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19766U - 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19766U
CN208819766U CN201821967359.6U CN201821967359U CN208819766U CN 208819766 U CN208819766 U CN 208819766U CN 201821967359 U CN201821967359 U CN 201821967359U CN 208819766 U CN208819766 U CN 208819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novel intelligent
elastomer
intelligent switch
pcb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673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邝润坚
王炜
刘平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ikesirui Intelligent Home Furnis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ikesirui Intelligent Home Furnis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ikesirui Intelligent Home Furnis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ikesirui Intelligent Home Furnis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673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19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19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19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所述按键面板包括按键、光源以及底座,所述按键上具有两个分布在中心线两侧的按键触区,所述按键触区之间设置有透光区,所述光源设置在按键与底座之间,所述光源包括PCB板以及设置在PCB板上的两个触点开关和多个LED贴片灯,所述触点开关分别对应设置在按键触区的正下方并与按键背面接触,多个LED贴片灯呈线性阵列排布在两个触点开关之间,相邻两个LED贴片灯在辐射角为60°时光线的混光点与光线在按键背面的入射点重合,消除了发光暗区,透光区得以均匀发光,发光强度较高,产品体积小,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
背景技术
LED灯被广泛运用在PCB板上作为智能开关面板的指示光源,通常情况下,当LED灯距离目标体的距离较小时,就不能被简化为以4π立体角向周围发出相同发光强度的点光源,此时LED灯的发光强度与辐射角度的关系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辐射角度在[-60°,60°]之间时,整体的发光强度才较好,而在LED灯距离目标体的距离较小的电子产品中,往往由于LED灯辐射角度的限制或者混光距离较大,都会产生发光暗区,导致目标体上的光线分布不均匀,造成目标体上的指示的信息不能被均匀显示的缺陷。
为解决发光暗区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在产品中增设反射部件,将光线通过反射部件反射进入显示区的发光暗区,进而达到原发光暗区也能正常发光来使显示区均匀透光的目的,但该技术要求LED灯与反射部件排列在同一平面,对多元器件的智能家居类电子产品来说,如果在PCB板上增设这种形式的反射部件,不仅会占用其他元器件在PCB板上的位置进而增加产品的体积,还会提升产品的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以解决现有的智能开关面板指示光源存在发光暗区,指示信息不能均匀显示以及现有的发光暗区解决方式使得产品体积变大、加工成本变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所述按键面板包括按键、光源以及底座,所述按键上具有两个分布在中心线两侧的按键触区,所述按键触区之间设置有透光区,所述光源设置在按键与底座之间,所述光源包括PCB板以及设置在PCB板上的两个触点开关和多个LED贴片灯,所述触点开关分别对应设置在按键触区的正下方并与按键背面接触,多个LED贴片灯呈线性阵列排布在两个触点开关之间,相邻两个LED贴片灯在辐射角为60°时光线的混光点与光线在按键背面的入射点重合。
优选的,所述按键背面设置有分别与按键触区对应的两个按键触点,所述按键触点与触点开关上的按钮接触。
优选的,所述按键面板还包括防紧垫片,所述防紧垫片包括两组并分别设置在按键背面下方两侧,所述防紧垫片的侧边上设置有弯曲的第一弹性体以及分别位于第一弹性体两侧的两组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的高度大于第二弹性体的高度,所述按键背面对应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上端与卡扣中间开口的上端面抵靠接触,两组第二弹性体的上端与卡扣中间开口的下端面搭接,所述PCB板设置在防紧垫片与按键之间。
优选的,所述防紧垫片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穿过防紧垫片上的定位孔与PCB板背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紧垫片的侧边上设置有定位板,所述PCB板上对应开设有卡口,所述定位板上端与PCB板上的卡口卡合相配。
优选的,所述PCB板的两端部开设有供防紧垫片上的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活动的空位口。
优选的,所述底座表面以及侧壁处均开设有散热口。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线路出口。
