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96916U -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96916U
CN208796916U CN201821868107.8U CN201821868107U CN208796916U CN 208796916 U CN208796916 U CN 208796916U CN 201821868107 U CN201821868107 U CN 201821868107U CN 208796916 U CN208796916 U CN 208796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main
chutes
contact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681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勇
葛鑫龙
曹文宇
赵磊
刘传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213 Control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213 Control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213 Control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213 Control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681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969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96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969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包括基座组件、陶瓷灭弧室组件、触头支持件组件和导磁板组件;公开了用两块N极和S极面对面永磁体设置在动触桥延长线主静触头附近,并在两块永磁铁板之间的中心线,设置有引磁铁板。构成4个主静触头的无极性永磁灭弧系统,可代替正极接触器、负极接触器、预充电继电器三台产品,组成的控制电容器负载的预充电系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上电时间较长,控制程序较多,可能出现虚假充电时正极接触器熔焊,预充电电阻烧坏等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利用陶瓷密封技术制成大多数为单极直流接触器,主要用于充电桩、电动汽车、电动叉车、蓄电池车辆的启动、停止和电源转换电路控制。传统的直流接触器主要包括基座、控制接通和分断电路的触头以及电磁铁操作机构,其结构大多是采用美国TYCO公司EV型系列新能源直流接触器或其改进型。例如中国专利号为CN 105374632A、200520089587.4、20072015712.5、200720105713.X、200720045041.8等公开的直流接触器。有的已在触头两侧设置永久磁铁,使电弧迅速吹离触头,因未设置带灭弧栅片的灭弧室,工作电压不高。专利200720045041.8公开灭弧室每个断点有许多灭弧栅片,但工作电压仍不能电动汽车发展的要求。现有的直流接触器 近几年在市场上已使用在电动汽车和电汽混合动力车上使用的有真空继电器CN201282083Y,公开了“一种真空继电器,包括动触点组件、静触点组件、含有铁芯的推动机构、陶瓷腔体、外磁路部分;推动机构包含推动杆和在外磁路部分作用下可使推动杆移动的铁芯;动触点组件、静触点、推动机构被完全密封在由陶瓷腔体所构成的真空腔内并分处在相互对应配合的位置,动触点组件、铁芯分别连接在推动杆的两端,在动触点组件与推动杆的相接处滑动连接有用来实现动触点组件与推动杆、铁芯良好电绝缘的陶瓷绝缘子。”直流继电器CN104091726A,公开了“一种直流继电器,包括触头部分,触头部分包括两个分别用来提供电流流入、流出的静触头和一个动簧片,所述动簧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头相配合;在动簧片的两端的外侧分别对称设有一块用来吹弧的第一磁钢,两块第一磁钢的相向的一面的极性为任意设置;在动簧片的中间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块具有预置方向磁场的第二磁钢,使得该预置方向磁场作用在动簧片上时产生一个与触头斥力方向相反的电磁力”专利CN103985604B,公开了“一种灭弧机构、继电器框架及继电器,继电器包括框架主体、至少一磁钢及至少一耐电弧片;所述框架主体具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内容置能对应接触的触点;所述磁钢安装于所述框架主体,所述磁钢位于所述弧隙的外周,所述磁钢能对所述弧隙处产生的电弧进行吹弧;所述耐电弧片安装于所述框架主体,所述耐电弧片位于所述磁钢吹弧作用方向上。” 以及LEV系列新能源直流接触器等几种产品,都可以满足电池工作320V的要求,都是用两台单极直流接触器、一台继电器和电阻器组成预充电控制单元,但均存在一些不安全环节,不能满足充电桩、电动汽车进一步发展及提高性能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永磁体作为磁吹灭弧元件,利用嵌装在隔弧件内的电阻及辅助触头组成带预充电触头的双极直流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包括基座组件、陶瓷灭弧室组件、触头支持件组件和导磁板组件;
