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74787U - 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74787U
CN208774787U CN201821445107.7U CN201821445107U CN208774787U CN 208774787 U CN208774787 U CN 208774787U CN 201821445107 U CN201821445107 U CN 201821445107U CN 208774787 U CN208774787 U CN 208774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upport base
positioning
spring contact
guide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451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晓欢
李涛
袁泉
陈选民
高邓波
钟耀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8214451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74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74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74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检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定位组件。第一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座的顶部。第二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座的顶部。第一定位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当第一承载托盘装置和第二承载托盘装置用于支撑车体时,两个支撑点之间的距离是可调的,能够支撑不同类型的车体。根据不同型号的车体的牵引装置,调整定位组件、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实现对不同型号的车体的牵引装置的定位。因此,该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能够满足不同型号车辆的需求。

Description

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检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检修流水线上经过的车辆(如地铁)的型号不相同,车体的具体结构也有所不同。
工艺转向架是轨道车辆检修流水线上经常用到的设备。
现有技术中,工艺转向架的支撑装置是针对某种车型设计的,只适用于某一种车型。工艺转向架的定位装置也只能适应某一种车型的定位。
对于该轨道车辆检修流水线上不同型号的车体,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设置多个不同型号的工艺转向架,来满足不同型号车辆的需求。
这种做法使得轨道车辆检修流水线上设置了过多的工艺转向架,非常地占用空间,浪费资源,也使得检修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体支撑以及不同型号车体的牵引装置的定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和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一承载托盘装置;第一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座的顶部;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座和第二承载托盘装置;第二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座的顶部;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相对设置;第一定位组件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座;第二定位组件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座;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能够通过滑动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组件通过第一伸缩机构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座;第二定位组件通过第一伸缩机构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导柱;第一驱动机构为丝杠机构;第一导柱传动连接于丝杠机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内均设置有滑道;第一导柱滑动连接于滑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导套组件和第一弹性触头;第一弹性触头固定连接于第一导套组件上;第一导套组件固定连接于第一导柱;第二定位组件均包括第二导套组件和第二弹性触头;第二导套组件和第一导套组件相对设置;第二弹性触头固定连接于第二导套组件上;第二导套组件固定连接于第一导柱。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套组件和第二导套组件均包括导套本体和第二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设置在导套本体内部;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二导柱以及第三导柱;第二驱动机构为双旋向丝杠机构;第二导柱传动连接于双旋向丝杠机构;双旋向丝杠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驱动第二导柱和第三导柱在导套本体内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导柱连接有第三弹性触头;第三导柱连接有第四弹性触头;第三弹性触头和第四弹性触头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触头位于第三弹性触头和第四弹性触头之间;第二弹性触头位于第三弹性触头和第四弹性触头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导套本体具有第一端板和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板;第二导柱被配置为用于在第一端板和第一弹性触头之间移动;第三导柱被配置为用于在第二端板和第一弹性触头之间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内;第二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内。
一种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支撑座和承载托盘装置;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支撑座的顶部;定位组件;定位组件滑动连接于支撑座;以及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相对支撑座设置;固定组件的顶部设置有车体支撑部;固定组件靠近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能够与定位组件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定位组件。其中,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和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一承载托盘装置。第一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座的顶部。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座和第二承载托盘装置。第二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座的顶部。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相对设置。第一定位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第二定位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能够通过滑动相互靠近或者远离。通过将上述的定位组件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座或第二支撑座,使得定位组件相对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的位置关系能够进行调整,进而当对轨道车辆进行检修时,能够根据不同型号的车体的牵引装置,调整定位组件、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实现对不同型号的车体的牵引装置的定位。