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1172U - 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1172U
CN208831172U CN201821309129.0U CN201821309129U CN208831172U CN 208831172 U CN208831172 U CN 208831172U CN 201821309129 U CN201821309129 U CN 201821309129U CN 208831172 U CN208831172 U CN 208831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mpressor
pedestal
fan
air
generating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91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深广
贺敬畏
阮永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ongyuan Electro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ongyuan Electro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ongyuan Electro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ongyuan Electro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091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1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1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1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包括电机和储气罐,电机包括分别置于电机两侧的左箱体和右箱体,左箱体和右箱体上均设有气缸组件,左箱体、右箱体和气缸组件的外壳构成了空压机壳体,电机的两端均设有转子轴,所述转子轴上设有散热结构和用于驱动气缸组件运动的曲柄,气缸组件的进气端上设有消音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降噪效果好,且该散热结构巧妙的将散热的风叶设计成两部分冷却气流生成装置,既可以对电机散热,又可以对空压机壳体散热,大大提高空压机的散热效果。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与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一体成型,体积小巧,制造方便且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
背景技术
空压机即空气压缩机,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产品。它是将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空气压缩机是属于微型往复式活塞式压缩机,其工作原理为:电机单轴驱动压缩机曲轴旋转时,通过连杆的传动,具有自润滑而不添加任何润滑剂的活塞便做往复运动,由气缸内壁、气缸盖和活塞顶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则会发生周期性变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增强,为了迎合家庭用户的使用,空压机小型化是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
空压机在运转过程中,电机中的转子、定子会产生大量的热能,释放的热量主要集中于空压机的电机内部和空压机的外壳表面,相应的,配套于空压机上的散热结构正是用于对上述部位进行有效散热。然而,目前市场上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直角风叶散热,需要配套设计专用导风罩壳才能对空压机的外壳有效散热;另一种为扇形风叶散热(主流),由于该类型散热只产生轴向风,因此仅能起到对电机内部散热的功效。这两种散热结构仅具备单独功能,对整机工作时的散热效果贡献受限。一旦空压机电机温度超过使用的限定温度后,会出现空压机停机现象,直接影响了使用者体验。
为使空压机的电机内部和壳体表面均得到有效的散热效果,使用者通常在空压机外部设置单独的且体积较大的风扇,用来给空压机壳体进行散热。但这种外加风扇的结构会导致空压机整体体积的增加,不仅占用了使用空间,更不能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
此外现有空压机产生的噪音也较大,给工作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包括电机和储气罐,电机包括分别置于电机两侧的左箱体和右箱体,左箱体和右箱体上均设有气缸组件,左箱体、右箱体和气缸组件的外壳构成了空压机壳体,电机的两端均设有转子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上设有散热结构和用于驱动气缸组件运动的曲柄,气缸组件的进气端上设有消音器,该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本体,所述散热本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与转子轴连接的基座,所述基座的周表面沿所述转子轴的径向方向依次设有用于生成降低电机内部温度的气流的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和用于生成降低空压机壳体表面温度的气流的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所述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的底端与所述基座的周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的底端连接,消音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一端上设有出气管、外壳体的另一端为闭合端,外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置于靠近闭合端一侧的进气孔,闭合端的内壁上还设有与进气孔正对的弧形导流板,外壳体内还设有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消音板、吸音棉和第二消音板,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上均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消音气孔,且第一消音板上的消音气孔与第二消音板上的消音气孔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本体位于所述电机沿轴向方向的外侧;
