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82006U - 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82006U
CN208782006U CN201821599253.5U CN201821599253U CN208782006U CN 208782006 U CN208782006 U CN 208782006U CN 201821599253 U CN201821599253 U CN 201821599253U CN 208782006 U CN208782006 U CN 208782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t
cavity
channel
resonant cavity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992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慧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992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82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82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82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该合路器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一公共腔和第二公共腔;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公共腔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公共腔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公共腔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公共腔的另一端与天线端口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天线端口利用第一公共腔、第二公共腔连接四个通道的形式来实现合路器,结构简单且能满足特定的性能指标。

Description

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的基站系统中,通常通过发射天线发射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并通过接收天线接收通信信号。多信道工作的基地台集中了大量的收、发设备,若每台收、发信机各使用一副天线,无论是同杆架设还是分杆架设,在经济、场地方面都很不实用,因此,在移动通信中广泛使用天线共用,几部发信机共用一副发射天线。
目前,基站系统中普遍采用合路器来实现天线共用,其中,合路器在工作的过程中既要能有效地将每部发信机的输出功率馈送到天线上,又要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而对于应用于不同场景的合路器的性能指标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采用统一的结构设计,则会出现性能不稳定,指标易变化,严重时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满足特定性能指标的合路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结构简单且能满足特定的性能指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合路器,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一公共腔和第二公共腔;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接;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三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公共腔的一端连接;第一通道的另一端、第二公共腔的另一端和第四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公共腔的一端连接;第一公共腔的另一端与天线端口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合路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合路器及通信设备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一公共腔和第二公共腔;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接;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三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公共腔的一端连接;第一通道的另一端、第二公共腔的另一端和第四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公共腔的一端连接;第一公共腔的另一端与天线端口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天线端口利用第一公共腔、第二公共腔连接四个通道的形式来实现合路器,结构简单且能满足特定的性能指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合路器的原理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中第一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中第二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中第三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中第四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中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中谐振腔和谐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的仿真性能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的实际性能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合路器的拓扑图,图2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的电路图。如图1、图2所示,合路器10包括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第三通道13、第四通道14、第一公共腔15和第二公共腔16。
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第三通道13和第四通道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口A1、第二端口A2、第三端口A3和第四端口A4连接。第二通道12的另一端和第三通道13的另一端与第二公共腔16的一端连接。第一通道11的另一端、第二公共腔16的另一端和第四通道14的另一端与第一公共腔15的一端连接。第一公共腔15的另一端与天线端口B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第三通道13、第四通道所通过的信号的频率依次变高。优选地,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第三通道13和第四通道14所通过的信号的频率分别为690~960MHz、1710~880MHz、1920-2200MHz、2300-2690MHz。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第三通道13、第四通道14分别设置有第一谐振腔111、第二谐振腔121、第三谐振腔131和第四谐振腔141,数量分别为五个、六个、七个和七个。
