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5512U - 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5512U
CN210835512U CN201921599307.2U CN201921599307U CN210835512U CN 210835512 U CN210835512 U CN 210835512U CN 201921599307 U CN201921599307 U CN 201921599307U CN 210835512 U CN210835512 U CN 210835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cklight module
light sources
bottom plate
light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993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士伟
唐万顺
王海涛
佟晓龙
张海波
何胜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T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T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T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T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993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5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5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5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和设于所述反射片上的灯条,所述灯条上排列有若干个光源,相邻两个光源之间的间距定义为排列间距,位于所述灯条的端部及中点附近处的光源的排列间距均小于所述灯条其他位置处的光源的排列间距。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在灯条端部的光源排列比较密集,以提升整体边缘处的亮度,避免边缘有暗斑;在灯条中点处的光源排列比较密集,可提升整体的最大亮度,减少增光膜的使用;在灯条其他位置处的光源排列比较稀疏,可降低整体中心点的亮度,从而通过灵活调节不同光源的位置便可提高所述背光模组的均匀性、辉度及宏观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采用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器通常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以保证具有较好的色域和更为自然的图像效果。然而,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一般由若干个LED灯珠阵列排布形成发光光源,会由于背光模组的中部排列过多的LED灯珠而导致背光模组中部的照度大于边缘的照度。为满足整体的照度及均匀度要求,通常需利用高端光学膜片以增强LED灯珠的亮度,或者配置相应的调光电路去调节各个LED灯珠的光照亮度,结构复杂且成本高,并提高了产品的功率,能效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亮度均匀且功耗低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作为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和设于所述反射片上的灯条,所述灯条上排列有若干个光源,相邻两个光源之间的间距定义为排列间距,位于所述灯条的端部及中点附近处的光源的排列间距均小于所述灯条其他位置处的光源的排列间距。
优选地,相邻两个不同的排列间距之差为5mm~15mm。
优选地,沿所述灯条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的光源的排列间距逐渐增大或者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灯条为直板状,所述若干个光源沿所述灯条的长度方向呈直线排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灯条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反射片包括用于布设所述灯条的底板和突出于所述底板设置并位于相邻两个灯条之间的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用于反射所述灯条上的光源照射出的光线。
优选地,所述反射结构的横截面为倒V形,其由两个具有夹角的反射面构成。
更优地,两个所述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90°~160°。
更优地,所述反射片还包括竖立于所述底板四周的侧板,所述反射结构相对所述底板的竖直高度为所述侧板相对所述底板的竖直高度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相对所述底板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方并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光源不等间距排列,在灯条端部的光源排列比较密集,以提升整体边缘处的亮度,避免边缘有暗斑;在灯条中点处的光源排列比较密集,可提升整体的最大亮度,减少增光膜的使用;在灯条其他位置处的光源排列比较稀疏,可降低整体中心点的亮度,从而通过灵活调节不同光源的位置便可提高所述背光模组的均匀性、辉度及宏观效果,同时有效降低所述背光模组的成本和功耗。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相邻两个灯条之间设有反射结构,通过所述反射结构提升灯条上的光源照射出的光线的反射率及折射率,使光线被有方向性地汇聚至两个灯条之间,从而提升所述背光模组中未设置光源的位置处的照度,有效改善产品的均匀性和宏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背面模组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D-D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零/部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零/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零/部件被“连接”到另一零/部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零/部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零/部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图1至图3共同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其作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用于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后方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以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色域和更为自然的图像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背光模组1包括反射片11、灯条12和光源13。所述灯条12设有四个,其平行且等距地布设于所述反射片11上,且每个灯条12上均排列有若干个所述光源13。
优选地,所述反射片11包括底板111和四个侧板112,四个所述侧板112分别相对所述底板111向外倾斜地竖立于所述底板111的四周,即所述侧板112与所述底板111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底板111和四个所述侧板112共同形成一个内凹的安装结构,所述灯条12布设于所述底板111上且所述灯条12上的光源13照射出的光线可在所述底板111和侧板112的共同反射下沿预定方向照射出去。
进一步地,所述灯条12由适配所述光源13的电路板、电器元件等配件构成;所述光源13为LED灯珠,由于LED灯珠较为环保节能,使用寿命较长且安全可靠,可保证所述背光模组1的照明效果。
优选地,将相邻两个光源13之间的间距定义为排列间距,位于所述灯条12的端部及中点附近处的光源13的排列间距均小于所述灯条12其他位置处的光源13的排列间距。
具体地,在图2中示出,所述排列间距包括第一排列间距A、第二排列间距B和第三排列间距C,所述第一排列间距A小于所述第二排列间距B,所述第二排列间距B小于所述第三排列间距C,所述灯条12上的多个光源13通过三种不同的排列间距进行排列设置。在所述灯条12边缘处的光源13排列比较密集,以提升所述背光模组1整体边缘处的亮度,避免由于边缘处的光源13排布较少而产生暗斑;在所述灯条12中点附近处的光源13排列同样比较密集,以在保证均匀度的条件下通过提升中心亮度而提升所述背光模组1整体的最大亮度,从而减少增光膜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在所述灯条12远离其边缘和中点附近的其他位置处的光源13排列比较稀疏,可降低整体中心的亮度,避免所述背光模组1由于整体排列过多的光源13而导致中部的照度大于边缘的照度,从而通过灵活调节不同光源13的位置便可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的均匀性、辉度及宏观效果,同时有效降低所述背光模组1的成本和功耗。
优选地,沿所述灯条12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的光源13的排列间距逐渐增大或者逐渐缩小,以避免所述光源13的排列突然变密集或者突然变稀疏导致照度出现不均匀的情况。
更优地,为避免相邻两个排列间距之间相差太大出现灯影,或者相邻两个排列间距之间相差太小出现亮边及亮斑的问题,相邻两个不同的排列间距之差优选为5mm~15mm,其具体差距可根据所述背光模组1的规模尺寸、所述光源13的亮度以及所述反射片11的反射结构等实际条件的不同而细微调整,以使所述背光模组1的均匀性更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以第一排列间距A、第二排列间距B和第三排列间距C三种排列间距为例说明所述光源13不等间距排列的结构,但不能视为对所述光源13具体排列结构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有必要可采用具有更多种不同排列间距的方式设置所述光源13,以确保所述背光模组1在应用于显示设备上时,可灵活调节整体画面中各个位置处的亮暗程度,从而明显改善显示设备的均匀性和宏观效果。
