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20082U - 柔性扁平电缆、电缆插座及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柔性扁平电缆、电缆插座及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20082U
CN208820082U CN201821170145.6U CN201821170145U CN208820082U CN 208820082 U CN208820082 U CN 208820082U CN 201821170145 U CN201821170145 U CN 201821170145U CN 208820082 U CN208820082 U CN 208820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conductive
flexible flat
flat cable
insula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701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坤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701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20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20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20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扁平电缆、电缆插座及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柔性扁平电缆及电缆插座,柔性扁平电缆包括第一导体、第一屏蔽层以及第二导体;电缆插座包括:绝缘基座;第一电连接片,包括第一电连接主体、第一接触点以及第一焊脚;第二电连接片,包括第二电连接主体、第二接触点以及第二焊脚;第一电连接主体与第二电连接片共同形成第一插设空间,柔性扁平电缆一端可插入第一插设空间内。上述电连接器,由于柔性扁平电缆包括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因此相比于仅设有单面导体的电缆,本实施方式中的柔性扁平电缆可实现双面导通而具有较小的宽度,减小了与其配合的电缆插座尺寸,从而避免过多占用柔性电路板等结构的空间。

Description

柔性扁平电缆、电缆插座及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扁平电缆、电缆插座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FFC)是一种用PET绝缘材料与极薄的扁平铜线通过高科技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压合而成的数据线缆,具有柔软、随意弯曲折叠、厚度薄、体积小、连接简单、拆卸方便、易解决电磁屏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移动部件与主板之间、PCB板对PCB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之间以及小型化电器设备中进行数据传输。柔性扁平电缆插座则是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等结构以用于插设柔性扁平电缆的专用插座。
但目前,传统的柔性扁平电缆仅能单面接触导通,当出现需要大量针脚导通时,会导致柔性扁平电缆的宽度大幅度增加,进而增加与其连接的柔性扁平电缆插座的体积,进而导致占用安装柔性扁平电缆插座的电路板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柔性扁平电缆仅能单面导通且体积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实现双面导通且体积较小的柔性扁平电缆、电缆插座及电连接器。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柔性扁平电缆及电缆插座,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体、第一屏蔽层以及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屏蔽层位于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所述电缆插座包括:
绝缘基座;
第一电连接片,设于所述绝缘基座;所述第一电连接片包括第一电连接主体、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主体相对两端的第一接触点与第一焊脚;以及
第二电连接片,设于所述绝缘基座;所述第二电连接片包括第二电连接主体、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主体相对两端的第二接触点与第二焊脚;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以相互面对的方式分别突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主体的表面且两者之间间隔形成第一插设空间;所述柔性扁平电缆一端可分离地插入所述第一插设空间内,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一接触点接触电连接,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二接触点接触电连接。
上述电连接器,柔性扁平电缆包括被第一屏蔽层隔离的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绝缘基座上设有的第一电连接片与第二电连接片分别对应电连接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从而使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同时进行信号传输。由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在高度方向上层叠设置,因此避免增加柔性扁平电缆的宽度,从而保证电缆插座具有较小的体积而无需占用柔性电路板等结构的空间。而且,柔性扁平电缆的第二屏蔽层与第三屏蔽层分别与第一导电结构及第二导电结构接通,因此具有更好的屏蔽辐射信号的作用,具有更强的信号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段及插设段;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还包括第二屏蔽层与第三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设于所述连接段中所述第一导体背向所述第一屏蔽层一侧,所述第三屏蔽层位于所述连接段中所述第二导体背向所述第一屏蔽层一侧;