因此,将该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用于轨道车辆检修流水线上,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型号车辆的需求,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一支撑座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一支撑座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一支撑座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一承载托盘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一承载托盘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一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一导柱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一导柱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导套本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导套本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导套本体的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二导柱的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二导柱的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二导柱的第三弹性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100-支撑组件;110-第一支撑组件;111-筋板;112-第一支撑座;113-第一滑槽;114-腹板;115-导槽下盖板;116-座板;117-端板;119-轴套座;120-第二支撑组件;122-第二支撑座;123-第二滑槽;130-第一伸缩机构;131-第一驱动机构;1312-套筒;1313-摇柄;1314-丝杆;1315-右旋螺母;1316-止推轴承;1317-垫圈;132-第一导柱;1323-磨耗板;1324-上盖板;1325-横向限位板;1326-下盖板;1327-腹板;1328-纵向限位板;140-第一承载托盘装置;141-托盘;142-螺钉;143-托盘铁;144-锥形柱;145-托板;146-立柱;147-滑板;150-第二承载托盘装置;200-定位组件;210-第一定位组件;212-第一弹性触头;220-第二定位组件;222-第二弹性触头;260-导套本体;261-第一端板;262-第二端板;263-轴承座;264-盖板;265-补强板;266-上抗扭限位板;267-下抗扭限位板;268-后墙板;271-第二驱动机构;2712-套筒;2713-摇柄;2714-双旋向丝杆;2715-右旋螺母;2716-左旋螺母;2717-止推轴承;2718-垫圈;272-第二导柱;2721-筋板;2722-安装座板;2723-纵向限位板;2724-腹板;2725-下磨耗板;2726-下盖板;2727-上盖板;2728-上磨耗板;273-第三导柱;274-第三弹性触头;2741-安装板;2742-半圆管;2743-硫化橡胶层;2744-弹性触头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该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10其包括支撑组件100和定位组件200。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10和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组件120。第一支撑组件110包括第一支撑座112和第一承载托盘装置140;第一承载托盘装置140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座112的顶部。第二支撑组件120包括第二支撑座122和第二承载托盘装置150;第二承载托盘装置150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座122的顶部。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座11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槽113;第一承载托盘装置140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113内。第二支撑座12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滑槽123;第二承载托盘装置150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123内。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座112由两个相对设置的腹板114、导槽下盖板115以及座板116围合形成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框架。进一步地,该长方体形状的框架还包括一个端板117,另一端为开口端。进一步地,在端板117上设置有孔,在该孔处安装有轴套座119,用于连接第一伸缩机构130滑动。
进一步地,在导槽下盖板115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1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滑槽113的形状为V型滑槽。该V型滑槽用于与第一承载托盘装置140配合,使第一承载托盘装置140能够在该V型滑槽中滑动。
进一步地,座板116的尺寸大于导槽下盖板115的尺寸,两个腹板114的落入座板116之内。在座板116的边缘处设置有多个筋板11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两个相对设置的腹板114的外壁处均设置有3块筋板111。每一块筋板111均连接于腹板114和座板116。
通过设置筋板111,进一步地提高了整个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10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座112内均设置有导槽。具体地,在上述的长方体形状的框架内部,设置有导槽。具体地,上述的V型滑槽、导槽下盖板115、2块腹板114组成导槽。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座112和第二支撑座122的结构基本相同,相对整个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10中心呈左右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托盘装置140和第二承载托盘装置150的结构完全相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第一承载托盘装置140由滑动托盘座组件、托盘141、螺钉142组成。其中滑动托盘座组件由托盘铁143、锥形柱144、托板145,立柱146、滑板147组成。托盘141通过螺钉142固定连接在滑动托盘座组件上。立柱146固定连接于滑板147,托板145固定连接于立柱146的顶端,锥形柱144固定连接于托板145上,托盘铁143固定连接在锥形柱144的顶端,托盘141通过螺钉142固定连接在托盘铁143上。进一步地,滑板147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座112的顶部的V形滑槽内。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滑板147上设置有6个孔,V形滑槽上设置有8个与滑板147上大小相同的孔。
使用时,当需要根据不同车型进行调整横向支撑距离时,只需要将滑板147在V形滑槽内滑动至不同的位置,根据具体的车型的横向距离,采用螺栓等连接件将滑板147上的孔和V形滑槽内的孔固定连接,即可满足不同车型的支撑要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滑板147上有6个孔,每三个为一组,当需要调整第一承载托盘装置140的位置时,选择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孔,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于V形滑槽内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孔内。由于第二承载托盘装置150与第一承载托盘装置140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调整第二承载托盘装置150在第二支撑座122上的位置,即可以实现调整整个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10的两个承载托盘装置之间的横向距离,从而满足不同车型的横向距离的要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调整方式至少可以满足4种不同的车型。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孔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为其他数量,从而满足不同数量车型的需求。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200包括第一定位组件210和第二定位组件220。第一定位组件210和第二定位组件220相对设置,用于对不同型号车体的牵引装置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组件210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112。第二定位组件220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座122。第一定位组件210和第二定位组件220能够通过滑动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通过将上述的定位组件200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座112或第二支撑座122,从而使得第一支撑座112和第二支撑座122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第一定位组件210和第二定位组件220的滑动来调整,进而适应不同型号车体的牵引装置。
