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89657U - 制动踏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制动踏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89657U CN208789657U CN201821605618.0U CN201821605618U CN208789657U CN 208789657 U CN208789657 U CN 208789657U CN 201821605618 U CN201821605618 U CN 201821605618U CN 208789657 U CN208789657 U CN 2087896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xiliary section
- connecting shaft
- restraint device
- vehicle
- jack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动踏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制动踏板总成包括踏板、安装支架、连接轴、脱离装置、左约束装置和右约束装置,踏板通过连接轴与安装支架之间可转动地连接,连接轴包括同轴设置的中间轴、左连接轴和右连接轴,左连接轴与右连接轴均与安装支架连接,中间轴套设在踏板内且适于位于左连接轴与右连接轴之间,左约束装置适于套接在左连接轴与中间轴上,右约束装置适于套接在右连接轴与中间轴上,脱离装置适于在车辆发生正碰时驱动左约束装置脱离左连接轴,并驱动右约束装置脱离右连接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踏板总成,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车辆正碰时踏板挤压驾驶员,同时制动踏板总成占用空间小,便于车内其他部件的布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动踏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车辆发生正碰时,由于车辆的前围受到向后挤压,与前围连接的制动踏板总成后移,制动踏板便会向后冲击和挤压驾驶员的腿部,增加了驾驶员脚部受伤的机率。现有技术中,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车辆正碰时制动踏板挤压驾驶员,在车辆的仪表板上安装用于防止踏板向后移动的防碰撞限位支架。但该方案中,防碰撞限位支架占用空间较大,影响踏板周围其他部件例如车辆的转向管柱、制动踏板、离合踏板及仪表板等的布置、安装及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车内占用空间的制动踏板总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制动踏板总成,包括踏板、安装支架、连接轴、脱离装置、左约束装置和右约束装置,所述踏板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轴包括同轴设置的中间轴、左连接轴和右连接轴,所述左连接轴与所述右连接轴均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中间轴套设在所述踏板内且适于位于所述左连接轴与所述右连接轴之间,所述左约束装置适于套接在所述左连接轴与所述中间轴上,所述右约束装置适于套接在所述右连接轴与所述中间轴上,所述脱离装置适于在车辆发生正碰时驱动所述左约束装置脱离所述左连接轴,并驱动所述右约束装置脱离所述右连接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连接臂、左安装臂和右安装臂,所述连接臂连接在所述左安装臂与所述右安装臂之间且适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固定,所述左连接轴与所述左安装臂固定,所述右连接轴与所述右安装臂固定,所述踏板适于位于所述左安装臂和所述右安装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脱离装置包括左侧第一配合部、左侧第二配合部、右侧第一配合部和右侧第二配合部,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与所述左约束装置止抵配合,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与所述右约束装置止抵配合,所述左侧第二配合部与所述左安装臂固定,所述右侧第二配合部与所述右安装臂固定,所述左侧第二配合部适于与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配合,以在所述车辆发生正碰时驱动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挤压所述左约束装置沿所述中间轴的轴向移动并脱离所述左连接轴,所述右侧第二配合部适于与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配合,以在所述车辆发生正碰时驱动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挤压所述右约束装置沿所述中间轴的轴向移动并脱离所述右连接轴。
进一步地,所述左连接轴适于穿设所述左侧第二配合部后与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右连接轴适于穿设所述右侧第二配合部后与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左侧第二配合部与所述右侧第二配合部分别构造为凸盘,两个所述凸盘的相对内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凸盘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第二凹槽之间形成第二凸起,每个所述第二凸起对应与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连接有导向斜面,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和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均具有止抵凸起,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和