所述电缆插座还包括均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设有与所述第二屏蔽层接触的第一屏蔽接触件,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有与所述第三屏蔽层接触的第二屏蔽接触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屏蔽接触件以相互面对的方式分别突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且两者之间间隔形成沿所述柔性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连通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第二插设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导电盖,所述导电盖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并可在相对所述绝缘基座闭合的第一位置与相对所述绝缘基座打开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一屏蔽接触件突设于所述导电盖朝向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表面;当所述导电盖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屏蔽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屏蔽接触件共同形成所述第二插设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外表面的第一导电壳体,所述导电盖的两端分别突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绝缘基座抵持于所述第一导电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壳体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抵持件,所述抵持件突设于所述导电盖面向所述第一插设空间一侧;当所述导电盖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持件向所述第一接触点施加朝向所述第二接触点的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限位突起,所述限位突起突设于所述导电盖,所述绝缘基座设有与所述限位突起匹配的限位槽;当所述导电盖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突起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卡位件,所述卡位件突设于所述导电盖面向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表面,所述柔性扁平电缆上开设有与所述卡位件匹配的卡位槽,当所述导电盖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卡位件插设于所述卡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第二导电壳体,所述第二绝缘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第一台阶面及位于所述第二插设空间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导电壳体支撑于所述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屏蔽接触件突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台阶面一侧表面。
一种柔性扁平电缆,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体、第一屏蔽层以及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屏蔽层位于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
上述柔性扁平电缆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因此相比于仅设有单面导体的电缆,该柔性扁平电缆可实现双面导通,从而在连接针脚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宽度仅为单面导通的电缆宽度的50%,进而减小了与其配合的电缆插座尺寸。而且,由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设有第一屏蔽层,因此可避免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产生信号干扰,从而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段及插设段;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还包括第二屏蔽层与第三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设于所述连接段中所述第一导体背向所述第一屏蔽层一侧,所述第三屏蔽层位于所述连接段中所述第二导体背向所述第一屏蔽层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还包括绝缘层,所述连接段中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间、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插设段中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一屏蔽层之间、所述连接段中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三屏蔽层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插设段中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屏蔽层之间均设有所述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还包括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设于第一屏蔽层相背两侧中至少一侧。
一种电缆插座,所述电缆插座包括:
绝缘基座;
第一电连接片,设于所述绝缘基座;所述第一电连接片包括第一电连接主体、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主体相对两端的第一接触点与第一焊脚;以及
第二电连接片,设于所述绝缘基座;所述第二电连接片包括第二电连接主体、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主体相对两端的第二接触点与第二焊脚;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以相互面对的方式分别突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主体的表面且两者之间间隔形成第一插设空间。
上述电缆插座,绝缘基座上设有的第一电连接片与第二电连接片分别对应电连接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从而使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同时进行信号传输。由于柔性扁平电缆的厚度较小,因此该电缆插座具有较小的体积而无需占用柔性电路板等结构的空间。