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03880U - 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03880U CN208803880U CN201821355467.8U CN201821355467U CN208803880U CN 208803880 U CN208803880 U CN 208803880U CN 201821355467 U CN201821355467 U CN 201821355467U CN 208803880 U CN208803880 U CN 2088038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coke
- dry
- waste heat
- stir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包括干熄炉和斯特林发电机,所述斯特林发电机设有热端和冷端,所述热端伸入所述干熄炉与所述干熄炉进行热量交换,所述冷端连接有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干熄焦余热进行高效发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发电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第一焦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焦炭产能高达近7亿吨,2016年实际产能4.4亿吨,焦炭产能过剩严重,由于焦化是高能耗、高排放型行业,节能减排压力很大。2016年焦化行业焦化工序能耗在122kgce(kg标准煤)/t焦炭,其中焦炉的能耗约占工序能耗的70%~80%。
根据国内外大中型焦炉热工研究表明,从焦炉炭化室推出的950~1050℃红焦带出的显热(高温余热)占焦炉支出热约37.52%。目前大多数焦化企业(尤其是独立的焦化企业)都采用传统的湿法熄焦技术,即用水直接喷洒红热焦炭的方式进行熄焦,这种熄焦方式不但使红焦携带的显热无法回收,也造成能源严重浪费,而且在熄焦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大气污染非常严重。目前回收红焦显热最为成熟的技术就是干熄焦技术。所谓干熄焦(CDQ),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惰性气体吸热后与水换热生产蒸汽,在通过高温高压蒸汽进行发电。
综述所述,即使是较为先进的干熄焦技术,都需要制取蒸汽,再利用蒸汽轮机朗肯循环发电,其发电效率超不过35%。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开发一种能够利用干熄焦工艺中的余热进行高效发电的系统,将不仅有利于干熄焦工艺中的余热回收,同时有利于优化干熄焦工艺中的能源利用模式和能源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干熄焦余热利用不足和效率不高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可以实现干熄焦余热高效发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包括干熄炉和斯特林发电机,所述斯特林发电机设有热端和冷端,所述热端伸入所述干熄炉与所述干熄炉进行热量交换,所述冷端连接有冷却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斯特林发电机布置在所述干熄炉的炉壁部分和/或炉顶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斯特林发电机布置在所述干熄炉的高温惰性气体流道中,和/或,所述斯特林发电机布置在所述干熄炉的外部,并利用引出的高温惰性气体对斯特林发电机的热端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冷端设有空气冷却装置或水冷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冷端设有冷却循环模块,所述冷却循环模块与焦炉烟气低温冷却水的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端与供热循环水回水的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余热回收吸热模块,所述余热回收吸热模块布置于所述干熄炉的炉壁部分或炉顶部分或高温惰性气体流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余热回收吸热模块吸收所述干熄炉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热端。
进一步的,所述热端与所述余热回收吸热模块通过传热介质进行热量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传热介质为惰性气体、熔盐、导热油、相变金属、水、传热气体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热端与所述余热回收吸热模块通过盘管换热、高温换热管束换热、U型管换热、螺旋管束换热、表面换热中的任意一种换热形式进行换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首先,斯特林发电机为卡诺循环,其发电效率高于利用蒸汽的朗肯循环发电效率;此外,斯特林发电机为外燃机,对烟气工质要求不高,可适应不同安装位置和高温环境,因此可以直接伸入干熄炉中进行取热。本实用新型结合了干熄焦技术,采用高温导热油或熔盐等作为传热介质,采用斯特林发电机对干熄炉的余热进行利用,不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余热利用途径,同时保证了斯特林发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为进一步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给出了以下附图标记,并加以说明。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附图标记说明:
