh) * 2018-05-29 2018-09-0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及方法
CN115285992A (zh) * 2022-08-25 2022-11-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产物定向分离的等离子体--电解耦合分解co2的系统与方法
CN115466637A (zh) * 2022-09-15 2022-12-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耦合生物质能及太阳能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15466637B (zh) * 2022-09-15 2024-03-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耦合生物质能及太阳能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83396A (zh) 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及方法
Dutta Review on solar hydrogen: Its prospects and limitations
CN106285802B (zh) 一种发电方法及发电装置
CN106242946B (zh) 一种太阳能制氢合成甲醇的设备及工艺
CN208843727U (zh) 电-热化学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燃料制备系统
CN106977369A (zh) 一种综合利用电能联合制甲醇及氨的装置及方法
CN101760248B (zh) 一种煤基能源化工产品多联产系统及方法
CN104593803B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高温电解co2/h2o制合成气系统及其应用
CN103579652A (zh) 一种氢化镁水解供氢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110156047B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电解/化石燃料合成氨耦合的合成氨方法
CN113463113A (zh) 一种光伏与化学热泵耦合的太阳能高温电解水制氢系统及工艺
CN101172574A (zh) 太阳能熔融盐化学循环制取氢气及合成气的方法
CN206219468U (zh) 一种太阳能制氢合成甲醇的设备
CN106160240B (zh) 一种储存和释放电能的系统和工艺
CN211471570U (zh) 太阳能制取氢气的系统
CN116317175B (zh) 太阳能驱动的rsoc分布式多联产系统及其联产方法
CN112552143A (zh) 一种耦合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煤制乙二醇系统及方法
CN106147900B (zh) 一种储存电能的系统和工艺
CN112323092A (zh) 两步式热化学循环分解水进行制氢和产电的方法及系统
CN115178210A (zh) 一种电-热化学循环分解二氧化碳/水的系统及方法
CN206289310U (zh) 一种碟式太阳能耦合soec电解制氢设备
CN115354345A (zh) 光伏光热耦合共电解结合垃圾发电的综合能源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CN201402833Y (zh) 基于天然气制氢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的电池集成发电装置
CN114853030A (zh) 一种太阳能制氨系统和方法
CN208627261U (zh) 光伏水分解系统与光热催化系统耦合制备有机燃料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