而且,柔性扁平电缆的第二屏蔽层与第三屏蔽层分别与第一导电结构及第二导电结构接通,因此具有集成了屏蔽辐射信号的功能,无需单独设置屏蔽连接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座包括第一绝缘部、第二绝缘部以及绝缘背板,所述第一绝缘部与所述第二绝缘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绝缘背板相同一侧的两端,所述第一接触点突伸出所述第一绝缘部朝向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接触点突伸出所述第二绝缘部朝向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一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插座还包括均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设有与所述第二屏蔽层接触的第一屏蔽接触件,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有与所述第三屏蔽层接触的第二屏蔽接触件;所述第一屏蔽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屏蔽接触件以相互面对的方式分别突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且两者之间间隔形成连通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第二插设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导电盖,所述导电盖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并可在相对所述绝缘基座闭合的第一位置与相对所述绝缘基座打开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一屏蔽接触件突设于所述导电盖朝向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表面;当所述导电盖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屏蔽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屏蔽接触件共同形成所述第二插设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外表面的第一导电壳体,所述导电盖的两端分别突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绝缘基座抵持于所述第一导电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壳体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座还包括绝缘侧板,两个所述绝缘侧板自所述绝缘背板两端沿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绝缘部与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两端,两个所述转轴分别穿设于两侧的所述绝缘侧板以可转动地安装于绝缘基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第二导电壳体,所述第二绝缘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第一台阶面及位于所述第二插设空间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导电壳体支撑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屏蔽接触件突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台阶面一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侧板远离绝缘背板一端开设有卡持槽,所述第二导电壳体可拆卸地卡设于所述卡持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中柔性扁平电缆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中柔性扁平电缆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中电缆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缆插座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电缆插座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电连接器300,包括柔性扁平电缆100(Flexible Flat Cable,FFC)与电缆插座200。电缆插座200可安装于待电连接结构以连接待电连接结构的针脚(例如柔性电路板、主板、移动部件、小型化电器设备等),柔性扁平电缆100可插接于电缆插座200并与电缆插座200电连接,从而通过电缆插座200电连接待电连接结构。例如,当需要两个柔性电路板通信连接时,可在两个柔性电路板上分别安装电缆插座200,柔性扁平电缆 100的两端可分别插入两个电缆插座200中以连接两个柔性电路板,从而使两个柔性电路板可进行数据传输。
如图2所示,柔性扁平电缆1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体110、第一屏蔽层130以及第二导体120,第一屏蔽层130位于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之间以避免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相互干扰。
上述柔性扁平电缆1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因此相比于仅设有单面导体的电缆,该柔性扁平电缆100可实现双面导通,从而在连接针脚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宽度仅为单面导通的电缆宽度的50%,进而减小了与其配合的电缆插座200尺寸。而且,由于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之间设有第一屏蔽层130,因此可避免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之间产生信号干扰,从而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
如图1及图2所示,柔性扁平电缆100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段与插接于电缆插座200内的插设段,柔性扁平电缆100还包括由屏蔽材料形成的第二屏蔽层140和第三屏蔽层150。其中,第二屏蔽层140设于连接段中第一导体110背向第一屏蔽层130一侧,第三屏蔽层150设于连接段中第二导体120背向第二屏蔽层140一侧,从而避免整条柔性扁平电缆100受到外界辐射信号干扰,具有更强的信号稳定性。当插接段插设于电缆插座200时,插接段中的第一导体 110和第二导体120分别与电缆插座200的对应位置(即下述提及的第一接触点224和第二接触点234)电连接,实现柔性扁平电缆100的双面导通。
进一步地,柔性扁平电缆100还包括绝缘层160,连接段中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屏蔽层140之间、连接段与插设段中第一导体110与第一屏蔽层130之间、连接段中第二导体120与第三屏蔽层150之间、连接段与插设段中第二导体120 与第一屏蔽层130之间均设有绝缘层160,以对对应导体及屏蔽结构起到保护作用。而且,插设段中第一导体110远离第一屏蔽层130的一侧未设有绝缘层160,插设段中第二导体120远离第一屏蔽层130的一侧未设有绝缘层160,即插设段中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均裸露设置,因此绝缘层160在起到绝缘保护作用的同时不影响第一导体110及第二导体120与电缆插座200的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柔性扁平电缆100还包括补强板170,补强板170设于第一屏蔽层130相背两侧中至少一者,从而起到支撑作用以防止柔性扁平电缆100 变形,同时增加柔性扁平电缆100的强度而利于插拔。进一步地,补强板170 仅设于柔性扁平电缆100的插设段,从而使插设段利于插拔的同时,连接部依然具有较大的柔软度。
如此,柔性扁平电缆100由第二屏蔽层140、绝缘层160、第一导体110、绝缘层160、补强板170、第一屏蔽层130、补强板170、绝缘层160、第二导体 120、绝缘层160及第三屏蔽层150依次层叠并通过胶水等粘结剂相互连接,具有两面导通功能且具有良好的防信号干扰性能。