1-斯特林发电机,2-焦炉余热回收吸热模块,4-干熄炉,7-提升机,8-风机,91-一次除尘装置,92-二次除尘装置,10-惰性气体,11-冷端,12-热端,14-低温熔盐输入端,15-高温熔盐输出端,17-惰性气体输入端,18-惰性气体输出端,P-发电输出,WI-冷却水进入端,WO-冷却水输出端,B-红焦,C-焦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所有进行方向性和位置性指示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顶”、“低”、“横向”、“纵向”、“中心”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状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连接情况等,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包括干熄炉4和斯特林发电机1,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设有热端12和冷端11,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布置在所述干熄炉4的炉壁部分和/或炉顶部分,或布置在所述干熄炉4的高温惰性气体流道中,和/或,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布置在所述干熄炉4的外部,并利用引出的高温惰性气体对斯特林发电机1的热端12进行加热。所述热端12伸入所述干熄炉4与所述干熄炉4进行热量交换,所述冷端11连接有空气冷却装置或水冷装置中的任意一种,从而造成温差,保证斯特林发电机1的高效运行。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包括干熄炉4,斯特林发电机1和余热回收吸热模块2,所述余热回收吸热模块2布置于所述干熄炉4的炉壁部分或炉顶部分或高温惰性气体流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余热回收吸热模块2吸收所述干熄炉4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热端12。所述热端12与所述余热回收吸热模块2通过传热介质进行热量传递。所述传热介质通过在上升管换热器中流动而进行热量传递,所述传热介质为惰性气体、熔盐、导热油、相变金属、水、传热气体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热端12与所述余热回收吸热模块2通过盘管换热、高温换热管束换热、U型管换热、螺旋管束换热、表面换热中的任意一种换热形式进行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冷端11设有冷却循环模块,所述冷却循环模块与焦炉烟气低温冷却水的管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冷端11与供热循环水回水的管路连接。冷端11释放的热量用于厂区供热或生活热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冷端11设置所述冷却循环模块,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的发电效率,并且通过将冷端11释放的热量进行合理利用,优化了整个发电系统的能源利用模式,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本实施例将斯特林发电机1与干熄焦工艺进行结合,将斯特林发电机的热端12伸入干熄炉4的炉壁部分或炉顶部分进行吸热。所述干熄炉4与炼焦炉连通,炉煤进入炼焦炉后,经过炼焦过程成为红焦B,所述红焦B进入干熄炉4进行降温熄焦,成为焦炭C。这一过程中,所述热端12直接伸入所述干熄炉4的侧面四周炉壁部分、炉顶部分中的至少一种,从而吸收所述干熄炉4的热量。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实现发电输出P对区域电网或耗电设施进行供电。冷却水由冷却水进入端WI进入,流经所述冷端11后由冷却水输出端WO输出。处于外部的斯特林发电机1的所述冷端11利用冷却水冷却,从而增大斯特林发电机热端12和冷端11的温差,提高发电效率。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将斯特林发电机的热端12伸入干熄炉4的高温惰性气体流道内部吸热(图1的一次除尘92烟道内)。处于外部的斯特林发电机1的冷端11利用空气冷却或利用冷却水冷却。红焦B通过提升机7被送入炉温约1000℃的干熄炉4。所述干熄炉4的外部设有一次除尘装置91和二次除尘装置92。惰性气体10由惰性气体风机送入干熄炉4内与红焦B进行表面接触式换热,随后惰性气体进入一次除尘装置91的烟道,与插入烟道的斯特林发电机1的热端12进行热交换。斯特林发电机1的热端12与约800℃的高温惰性气体进行换热。冷却水由冷却水进入端WI进入,流经所述冷端11后由冷却水输出端WO输出。经过热交换的惰性气体经过所述一次除尘装置91和二次除尘装置92,通过风机8,被重新输入干熄炉4。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将惰性气体在除尘后引出烟道,采用加热熔盐对斯特林机1直接加热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本实施例将斯特林发电机1设置在所述干熄炉4的外部,并与熔盐换热进行结合,利用熔盐与被引出干熄炉4的高温惰性气体或烟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的高温熔盐与斯特林发电机1的热端12进行换热。熔盐由低温熔盐输入端14进入干熄炉4和惰性气体或烟气的流道与其进行换热,随后从高温熔盐输出端15输出,流入斯特林发电机1进行热交换。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将惰性气体在除尘后引出烟道,对斯特林机直接加热斯特林机1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本实施例将斯特林发电机1与干熄焦工艺进行结合,将斯特林发电机的热端12与经过干熄焦吸热后的高温惰性气体进行换热。惰性气体由惰性气体输入端17进入干熄炉4内与红焦B进行表面接触式换热,随后从惰性气体输出端18输出,流入斯特林发电机1进行热交换。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给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熄炉(4)和斯特林发电机(1),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设有热端(12)和冷端(11),所述热端(12)伸入所述干熄炉(4)与所述干熄炉(4)进行热量交换,所述冷端(11)连接有冷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布置在所述干熄炉(4)的炉壁部分和/或炉顶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布置在所述干熄炉(4)的高温惰性气体流道中,和/或,所述斯特林发电机(1)布置在所述干熄炉(4)的外部,并利用引出的高温惰性气体对斯特林发电机(1)的热端(12)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11)设有空气冷却装置或水冷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