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53576U - 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53576U
CN208753576U CN201821161678.8U CN201821161678U CN208753576U CN 208753576 U CN208753576 U CN 208753576U CN 201821161678 U CN201821161678 U CN 201821161678U CN 208753576 U CN208753576 U CN 208753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sleeve
director element
clamping structure
connection terminal
prob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16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岚
马增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Extension Pu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Extension Pu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Extension Pu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616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53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53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53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包括金属接触探头、导向元件、弹性元件及具有收容活动腔的金属套管。金属接触探头至少设有两弹臂,所有的弹臂排列成环形的抱夹结构,金属套管的前端插入抱夹结构并被抱夹结构抱夹;导向元件的前端伸入抱夹结构所围的空间并与金属接触探头固定连接,后端呈滑动地伸置于收容活动腔内;金属套管具有凸于收容活动腔内的阻挡部,导向元件具有匹配阻挡部的配挡部,配挡部在与阻挡部的配合下阻挡导向元件滑出金属套管;弹性元件位于收容活动腔内并弹性地抵接于导向元件和金属套管之间,以达到防松脱、低阻抗、防瞬断及提升高频性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松脱、低阻抗、防瞬断、低偏摆角度及实现电流走导体外表面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文的进步,电子产品纷纷问世,诸如数字相机、手机、数字摄影机、检测设备、基站设备及其他一些电子产品等都被现代人所接受和广泛使用,这些电子产品的电源、天线和测试探针等零部件需要用顶针式连接器来传输电流或者电信号。
其中,对于应用在电信号或电流传输的长期处于高温工作环境中的基站、车载或对振动冲击要求较高的场合中,现有的顶针式连接器一般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阻抗较大且不稳定,影响高频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2)在一定振动冲击情况下,出现瞬断或接触不良的现象;
(3)电流走导体的内壁,影响特性阻抗匹配困难,驻波比失效等。
因此,急需要一种防松脱、低抗阻、防瞬断、低偏摆角度及实现电流走导体外表面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松脱、低抗阻、防瞬断、低偏摆角度及实现电流走导体外表面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包括金属接触探头、导向元件、弹性元件及具有收容活动腔的金属套管。所述金属接触探头至少设有两弹臂,所有的所述弹臂沿所述金属套管的周向共同排列成环形的抱夹结构;所述金属套管的前端插入所述抱夹结构所围的空间并顶推所述抱夹结构做弹性的向外撑开,由撑开的所述抱夹结构抱夹所述金属套管;所述收容活动腔贯穿所述金属套管的前端面,所述导向元件的前端沿所述金属套管的轴向伸入所述抱夹结构所围的空间并与所述金属接触探头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元件的后端呈滑动地伸置于所述收容活动腔内,所述金属套管具有凸于所述收容活动腔内的阻挡部,所述导向元件具有匹配所述阻挡部的配挡部,所述配挡部在与所述阻挡部的配合下阻挡所述导向元件沿所述金属套管的轴向滑出所述金属套管;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收容活动腔内,所述弹性元件弹性地抵接于所述导向元件和金属套管之间以使所述导向元件滑至所述配挡部与所述阻挡部相阻挡的位置。
较佳地,所述弹臂的厚度沿所述金属套管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呈递增的设置而使所述抱夹结构所围的空间呈前大后小的布置。
较佳地,所述弹臂的后端具有扩大所述抱夹结构所围的空间之入口的倾斜结构。
较佳地,所述导向元件为金属的导向轴结构。
较佳地,所述金属套管还设有向外凸出的用于与所述抱夹结构限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金属套管的轴向位于所述阻挡部的后方。
较佳地,在所述导向元件滑至所述配挡部与所述阻挡部相阻挡的位置时,所述抱夹结构滑向所述金属套管的前端或从所述金属套管的前端滑落。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置于所述金属接触探头及导向元件而使所述金属接触探头和导向元件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导向元件的后端具有锥顶朝向所述弹性元件的锥形结构,所述弹性元件的前端与所述锥形结构抵接。