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均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适于对应配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在所述车辆发生正碰时,所述止抵凸起适于抵压所述车身以使两个第一配合部相对所述连接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凸起从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导向斜面移动至所述第二凸起,从而减小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与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在所述止抵凸起处设有朝向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的第一圆柱,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在所述止抵凸起处设有朝向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的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与所述第二圆柱的其中一个形成配合套筒,以使所述第一圆柱与所述第二圆柱套接形成止抵圆柱。
进一步地,所述踏板在与所述中间轴穿设配合的位置环绕有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套设有用于令所述踏板自动回位的回位扭簧,所述回位扭簧的上端适于止抵在所述止抵圆柱的外周面,所述回位扭簧的上端适于支撑在所述踏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车身的前围板固定,所述回位扭簧的上端适于止抵在所述止抵圆柱的后侧,所述车辆发生正碰时所述止抵凸起与车辆的仪表板加强梁抵压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左约束装置与所述右约束装置均构造为滑动套,两个所述滑动套分别套设在所述中间轴的两端且可沿所述中间轴的轴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套设有回复弹簧,所述回复弹簧适于弹性抵压在两个所述滑动套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具有以下优势: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踏板总成,通过设置连接轴、左约束装置和右约束装置和脱离装置,无需另外设置占用空间较大的防碰撞限位支架即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车辆正碰时踏板挤压驾驶员,制动踏板总成占用空间小,便于车内其他部件的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制动踏板总成,便于车内部件的拆装。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左侧第一配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左侧第二配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踏板、安装支架、连接轴、脱离装置、左约束装置和右约束装置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在车辆正碰时的变化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制动踏板总成100,踏板1,踏板臂11,踩踏部12,安装套筒13,连接柱14,开口销15,安装支架2,左安装臂21,右安装臂22,连接臂23,连接轴孔24,第二配合部安装孔25,制动开关支架26,真空助力器安装部27,前围安装孔28,连接轴3,左连接轴31,右连接轴32,中间轴33,左约束装置41,右约束装置42,脱离装置5,左侧第一配合部51,第一凸起511,左侧第二配合部52,第二凸起521,第二凹槽522,导向斜面523,右侧第一配合部53,右侧第二配合部54,止抵凸起55,止抵圆柱56,第一圆柱561,第二圆柱562,回位扭簧6,回复弹簧7,真空助力器8,仪表板加强梁20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图1-图7并结合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踏板总成100。
如图1-图7所示,制动踏板总成100可以包括踏板1、安装支架2、连接轴3、脱离装置5、左约束装置41和右约束装置42,连接轴3包括同轴设置的中间轴33、左连接轴31和右连接轴32,左连接轴31与右连接轴32均与安装支架2连接,中间轴33套设在踏板1内且适于位于左连接轴31与右连接轴32之间。
如图6所示,在车辆正常行驶时,左约束装置41套接在左连接轴31与中间轴33上,以将左连接轴31与中间轴33连接,右约束装置42套接在右连接轴32与中间轴33上,以将右连接轴32与中间轴33连接,由此,可以令踏板1通过连接轴3与安装支架2之间可转动地连接。
如图1、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当驾驶员判断车辆即将发生正碰时会下意识踩下踏板1以使车辆减速,此时若车辆依然发生正碰,车辆发生正碰时,脱离装置5驱动左约束装置41脱离左连接轴31,并驱动右约束装置42脱离右连接轴32,踏板1在连接轴3处的部分脱离安装支架2的约束,此时踩踏踏板1失去制动功能,由于驾驶员此时依然踩踏踏板1以视图使车辆减速,相对原有踏板1在左约束装置41和右约束装置42的约束下的极限位置,踏板1的踩踏部12会在驾驶员的踩踏力作用下可以继续向前移动(即踏板1可以在图7中从实线位置继续转动至虚线位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踩踏部12向后侵入而挤压驾驶员的腿部,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踏板总成100,通过设置分体式的连接轴3,在车辆正碰时,脱离装置5可以解除左约束装置41和右约束装置42对中间轴33以及踏板1的约束,无需另外设置占用空间较大的防碰撞限位支架即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车辆正碰时踏板1挤压驾驶员,制动踏板总成100占用空间小,便于车内其他部件的布置。
