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63116U -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63116U
CN208763116U CN201821442501.5U CN201821442501U CN208763116U CN 208763116 U CN208763116 U CN 208763116U CN 201821442501 U CN201821442501 U CN 201821442501U CN 208763116 U CN208763116 U CN 208763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collecting
highway
water
water col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425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朋
曲金玉
张景洲
宋瑞伟
吴志超
朱连华
史永福
杜光军
宋文轩
张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Rui 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Rui 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Rui 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Rui 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425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63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63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631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公路上的车行道区、绿化带区、人行道区、后排绿地区,车行道区内设有一雨水收集装置,以及用于将雨水收集装置收集的雨水排出的路面排水井,绿化带区内设有一用于向地面以下渗透雨水的渗水井,后排绿地区设有溢流式雨水井、雨水收集模块、喷水灌溉装置以及雨水输送总管道,溢流式雨水井、雨水收集模块、喷水灌溉装置以及雨水输送总管道与雨水收集装置、路面排水井及渗水井通过一雨水汇流管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收集雨水,并及时疏通利用,大大缓解城市道路积水的问题,且节能环保,可大力推广。

Description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城市化建设的加剧,我国的高速公路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长度位居世界第一,由于公路路面的透水性较差,在雨水来临之时,路面无法及时有效的吸水、渗水,这便造成了城市路面积水的现象,为城市的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造成大量雨水流失。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的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确保城市水安全、合理利用好而保护城市水资源,有效保护和提升城市水环境,科学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生态,因地制宜的维持和营造城市水文化,从而使城市具有良性的水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景观系统。目前对于我国而言,海绵城市的建设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由于线性变化、经济因素、工程量因素,使得公路方面的海绵城市建设并未取得阶段性进展,使得对公路雨水收集至今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案,让看似简单的雨水收集变得困难重重。
CN107060058A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起到了一定的雨水收集排放作用,但相对于海绵城市提出的使城市具有良性的水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景观系统的要求,略显不足,在节能环保及回收再利用方面也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公路的雨水未能充分收集及利用的缺陷,缓解城市道路积水的问题,使城市具有良性的水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景观系统的要求建造节能环保的现代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公路上的车行道区、人行道区,在车行道区,沿车行道的长度方向连续设有一用于收集空中落下的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以及与雨水收集装置相连通的用于将收集的雨水排放的路面排水井,所述路面排水井与雨水收集装置之间设有一用于将收集的雨水输送至路面排水井并排放至地下的雨水排水管。