上述柔性扁平电缆100,由于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在自身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因此在可连接一定数量的阵脚的同时具有较窄的宽度,从而保证与其配合的电缆插座200具有较小的体积而无需占用较大空间。而且,柔性扁平电缆100的第二屏蔽层140与第三屏蔽层150分别与电缆插座200接通,因此具有更好的屏蔽辐射信号的作用,具有更强的信号稳定性。此外,插设段的补强板170的设置使该柔性扁平电缆100可方便地插设于电缆插座200中,提高了连接效率且不影响连接效果。
请结合参看图1,电缆插座200包括绝缘基座210及均设于绝缘基座210的第一电连接片220与第二电连接片230。其中,第一电连接片220包括第一电连接主体222、第一接触点224以及第一焊脚226,第一接触点224与第一焊脚226 分别设于第一电连接主体222相对的两端。第二电连接片230包括第二电连接主体232、第二接触点234以及第二焊脚236,第二接触点234与第二焊脚236 分别设于第二电连接主体232相对的两端。其中,第一接触点224与柔性扁平电缆100的第一导体110接触电连接,第二接触点234与柔性扁平电缆100的第二导体120接触电连接,从而与柔性扁平电缆100双面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接触点224与第二接触点234以相互面对的方式分别突设于第一电连接主体222与第二电连接主体232的表面且两者之间间隔形成第一插设空间S1,第一接触点224与第二接触点234均位于第一插设空间S1内。如此,柔性扁平电缆100的插设段可分离地插入第一插设空间S1内,柔性扁平电缆100的第一导体110与第一接触点224接触电连接,第二导体120与第二接触点234接触电连接。
上述电缆插座200包括设有第一接触点224的第一电连接片220与设有第二接触点234的第二电连接片230,因此该电缆插座200可同时电连接柔性扁平电缆200的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以使第一导体10与第二导体120同时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而且,该电缆插座200具有较小的体积,无需占用过大的安装空间。
如图1、图4~图6所示,绝缘基座210包括第一绝缘部214、第二绝缘部 216以及绝缘背板218,第一绝缘部214与第二绝缘部216间隔设置于绝缘背板 218相同一侧的两端。其中,第一接触点224突伸出第一绝缘部214朝向第二绝缘部216一侧表面以与第一导体110接触电连接,第二接触点234突伸出第二绝缘部216朝向第一绝缘部214一侧表面以与第二导体120接触电连接。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连接主体222自第一绝缘部214远离绝缘背板218一端水平延伸至绝缘背板218,并在绝缘背板218内向下倾斜延伸而从绝缘背板218远离第一绝缘部214一端的底部伸出。第一焊脚226设于第一电连接主体214伸出绝缘背板218一端,并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等待电连接结构。
第二电连接主体232自第二绝缘部216向远离绝缘背板218方向弯折延伸,最后从第二绝缘部216的底部伸出,第二焊脚236设于第二电连接主体232伸出第二绝缘部216一端,并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等待电连接结构。
第一电连接片220与第二电连接片230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一电连接片220 与多个第二电连接片230分别沿绝缘基座2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以与柔性扁平电缆100电连接。
如图4~图6所示,电缆插座200还包括均安装于绝缘基座210的第一导电结构240与第二导电结构250。其中,第一导电结构240设有与第二屏蔽层140 接触的第一屏蔽接触件260,第一导电结构240与柔性电路板等待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第二导电结构250设有与第三屏蔽层150接触的第二屏蔽接触件270,第二导电结构250与柔性电路板等待电连接结构电连接。
如此,第二屏蔽层140依次通过第一屏蔽接触件260、第一导电结构240与柔性电路板等待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第三屏蔽层150依次通过第二屏蔽接触件270、第二导电结构250与柔性电路板等待电连接结构电连接,从而屏蔽外界的辐射信号。
进一步地,第一屏蔽接触件243与第二屏蔽接触件270以相互面对的方式分别突设于第一导电结构240与第二导电结构250且两者之间间隔形成沿柔性扁平电缆100插入方向连通第一插设空间S1的第二插设空间S2。如此,柔性扁平电缆100自第二插设空间S2插入第一插设空间S2中,柔性扁平电缆100的插设段位于第一插设空间S1内,柔性扁平电缆100的连接段靠近插设段一端位于第二插设空间S2内,从而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保证柔性扁平电缆100可屏蔽辐射信号,避免受到外界杂波的干扰。
具体地,第一导电结构240包括安装于绝缘基座210上的导电盖242,第二导电结构250包括安装于绝缘基座210上的第二导电壳体252,导电盖242与第二导电壳体252间隔设置。第一屏蔽接触件260凸设于导电盖242朝向第一插设空间S1的表面并与导电盖242电连接,第二屏蔽接触件270凸设于第二导电壳体252朝向第一插设空间S1的表面并与第二导电壳体252电连接。
进一步地,导电盖242可转动地安装于绝缘基座210上,以在相对绝缘基座210闭合的第一位置与相对绝缘基座210打开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导电盖242处于第一位置时,导电盖242上的第一屏蔽接触件260与第二导电结构 250上的第二屏蔽接触件270共同形成第二插设空间S2。当导电盖242处于第二位置时,导电盖242与第二导电结构250呈一定夹角,从而便于柔性扁平电缆100一端插入第一插设空间S1内。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导电盖242处于第一位置时,导电盖242与第二导电结构250平行,当导电盖242处于第二位置时,导电盖242与第二导电结构250呈90°夹角。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结构240还包括安装于绝缘基座210外表面的第一导电壳体241,导电盖242的两端分别突设有转轴2422,转轴2422穿过绝缘基座 210抵持于第一导电壳体241并与第一导电壳体241电连接,第一导电壳体241 一端设有第一壳体焊脚2412以与柔性电路板等待电连接结构电连接。如此,第一屏蔽接触件243依次通过导电盖242及第一导电壳体241接地以实现对第一导体110的屏蔽。
具体地,第一导电壳体241在绝缘基座2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称设有两组第一壳体焊脚2412,每组第一壳体焊脚2412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壳体焊脚2412,该第一壳体焊脚2412可通过焊接等方式与柔性电路板等待电连接结构电连接。可以理解,第一壳体焊脚2412的数量、形状及位置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
绝缘基座210还包括绝缘侧板212,两个绝缘侧板212自绝缘背板218两端沿第一绝缘部214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且分别连接第一绝缘部214与第二绝缘部216的两端。导电盖242的两个转轴2422分别穿设于两侧的绝缘侧板212 以可转动地安装于绝缘基座210上,从而相对绝缘基座210转动而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转轴2422穿过绝缘侧板212后抵持于第一导电壳体241以与第一导电壳体241电连接。
