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1609U - 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1609U
CN208831609U CN201821584071.0U CN201821584071U CN208831609U CN 208831609 U CN208831609 U CN 208831609U CN 201821584071 U CN201821584071 U CN 201821584071U CN 208831609 U CN208831609 U CN 208831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branch
jackshaft
input shaft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840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强
杨朝国
陈星�
汤伦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bin Fengchu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bin Fengchu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bin Fengchu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bin Fengchu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840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1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1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1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解决了传统自动两挡变速器零件数量多,并且换挡过程中存在有冲击感和打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输入轴、输出轴、1挡结合齿圈、2挡结合齿圈和接合套,所述输入轴的下端连接有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由中部分两个支路,所述中间轴的第一支路连接转角传感器,所述中间轴的第二支路连接中间轴大齿轮,所述中间轴大齿轮与输入轴齿轮连接,所述输入轴中部分有三个支路,所述输入轴的第一支路与1挡结合齿圈连接,所述输入轴的第二支路连接花键毂,所述输入轴的第三支路与所述输入轴齿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花键毂的上方安装有接合套,所述输出轴中部分有三条支路,所述输出轴的第一支路连接2挡结合齿圈。

Description

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
背景技术
固定传动比的减速箱,需要匹配较大功率的电驱动系统,造成电机体积和重量大,成本高,效率低,降低了电动车的续驶里程,无法满足电动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要求,目前的大扭矩大传动比的变速器,中心距大,导致变速器周向尺寸大,影响汽车的通过性,采用同步器换挡,结构复杂,成本高。
在传统汽车上,为适应发动机的工作特性,满足汽车的使用要求,采用了多挡变速器。对于电动汽车,变速器是影响电动车性能的重要总成之一,使用与燃油车同样的多挡变速器不必要,但若取消变速传动装置,则难以兼顾汽车爬坡和高速行驶等要求,因此有必要针对电动机的工作特性重新设计电动车变速传动装置。现有的电动车变速器主要有单级减速器、两挡手动变速器(MT)、两挡自动变速器(AT)和两挡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其中传统自动变速器的两挡自动变速器需要油泵、离合器等零件,既增大总成尺寸和重量,且加工工艺复杂、零部件数量多,又增加了成本,同时在转换过程中存在有冲击感和打齿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自动两挡变速器加工工艺复杂,零件数量多,并且换挡过程中存在有冲击感和打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1挡结合齿圈、2挡结合齿圈和接合套,所述输入轴的下端连接有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由中部分两个支路,所述中间轴的第一支路连接转角传感器,所述中间轴的第二支路连接中间轴大齿轮,所述中间轴大齿轮与输入轴齿轮连接,所述输入轴的上端直接与输出轴的上端连接,所述输入轴中部分有三个支路,所述输入轴的第一支路与1挡结合齿圈连接,所述输入轴的第二支路连接花键毂,所述输入轴的第三支路与所述输入轴齿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花键毂的上方安装有接合套,所述输出轴中部分有三条支路,所述输出轴的第一支路连接2挡结合齿圈,所述输出轴的第二支路与花键毂连接,所述输出轴的第三支路连接有输出轴齿轮,所述输出轴齿轮的另一端连接有中间轴小齿轮,所述中间轴小齿轮的另一端连接与所述中间轴的第一支路上,所述转角传感器的下端与所述中间轴的下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1挡结合齿圈、2挡结合齿圈和接合套,所述输入轴的下端连接有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由中部分两个支路,所述中间轴的第一支路连接转角传感器,所述中间轴的第二支路连接中间轴大齿轮,所述连接转角传感器可测出中间轴转动的角度,而输入轴是由电机控制,由于电机内部自带传感器,可以测出输入轴转动的角度,即可得到接合套的转动的角度,通过计算可得到1挡结合齿圈和 