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所述车行道区为双向车道,雨水收集装置设置在双向车道的中心位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由两分别向两侧的双向车道延伸并将两侧双向车道遮盖的集水板组成的雨水集水面,在两集水板底部连接处形成一用于将落于雨水集水面上的雨水随集水板表面汇集的雨水收集槽,所述雨水收集槽与雨水排水管顶部相连,所述雨水收集槽上铺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雨水过滤网,在雨水集水面底部设有用于支撑雨水集水面的支撑柱,所述雨水排水管设置于支撑柱内。
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所述车行道区为单向车道,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在单向车道两侧的任一侧设置的,向车行道宽度方向延伸并将单向车行道遮盖的集水板,所述集水板一侧设有一与集水板对应的且长度小于集水板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集水板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区,在集水板与挡水板底部连接处形成一用于将落于集水板与挡水板上的雨水随集水板与挡水板表面汇集的雨水收集槽,所述雨水收集槽与雨水排水管顶部相连,所述雨水收集槽上铺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雨水过滤网,在挡水板与集水板相交处的下方设有支撑柱,所述雨水排水管设置于支撑柱内。
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在车行道区一侧或两侧设置有通过雨水输送管道与雨水排水管相连的用于将收集的雨水汇集的雨水收集模块,以及与雨水收集模块相连的用于对绿化带进行浇灌的喷水灌溉装置,所述雨水输送管道上还设有当雨水输送管道内水压过大时用于泄压的溢流式雨水井,在雨水收集模块上连接有用于对雨水二次收集及排放的二级排水管。
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在绿化带区内设有一用于向地面以下渗透雨水的渗水井,该渗水井与雨水输送管道相连接。
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所述二级排水管上方设有一用于检测、维修、安装地下管路的排水检查井,所述排水检查井与二级排水管相连通,所述路面排水井、渗水井、溢流式雨水井、雨水收集模块、喷水灌溉装置以及排水检查井、二级排水管在车行道区的中心线两侧分别相互对称。
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在两集水板的上表面对称设有多个太阳能板,在两集水板的下表面对称设有与太阳能板相连通的道路照明灯。
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所述雨水收集装置为Y型,且为钢材结构,所述集水板为透光材料板材。
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所述车行道区、绿化带区及人行道区三个区域的分界处均设有透水路肩石。
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所述两集水板形成U型雨水集水面。
本实用新型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公路上设置车行道区、人行道区,车行道区设有一用于收集空中落下的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以及与雨水收集装置相连通的用于将收集的雨水排放的路面排水井,所述路面排水井与雨水收集装置之间设有一用于将收集的雨水输送至路面排水井并排放至地下的的雨水排水管,可以有效实现雨水的收集排放,以便回收再利用。
车行道区为双向车道,雨水收集装置设置在双向车道的中心位置,雨水收集装置包括由两分别向两侧的双向车行道延伸并将两侧双向车道遮盖的集水板组成的雨水集水面,在两集水板底部连接处形成一用于将落于雨水集水面上的雨水随集水板表面汇集的雨水收集槽,所述雨水收集槽与雨水排水管顶部相连,保证了雨水的快速集中储存,所述雨水收集槽上铺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雨水过滤网,在雨水收集过程中,将雨水中的垃圾物和水自动分离开来,从而得到更加干净的雨水,保证了雨水收集槽的雨水干净,便于再次使用,也防止了雨水排水管的堵塞。在雨水集水面底部设有用于支撑雨水集水面的支撑柱,所述雨水排水管设置于支撑柱内,既有效保证了雨水集水面的支撑,防止大暴雨对雨水集水面的压力,也保护了雨水排水管,提高了其使用寿命,所述雨水集水面,雨水过滤网、雨水收集槽及雨水排水管三者均为固定连接,提高了各结构之间的坚固性,保证了收集及排放的工作质量。
车行道区为单向车道,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在单向车道两侧的任一侧设置的,向车行道宽度方向延伸并将单向车行道遮盖的集水板,所述集水板一侧设有一与集水板对应的且长度小于集水板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集水板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区,在集水板与挡水板底部连接处形成一用于将落于集水板与挡水板上的雨水随集水板与挡水板表面汇集的雨水收集槽,所述雨水收集槽与雨水排水管顶部相连,所述雨水收集槽上铺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雨水过滤网,在挡水板与集水板相交处的下方设有支撑柱,所述雨水排水管设置于支撑柱内,解决了单向车道的雨水收集及排放,保证了单向车道的雨天行车安全。
在车行道区一侧或两侧设置有通过雨水输送管道与雨水排水管相连的用于将收集的雨水汇集的雨水收集模块,以及与雨水收集模块相连的用于对绿化带进行浇灌的喷水灌溉装置,节约了水资源,所述雨水输送管道上还设有当雨水输送管道内水压过大时用于泄压的溢流式雨水井,如果下大雨、暴雨,降雨强度及其所收集的水量超过雨水输送管道输水能力时,溢流式雨水井及时控制水流量,雨水收集模块能有效的将收集来的雨水进行存储,便于再次利用,且安装方便,承载力大,不滋生蚊蝇及藻类,在临建地区域使用后,可以拆除迁移到其它区域继续使用,在雨水收集模块上连接有用于对雨水二次收集及排放的二级排水管,保证了整个系统的运转流畅,可以及时将多余的雨水输送至指定区域,便于转化利用。
