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83875U - 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吹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83875U
CN208783875U CN201821202853.3U CN201821202853U CN208783875U CN 208783875 U CN208783875 U CN 208783875U CN 201821202853 U CN201821202853 U CN 201821202853U CN 208783875 U CN208783875 U CN 208783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air dryer
control panel
air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028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蒲杨
范亚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c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c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c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c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028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83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83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838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包括壳体、手柄、加热单元、引风单元和控制板,加热单元和引风单元分别与控制板电性连接;加热单元和引风单元设于壳体中,控制板设于手柄中,手柄与壳体相互连接。通过将控制板置于手柄中,远离壳体中的热环境,当加热单元长期工作,壳体中温度较高时,对于控制板的影响较小,控制板上的过热保护不会启动或控制板上的电器元件不会烧损,控制板仍能有效地控制加热单元和引风单元工作,是一种连续工作时间长、耐热性好、使用寿命高的吹风机。

Description

吹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干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吹风机。
背景技术
吹风机主要用于头发的干燥和整形,但也可供实验室、理疗室及工业生产、美工等方面作局部干燥、加热和理疗之用。
吹风机大多由壳体、手柄、电动机、风叶、电热元件、开关、电源线等组成。吹风机直接靠电动机驱动转子带动风叶旋转,当风叶旋转时,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由此形成的离心气流再由风筒前嘴吹出。空气通过时,若装在壳体中的电热元件已通电变热,则吹出的是热风;若选择开关不使电热元件通电发热,则吹出的是冷风。
吹风机还包括控制电热元件发热和电动机转动的控制板,控制板安装在壳体中,即控制板处于电热单元所加热的环境之中,壳体中温度过高时会造成控制板的过热保护不能使用,甚至造成控制板上的电性元件的永久性烧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耐热性好、连续工作时间长、使用寿命高的吹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吹风机,包括壳体、手柄、加热单元、引风单元和控制板,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引风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引风单元设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控制板设于所述手柄中,所述手柄与所述壳体相互连接。
作为对上述的吹风机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手柄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中部。
通过将手柄连接在壳体的中部,从而使得壳体的两端对称地设置在手柄两侧,手持平衡性更好,更省力。
作为对上述的吹风机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件,所述进风件上设有多个进风孔,所述进风件由不锈钢制成。
通过设置多个进风孔保证了进风面积,减小进风压力损失,密封设置的进风孔能够有效减少头发被吸入壳体中的概率,同时不锈钢是一种隔磁材料能够有效地防止进风件与头发之间的静电,减少对头发的吸附。
作为对上述的吹风机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件,所述出风件上设有环形分布的出风孔。
通过设置环形分布的出风孔,减小空气的过流面积,从而增大出风的风压,提升吹拂效果。
作为对上述的吹风机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吹风机还包括集风嘴,所述集风嘴与所述出风件之间形成转动地磁吸连接。
通过设置集风嘴,将风力集中,对出风进行导向,且导向方向能够360°全方位变化,能够应用于对头发的定型。
作为对上述的吹风机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引风单元包括磁悬浮轴承和扇叶,所述扇叶设于所述磁悬浮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磁悬浮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通过采用磁悬浮轴承作为动力元件,使得引风单元的结构更加小巧和紧凑,且使用寿命更高。
