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42517U - 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42517U
CN208842517U CN201820640402.1U CN201820640402U CN208842517U CN 208842517 U CN208842517 U CN 208842517U CN 201820640402 U CN201820640402 U CN 201820640402U CN 208842517 U CN208842517 U CN 208842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parking
bracing frame
bicycl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404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吉祥
蔡艺勇
李全城
汪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06404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42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42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425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其包括一中轴和固定在中轴两端的上支撑架及下支撑架,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相互平行且之间设有复数个停车槽,停车槽的上端铰接在上支撑架边缘,停车槽的下端可绕上支撑架边缘的铰接点被抬起,采用上述方案后,不仅可减少自行车停车占地面积,同时通过停车槽坡度的调节使停车过程更轻松,装置不需要依靠其他设备即可实现停车槽坡度调整,结构简单且更易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停车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共享单车的盛行,自行车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因其占空小、绿色环保等优势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所选择。但由于城市用地日益紧张而车辆数量却在快速增加,使得停车问题再次成为焦点。现有共享单车的大量投放往往造成对人行道的占用,公交车站点也常常因为大量堆积的共享单车而存在安全隐患,立体停车装置成为节约停车空间的一个必然选择。
由于自行车曾经也是民众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目前立体停车装置已有多种解决方案,专利ZL200720141151.4就曾经提出了这样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其包括至少2个平面几何图形组成的一层或多层立体支撑框架,至少一个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的悬停面与支撑框架间固定连接,使得固定在悬停面上的自行车立体的围绕在支撑框架之间,对支撑框架间空间进行充分利用,显然,由于车子被竖直放置可大大减少自行车的占地面积,但上述装置可能因为悬停面过于陡峭而使得自行车停放到悬停面较为困难,上述装置机构尚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装置将自行车倾斜抬起并围绕停车装置分布,减少了自行车停放的占地面积,同时通过调整停车槽的倾斜角度使得停车更加容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其包括一中轴和固定在中轴两端的上支撑架及下支撑架,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相互平行且之间设有复数个停车槽,停车槽的上端铰接在上支撑架边缘,停车槽上半段设有用于将自行车固定在停车槽内的固定机构,停车槽的下端可绕上支撑架边缘的铰接点被抬起,下支撑架上设有可收纳的支撑杆,支撑杆架起被抬起的停车槽。
进一步,支撑杆为下端铰接在下支撑架上的杆状结构,使得支撑杆可在竖起和倒下间切换,既不影响支撑架转动,又可以对停车槽进行托举。
进一步,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绳,通过拉绳可将支撑杆拉起,支撑杆中段与下支撑架间设有复位弹簧,当释放拉绳时,支撑杆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倒下复位。
进一步,为便于转动,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均为圆环结构,且上支撑架的外径小于下支撑架的外径,支撑杆的下端铰接在下支撑架的边缘。
进一步,中轴可转动的活动安装在地面,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会跟随中轴同步绕竖直轴线转动,地面上设有可收纳且对下支撑架起限位作用的限位竖杆。