第二绝缘部216设有位于第一插设空间S1的第一台阶面及位于第二插设空间S2的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相对第一绝缘部214的距离小于第二台阶面相对第一绝缘部214的距离。第二导电壳体252支撑于第二台阶面,第二屏蔽接触件270突设于第二导电壳体252远离第二台阶面一侧表面而与第一屏蔽接触件260共同形成第二插设空间S2内。如此,插设于第二插设空间S2的柔性扁平电缆100的第三屏蔽层150可与第二屏蔽接触件270接触。而由于第二台阶面的高度低于第一台阶面,因此第二屏蔽接触件270的高度低于第二接触点234,从而避免干扰第一接触点224与柔性扁平电缆100接触。
进一步地,绝缘侧板212远离绝缘背板218的一端开设有卡持槽,所述第二导电壳体可拆卸地卡设于卡持槽内从而安装于绝缘基座210上。具体地,第二导电壳体252设有第二屏蔽接触件270的部分支撑于第二绝缘部216的第二台阶面上,第二导电壳体252的两端穿过卡持槽以电连接柔性电路板等待电连接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壳体252穿过绝缘连接部212的两端设有第二壳体焊脚256,该第二壳体焊脚256延伸至基座主体212底部以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等带电连接结构。如此,第二屏蔽接触件270依次通过第二导电壳体252及柔性电路板等带电连接结构而实现接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240还包括抵持件244,抵持件244突设于导电盖242面向第一插设空间S1一侧,当导电盖242处于第一位置时,抵持件244 向第一接触点224施加朝向第二接触点234的压力。具体地,第一绝缘部214 的靠近绝缘侧板212的两端与绝缘侧板212之间具有间隙,当导电盖242处于第一位置时,抵持件244接触并抵持在第一绝缘部214远离第一插设空间S1的一侧,向第一绝缘部214施加朝向第二绝缘部216方向的压力。
如此,突伸出第一绝缘部214的第一接触点224在抵持件244的作用下紧密接触第一导体110,并且对柔性扁平电缆100产生向下的压力而使第二导体 120也与第二接触点234紧密接触,从而具有更好的导通效果而避免接触不良。具体地,抵持件244的横截面成半圆形结构,并沿绝缘基座21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对第一绝缘部214施加大小均匀的压力。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240还包括限位突起245,两个限位突起245 在平行于转轴242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分别突设于导电盖242两侧,绝缘侧板 212设有与限位突起245匹配的限位槽2122。当导电盖242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突起245限位于限位槽2122内,从而使导电盖242始终稳定地处于第一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导电结构240还包括卡位件246,卡位件246位于导电盖242面向第一插设空间S1的表面,柔性扁平电缆100上开设有与卡位件246匹配的卡位槽180,当导电盖242处于第一位置时,卡位件 246插设于卡位槽180内,从而避免柔性扁平电缆100在与电缆插座200连接后沿第一方向拔出,提高柔性扁平电缆100的连接稳固性。
在一实施例中,导电盖240远离绝缘背板218一端的端面倾斜设置,从而便于操作者翻转导电盖240。
上述电缆插座200,绝缘基座210上设有的第一电连接片220与第二电连接片230分别对应电连接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从而使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同时进行信号传输。由于柔性扁平电缆100的厚度较小,因此该电缆插座200具有较小的体积而无需占用柔性电路板等结构的空间。而且,柔性扁平电缆200的第二屏蔽层140与第三屏蔽层150分别与第一导电结构240及第二导电结构250接通,因此具有集成了屏蔽辐射信号的功能,无需单独设置屏蔽连接结构。
请结合参看图1,电缆插座200安装于柔性电路板等待电连接结构上,第一壳体焊脚2412与第二壳体焊脚256通过焊接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操作者可转动导电盖242以使导电盖242处于第二位置,然后可将柔性扁平电缆100一端经过第二插设空间S2插设于第一插设空间S1内,然后转动导电盖242使其处于第一位置,此时抵持件244可接触第一绝缘部214并向第一绝缘部214施加压力而使第一接触点224电连接柔性扁平电缆100的第一导体110,第二接触点 234电连接第二导体120,实现柔性扁平电缆100与电缆插座200的电连接。与此同时,第一屏蔽接触件260与第二屏蔽层140接触,第二屏蔽接触件270与第三屏蔽层150接触,从而实现对柔性扁平电缆100的屏蔽。
上述电连接器300,柔性扁平电缆100包括被第一屏蔽层130隔离的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绝缘基座210上设有的第一电连接片220与第二电连接片230分别对应电连接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从而使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同时进行信号传输。由于第一导体110与第二导体120在高度方向上层叠设置,因此避免增加柔性扁平电缆100的宽度,从而保证电缆插座200 具有较小的体积而无需占用柔性电路板等结构的空间。而且,柔性扁平电缆100 的第二屏蔽层140与第三屏蔽层150分别与第一导电结构240及第二导电结构 250接通,因此具有更好的屏蔽辐射信号的作用,具有更强的信号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1)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扁平电缆及电缆插座,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体、第一屏蔽层以及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屏蔽层位于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所述电缆插座包括:
绝缘基座;
第一电连接片,设于所述绝缘基座;所述第一电连接片包括第一电连接主体、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主体相对两端的第一接触点与第一焊脚;以及
第二电连接片,设于所述绝缘基座;所述第二电连接片包括第二电连接主体、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主体相对两端的第二接触点与第二焊脚;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以相互面对的方式分别突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主体的表面且两者之间间隔形成第一插设空间;所述柔性扁平电缆一端可分离地插入所述第一插设空间内,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一接触点接触电连接,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二接触点接触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段及插设段;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还包括第二屏蔽层与第三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设于所述连接段中所述第一导体背向所述第一屏蔽层一侧,所述第三屏蔽层位于所述连接段中所述第二导体背向所述第一屏蔽层一侧;