作为对上述的吹风机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壳体内设有增压叶片,所述增压叶片为与所述扇叶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翼片。
通过设置旋向相反的增压叶片,对流入的风进行二次加压,以螺旋态推出,增强出风的风压,风力更加强劲。
作为对上述的吹风机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丝和隔热件,所述加热丝盘绕于所述隔热件上且环设于所述壳体内,盘绕的加热丝之间相互隔离。
通过将加热丝盘绕在隔热件上,使得加热丝对引风进行均匀的加热,使得出风的环向温度更加均匀,同时通过隔热件将加热丝隔离,防止加热丝之间接触发生线路融合断路,增强加热丝工作的安全性。
作为对上述的吹风机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出风温度,所述控制板根据出风温度控制所述加热丝的加热功率。
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对于加热丝的加热功率进行精准的控制,从而对于出风温度形成精准的控制,防止长时间使用吹风机时出风温度的升高。
作为对上述的吹风机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手柄与所述壳体之间隔离密封连接。
通过将手柄与壳体之间做隔离密封处理,从而防止二者之间的空气流通,使得手柄中的控制板具有更为优良的工作温度,有效的避免高温烧损或高温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将控制板置于手柄中,远离壳体中的热环境,当加热单元长期工作,壳体中温度较高时,对于控制板的影响较小,控制板上的过热保护不会启动或控制板上的电器元件不会烧损,控制板仍能有效地控制加热单元和引风单元工作,是一种连续工作时间长、耐热性好、使用寿命高的吹风机。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分解结构轴测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不带集风嘴的结构轴测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整体结构左视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整体结构右视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剖面结构主视图。
图标:1-吹风机;11-壳体;111-进风件;1111-进风孔;112-出风件;1121- 出风孔;12-手柄;13-引风单元;131-磁悬浮轴承;132-扇叶;14-加热单元; 141-加热丝;142-隔热件;15-控制板;16-集风嘴;17-增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因此,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实用新型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结合附图的描述,同样的附图标号标示同样的元件。
在下文中,可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实用新型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 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吹风机1,它包括壳体 11、手柄12、引风单元13、加热单元14和控制板15。
其中,加热单元14和引风单元13分别与控制板15电性连接,加热单元14和引风单元13设于壳体11中,控制板15设于手柄12中,手柄12与壳体11相互连接。
相互连接的壳体11和壳体11共同构成了吹风机1的壳体11。手柄12用于容置控制板15,并为吹风机1接电,电源线设置在手柄12 的端部,并延伸至手柄12中与控制板15连接,控制板15通过与引风单元13和加热单元14电性连接为二者供电并控制二者工作。壳体11 用于容置引风单元13、加热单元14以及其他部件,并作为吹风机1 的风力加压、加热空间。引风单元13作为提高气体的压力并排送气体的部件,加热单元14用于加热壳体11内的空气。
手柄12与壳体11之间隔离密封连接。手柄12中的控制板通过导线与引风单元13和加热单元14形成电性连接,导线自手柄12中延伸至壳体11中,手柄12与壳体11之间留有导线穿过的空隙,并在导线穿过的空隙上设置密封结构如密封圈,从而有效地防止壳体11与手柄 12之间的空气流通。使得手柄12中的控制板15具有更为优良的工作温度,有效地避免控制板15的高温烧损或高温保护。
如图3所示,手柄12连接在壳体11的中部。手柄12呈柄状,具体呈圆柄状,壳体11呈圆筒状,手柄12的轴线与壳体11的轴线垂直设置,且手柄12的轴线落于壳体11的中层面上,中层面即为与壳体 11的两端面距离相等的面,壳体11的两端相对手柄12对称。从而使得手柄12两端的力臂长度相等,尽可能地增强手持平衡性,手持更省力。
壳体11与手柄12之间通过卡接连接,外观没有一个螺丝,壳体 11与手柄12可以采用塑料材料注塑成型,当连接后形成无缝式的紧密连接,外观的完整度更好,壳体11与手柄12之间的通气隔离性更好。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壳体11上设有进风件111和出风件112,当引风单元13工作时,风由进风件111进入至壳体11中,流经加热单元14后由出风件112流出。