优选的,所述按键包括并列设置的多联按键,每联按键下方对应设置一组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具有如下优点:在LED贴片灯距离按键背面的距离较小时,通过缩短LED贴片灯间距,减小混光距离,使得相邻LED贴片灯在辐射角为60°时光线的混光点与光线在按键背面的入射点重合,从而消除了发光暗区,透光区得以均匀发光,且在该辐射角度下的发光强度较高,使用较少的LED贴片灯即可达到较好的发光强度效果,无需增设额外部件,将按键下方的LED贴片灯进行线性阵列式排布设置,光线分布均匀,满足透光要求,产品体积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防紧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发光分区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的发光分区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光源辐射角为60°时光线示意图;
图10为LED光源辐射角度与发光强度关系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LED贴片灯线性阵列的照度分布效果图;
图12为LED贴片灯矩形阵列的照度分布效果图;
图13为LED贴片灯圆形阵列的照度分布效果图。
图中:按键1、光源2、底座3、防紧垫片4、透光区11、按键触点12、卡扣13、PCB板21、触点开关22、LED贴片灯23、卡口24、空位口25、支撑柱31、散热口32、线路出口33、第一弹性体41、第二弹性体42、定位孔43、定位板4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该按键面板包括按键1、光源2以及底座3。按键1上具有两个分布在中心线两侧的按键触区,按键触区之间设置有能显示指示信息的透光区11。
光源2设置在按键1与底座3之间,如图3所示,光源2包括PCB板21以及设置在PCB板21上的两个触点开关22和多个LED贴片灯23,触点开关22分别对应设置在按键触区的正下方,按键1背面设置有分别与按键触区对应的两个按键触点12,按键触点12与触点开关22上的按钮接触。多个LED贴片灯23呈线性阵列排布在两个触点开关22之间,相邻两个LED贴片灯23在辐射角为60°时光线的混光点与光线在按键1背面的入射点重合。
按键1面板还包括防紧垫片4,防紧垫片4包括两组并分别设置在按键1背面下方两侧,如图5所示,防紧垫片4的侧边上设置有弯曲的第一弹性体41以及分别位于第一弹性体41两侧的两组第二弹性体42,第一弹性体41的高度大于第二弹性体42的高度,如图2所示,按键1背面对应设置有卡扣13,如图6所示,第一弹性体41的上端与卡扣13中间开口的上端面抵靠接触,两组第二弹性体42的上端与卡扣13中间开口的下端面搭接,第一弹性体41和第二弹性体42分别起到回弹按键1和固定按键1的作用,PCB板21的两端部开设有安装时供防紧垫片4上的第一弹性体41和第二弹性体42活动的空位口25,安装时先将防紧垫片4的第一弹性体41和第二弹性体42横向装入一侧卡扣13,再往右回拉调节位置,然后再装入另一侧防紧垫片4。
PCB板21设置在防紧垫片4与按键1之间,防紧垫片4上设置有定位孔43,如图3所示,底座3上设置有两组支撑柱31,支撑柱31的上端穿过防紧垫片4上的定位孔43与PCB板21背面连接。防紧垫片4的侧边上设置有定位板44,PCB板21上对应开设有卡口24,定位板44上端与PCB板21上的卡口24卡合相配。
底座3表面以及侧壁处均开设有散热口32,通过结构上的散热可延长使用寿命,底座3上还开设有用于电连接的线路出口33。
本实施例的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LED贴片灯23距离按键1背面的距离较小下,现有的背光模组由于发光角度的限制,在系统内形成了如图7所示的间隔区I、发光亮区II和发光暗区III,本实施例通过缩短LED贴片灯23间距,减小混光距离,使得相邻LED贴片灯23在辐射角α为60°时光线的混光点B与光线在按键1背面的入射点重合,LED贴片灯23间距D=2L·tan60°,其中L为LED贴片灯23光源中心点与按键1背面的间距值,从而消除了发光暗区,如图8和图9所示,透光区11得以均匀发光,图10中白色或者彩色LED光源的发光强度与辐射角度的关系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辐射角度在[-60°,60°]之间时,整体的发光强度才较好,本实施例在辐射角60°下的发光强度较高,使用较少的LED贴片灯23即可达到较好的发光强度效果,无需增设额外部件,将按键1下方的LED贴片灯23进行线性阵列式排布设置,其照度分布效果图如图11所示,相比于矩形阵列(图12)、圆形阵列(图13)排布,光线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在透光区11上显示出均匀光强,产品体积小,成本低。
实施例2
参考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包括并列设置的两联按键1,每联按键1下方对应设置一组光源2,每组光源2下方对应设置两组防紧垫片4。
实施例3
参考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包括并列设置的三联按键1,每联按键1下方对应设置一组光源2,每组光源2下方对应设置两组防紧垫片4。
实施例4
参考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包括并列设置的四联按键1,每联按键1下方对应设置一组光源2,每组光源2下方对应设置两组防紧垫片4。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面板包括按键、光源以及底座,所述按键上具有两个分布在中心线两侧的按键触区,所述按键触区之间设置有透光区,所述光源设置在按键与底座之间,所述光源包括PCB板以及设置在PCB板上的两个触点开关和多个LED贴片灯,所述触点开关分别对应设置在按键触区的正下方并与按键背面接触,多个LED贴片灯呈线性阵列排布在两个触点开关之间,相邻两个LED贴片灯在辐射角为60°时光线的混光点与光线在按键背面的入射点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背面设置有分别与按键触区对应的两个按键触点,所述按键触点与触点开关上的按钮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面板还包括防紧垫片,所述防紧垫片包括两组并分别设置在按键背面下方两侧,所述防紧垫片的侧边上设置有弯曲的第一弹性体以及分别位于第一弹性体两侧的两组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的高度大于第二弹性体的高度,所述按键背面对应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上端与卡扣中间开口的上端面抵靠接触,两组第二弹性体的上端与卡扣中间开口的下端面搭接,所述PCB板设置在防紧垫片与按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紧垫片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穿过防紧垫片上的定位孔与PCB板背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紧垫片的侧边上设置有定位板,所述PCB板上对应开设有卡口,所述定位板上端与PCB板上的卡口卡合相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的两端部开设有供防紧垫片上的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活动的空位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表面以及侧壁处均开设有散热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线路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并列设置的多联按键,每联按键下方对应设置一组光源。