请一并参考图3,图3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中第一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五个第一谐振腔111依次呈直线型排列,首尾两个第一谐振腔111分别与第一公共腔15和第一端口A1连接。
请一并参考图4,图4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中第二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六个第二谐振腔121上下错位排布,具体来说,六个第二谐振腔121中的前三个第二谐振腔121和后三个第二谐振腔121分别呈三角形排布。其中,首尾两个第二谐振腔121分别与第二公共腔16和第二端口A2连接。
首个第二谐振腔121和第三个第二谐振腔121之间开设有第一窗口W1以形成第一感性零点L1,第四个第二谐振腔121和最后一个第二谐振腔121之间开设有第二窗口W2以形成第二感性零点L2。
其中,第一感性零点L1和第二感性零点L2位于频率范围1710~880MHz的高频端,第一感性零点L1强于第二感性零点L2,也就是说,第一感性零点L1对对应频点的抑制率高于第二感性零点L2对对应频点的抑制率。
请一并参考图5,图5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中第三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七个第三谐振腔131上下错位排布,具体来说,七个第三谐振腔131的前三个第三谐振腔131以三角形排布,后四个第三谐振腔131以平行四边形排布。其中,首尾两个第三谐振腔131分别与第二公共腔16和第三端口A3连接。
首个第三谐振腔131和第三个第三谐振腔131之间连接有第一飞杆D1以形成第一容性零点C1,第四个第三谐振腔131和第六个第三谐振腔131之间连接有第二飞杆D2以形成第二容性零点C2,第四个第三谐振腔131和最后一个谐振腔131之间连接有第三飞杆D3以形成第三容性零点C3。
其中,第二容性零点C2位于频率范围1920-2200MHz的高频端,第一容性零点C1和第三容性零点C3位于频率范围1920-2200MHz的低频端,第一容性零点C1强于第三容性零点C3。
请一并参考图6,图6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中第四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七个第四谐振腔141中的后面五个第四谐振腔141沿第一方向呈直线型排列,第二个第四谐振腔141、第三个第四谐振腔141和第四个第四谐振腔141呈三角形排列,首个第四谐振腔141、第二个第四谐振腔141和第四个第四谐振腔141沿第二方向呈直线型排列。其中,首尾两个第四谐振腔141分别与第一公共腔15和第四端口A4连接。
第二个第四谐振腔141和第四个第四谐振腔141之间连接有第四飞杆D4以形成第四容性零点C4。
其中,第四容性零点C4位于频率范围2300-2690MHz的低频端。
请一并参考图7和图8,图7是图1所示的合路器中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中谐振腔和谐振杆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谐振腔22中设置有谐振杆21。其中,谐振腔22为金属同轴腔,其对应的无载Q值为3500,谐振方式为横电磁波(TEM),调节螺钉为M4、黄铜(Brass),谐振腔22的规格为
在本实施例中,谐振腔20为第一谐振腔111、第二谐振腔121、第三谐振腔131和第四谐振腔141。相应地,谐振杆21为分别设置在第一谐振腔111、第二谐振腔121、第三谐振腔131中的第一谐振杆112、第二谐振杆122、第三谐振杆132和第四谐振杆14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杆112、第二谐振杆122、第三谐振杆132和第四谐振杆142互不相同。具体来说,第一谐振杆112的杆高大于第二谐振杆122的杆高,第二谐振杆122的杆高大于第三谐振杆132的杆高,第三谐振杆132的杆高大于第四谐振杆142的杆高。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杆112的杆高30mm,第二谐振杆122的杆高28mm,第三谐振杆132的杆高26mm,第四谐振杆142的杆高24mm;第一谐振杆112、第二谐振杆122、第三谐振杆132、第四谐振杆142的杆外径5.75mm,杆内径4.25mm,杆深10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杆112、第二谐振杆122、第三谐振杆132和第四谐振杆142为一体化谐振杆。
在本实施例中,合路器10的主要参数及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经过软件的优化仿真,最终得到的结果如图9所示,经过对实际产品的测试,最终得到的结果如图10所示。图9和图10证明了此方案的可行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合路器10的电路简单合理,四个频段的相互干扰小,在达成性能指标的同时,采用了一体化谐振杆,减小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复杂程度,使得产品的指标性能良好,加工,工艺流程简单,调试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益。
请参考图11,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通信设备1包括了上述的合路器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合路器及通信设备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一公共腔和第二公共腔;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接;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三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公共腔的一端连接;第一通道的另一端、第二公共腔的另一端和第四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公共腔的一端连接;第一公共腔的另一端与天线端口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天线端口利用第一公共腔、第二公共腔连接四个通道的形式来实现合路器,结构简单且能满足特定的性能指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合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一公共腔和第二公共腔;