所述电缆插座还包括均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设有与所述第二屏蔽层接触的第一屏蔽接触件,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有与所述第三屏蔽层接触的第二屏蔽接触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屏蔽接触件以相互面对的方式分别突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且两者之间间隔形成沿所述柔性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连通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第二插设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导电盖,所述导电盖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并可在相对所述绝缘基座闭合的第一位置与相对所述绝缘基座打开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一屏蔽接触件突设于所述导电盖朝向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表面;当所述导电盖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屏蔽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屏蔽接触件共同形成所述第二插设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外表面的第一导电壳体,所述导电盖的两端分别突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绝缘基座抵持于所述第一导电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壳体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抵持件,所述抵持件突设于所述导电盖面向所述第一插设空间一侧;当所述导电盖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持件向所述第一接触点施加朝向所述第二接触点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限位突起,所述限位突起突设于所述导电盖,所述绝缘基座设有与所述限位突起匹配的限位槽;当所述导电盖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突起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卡位件,所述卡位件突设于所述导电盖面向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表面,所述柔性扁平电缆上开设有与所述卡位件匹配的卡位槽,当所述导电盖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卡位件插设于所述卡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第二导电壳体,所述绝缘基座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第一台阶面及位于所述第二插设空间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导电壳体支撑于所述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屏蔽接触件突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台阶面一侧表面。
10.一种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体、第一屏蔽层以及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屏蔽层位于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段及插设段;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还包括第二屏蔽层与第三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设于所述连接段中所述第一导体背向所述第一屏蔽层一侧,所述第三屏蔽层位于所述连接段中所述第二导体背向所述第一屏蔽层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还包括绝缘层,所述连接段中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间、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插设段中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一屏蔽层之间、所述连接段中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三屏蔽层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插设段中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屏蔽层之间均设有所述绝缘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还包括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设于第一屏蔽层相背两侧中至少一侧。
14.一种电缆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插座包括:
绝缘基座;
第一电连接片,设于所述绝缘基座;所述第一电连接片包括第一电连接主体、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主体相对两端的第一接触点与第一焊脚;以及
第二电连接片,设于所述绝缘基座;所述第二电连接片包括第二电连接主体、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主体相对两端的第二接触点与第二焊脚;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以相互面对的方式分别突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主体的表面且两者之间间隔形成第一插设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包括第一绝缘部、第二绝缘部以及绝缘背板,所述第一绝缘部与所述第二绝缘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绝缘背板相同一侧的两端,所述第一接触点突伸出所述第一绝缘部朝向所述第二绝缘部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接触点突伸出所述第二绝缘部朝向所述第一绝缘部一侧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缆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插座还包括均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设有第一屏蔽接触件,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有第二屏蔽接触件;所述第一屏蔽