同样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灯条12和所述光源13的具体数量均可根据所述背光模组1的规模尺寸进行调整。其次,多个所述灯条12可为等距设置,也可根据所述背光模组1亮度的均匀性要求进行不等间距设置,例如在所述灯条12数量过多时,位于所述底板111边缘处的灯条12排列可更加密集,以进一步提升所述背光模组1整体边缘处的亮度,使边缘和中心的亮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灯条12为直板状,所述若干个光源13沿所述灯条12的长度方向呈直线排列设置,以使所述灯条12的具体数量可不受其结构限制,从而使所述背光模组1可适配不同尺寸的显示设备。在现有一些小型显示设备采用的背面模组中,其灯条为两端弯折的结构,通过将灯条的端部弯折至背面模组的角落处提升显示设备四角的亮度,虽然也起到提升均匀性的作用,但该结构仅适用于采用两个灯条的小型背光模组。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灯条12为直板状,其适用于所有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调整不同位置处的光源13的排列间距提升背光均匀性,实用性更强。
请结合图3,所述反射片11还包括突出于所述底板111设置并位于相邻两个灯条12之间的反射结构113,所述反射结构113的横截面为倒V形,其由两个具有夹角的反射面1131构成,两个所述反射面1131用于反射位于所述反射结构113两侧的两个灯条12上的光源13照射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反射结构113可提升所述光源13照射出的光线的反射率及折射率,使光线被有方向性地汇聚至两个灯条12之间,从而提升所述背光模组1中未设有光源13的位置处的照度,有效改善所述背光模组1的均匀性和宏观效果。
优选地,所述反射结构113相对所述底板111的竖直高度H为所述侧板112相对所述底板111的竖直高度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两个所述反射面1131之间的夹角为90°~160°,通过调整所述反射结构113的竖直高度H和两个所述反射面1131之间的角度可调整光线的反射方向,避免所述背光模组1出现不同程度的亮暗斑,从而提升所述背光模组1的均匀性和宏观效果。
作为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图未示,下同),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背光模组1,所述背光模组1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方并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
所述显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显示器、液晶电视等设备,通过所述背光模组1中光源13不等间距排列的结构和所述反射结构113的反射汇聚光线使所述显示设备具有较好的宏观效果,亮度更加均匀。其次,由于所述背光模组1结构简单,无需设置过多的光学膜片和较为复杂的调光电路,使所述显示设备可更加轻薄,功率更低,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和设于所述反射片上的灯条,所述灯条上排列有若干个光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光源之间的间距定义为排列间距,位于所述灯条的端部及中点附近处的光源的排列间距均小于所述灯条其他位置处的光源的排列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不同的排列间距之差为5mm~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灯条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的光源的排列间距逐渐增大或者逐渐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为直板状,所述若干个光源沿所述灯条的长度方向呈直线排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反射片包括用于布设所述灯条的底板和突出于所述底板设置并位于相邻两个灯条之间的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用于反射所述灯条上的光源照射出的光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的横截面为倒V形,其由两个具有夹角的反射面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90°~16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还包括竖立于所述底板四周的侧板,所述反射结构相对所述底板的竖直高度为所述侧板相对所述底板的竖直高度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相对所述底板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10.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方并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面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模组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921599307.2U 2019-09-24 2019-09-24 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模组 Active CN210835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9307.2U CN210835512U (zh) 2019-09-24 2019-09-24 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9307.2U CN210835512U (zh) 2019-09-24 2019-09-24 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5512U true CN210835512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5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99307.2U Active CN210835512U (zh) 2019-09-24 2019-09-24 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55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7877A (zh) * 2020-12-31 2021-05-07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器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7877A (zh) * 2020-12-31 2021-05-07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器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767877B (zh) * 2020-12-31 2022-07-19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器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89032A1 (en) Backlight system
JP2004206916A (ja) 面状光源
CN102661535B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7422531B (zh) 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0426894B (zh) 一种异形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05229633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显示器
US8876316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9348173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CN102374449A (zh) 发光单元及具有该发光单元的背光模块
CN209327742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835512U (zh) 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模组
CN216113547U (zh) 一种背光结构
TW201310134A (zh) 背光模組及包含該背光模組的照明系統
CN111828886A (zh) 一种格栅灯
KR20120030908A (ko) 백라이트 플레이트 구조
CN104763919A (zh) 光源模块
CN210720957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247217A (zh) 采用led的、模块数量可随意增减的平板灯
CN203744119U (zh) 光学透镜及使用其的背光模组
JP5529576B2 (ja) 発光装置
US20120224107A1 (en) Backlight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207301567U (zh) 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2241084A (zh) 一种具有方向性的薄型液晶显示器背光照明系统
US20190049792A1 (en) Light source component,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10294754U (zh) 一种倾斜进光的背光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