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座和导电板;
所述陶瓷灭弧室组件包括陶瓷灭弧室,该陶瓷灭弧室为设置有四个腔体的圆筒结构,中间为A主灭弧室和B主灭弧室,A主灭弧室相邻的左侧为C辅助灭弧室,B主灭弧室相邻的右侧为D辅助灭弧室;该圆筒结构金属化后将两对接线螺母式主静触头分别封接在A主灭弧室和B主灭弧室,将两对辅助触头静接触杆分别封接在C辅助灭弧室和D辅助灭弧室,所述陶瓷灭弧室的下方封接有第一连接件;且在陶瓷灭弧室外面两对主静触头的动触桥延长线的主静触头附近的矩形槽孔中有两块N极与S极面对面设置的永磁体,并在陶瓷灭弧室内侧两对主静触头的中线薄壁内设置有两块引磁铁板;
所述触头支持组件安装在陶瓷灭弧室内,且所述触头支持组件包括支持件、主触桥板、辅助触头、主触头弹簧、辅助弹簧和隔弧件;所述支持件中间设置贯穿支持件的中心轴作为导向轴,该导向轴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所述主触桥板和所述主触头弹簧的主窗口,在两个主窗口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所述辅助触头和所述辅助弹簧的副窗口,且所述主触桥板有两种尺寸,对应A主灭弧室中的主触桥为标准板,对应B主灭弧室中的主触桥为加厚主触桥板,所述支持件下部的导向轴设置有安装挡圈的槽口,所述挡圈的上方安装有垫圈,该垫圈上方设置有反力弹簧,且该反力弹簧套装在导向轴上置于垫圈与隔弧件之间,所述隔弧件设置于支持件的下方;
所述隔弧件为圆盘结构,该圆盘结构的上端且在A、B主灭弧室的下方中间设有双层薄壁形成的槽形结构;所述圆盘结构中间开设有孔,该孔的周围设置有安放反力弹簧的支撑;所述隔弧件圆盘的下端沿圆周开有安放预充电电阻器的槽沟,所述C辅助灭弧室内的辅助触头静接触杆依次与预充电电阻丝及D辅助灭弧室内的辅助触头静接触杆串联后与A主灭弧室的主静触头相并联;两对所述辅助触头静接触杆的下端分别套装有接线片,用于连接预充电电阻丝;
所述导磁板组件设置在陶瓷灭弧室组件的下方,所述导磁板组件包括导磁板、第二连接件、衔铁、铜管和调整垫,所述第二连接件是非导磁不锈钢薄板拉伸形成的环形圆边的圆筒,所述调整垫、所述衔铁装入连接件的圆筒内,并放在在所述导磁板的中间部位;所述铜管焊接在第二连接件底部中间;所述导向轴上部插入陶瓷灭弧室内部中间的圆孔中,下端穿过导磁板中间孔插入到衔铁中间孔内并与其孔底部相接触;
所述导磁板组件上依次套装有线圈和轭铁板,并将轭铁板与导磁板铆压。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基座设计作为接触系统的保护和产品安装用,并公开了永磁体磁吹灭弧设计,四只主静触头在灭弧室的外部设置两块面对面的永磁体,在陶瓷灭弧室的内部A、B两个主灭弧室的中间均设有引磁铁板,即在N极和S极中间均设有引磁铁板,可弥补两极之间距离较大时减少漏磁,引磁铁板比永磁体有较好的抗电弧烧伤能力,是现有公开实用新型专利中,无极性直流接触器使用永磁体数量最少的。
并且本实用新型利用辅助触头作为预充电开关控制电容负载,当电磁机构的线圈得电时,衔铁被吸引,推动触头支持件组件,使B主灭弧室的主触头和C辅助触头先闭合预充电电阻接入电路,实现预充电,约几个ms后A主灭弧室的主触头闭合将预充电电阻及用作预充电开关的辅助触头旁路,完成对电容负载的上电过程。通过将两对接线螺母式主静触头和两对辅助触头静接触杆封接在同一个陶瓷灭弧室上成为陶瓷密封灭弧室组件,两种主接触板和两种辅助触头在同一个触头支持件组件,极大地降低了制造误差,确保预充电电路工作后,再将预充电电阻旁路,工作程序设置在专利产品一次启动完成来实现的,工作非常可靠,可减少现有技术的不足,不会出现充电时间过长,烧坏预充电电阻,也不会出现实际电容器没有充上电(虚假完成预充电)而烧坏正极接触器。
作为优选,所述加厚主触桥板在接触点部位的厚度比标准的主触桥板厚0.8-1mm。
作为优选,所述支持件安装辅助触头和辅助弹簧的窗口设计为大超程触头,即A主灭弧室的主静触头的开距为正常值,两对辅助触头以及B主灭弧室的主静触头的开距均比正常值小0.8-1mm。
作为优选,所述陶瓷灭弧室组件的下方封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导磁板用激光焊接成为一个整体,该整体为接触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预充电电阻为外径不大于4mm,线径为0.45mm,节距为0.5mm,圈数为200的电热合金电阻丝弹簧圈,两端压牢在厚度为0.5mm的锡磷青铜接线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接线片中间有两个孔,孔径为3.1mm,两孔间距为12mm,中间折回形成有10度夹角的上下两层,两孔中心错开0.2mm,利用其张力分别套装在相应的辅助触头静接触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陶瓷灭弧室内充满氢氮混合气体。
