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33958U - 一种筒瓦及太阳能发电屋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筒瓦及太阳能发电屋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33958U
CN208733958U CN201820850623.1U CN201820850623U CN208733958U CN 208733958 U CN208733958 U CN 208733958U CN 201820850623 U CN201820850623 U CN 201820850623U CN 208733958 U CN208733958 U CN 208733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t
connector
semicircular tile
adjacent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506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辉
胡宝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w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506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33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33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33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筒瓦及太阳能发电屋面,涉及房屋建材技术领域,在保证多个筒瓦整齐排布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抗风掀力。一种筒瓦,包括瓦体,所述瓦体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瓦体固定在屋顶上,还包括在所述瓦体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瓦体固定在屋顶的纵向方向上设置,所述瓦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瓦体的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以将相邻所述瓦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房屋屋顶装饰和疏水。

Description

一种筒瓦及太阳能发电屋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筒瓦及太阳能发电屋面。
背景技术
瓦,作为一种屋顶建材,具有防雨、隔热、防紫外线的功能。筒瓦是用于大型庙宇、宫殿或仿古建筑的窄瓦片,制作时为筒状,成坯为半,经烧制成瓦,一般以粘土为材料。
现有筒瓦,只在头部有刚性连接的链接部件,如螺栓,自攻钉,木条塞;整体的固定,主要靠泥浆和麻刀灰等粘结剂。或者不使用粘结剂,而只在顶部做连接。具体地,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筒瓦,包括筒瓦本体01,筒瓦本体01的前端设有瓦头02。在安装筒瓦时,以两个筒瓦的连接为例,一个筒瓦的后端搭接在另一个筒瓦的瓦头02上,将两个筒瓦连接固定。而筒瓦与屋顶的固定还需要通过泥浆和麻刀灰等粘结剂来实现。
现有技术的筒瓦,通过瓦头02可以将多个筒瓦搭接连接,但是,前后相邻的筒瓦之间连接固定不够可靠,一方面使筒瓦安装后排布不够整齐,另一方面,抗风掀能力较弱(抗风掀,指在大风天气,屋顶的瓦将受到风的吹飞力,瓦需要可以防止被风掀起)。另外,由于筒瓦与屋顶的固定还需要通过泥浆和麻刀灰等粘结剂来实现,施工工序繁琐,现场脏乱,施工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筒瓦及太阳能发电屋面,在保证多个筒瓦整齐排布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抗风掀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筒瓦,包括瓦体,所述瓦体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瓦体固定在屋顶上,还包括在所述瓦体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瓦体固定在屋顶的纵向方向上设置,所述瓦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瓦体的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以将相邻所述瓦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远离所述固定件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瓦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瓦体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卡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插接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插槽部,所述瓦体的所述插接部用于与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瓦体的所述插槽部配合卡接,以将相邻所述瓦体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部包括插槽板和插槽,所述插槽板沿朝向屋顶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插槽板的自由端上,所述瓦体的所述插接部配合伸入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瓦体的所述插槽内,并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板的自由端可向远离与其配合的所述插接部的方向弯折,以使所述插接部从所述插槽内脱出。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和所述插槽部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瓦体的一端,所述插槽部设置在相对所述插接部的所述瓦体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朝向屋顶方向延伸的竖直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竖直部一端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与屋顶固定,以将所述瓦体固定在屋顶上。