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屏蔽接触件以相互面对的方式分别突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且两者之间间隔形成连通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第二插设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缆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导电盖,所述导电盖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并可在相对所述绝缘基座闭合的第一位置与相对所述绝缘基座打开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一屏蔽接触件突设于所述导电盖朝向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表面;当所述导电盖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屏蔽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屏蔽接触件共同形成所述第二插设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缆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外表面的第一导电壳体,所述导电盖的两端分别突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绝缘基座抵持于所述第一导电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壳体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缆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还包括绝缘侧板,两个所述绝缘侧板自所述绝缘背板两端沿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绝缘部与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两端,两个所述转轴分别穿设于两侧的所述绝缘侧板以可转动地安装于绝缘基座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缆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第二导电壳体,所述第二绝缘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设空间的第一台阶面及位于所述第二插设空间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导电壳体支撑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屏蔽接触件突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台阶面一侧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缆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侧板远离绝缘背板一端开设有卡持槽,所述第二导电壳体可拆卸地卡设于所述卡持槽内。
CN201821170145.6U 2018-07-23 2018-07-23 柔性扁平电缆、电缆插座及电连接器 Active CN208820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0145.6U CN208820082U (zh) 2018-07-23 2018-07-23 柔性扁平电缆、电缆插座及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0145.6U CN208820082U (zh) 2018-07-23 2018-07-23 柔性扁平电缆、电缆插座及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20082U true CN208820082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71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70145.6U Active CN208820082U (zh) 2018-07-23 2018-07-23 柔性扁平电缆、电缆插座及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200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6846A (zh) * 2021-09-30 2022-01-14 荣成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导体ffc线缆及其连接器
CN114600323A (zh) * 2019-10-21 2022-06-07 自动电缆管理有限公司 壳体、尤其导线壳体、系统以及这种系统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0323A (zh) * 2019-10-21 2022-06-07 自动电缆管理有限公司 壳体、尤其导线壳体、系统以及这种系统的制造方法
CN113936846A (zh) * 2021-09-30 2022-01-14 荣成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导体ffc线缆及其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61589B2 (en) Patch plug design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CN208820082U (zh) 柔性扁平电缆、电缆插座及电连接器
CN105792516B (zh) 软硬结合板及移动终端
CN101546877B (zh) 电磁耦合器定位和配合
CN104638399B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CN2458653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8209158U (zh) 一种高可传输高频信号的连接器
CN207835904U (zh) 长寿命柔性电路板
CN205828797U (zh) 一种掀盖式连接器
CN201774167U (zh) 用于断路器的接线端子
CN208782185U (zh) 一种具有poe供电功能的rj45连接器
CN209344359U (zh) 一种fpc/ffc连接器
CN207743454U (zh) 插拔式pdu
US20110165783A1 (en) Dual Card Connector
CN202153577U (zh) 垫高型sim卡插槽装置
CN209448092U (zh) 尾部拨盖式连接器
CN206180180U (zh) 导电端子以及电连接器
CN209217282U (zh) 一种USB Type-C连接模块
EP4270678A1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6903602U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接地结构
CN214068939U (zh) 一种数据线连接头及数据线
CN209658449U (zh) 卧式贴片端子
CN211785701U (zh) 一种用于抗电磁干扰的电子式电能表
CN209843633U (zh) N极断路器和预付费断路器
CN208367381U (zh) 静电防护型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