作为优选,所述陶瓷灭弧室采用耐高温的高纯氧化铝制成,其中A主灭弧室与C辅助灭弧室之间、B主灭弧室与D辅助灭弧室之间均有薄壁,并预留有安装平衡弹簧的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陶瓷灭弧室顶部的四个接线螺母式主静触头用四只螺钉吊装在基座组件的导电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隔弧件采用耐高温热塑料模压制成圆盘结构,安装在陶瓷灭弧室下端紧密贴在圆周面上并与圆周内壁配。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陶瓷密封灭弧室的圆桶结构,壁厚比国外同类长方形结构产品减少30%以上,增加了抗压强度,提高了生产制品的合格率,降低成本;
1、采用永磁体磁吹灭弧的设计,是现有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无极性直流接触器使用永磁体数量最少的;
2、与现有的陶瓷密封同类产品相比,产品功能增加很多,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合理,体积仍然很小,是同时具有预充电触头和辅助触头的充氢、氮气体保护的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能确保用本专利产品一台,同时代替现有技术在电动汽车中使用的一台正极控制接触器,一台负极控制接触器,一台预充电继电器和预充电电阻。提高了安全性及使用的可靠性,还能满足新型电动汽车及充电桩增加大功率发展的要求。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陶瓷灭弧室组件结构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触头支持件组件的剖视结构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磁板组件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隔弧件正视结构图;
图9是图8的仰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充电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基座组件;1.1、基座;1.2、导电板;2、永磁体;3、陶瓷灭弧室组件;3.1、陶瓷灭弧室;3.2、辅助触头静接触杆;3.3、主静触头;3.4、第一连接件;4、触头支持件组件;4.1、支持件;4.2、主触头弹簧;4.3、主触桥板;4.4、挡圈;4.5、垫圈;4.6、反力弹簧;4.7、加厚主触桥板;4.8、隔弧件;4.9、辅助弹簧;4.10、辅助触头;4.11、接线片;4.12、电阻丝;4.13、平衡弹簧;4.14、导向轴;5、导磁板组件;5.1、导磁板;5.2、第二连接件;5.3、衔铁;5.4、铜管;5.5、调整垫;6、线圈;7、轭铁板;8、引磁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包括基座组件1、陶瓷灭弧室组件3、触头支持件组件4和导磁板组件5;
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组件1包括基座1.1和导电板1.2;基座1.1设计作为接触系统的保护和产品安装使用。
如图3-图4所示,所述陶瓷灭弧室组件3包括陶瓷灭弧室3.1,该陶瓷灭弧室3.1为设置有四个腔体的圆筒结构,中间为A主灭弧室和B主灭弧室,A主灭弧室相邻的左侧为C辅助灭弧室,B主灭弧室相邻的右侧为D辅助灭弧室;该圆筒结构金属化后将两对接线螺母式主静触头3.3分别封接在A主灭弧室和B主灭弧室,将两对辅助触头静接触杆3.2分别封接在C辅助灭弧室和D辅助灭弧室,两个主灭弧室中均设有两孔作为安装主静触头3.3用。所述陶瓷灭弧室3.1的下方封接有第一连接件3.4;且在陶瓷灭弧室3.1外面两对主静触头3.3的动触桥延长线的主静触头3.3附近的矩形槽孔中有两块N极与S极面对面设置的永磁体2,并在陶瓷灭弧室3.1内侧两对主静触头3.3的中线薄壁内设置有两块引磁铁板8。
图5-图6所示,所述触头支持组件4安装在陶瓷灭弧室3.1内,且所述触头支持组件包括支持件4.1、主触桥板4.3、辅助触头4.10、主触头弹簧4.2、辅助弹簧4.9和隔弧件4.8;所述支持件4.1中间设置贯穿支持件4.1的中心轴作为导向轴4.14,导向轴4.14直径为4mm。该导向轴4.1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所述主触桥板4.3和所述主触头弹簧4.2的主窗口,在两个主窗口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所述辅助触头4.10和所述辅助弹簧4.9的副窗口,且所述主触桥板4.3有两种尺寸,对应A主灭弧室中的主触桥为标准板,对应B主灭弧室中的主触桥为加厚主触桥板4.7,所述支持件4.1下部的导向轴4.14设置有安装挡圈4.4的槽口,所述挡圈4.4的上方安装有垫圈4.5,该垫圈4.5上方设置有反力弹簧4.6,且该反力弹簧4.6套装在导向轴4.14上置于垫圈4.5与隔弧件4.8之间,所述隔弧件4.8设置于支持件4.1的下方;