较佳地,所述锥形结构的锥顶延伸出伸置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前端内的柱体结构。
较佳地,所述金属接触探头的前端面为球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具有的优点有:(1)由于导向元件的前端与金属接触探头固定连接,导向元件的后端呈滑动地伸置于收容活动腔内,金属套管具有凸于收容活动腔内的阻挡部,导向元件具有匹配阻挡部的配挡部,配挡部在与阻挡部的配合下阻挡导向元件沿金属套管的轴向滑出金属套管,弹性元件位于收容活动腔内并弹性地抵接于导向元件和金属套管之间,有效地防止金属接触探头、导向元件及金属套管三者之间相互松脱,以及导向元件从金属套管处拔出;(2)由于金属接触探头至少设有两弹臂,所有的弹臂沿金属套管的周向共同排列成环形的抱夹结构,金属套管的前端插入抱夹结构所围的空间并顶推抱夹结构做弹性的向外撑开,由撑开的抱夹结构抱夹金属套管,实现金属接触探头和金属套管之间实现电性连接,且金属接触探头与金属套管之间至少具有两个电性连接触点,它的数量由弹臂的数量所决定,从而确保接触稳定性,降低内部整体接触电阻,提高载流能力;(3)导向元件用于支撑金属接触探头,且金属接触探头的抱夹结构还对金属套管抱夹,有效了防止倾斜,增加产品侧向受力能力,保证低偏摆角度;(4)采用金属接触探头和金属套管之间实现电性连接,实现电流和信号走导体外表面,缩短传输路径,提升高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端子沿其轴心线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中的金属接触探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金属接触探头沿其轴心线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100包括金属接触探头10、导向元件20、弹性元件30及具有收容活动腔41的金属套管40。金属接触探头10设有六条弹臂11a,较优的是,相邻两弹臂11a之间所占的圆心角相同,即所占的圆心角等于360度除以弹臂11a的数量;当然,弹臂11a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有二条、三条、四条、五条、七条或八条不等,它是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选择的,故不以此为限;所有的弹臂11a沿金属套管40的周向共同排列成环形的抱夹结构11,较优的是,抱夹结构14呈圆环形,状态见图4所示,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相邻两弹臂11a之间具有分隔间隙15,分隔间隙15 较优呈前大后小的形状,如三角形,有效地防止相邻两弹臂11a之间在弹性变形时产生干涉,从而更利于相邻两弹臂11a之间的弹性变形,但不限于此。金属套管40的前端插入抱夹结构11所围的空间12内并顶推抱夹结构11做弹性的向外撑开,由撑开的抱夹结构11抱夹金属套管40,从而使金属接触探头10与金属套管40之间具有六个电性触点,它的数量是由弹臂11a的数量所决定,与弹臂11a的数量相同。收容活动腔41贯穿金属套管40的前端面,导向元件20的前端沿金属套管40的轴向伸入抱夹结构11所围的空间12并与金属接触探头10 固定连接,导向元件20的后端呈滑动地伸置于收容活动腔41内,使得导向元件20被金属接触探头10和金属套管40二者共同隐藏起来,以确保导向元件20 工作的可靠性;较优的是,导向元件20为金属的导向轴结构,使得导向元件20 的后端与收容活动腔41呈紧贴的间隙配合,从而使得导向元件20于收容活动腔41内的滑移更平稳和更灵活顺畅,但不限于此。金属套管40具有凸于收容活动腔41内的阻挡部42,导向元件20具有匹配阻挡部42的配挡部21,配挡部21在与阻挡部42的配合下阻挡导向元件20沿金属套管40的轴向滑出金属套管40,以防止装入收容活动腔41内的导向元件20从金属套管40意外脱落;较优的是,阻挡部42是通过收铆或缩口方式形成于金属套管40之前端部处,但不限于此。弹性元件30位于收容活动腔41内,弹性元件30弹性地抵接于导向元件20与金属套管40之间,以使导向元件20滑至配挡部21与阻挡部42相阻挡的位置,以防止导向元件20在弹性元件30的驱使意外滑出收容活动腔41;较优的是,在导向元件20滑至配挡部21与阻挡部42相阻挡的位置时,此时的抱夹结构11滑向金属套管40的前端,并保持与金属套管40的前端抱夹状态;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使抱夹结构11从金属套管40的前端滑落,只是金属接触探头10在与外界端子接触后,由外界端子顶推金属接触探头10向金属套管40的后端处滑移而使金属套管40的前端插入抱夹结构11所围的空间14,并由金属套管40的前端将抱夹结构11向外撑开,从而由撑开的抱夹结构11再次抱夹金属套管40,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弹性元件30选择为一弹簧,较优为压缩弹簧而简化其结构,但不限于此。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3及图5所示,弹臂11a的厚度沿金属套管40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呈递增的设置,从而使抱夹结构11所围的空间12呈前大后小的布置,以使得弹臂11a的后端处具有更好的弹性力,因而更加可靠地抱夹金属套管40;具体地,弹臂11a的后端具有扩大抱夹结构11所围的空间12之入口的倾斜结构111,借助倾斜结构111,在导向元件20连同金属接触探头10一起相对金属套管40向后滑移过程中更利于金属套管40插入抱夹结构11所围的空间12内,并由金属套管40将抱夹结构11向外撑开,同时利于抱夹结构11从金属套管40处卸下,但不限于此。