所述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包括若干第一扇形叶,所述第一扇形叶垂直于所述基座的周表面且沿所述基座的周表面均匀分布;
所述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包括沿每一片所述第一扇形叶延伸方向向外辐射的第二扇形叶,所述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与所述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为一体式结构;任一所述第二扇形叶的顶端到所述基座中心的距离均大于电机壳体的外圆半径。
进一步的,任一所述第一扇形叶的顶端到所述基座中心的距离均小于电机壳体的内圆半径;且所述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的部分叶身沿轴向方向位于电机壳体内;
任一所述第二扇形叶上靠近电机壳体处均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外缘与所述第二扇形叶的顶面重合;所述缺口的底面到所述基座中心的距离小于电机壳体的内圆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扇形叶沿径向方向超出电机壳体的距离s为5-10mm;
所述第二扇形叶远离所述基座中心的边缘的最大宽度d1与所述第一扇形叶远离所述基座中心的边缘的最大宽度d2的比值为1/3。
进一步的,所述距离s为8mm。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为圆桶状,所述基座的内底面中心沿轴向方向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中心处沿轴向贯穿有与所述转子轴配合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的截面形状为一条直线和连接该直线两端的圆弧围合而成的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为优弧。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圆周表面与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转子轴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延伸出所述基座的端面,所述转子轴穿出所述基座端面的位置处设置有卡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消音器使得空压机进气时具有降噪效果,该散热结构巧妙的将散热的风叶设计为两部分,靠近基座的风叶组成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且部分叶身沿轴向方向位于电机壳体内,在转轴的带动下生成气流用于降低电机内部温度;远离基座的风叶组成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且叶身位于电机壳体外,在转轴的带动下生成气流用于降低空压机壳体的表面温度。该装置既可以对电机散热,又可以对空压机壳体散热,大大提高空压机的散热效果。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与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一体成型,体积小巧,制造方便且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空压机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空压机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空压机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散热本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散热本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散热结构与电机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散热本体;2、基座;3、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1、第一扇形叶;4、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41、第二扇形叶;42、缺口;5、安装座; 6、安装孔;7、支撑部;8、卡簧;10、电机;11、左箱体;12、右箱体;13、气缸组件;14、散热结构;15、曲轴;16、消音器;20、储气罐;21、外壳体; 22、出气孔;23、进气孔;24、弧形导流板;25、第一消音板;26、吸音棉; 27第二消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所示,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包括电机10和储气罐20,电机10包括分别置于电机10两侧的左箱体11和右箱体12,左箱体11和右箱体12上均设有气缸组件13,左箱体11、右箱体12和气缸组件13的外壳构成了空压机壳体,电机10的两端均设有转子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上设有散热结构13和用于驱动气缸组件13运动的曲柄15,气缸组件13的进气端上设有消音器16,散热结构13易于电机内部及空压机壳体的散热,消音器16包括外壳体21,外壳体21一端上设有出气管22、外壳体21的另一端为闭合端,外壳体21的侧壁上还设有置于靠近闭合端一侧的进气孔23,闭合端的内壁上还设有与进气孔23正对的弧形导流板24,外壳体21内还设有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消音板25、吸音棉26和第二消音板27,第一消音板25 和第二消音板27上均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消音气孔,且第一消音板25上的消音气孔与第二消音板27上的消音气孔错位设置。