进风件111设于壳体11的一端,将壳体11的一端封盖,同时又通过进风孔1111与大气连通,实现将空气的引入。进风件111呈板状,具体为与壳体11的端面开口相匹配的板状,其上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即为进风孔1111,通风孔的数量、孔径可以按进风需求设计。本实施例中,进风件111上设有的进风孔1111孔径较小,数量较多,在满足进风量的同时,又由于孔径小能够防止头发被吸入至壳体11内,密集分布的进风孔1111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吹风机1的工作声噪。
本实施例中,进风件111由不锈钢制成,进风孔1111在不锈钢板上冲压而出,不锈钢不导磁,具有较好的隔磁性,头发与进风件111 摩擦时,不会产生静电,也就不会产生静电吸附。同时,不锈钢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不会在空气中与水接触而发生腐蚀。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件111还可以采用同样具有隔磁效果的铝合金制成。
为进一步防止吹风机1将头发吸入至壳体11中,可以设置进风件 111可以包括两层带有多个进风孔1111上的不锈钢板,两层不锈钢板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同时两块不锈钢板上的进风孔1111可以交错设置,减少对头发的吸附。
圆筒状的壳体11一端设有进风件111,另一端设有出风件112。出风件112为卡接连接在壳体11上的塑胶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而出,其上设有多个出风孔1121,出风孔1121呈环形分布。
出风件112将壳体11的端面封盖,并通过出风孔1121设置局部镂空,使得壳体11中的风流出。由公式Q(流量)=A(过流面积)*v (流速)可知,风的流量一定时,过流面积越小,流速越大,通过设置出风件112减小了出风面积,从而增大的流速,进而使得由出风孔 1121吹出的风力更大、更强劲。
同时出风孔1121在出风件112上的环形分布,出风口为扇形,多个扇形拼成环形,从而使得风呈环状吹出,尽可能地减小出风口过流面积减小时的压力损失,也就减少了能源的损耗,减少了气流与出风孔1121之间的摩擦,降低吹风机1的工作噪声。
吹风机1还包括集风嘴16,集风嘴16与所述出风件112之间形成转动地磁吸连接。通过设置集风嘴16,集风嘴16为一种扁平状的嘴,集风嘴16的横截面为长条形,通过与头发接触,可以达到将头发拉直或拉成特定形态进行定型。
集风嘴16与出风件112之间通过磁吸连接,具体的,出风件112 连接在壳体11上,集风嘴16连接在壳体11上,壳体11与集风嘴16 中一个设有磁性金属,一个设有磁铁,或两个上分别设有磁吸相异的磁铁,从而形成磁吸连接。磁吸连接结构简单,连接面大,连接可靠,且是一种可拆卸连接,磁吸几乎不衰减,反复拆装后仍能够实现牢靠的连接。
集风嘴16将风力集中,对出风进行导向,且导向方向能够360°全方位变化,能够应用于对头发的定型。
如图7所示,引风单元13包括磁悬浮轴承131(Magnetic Bearing) 和扇叶132,扇叶132设于磁悬浮轴承131的外圈上,磁悬浮轴承131 的内圈固定在壳体11上。
磁悬浮轴承131是利用磁力作用将转子悬浮于空中,使转子与定子之间没有机械接触。其原理是磁感应线与磁浮线成垂直,轴芯与磁浮线是平行的,所以转子的重量就固定在运转的轨道上,利用几乎是无负载的轴芯往反磁浮线方向顶撑,形成整个转子悬空,在固定运转轨道上。
本实施例中,转子为轴承的外圈,定子为轴承的内圈,扇叶132 固定在转子上,转子在转动时带动扇叶132一同转动,从而形成涡流。扇叶132与磁悬浮轴承131共同组成了磁悬浮风机,结构更加小巧和紧凑,使用寿命更高。
引风单元13设于进风件111一侧,是一种轴流风机,其引风方向为由进风件111到出风件112,在朝向进风件111一侧形成负压,在朝向出风件112一侧形成正压,从而在进风件111上将风吸入,在出风件112上将风排出。
引风单元13还包括支架,磁悬浮轴承131的内圈通过支架固定在壳体11上。
加热单元14包括加热丝141和隔热件142,加热丝141盘绕于隔热件142上且环设于壳体11内,盘绕的加热丝141之间相互隔离。隔热件142呈圆筒状,固定在壳体11中,加热丝141沿隔热件142的轴向缠绕,通过在隔热件142上的连续的轴向缠绕形成环形的柱面缠绕。
通过将加热丝141盘绕在隔热件142上,使得加热丝141对引风进行均匀的加热,使得出风的环向温度更加均匀,同时通过隔热件142 将加热丝141隔离,防止加热丝141之间接触发生线路融合断路,增强加热丝141工作的安全性。
同时,隔热件142与壳体11之间形成环形的气流通道,由引风单元13引入的风流经气流通道由出风件112流出。壳体11内壁上设有增压叶片17,增压叶片17设于壳体11与隔热件142之间,也就是设于环形风道中。
增压叶片17固定在壳体11内壁上,可以与壳体11一体成型而成,作为吹风机1的静叶片。扇叶132固定在磁悬浮轴承131的外圈上,随着外圈的转动而转动,作为吹风机1的动叶片。增压叶片17为与扇叶132的螺旋旋向相反的螺旋叶片。
风经由引风单元13引入进行第一次加压,通过增压叶片17进行第二次加压。具体为,磁悬浮轴承131在带动扇叶132转动时,扇叶 132引入的气流呈与扇叶132相同的螺旋状。扇叶132在转动时,扇叶132的螺旋面与增压叶片17的螺旋面之间的空间逐渐减小,将引入的空气压缩并排出,可以有效地提升吹风机1的进气量和排气量,使得相同功率的吹风机1具有更为强劲的出风量和风压。
加热单元14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设于出风件112处,用于感测出风温度,控制板15根据出风温度控制加热丝141的加热功率。
温度传感器、控制板15和加热丝141共同构成了闭环温度控制系统,通过感测出风温度,能够对加热丝141的加热功率进行精准的控制,防止长时间使用吹风机1时出风温度的升高而导致的出风温度不精准的问题产生。