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公共腔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公共腔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公共腔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公共腔的另一端与天线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设置有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第三谐振腔和第四谐振腔,数量分别为五个、六个、七个和七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路器,其特征在于,五个所述第一谐振腔依次呈直线型排列,首尾两个所述第一谐振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公共腔和所述第一端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路器,其特征在于,六个所述第二谐振腔中的前三个所述第二谐振腔和后三个所述第二谐振腔分别呈三角形排布,首尾两个所述第二谐振腔分别与所述第二公共腔和所述第二端口连接,首个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个所述第二谐振腔之间开设有第一窗口以形成第一感性零点,第四个所述第二谐振腔和最后一个所述第二谐振腔之间开设有第二窗口以形成第二感性零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路器,其特征在于,七个所述第三谐振腔的前三个所述第三谐振腔以三角形排布,后四个所述第三谐振腔以平行四边形排布,首尾两个所述第三谐振腔分别与所述第二公共腔和所述第三端口连接,首个所述第三谐振腔和第三个所述第三谐振腔之间连接有第一飞杆以形成第一容性零点,第四个所述第三谐振腔和第六个所述第三谐振腔之间连接有第二飞杆以形成第二容性零点,第四个所述第三谐振腔和最后一个所述谐振腔之间连接有第三飞杆以形成第三容性零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路器,其特征在于,七个所述第四谐振腔中的后面五个所述第四谐振腔沿第一方向呈直线型排列,第二个所述第四谐振腔、第三个所述第四谐振腔和第四个所述第四谐振腔呈三角形排列,首个所述第四谐振腔、第二个所述第四谐振腔和第四个所述第四谐振腔沿第二方向呈直线型排列,首尾两个所述第四谐振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公共腔和所述第四端口连接,第二个所述第四谐振腔和第四个所述第四谐振腔之间连接有第四飞杆以形成第四容性零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腔、所述第二谐振腔、所述第三谐振腔和所述第四谐振腔分别设置有第一谐振杆、第二谐振杆、第三谐振杆和第四谐振杆,其中,所述第一谐振杆、所述第二谐振杆、所述第三谐振杆和所述第四谐振杆互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所通过的信号的频率依次变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所通过的信号的频率分别为690~960MHz、1710~880MHz、1920-2200MHz、2300-2690MHz。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合路器。
CN201821599253.5U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208782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9253.5U CN208782006U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9253.5U CN208782006U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82006U true CN208782006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62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99253.5U Active CN208782006U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820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6337A (zh) * 2019-12-25 2021-06-25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381147A (zh) * 2021-04-26 2021-09-10 深圳市数创众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6337A (zh) * 2019-12-25 2021-06-25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381147A (zh) * 2021-04-26 2021-09-10 深圳市数创众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77665U (zh) 一种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装置
CN208782006U (zh) 一种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CN104577268B (zh) 平面低通带通三工器
CN105870627A (zh) 一种移动终端、多天线系统和解耦方法
CN202094255U (zh) 基于发夹型谐振器的三频带带通滤波器
CN102324614A (zh) 大功率微带多路功分器
CN105098297A (zh) 紧凑结构t型正交模变换器及由其构成的波导双工器
CN103579732A (zh) 一种毫米波高隔离度3dB定向耦合器
CN203733941U (zh) 一种共振式馈电结构宽带天线
CN201549575U (zh) 用于毫米波双通道平板天线的电桥
CN201533000U (zh) 直扣式极化分离器
CN201749928U (zh) 新型正交桥
CN209515949U (zh) 一种基于平行耦合线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CN203674357U (zh) 一种射频功率合成输出系统
CN202662745U (zh) 一种高传输性时延滤波器
CN104538719B (zh) 一种宽带正交模耦合器
CN201893431U (zh) 腔体滤波器及其耦合结构
CN202977664U (zh) 一种双层腔体射频器件
CN109524793A (zh) 紧凑型双圆极化器
CN202178359U (zh) 一种悬置线高低通合路器
CN202797221U (zh) 一种新型微波旋转关节波导
CN203481347U (zh) 一种对称型双孔耦合波导定向滤波器
CN207398387U (zh) 高速频类传输线缆组件的线路结构
CN206332153U (zh) 多通道公共腔合路器
CN205376725U (zh) 一种定向耦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33000 building 4, national financial incubation Industrial Park, 17 Yannan Road, high tech Zone,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fu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4, Guangdong,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manhole street, oyster Road, manhole Industrial Company Third Industrial Zone, A1, A2, A3 101, A4 first, second, third layers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