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踏板1包括踏板臂11和踩踏部12,踏板臂11的上端与连接轴3相连,踩踏部12设置在踏板臂11的底部。
具体地,如图3所示,安装支架2包括连接臂23、左安装臂21和右安装臂22,连接臂23连接在左安装臂21与右安装臂22之间,连接臂23与车辆的车身固定,左连接轴31与左安装臂21固定,右连接轴32与右安装臂22固定,踏板1适于位于左安装臂21和右安装臂22之间。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左安装臂21上设有用于穿设固定左连接轴31的连接轴孔24,右安装臂22上设有用于穿设固定右连接轴32的连接轴孔24。由此,在车辆正常行驶时,左安装臂21和右安装臂22可以保证踏板1稳定地通过连接轴3相对安装支架2转动,以实现车辆的正常制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左安装臂21和右安装臂22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安装制动开关的制动开关支架26,人员踩踏踏板1时,踏板1压动制动开关,制动开关进而可以指示车辆的刹车灯亮起或/和通知车辆的控制器(例如车载电脑)对车辆进行制动。
如图1-图3所示,左安装臂21和右安装臂22上还设有用于安装真空助力器8的真空助力器安装部27,真空助力器8通过连接柱14与踏板1固定,连接柱14通过开口销15与真空助力器8连接以在人员踩踏踏板1时进行助力,便于人员踩踏踏板1。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脱离装置5包括左侧第一配合部51、左侧第二配合部52、右侧第一配合部53和右侧第二配合部54,左侧第一配合部51与左约束装置41止抵配合,右侧第一配合部53与右约束装置42止抵配合,左侧第二配合部52与左安装臂21固定,右侧第二配合部54与右安装臂22固定,左侧第二配合部52适于与左侧第一配合部51配合,右侧第二配合部54适于与右侧第一配合部53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左安装臂21具有第二配合部安装孔25,左侧第二配合部52具有与左安装臂21的第二配合部安装孔25配合的固定凸起,以实现左安装臂21与左侧第二配合部52的固定。右安装臂22页具有第二配合部安装孔25,右侧第二配合部54具有与右安装臂22的第二配合部安装孔25配合的固定凸起,以实现右安装臂22与右侧第二配合部54的固定。
在车辆发生正碰时,左侧第二配合部52驱动左侧第一配合部51挤压左约束装置41沿中间轴33的轴向移动并脱离左连接轴31,右侧第二配合部54驱动右侧第一配合部53挤压右约束装置42沿中间轴33的轴向移动并脱离右连接轴32。由此可以将中间轴33与左连接轴31以及右连接轴32脱离。
更加具体地,如图4-图6所示,左连接轴31适于穿设左侧第二配合部52后与左侧第一配合部51可转动地连接,即左侧第一配合部51可以套设在左连接轴31上并相对左连接轴31旋转,右连接轴32适于穿设右侧第二配合部54后与右侧第一配合部53可转动地连接,即右侧第一配合部53可以套设在右连接轴32上并相对右连接轴32旋转。
如图2所示,左侧第二配合部52与右侧第二配合部54分别构造为凸盘,两个凸盘的相对内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凹槽522,多个第二凹槽522沿凸盘的周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凹槽522之间形成第二凸起521,每个第二凸起521对应与相邻的一个第二凹槽522之间连接有导向斜面523,左侧第一配合部51和右侧第一配合部53均具有止抵凸起55,左侧第一配合部51朝向左侧第二配合部52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511,右侧第一配合部53朝向右侧第二配合部54的一侧也设有第一凸起511。
车辆正常行驶时,第一凸起511适于对应配合在第二凹槽522内,即左侧第一配合部51的第一凸起511配合在左侧第二配合部52的第二凹槽522内,右侧第一配合部53的第一凸起511配合在右侧第二配合部54的第二凹槽522内。
在车辆发生正碰时,制动踏板总成100受到挤压向后移动,止抵凸起55抵压在脱离装置5后方的车身上(例如抵压在仪表板加强梁200上),止抵凸起55受到车身的反作用力,以使左侧第一配合部51与右侧第一配合部53均相对连接轴3转动,从而左侧第一配合部51相对左侧第二配合部52旋转,右侧第一配合部53相对右侧第二配合部54旋转。
此时,左侧第一配合部51的第一凸起511沿左侧第二配合部52的周向移动,以从左侧第二配合部52的第二凹槽522沿导向斜面523移动至左侧第二配合部52的第二凸起521处,右侧第一配合部53的第一凸起511沿右侧第二配合部54的周向移动,以从右侧第二配合部54的第二凹槽522沿导向斜面523移动至右侧第二配合部54的第二凸起521处。由此可以减小左侧第一配合部51与右侧第一配合部53之间的距离,此时左侧第一配合部51抵压左约束装置41向右在中间轴33的轴向移动以离开左连接轴31,右侧第一配合部53抵压右约束装置42向左在中间轴33的轴向移动以离开右连接轴32。
更加具体地,如图4所示,导向斜面523只设置在第二凸起521的一侧,由此可以保证第一配合部沿一个方向相对第二配合部旋转,以在车辆正常行驶时保证左约束装置41与右约束装置42对中间轴33的约束作用,踏板1工作可靠。
具体地,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左侧第一配合部51在止抵凸起55处设有朝向右侧第一配合部53的第一圆柱561(此处第一圆柱561为左侧第一配合部51的止抵凸起55的一部分),右侧第一配合部53在止抵凸起55处设有朝向左侧第一配合部51的第二圆柱562(此处第二圆柱562为左侧第二配合部52的止抵凸起55的一部分)。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圆柱561形成朝向第二圆柱562开口的配合套筒,第二圆柱562套接在配合套筒内以令第一圆柱561与第二圆柱562共同形成止抵圆柱56。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圆柱562形成朝向第一圆柱561开口的配合套筒,第一圆柱561套接在配合套筒内以令第一圆柱561与第二圆柱562共同形成止抵圆柱56。
由此,止抵圆柱56可以使左侧第一配合部51与右侧第一配合部53同步转动,以保证左约束装置41和右约束装置42对中间轴33的同步解锁,脱离装置5工作可靠。