如图8、图9所示,所述隔弧件4.8为圆盘结构,该圆盘结构的上端且在A、B主灭弧室的下方中间设有双层薄壁形成的槽形结构,确保两电路间有更高的绝缘电压。所述隔弧件4.8圆盘的上方,有薄壁与A主灭弧室、B主灭弧室以及外侧的两个辅助灭弧室的薄壁相对应确保各触头分断的电弧是分割开的。所述圆盘结构中间开设有孔,该孔的周围设置有安放反力弹簧4.6的支撑。所述隔弧件4.8圆盘的下端沿圆周开有安放预充电电阻器的槽沟,该沟槽的直径稍大于4mm,为放置预充电电阻;所述C辅助灭弧室内的辅助触头静接触杆3.2依次与预充电电阻丝4.12及D辅助灭弧室内的辅助触头静接触杆3.2串联后与A主灭弧室的主静触头3.3相并联(如图10);两对所述辅助触头静接触杆3.2的下端分别套装有接线片4.11,用于连接预充电电阻丝4.12;
如图7所示,所述导磁板组件5设置在陶瓷灭弧室组件3的下方,所述导磁板组件5包括导磁板5.1、第二连接件5.2、衔铁5.3、铜管5.4和调整垫5.5,所述第二连接件5.2是非导磁不锈钢薄板拉伸形成的环形圆边的圆筒,所述调整垫5.5、所述衔铁5.3装入连接件的圆筒内,并衔铁5.3放至在所述导磁板5.1中间;所述铜管5.4焊接在第二连接件5.2底部中间;所述导向轴4.14上部插入陶瓷灭弧室3.1内部中间的圆孔中,下端穿过导磁板5.1中间孔并插入到衔铁5.3中间孔内底部与其相接触。所述导磁板组件5上依次套装有线圈6和轭铁板7,并将轭铁板7与导磁板5.1铆压。所述线圈6、轭铁板7、导磁板组件5组成的电磁机构通电后,所述触头支持件组件4推动主触桥板4.3向所述主静触头移动,同时所述触头支持件组件4推动辅助触头4.10向所述辅助静触头移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基座1.1设计作为接触系统的保护和产品安装用,并公开了永磁体2磁吹灭弧设计,四只主静触头在灭弧室的外部设置两块面对面的永磁体2,在陶瓷灭弧室3.1的内部A、B两个主灭弧室的中间均设有引磁铁板8,即在N极和S极中间均设有引磁铁板8,可弥补两极之间距离较大时减少漏磁,引磁铁板8比永磁体2有较好的抗电弧烧伤能力,是现有公开实用新型专利中,无极性直流接触器使用永磁体2数量最少的。
并且本实用新型利用辅助触头4.10作为预充电开关控制电容负载,当电磁机构的线圈6得电时,衔铁5.3被吸引,推动触头支持件组件4,使B主灭弧室的主触头和C辅助触头4.10先闭合预充电电阻接入电路,实现预充电,约几个ms后A主灭弧室的主触头闭合将预充电电阻及用作预充电开关的辅助触头4.10旁路,完成对电容负载的上电过程。通过将两对接线螺母式主静触头3.3和两对辅助触头静接触杆3.2封接在同一个陶瓷灭弧室3.1上成为陶瓷密封灭弧室组件,两种主接触板和两种辅助触头4.10在同一个触头支持件组件4,极大地降低了制造误差,确保预充电电路工作后,再将预充电电阻旁路,工作程序设置在专利产品一次启动完成来实现的,工作非常可靠,可减少现有技术的不足,不会出现充电时间过长,烧坏预充电电阻,也不会出现实际电容器没有充上电(虚假完成预充电)而烧坏正极接触器。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加厚主触桥板4.7在接触点部位的厚度比标准的主触桥板4.3厚0.8-1mm。所述支持件4.1安装辅助触头4.10和辅助弹簧4.9的窗口设计为大超程触头,即A主灭弧室的主静触头3.3的开距为正常值,两对辅助触头4.10以及B主灭弧室的主静触头3.3的开距均比正常值小0.8-1mm。
所述陶瓷灭弧室组件封接的第一连接件3.4与所述导磁板5.1用激光焊接成为一个整体,该整体为接触部件。所述接触部件通过铜管5.4抽真空并充氢、氮混合气体,将铜管5.4密封检漏后组装线圈6和轭铁板7铆压制成接触系统。所述陶瓷灭弧室3.1顶部的四个接线螺母式主静触头3.3用四只M6x12螺钉吊装在基座组件1的导电板1.2上。
所述预充电电阻为外径不大于4mm,线径为0.45mm,节距为0.5mm,圈数为200的电热合金电阻丝4.12弹簧圈,两端压牢在厚度为0.5mm的锡磷青铜接线片4.11上。所述隔弧件4.8的下端沿圆周内设置有直径稍大于4毫米槽沟,为安放预充电电阻丝4.12。
所述接线片4.11中间有两个孔,孔径为3.1mm,两孔间距为12mm,中间折回形成有10度夹角的上下两层,两孔中心错开0.2mm,利用其张力分别套装在相应的辅助触头静接触杆3.2上。
所述陶瓷灭弧室3.1采用耐高温的高纯氧化铝制成,其中A主灭弧室与C辅助灭弧室之间、B主灭弧室与D辅助灭弧室之间均有薄壁,并预留有安装平衡弹簧4.13的空间。
所述隔弧件4.8采用耐高温热塑料模压制成圆盘结构,安装在陶瓷灭弧室3.1下端紧密贴在圆周面上并与圆周内壁配并达到间隙很小。
本专利产品设计结构更加合理,工作电压可达到800V,控制电动机功率达到120KW以上,可满足充电桩进一步小型化和电动汽车发展增加动力及可靠性、安全性更高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组件、陶瓷灭弧室组件、触头支持件组件和导磁板组件;