进一步地,所述瓦体的设置有搭接部,所述瓦体的搭接部可伸入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瓦体的内侧,使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瓦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部的截面为拱形,所述搭接部的上表面设有导水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瓦,包括瓦体,瓦体上设有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可将瓦体固定在屋顶上。即,通过设置固定件将瓦体固定在屋顶上,可以不用或少用现有技术的通过泥浆和麻刀灰等粘结剂来实现瓦体与屋顶的固定,现场干净整洁,操作安装容易。同时,由于还包括瓦体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沿瓦体固定在屋顶的纵向方向上设置,瓦体的第一连接件与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的瓦体的第二连接件连接,以将相邻的瓦体连接固定。相比现有技术的纵向相邻的筒瓦搭接的方式,固定更加牢靠,在保证多个筒瓦整齐排布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抗风掀力。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屋面,包括多个配合连接的上述的筒瓦以及太阳能发电组件,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设置在所述筒瓦上,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沿远离所述屋顶的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屋面,由于包括多个配合连接的上述的筒瓦,因此具有同样的有益效果,即,在保证多个筒瓦整齐排布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抗风掀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筒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瓦的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瓦的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个筒瓦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筒瓦连接时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筒瓦连接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筒瓦本体;02-瓦头;03-安装孔;1-瓦体;2-固定件;21-竖直部;22-水平部;23-安装孔;3-第一连接件;31-插接部;4-第二连接件;41-插槽部;411-插槽板;412-插槽;413-固定板;5-搭接部;6-导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筒瓦,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瓦体1,瓦体1上设有固定件2,固定件2用于将瓦体1固定在屋顶上,还包括瓦体1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沿瓦体1固定在屋顶的纵向方向上设置,瓦体1的第一连接3件与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的瓦体1的第二连接件4连接,以将相邻瓦体1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瓦,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瓦体1上设有固定件2,通过固定件2可将瓦体1固定在屋顶上。即,通过设置固定件2将瓦体1固定在屋顶上,可以不用或少用现有技术的通过泥浆和麻刀灰等粘结剂来实现瓦体与屋顶的固定,现场干净整洁,操作安装容易。同时,由于还包括瓦体1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沿瓦体1固定在屋顶的纵向方向上设置,瓦体1的第一连接3件与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的瓦体1的第二连接件4连接,以将相邻的瓦体1连接固定。相比现有技术的纵向相邻筒瓦搭接的方式,固定更加牢靠,在保证多个筒瓦整齐排布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抗风掀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瓦,可以适用于传统筒瓦、其他仿古建筒瓦和太阳能瓦等。
以纵向相邻的两个筒瓦连接为例,第一个筒瓦的第一连接3件与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的第二个筒瓦的第二连接件4连接,可以将相邻的两个筒瓦连接。即,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分别靠近瓦体1的两端设置,才能保证纵向相邻的每两个筒瓦通过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4连接固定。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3设置在瓦体1靠近固定件2的一端,第二连接件4设置在瓦体1远离固定件2的一端。
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的连接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卡接、紧固件连接和粘接等。其中,紧固件连接需要操作紧固件,粘接需要准备粘接剂,而卡接的方式安装相对简单。因此,为了方便安装,瓦体1的第一连接件3与纵向相邻的另一个瓦体1的第二连接件4卡接连接。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3包括插接部31,第二连接件4包括插槽部41,参照图5和图6,瓦体1的插接部31用于与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的瓦体1的插槽部41配合卡接,以将相邻的瓦体1连接固定。插槽部41需要具有插槽或插孔,才能使插接部31与其配合卡接。插槽部41可以是在瓦体1上开设的孔或槽,也可以是单独再设置一个具有孔或槽的部件。例如,如图2和图5所示,插槽部41包括插槽板411和插槽412,插槽板411沿朝向屋顶方向延伸设置,插槽412开设在插槽板411上,瓦体1的插接部31配合伸入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瓦体1的插槽412内,并卡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插槽板411是由瓦体1上朝向屋顶延伸设置的,其一端与瓦体1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插槽412开设在插槽板411的自由端,方便与插接部31配合。另外,插槽板411与插槽41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开制造。
在筒瓦安装时,可能由于一些原因需要将安装好的筒瓦拆除,以进行其他操作。例如,安装筒瓦时可能多个筒瓦不在一个直线上,需要拆除调整。或者在后期可能某个筒瓦被损坏,需要拆除更换。为了在保证插接部31和插槽部41配合卡接的前提下,还可以方便拆除,如图2和图5所示,插槽板411的自由端可向远离与其配合的插接部31的方向弯折,以使插接部31从插槽412内脱出。参照图5,由于插槽板411的自由端可向远离与其配合的插接部31的方向弯折,在需要拆除对应的两个筒瓦时,将插槽板411的自由端向远离与其配合的插接部31的方向弯折,可使插接部31从插槽412内脱出,进而可方便地将两个筒瓦拆开。
需要说明的是,插槽板411的自由端向远离与其配合的插接部31的方向弯折,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插槽板411的上端与瓦体1的内侧壁铰接,或者,插槽板411为具有韧性和弹性的材料制成。参照图5,插槽板411的自由端朝向瓦体1的前端弯折,插接部31可以与插槽部41脱离,这时可以更换筒瓦;当两个筒瓦安装后,插接部31与插槽部41配合卡接,这时需要插槽板411的自由端不向瓦体1的前端弯折,以保证两个筒瓦的连接关系。因此,应当使插槽板411在不受外力时可保持在不弯折的状态,以保证两个筒瓦的连接关系,且通过一定量的外力,可以使插槽板411的自由端朝向瓦体1的前端弯折。这样,上述插槽板411的上端与瓦体1的内侧壁铰接的实现方式中,可在铰接处设置一弹性件(弹簧或扭簧等),且弹性件可给予插槽板411朝向插接部31的的一个弹性力;上述插槽板411为具有韧性和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实现方式中,只要将插槽板411按照可使插接部31与插槽部41配合卡接的状态制作即可,通过材料自身的弹力,可以使插槽板411在不受外力时可保持在不弯折的状态。