具体地,如图2和图6所示,踏板1在与中间轴33穿设配合的位置环绕有安装套筒13,安装套筒13套设有用于令踏板1自动回位的回位扭簧6,车辆正常行驶时,回位扭簧6的上端止抵在止抵圆柱56的外周面,回位扭簧6的上端支撑在踏板1的下方。由此,车辆正常行驶时,人员在踩踏踏板1时,回位扭簧6可以扭转存储弹性势能,人员松开踏板1后,回位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可以令踏板1回复至原位。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连接臂23上设有前围安装孔28,安装支架2通过前围安装孔28与车身的前围板固定,车辆正常行驶时,回位扭簧6的上端止抵在止抵圆柱56的后侧。车辆发生正碰时,前围板受到挤压而压迫安装支架2向后移动,此时安装支架2带动左侧第一配合部51与右侧第一配合部53向前移动,且左侧第一配合部51的止抵凸起55与右侧第一配合部53的止抵凸起55抵压仪表板加强梁200。
进一步,仪表板加强梁200的反作用力驱动左侧第一配合部51以及右侧第一配合部53向前转动(左侧第一配合部51可从图7中的实线位置转动至虚线位置),此时回位扭簧6的上端脱离止抵圆柱56,由此可以防止回位扭簧6阻碍左侧第一配合部51以及右侧第一配合部53向前转动,更方便脱离装置5对中间轴33的解锁。
具体地,如图6所示,左约束装置41与右约束装置42均构造为滑动套,两个滑动套分别套设在中间轴33的两端且可沿中间轴33的轴向滑动。由此,左约束装置41与右约束装置42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具体地,如图2和图6所示,中间轴33套设有回复弹簧7,回复弹簧7适于弹性抵压在两个滑动套之间。当车辆正常行驶时,回复弹簧7的弹力可以阻碍两个滑动套彼此靠近,以保证左约束装置41和右约束装置42对中间轴33的约束作用,使踏板1相对安装支架2的转动可靠。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有如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制动踏板总成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制动踏板总成100,便于车内部件的拆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动踏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踏板(1);
安装支架(2);
连接轴(3),所述踏板(1)通过所述连接轴(3)与所述安装支架(2)之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轴(3)包括同轴设置的中间轴(33)、左连接轴(31)和右连接轴(32),所述左连接轴(31)与所述右连接轴(32)均与所述安装支架(2)连接,所述中间轴(33)套设在所述踏板(1)内且适于位于所述左连接轴(31)与所述右连接轴(32)之间;
左约束装置(41)和右约束装置(42),所述左约束装置(41)适于套接在所述左连接轴(31)与所述中间轴(33)上,所述右约束装置(42)适于套接在所述右连接轴(32)与所述中间轴(33)上;
脱离装置(5),所述脱离装置(5)适于在车辆发生正碰时驱动所述左约束装置(41)脱离所述左连接轴(31),并驱动所述右约束装置(42)脱离所述右连接轴(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连接臂(23)、左安装臂(21)和右安装臂(22),所述连接臂(23)连接在所述左安装臂(21)与所述右安装臂(22)之间且适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固定,所述左连接轴(31)与所述左安装臂(21)固定,所述右连接轴(32)与所述右安装臂(22)固定,所述踏板(1)适于位于所述左安装臂(21)和所述右安装臂(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离装置(5)包括:左侧第一配合部(51)、左侧第二配合部(52)、右侧第一配合部(53)和右侧第二配合部(54),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51)与所述左约束装置(41)止抵配合,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53)与所述右约束装置(42)止抵配合,所述左侧第二配合部(52)与所述左安装臂(21)固定,所述右侧第二配合部(54)与所述右安装臂(22)固定;
所述左侧第二配合部(52)适于与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51)配合,以在所述车辆发生正碰时驱动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51)挤压所述左约束装置(41)沿所述中间轴(33)的轴向移动并脱离所述左连接轴(31),所述右侧第二配合部(54)适于与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53)配合,以在所述车辆发生正碰时驱动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53)挤压所述右约束装置(42)沿所述中间轴(33)的轴向移动并脱离所述右连接轴(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轴(31)适于穿设所述左侧第二配合部(52)后与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5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右连接轴(32)适于穿设所述右侧第二配合部(54)后与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53)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左侧第二配合部(52)与所述右侧第二配合部(54)分别构造为凸盘,两个所述凸盘的相对内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凹槽(522),多个所述第二凹槽(522)沿所述凸盘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第二凹槽(522)之间形成第二凸起(521),每个所述第二凸起(521)对应与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凹槽(522)之间连接有导向斜面(523),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51)和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53)均具有止抵凸起(55),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51)和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53)均具有第一凸起(511),所述第一凸起(511)适于对应配合在所述第二凹槽(522)内;