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座和导电板;
所述陶瓷灭弧室组件包括陶瓷灭弧室,该陶瓷灭弧室为设置有四个腔体的圆筒结构,中间为A主灭弧室和B主灭弧室,A主灭弧室相邻的左侧为C辅助灭弧室,B主灭弧室相邻的右侧为D辅助灭弧室;该圆筒结构金属化后将两对接线螺母式主静触头分别封接在A主灭弧室和B主灭弧室,将两对辅助触头静接触杆分别封接在C辅助灭弧室和D辅助灭弧室,所述陶瓷灭弧室的下方封接有第一连接件;且在陶瓷灭弧室外面两对主静触头的动触桥延长线的主静触头附近的矩形槽孔中有两块N极与S极面对面设置的永磁体,并在陶瓷灭弧室内侧两对主静触头的中线薄壁内设置有两块引磁铁板;
所述触头支持组件安装在陶瓷灭弧室内,且所述触头支持组件包括支持件、主触桥板、辅助触头、主触头弹簧、辅助弹簧和隔弧件;所述支持件中间设置贯穿支持件的中心轴作为导向轴,该导向轴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所述主触桥板和所述主触头弹簧的主窗口,在两个主窗口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所述辅助触头和所述辅助弹簧的副窗口,且所述主触桥板有两种尺寸,对应A主灭弧室中的主触桥为标准板,对应B主灭弧室中的主触桥为加厚主触桥板,所述支持件下部的导向轴设置有安装挡圈的槽口,所述挡圈的上方安装有垫圈,该垫圈上方设置有反力弹簧,且该反力弹簧套装在导向轴上置于垫圈与隔弧件之间,所述隔弧件设置于支持件的下方;
所述隔弧件为圆盘结构,该圆盘结构的上端且在A、B主灭弧室的下方中间设有双层薄壁形成的槽形结构;所述圆盘结构中间开设有孔,该孔的周围设置有安放反力弹簧的支撑;所述隔弧件圆盘的下端沿圆周开有安放预充电电阻器的槽沟,所述C辅助灭弧室内的辅助触头静接触杆依次与预充电电阻丝及D辅助灭弧室内的辅助触头静接触杆串联后与A主灭弧室的主静触头相并联;两对所述辅助触头静接触杆的下端分别套装有接线片,用于连接预充电电阻丝;
所述导磁板组件设置在陶瓷灭弧室组件的下方,所述导磁板组件包括导磁板、第二连接件、衔铁、铜管和调整垫,所述第二连接件是非导磁不锈钢薄板拉伸形成的环形圆边的圆筒,所述调整垫、所述衔铁装入第二连接件的圆筒内,并放在所述导磁板中间部位;所述铜管焊接在第二连接件底部中间;所述导向轴上部插入陶瓷灭弧室内部中间的圆孔中,下端穿过导磁板中间孔插入到衔铁中间孔内并与其底部相接触;
所述导磁板组件上依次套装有线圈和轭铁板,并将轭铁板与导磁板铆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主触桥板在接触点部位的厚度比标准的主触桥板厚0.8-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件安装辅助触头和辅助弹簧的窗口设计为大超程触头,即A主灭弧室的主静触头的开距为正常值,两对辅助触头以及B主灭弧室的主静触头的开距均比正常值小0.8-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灭弧室组件的下方封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导磁板用激光焊接成为一个整体,该整体为接触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电阻为外径不大于4mm,线径为0.45mm,节距为0.5mm,圈数为200的电热合金电阻丝弹簧圈,两端压牢在厚度为0.5mm的锡磷青铜接线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片中间有两个孔,孔径为3.1mm,两孔间距为12mm,中间折回形成有10度夹角的上下两层,两孔中心错开0.2mm,利用其张力分别套装在相应的辅助触头静接触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灭弧室内充满氢氮混合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灭弧室采用耐高温的高纯氧化铝制成,其中A主灭弧室与C辅助灭弧室之间、B主灭弧室与D辅助灭弧室之间均有薄壁,并预留有安装平衡弹簧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灭弧室顶部的四个接线螺母式主静触头用四只螺钉吊装在基座组件的导电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件采用耐高温热塑料模压制成圆盘结构,安装在陶瓷灭弧室下端紧密贴在圆周面上并与圆周内壁配。