为了保证插槽板411具有一定的卡接强度,且能实现弯折,可选的,插槽板411可以为金属(例如不锈钢板等)、塑料或橡胶等制成。以上材料制成的插槽板411,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可以满足卡接强度,且能实现弯折。其中,优选地,插槽板41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插槽板411,不仅可以满足插槽板411的自由端朝向瓦体1的前端弯折的弹性,还可以满足插接部31和插槽部41配合卡接的韧性,而且不易生锈,使用寿命长。当然,插槽板411的材料不限于上述金属、塑料或橡胶等,只要保证一定的韧性和弹性,可以实现弯折即可,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生产,插槽部41可以和瓦体1一体成型。但是,由于插槽部41(插槽板411)需要可以发生弯折,且优选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因此,当瓦体1和插槽部41为同样材料制成时,可以一体成型制作,当瓦体1和插槽部41的制作材料不同时,需要分开单独制作。进一步的,单独制作的插槽部41需要与瓦体1的内侧壁固定。为方便固定,如图2所示,插槽部41还包括与瓦体1的内侧壁匹配的固定板413,插槽板411连接在固定板413上。通过将固定板413固定在瓦体1的内侧壁,实现插槽部41与瓦体1的固定。同时,为方便制作,插槽部41(包括插槽板411、插槽412和固定板413)可以一体冲压成型制作。
为了使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卡接连接更加稳固,且保证多个筒瓦在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卡接连接的作用下排布整齐,如图2和图3所示,插接部31和插槽部41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插接部31和插槽部41配合,使相邻的两个筒瓦通过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卡接连接时,多个位置受力均匀,且有利于排布整齐。
根据筒瓦自身的结构,瓦体1沿纵向方向具有两个端部,两个端部分别与纵向排列的相邻的瓦体1连接。可以将瓦体1的这两个端部分别称为前端和后端。为了更加方便沿纵向排列的相邻的瓦体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插接部31靠近瓦体1的前端设置,且沿纵向方向向前延伸,插槽部41设置在瓦体1的后端。即,插接部31设置在瓦体1的一端,插槽部41设置在相对插接部31的瓦体1的另一端。
当插接部31和插槽部41均为多个时,优选地,多个插接部31沿瓦体1的前端(一端)边缘均匀分布,多个插槽部41一一对应多个插接部沿瓦体1的后端(另一端)边缘均匀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和图3,为了减少成本简化结构,一般的,插接部31和插槽部41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在瓦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插接部31和插槽部41。结构简单,减少成本,且可保证筒瓦两侧受力均匀,有利于排布整齐。
通过固定件2可将瓦体1固定在屋顶上。由于筒瓦的特殊结构在安装时瓦体1的内侧壁距离屋顶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为了可以将瓦体1固定在屋顶上,需要固定件2克服这一段距离,以将瓦体1与屋顶固定。如图3所示,固定件2包括朝向屋顶方向延伸的竖直部21,以及设置在竖直部21一端的水平部22,水平部22与屋顶连接,以将瓦体1固定在屋顶上。通过竖直部21克服瓦体1的内侧壁与屋顶之间的距离,同时,设置在竖直部21的端部的水平部22与屋顶连接,可将瓦体1固定在屋顶上。
为了水平部22与屋顶的固定牢靠且易操作,如图3和图5所示,水平部22与屋顶平行,且设有安装孔23,通过一紧固件穿过安装孔23与屋顶固定,以将瓦体1固定在屋顶上。
在筒瓦安装时,位于瓦体1的内侧壁的固定件2的水平部22可能被瓦体1阻挡,使水平部22与屋顶固定的操作不方便,因此,如图3和图5所示,竖直部21沿瓦体1的前端朝向屋顶延伸,水平部22朝向瓦体1的前方延伸,且超出瓦体1的前端设置。这样,筒瓦安装在屋顶上时,水平部22超出瓦体1的前端,即瓦体1不会阻挡水平部22,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水平部22与屋顶固定的操作。
为了方便多个筒瓦的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瓦体1设置有搭接部5,瓦体1的搭接部5可伸入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的瓦体1的内侧,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瓦体1连接。这样,多个筒瓦连接时,可通过一个筒瓦的与另一个筒瓦的搭接部5连接,辅助连接固定,且方便对位排布。同时,可以引导两个筒瓦的连接,且互相提供支撑,使连接更稳固。另外,搭接部5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直接搭接,也可以粘接等,例如,在搭接部5上涂抹泥浆、麻刀灰等,使一个筒瓦与另一个筒瓦的搭接部5搭接的同时,还被抹泥浆、麻刀灰等粘接,使连接更牢靠,且有密封防水效果。
为了避免雨水从搭接部5流入筒瓦内部,如图3和图4所示,搭接部5的截面为拱形,在搭接部5的上表面设有导水槽6。这样,从搭接部5处进入的雨水可以被导水槽6引流至筒瓦的两侧,避免雨水流入筒瓦内部,造成房屋漏水。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屋面,包括多个配合连接的上述的筒瓦以及太阳能发电组件,太阳能发电组件设置在筒瓦上,太阳能发电组件沿远离屋顶的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屋面,由于包括多个配合连接的上述的筒瓦,因此具有同样的有益效果,即,在保证多个筒瓦整齐排布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抗风掀力。
需要说明的是,太阳能发电组件可以是现有的多种组件,包括但不限于薄膜和晶硅等发电组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筒瓦,包括瓦体,所述瓦体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瓦体固定在屋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瓦体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瓦体固定在屋顶的纵向方向上设置,所述瓦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瓦体的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以将相邻所述瓦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远离所述固定件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瓦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瓦体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卡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插接