进一步,拉绳自由的另一端可拆卸的吊挂在停车槽侧面,停车槽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可将停车槽拉高的把手。
进一步,停车槽包括槽状本体和铰接在本体下端的弧形托板,弧形托板向上弯曲实现对自行车的进一步托举,弧形托板远离本体的另一端两侧分别铰接一连杆,两根连杆相互平行且连杆的另一端均挂接在本体底部的卡接部,连杆与卡接部配合控制弧形托板与本体间夹角。
进一步,卡接部两侧均设有平行的长槽和短槽,长槽和短槽间通过连接槽连通,连杆的另一端弯曲后挂接在长槽或短槽内。
进一步,两侧的长槽和短槽对称分布且相互连通,构成贯穿卡接部两侧的长条通孔与短条通孔,长条通孔与短条通孔通过之间的连接通孔连通,两根连杆的另一端均向本体中心弯曲后连成一体,两连杆彼此相连的一端套接在长条通孔或短条通孔内。
进一步,固定机构包括铰接在停车槽一侧的锁紧杆和贯穿停车槽另一侧的锁紧孔,锁紧孔为一端开放的“S”型孔,锁紧杆穿过锁紧孔,锁紧杆对自行车前轮起锁紧作用。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围绕中轴的多个停车槽可绕上支撑架边缘摆动,使得停车槽的坡度可调,不仅减少自行车停车占地面积,同时通过停车槽坡度的调节使停车过程更轻松,装置不需要依靠其他设备即可实现停车槽坡度调整,结构简单且更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停车过程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停车完毕使用状态图;
图5是图2部分结构细节图;
图6是图1部分结构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停车装置包括一竖直放置的中轴1和固定在中轴1两端的上支撑架2及下支撑架3,上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3相互平行且之间设有复数个停车槽4。为避免过多停车槽造成视图混乱且每个停车槽的结构相同,本案附图中均只画出一个停车槽作为代表并对其结构进行说明,而事实上本实用新型包含有复数个停车槽且所有停车槽均槽口朝外的分布在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停车槽围绕中轴分布,分布方式可参考背景技术,整体形成一梯台造型。停车槽4的上端铰接在上支撑架2边缘,停车槽4上半段设有用于将自行车固定在停车槽4内的固定机构5,停车槽4的下端可绕上支撑架2边缘的铰接点被抬起,通过改变停车槽4下端的高度可调节停车槽4与水平面间夹角,使停车槽4的陡峭程度可以调节。在安放自行车时,可以将停车槽4调节较为平缓,使得自行车可轻松被推上停车槽4,再通过固定机构5将自行车固定锁紧在停车槽4上。固定锁紧完自行车又可以放低停车槽4下端使停车槽4向中轴1靠拢,减少自行车的占地面积。下支撑架3上设有可收纳的支撑杆6,一般状态下支撑杆6倒向中轴1方向保持水平,当停车槽4下端被抬高进行停放自行车时,支撑杆6从下方架起被抬起的停车槽4,对停车槽4底部起支撑作用,保证自行车稳定被推入停车槽4。
具体的,中轴1可转动的活动安装在地面,具体的,中轴1下端可以通过固定套接轴承,而轴承外圈固定在底面的基座上来实现。由于中轴1的可转动具体结构非本案所要保护重点,且中轴1的可转动还可以通过多种现有连接方式实现,因此说明书附图不再对具体可转动结构进行细节展示。上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3分别通过辐条固定焊接在中轴1的上端和下端,因此两个支撑架会跟随中轴1同步绕竖直轴线转动。上支撑架2与下支撑架3的转动使得每个停车槽4也绕竖直轴线转动,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上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3选择性的将自行车停入闲置状态的停车槽4。进一步,为了避免推入自行车过程停车槽4因为不均衡受力而随上支撑架2、下支撑架3转动,地面上还设有可收纳的限位竖杆8,当需要下支撑架3转动时,可将限位竖杆8倒下收纳起,避免对下支撑架3的影响;而当要推入自行车时,可将限位竖杆8竖立起,竖起的限位竖杆8通过对下支撑架3辐条的作用,避免下支撑架3随意转动。限位竖杆8可以通过手动方式控制其处于竖直或是倒下不同状态,此时,限位竖杆8下端可以铰接在底面上的铰接座81内,如图1所示,也可以设计为通过电气控制实现其升降,在限位竖杆8底部固定连接电动气缸,通过按钮控制电动气缸的伸缩实现限位竖杆8的隐藏或冒出。若因为下支撑架的辐条过于稀疏而使得即便存在限位竖杆却无法对下支撑架进行限位,则可以在地面上设置多根限位竖杆,从不同方向对下支撑架进行限位控制。
为便于停车装置的转动,上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3均为圆环结构,且上支撑架2的外径小于下支撑架3的外径,停车槽4槽口朝外分布在停车装置侧面,槽口朝向斜上方以便停车槽能更好的承受自行车的压力。支撑杆6的下端铰接在下支撑架3的边缘,具体的,支撑杆6为下端铰接在下支撑架3上的杆状结构,支撑杆6的下端为环形结构,下支撑架3边缘上设有多对用于铰接的片状铰接座31,铰接座31上设有贯穿通孔,销穿过贯穿通孔及支撑杆6环形结构的中心孔后经螺母锁紧,实现支撑杆6与下支撑架3间的铰接连接,为了对支撑杆6打开角度进行限制,可以在每对片状铰接座31内部设置限位凸起。支撑杆6可以通过手动掰动实现其不同状态的切换,进一步,为了拉扯支撑杆6方便,支撑杆6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绳61,支撑杆6中段与下支撑架3间设有复位弹簧62,拉绳61自由的另一端可拆卸的吊挂在停车槽4侧面,具体的,可以在停车槽4侧面固定焊接环状结构,拉绳61自由端连接一挂钩,挂钩挂接在环状结构上(具体细节图中未显示)。当要停车时,可从停车槽4侧面卸下拉绳61自由的一端,通过拉扯将支撑杆6竖起并抵靠在停车槽4底面;而当已经将自行车固定到停车槽4上后,可抬起停车槽4下端,支撑杆6会在复位弹簧62作用下朝中轴1方向倒,复位为水平状态。为便于抬起停车槽4下端,停车槽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可将停车槽4拉高的把手7,通过拉动把手7即可抬高停车槽4下端。