如图1至图3所示,金属套管40还设有向外凸出的用于与抱夹结构11限位的限位部43,限位部43沿金属套管40的轴向位于阻挡部42的后方,故在抱夹结构11与限位部43的抵挡时,由限位部43阻挡抱夹结构11继续向金属套管40的后端滑移,有效地防止金属接触探头10压缩过渡而造成弹臂11a受损;具体地,限位部43为环形结构,以提供更可靠的阻挡,并便于制造,但不限于此。较优的是,金属套管40还设有用于定位安装的倒刺结构44,以便于和其他产品定位安装,但不限于此。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100还包括固定件 50,固定件50穿置于金属接触探头10及导向元件20而使金属接触探头10和导向元件20固定连接,使得金属接触探头10和导向元件20之间的固定更方便快捷;具体地,固定件50沿金属套管40的径向穿置于金属接触探头10及导向元件20;举例而言,固定件50为销柱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对应地,金属接触探头10开设有穿置孔14,导向元件20开设有环形凹槽25,使得固定件50穿置于穿置孔14及环形凹槽25内,实现固定件50使金属接触探头10及导向元件20固定在一起的目的,以便于金属接触探头10与导向元件20之间的装卸;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固定件50删除,此时可采用焊接方式将金属接触探头10与导向元件20固定连接,故不限于此。
如图2及图3所示,导向元件20的后端具有锥顶朝向弹性元件30的锥形结构22,弹性元件30的前端与锥形结构22抵接,以使得弹性元件30与导向元件20之间的抵触更可靠;具体地,锥形结构22的锥顶延伸出伸置于弹性元件 30的前端内的柱体结构23,进一步地确保弹性元件30与导向元件20之间抵接可靠性;而金属接触探头10的前端面为球面13,以更好地与外界端子电性接触,但不限于此。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外界端子顶推金属接触探头10往金属套管40的后端处滑移时,由与金属接触探头10固定连接的导向元件20压缩弹性元件30而允许导向元件20连同金属接触探头10一起向金属套管40的后端处滑移,向金属套管40之后端处滑移的极限位置是金属接触探头10的抱夹结构11与金属套管40处的限位部43相抵挡为止;当将外界端子移走时,此时的金属接触探头10及导向元件20在弹性元件30提供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自动地向金属套管40的前方滑移,直到导向元件20的配挡部21与金属套管40的阻挡部42相阻挡为止,以防止导向元件20滑出收容活动腔41,以及抱夹结构11从金属套管40的前端滑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100具有的优点有:(1) 由于导向元件20的前端与金属接触探头10固定连接,导向元件20的后端呈滑动地伸置于收容活动腔41内,金属套管40具有凸于收容活动腔41内的阻挡部 42,导向元件20具有匹配阻挡部42的配挡部21,配挡部21在与阻挡部42的配合下阻挡导向元件20沿金属套管40的轴向滑出金属套管40,弹性元件30位于收容活动腔41内并弹性地抵接于导向元件20和金属套管40之间,有效地防止金属接触探头10、导向元件20及金属套管40三者之间相互松脱,以及导向元件20从金属套管40处拔出;(2)由于金属接触探头10至少设有两弹臂11a,所有的弹臂11a沿金属套管40的周向共同排列成环形的抱夹结构11,金属套管 40的前端插入抱夹结构11所围的空间12并顶推抱夹结构11做弹性的向外撑开,由撑开的抱夹结构11抱夹金属套管40,实现金属接触探头10和金属套管40之间实现电性连接,且金属接触探头10与金属套管40之间至少具有两个电性连接触点,它的数量由弹臂11a的数量所决定,从而确保接触稳定性,降低内部整体接触电阻,提高载流能力;(3)导向元件20用于支撑金属接触探头10,且金属接触探头10的抱夹结构11还对金属套管40抱夹,有效了防止倾斜,增加产品侧向受力能力,保证低偏摆角度;(4)采用金属接触探头10和金属套管40 之间实现电性连接,实现电流和信号走导体外表面,缩短传输路径,提升高频性能。
值得注意者,上述前端和后端的建立是以图3为基准的,即在图3中,左端表示的是前端,右端表示的是后端,而轴向就是图3中金属套管40的左右方向。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接触探头、导向元件、弹性元件及具有收容活动腔的金属套管,所述金属接触探头至少设有两弹臂,所有的所述弹臂沿所述金属套管的周向共同排列成环形的抱夹结构,所述金属套管的前端插入所述抱夹结构所围的空间并顶推所述抱夹结构做弹性的向外撑开,由撑开的所述抱夹结构抱夹所述金属套管,所述收容活动腔贯穿所述金属套管的前端面,所述导向元件的前端沿所述金属套管的轴向伸入所述抱夹结构所围的空间并与所述金属接触探头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元件的后端呈滑动地伸置于所述收容活动腔内,所述金属套管具有凸于所述收容活动腔内的阻挡部,所述导向元件具有匹配所述阻挡部的配挡部,所述配挡部在与所述阻挡部的配合下阻挡所述导向元件沿所述金属套管的轴向滑出所述金属套管,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收容活动腔内,所述弹性元件弹性地抵接于所述导向元件和金属套管之间以使所述导向元件滑至所述配挡部与所述阻挡部相阻挡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的厚度沿所述金属套管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呈递增的设置而使所述抱夹结构所围的空间呈前大后小的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的后端具有扩大所述抱夹结构所围的空间之入口的倾斜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元件为金属的导向轴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套管还设有向外凸出的用于与所述抱夹结构限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金属套管的轴向位于所述阻挡部的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元件滑至所述配挡部与所述阻挡部相阻挡的位置时,所述抱夹结构滑向所述金属套管的前端或从所述金属套管的前端滑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置于所述金属接触探头及导向元件而使所述金属接触探头和导向元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元件的后端具有锥顶朝向所述弹性元件的锥形结构,所述弹性元件的前端与所述锥形结构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结构的锥顶延伸出伸置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前端内的柱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触探头的前端面为球面。