2挡结合齿圈的转角,在换挡时,调节相同的角度,机壳完成无冲击换挡,此换挡精确,不会有偏差,在所述花键毂的上方安装有接合套,通过接合套连接1挡结合齿圈和花键毂,实现1挡换挡,通过接合套连接2挡结合齿圈和花键毂,实现2挡换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小了变速器的复杂性,通过电机控制换挡,无需手动操作,且换挡时无冲击感,打齿的现象,增加了换挡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1挡结合齿圈位于花键毂的左侧,所述2挡结合齿圈位于花键毂的右侧。当换1挡时,接合套左移,同时与1挡结合齿圈和花键毂连接,实现换挡,当换2挡时,接合套右移,同时与2挡结合齿圈和花键毂连接,实现换挡。
进一步地,所述接合套可移动的安装在变速器外壳上。由于接合套要随时变换一二挡,而1挡结合齿圈和2挡结合齿圈固定不动,因此需要接合套的移动实现换挡。
进一步地,所述接合套上设有与1挡结合齿圈、2挡结合齿圈和花键毂相配合的花键齿槽。在换挡过程中接合套需要与1挡结合齿圈、2挡结合齿圈和花键毂啮合,实现换挡,因此接合套上需要有相匹配的花键齿槽来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由电机控制。有电机控制实现自动换挡,减少手动操作的麻烦,方便,准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小了变速器的复杂性,通过电机控制换挡,无需手动操作,且换挡时无冲击感,打齿的现象,增加了换挡的准确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控制实现自动换挡,操作方便,且设计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轴式两挡变速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输入轴,2-输入轴齿轮,3-中间轴大齿轮,4-中间轴,5-转角传感器,6-中间轴小齿轮,7- 输出轴齿轮,8-输出轴,9-1挡结合齿圈,10-花键毂,11-接合套,12-2挡结合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8、1挡结合齿圈9、2挡结合齿圈12和接合套11,所述输入轴1的下端连接有中间轴4,所述中间轴4由中部分两个支路,所述中间轴4的第一支路连接转角传感器5,所述中间轴4的第二支路连接中间轴大齿轮3,所述中间轴大齿轮3与输入轴齿轮2连接,所述输入轴1的上端直接与输出轴8 的上端连接,所述输入轴1中部分有三个支路,所述输入轴1的第一支路与1挡结合齿圈9 连接,所述输入轴1的第二支路连接花键毂10,所述输入轴1的第三支路与所述输入轴齿轮 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花键毂10的上方安装有接合套11,所述输出轴8中部分有三条支路,所述输出轴8的第一支路连接2挡结合齿圈12,所述输出轴8的第二支路与花键毂10连接,所述输出轴8的第三支路连接有输出轴齿轮7,所述输出轴齿轮7的另一端连接有中间轴小齿轮6,所述中间轴小齿轮6的另一端连接与所述中间轴4的第一支路上,所述转角传感器5 的下端与所述中间轴4的下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换1挡时:电机操纵换挡机构,使接合套11左移,接合套11将同时与1挡结合齿圈9和花键毂10结合。其中动力由输入轴1经过花键毂10,传递到接合套11,然后传递到1挡结合齿圈9,接下来传递到输入轴齿轮2,之后传递到中间轴大齿轮3,其次传递到中间轴4,再而传递到中间轴小齿轮6,最后传递到输出轴齿轮7,最终传递到输出轴8输出。当换2挡时:电机操纵换挡机构,使接合套11右移,接合套11将同时与2挡结合齿圈12和花键毂10结合。其中动力由输入轴 1,经过花键毂10,然后传递到接合套11,接下来传递到2挡结合齿圈12,之后传递到输出轴齿轮7,最后传递到输出轴8输出。此变速器的换挡机构为电机控制,为了避免换挡时的冲击、打齿等,需要在换挡前对接合套11和1挡结合齿圈9、2挡结合齿圈12的转角位置进行监测,当接合套11的花键齿槽与2挡结合齿圈12或1挡结合齿圈9的齿厚正对时,即为最佳换挡时机,此时操纵换挡机构换挡。由于电机内部自带传感器,可以读出输入轴1的转角,即可得到接合套11的转角。转角传感器5可读出中间轴4的转角,通过计算可得到1挡结合齿圈9和2挡结合齿圈12的转角。换1挡时,调节电机的转速,使得1挡结合齿圈9的转角与接合套11的转角相同,即可完成无冲击换挡。换2挡时,调节电机的转速,使得2挡结合齿圈12的转角与接合套11的转角相同,即可完成无冲击换挡。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1挡结合齿圈9位于花键毂10的左侧,所述2挡结合齿圈12位于花键毂10的右侧。所述接合套11可移动的安装在变速器外壳上。所述接合套11上设有与1挡结合齿圈9、2挡结合齿圈12和花键毂10相配合的花键齿槽。所述输入轴1由电机控制。当换1挡时,接合套左移,同时与1挡结合齿圈和花键毂连接,实现换挡,当换2挡时,接合套右移,同时与2挡结合齿圈和花键毂连接,实现换挡。