消音器16可以起到消音静音的作用,其消音原理是:气体由进气孔23进入,气体碰到弧形导流板24时,向两侧导流,消耗气体的动能;之后气体流入第一消音板25的消音气孔内,气流被进一步分散且经过消音气孔时,与消音气孔摩擦而消耗声能;之后经过吸音棉26时进一步被消耗声能;最后气体流入第二消音板26的消音气孔内,气流经过消音气孔时,与消音气孔摩擦而消耗声能,由于第一消音板25上的消音气孔与第二消音板27上的消音气孔错位设置,气体会在第一消音板25与第二消音板27之间产生折返,从而使得吸音棉26能够起到进一步的吸音消音作用。
根据散热结构的不同具体结构生成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附图2所示,该散热结构位于空压机电机的一侧,在空压机工作过程中为空压机降温。该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本体1,散热本体1的中心位置设有与转子轴连接的基座2,通过将电机转子轴与基座2连接,散热本体1伴随电机运转而同步转动,共同启停。基座2的周表面沿电机转子轴的径向方向依次设有用于生成降低电机内部温度的气流的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和用于生成降低空压机壳体表面温度的气流的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4。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的底端与基座2的周表面连接,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的顶端与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4的底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结合气流形成原理和散热特性,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和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4旋转后均形成圆形。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和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4工作后形成的气流覆盖空压机的电机转子、定子以及气缸和缸盖,实现了空压机电机内部和空压机壳体的同步散热。
实施例2
如附图3所示,散热本体1位于电机沿轴向方向的外侧。本实施例中,散热本体1工作时产生的气流直吹电机内部和电机壳体,用以降低电机内、外产生的温度。
其中,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包括若干第一扇形叶31,第一扇形叶31 垂直于基座2的周表面且沿基座2的周表面均匀分布。第一扇形叶31可选用非金属,如尼龙、聚丙烯材料;亦可选用金属材料加工成型,如铝片。另外,由于偶数叶片的散热,容易在旋转时产生共振,造成损坏,因此,第一扇形叶 31的数量设置为2n+1个,n为自然数。考虑到散热的送风效果、运转时的噪音情况以及加工制造的成本和难易程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n为4,即第一扇形叶31的数量设置为9个,满足良好的送风效果、较低的运转噪音以及适度的制造成本。关于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的直径大小,本方案中不予确定,即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的直径既可小于电机壳体的内径,其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仅为电机转子和定子降温;又可大于电机壳体的外径,此时产生的气流可为电机内转子和定子降温,同时也可为空压机壳体降温。
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4包括沿每一片第一扇形叶31延伸方向向外辐射的第二扇形叶41,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4与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与可分离式结构相比,既可简化加工过程,降低加工成本,亦可保证运转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二者为一体式设计,故第二扇形叶41的数量也为9个。任一第二扇形叶41的顶端到基座2中心的距离均大于电机壳体的外圆半径。故而,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4工作时产生的气流覆盖到空压机壳体表面,对空压机壳体进行有效降温。
本实施例中,第一扇形叶31与基座2的连接方式采用市场中现有散热叶片与散热体的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予描述。
实施例3
如附图4所示,考虑到风力与距离成反比关系,距离越远,感受到的风力越小。同时亦考虑制造成本以及体积大小对空间的影响,进一步的,任一第一扇形叶31的顶端到基座2中心的距离均小于电机壳体的内圆半径;且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的部分叶身沿轴向方向位于电机壳体内。此设计结构,充分保证了电机转子与定子与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距离的最小化,更大限度的利用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运转时产生的气流,有效降低电机内部各部件的温度。同时,又极大的降低了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的体积,减小了其占用的空间,适应了空压机体型小巧的发展需求。
任一第二扇形叶41靠近电机壳体处均设有缺口42,该缺口42的外缘与第二扇形叶41的顶面重合。缺口42的底面到基座2中心的距离小于电机壳体的内圆半径。第二扇形叶41与第一扇形叶31一体成型,稳定性和制造成本均保证优良。进一步设计的缺口42,使得散热本体1安装时,电机壳体通过缺口 42有效避开第二扇形叶41,安装完毕后,第二扇形叶41接近电机壳体的端面,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本体1的小型化特点,更加适用于空压机的使用。缺口42 还能扩大定子的轴向尺寸,拓宽转子与定子的空间大小,一定程度上利用转子散热。
