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46012U - 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46012U
CN208746012U CN201821329227.0U CN201821329227U CN208746012U CN 208746012 U CN208746012 U CN 208746012U CN 201821329227 U CN201821329227 U CN 201821329227U CN 208746012 U CN208746012 U CN 208746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nergy
vehicle
coupler
draf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292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士忠
王晋乐
车全伟
于洋洋
田洪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292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46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46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46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被动安全领域,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及轨道车辆,其包括车端吸能框架、车钩缓冲装置和防偏吸能装置;所述车端吸能框架包括前端板、后端板以及设于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的吸能材料,所述车钩缓冲装置穿过所述前端板安装在所述后端板的下部,且所述车钩缓冲装置的前端延伸出所述前端板,所述防偏吸能装置穿过所述前端板安装在所述后端板的下部且位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的两侧,所述防偏吸能装置延伸出所述前端板的长度小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延伸出所述前端板的长度。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轨道车辆高速冲击工况下能量配置不足的问题,最大程度保护乘员人身安全,提升整列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被动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重量大、速度高,碰撞事故中列车能量巨大,目前常规列车的车体被动安全设计大多都局限在列车的头车端部结构,而中间车端部则仅设置中间车钩缓冲装置以实现车辆间连挂,列车的整体吸能容量和车间的防爬防偏能力及其有限。碰撞过程中,车辆间连挂界面由于吸能容量不足而极容易导致车钩缓冲装置压缩满行程后,在车钩部件间连接关节等处折断,引起车辆爬车或脱轨等重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以及轨道车辆,以解决轨道车辆高速冲击工况下能量配置不足的问题,最大程度保护乘员人身安全,提升整列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其包括车端吸能框架、车钩缓冲装置和防偏吸能装置;所述车端吸能框架包括前端板、后端板以及设于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的吸能材料,所述车钩缓冲装置穿过所述前端板安装在所述后端板的下部,且所述车钩缓冲装置的前端延伸出所述前端板,所述防偏吸能装置穿过所述前端板安装在所述后端板的下部且位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的两侧,所述防偏吸能装置延伸出所述前端板的长度小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延伸出所述前端板的长度。
其中,所述后端板固定安装于车体端部,所述车钩缓冲装置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在所述后端板的下部中间,所述防偏吸能装置对称设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的两侧。
其中,所述前端板对应开设有供所述车钩缓冲装置以及所述防偏吸能装置穿过的安装孔。
其中,所述车钩缓冲装置设有缓冲器和后置压溃管。
其中,所述吸能材料为多孔吸能材料,所述多孔吸能材料与所述前端板、后端板阻焊为一体的所述车端吸能框架。
其中,所述防偏吸能装置包括设于前端的防偏齿,所述防偏齿沿车体端部的垂向设置。
其中,所述防偏吸能装置还包括吸能管,所述防偏齿设于所述吸能管的前端。
其中,所述吸能管的断面呈水平放置的日字型。
其中,所述吸能管上设有诱导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其包括上述所述的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其包括车端吸能框架、车钩缓冲装置和防偏吸能装置;所述车端吸能框架包括前端板、后端板以及设于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的吸能材料,所述防偏吸能装置延伸出所述前端板的长度小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延伸出所述前端板的长度,形成依次为车钩缓冲装置、防偏吸能装置和车端吸能框架逐级有序吸能的三级吸能结构,有效解决了轨道车辆高速冲击工况下能量配置不足问题,而且车辆间的防爬防偏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乘员人身安全,大幅提升了整列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的断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的防偏吸能装置中的吸能管的断面图;
图中:1:前端板;2:后端板;3:多孔吸能材料;4:防偏吸能装置;41:防偏齿;42:吸能管;5:车钩缓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其包括车端吸能框架、车钩缓冲装置5和防偏吸能装置4;所述车端吸能框架包括前端板1、后端板2以及设于所述前端板1和后端板2之间的吸能材料,所述车钩缓冲装置5穿过所述前端板1安装在所述后端板2的下部,且所述车钩缓冲装置5的前端延伸出所述前端板1,所述防偏吸能装置4穿过所述前端板1安装在所述后端板2的下部且位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5的两侧,所述防偏吸能装置4延伸出所述前端板1的长度小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5延伸出所述前端板1的长度。形成依次为车钩缓冲装置5、防偏吸能装置4和车端吸能框架逐级有序吸能的三级吸能结构,有效解决了轨道车辆高速冲击工况下能量配置不足问题,而且车辆间的防爬防偏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乘员人身安全,大幅提升了整列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