在绿化带区内设有一用于向地面以下渗透雨水的渗水井,该渗水井与雨水输送管道相连接,便于将边沟排不出的水及时渗透到地下,缓解城市道路积水的问题。
所述二级排水管上方设有一用于检测、维修、安装地下管路的排水检查井,便于后期的检修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保障系统的良好运行,所述排水检查井与二级排水管相连通,所述路面排水井、渗水井、溢流式雨水井、雨水收集模块、喷水灌溉装置以及排水检查井、二级排水管在车行道区的中心线两侧分别相互对称,可以有效将雨水及时分流回收,避免遇到较强的降雨时,雨水在雨水收集装置内集聚,排放较慢,最大限度的缓解了城市道路积水的问题。
所述雨水收集装置为Y型,且为钢材结构,钢材结构较为坚固,且持久耐用,其宽度与车行道宽度一致,保证了车行道良好的行车环境,提高了行车安全,集水板为透光材料板材可选用阳光板,阳光板比夹胶玻璃、夹丝玻璃、钢化玻璃、中空玻璃更具轻质、超强、阻燃、隔声、耐冷耐热不易变形的优良性能,且透光度较强,有效保证白天车行道区域的亮光度。
在两集水板的上表面对称设有多个太阳能板,在两集水板的下表面对称设有与太阳能板相连通的道路照明灯,可以实现晚上对车行道的照明,节约了电能。
所述路面排水井、渗水井、溢流式雨水井、雨水收集模块、喷水灌溉装置以及排水检查井、雨水输送管道在车行道区的中心线两侧分别相互对称,在车行道区的中心线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可以有效将雨水分流回收,避免遇到较强的降雨时,雨水在Y型雨水收集装置内集聚,也最大限度了缓解城市道路积水的问题。
车行道区、绿化带区及人行道区三个区域的分界处均设有透水路肩石,便于各个功能区的划分,且保护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主要结构的稳定,所述透水路肩石地面高于溢流式雨水井井口,便于雨水向溢流式雨水井排放,使雨水能够在远离行车道的位置排放,减少行车道雨水渗透,减少路面损坏。
根据制造材质的不同,便于制作及施工,所述两集水板也可设置成U型雨水集水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车行道区、绿化带区、人行道区、后排绿地区分布的示意图;
图4为单向车道区内的雨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3、4所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公路上的车行道区、人行道区,在车行道区,沿车行道的长度方向连续设有一用于收集空中落下的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1,以及与雨水收集装置1相连通的用于将收集的雨水排放的路面排水井7,所述路面排水井7与雨水收集装置1之间设有一用于将收集的雨水输送至路面排水井7并排放至地下的雨水排水管6,可以有效实现雨水的收集排放,以便回收再利用。
所述车行道区为双向车道,雨水收集装置1设置在双向车道的中心位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1包括由两分别向两侧的双向车道延伸并将两侧双向车道遮盖的集水板16组成的雨水集水面,在两集水板16底部连接处形成一用于将落于雨水集水面上的雨水随集水板16表面汇集的雨水收集槽4,所述雨水收集槽4与雨水排水管6顶部相连,保证了雨水的快速集中储存,所述雨水收集槽4与雨水排水管6顶部相连,所述雨水收集槽4上铺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雨水过滤网5,在雨水收集过程中,将雨水中的垃圾物和水自动分离开来,从而得到更加干净的雨水,保证了雨水收集槽4的雨水干净,便于再次使用,也防止了雨水排水管6的堵塞。在雨水集水面底部设有用于支撑雨水集水面的支撑柱17,所述雨水排水管6设置于支撑柱17内,既有效解决了对雨水集水面的支撑,防止大暴雨对雨水集水面的压力,也保护了雨水排水管6,提高了其使用寿命,所述雨水集水面,雨水过滤网5、雨水收集槽4及雨水排水管6三者均为固定连接,提高了各结构之间的坚固性,保证了收集及排放的工作质量。
所述车行道区为单向车道,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在单向车道两侧的任一侧设置的,向车行道宽度方向延伸并将单向车行道遮盖的集水板,所述集水板一侧设有一与集水板对应的且长度小于集水板的挡水板18,单向单一侧多设置于建筑物,挡水板长度小于集水板可节约空间,便于与手机装置的设置,所述挡水板18与集水板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区,在集水板与挡水板底部连接处形成一用于将落于集水板与挡水板上的雨水随集水板与挡水板表面汇集的雨水收集槽4,所述雨水收集槽4与雨水排水管6顶部相连,所述雨水收集槽4上铺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雨水过滤网5,在挡水板18与集水板相交处的下方设有支撑柱,所述雨水排水管6设置于支撑柱内,解决了单向车道的雨水收集排放问题,保证了单向车道的雨天行车安全。
在车行道区一侧或两侧设置有通过雨水输送管道15与雨水排水管6相连的用于将收集的雨水汇集的雨水收集模块11,以及与雨水收集模块11相连的用于对绿化带进行浇灌的喷水灌溉装置14,雨水收集模块11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再赘述,节约了水资源,所述雨水输送管道15上还设有当雨水输送管道15内水压过大时用于泄压的溢流式雨水井10,如果下大雨、暴雨,降雨强度及其所收集的水量超过雨水输送管道15输水能力时,溢流式雨水井10可及时控制水流量,雨水收集模块11能有效的将收集来的雨水进行存储,便于再次利用,且安装方便,承载力大,不滋生蚊蝇及藻类,在临建地区域使用后,可以拆除迁移到其它区域继续使用,在雨水收集模块11上连接有用于对雨水二次收集及排放的二级排水管12,保证了整个系统的运转流畅,可以及时将多余的雨水输送至指定区域,便于转化利用,所述雨水收集模块11、喷水灌溉装置14、溢流式雨水井10、二级排水管12可设置于人行道一侧的后排绿地区内。