本实施例中,手柄12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有温度控制挡位和风力控制挡位,控制面板与控制板15电性连接,温度控制挡位用于控制加热单元14的加热功率,风力控制挡位用于控制引风单元 13的转速。温度控制包括四个挡位,分别为95℃快干和造型挡、80℃常规吹干挡、57℃轻柔吹干挡以及28℃恒冷风挡,风力控制包括四个挡位,风别为全速、快速、常规和温和挡。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手柄、加热单元、引风单元和控制板,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引风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引风单元设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控制板设于所述手柄中,所述手柄与所述壳体相互连接;
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件,所述出风件上设有环形分布的出风孔;
所述吹风机还包括集风嘴,所述集风嘴与所述出风件之间形成转动地磁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件,所述进风件上设有多个进风孔,所述进风件由不锈钢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单元包括磁悬浮轴承和扇叶,所述扇叶设于所述磁悬浮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磁悬浮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增压叶片,所述增压叶片为与所述扇叶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翼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丝和隔热件,所述加热丝盘绕于所述隔热件上且环设于所述壳体内,盘绕的加热丝之间相互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出风温度,所述控制板根据出风温度控制所述加热丝的加热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与所述壳体之间隔离密封连接。
CN201821202853.3U 2018-07-27 2018-07-27 吹风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83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2853.3U CN208783875U (zh) 2018-07-27 2018-07-27 吹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2853.3U CN208783875U (zh) 2018-07-27 2018-07-27 吹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83875U true CN208783875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203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0285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83875U (zh) 2018-07-27 2018-07-27 吹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838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4102A (zh) * 2019-09-12 2019-11-19 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手持式吹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4102A (zh) * 2019-09-12 2019-11-19 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手持式吹风机
CN110464102B (zh) * 2019-09-12 2024-04-12 追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手持式吹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2661B (zh) 色谱柱箱以及气相色谱仪
CN109958637A (zh) 空调室外机的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JP2022547188A (ja) ヘアドライヤ
CN208783875U (zh) 吹风机
CN101779856A (zh) 一种电吹风
CN111838935A (zh) 电吹风
CN101408197B (zh) 发热的鼓风机外壳
US20070140931A1 (en) Air current generator
CN111622972A (zh) 出风装置及塔扇
CN216554512U (zh) 一种吹风机风扇
CN110081517A (zh) 多风感调节装置和空调器
CN211747555U (zh) 一种吹风机
CN212337692U (zh) 出风装置及塔扇
CN209463502U (zh) 一种石墨烯加热片的吹风筒
CN107853852A (zh) 防辐射吹风机
CN109806471A (zh) 一种用于无创呼吸机的直流风机
CN212630181U (zh) 电吹风
CN208735726U (zh) 暖风机鼓风机构及暖风机
CN208205643U (zh) 一种高效节能干燥箱
CN201657929U (zh) 一种电吹风
CN201622267U (zh) 色谱柱箱以及气相色谱仪
KR101854650B1 (ko) 향균 탈취 및 공기정화 기능을 갖는 무팬 광열 열풍기
CN214630571U (zh) 一种电吹风
CN218999740U (zh) 一种吹风机
CN213045836U (zh) 一种新型电吹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