具体地,所述后端板2固定安装具体可以焊接于车体端部,所述车钩缓冲装置5通过焊接或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在所述后端板2的下部中间,所述防偏吸能装置4对称设于例如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所述车钩缓冲装置5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所述车钩缓冲装置5和所述车端吸能框架进行合理刚度和强度设计,保证列车在正常运行和制动情况下,具有良好的纵向力传递性能,并能保持结构完整而不发生塑性变形。
为了便于车钩缓冲装置5以及防偏吸能装置4的安装,所述前端板1对应开设有供所述车钩缓冲装置5以及所述防偏吸能装置4穿过的安装孔。
所述车钩缓冲装置5为中间车钩缓冲装置5,可以采用半永久车钩缓冲装置5,也可以选用半自动车钩缓冲装置5,列车中一般成对耦合使用,具有车辆间防爬功能,所述车钩缓冲装置5设有缓冲器和后置压溃管,具有吸能作用。
其中,所述吸能材料为多孔吸能材料3,优选为金属多孔结构,布满中间车端部整个车体断面,所述多孔吸能材料3与所述前端板1、后端板2阻焊为一体的所述车端吸能框架。多孔吸能材料3内部弥散的孔洞形状可选藕状型、蜂窝型、泡沫型、圆形、三角形等,具有重量轻、吸能性能好和比强度高等优点。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防偏吸能装置4包括设于前端的防偏齿41,所述防偏齿41沿车体端部的垂向设置,提供车辆间防偏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偏吸能装置4还包括吸能管42,所述防偏齿41设于所述吸能管42的前端。本中间车端吸能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吸能作用,当轨道车辆在一定速度下发生碰撞事故时,所述车钩缓冲装置5首先开始动作,完成初级吸能;当碰撞能量较大,所述车钩缓冲装置5完成动作后仍有剩余能量时,两车间的所述防偏吸能装置4的防偏齿41相互咬合,同时所述防偏吸能装置4的吸能管42变形被触发,完成二级吸能;若碰撞过程继续进行,碰撞界面后退至所述前端板1时,车端吸能框架的多孔吸能材料3变形被触发,与所述防偏吸能装置4一起后退压缩变形,完成三级吸能。
如图3所示,所述吸能管42的断面呈水平放置的日字型,即吸能管内的隔板呈垂直设置,能够保证压缩变形更稳定,材质优选铝合金。
其中,所述吸能管42上设有诱导孔,便于及时触发变形,进行碰撞吸能。
理论上,所述防偏吸能装置4伸出所述前端板1的长度越长越好,但须满足列车的曲线通过性,同时须保证两车防偏齿41间距离不小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5的缓冲器和压溃管行程之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通过采用上述所述的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轨道车辆高速冲击工况下能量配置不足问题,通过车辆间的防爬防偏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员人身安全,大幅提升整列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车辆间连挂界面能量配置不足和车辆间防爬防偏功能缺失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端吸能框架、车钩缓冲装置和防偏吸能装置;所述车端吸能框架包括前端板、后端板以及设于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的吸能材料,所述车钩缓冲装置穿过所述前端板安装在所述后端板的下部,且所述车钩缓冲装置的前端延伸出所述前端板,所述防偏吸能装置穿过所述前端板安装在所述后端板的下部且位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的两侧,所述防偏吸能装置延伸出所述前端板的长度小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延伸出所述前端板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板固定安装于车体端部,所述车钩缓冲装置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在所述后端板的下部中间,所述防偏吸能装置对称设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对应开设有供所述车钩缓冲装置以及所述防偏吸能装置穿过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设有缓冲器和后置压溃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材料为多孔吸能材料,所述多孔吸能材料与所述前端板、后端板阻焊为一体的所述车端吸能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偏吸能装置包括设于前端的防偏齿,所述防偏齿沿车体端部的垂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偏吸能装置还包括吸能管,所述防偏齿设于所述吸能管的前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管的断面呈水平放置的日字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管上设有诱导孔。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
CN201821329227.0U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208746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9227.0U CN208746012U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9227.0U CN208746012U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46012U true CN208746012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80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29227.0U Active CN208746012U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46012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8259A (zh) * 2020-10-27 2021-02-0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车体碰撞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2298258A (zh) * 2020-10-27 2021-02-0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车端部碰撞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2298264A (zh) * 2020-10-27 2021-02-0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半永久车钩、中间车端部碰撞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2977525A (zh) * 2019-12-16 2021-06-1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端部结构
CN115320660A (zh) * 2022-09-15 2022-11-1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5447630A (zh) * 2022-10-21 2022-12-09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部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7525A (zh) * 2019-12-16 2021-06-1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端部结构
CN112298259A (zh) * 2020-10-27 2021-02-0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车体碰撞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2298258A (zh) * 2020-10-27 2021-02-0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车端部碰撞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2298264A (zh) * 2020-10-27 2021-02-0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半永久车钩、中间车端部碰撞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2298264B (zh) * 2020-10-27 2022-02-1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半永久车钩、中间车端部碰撞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2298258B (zh) * 2020-10-27 2022-03-2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车端部碰撞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WO2022088780A1 (zh) * 2020-10-27 2022-05-0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车体碰撞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5320660A (zh) * 2022-09-15 2022-11-1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5320660B (zh) * 2022-09-15 2023-10-3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5447630A (zh) * 2022-10-21 2022-12-09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部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5447630B (zh) * 2022-10-21 2023-10-2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部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46012U (zh) 一种轨道车辆中间车端吸能系统及轨道车辆
CN106240587B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头结构
CN103625500B (zh) 轨道车辆底架端部防撞结构
CN107985237B (zh) 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及汽车上的应用
CN210149273U (zh) 一种小重叠偏置碰撞车身前端组合结构
CN202879515U (zh) 轨道车辆用防爬吸能装置
CN207345836U (zh) 一种分级式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03786741A (zh) 轨道车辆用防爬吸能装置
CN107472285A (zh) 一种高速动车组耐碰撞头车车体端部系统
CN106672010A (zh) 一种动车组头车被动安全防护装置
CN105966417B (zh) 轨道车辆用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轨道车辆
CN207470664U (zh) 蜂窝吸能装置
CN206589655U (zh) 一种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及使用该防护装置的车辆
CN103802849A (zh) 一种b型地铁车辆车体结构
WO2020047924A1 (zh) 一种碰撞吸能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03544003U (zh) 轨道车辆底架端部防撞结构
CN108340937A (zh) 复合材料防爬吸能装置
CN112249073A (zh) 一种地铁车辆司机室吸能结构
CN103902541B (zh) 一种车辆碰撞能量管理系统及设计方法
CN104786969B (zh) 一种碰撞被动安全装置及汽车
CN104627197B (zh) 铝合金防爬吸能装置及该高速动车防爬车系统
CN104442857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吸能结构
CN206288027U (zh) 一种动车组头车被动安全防护装置
CN106240642B (zh) 一种车架和具有该车架的车辆
CN103625501B (zh) 一种轨道车辆防爬缓冲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