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20103U - 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20103U
CN208820103U CN201821868620.7U CN201821868620U CN208820103U CN 208820103 U CN208820103 U CN 208820103U CN 201821868620 U CN201821868620 U CN 201821868620U CN 208820103 U CN208820103 U CN 208820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ushing
contact pin
cavity
latera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686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明
杜怀亮
余际园
熊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litary Friend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litary Friend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litary Friend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litary Friend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686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20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20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20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能够保证插针的同心度,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沿轴向配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均套接有螺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具有沿轴向延伸贯穿的空腔,且两个所述空腔沿轴向连通,两个所述空腔内固定插接有插针,两个所述空腔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多个所述绝缘子通过所述通孔沿轴向固定套接于所述插针上,且所述绝缘子的外侧壁压接于所述空腔的内壁。

Description

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转接器,具体涉及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
背景技术
V型射频转接器又叫1.85mm连接器,属于毫米波连接器,是1980年代中期由当时的HP公司开发的一种连接器,它的工作频率达到65GHz。近几年来1.85mm连接器已通过优化达到67GHz。随着毫米波技术的发展,1.85mm系列连接器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推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测试、测量、军工、光电等领域。尤其许多高端测试仪器是1.85mm接口,很多被测件需要通过转接器连接到仪器端口;另外仪器上的1.85mm型测试电缆组件非常昂贵,为了保护该电缆组件,常在其输出端口加上相应的1.85mm型转接器。然而目前所用的转接器由国外设计和制作,价格也很贵。毕竟,频繁使用的测试转接器容易损坏,相关技术的V型射频转接器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采用过盈紧配的壳体1′,插针2′插置于两个壳体1′的内腔,且通过一个绝缘子3′支撑,两个壳体1′的外侧套接螺套4′,插针通常采用铍铜材料制成,细铍铜在热处理过程中直线度难以保证,该结构中采用一个绝缘子做支撑,装配时插针的同心度无法保证,且两个壳体采用过盈紧配方式装配后,返工难度大,报废量高,造成产品电气性能无法保证,工艺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能够保证插针的同心度,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沿轴向配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均套接有螺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具有沿轴向延伸贯穿的空腔,且两个所述空腔沿轴向连通,两个所述空腔内固定插接有插针,两个所述空腔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多个所述绝缘子通过所述通孔沿轴向固定套接于所述插针上,且所述绝缘子的外侧壁压接于所述空腔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空腔内设有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绝缘子,一个所述绝缘子固定套接于所述插针靠近一个端部的位置,另一个所述绝缘子固定套接于所述插针靠近另一个端部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的两个靠近端部的位置均开设有插针卡槽,所述插针卡槽环绕所述插针的周向设置,所述绝缘子固定套接于所述插针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沿轴向延伸,所述插针插接于所述第一衬套,且两个所述绝缘子中的一个的外侧壁压接于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壁,所述第一衬套的外侧壁压接于所述空腔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套的外端部开设有衬套卡槽,两个所述绝缘子中的一个卡设于所述衬套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的内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一衬套的内端面,所述插针插接于所述第二衬套,且两个所述绝缘子中的另一个的外侧壁压接于所述第二衬套的内壁,所述第二衬套的外侧壁压接于所述空腔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空腔内均设置有台阶,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外端面分别抵接于所述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空腔内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或者,所述第二壳体的空腔内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沿轴向螺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一壳体卡槽,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壳体卡槽,所述第一壳体卡槽和所述第二壳体卡槽内均设置有卡环,且一个所述卡环卡接于所述螺套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另一个所述卡环卡接于所述螺套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均设置有便于扳手卡接的卡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沿沿轴向配合,两者的空腔轴向相通,插针固定插接于空腔内,且空腔内沿轴向间隔设置多个绝缘子,插针同时穿过多个绝缘子的通孔,绝缘子的外侧壁压接于空腔的内壁,利用多个绝缘子以支撑插针,保证了插针的同心度,避免了插针沿轴向的偏移,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利用两个绝缘子分别支撑插针的轴向两端,保证了插针的轴向两端处于同一轴线,进一步的提高了插针的同心度。