在绿化带区内设有一用于向地面以下渗透雨水的渗水井8,该渗水井8与雨水输送管道15相连接,便于将边沟排不出的水及时渗透到地下,缓解城市道路积水的问题。
所述二级排水管12上方设有一用于检测、维修、安装地下管路的排水检查井13,所述排水检查井13与二级排水管12相连通,便于后期的检修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保障系统的良好运行,所述路面排水井7、渗水井8、溢流式雨水井10、雨水收集模块11、喷水灌溉装置14以及排水检查井13、二级排水管12如图3所示,在车行道区的中心线两侧分别相互对称,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提高了雨水分流回收效率,便于施工,节约原料,整齐美观,且避免遇到较强的降雨时,雨水在Y型雨水收集装置内集聚,也最大限度了缓解城市道路积水的问题。
在两集水板的上表面对称设有多个太阳能板2,在两集水板的下表面对称设有与太阳能板2相连通的道路照明灯3,可以实现晚上对车行道的照明,节约了电能。
所述雨水收集装置为Y型,且为钢材结构,所述集水板为透光材料板材,钢材结构较为坚固,且持久耐用,其宽度与车行道宽度一致,保证了车行道良好的行车环境,提高了行车安全,集水板为透光材料板材,可选用阳光板,阳光板比夹胶玻璃、夹丝玻璃、钢化玻璃、中空玻璃更具轻质、超强、阻燃、隔声、耐冷耐热不易变形的优良性能,且透光度较强,有效保证白天车行道区域的亮光度。
所述车行道区、绿化带区及人行道区三个区域的分界处均设有透水路肩石9,便于各个功能区的划分,且保护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主要结构的稳定,所述透水路肩石地面高于溢流式雨水井井口,便于雨水向溢流式雨水井排放,使雨水能够在远离行车道的位置排放,减少行车道雨水渗透,减少路面损坏。
为便于施工及制作,根据制造材质的不同,所述两集水板也可设置成U型雨水集水面。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公路上的车行道区、人行道区,其特征在于,在车行道区,沿车行道的长度方向连续设有一用于收集空中落下的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以及与雨水收集装置相连通的用于将收集的雨水排放的路面排水井,所述路面排水井与雨水收集装置之间设有一用于将收集的雨水输送至路面排水井并排放至地下的雨水排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车行道区为双向车道,雨水收集装置设置在双向车道的中心位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由两分别向两侧的双向车道延伸并将两侧双向车道遮盖的集水板组成的雨水集水面,在两集水板底部连接处形成一用于将落于雨水集水面上的雨水随集水板表面汇集的雨水收集槽,所述雨水收集槽与雨水排水管顶部相连,所述雨水收集槽上铺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雨水过滤网,在雨水集水面底部设有用于支撑雨水集水面的支撑柱,所述雨水排水管设置于支撑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车行道区为单向车道,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在单向车道两侧的任一侧设置的,向车行道宽度方向延伸并将单向车行道遮盖的集水板,所述集水板一侧设有一与集水板对应的且长度小于集水板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集水板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区,在集水板与挡水板底部连接处形成一用于将落于集水板与挡水板上的雨水随集水板与挡水板表面汇集的雨水收集槽,所述雨水收集槽与雨水排水管顶部相连,所述雨水收集槽上铺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雨水过滤网,在挡水板与集水板相交处的下方设有支撑柱,所述雨水排水管设置于支撑柱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其特征是,在车行道区一侧或两侧设置有通过雨水输送管道与雨水排水管相连的用于将收集的雨水汇集的雨水收集模块,以及与雨水收集模块相连的用于对绿化带进行浇灌的喷水灌溉装置,所述雨水输送管道上还设有当雨水输送管道内水压过大时用于泄压的溢流式雨水井,在雨水收集模块上连接有用于对雨水二次收集及排放的二级排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其特征是,在绿化带区内设有一用于向地面以下渗透雨水的渗水井,该渗水井与雨水输送管道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二级排水管上方设有一用于检测、维修、安装地下管路的排水检查井,所述排水检查井与二级排水管相连通,所述路面排水井、渗水井、溢流式雨水井、雨水收集模块、喷水灌溉装置以及排水检查井、二级排水管在车行道区的中心线两侧分别相互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其特征是,在两集水板的上表面对称设有多个太阳能板,在两集水板的下表面对称设有与太阳能板相连通的道路照明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雨水收集装置为Y型,且为钢材结构,所述集水板为透光材料板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车行道区、绿化带区及人行道区三个区域的分界处均设有透水路肩石。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两集水板形成U型雨水集水面。