CN201821868107.8U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Active CN2087969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8107.8U CN208796916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8107.8U CN208796916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96916U true CN208796916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212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68107.8U Active CN208796916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9691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6300A (zh) * 2018-11-14 2019-01-22 沈阳二三控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CN110335783A (zh) * 2019-07-22 2019-10-15 浙江天继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直流接触器的引弧触头
JP2022550139A (ja) * 2019-09-29 2022-11-30 ファーウェイ デジタル パワ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直流接触器及び車両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6300A (zh) * 2018-11-14 2019-01-22 沈阳二三控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CN109256300B (zh) * 2018-11-14 2024-03-22 沈阳二一三控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CN110335783A (zh) * 2019-07-22 2019-10-15 浙江天继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直流接触器的引弧触头
JP2022550139A (ja) * 2019-09-29 2022-11-30 ファーウェイ デジタル パワ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直流接触器及び車両
JP7386336B2 (ja) 2019-09-29 2023-11-24 ファーウェイ デジタル パワ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直流接触器及び車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96916U (zh)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CN201282083Y (zh) 一种真空继电器
CN109256300A (zh)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CN212810187U (zh) 继电器
CN202839451U (zh) 一种真空灭弧室
WO2022095284A1 (zh) 一种带有可靠辅助触点的高容量继电器
CN102262981B (zh) 两极直流接触器
CN105914107B (zh) 一种连接电容性元件的接触器
WO2019223701A1 (zh) 一种新型户内高压智能真空断路器
CN205680627U (zh) 一种连接电容性元件的接触器
CN210429658U (zh) 一种开关管
CN107527772B (zh) 低压三相双稳态永磁空气开关
CN201918324U (zh) 两极直流接触器
CN207425761U (zh) 低压三相双稳态永磁空气开关
CN211150404U (zh) 一种柱上开关断开后联动接地安全装置
CN205230943U (zh) 多功能磁力式电源开关
US11854758B2 (en) Contactor
CN210006677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212990992U (zh) 一种带气压检测型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09658102U (zh) 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
CN218730688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灭弧结构
CN215988566U (zh) 一种隔离开关装置
CN210984639U (zh) 低厚度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5988568U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216902780U (zh) 一种灭弧效果好的气体绝缘组合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