如图2所示,停车槽4包括槽状本体41和铰接在本体41下端的弧形托板42,弧形托板42向上弯曲,槽状本体41从两侧对车轮底部进行定位,本体41上端还可从两侧构建三角固定架43对自行车前轮做进一步定位。弧形托板42的铰接连接使得自行车沿本体41被推入时,弧形托板42的倾斜度可以和本体41相当,弧形托板42起连接延长本体41的作用,如图3所示;而当自行车被推入本体41且通过固定机构5固定好后,弧形托板42可以弯向本体41使得弧形托板42与本体41接近垂直,此时基于弧形托板42的弧度,可以对自行车后轮进行进一步托举固定,避免自行车在本体41上后溜,如图4所示。弧形托板42相对本体41不同角度位置的定位通过连杆44与卡接部45来实现,具体的,弧形托板42远离本体41的另一端两侧分别铰接一连杆44,两根连杆44相互平行且连杆44的另一端均挂接在本体41底部的卡接部45。卡接部45两侧均设有平行的长槽和短槽,长槽和短槽间通过连接槽连通,连杆44的另一端均向本体41中心弯曲后挂接在长槽或短槽内,连杆44深入长槽或短槽内的一端通过在长槽与短槽间的同步转移使得弧形托板42与本体41间的角度可保持两种不同状态。进一步,如图6所示,也可以两侧的长槽和短槽对称分布且相互连通,构成贯穿卡接部两侧的长条通孔451与短条通孔452,长条通孔451与短条通孔452通过之间的连接通孔453连通,两根连杆44的另一端均向本体41中心弯曲后连成一体,两连杆44彼此相连的一端通过在长条通孔451与短条通孔452间的转移使得弧形托板42与本体41间角度可调。
自行车通过固定机构5固定在本体上,如图5所示,固定机构5包括铰接在停车槽4一侧的锁紧杆51和贯穿停车槽4另一侧的锁紧孔52,具体的,本体41一侧设有沿自行车推入方向的固定轴53,锁紧杆51的一端为环形结构,锁紧杆51的环形结构套接在固定轴53上且锁紧杆51可以绕固定轴53转动。如图3-4所示,锁紧孔52为一端开放的“S”型孔,锁紧杆51先穿过自行车前轮车轮内部后再穿过锁紧孔52实现对自行车前轮的锁紧。具体的,锁紧时,先将锁紧杆51的环形结构移动到最高处,通过绕固定轴53摆动异于环形结构的锁紧端使其穿过车轮内部,锁紧端从锁紧孔52开放的一端放入锁紧孔52,并沿着锁紧孔52造型在锁紧孔52内弯曲行进,环形结构也随着锁紧端的移动而逐渐下移,完成对车轮的锁紧,解锁时按照上述步骤逆向操作。
整个装置操作时,可先通过转动上支撑架2、下支撑架3将闲置的停车槽4转移到面前,通过拉动停车槽4上的把手7将停车槽4下端拉高,卸下拉绳61自由端,通过拉扯拉绳61使得支撑杆6克服重力与复位弹簧62拉力被竖立拉起并支撑在停车槽4下表面,拉绳61自由端重新挂好后放下停车槽4,由于停车槽4的重力压迫使得支撑杆6从底部支撑住停车槽4,放下弧形托板42,使弧形托板42倾斜度与停车槽本体41倾斜度相当,此时停车槽4较平缓,可轻松将自行车沿槽状本体41推上停车槽4,如图3所示。通过固定机构5对自行车前轮进行锁紧,再收起弧形托板42,使弧形托板42包住自行车后方,通过把手7抬起停车槽4,支撑杆6在复位弹簧62作用下复位,停车槽4不再有支撑杆6支撑,缓慢放下停车槽4,完成停车操作,如图4所示。当要取走自行车时,可再次先抬起停车槽4使其坡度变缓,放下弧形托板42后,解锁固定机构5,待自行车后退到地面后,再将弧形托板42及停车槽4复位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轴和固定在所述中轴两端的上支撑架及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相互平行且之间设有复数个停车槽,所述停车槽的上端铰接在所述上支撑架边缘,所述停车槽上半段设有用于将自行车固定在停车槽内的固定机构,所述停车槽的下端可绕上支撑架边缘的铰接点被抬起,所述下支撑架上设有可收纳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架起被抬起的所述停车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下端铰接在所述下支撑架上的杆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支撑杆中段与所述下支撑架间设有复位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均为圆环结构,且所述上支撑架的外径小于下支撑架的外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下支撑架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可转动的活动安装在地面,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会跟随所述中轴同步绕竖直轴线转动,所述地面上设有可收纳且对所述下支撑架起限位作用的限位竖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自由的另一端可拆卸的吊挂在所述停车槽侧面,所述停车槽