CN201821442501.5U 2018-09-04 2018-09-04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63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42501.5U CN208763116U (zh) 2018-09-04 2018-09-04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42501.5U CN208763116U (zh) 2018-09-04 2018-09-04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63116U true CN208763116U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35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4250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63116U (zh) 2018-09-04 2018-09-04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6311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4277A (zh) * 2018-09-04 2018-11-27 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CN112425481A (zh) * 2020-09-28 2021-03-02 春涛国际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水处理系统
CN112538879A (zh) * 2020-12-29 2021-03-23 东莞市金建达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污水处理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4277A (zh) * 2018-09-04 2018-11-27 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CN112425481A (zh) * 2020-09-28 2021-03-02 春涛国际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水处理系统
CN112538879A (zh) * 2020-12-29 2021-03-23 东莞市金建达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污水处理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4277A (zh)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CN21162107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CN208763116U (zh)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CN105735451A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6616423U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
CN207259888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
CN207032427U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7630464A (zh) 雨水收集调蓄及初步净化功能的综合管廊
CN105862548A (zh) 防止路面积水和城区雨洪资源回收及循环利用的系统
CN206052850U (zh) 一种道路绿化雨水调蓄系统
CN205502183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11058353A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路面
CN211547991U (zh) 一种能防止城市道路内涝的雨水排放及利用系统
CN102487695A (zh) 道路绿化带
CN206189552U (zh) 一种具有蓄水调蓄功能的下沉式绿地
CN21619509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装置
CN206721599U (zh) 一种带有滤水净水路缘石的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CN210562581U (zh) 一种公园连廊雨水收集及净化回用系统
CN112626946B (zh) 一种循环式节水型路面洒水清洁系统
CN205557653U (zh) 一种下沉式庭院雨水收集系统
CN202416116U (zh) 一种路面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
CN207121779U (zh) 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12746544A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的街道两侧绿化系统
CN107460944B (zh) 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
CN111174152A (zh) 一种用于近地表降温及储能的分层式储水路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