进一步地,插针的两个靠近端部的位置均开设有插针卡槽,将绝缘子固定套接于插针卡槽内,空腔内还设置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一个绝缘子卡设于第一衬套的衬套卡槽内,另一个绝缘子压接于第二衬套的内壁,这样的设置能够使绝缘子固定的更加牢靠,避免了绝缘子沿轴向的移动,更加保证了插针固定的同心度。
进一步地,利用空腔内的台阶分别抵接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的外端面,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的内端面相互抵接,能够使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固定的更加牢靠,从而保证了绝缘子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沿轴向螺接配合,采用双壳体螺纹锁紧方式,方便组装拆卸,降低了返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的射频转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螺套、2-绝缘子、3-卡环、4-第一壳体、5-第一衬套、6-第二壳体、7-第二衬套、8-插针、41-内螺纹、42-第一壳体卡槽、43-第一卡接部、51-衬套卡槽、61-外螺纹、62-第二壳体卡槽、63-第二卡接部、81-插针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解释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沿轴向配合的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6,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6的外侧均套接有螺套1,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6均具有沿轴向延伸贯穿的空腔,且两个空腔沿轴向连通,两个空腔内固定插接有插针8,两个空腔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绝缘子2,绝缘子2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多个绝缘子2通过通孔沿轴向固定套接于插针8上,且绝缘子2的外侧壁压接于空腔的内壁。利用多个绝缘子以支撑插针,保证了插针的同心度,避免了插针沿轴向的偏移,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2,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6的空腔内设有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绝缘子2,一个绝缘子2固定套接于插针8靠近一个端部的位置,另一个绝缘子2固定套接于插针8靠近另一个端部的位置。优选地,一个绝缘子2的外侧壁压接于第一壳体4的空腔的内壁,另一个绝缘子2的外侧壁压接于第二壳体6的空腔的内壁。利用两个绝缘子分别支撑插针的轴向两端,保证了插针的轴向两端处于同一轴线,进一步的提高了插针的同心度。
图3是插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3,插针8的两个靠近端部的位置均开设有插针卡槽81,插针卡槽81环绕插针8的周向设置,两个分别绝缘子2固定套接于两个插针卡槽81内。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壳体6和第一壳体4的空腔靠近外端部的部位设有台阶,插针8的两个靠近外端部的位置也相应的开设台阶,且插针8的台阶位于插针卡槽81的外侧,插针8的台阶分别抵接于第二壳体6和第一壳体4的空腔的台阶上,使插针8能够在空腔内可靠的定位固定。
图4是第一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参见图2、图3和图4,空腔内还设置有第一衬套5,第一衬套5沿轴向延伸,插针8插接于第一衬套5,且两个绝缘子2中的一个的外侧壁压接于第一衬套5的内壁,第一衬套5的外侧壁压接于空腔的内壁。优选地,第一衬套5的外侧壁同时压接于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6的空腔的内壁。优选地,第一衬套5的外端部开设有衬套卡槽51,两个绝缘子2中的一个卡设于衬套卡槽51内。优选地,空腔内还设置有第二衬套7,第二衬套7的内端面抵接于第一衬套5的内端面,插针8插接于第二衬套7,且两个绝缘子2中的另一个的外侧壁压接于第二衬套7,第二衬套7的外侧壁压接于第二壳体6的空腔的内壁。插针的两个靠近端部的位置均开设有插针卡槽,将绝缘子固定套接于插针卡槽内,空腔内还设置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一个绝缘子卡设于第一衬套的衬套卡槽内,另一个绝缘子压接于第二衬套的内壁,这样的设置能够使绝缘子固定的更加牢靠,避免了绝缘子沿轴向的移动,更加保证了插针固定的同心度。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6的空腔内均设置有台阶,第一衬套5和第二衬套7的外端面分别抵接于台阶。利用空腔内的台阶分别抵接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的外端面,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的内端面相互抵接,能够使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固定的更加牢靠,从而保证了绝缘子固定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衬套5和第二衬套7的外端部指的是两者相背的端面,内端面指的是两者相对的端面。
图5是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参见图2、图5和图6,第一壳体4的空腔内开设有内螺纹41,第二壳体6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61;或者,第二壳体6的空腔内开设有内螺纹41,第一壳体4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61,第二壳体6和第一壳体4通过外螺纹61与内螺纹41沿轴向螺接配合。外螺纹61与内螺纹41均靠近第二壳体6和第一壳体4的内端部设置,设外螺纹61的部位外径与设内螺纹41的部位的内径相匹配,内端部指的是第二壳体6和第一壳体4相配合的部位。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沿轴向螺接配合,采用双壳体螺纹锁紧方式,方便组装拆卸,降低了返工难度。
优选地,第一壳体4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一壳体卡槽42,第二壳体6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壳体卡槽62,第一壳体卡槽42和第二壳体卡槽62内均设置有卡环3,且一个卡环3卡接于螺套1与第一壳体4之间,另一个卡环3卡接于螺套1与第二壳体6之间。优选地,卡环3可选择弹性件。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壳体4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卡接部43,第二壳体6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接部63,第一卡接部43和第二卡接部63便于扳手卡接,便于第二壳体6和第一壳体4的装配。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卡接部43和第二卡接部63可以是设置在第二壳体6和第一壳体4的外侧壁的两个或多个卡接面。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首先将一个绝缘子2固定套设于插针8的插针卡槽81内,将该绝缘子2和插针8一起压进第一衬套5的衬套卡槽51内;
然后将另一个绝缘子2插针8固定套设于插针8的另外一个插针卡槽81内,并将绝缘子2压进第二衬套7内;
再将上述组成的半成品装进第二壳体6的内腔中,并将第二壳体6与第一壳体4用扳手旋紧;