第二扇形叶41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气流,可以给予空压机壳体充分的散热。
扇叶在旋转过程中,由于气流的影响,总会产生一定的噪音,本方案中,为了尽可能地降噪,优选地,第二扇形叶41沿径向方向超出电机壳体的距离s 为5-10mm,如附图3所示。同时,第二扇形叶41远离基座2中心的边缘的最大宽度d1与第一扇形叶31远离基座2中心的边缘的最大宽度d2的比值为1/3。如附图4所示。进一步优选的,该距离s为8mm为最佳。
现通过若干对照试验对上述设计提供有效解释。选取相同材质和设计规格的散热本体1,仅改变s和d1/d2,选用一部工作状态良好的静音无油小型空压机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下开机相同的时间进行降温降噪试验,为方便检测,温度主要测试电动机壳体温度K,测试时间为开机5min时。试验结果如下:
实验组 S(mm) d1/d2 噪音分贝(dB) K(℃)
实施例3 8 1/3 54.2 64.8
对照例1 5 1/3 53.9 69.2
对照例2 10 1/3 58.3 63.6
对照例3 3 1/3 53.7 80.2
对照例4 3 1/4 56.6 81.0
对照例5 3 1/2 53.5 79.5
对照例6 12 1/3 71.5 64.5
对照例7 12 1/4 73.3 64.8
对照例8 12 1/2 71.2 64.3
通过上述试验,可以清晰的看出,第二扇形叶41沿径向方向超出电机壳体的距离s为5-10mm;同时,第二扇形叶41远离基座2中心的边缘的最大宽度d1与第一扇形叶31远离基座2中心的边缘的最大宽度d2的比值为1/3的情况下,对于空压机降噪和降温效果显著。尤其当距离s为8mm时效果最佳。超出s的设定范围,或者d1/d2比值的改变,即上述两关键数据的任意修改或替换均达不到很好的降温和降噪预期,从而影响空压机的工作效果,进而影响使用者的良好体验。
实施例4
如附图4、附图5和附图6所示,基座2为圆桶状,基座2的内底面中心沿轴向方向设有安装座5。安装座5的中心处沿轴向贯穿有与转子轴配合的安装孔6。电机转子轴穿过安装孔6并延伸出基座2的端面,为有效固定散热本体1,进一步的,转子轴穿出基座2端面的位置处设置有卡簧8。
为进一步提高散热本体1与电机转子轴的运转同步性以及稳定性,优选的,安装孔6的截面形状为一条直线和连接该直线两端的圆弧围合而成的形状。为了强化散热本体1与电机转子轴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圆弧为优弧。此时,电机转子轴与散热本体1的安装孔6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连接的可靠性增强。同时,相较于圆弧为劣弧结构,电机转子轴的刚度也得到更好保障。
散热本体1工作时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安装座5会受到向外的离心力,对于安装座5的强度有着较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增加散热本体1工作的稳定性,安装座5的圆周表面与基座2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部7。有效缓解了安装座5在散热本体1工作时受到的离心力,延长了散热本体1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5
本技术方案中,第二扇形叶41上迎向相邻风叶的一侧可设计成朝向电机壳体的方向弯折的形状,弯折处位于第二扇形叶41的径向中间位置,弯折处的弯折角度在8°到15°之间,图中未示出。该结构有利于散热本体1工作时,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4生成的气流更大限度的沿着轴向方向吹向电机壳体,更好的降低空压机壳体的温度,同时也进一步降低散热本体1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实施例6
本技术方案中,第二扇形叶41远离基座2的最外端还可以设计为朝向电机壳体的方向弯折,或在第二扇形叶41远离基座2的最外端处连接朝向电机壳体的方向的挡板,图中未示出。相应的弯折角或者挡板与第二扇形叶41的夹角在130°到150°之间,且弯折部或挡板的宽度在2mm-5mm之间。散热本体1工作时所形成的形状为圆形,产生的气流沿电机轴的方向运动。运动气流中绝大部分吹向空压机壳体,但不可避免存在少部分气流沿着风叶叶身的径向方向向四周扩散,通过上述弯折或挡板的设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气流向外扩散的程度,同时也不会影响第一扇形叶31工作时产生的气流有效进入电机壳体内部。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包括电机(10)和储气罐(20),电机(10)包括分别置于电机(10)两侧的左箱体(11)和右箱体(12),左箱体(11)和右箱体(12)上均设有气缸组件(13),左箱体(11)、右箱体(12)和气缸组件(13)的外壳构成了空压机壳体,电机(10)的两端均设有转子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上设有散热结构(14)和用于驱动气缸组件(13)运动的曲柄(15),气缸组件(13)的进气端上设有消音器(16),该散热结构(14)包括散热本体(1),所述散热本体(1)的中心位置设有与转子轴连接的基座(2),所述基座(2)的周表面沿所述转子轴的径向方向依次设有用于生成降低电机内部温度的气流的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和用于生成降低空压机壳体表面温度的气流的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4);所述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的底端与所述基座(2)的周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4)的底端连接,消音器(16)包括外壳体(21),外壳体(21)一端上设有出气管(22)、外壳体(21)的另一端为闭合端,外壳体(21)的侧壁上还设有置于靠近闭合端一侧的进气孔(23),闭合端的内壁上还设有与进气孔(23)正对的弧形导流板(24),外壳体(21)内还设有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消音板(25)、吸音棉(26)和第二消音板(27),第一消音板(25)和第二消音板(27)上均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消音气孔,且第一消音板(25)上的消音气孔与第二消音板(27)上的消音气孔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本体(1)位于所述电机沿轴向方向的外侧;