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8)、1挡结合齿圈(9)、2挡结合齿圈(12)和接合套(11),所述输入轴(1)的下端连接有中间轴(4),所述中间轴(4)由中部分两个支路,所述中间轴(4)的第一支路连接转角传感器(5),所述中间轴(4)的第二支路连接中间轴大齿轮(3),所述中间轴大齿轮(3)与输入轴齿轮(2)连接,所述输入轴(1)的上端直接与输出轴(8)的上端连接,所述输入轴(1)中部分有三个支路,所述输入轴(1)的第一支路与1挡结合齿圈(9)连接,所述输入轴(1)的第二支路连接花键毂(10),所述输入轴(1)的第三支路与所述输入轴齿轮(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花键毂(10)的上方安装有接合套(11),所述输出轴(8)中部分有三条支路,所述输出轴(8)的第一支路连接2挡结合齿圈(12),所述输出轴(8)的第二支路与花键毂(10)连接,所述输出轴(8)的第三支路连接有输出轴齿轮(7),所述输出轴齿轮(7)的另一端连接有中间轴小齿轮(6),所述中间轴小齿轮(6)的另一端连接与所述中间轴(4)的第一支路上,所述转角传感器(5)的下端与所述中间轴(4)的下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1挡结合齿圈(9)位于花键毂(10)的左侧,所述2挡结合齿圈(12)位于花键毂(10)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套(11)可移动的安装在变速器外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套(11)上设有与1挡结合齿圈(9)、2挡结合齿圈(12)和花键毂(10)相配合的花键齿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由电机控制。
CN201821584071.0U 2018-09-27 2018-09-27 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 Active CN208831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84071.0U CN208831609U (zh) 2018-09-27 2018-09-27 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84071.0U CN208831609U (zh) 2018-09-27 2018-09-27 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1609U true CN208831609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18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84071.0U Active CN208831609U (zh) 2018-09-27 2018-09-27 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16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5402A (zh) * 2019-09-26 2021-03-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换挡控制的系统、方法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5402A (zh) * 2019-09-26 2021-03-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换挡控制的系统、方法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3510A (zh) 一种不同轴双电机的电驱驱动桥
CN103307219B (zh) 一种电动汽车两档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CN205780633U (zh) 一种新型单离合两档变速器
CN208831609U (zh) 一种新三轴式两挡变速器
CN109968972A (zh) 电动车用一体化自动换挡变速器的后桥总成及换挡方法
CN106949198B (zh) 一种用于电动微型货车的自动变速箱
CN107234964B (zh) 混合动力装置
CN109695668A (zh) 纯电动汽车用两挡变速箱及纯电动汽车
CN203554184U (zh) 基于三挡amt的车用纯电驱动系统
CN206190878U (zh) 一种多挡变速器
CN109139818A (zh) 无冲击式换挡变速结构
CN106884935B (zh) 一种轻量化dct传动结构
CN205937664U (zh) 一种两轴式三挡amt变速箱
CN206641014U (zh) 一种用于收获机械的变速箱总成
CN207737424U (zh) 发动机和摩托车
CN103786563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用有源传动装置
CN209959821U (zh) 小型农用轮式车辆变速箱
CN208221493U (zh) 一种两挡全功率取力器
CN106594190A (zh) 一种双输入轴变速箱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648062U (zh) 一种发动机分动箱
CN103256353B (zh) 双行星排汇流式多离合器变速装置
CN201621237U (zh) 重型汽车十档机械式变速器总成
CN207364199U (zh) 三行星排混合动力两挡自动变速器总成
CN102537323B (zh) 汽车变速器中的选换挡机构
CN208831608U (zh) 一种拖拉机4速动力输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