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插槽部,所述瓦体的所述插接部用于与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瓦体的所述插槽部配合卡接,以将相邻所述瓦体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部包括插槽板和插槽,所述插槽板沿朝向屋顶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插槽板的自由端上,所述瓦体的所述插接部配合伸入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瓦体的所述插槽内,并卡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板的自由端可向远离与其配合的所述插接部的方向弯折,以使所述插接部从所述插槽内脱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和所述插槽部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瓦体的一端,所述插槽部设置在相对所述插接部的所述瓦体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朝向屋顶方向延伸的竖直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竖直部一端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与屋顶连接,以将所述瓦体固定在屋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瓦体设置有搭接部,所述瓦体的搭接部可伸入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瓦体的内侧,使沿纵向方向排列的相邻所述瓦体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的截面为拱形,所述搭接部的上表面设有导水槽。
12.一种太阳能发电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配合连接的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瓦以及太阳能发电组件,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设置在所述筒瓦上,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沿远离所述屋顶的方向设置。
CN201820850623.1U 2018-06-01 2018-06-01 一种筒瓦及太阳能发电屋面 Active CN208733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0623.1U CN208733958U (zh) 2018-06-01 2018-06-01 一种筒瓦及太阳能发电屋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0623.1U CN208733958U (zh) 2018-06-01 2018-06-01 一种筒瓦及太阳能发电屋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33958U true CN208733958U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2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50623.1U Active CN208733958U (zh) 2018-06-01 2018-06-01 一种筒瓦及太阳能发电屋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33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249549A1 (en) Solar energy roof tile having a length-variable connecting element
JP2019512622A (ja) 可変長送電ラインを有する光発電ルーフタイル
CN208733958U (zh) 一种筒瓦及太阳能发电屋面
CN212405761U (zh) 一种光伏屋顶的组件安装结构
CN204983300U (zh) 一种金属幕墙板挂接结构
CN203022234U (zh) 通用型直立锁缝式金属屋面系统的直立锁缝式屋面采光板
CN200985646Y (zh) 一种开有天窗的轻型构件棚、房
CN216475560U (zh) 一种膜结构建筑靠墙防水结构
CN207691368U (zh) 一种底盒连接构件
CN216196052U (zh) 一种便于安装光伏支架的瓦片结构
CN205046759U (zh) 集装箱房用侧边屋面顶板
CN209114611U (zh) 一种模块化彩钢拼装房
CN205677161U (zh) 一种改良的直立锁缝板
CN101135193A (zh) 一种地板的拼接结构
CN208955953U (zh) 光伏卡块快装结构
CN217635843U (zh) 方便安装的地暖板
CN201011412Y (zh) 伸缩管
CN205990689U (zh) 屋顶板、斜屋顶以及房屋结构
CN21712893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装配式建筑模板
CN216616613U (zh) 一种防渗水型装配式建筑用防水屋檐
CN216740294U (zh) 一种纤维水泥板幕墙挂件连接系统
CN217128774U (zh) 一种平面光伏瓦中空导水槽
CN219952901U (zh) 一种边墙篷布和三角篷布紧固结构
CN213837291U (zh) 一种节能采光顶的外盖板
CN208849717U (zh) 一种光伏组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1400 Beijing city Huairou area yangsongzhen Fengxiang East Street, No. 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Beijing city Huairou area yangsongzhen Fengxiang East Street, No. 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4

Address after: Room B030, office card, maker space, youth hom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unit 1004, No. 182, scienc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Hanp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Beijing city Huairou area yangsongzhen Fengxiang East Street, No. 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8

Address after: 510670 room 229, annex building, No. 111, Kexu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Hanw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office card position B030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of youth home, unit 1004, 182 scienc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Hanpu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