CN201821161678.8U 2018-07-18 2018-07-18 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 Active CN208753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1678.8U CN208753576U (zh) 2018-07-18 2018-07-18 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1678.8U CN208753576U (zh) 2018-07-18 2018-07-18 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53576U true CN208753576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57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1678.8U Active CN208753576U (zh) 2018-07-18 2018-07-18 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53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12105A (en)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029324B1 (en) RF connector assembly
US10958022B2 (en) Radio-frequency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quick installation
US10148049B2 (en) RF connector system having connector cavities with side openings
CA2375326A1 (en) Test probe and connector
CN205355339U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105490059A (zh) 正反插usb插座
US5358433A (en) Female electrical contact terminal for a connector
CN102299435A (zh) 射频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
CN113363751A (zh) 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
CN208753576U (zh) 防瞬断针式连接端子
CN110890637A (zh) 一种小型高可靠线簧孔鱼眼压接型插孔
US5626496A (en) Cigarette lighter adapter with flexible diameter
CN210016009U (zh) 一种探针式连接器
CN110277682B (zh) 电缆接线端子
CN105932502B (zh) 射频连接器用接触件及射频连接器
US5151047A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on to a celluar telephone
CN209045858U (zh) 一种通信设备的快速连接工装
CN210744231U (zh) 一种适配mhf插座的双浮动测试工装
CN215008828U (zh) 一种小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2366288U (zh) 一种可调式手机充电插头
CN113471737A (zh) Pogo-pin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8806395U (zh) 电性连接端子
CN210379570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13783016A (zh) 一种板间射频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6

Address after: 518000 Xinhao First Industrial Zone, Xintian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Building 1, 2nd floor, 3rd floor, 4th floor, 1st floor, 2nd floor

Patentee after: SHEN ZHEN TOP-LINK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 Tangwei Nanbo Avenue, Fuyo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3

Patentee before: SHEN ZHEN TOP-LINK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Ma Zengsh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