11)设有冷却循环模块,所述冷却循环模块与焦炉烟气低温冷却水的管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11)与供热循环水回水的管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回收吸热模块(2),所述余热回收吸热模块(2)布置于所述干熄炉(4)的炉壁部分或炉顶部分或与高温惰性气体换热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余热回收吸热模块(2)吸收所述干熄炉(4)和惰性气体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热端(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端(12)与所述余热回收吸热模块(2)通过传热介质进行热量传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介质为惰性气体、熔盐、导热油、相变金属、水、传热气体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端(12)与所述余热回收吸热模块(2)通过盘管换热、高温换热管束换热、U型管换热、螺旋管束换热、表面换热中的任意一种换热形式进行换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55467.8U CN208803880U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55467.8U CN208803880U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03880U true CN208803880U (zh) | 2019-04-30 |
Family
ID=66235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355467.8U Active CN208803880U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038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2758A (zh) * | 2021-06-21 | 2021-09-24 | 合肥智测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斯特林制冷机的超低温便携式干式炉 |
-
2018
- 2018-08-22 CN CN201821355467.8U patent/CN2088038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2758A (zh) * | 2021-06-21 | 2021-09-24 | 合肥智测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斯特林制冷机的超低温便携式干式炉 |
CN113432758B (zh) * | 2021-06-21 | 2022-05-24 | 合肥智测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斯特林制冷机的超低温便携式干式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141195U (zh) | 一种带余热利用装置真空热水锅炉 | |
CN102506588B (zh) | 水泥窑余热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及发电方法 | |
CN202675910U (zh) | 工业窑炉超导热管余热回收装置 | |
CN106195983A (zh) | 新型燃煤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 | |
CN106870037A (zh)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 | |
CN105275515A (zh) | 焦炉烟气余热与干熄焦余热耦合发电系统及其耦合发电方法 | |
CN104235826A (zh) |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
CN207161151U (zh) | 一种节能型锅炉余热发电装置 | |
CN102305549A (zh) | 一种烧结环冷余热高效发电系统及其利用方法 | |
CN208803880U (zh) | 一种干熄焦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 | |
CN212408715U (zh) | 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回收系统 | |
CN203489244U (zh) |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
CN203489246U (zh) |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
CN209820172U (zh) | 一种蓄热式高温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
CN208982184U (zh) | 一种上升管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 | |
CN101825399A (zh) | 烧结冷却机废气的余热利用方法及其装置 | |
CN204830910U (zh) | 带补燃的烧结与球团余热发电系统 | |
CN102911679B (zh) | 一种焦炉煤气初冷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2501626U (zh) | 带调温器的导热油炉内循环余热回收装置 | |
CN110857843A (zh) | 一种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 | |
CN208982181U (zh) | 一种焦炉余热斯特林发电系统 | |
CN201229117Y (zh) | 辊道窑余热回收装置 | |
CN102937379A (zh) | 回收储存铁合金炉烟道余热用于发电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235827A (zh) |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
CN209213910U (zh) | 一种实现太阳能梯级利用的光煤互补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