现有技术中,工艺转向架车体的定位装置是直接焊接在工艺转向架上,只能适配一种车体的牵引装置,因此如果需要检修其他型号的车型,就需要使用带有适配该型号车型定位装置的工艺转向架,这样就必须配置多个不同型号的工艺转向架,占用空间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10极大地减小了空间占用。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组件210通过第一伸缩机构130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座112;第二定位组件220通过第一伸缩机构130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座122。
进一步地,第一伸缩机构13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31和第一导柱132。第一驱动机构131为丝杠机构。第一导柱132传动连接于丝杠机构。第一支撑座112和第二支撑座122内均设置有滑道。第一导柱132滑动连接于滑道。
进一步可选地,上述的第一驱动机构131选择手摇丝杠结构。
通过设置上述的丝杠结构,可根据不同的车型牵引装置调节第一定位组件210和第二定位组件220之间的距离,松开或压紧牵引装置。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机构131由套筒1312、摇柄1313、丝杆1314、右旋螺母1315、止推轴承1316、垫圈1317等组成。止推轴承1316与第一支撑座112上安装的轴套座119相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导柱132与第一支撑座112中的导槽相配合,通过第一导柱132在导槽内的滑动,实现第一定位组件210的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导柱132由4块磨耗板1323、上盖板1324、2块横向限位板1325、下盖板1326、2块腹板1327、2块纵向限位板1328组成。上盖板1324与下盖板1326的区别在于,上盖板1324开有一个矩形的孔,将第一驱动机构131安装在第一支撑座112上时,需要通过该孔把第一驱动机构131的右旋螺母1315装入。横向限位板1325、纵向限位板1328分别对右旋螺母1315起横向、纵向定位的作用,转动第一驱动机构131时,第一驱动机构131的丝杆1314会带动右旋螺母1315移动,由于第一驱动机构131相对第一支撑座112相对静止,右旋螺母1315会推动纵向限位板1328,带动整个第一导柱132移动。
使用时,由于第二支撑座122和第一支撑座112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二支撑座122内也设置有上述的第一伸缩机构130。采用上述的方法,对第二支撑座122内设置的第一伸缩机构130进行驱动,从而带动第一定位组件210和第二定位组件220的移动,进而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调整第一定位组件210和第二定位组件220之间的距离,满足对不同车型的牵引装置的定位。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组件210包括第一导套组件和第一弹性触头212。第一弹性触头212固定连接于第一导套组件上。第一导套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柱132。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组件220均包括第二导套组件和第二弹性触头222。第二导套组件和第一导套组件相对设置。第二弹性触头222固定连接于第二导套组件上。第二导套组件固定连接于第一导柱132。
进一步地,第一导套组件和第二导套组件均包括导套本体260和第二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设置在导套本体260内部。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271、第二导柱272以及第三导柱273(与第二导柱272结构相同)。第二驱动机构271为双旋向丝杠机构。第二导柱272传动连接于双旋向丝杠机构。双旋向丝杠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驱动第二导柱272和第三导柱273在导套本体260内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进一步地,第二导柱272连接有第三弹性触头274;第三导柱273连接有第四弹性触头(与第三弹性触头结构相同);第三弹性触头274和所述第四弹性触头相对设置。第一弹性触头212位于第三弹性触头274和第四弹性触头之间。第二弹性触头222位于第三弹性触头274和第四弹性触头之间。
进一步地,导套本体260具有第一端板261和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板262。第二导柱272被配置为用于在第一端板261和第一弹性触头212之间移动。第三导柱273被配置为用于在第二端板262和第一弹性触头212之间移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套本体260由2块敞口端板组成的第一端板261、第二端板262、轴承座263、1块盖板264、8块补强板265、上抗扭限位板266、下抗扭限位板267、后墙板268组成。导套本体260与第二导柱272以及第三导柱273相配合。第二导柱272以及第三导柱273在导套本体260内滑动。2块敞口端板、第二端板262用于限制第二导柱272以及第三导柱273的可以活动的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导柱272由2块筋板2721、安装座板2722、2块纵向限位板2723、2块腹板2724、下磨耗板2725、下盖板2726、上盖板2727、上磨耗板2728构成。上盖板2727与下盖板2726、上磨耗板2728与下磨耗板2725的区别在于上盖板2727和上磨耗板2728上开有圆角矩形的孔。安装座板2722用于安装第三弹性触头274。第三导柱273和第二导柱272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三导柱273和第二导柱272相互对称设置。第三导柱273连接有第四弹性触头。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机构271由套筒2712、摇柄2713、双旋向丝杆2714、右旋螺母2715、左旋螺母2716、止推轴承2717和垫圈2718等组成。安装第二驱动机构271时,需要将右旋螺母2715或左旋螺母2716通过上盖板1324和上磨耗板2728上的圆角矩形的孔放入第二导柱272或第三导柱273,然后再用第二驱动机构271的双旋向丝杆2714穿过右旋螺母2715和左旋螺母2716以完成安装。转动第二驱动机构271时,右旋螺母2715和左旋螺母2716会推动第二导柱272的纵向限位板2723,实现第二导柱272在导套本体260中的移动。由于双旋向丝杆2714的作用,导套本体260中的第二导柱272和第三导柱273之间的距离会缩小或者增大。实现夹紧牵引座的目的,限制牵引座的纵向位移。进而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调整第二导柱272或第三导柱273之间的距离,满足对不同车型的牵引装置的定位。
进一步地,第三弹性触头274和第四弹性触头的结构完全相同。具体地,第三弹性触头274由安装板2741、半圆管2742、硫化橡胶层2743组成。其中安装板2741上有4个孔,与第二导柱272的弹性触头安装板2744上的4个孔对应,用于将第三弹性触头274安装于第二导柱272与导套本体260上。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该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定位组件以及固定组件。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支撑座和承载托盘装置。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支撑座的顶部。定位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
具体地,该支撑组件和定位组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支撑组件和定位组件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该支撑组件仅包括一个,定位组件也仅包括一个。即该支撑组件仅仅包括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一支撑组件;该定位组件仅仅包括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一定位组件。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相对支撑座设置。固定组件的顶部设置有车体支撑部。固定组件靠近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能够与定位组件配合。该限位组件固定连接于固定组件。