在所述车辆发生正碰时,所述止抵凸起(55)适于抵压所述车身以使两个第一配合部(51;53)相对所述连接轴(3)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凸起(511)从所述第二凹槽(522)沿所述导向斜面(523)移动至所述第二凸起(521),从而减小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51)与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53)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51)在所述止抵凸起(55)处设有朝向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53)的第一圆柱(561),所述右侧第一配合部(53)在所述止抵凸起(55)处设有朝向所述左侧第一配合部(51)的第二圆柱(562),所述第一圆柱(561)与所述第二圆柱(562)的其中一个形成配合套筒,以使所述第一圆柱(561)与所述第二圆柱(562)套接形成止抵圆柱(5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在与所述中间轴(33)穿设配合的位置环绕有安装套筒(13),所述安装套筒(13)套设有用于令所述踏板(1)自动回位的回位扭簧(6),所述回位扭簧(6)的上端适于止抵在所述止抵圆柱(56)的外周面,所述回位扭簧(6)的上端适于支撑在所述踏板(1)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与所述车身的前围板固定,所述回位扭簧(6)的上端适于止抵在所述止抵圆柱(56)的后侧,所述车辆发生正碰时所述止抵凸起(55)与车辆的仪表板加强梁(200)抵压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约束装置(41)与所述右约束装置(42)均构造为滑动套,两个所述滑动套分别套设在所述中间轴(33)的两端且可沿所述中间轴(33)的轴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33)套设有回复弹簧(7),所述回复弹簧(7)适于弹性抵压在两个所述滑动套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踏板总成(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05618.0U CN208789657U (zh) | 2018-09-29 | 2018-09-29 | 制动踏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05618.0U CN208789657U (zh) | 2018-09-29 | 2018-09-29 | 制动踏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89657U true CN208789657U (zh) | 2019-04-26 |
Family
ID=66211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05618.0U Active CN208789657U (zh) | 2018-09-29 | 2018-09-29 | 制动踏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89657U (zh) |
-
2018
- 2018-09-29 CN CN201821605618.0U patent/CN2087896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26696B2 (ja) | ブレーキペダルの緩衝装置 | |
CN104421361B (zh) | 盘式制动器 | |
CN104245432B (zh) | 具有踏板臂释放件的踏板组件 | |
CN103121429B (zh) | 具有用于迎面碰撞的安全机构的机动车用踏板 | |
CN103770643B (zh) | 用于保护驾驶员的踏板总成 | |
CN114876975B (zh) | 鼓式制动器辅助制动装置 | |
CN103661221A (zh) | 在碰撞情况下具有安全装置的车辆踏板总成 | |
KR20110060243A (ko) | 디스크 브레이크 | |
CN208789657U (zh) | 制动踏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KR101406644B1 (ko) | 차량용 페달의 상해 방지장치 | |
KR100579741B1 (ko) | 브레이크 페달의 상해방지구조 | |
CN211308523U (zh) | 在阻滞情况下仍可自动紧急制动的制动助力器 | |
CN104129376B (zh) | 具有踏板返回机构的混合动力车辆制动踏板总成 | |
JP6610629B2 (ja) | 操作ペダルの支持構造 | |
KR101201798B1 (ko) | 차량용 브레이크 어웨이 시스템 | |
KR20220036483A (ko) | 페달시뮬레이터 | |
KR102333025B1 (ko) | 차량용 드럼 브레이크 | |
CN108626274A (zh) | 一种轮毂电机用的支架断开式固定导向销分体制动器 | |
CN109334640A (zh) | 一种防尘效果好的制动踏板支架 | |
CN215284749U (zh) | 制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机构 | |
JP6983319B2 (ja)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
CN110566601B (zh) | 推动z形拉臂实现驻车功能的电子驻车鼓式制动器总成 | |
CN220015894U (zh) | 一种直驱转台的刹车结构 | |
EP4353985A1 (en) | Brake device, brake system, and vehicle | |
KR20030092278A (ko) | 안전 브레이크 페달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