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可将停车槽拉高的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槽包括槽状本体和铰接在所述本体下端的弧形托板,所述弧形托板向上弯曲,所述弧形托板远离所述本体的另一端两侧分别铰接一连杆,两根所述连杆相互平行且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均挂接在所述本体底部的卡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两侧均设有平行的长槽和短槽,所述长槽和所述短槽间通过连接槽连通,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弯曲后挂接在所述长槽或所述短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长槽和所述短槽对称分布且相互连通,构成贯穿所述卡接部两侧的长条通孔与短条通孔,所述长条通孔与所述短条通孔通过之间的连接通孔连通,两根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均向所述本体中心弯曲后连成一体,两所述连杆彼此相连的一端套接在长条通孔或所述短条通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铰接在所述停车槽一侧的锁紧杆和贯穿所述停车槽另一侧的锁紧孔,所述锁紧孔为一端开放的“S”型孔,所述锁紧杆穿过所述锁紧孔。
CN201820640402.1U 2018-05-02 2018-05-02 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42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40402.1U CN208842517U (zh) 2018-05-02 2018-05-02 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40402.1U CN208842517U (zh) 2018-05-02 2018-05-02 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42517U true CN208842517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50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4040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42517U (zh) 2018-05-02 2018-05-02 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425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3686A (zh) * 2021-01-05 2021-05-14 肖腾连 一种能够有效减小摆放空间的自行车摆放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3686A (zh) * 2021-01-05 2021-05-14 肖腾连 一种能够有效减小摆放空间的自行车摆放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2317B (zh) 机械式电缆盘移动收放车
CN205018659U (zh) 可折叠的婴儿床
CN208842517U (zh) 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
CN204264319U (zh) 自行车挂架
CN107777484B (zh) 电动式电缆盘移动收放车
CN206333500U (zh) 一种带有制动机构的行李箱
CN219438618U (zh) 一种长椅防倾倒机构
CN106381649B (zh) 一种落地式智能晾衣设备以及晾衣系统
CN205437773U (zh) 一种用于软连接差速器装配的翻转机构
US11122902B2 (en) Chair and chair base
CN204802734U (zh) 电线放线装置
CN210551127U (zh) 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放置架
CN203828509U (zh) 一种安装于游戏床上的多功能睡篮结构
CN203528576U (zh) 儿童推车的靠背调节机构
CN212325907U (zh) 一种折叠椅
CN205440624U (zh) 壁挂式自行车停车架
CN207141234U (zh) 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电动车支脚架
CN104843538A (zh) 电线放线装置
CN205745923U (zh) 新型太阳伞底座
CN206687556U (zh) 一种折叠式雨伞收纳架
CN205866477U (zh) 一种折叠儿童餐椅
CN109689996B (zh) 自行车架
US20090057635A1 (en) Motorcycle righting jack
CN211171747U (zh) 一种道路交通施工围挡装置
CN203637898U (zh) 双人伞把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