最后将卡环3分别装进第一壳体4的第一壳体卡槽42和第二壳体6的第二壳体卡槽62内,将两个螺套1分别套接于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6,并分别卡住卡环3,即完成装配。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绝缘子支撑,保证了插针的同心度,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采用双壳体螺纹锁紧方式,方便组装拆卸,降低了返工难度,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可靠性高,一致性好,可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

Claims (10)

1.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轴向配合的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6),所述第一壳体(4)和所述第二壳体(6)的外侧均套接有螺套(1),所述第一壳体(4)和所述第二壳体(6)均具有沿轴向延伸贯穿的空腔,且两个所述空腔沿轴向连通,两个所述空腔内固定插接有插针(8),两个所述空腔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绝缘子(2),所述绝缘子(2)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多个所述绝缘子(2)通过所述通孔沿轴向固定套接于所述插针(8)上,且所述绝缘子(2)的外侧壁压接于所述空腔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4)和所述第二壳体(6)的所述空腔内设有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绝缘子(2),一个所述绝缘子(2)固定套接于所述插针(8)靠近一个端部的位置,另一个所述绝缘子(2)固定套接于所述插针(8)靠近另一个端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8)的两个靠近端部的位置均开设有插针卡槽(81),所述插针卡槽(81)环绕所述插针(8)的周向设置,所述绝缘子(2)固定套接于所述插针卡槽(8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第一衬套(5),所述第一衬套(5)沿轴向延伸,所述插针(8)插接于所述第一衬套(5),且两个所述绝缘子(2)中的一个的外侧壁压接于所述第一衬套(5)的内壁,所述第一衬套(5)的外侧壁压接于所述空腔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5)的外端部开设有衬套卡槽(51),两个所述绝缘子(2)中的一个卡设于所述衬套卡槽(5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第二衬套(7),所述第二衬套(7)的内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一衬套(5)的内端面,所述插针(8)插接于所述第二衬套(7),且两个所述绝缘子(2)中的另一个的外侧壁压接于所述第二衬套(7)的内壁,所述第二衬套(7)的外侧壁压接于所述空腔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4)和所述第二壳体(6)的所述空腔内均设置有台阶,所述第一衬套(5)和所述第二衬套(7)的外端面分别抵接于所述台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4)的空腔内开设有内螺纹(41),所述第二壳体(6)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61);或者,所述第二壳体(6)的空腔内开设有内螺纹(41),所述第一壳体(4)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61),所述第二壳体(6)和所述第一壳体(4)通过所述外螺纹(61)与内螺纹(41)沿轴向螺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4)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一壳体卡槽(42),所述第二壳体(6)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壳体卡槽(62),所述第一壳体卡槽(42)和所述第二壳体卡槽(62)内均设置有卡环(3),且一个所述卡环(3)卡接于所述螺套(1)与所述第一壳体(4)之间,另一个所述卡环(3)卡接于所述螺套(1)与所述第二壳体(6)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4)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6)的外侧壁均设置有便于扳手卡接的卡接部。
CN201821868620.7U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 Active CN208820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8620.7U CN208820103U (zh)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8620.7U CN208820103U (zh)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20103U true CN208820103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80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68620.7U Active CN208820103U (zh)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201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8446B (zh) 同轴连接器
EP3022808B1 (en) Rf coaxial connectors
US6210221B1 (en) Microwave quick connect/disconnect coaxial connectors
US9772348B2 (en) Compressible test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s
CN202633583U (zh) 射频连接器及其接触件
US9293873B2 (en) Co-axial insertion-type connector
EP3048673A1 (en) Low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coaxial connector test interface
CN108777392B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高可靠性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8904356U (zh) 一种sma型极细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8820103U (zh) 一种v型射频转接器
CN107317198B (zh) 一种卡扣式bnc射频三同轴连接器
US4291936A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female conductor structure
US3828304A (en) Slide-on rf connector
US20220158395A1 (en) Low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Connector System
CN214622749U (zh) 用于玻璃绝缘子连接器的测试工装
CN207215922U (zh) 便携式射频同轴电缆相位精修设备
CN203423318U (zh) 测试用快速插拔转接器
CN1316691C (zh) 高频同轴连接器
CN214379150U (zh)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与电缆的防涨结构
JPH0587953B2 (zh)
CN209948015U (zh) 一种波导同轴转换器及波导端口射频电缆组件
CN219321776U (zh) 一种高性能低损耗vna连接器
CN219040810U (zh) 一种连接器结构
CN217788846U (zh) 一种低噪音型微波连接器
CN210379656U (zh) 一种双型互配同轴射频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