CN201821967359.6U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 Active CN208819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7359.6U CN208819766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7359.6U CN208819766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19766U true CN208819766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81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67359.6U Active CN208819766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197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8212A (zh) * 2019-11-21 2020-02-21 温州初创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向微动并具备互联互通功能的开关
CN111952094A (zh) * 2020-07-10 2020-11-17 深圳市莱克斯瑞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开关面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8212A (zh) * 2019-11-21 2020-02-21 温州初创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向微动并具备互联互通功能的开关
CN110828212B (zh) * 2019-11-21 2021-10-15 温州初创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向微动并具备互联互通功能的开关
CN111952094A (zh) * 2020-07-10 2020-11-17 深圳市莱克斯瑞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开关面板
CN111952094B (zh) * 2020-07-10 2023-01-06 深圳市莱克斯瑞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开关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2892B2 (ja) 照明装置、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070013647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using LED and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urface light source
US9091882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surface light sour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RU2511720C2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й приемник
KR20060124831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20086888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5258027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208670A (zh) 发光机构、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设备
EP2778514A1 (en) Luminaire
CN208819766U (zh) 一种新型智能开关按键面板
US20100177500A1 (en) Light Control Membe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3395811U (zh) Led透镜及直下式ledtv用背光模组
TWM466278U (zh) 薄型化直下式led背光模組
WO2011077863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8833958B2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US20110157870A1 (en) Flat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209728370U (zh) 不易分离的胶铁一体框结构及背光源
US20140111970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21552629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9224030A (ja) Led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0835512U (zh) 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模组
JPH11133425A (ja) 液晶パネル用照明装置
KR20090041104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209132553U (zh) 发光机构、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设备
CN206863415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