使用时,通过调节支撑组件和定位组件相对固定组件的距离,实现整个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横向、纵向距离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车型的需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Claims (10)

1.一种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和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一承载托盘装置;所述第一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座和第二承载托盘装置;所述第二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顶部;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能够通过滑动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通过第一伸缩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通过所述第一伸缩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导柱;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丝杠机构;
所述第一导柱传动连接于所述丝杠机构;
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内均设置有滑道;
所述第一导柱滑动连接于所述滑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导套组件和第一弹性触头;所述第一弹性触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套组件上;所述第一导套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柱;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均包括第二导套组件和第二弹性触头;所述第二导套组件和所述第一导套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弹性触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套组件上;所述第二导套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套组件和所述第二导套组件均包括导套本体和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导套本体内部;
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二导柱以及第三导柱;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双旋向丝杠机构;
所述第二导柱传动连接于所述双旋向丝杠机构;
所述双旋向丝杠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柱和所述第三导柱在所述导套本体内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柱连接有第三弹性触头;
所述第三导柱连接有第四弹性触头;
所述第三弹性触头和所述第四弹性触头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触头位于所述第三弹性触头和所述第四弹性触头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触头位于所述第三弹性触头和所述第四弹性触头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套本体具有第一端板和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板;
所述第二导柱被配置为用于在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一弹性触头之间移动;
所述第三导柱被配置为用于在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第一弹性触头之间移动。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所述第二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10.一种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支撑座和承载托盘装置;所述承载托盘装置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顶部;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以及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相对所述支撑座设置;所述固定组件的顶部设置有车体支撑部;所述固定组件靠近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能够与所述定位组件配合。
CN201821445107.7U 2018-09-03 2018-09-03 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Active CN208774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45107.7U CN208774787U (zh) 2018-09-03 2018-09-03 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45107.7U CN208774787U (zh) 2018-09-03 2018-09-03 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74787U true CN208774787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59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45107.7U Active CN208774787U (zh) 2018-09-03 2018-09-03 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747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0203A (zh) * 2018-09-03 2018-11-23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 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0203A (zh) * 2018-09-03 2018-11-23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 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CN108860203B (zh) * 2018-09-03 2024-04-05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 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7693B (zh) 一种汽车冲压-焊接生产线零件及总成的柔性抱具
CN208774787U (zh) 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CN209356546U (zh) 一种电刷式扫描测试机夹具装置
CN108860203A (zh) 车辆检修用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CN208419999U (zh) 一种车用基于ar技术的车载导航装置
CN105692060A (zh) 一种多工位循环作业环线
CN209485693U (zh) 一种汽车底盘快速定位测量支架
CN207751340U (zh) 一种烤炉炉前提瓶装置
CN202305166U (zh) 一种冲击试验机
CN112816217B (zh) 激荡测试装置
CN209649582U (zh) 模板切换装置
CN209022923U (zh) 工艺转向架支撑定位装置
CN108576995B (zh) 一种服装面料裁剪用画线装置
CN107939927A (zh) 一种圆周运动带动直线运动的往复调节装置
CN209279027U (zh) 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照明灯架
CN209256723U (zh) 一种多工位转台
CN208138742U (zh) 一种短距离控制工作台往复运动的装置
CN208270944U (zh) 移动式曝光平台
CN208408312U (zh) 一种组角机用定位装置与扎刀调节装置
CN107084826B (zh) 一种用于包装振动测试的装置
CN109967410A (zh) 一种户外电力设备的除尘装置
CN206938223U (zh) 瓶盖一键式切换装置
CN206938643U (zh) 一种车载物联网移动终端
CN216181130U (zh) 一种防积灰且调节阻力小的切边机用调节组件
CN110497174A (zh) 一种动车组真空断路器智能化拆装专用设备及其拆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