所述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包括若干第一扇形叶(31),所述第一扇形叶(31)垂直于所述基座(2)的周表面且沿所述基座(2)的周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4)包括沿每一片所述第一扇形叶(31)延伸方向向外辐射的第二扇形叶(41),所述第二冷却气流生成装置(4)与所述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为一体式结构;任一所述第二扇形叶(41)的顶端到所述基座(2)中心的距离均大于电机壳体的外圆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一扇形叶(31)的顶端到所述基座(2)中心的距离均小于电机壳体的内圆半径;且所述第一冷却气流生成装置(3)的部分叶身沿轴向方向位于电机壳体内;
任一所述第二扇形叶(41)上靠近电机壳体处均设有缺口(42),所述缺口(42)的外缘与所述第二扇形叶(41)的顶面重合;所述缺口(42)的底面到所述基座(2)中心的距离小于电机壳体的内圆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形叶(41)沿径向方向超出电机壳体的距离s为5-10mm;
所述第二扇形叶(41)远离所述基座(2)中心的边缘的最大宽度d1与所述第一扇形叶(31)远离所述基座(2)中心的边缘的最大宽度d2的比值为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s为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为圆桶状,所述基座(2)的内底面中心沿轴向方向设有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的中心处沿轴向贯穿有与所述转子轴配合的安装孔(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6)的截面形状为一条直线和连接该直线两端的圆弧围合而成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为优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的圆周表面与所述基座(2)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部(7)。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穿过所述安装孔(6)并延伸出所述基座(2)的端面,所述转子轴穿出所述基座(2)端面的位置处设置有卡簧(8)。
CN201821309129.0U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 Active CN208831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9129.0U CN208831172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9129.0U CN208831172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1172U true CN208831172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09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9129.0U Active CN208831172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1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0781B2 (en) Heat dissipation fan and rotor thereof
CN104481885B (zh) 压缩机
US20090185906A1 (en) Centrifugal impeller
CN208831172U (zh) 一种易散热的静音空压机整机
CN104501381A (zh) 空调室外机及其出风格栅
CN203761202U (zh) 具有散热装置的马达
CN109058081A (zh) 一种空压机的散热结构
TWI414681B (zh) 軸流式風扇之扇輪
CN209744544U (zh) 层流风扇和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106765575B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206409383U (zh) 一种真空泵
CN114278567B (zh) 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散热装置
CN108678953A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空调器
CN208831173U (zh) 一种活塞式风冷空气压缩机
CN114151340A (zh) 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08930659B (zh) 风扇
CN208024562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空调器
CN207706016U (zh) 一种空压机用电机
CN207568835U (zh) 一种低噪音双螺杆鼓风机
CN106151042B (zh) 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06678967B (zh)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CN218943131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04163993U (zh) 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CN211174609U (zh) 一种消音结构及回转式压缩机
CN217270914U (zh) 静音离心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